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2024-04-27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通用6篇)

篇1: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灌溉与排水工程(浆砌石干渠)施工工法

本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应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的配合与衔接。如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就形成交叉作业,过水管涵的施工应与田间路桥工程施工密切配合,避免二次开挖。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灌溉与排水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沟槽土方开挖→浆砌石(砼)渠道施工→土方回填→养护→报验。

二、施工工艺

(一)、土方开挖

沟槽开挖之前弄清与施工相关的地下情况、已建管道情况,沟槽以逆流方向进行开挖,使已铺设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供后段工程的施工排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情况及场地条件,沟槽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方式,单槽开挖,开挖深度H 小于1.5m 的采用直槽开挖挡土板支撑,开挖深度H 大于1.5m时采用按1:0.75放坡开挖。用机械开挖至槽底高程以上20cm 左右时,采用人工清槽,以保证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或超挖,认真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当开挖到接近槽底深度时,应随时复核槽底标高,避免超挖。开挖的槽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先设法降低地下水位。沟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管道、沟渠、池槽等构件的基础施工,以免槽底土壤暴露过久,若出现超挖现象,则及时进行处理。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与开挖的沟槽附近的地上、地下设施。对于不明障碍物,应查明情况采取措施清除后才能施工。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

1、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避免漏浆。

2、模板采用现场制作木模板,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的规定标准之内;支架材料采用钢脚手架,模板的金属支撑材料应符合金属支撑要求。

3、模板木材的质量达到 Ⅲ等以上的材质标准,腐朽、严惩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

4、木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cm ,析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允许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

5、安装按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满足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结构混凝土模板安装的模板允许偏差,遵守规范的规定。

6、模板的清洗和涂料

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木模板面应采用烤涂石蜡或其他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发现在已浇筑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

7、拆除

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遵守下列规定: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在混凝土强度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强度达到规定后,方可拆除。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检测→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

2、混凝土施工方法

进行基槽开挖并人工修整工作面,结构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单位检测和质量评定后,支模、检测,混凝土浇筑,拆模、洒水养护混凝土的浇筑由混凝土搅拌机提供混凝土熟料,经胶轮车运输直接由人工入仓浇筑,一次完成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其结构尺寸必须满足设计。混凝土入仓,人工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一般不超过0.5m,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二次浇筑混凝土表面按施工缝处理,要求进行凿毛并冲洗干净积水后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后,人工洒水养护,并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试验:

(2)、混凝土标号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河砂含泥量≤5%,细度模数不小于1.6。

(3)、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拌制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制,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河砂、卵石的含水量,及时调整加水量,以保证水灰比符合要求。混凝土在运输中应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

(4)、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是否密实而又不过振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既要振捣密实又要不过振。

(5)、混凝土的养护;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小时开始进行洒水养护,夏季养护应有覆盖措施,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四)、砌石工程

1、施工放样

主要斗渠的轴线及高程进行控制,放样时保证渠轴线符合设计要求,能对渠的开挖高程进行控制。

2、垫层施工

有反滤要求及渠底需进行浆砌的渠需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或砂砾石混合垫层,铺设时按设汁要求进行施工,并做隐蔽工程记录与签证。

3、砌石体施工基本要求

砌石体施工基本要求是:平整、稳定、密实、错缝。

平整;砌体的外露面应平顺和整齐,挡墙的同一层面应大致砌平。稳定:石块的安砌必须自身稳定。

密实:砌体以35×35cm断面石,选型配砌。浆砌石保持一定间隙,水泥砂浆应填实饱满插捣密实。干砌石应相互卡紧。错缝:同一层内相邻的和上下相邻的砌石均采用错缝法施工。

4、砌石体的材料

砌石体的石料使用施工图纸规定或监理单位批准的石料。砌石材质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本工程施工的石料分为;块石、毛条石、清夹石及大卵石。

