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2024-05-14

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精选8篇)

篇1: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安全与维护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也由电算化逐步转向信息化,会计信息的处理与传输呈现出自动化、电子化、无纸化和实时化的特点,会计档案的产生与保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手工记账中的纸质凭证和档案也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如何保证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成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一)无纸化与多元化

会计信息化要依靠信息技术来完成,则必须将所有的会计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和输出。在该过程中除了交易中使用的发票和合同等纸质档案,其他信息在进入计算机处理过程以后均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磁性存储介质中,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没有纸质介质参与,同时这种无纸化的特点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多元化,使会计信息已经不是简单的账务数据,还包含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参考信息、人事数据、企业运行趋势、决策分析等。

(二)智能性与开放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实现的同时也标志着会计工作进入智能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自动根据会计数据的发展趋势和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在会计数据表现出非正常趋势时还可以发出警报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实现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对接及整合,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使多方面数据综合分析成为可能。随着计算机AI技术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操作过程将进一步减少,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三)高速性与准确性

会计信息系统是依赖计算机系统实现的,计算机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具有高速性与准确性,在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除出来的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还能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将其从数据状态转化为信息状态,使得会计信息化系统比传统的手工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加高效。

二、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一)安全方面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许多会计档案资料已不仅仅是账表等的有限形式,还包含计算机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和计算而得出的参考信息等。因此,保证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将是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一是完整性问题。会计档案是连续的纸质档案,而会计信息化档案不仅包括会计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还包含相关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软件配置情况、版本信息、数据库相关信息等诸多资料。因此会计信息化档案的保管不仅要将数据保留,还要将其他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存,这些方面的资料缺一不可。二是易篡改问题。会计档案在保管时必须保证其没有经过篡改,传统的纸质档案由于其材质的特性决定了如果被修改就会留下痕迹,因此保留下来的会计档案数据不容易被篡改。而电子档案的特性则使其可以被修改而不留下痕迹。三是泄密问题。会计信息化档案作为企业财务的重要数据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保证会计档案中的信息不被非法访问。计算机信息的特性,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四是计算机病毒。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也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维护方面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维护要求其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软件的相关使用与维护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与计算机硬件知识,这使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维护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一是存储介质。会计信息化档案主要是电子档案,对电子档案的保存需要使用一定的存储介质。对于存储介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购置价格,而且要考虑到存储介质的维护成本、可靠性、保管环境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二是计算机财务软件标准不统一。当前企业常用的会计软件之间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从界面外观、操作菜单分布到数据存储方式及存储结构都不尽相同;各会计软件开发商之间没有统一的开发标准。因此,在对档案数据进行操作时很可能由于会计人员对不同版本的软件不够熟悉而导致人为性错误。同时,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其它经济法规的出台,也会导致财务软件版本的不断变化。三是电子档案数据的日常处理。计算机数据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数据保管。通常的纸质档案在完成后只需要进行归档保存,而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多采用数据库存储。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只会使用相关的财务软件,而不懂得相关数据库的维护操作知识,这就会造成会计软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四是使用会计软件的相关设备与环境。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一定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所以会计信息化档案不仅包括了计算机中存储的会计资料和信息,还包括这些资料与信息的使用环境、还原方法、相关的数据库信息和会计软件及版本信息等。由于许多商业化会计软件在使用时会有诸多限制,因此在保存的时候需要与会计软件一起随同会计信息化档案进行保存和管理。

三、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安全方面

一是确保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完整性。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许多软件和硬件设备更新换代。会计信息化档案在保存的同时,应当对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也进行备份保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对硬件设备进行封存以备日后使用。在备份数据方面,应当保证定期备份数据的持续性,除了备份数据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的配套说明书及使用手册等。二是防止档案数据被篡改及泄密。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权限分级、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授权管理;加强档案的借阅修改手续管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操作日志。通过操作日志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借阅人员对档案的使用情况,监督和控制非法操作;根据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特性,采取一定的物理保护措施并采用AB备份法进行备份;对传输、存档的会计信息化档案要进行一定的加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适当运用第三方软件。三是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日益呈现多样化、免杀化、智能化、高破坏性的特点。据数据显示: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逐年升高,传播介质也更加突出了多样性的特点,但杀毒软件的查杀率却明显地下降,病毒呈现出“免杀性”。由此可见,作为存放和处理会计信息化数据的计算机及服务器应当有专人管理,采取物理上隔绝,财务信息只接人财务系统内部局域网与公共互联网,并定期用最新的病毒库查杀病毒。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在相关的计算机上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严格病毒查杀和人工检查,防止财务系统专用的计算机感染病毒。

