《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2024-05-06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精选8篇)

篇1:《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双桥小学 江帆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一文的教学设计及其相关依据。(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主要讲述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他疑问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由来的故事。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去英国求学、回国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好,下面说一下我对于学情的分析。三年级属于小学中段,这一学段的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的低段学习之后,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并初步学会了少量的学习方法,但三年级增加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识字与写字以及阅读要求,特别是对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要求。而我班学生的书写水平、朗读水平和普通话水平普遍较差,错别字多、字形不规范,拖读、顿读、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混淆、发音不准、普通话表达吃力等问题较严重。因此,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更多的识字与写字方法,初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及通过课堂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三、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以下教法:

1、反复诵读法:我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来帮助学生。

2、情境教学法:我会设置问题情景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讲解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将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引导他们去主动解决问题。

而说到学法,我将主要采用以下两个学法:

1、自主学习法:我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初步扫除生字的读音障碍,通读课文并勾画下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讨论合作法:小组讨论合作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来展开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环节1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篇课文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那么在导入这一环节,我会先请学生吃一顿“石头宴”,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奇怪的小石头的图片,充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课的题目。

环节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在读课文之前,我会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请学生自己发现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然后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例如: “震、闪”是翘舌、前鼻音,“藏”是平舌、后鼻音;“坑”是后鼻音,“秦”是前鼻音。

“旅”容易和“派、旋”混淆;“纪”字右边不是“已”;“藏”和“卧”笔顺容易出错。

学生自己发现后,我会在黑板上板书个别难字,并提醒全班书空。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识字写字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有效。

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以检测生字的学习效果。然后全班朗读全文,巩固字音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环节3 研读赏析1—7自然段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此我会给五分钟时间请学生轻声自由朗读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一:“奇怪的大石头究竟‘奇怪’在什么地方?”请你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然后请学生自己先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接着请学生自己再读此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他对大石头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有了疑问他先去找谁解决疑问?他又问了老师哪些问题?”请你在书上勾画出他提的这几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从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李四光拥有怎样的品质。最后请学生自己填一填课后的第三个问题,体会一下李四光是如何提问题的,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品质。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环节4 拓展延伸 一:“把”字句改“被”字句练习。

请你找找文中的“把”字句,并勾画下来,试着改成“被”字句。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随堂的小练笔帮助学生复习语法知识点。二:看图片讲故事。

三: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观察与思考生活的积极性。

环节5 作业设计

1.课后小练笔。2.搜集名人小故事。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名人后能够真正受到启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个留心观察生活、敢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人。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篇2:《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1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依据上述的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精神。

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义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在学法的确定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说教学程序

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教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下面我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我打算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

这个环节,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第一个小环节是感知怪石形象。

首先利用课文插图,(出示石头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使他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

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出示4个句子: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②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④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句一句二,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

学生谈到这里时(句三: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缩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进而看出李四光很会提问题。

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

当学生说到这里时(句四: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咬文嚼字,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那么,一块巨石竟然引出了李四光一连串的疑问,从这儿看出了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则可以通过交流真正感受到李四光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一系列好问精神。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了它的内涵,真正做到了品味重点语言,突破难点。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先师生分角色读,再邀请学生表演读,重点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语气。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石头的奇怪和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这一部分的一个回归,也是朗读的一个展示,让学生互读、师生对读充盈到整个课堂。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第二个环节: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著品质

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教师板书:?。

这个问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着)。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

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的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

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著求索的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好问、执著。

引导学生通过谈体会,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解决了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探索这一内容写具体的这是一教学难点

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生朗读。

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著的品质,就会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就会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设计这一环节,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名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升华了情感,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奇怪 ? 好问 执着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设计理念;二、说对教材的解读;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

2、说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研读问题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四)总结升华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 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 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4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出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这种品质写具体的。

结合本课内容,根据“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其中,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此外,虽然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在识字写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精神,高效的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新课标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因此,我打算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以读代教,在解疑过程中,引导他们回归课本,仔细阅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来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深入研读了教材,了解了学情,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课前交流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播放相关课件。课前交流的目的一是考察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二是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接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质疑导入。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在这里我预设了几个问题: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它从哪来的?点拨孩子,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善于思考,大家的问题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每一次读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本次朗读的要求是: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对本课的字词加以检查。这是本课的一些重点词语,有一些是容易读错的生词,有的是本课的关键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既是要求会认,又是要求会写的字加以整合,指导书写,如“著”、“秦”。读完后让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讲一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里设计的意图有三点。一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是教给学生一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那就是重点词语连缀法。刚升三年级的孩子,一上来就直接让他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连缀关键词语的方式也相应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是通过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李四光的好问善思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