块石:要求上下两面平行且大致平整,无尖角薄边,块厚大于20cm。毛条石:四棱八角基本成型,块高基本满足35cm和37cm。

清夹石:要求棱角分明,六面基本平整,同一面最大高差小于1.0cm,其长度宜大于50cm,块高分别为35cm、37cm。

5、浆砌石体砌筑

砂浆为M7.5,施工前有试验配合比,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且应有试验报告,砂浆采取在砌筑现场随机抽取的方法以检测其砂浆的强度。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Npa后才可继续施工。勾缝砂浆为M7.5,应按实有砌缝开槽勾平缝,勾缝密实,粘接牢固,墙面洁净。砌石体应采用辅浆法砌筑,砂浆必须饱满。砌石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有关规定。

6、砌筑砂浆

(1)拌制砂浆要求:

a.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

b.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c.3h和4h内使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

d.每250m3砌体,各种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做一组试块(一组六块),如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五)、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用料应按监理单位指定地点选取,土方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密实度不应小于90%。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两个工作面碾迹的搭接宽度,平行方向应不小于0.2~0.3m;垂直方向宜为3~5m。对机械碾压不到的死角,应以夯具进行夯实。以履带式拖拉机或拖拉机带碾磙作为压实机械,采用进退错距法压实工艺,碾迹套压宽度宜大于lOcm:以铲运机、自卸汽车等作为压实机械时,可采用轮迹排压法工艺,轮套压宽度宜为3~5cm。采用人工硪夯和机械夯压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实,夯压夯1/3,行压行1/3,使平面上夯迹双向套压。分段、分片夯压时,夯迹搭接的宽度应不小于lOcm。土料的铺料与压实工序应连续进行,以防止土料被晒干,影响填土质量:对表面已风干的土层,应作洒水湿润处理。对已经检验合格的填筑层,如间隔时间较长,再在上面填筑新土时,应作表面刨毛或清除处理。

篇2: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2.灌溉排水的发展方向: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放在对灌区专管机构和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灌排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积极贯彻落实终端水价改革上。

3.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4.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1.灌溉措施(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排出农田多余水分)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1.蓄水保水措施。2.调水、排水措施。

6.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

8.农田水分消耗的五个方面: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发量+棵间蒸发量

10.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农业技术。11.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经验公式、蒸发皿法、产量法、多因素法。

: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 ɑ需水系数 b经验常数 2.基于参照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公式。

12.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对作物生理过程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3.正面效应。13.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土壤水分指标、作物水分指标、气象指标。14.灌水方法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

全面灌溉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地面灌溉分为: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局部灌溉分为微灌和渗灌。

15.畦灌适用于窄行距离的作物;沟灌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淹灌适用于水田。盐碱地改良;喷灌使用于蔬菜、果园、苗圃。

16.小畦灌“三改”灌水技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

17.涌流灌溉法灌水方式:1定时段—变流程法2定流程—变时段法3增量法 18.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灌水方法:膜畦法、膜沟法

19.喷灌系统按设备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按压力方式分为机压、自压喷灌系统;按管道可移动长度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按机组碰洒特征分为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行喷机组式喷灌系统。

20.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21.微灌的类型:滴灌、微喷灌、地表滴灌、涌泉灌。

22.微灌系统组成: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23.微灌设备:灌水器、管道管件、过滤器、施肥装置。

24.灌溉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25.灌溉渠道系统: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输、配水,经由田间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由输配水渠道系统、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干、支、斗、农四渠)、退泄水建筑物组成。

26.沟、路、渠布置形式:沟—渠—路,沟—路—渠,路—沟—渠 27.灌溉对水源的要求:水质、水位、水量。28.山区、丘陵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原则:高水高用,低水低用,采用长藤结瓜式灌水系统,排水系统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

圩垸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原则:内外水分开,高低水分排,以排为主,排蓄结合,灌排分开,各成系统分区灌溉或排涝。

29.管道系统工作制度有续灌、轮灌、随机灌水三种。

30.排涝设计标准方法:暴雨重现期、排涝保证率、典型年。31.农田排水方式:水平排水(明沟、暗管)、垂直排水(竖井排水)

明沟排水分为:除涝、防渍;防止土壤盐碱化。

32.布置排水系统的原则: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

33.灌排系统管理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环境管理。34.土壤水势由重力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温度势等构成。