(二)维护方面

一是存储介质的选择。会计信息化档案保存所使用的存储介质,要在保证存储数据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存储成本,并选择使用更加方便的介质。一方面,现代计算机常用的外存储设备为硬盘,因其存储量大、擦写方便等优点,被各种计算机设备作为外存储器使用,但硬盘是磁性介质,对使用和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硬盘只适合作为计算机组成部分使用。同时,硬盘的单位存储量成本较高,不适宜做长期和大批量的数据保存。另一方面,光盘作为一种光存储介质,其存储容量大,DVD光盘甚至可达4GB到8GB,而且造价低廉、存储时间长、保存方便、对环境要求低,因此对数据的存储一般应以光盘存储为主,并采用AB备份法,对档案数据进行备份。在储存光盘时应当通过内环进行固定和架空存放,并定期对光盘进行复制备份。二是财务软件版本的统一。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不仅要看软件的功能,还要看软件的开发者是否具有可靠的信誉、足够强的资本和能力。此外,还应注意会计信息化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同时,会计信息化档案不同于通常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其还包含通过会计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而得出的参考信息以及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信息等,因此在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存档的时候,应注意这些信息与会计数据的对应关系。三是电子档案数据的日常处理。常见的财务软件为了保证软件的处理速度与效率,都会采用大型商业数据库作为电子档案存储的数据源。该类大型商业数据库一般都有较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如果仅靠财务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会使数据库不能发挥其原有的设计效率从而产生数据处理瓶颈,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已经分离存储的档案读取困难和软件运行速度变慢,甚至出现数据错误,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保存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指定熟悉数据库管理的人员专门负责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优化。除了对正在使用的数据库进行维护外,还应按期对已经备份存档的档案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以便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对电子档案进行日常维护的时候,应同时将新备份的档案数据打印输出,进行存档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四是会计软件的相关设备与环境。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发展与升级,许多较配置落后的计算机将无法运行新的软件,而版本较低的软件也不能在新的计算机上进行安装和运行。这就造成了许多软件和数据虽然进行了备份,但在以后进行恢复读取的时候却无法还原出备份时的软硬件环境,给恢复工作造成麻烦。因此,如果档案需要存储的时间较长,应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更换的时候做好记录,并将淘汰替换下的软硬件和相关说明文档一并存档,以便在需要调阅前期档案的时候更加方便。部分会计软件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使用一些外部设备如“加密狗”。因此,如果软件中包含这类设备或者其他影响软件使用的软硬件信息,也需要将这些信息和设备等一并备份并做好记录。

篇2: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锅炉安全阀按结构形式来分,要分为垂锤式、杠杆式、弹簧式和先导式(脉冲式);按阀体构造来分,可分为封闭式和不封闭式两种。封闭式安全阀即排除的介质不外泄,全部沿着出口排泄到指定地点,一般用在有毒和腐蚀性介质中。对于空气和蒸汽用安全阀,多采用不封闭式安全阀。对于安全阀产品的选用,应按实际密封压力来确定。对于弹簧式安全阀,在一种公称压力(PN)范围内,具有几种工作压力级的弹簧,订货时除注明安全阀型号、名称、介质和温度外,尚应注明阀体密封压力,否则按最大密封压力供货。

锅炉安全阀的安装和维护应注意以下事项:

各种安全阀都应垂直安装。

安全阀出口处应无阻力,避免产生受压现象。

安全阀在安装前应专门测试,并检查其官密封性。

对使用中的安全阀应作定期检查。

篇3: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随着通信业务的发展, 各种信息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 对运维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口令变更不及时、过期账号未清理、敏感操作无法追溯等安全隐患的普遍存在, 极大增加了网络的安全风险,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账号管理难度大

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且数量众多, 账号变更频繁、管理任务繁重, 单纯依靠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及时规范的账号管理, 各系统上经常出现过期账号、孤立账号, 易导致重要信息泄漏事件。

(2) 口令管理不规范

维护人员所维护的设备众多, 需记忆大量账号口令, 不少人以明文方式存储账号口令信息, 加大了系统信息泄漏的风险;依靠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对口令的有效管理, 易出现弱口令或长期不修改的口令。

