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

2024-04-21

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共6篇)

篇1: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

徐再思〔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

我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刚刚懂得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的折磨。身体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殷勤盼望的情侣又到哪里去了呢?相思的痛苦什么时候最猛烈呢?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月亮半明半亮时。

注释:

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简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情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

“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少妇身、心、气的描写,将少妇“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此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篇2: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

原文: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⑴,项废东吴⑵,刘兴西蜀⑶,梦说南柯⑷。韩信功兀的般证果⑸,蒯通言那里是风魔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⑺,醉了由他⑻。

翻译:

咸阳山河险固可以以二当百,为了两字功名,这里引起过几阵干戈。

项羽兵败身亡东吴,刘邦兵兴西蜀,成败兴亡都是梦里南柯。

韩信功高盖世却落得被杀的结果,蒯通说的是真话哪里是风魔?

成事的是萧何,败事的也是萧何。

我且一醉功过是非统统由他。

注释:

⑴咸阳百二山河三句:指秦汉之际的战争。百二山河,形容战国时秦国形势的险要,二万兵力可抵得诸侯一百万(见《史记·高帝本纪》)。

⑵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⑶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⑷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说:淳于生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⑸韩信功兀的般证果: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这般。证果,佛家语,果报的意思。

⑹蒯通言那里是风魔:蒯(kuǎi)通,汉高祖时的著名辩士,本名彻,史家避武帝讳,称他蒯通。韩信用蒯通计定齐地。后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他怕受牵连,就假装风魔。后韩信为吕后所斩,临刑前叹曰:“悔不听蒯彻之言,死于女子之手。”

⑹“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⑻他:读tuō,协歌戈韵。[2]

鉴赏:

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么当前的功名事业毫无值得留恋之处。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

此曲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经过五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室。而辅助刘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韩信却遭到杀身之祸,连像蒯通那样的谋士,也不得不假装风魔以掩世人耳目。韩信怎么也没有想到力荐刘邦重用他的萧何,后来竟会设计杀害他。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都不过是一场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史实,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的手法。

篇3:双调·蟾宫曲·春情原文及赏析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

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注释】

金山寺: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县西北,山上有寺,即金山寺,参见王恽[正官]《黑漆弩·游金山寺》注释。

长江浩浩西来:浩浩的长江由西向东滚滚而来。

天与安排:老天做的安排。与,给予。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岛,《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莱、方丈、瀛洲”。

【赏析】

金山寺又名“江天寺”,位于江苏镇江金山上。作者曾在至顺(公元1330-1332)年间作过镇江府判,对镇江一带的.风光山水颇为熟悉。这首曲子大约就是作者游金山寺后写的。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题金山寺》曲“称赏者众”。可见当时此曲流传甚广。

【题解】

这首散曲抒写作者登上金山寺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及其产生的内心感受。

篇4:《蟾宫曲·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问钱塘佳丽谁边?且莫说诗家:白傅坡仙。胜会华筵,江潮鼓吹,天竺云烟。那柳外青楼画船,在西湖苏小门前,歌舞留连。栖越吞吴,付与忘言。

【译文】

问钱塘临安首都气象何在?尚且不要说诗词名家的白居易苏东坡。而今游人整天华宴歌舞,江面上乐曲阵阵,天竺山上香的人很多,整天烟雾缭绕。那柳外的青楼画船,都停留在西湖名妓苏小小门前,留连于美人的歌舞之中,只顾的寻欢作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仇的事,今天的游人早已忘掉了。

【赏析一】

杭州本是南宋的首府,元军却从这里来灭掉了宋朝,使全民族遭到异族压迫。然而此时的游人只知寻欢作乐,早已忘掉越王勾践就在这里与国人同心协力,发愤图强,终于灭掉吴国,洗雪耻辱。

通过历史与现状的对比作者感到故国恢复无望,因而无限感伤。

篇5:双调蟾宫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3分)答:

【答案】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篇6:双调·蟾宫曲·丽华的诗歌解析

叹南朝六代倾危[二],结绮临春,今已成灰[三]。惟有台城[四],挂残阳水绕山围[五]。胭脂井金陵草萋[六],后庭空玉树花飞[七]。燕舞莺啼,王谢堂前[八],待得春归。

【注释】

[一]丽华:张丽华,进朝陈后主的宠妃。后主建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使她住在结绮,游宴无度。隋军破健康,她跟着后主逃匿井中,被杀。

[二]南朝六代:指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都以健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历史上合称为六朝。

[三]结绮二句:结绮、临春,乃陈后主、张丽华居宫名。

[上]台城:六朝君主居住的地方,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北。

[五]水绕山围:这里暗用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语意。

[六]胭脂井:又名辱井,即陈朝景阳宫内的景阳井。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曾躲入井内,后人因称它为胭脂井。金陵:南京市的别称。

[七]后庭句: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其词哀怨靡丽,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上一篇:1山中访友个人备课下一篇:2018年培训一级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精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