4、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安排搜集有关“陨石,冰川”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5、教学时间:本课打算两课时完成。

二、说学情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难度不大,但要透过内容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从中受到熏陶,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注意加强指导。

三、说教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判乐趣。依据课标精神,我主要采用“质疑课题,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层层深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自读自悟,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四、说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我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式探究性学习为主,鼓励学生采用“读——思——练”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交流资料,识字学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教学任务。第二课时完成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可贵品质的教学任务。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重点说说我的教学程序。我的课堂教学分为以下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仔细的再看看课题,读读,在你的脑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学生交流,师梳理出以下问题:

1、大石头怪在哪里?

2、这块怪石头和李四光有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舍弃以往较为繁琐复杂的导入方式,而是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的兴趣所在,找到整体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

(二)走进文本,认识怪石

“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的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书,小组交流。

针对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探究学习。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的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久远;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都说明了大石头“真怪”。

(本环节,教师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巨石的怪异,接着教师出示课件,更是直观形象地将巨石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这块巨石,同时又是一块怪石,为下文李四光的提问埋下了伏笔。)

(三)抓住重点,感受人物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那么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本环节的设计,我主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

1、自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李四光围绕巨石提出了哪些疑问?

首先我引导学生正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的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课时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也又进一步证明了石头的怪——来历不明。

由于这部分主要写的是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朗读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表示疑问的句子,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主要抓住李四光的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朗读,在读好的基础上,出示句子:“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让学生通过口头填空的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对人物的感受。)

(本环节,我主要以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相关的句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对话,重点思考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以问题带动思考,以读书促进思维,从而领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可贵品质。教师随机进行板书:勤思、善问),《奇怪的大石头》说课 霍小付芳

2、那么李四光心中的疑惑到底解开了吗?又是怎么解开的呢?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李四光解决疑问的句子。

出示相关句子:“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让学生再来读读这几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许多年、直到……才”等,通过朗读体会,教师引导,李四光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时间长,一直没有放弃,直至找到答案,从而使学生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力求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读、议中感受李四光那执著追求的科学钻研精神。教师板书:执着)

(四)交流感想,内化认识

1、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让我们再次回归课文整体,再次通过朗读感受李四光的优秀品质。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交流感想。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回归课文整体,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识,提升了对李四光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设计作业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内化所学内容,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提倡多阅读,少做题的前提下,我依据课标精神,设计以下作业:

1、阅读有关李四光的故事。

2、办一份《走近李四光》的手抄报。

这样的设计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仅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了课内所学,同时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系统记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五、教学准备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六、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落实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质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学法渗透:根据以上教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读、思、议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近李四光。

1、(课件示:李四光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吗?学生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教师重点简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大石头什么样子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质疑中兴趣浓厚,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了铺垫。)

(三)、检查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己认读词语。指名读词、(注意读准翘舌音“著、震”易错音“陨”),互动纠错、齐读。

2、谈对词语“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的理解。

(设计意图: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7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⑴ 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⑵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⑶ 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首先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又进一步表明了石头的怪──大人也不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明确,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J!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篇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本设计理念体现“五自”个性化阅读模式, (即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发展) 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勤于动脑, 并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捉迷藏、严严实实”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间的关系, 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的。难点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 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 (大石头由小到大, 逐渐向前推进, 定格;再分两步出示课题:“大石头”→“奇怪的”)

师随着画面和文字的变化, 提问:这样“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课文中又讲了谁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来回答。

2.检查预习效果。

除了课文中“资料袋”的介绍, 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自然过渡到预习效果的反馈)

(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同学们的介绍, 非常精彩。大家想不想知道李四光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的? (生:想)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3.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

a边读边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并读准字音。

b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c边读边想, 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2) 检查反馈。

a指名读生字词。

b引导学生分清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

c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讲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纷纷举手回答, 师生相互补充评价。

【设计意图: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 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二、自读探究, 质疑解难

1.学生再读课文, 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 同桌或前后桌间相互质疑解难。

2.师生互动, 主要理解陨石、地质学家、冰川、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等专用术语。 (详见课件中的注释)