(3) 独立的系统权限授权管理, 无法保证系统安全性

各系统分别管理系统资源和应用资源, 并为本系统的用户分配权限, 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资源授权管理, 无法集中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分配权限, 导致系统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4) 安全审计不健全

各系统登录接入点分散, 难以对各种操作行为进行审计, 出现安全事件无法审计到人, 很难落实事件责任。

为加强通信网、业务系统和各支撑系统的安全防护, 防范因内部人员或第三方人员引发的内部安全事件, 必须加强日常维护安全管控, 确保合法的人做合法的事、非法的事能够及时发现。为此, 需要全方位规范用户账号安全管理、规范用户授权和访问行为, 对用户的维护操作和数据访问进行集中的认证、审计监督, 为用户访问资源、进行维护操作提供安全、可靠的途径, 同时也为加强企业内部网络与信息安全控制、满足相关监管要求提供技术保证。具体功能需求包括:

(1) 账号管理:实现对所有的自然人以及核心设备账号的统一集中管理。

(2) 身份管理: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的共享账号问题, 通过自然人账号与系统账号的关联实现网络操作的实名制。

(3) 访问控制:实现基于主账号的集中强身份认证和访问入口, 通过自定义访问控制规则为每个用户分配适当的网络资源, 只允许合法的人做合法的访问。

(4) 操作审计:对所有访问维护操作 (包括输入命令与输出结果) 进行记录并回放, 阻止非法访问、违规操作。

本文着眼于维护人员维护操作的合规性管理, 探讨了如何通过建设安全管控平台, 加强安全要求落实, 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2 安全管控平台

2.1 总体架构

安全管控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安全管控平台由综合接入子系统、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子系统和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子系统等三个子模块组成, 实现各类系统资源和应用资源的集中账号 (Account) 管理、集中认证 (Authentication) 管理、集中授权 (Authorization) 管理和集中安全审计 (Audit) , 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安全运维要求。。

(1) 综合维护接入子系统为所有通过的应用提供集中展现和集中转发的功能, 访问能通过单一来源实现。

(2) 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用户账号口令的集中管理功能。

(3) 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子系统主要提供日志的采集和分析功能, 实现日志的关联分析、审计预警、报表呈现等。

在账号口令方面, 综合维护接入平台和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要接受账号口令集中管理系统的管理。综合维护接入平台利用账号口令集中管理系统提供的单点登录Portal功能, 避免接入用户多次认证。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结合账号口令, 集中管理系统形成的账号登录日志和综合维护接入平台的维护操作日志, 实现操作日志和用户真实身份的关联。综合维护接入平台、账号口令集中管理系统、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在功能上彼此间具备独立性, 一个系统的主体功能实现不依赖于另一个系统存在;同时又互相配合, 从而更好地支撑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2.2 综合维护接入子系统

综合维护接入子系统作为维护接入的集中控制点, 整合多种接入方式, 提供集中接入控制, 在完成对接入用户的身份认证后, 根据事先确定的授权信息, 控制接入用户能够访问的设备以及能使用的应用和服务, 并对接入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 其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为满足实际需要, 支持VPN等常用接入方式, 采用堡垒主机技术, 避免维护人员使用不安全的终端直接访问系统;能够纪录维护人员的操作, 为安全审计和事件调查提供原始资料。

VPN是安全接入和子网保护设备, 由于其具有网关特性, 可以将用户对Web应用的访问做到精确的URL级的访问控制, 并能对C/S的应用进行基于IP:PORT的访问控制。

在确认了使用者的身份, 规定了系统范围内的权限, 具备了对该用户身份的操作检查审计机制后, 通过使用堡垒主机对使用者的合法系统操作进行协议层面的控制。字符堡垒主机可以对字符应用的访问做到命令的访问控制、会话内容的审计。图形堡垒主机能够实现Windows Terminal、xWindows等图形终端的集中接入和访问控制, 做到应用边界的访问控制并进行全程录像和回放。

综合维护接入子系统实现了将运维工作通过统一入口进行管理, 并根据用户真实身份统一权限与访问控制。另外, 能够与账号口令集中管理系统、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相结合, 从而简化认证过程, 实现更为深入的授权及审计。平台通过集成维护PORTAL, 进一步方便了维护操作。