由于非饱和土壤中,压力势为零,而和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可忽略,故土壤水势等于基质势加重力势;而对于饱和土壤,必须考虑压力势;盐碱地必须考虑溶质势。

35.灌溉排水:利用人工干预,采用灌溉或降水补充田间土壤水分和排除农田多余水分。36.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37.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38.土壤水分测定:土壤含水量可用质量含水率、体积含水率、饱和度表示,用直接法、间接法测定。

质量含水率:土壤中实际所含的水重占干土重的百分数。体积含水率:土壤中水分容积占单位土壤容积的百分数。体积含水率=质量含水率×土壤干容重

饱和度:土壤水的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土壤含水量(体积比)

=土层厚度×土壤含水量(质量比)×土壤干容重

39.土壤水分常数:

吸湿系数: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薄膜水的水膜达到最大时的土壤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率):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的土壤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当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因作物吸收和地表蒸发而发生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土壤所以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40.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41.参考作物需水量ETo:高度一致,生长旺盛,长宽均为200m以上地面完全覆盖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42.灌溉制度: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43.亏缺状态:作物生长与土壤、大气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当这些因素的量值小于作物生长允许下限值时,称该因素处于亏缺状态。水分亏缺分为土壤水分亏缺、作物水分亏缺。

4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45.灌溉用水量: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其大小及在多年和年内的变化情况,与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渠系输水和田间输水的水量损失等因素有关。46.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47.灌水方法: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土壤内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48.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Ea:应用某种灌水方法或某项灌水技术灌溉后,储存于计划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

49.微灌设计土壤湿润化:微灌计划湿润的土壤体积占灌溉设计湿润层总土壤体积的百分比。50.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

51.抗旱天数:农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能确保用水要求的天数。52.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灌水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

53.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趋势:1.由丰水灌溉转为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2.灌水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及膜下滴灌会有较大发展。3.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管道输水、覆膜等节水技术将日益得到发展。4.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5.灌排工程对环境影响将作为重要研究内容。54.我国灌溉事业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发展:1.工程技术上取得了丰富经验;2.北方地区发展机井,缓解水资源不足;3.研究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4.加强用水管理,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存在问题:1.大江大河防洪能力低;2.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不全,管理不善;3.灌区工程老化问题严重;4.水资源不足,用水紧张;5.农业用水浪费严重;6.水污染;7.山区牧区条件差。

55.蒸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稳定蒸发阶段,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2.蒸发强度递减阶段,主要取决于大气蒸发与土壤向上输水能力;3.扩散阶段,取决于土层厚度和土层内水汽扩散的能力。

56.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1.降雨量不足;2.降雨渗入量少,径流损失多;3.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调节措施:1.灌溉;2.改善土壤结构,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1.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2.低洼区积水;3.地下水位过高;4.排水不畅。

调节措施:1.截流;2.排出地表水;3.降低地下水位;4.排除根系层过多水分;5.改善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

57.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度。3.根据作物的生物、生态指标制定。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

58.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1.农田水量平衡方程。2.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3.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4.根据水量平衡图解法拟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59.选择小典型年的方法:1.按年降水的频率选择典型年。2.按作物生长时期降水量的频率选择。3.按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分阶段选择。

60.灌水率图修正遵循的原则:1修正后灌水率图应与水源供水条件相适应。2尽量保证作物需水临界期的灌水不变。3修正后的灌水率应当比较均匀,使得渠道水位和流量不发生剧烈变化。4宜避免经常停水特别应避免小于5d的短期停水,保证渠道安全运行。61.灌水方法基本要求:1.保证实现定额灌水;2.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高;3.田间灌水质量高;4.高效低耗,灌水成本低;5.方便与农业技术措施配合;6.简单、经济、便于推广;7.有效促进田间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62.长畦分段短灌法技术要求:1正确确定入畦灌水流量2侧向分段开口的间距3分段改水时间或改水成数 63.喷灌优点:1.省水2.增产3.适应性强4.省工省地5.调节田间小气候6.有利于实现灌水机械自动化 64.微灌的特点:1.省水2.节能3.对地形、土壤适应力强4.增广幅度大5.可利用咸水灌溉。6.投资较高7.对调节田间小气候作用不大。