【设计意图:本文地质学术语较多, 引导学生质疑解难, 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字形, 指导书写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 我们来学写字。

考、秦 (上下结构, 特点“上大下小”)

著、藏、究、震 (上下结构, 特点“上小下大”)

旅 (温馨提示, “旅”不要写成“旋”)

(1) 师重点范写:考、藏、旅。

(2) 学生临写, 教师纠正学生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字是人的第二形象, 是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第二课时

四、面向全体, 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生字、词, 重点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五、自主阅读, 情境体验

师紧扣课题, 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阅读过程中,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严严实实”等词语。

2.师生互动, 小结板书。

3.课件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力量______。它应该。可它______? (填后读一读, 再想一想, 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4.角色朗读, 情景再现, 学会提问。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 情景再现。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感受阅读快乐。】

六、抓住关键词, 学习好品质

师引读“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主阅读, 找出关键词语。 (“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2.探讨交流, 学习执著精神。

3.检查反馈, 了解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回答, 师相机出示课件。

专门考察: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阅读, 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能帮助学生很快找出文章的重点。】

七、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后, 你一定有一些感想, 请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以“李四光爷爷, 我想对你说”为题拟定一份奋斗计划。

篇4:《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初探

观课后我试着用曲老师讲得预习课的方法设计教学了《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简介人物,导入新课、出示预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我设计的预习要求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段设计的,因为是三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阶段,学生的一切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设计了(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自读课后生字,每字再组一个课外的词。(4)浏览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批注在词旁的空白处。(5)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边读边想,每段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批注在课题旁的空白处。这样五项预习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节课看,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学生对预习要求理解得慢,默读的速度低,查词典的方法和速度有待于加强。课后我想了一下,如果学生的这些速度提上去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去完成所出示的本课的重点学习任务。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学习,让阅读讨论型自学课堂的“预习—朗读—质疑—讨论—作业”五环节尽快落到实处。彻底变学生用“听”来学,為学生用“读”来学,紧扣课后习题,通过读、说、写、背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篇5:7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芷村镇中心学校 付军华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议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学法的确定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说教学程序

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我打算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教师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我会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1、感知怪石形象。利用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教师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

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出示4个句子: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②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④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和第二句,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学生谈到这里时(第三句: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当学生说到这里时(第四句: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

2、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着品质

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样)。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

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

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着求索的精神。教师板书:勤学好问、执着求索。也因为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所以,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板书:著名的地质学家。

(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学生朗读。

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候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我想,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着的精神,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并能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勤学好问

奇怪 ? 著名的地质学家 执着求索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老师!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篇6:《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二、说对教材的解读;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

2、说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辽宁教师考试微信号:lnjsks

辽宁教师考试网:ln.zgjsks.com 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研读问题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四)总结升华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辽宁教师考试微信号:lnjsks

辽宁教师考试网:ln.zgjsks.com 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篇7:《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

今天在易老师的语文课上,我觉得她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在尝试着在阅读课上抓住关键,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有这样几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复习巩固环节,注重积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把每课的生字词放在第二课时进行默写检查,做得非常好。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立足于课堂而不是课外加班加点,让学生准备专门的听写本,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的掌握情况,既引起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做到课课清,这比单纯的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抄写十遍八遍效果好得多。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更是训练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好机会。易老师在这里如果交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几个要素;段意合并法;抓重点的段落和句子等等),把步子放慢些,把方法落到实处,就更好了。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扎实掌握。建议初期将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坡度,让学生想一想就能答得出,激起兴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句式来体会李四光好问善思的品质。

我注意到易老师正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连续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比如,引导学生从哪句话中的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在研读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抓住“孤零零”、“严严实实”、“没卧进土里”等等这样一些关键词语来细细体会文本,这对刚刚起步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年级孩子来说意义重大,教会他们知道好的词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要注意平时的好词佳句的积累。疑问句的反复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感受到李四光这个人物的内在品质。学生虽然起步维艰,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成效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合适的训练点,假以恰当的训练方法,给予正确的评价。

3、注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积累长句子,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充满了语文味。

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从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的.重点好像放在了研读大石头的特点上,但我认为难点的突破和把握应该值得商榷,重点应放在“李四光是怎样提出疑问,又是怎样解心中的疑问的”,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课文。恰恰有从这两个方面提炼出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执着探索”的品质。