2.3 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子系统

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子系统采集、管理各类维护人员拥有的主账号、从账号信息, 实现主账号与其拥有的全部从账号进行关联, 并对账号密码进行集中管理, 包括按照密码策略自动更改密码, 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账号密码数据变更。对各类应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设立不同的用户角色, 并将用户使用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实现不同用户对系统不同部分资源的授权访问。通过统一的认证及PORTAL功能, 实现用户身份的一次鉴别和单点登录访问控制功能。该系统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子系统分为接口适配层、核心功能层、集中展现层。

接口适配层提供系统和被管系统间的接口, 分为通用接口、自定义接口。接口规定了系统和被管资源之间为完成账号管理、授权、认证等功能所采用的通信方式、协议、消息语义等信息。通用接口采用标准的协议 (如Telnet/SSH, RADIUS, SYSLOG/SNMP等) 、标准的命令 (如标准数据库读取、操作系统自带命令等) 。自定义接口则针对特定系统二次开发的接口, 或通过定制Agent的方式实现与被管资源的通信。

核心功能层, 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其中, 数据组成包括用户身份数据、资源数据、授权策略数据和日志数据等。系统通过功能框架实现上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管理功能包括统一身份管理、资源及认证管理、账号授权管理、访问控制管理、安全审计管理。

集中展现层包括管理员Portal和普通用户Portal两个功能模块。管理员Portal为管理员提供管理员管理、普通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系统自身权限管理、运行管理、备份管理、告警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功能。普通用户Portal为普通用户提供自服务、集中资源展现及基于B/S模式的单点登录等功能。

2.4 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子系统

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子系统对各类系统和设备产生的人员操作维护日志进行统一采集、存储、管理。根据预先制定的审计策略对日志进行分析, 发现高危操作, 产生审计事件告警, 其功能框架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子系统整体功能分为四层:数据采集适配层、日志标准化层、日志分析层、展现层。

数据采集适配层实现各类日志数据的采集。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通过Syslog、ODBC、SNMP Trap、Socket、File等多种接口, 采集各设备、系统和应用的本地型日志;通过镜像等方式采集网络型日志。通过两种采集方式的合理配置, 实现对被管网元中所有用户操作行为的信息采集。

日志标准化层将采集层采集到的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日志数据, 通过标准化处理, 形成归一化的日志格式, 以便后续分析和审计。

日志分析层通过对日志的横向、纵向的关联分析, 发现异常操作, 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对用户的操作、数据库访问进行回放, 分析用户权限是否合理, 发生问题时可用作责任认定;将分析发现的问题生成告警信息送上层处理, 及时通知用户, 也可转发到第三方系统处理, 如直接向电子运维系统派单。

展现层以多种报告报表的方式, 让用户能从多角度洞察系统的运行情况, 实现对审计系统的配置管理, 实现安全审计和报表展示, 主要包括审计策略、报表、告警输出、原始日志检索等四个关键的功能模块。

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通过三个方面的日志来源完成审计功能, 包括:堡垒主机审计会话数据、网络嗅探会话数据、系统日志数据, 日志数据来源如图5所示。

日志集中管理与审计系统还可与其他系统实现接口互联, 通过接口能将日志或告警信息转发到其他系统做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3 应用效果

平台建设前、后的维护模式对比如图6、图7所示。

目前, 该平台已覆盖全网主要业务系统、网络 (如话音网、智能网、GPRS、CMNet、IP承载网、WAP、MISC、短信、彩信、DNS等) 以及重要网管应用 (如话务网管、电子运维、信令监测) 和自有业务, 开通人员账号一千余个, 接入资源上万台, 管理设备账号数万个。

安全管控平台实现了各类网元和网管应用接入管控系统的接口标准化, 解决了在通信系统实现集中安控管理的关键问题。维护人员可通过管控节点操作具有管理权限的被管资源, 实现了“一点接入、统一授权、全网访问”。结合身份信息、堡垒主机技术, 安全管控平台将用户身份信息与操作日志关联, 实现海量日志的实名对应及快速检索, 解决了网元日志记录不完整、存储时间有限、无法对应到人以及被恶意删除等安全隐患。

通过安全管控平台的建设应用, 实现了账号、认证、鉴权、审计的集中化、自动化管理, 解决了账号管理、日志管理、接入管控方面的难题, 提高了安全维护效率和水平, 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 结束语

安全管控平台通过设置集中维护接入门户, 统一控制内、外部维护人员接入相关系统, 并完整记录维护人员操作的全过程;自动采集、集中管理各被管系统中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的账号和口令, 加强各种账号口令的管理;集中采集、存储、管理各被管资源中与维护操作相关的原始日志, 将采集到的日志与维护人员的真实身份相关联, 支持对原始维护操作日志的快速检索, 并根据预定义规则发现高危操作且及时告警。集中体现了事前授权、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安全管控思路, 有机整合了集中接入控制、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和日志管理与审计等手段, 对内部维护人员、厂家人员操作业务系统和网管系统的全过程实施管控, 有效提高了维护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随着管控平台逐渐成为日常接入维护的唯一通道, 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类新型被管资源的接入、管控平台的自身安全以及维护通道的通畅, 都将是平台长期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仍需不断完善。

摘要:本文着眼于维护人员维护操作的合规性管理, 依据事前授权、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安全管控思路, 探讨了如何建设统一的安全管控平台。平台有机整合了集中接入控制、账号口令集中管理和日志管理与审计等手段, 对维护人员操作业务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全过程实施管控, 为资源访问、日常维护操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途径, 确保合法的人做合法的事、非法的事能够及时发现。

关键词:安全管控,账号口令,访问控制,日志审计

参考文献

[1]胡立春, 武友新, 张烨, 姜晓东.LDAP环境下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4)

[2]杨子江, 宁国宁, 周静等.用户管理系统中授权的设计和实现.东南大学学报, 2002 (32)

[3]David A.Steven Akridge, How Can Security Be Measured,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2005

[4]Ali M.Al-Khouri, Optimizing Identity and AccessManagement (IAM) Frame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gineeringResearchandApplications (IJERA) , Vol.1, Issue3, pp.461-477Caroline R.Hamilton.Risk Management and Security.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1999, 8 (2) :69-78

[5]RFC1777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W.Yeong, T.Howes, S.Kille.

篇4: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安全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出现了本质上的转变,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其信息体系和互联网内容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用户信息泄漏,造成用户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如何把握好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工作,形成有效安全维护策略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及完整性三项内容,是改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效益的关键。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要把握好该系统的三项安全特征,从特征内容出发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把握问题内容,挖掘问题本质。

1.1 安全性。计算机网络系统需要具有高度的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水平,其内部安全水平主要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安全水平及附近设备安全水平,外部安全水平主要指计算机人事安全水平。安全性分析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内外部安全状况,对软硬件、人员参与状况、接触信息是否敏感等进行判断,逐一审查。

1.2 保密性。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进行把握的过程中要控制好系统的保密性,对传输过程、存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提升系统安全质量。数据处理加密方法直接影响着保密性质量,是改善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

1.3 完整性。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完整性进行把握。完整性技术可以有效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对计算机系统内部软件程序和数据进行保护,防治程序和数据被非法删除。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整性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和软件完整性两方面。

2 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操作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系统操作质量,很容易造成网络系统安全性受到影响。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该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完成运行操作。但该操作系统存在较多的漏洞,很容易使黑客通过漏洞窃取系统信息,攻击用户计算机,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大打折扣。

2.2 计算机网络的病毒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病毒种类越来越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不法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大肆传播网络病毒,通过各式各样的病毒对计算机数据进行篡改,肆意占取网络资源,最终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收到严重影响。如2002年的求职信Klez病毒、2003年的冲击波病毒、2008年的机器狗系列病毒等,这些均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影响,部分甚至造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崩溃。

2.3 网络黑客的攻击问题。网络黑客的攻击问题是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人才涌出,但在该过程中部分计算机人才受到环境、生活等影响开始从事黑客事业,编写病毒程序对用户防火墙、软件程序、数据系统等进行攻击,窃取和篡改数据信息,导致用户信息大量泄漏,如近期12306用户信息泄露事件。

2.4 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淡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计算机虽然已经在我国普及,但整体上用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较为薄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不够了解,缺乏对应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措施,最终非常容易造成计算机使用受到限制,导致计算机安全风险上升。

3 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策略分析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护策略

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护进行提升的过程中企业和相关单位要加大操作系统投入,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改善,修补Windows中存在的漏洞,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黑客和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3.2 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护策略。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过程中需要对病毒进行严格控制,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完善防火墙、杀毒工具等。