2、从本课整体布局来看,有点前松后紧。前面走的太慢,后面匆匆带过。导致交流读后感想,拓展环节完成不了。问题出在作业练习环节改写句子(把变被)和后面的视频播放(冰川活动),我认为改写句子可放在课后练习中完成,而视频播放无益于课文(李四光的品质)的理解,可以不用。

另外,在最近的课堂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的知识?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三年级一开始就要重视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懂得怎样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二年级学生虽曾作过一些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但毕竟是初步的。他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本领比较肤浅,表达时缺乏条理性。

所以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特别是默读的训练,从多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在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另外,如何抓住重点段的研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记叙事物的思路,掌握一些连句成段的基本规律。还有,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与课文重点相应的片断练习作业,把段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篇8:《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师长请教等四件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情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学习目标

1.会认“坑”等6个生字,会写“著”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后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4.感受李四光好问善问,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体会作者是通过事例把这些可贵品质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师生交流。

(1) 在《灰雀》《小摄影师》中,我们分别读了列宁、高尔基这两位名人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中国的名人。(课件出示单元导读插图中李四光的头像)

(2)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李四光生平资料,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作适当补充,相机理解“地质学家”。

2.导入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2)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指导读出“大”,读出“奇怪”的感觉)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不甚了解李四光,他们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地质学家李四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 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四光?

(3) 根据课文叙述的顺序排列下面的事件,在()里标上序号。

()请教师长 未解疑问

()玩捉迷藏 产生疑问

()回乡考察 取得成果

()赴英留学 明白原因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并根据朗读课文情况及时点拨。

(2) 读后交流。

A.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四光?(爱思考,爱提问,有好奇心……)

B.理清叙述顺序

(1) 指名排序,并说明理由。(时间顺序)

(2) 按正确顺序齐读。

(3)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捉迷藏等四件事情,表现了李四光善思爱问、不停求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人物形象,这符合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按序排列描写的事件,学生便水到渠成地理清了叙述顺序,同时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事例把李四光的可贵品质写具体的。】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自学。

自学思考:“奇怪的大石头”“奇怪”在哪里?李四光对奇怪的大石头产生了什么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到各学习小组,提供有效的指导。

3.集体交流,朗读悟情。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应根据交流情况,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 从“石头之奇”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感悟李四光爱思考问题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

a.描写“石头奇怪”的句子: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抓住“孤零零”“都是”“没有”等词体会石头之奇一:孤零零)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也找不到他。”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怎么来的?”

(抓住“严严实实”“突兀”等词体会石头之奇二:特别大)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抓住“几百年”体会石头之奇三:时间久)

b.描写“产生疑问”的句子:“时间久了,……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1) 从“请教师长”感悟李四光的善于动脑,会提问题。

通过反复朗读对话和填空练习,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预设如下:

师: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便迫不及待地请教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老师是怎么回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2~6节,边读边想。想好后,同桌合作分角色读一读。

师:我们来做一个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把,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这块巨石一定。(学生填后反复朗读,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的)

师:李四光根据老师说这块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来做步步推理,最后得出这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的结论,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四光不仅爱问,而且善问)

师:女生读李四光的话,男生读老师的话,我们来合作演读,注意朗读的表情,好好体会李四光的爱问、善问。(每次问答中,教师均辅之以“李四光内心活动”的导语,以帮助学生理清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2) 从“留学英国,弄明原因”和“回乡考察,取得成果”感悟李四光的不懈探索。相关的句子有: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甚至上千里。”(抓住“许多”“直到”“才”等词体会李四光并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探索)

“后来,……震惊了全世界。”(抓住“专门”“终于”等词体会李四光的不懈追求)

4.回归整体,领会原因。

(1) 品读全文,思考:李四光为什么能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 交流。(弄清“疑问”──“行为”———“成果”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又要走出文本,回归整体,让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的提升。本环节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心理、感情朗读体验及领会成名原因,学生便能深刻感悟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四、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1.抒写:

我们从李四光儿时的平凡小事感受到了名人的不平凡。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课题下面。

2.交流:

指名读自己写的感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直面文本、潜心会文,抒写并畅谈自己的感想,学生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3.

阅读李四光名言,丰富感想。

五、拓展阅读,丰满形象

1.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不仅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在石油事业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引导阅读课后“资料袋”。

上一篇:电子政务试验报告下一篇:学生学习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