(1)设置口令。计算机系统访问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口令实现资源访问控制,依照自身习惯及工作需求等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口令,对数据、信息等系统资源进行保护,对越权访问进行限制。口令设置过程中需要选取6字符字母或数字,该口令需定期更换;(2)强化管理。口令设置完成后需对软件进行改善,依照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需求合理选取杀毒软件,将杀毒软件安裝到NT服务器上。软件安装完成后集中设置,将软件与操作系统结合;(3)实施控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网关中设置防护设备,对病毒实施隔离、过滤,从而提升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依照系统需求合理调整计算机软硬件、LAN服务器、网关,建立病毒报警装置,一旦发现病毒及时通知管理员,实施病毒处理;(4)多层防御。多层防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计算机网络系统要对计算机网络层次进行合理建立,把握好多程序、多数据、多业务的系统杀毒控制呢诶荣,形成层叠性的杀毒系统。该系统中可以选取单机版杀毒软件进行暂时查杀。

3.3 计算机网络黑客的防护策略。对黑客攻击进行防护的过程中人员要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层次化分,依照计算机网络系统常见的黑客问题构建检测、告警、修复等结构内容。

(1)构建防火墙。防火墙构建中需明确网络边界和服务,对该内容定义进行细化。与此同时,构建中还需完成防火墙访问授权、访问控制及安全审计内容,从而阻止外部非法入侵,提升对运营网络的监视效果;(2)设置包过滤路由器。路由器选取的过程中要选取包过滤路由器,通过该路由器对IP地址进行分组,依照路由器的表格算法对IP地址进行排列、分类和出口划分。除此之外,包过滤路由器中还设置安全防护功能,能够阻止部分通过路由器的分组;(3)构建双宿网关。双宿网关包含具有两个网络界面的主机,可以通过该网络界面达到系统的完善,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进行提升。双宿网关运行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判断,依照判断结果分析是否响应信息请求,将该信息传输到相应主机上;(4)过滤主机网关。过滤主机网关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堡垒主机和INTERNET之间的过滤路由器和双宿网关进行合理把握,通过上述两部分实现过滤,将信息转发到外部网络。

3.4 加大计算机网络安全宣传。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进行明确,加大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宣传,确保用户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维护过程中,提升用户安全维护意识。要对用户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教育,提升用户安全维护技术水平,确保用户能够安全上网、绿色用网,降低用户计算机受到外部因素攻击的可能性,全面改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指标。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安全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网络信息质量,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应用效益,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安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防火墙、路由器、网关、访问口令、杀毒软件等内容,对上述安全防护策略进行全面运用和协调,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安全的全面提升,从本质上改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安全维护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长远,董博.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189-190.

[2]刘利,雷正桥.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维护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2):60.

[3]李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与技术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8):84-85.

[4]石海涛.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08):121-122+124.

篇5: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

信息系统的安全分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1、物理安全

服务器、办公电脑、办公外设、网络设备等相关信息系统设备的物理抗性。如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水灾等)、物理损坏(使用寿命到期、外力损坏等)、设备故障(断电停电、电压过载等)。

2、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对用户的合法身份进行核实、木马病毒的防范控制、各种软硬件的漏洞的修复控制等。

3、网络安全

网络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它设备的网络通信的安全控制,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辨别、查询审计日志等

网络互联设备的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检测和控制

4、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包括核心数据安全和个人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备份、访问控制、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误操作(如误删文件)补救机制、万一系统失败时恢复数据库系统等。

1、定期巡查,机房要保持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设备上不能放置杂物,如各楼层交换机柜里面除网络设备外不能放置其它物品,电脑主机上不要堆放物品,保持通风散热,有故障时利于排除故障;各种设备要规范取电,重点部位要有不间断电源。

2、严格落实用户身份核实,公司内部账号要实名制,所有账号必须设置用户口令,并定期更改。

3、病毒木马的检测查杀作为日常行的工作进行,尤其是对重点部门(如财务中心)和位置(如服务器)要重点监控。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即使对发现的各种软硬件的漏洞进行修复。

4、严格网络行为管理,对用户的网络权限做好设置和辨别,定时查阅网络日志,做好网络行为的监管。

5、控制文件的传输,对异常文件拷贝(如多种机密文件的拷贝)、文件异常删除(如大批量)等行为进行控制,对异常的文件变动进行备份保存。

篇6: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的煤矿事业的发展相当飞速。在煤矿事业的拉动经济建设的发展下,生产中避免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本文通过探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应的维护策略。

关键词: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维护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煤矿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在逐年增长,在变化过程中不断地应用新设备和新工艺。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因为受到煤矿生产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以及生产环节比较复杂和多元化,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加强现代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机电系统在矿井下工作运营的安全性、高效性,让煤矿事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一、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

1、生产环境差,存在的安全隐患多

由于煤矿企业都是条件比较一般的企业,它处于灰尘多、湿度高、腐蚀性强的恶劣生产环境。为了适当地保养机电设备,在设备存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防尘、防锈、防潮等工作。为了防止机电设备的损坏,和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每个企业都要形成这样的维护意识。为了达到《煤矿安全规程》上面的要求,必须定时检查老、旧、残的机电设备的安全装置。

2、机电设备利用率较低,阻碍企业的发展

据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煤矿固定资产总额上,有1/2以上属于机电设备的投资。可是煤炭的总成本中基本上有一半,是用于工资的支付、能源的消耗以及维修的费用等方面。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数据说明,煤矿企业井下事故的40%,一般是由于失爆电气的电火花引起的。这些巨大损失是无法弥补的,给工人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平息的。来自于机电设备的安全事故,大大降低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阻扰企业的快速发展。

3、员工的工作素质较差,工作效率低下

由于煤矿工作的自然环境太恶劣,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一些工作素质和专业水平比较高的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参与煤矿企业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一大部分的煤矿企业认为机电维护并不重要,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作,从而忽视了机电人员。因此,工作职位的平凡,与普遍较低的待遇普遍,导致大部分的机电维护人员都不能长期坚守自己的岗位而纷纷跳槽。据相关数据统计,如今在乡镇煤矿企业中,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者是外来工从事于机电的维修工作。相对而言,他们接受的教育普遍不高,文化和整体的素质比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故障就总是束手无策,而对于常规性的小问题也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去解决。同时,在结合现代化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更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4、不能健全机电设备的管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机电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背离专业的标准和缺乏正确的操作技术。首先,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符合标准,不恰当的安装方法造成机电设备长期的超负荷而受到摩擦和损坏。另外技术管理的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某些账务缺乏真实性,设备的图纸和技术的资料缺失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引发设备事故的因素。

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措施分析

1、改造机器,推动技术的革新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运营的利润。为了能在现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所以必须抓紧进行设备上的改造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科技进步可以推动技术的改革,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能够减少企业的支出成本,获得技术深层的改造。在技术的改革中,全面调动广大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2、健全质量监控,遵循检修体系

第一,细节决定成败。为了让设计上具备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必须遵循标准化设计。第二,坚持是成功的基石。在选购机电设备配件的时候,在注重价格的也要严格要求质量,最好是可以和销售者做好协商的工作,对设备进行适当的分解坚持和调试。最后,要注意在安装过程中,取消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的进

入,加强检查和验收的力度。

3、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进行安全的管理工作。

因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和煤矿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两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所以可以利用综合信息,针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使用维护等系统,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可以结合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落实每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制,加强设备的强制性保养工作。对于综合性材料与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应进一步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完善设备的运行档案。总结所得:科学合理地使用机电设备,提高其技术水平,才可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方面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的依据,全面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4、建立规章制度,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实行电子设备新计划的前提,是先制定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因为一般的机电设备长期都处于运营状态,这很不方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所以首先要修理更新的是会危及到人身安全的设备,进一步提高设备操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回收那些功能比较差的陈旧设备。要做好以上工作,就要健全和完善公司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新机电设备的供应,定时地更新机电设备。结合企业发展情况以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关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准,有效执行上级安排的任务。根据设备检修情况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监督员工认真履行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让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能够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5、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高科技操作,才能让先进的机电设备发挥出最佳功效和优势。企业尊重技术人才的同时,要注意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并且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进行操作技巧上的创新,最终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增长企业营运利润的目的。另外,可以通过平常的技术训练,让机电设备的管理者或维护人员,都可以熟练掌握机器操作规则,深入了解设备性能和原理,从而轻松胜任技术的操作工作。

三、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井下和基础管理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确保生产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煤矿事业能够稳定快速地发展,煤矿企业必须抓紧煤矿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系统优化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全面提高我国的煤炭工业发展水平,带来更多的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进朝.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2010.(08).

[2]方云龙.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0,(10):98-99.

[3]杨龙洋.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矿山天地.2010.

[4]路锦程,王志红,梅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方式初探[J]工业技术.2007(9):

篇7: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软件工程的安全检测需要经过几个流程,以此来保证软件工程安全检测方式的正确合理。(1)全面检测,安全检测需要从宏观框架之下对整个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寻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或漏洞,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随后,需要根据计算机软件中的不同模块进行精准定位,以相关操作指标为基础进行细致深入的全盘扫描,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确保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稳定。(2)在初步检测的基础之上,可以从功能、有效性两方面对其进行详尽检测。(3)将计算机软件工程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之中,以此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检测,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含量。

2.2安全检测方式

篇8:安全阀的维护与应用

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生产环节繁琐,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 对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要求更严格。随着大型机械化设备在煤矿中的应用, 目前, 由于存在矿井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培训制度不完善、井下机电设备的使用不科学等问题, 所以传统的、粗放的机电设备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矿井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 从管理、培训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提高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对实现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机电设备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目前, 王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隐患:

a) 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比较单薄, 工作过程麻痹大意, 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井下操作过程中, 违反“三大规程”及矿上的安全管理规定, 违章指挥及操作的事情时常发生;

b) 部分特种操作工的文化程度不高, 对特种作业的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 对特殊工种的安全操作知识熟悉程度不够, 是造成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c) 部分代岗工人的顶岗时间较短, 对新工种的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差, 缺乏相应的安全培训, 导致出现违章操作和指挥等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

a) 要加强井下绞车工、皮带机及刮板输送机工、信号工等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 落实终端责任;

b) 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 (a) 要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 对特殊工种及机电设备技术人员采取竞争上岗措施, 对整个队伍采取岗位工位, 划分出各个工种的工资等级, 提高员工学习相关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b) 定期举行设备操作技术比武, 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 调动员工学习自身业务的主动性, 促使员工在工作中按机电设备的操作规范、规程进行操作; (c) 采取“三结合”的安全培训方式, 即以重点培训为主, 业务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 内部培训为主, 外部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对于新上岗的工人, 在其上岗前, 要进行强化培训, 提高其安全素质及业务熟练程度, 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打下基础。

2 实现机电管理制度化

部分井下机电设备超负荷、超期运行, 给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所以:

a) 企业应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 对井下重要的、超期服役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新, 及时报废井下安全性能差的陈旧淘汰设备, 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安全运行, 这就要求矿井必须从制度上入手, 完善机电设备更新规划, 从制度上保证设备的投入;

b) 要结合矿井生产现场实际, 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制度、机电设备操作岗位制度等, 并悬挂到井下生产一线, 严格贯彻执行, 做到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c) 要着手提高矿井整个机电队伍的素质, 先进的机电设备也需技术和素质都过硬的操作人员操作才能发挥其真的效率, 基于此, 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必须从提高矿井机电队伍的整体水平抓起, 使队伍树立起科学的设备管理理念, 保证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3 建立机电设备质量及检修体系加快设备管理信息化

a) 机电设备的选型及设计方面, 必须结合矿井自身实际情况, 坚持选型设计的保准化、规范化, 从源头不留任何问题;

b) 在机电设备及配件购买规程中, 要严把设备质量关, 坚持购买正规厂家的机电产品, 且设备接收之后要做好验收, 必要时要在地面进行设备性能测试, 测试通过后方能入井安装;在使用地点安装验收时, 制定专项的安装及验收制度, 分阶段验收设备安装质量, 对于关键的安装工序, 如安装质量不合格, 坚决不能进行下道安装工序。

在设备检修前, 要制定严格的检修计划, 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机电设备检修专项措施, 经主管领导会审后方可实施。在检修期间, 安排业务部门现场跟班, 重点设备的检修, 主管领导要现场跟班。检修完成后, 相关技术人员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设备运转不合格的, 不能签字, 确保设备检修质量。同时为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 要定制井下机电设备检修质量责任制, 落实到人, 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保证机电设备零事故。

由于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各生产环节的正常生产,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原煤生产任务, 所以, 实现矿井机电设备的综合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 要从每一台设备的选型设计、安装试运转、日常维护、升级改造直到设备报废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基于此, 矿井要建立起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的档案管理制度, 细化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严格贯彻包机责任制度, 使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保养与奖罚结合, 提高所有人员的责任心。

4 结语

上一篇:乐高课程体系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