65.灌溉对水质的要求:1灌溉水的泥沙2灌溉水的盐类3灌溉水中有害物质含量4灌溉水的温度

66.渠系建筑物适用条件:1.分水闸:建在渠道向下级渠道分水的地方,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2.节制闸:垂直渠道中心线布置,作用是抬高上游渠道水位,满足下级渠道的引水要求;下级渠道实行轮灌时,需在轮灌组的分界处设置节制闸以拦截水流;保护渠道的主要建筑物。

67.渠道防渗衬砌措施:1土料防渗:土料夯实、灰土护面2砌石防渗:块石、卵石3砖砌防渗:黏土砖、陶砖4混凝土衬砌防渗:等厚板防渗层5塑料薄膜防渗:6沥青材料防渗

68.渠道防渗的作用:1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2减小渠床糙率,加大流速,缩短灌水时间3减少渠道占地4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稳定性 69..容泄区的整治内容:1.疏浚排洪通道,清除障碍,以提高蓄洪能力;2.加固容泄区排洪道两岸堤防;3.整治容泄区的天然水系,打通出留通道。

70.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1作物因素:作物种类、种植密度、生育阶段2气象因素:日照、降水、辐射、气温、风速3土壤因素:质地、颜色、含水量、养分状况4农业技术:农业栽培技术水平

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1经验公式法:水面蒸发、产量、气温为参数2彭曼综合法公式 71地表水取水方式和适用条件:1无坝取水: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灌区用水要求2有坝取水:河流水量虽然丰富,但水位较低,适当抬高水位即可自流灌溉3抽水取水:河流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4水库取水: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满足灌溉要求

72简述土壤积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水盐运动过程中,各种盐类依其溶解度的不同,在土体中的淀积具有一定时间顺序,使盐分在剖面中具有垂直分异。在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向地表运动的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壤溶液的盐分总浓度增加,溶解度最小的硅酸化合物首先达到饱和,而沉淀在紧接地下水的底土中;随后,溶液为中碳酸盐饱和,开始形成碳酸钙沉淀,再后是石膏发生沉淀。易溶性盐类由于溶解度高,较难达到饱和,一直移动到表土;在水分大量蒸发后才沉淀下来,形成第三个盐分聚集层。2土壤积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母质和植被等。

73简述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1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包括: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以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旱情;调节农田水利措施一般有: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2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发展趋势为:(1)由丰水灌溉转向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2)灌水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及膜下滴灌会有较大发展;(3)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管道输水、覆膜等节水技术将日益得到发展;(4)加强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5)灌排工程对环境影响将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74确定灌溉制度有哪几种方法?如何根据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及灌水时间:1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有:(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制定灌溉制度;(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为:Wt-W0=WT+P0+K+M-ET;

若某时段内没有灌溉也没有降雨,土壤计划湿润层也无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储水量将降至下限,其水量平衡方程可写为:Wmin=Wo+K-ET。若时段初土壤

储水量为W0,则由Wmin=W0+K-ET可以推算下次灌水的时间间隔:t=(W0-Wmin)/(e-k);推算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为:m= Wmax-Wmin=H(θmax-θmin)。同理,可以由水量平衡方程式推求作物全生育期各时段不同情况下的灌水时间间隔和灌水定额,从而进一步确定该作物的灌溉定额。

篇3: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

1 研究我国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国之初, 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事业的发展, 就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对防御旱涝洪灾、改良土壤, 发展牧业、林业与农业的生产生活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是, 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尤其是北方地区, 大部分都处于水资源的紧缺状态;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系统的配套不够全面, 有的系统工程已经老化失修, 这样的灌排系统防御旱涝洪灾的能力就偏低, 而且系统运作的效率也不高。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农业优质生产、高产、高效体制的改革, 水利工程系统的管理就变得愈加复杂化;同时, 再加上我国水资源的短缺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之间的矛盾愈加激化。所以, 我国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的大力建设的过程中,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人民对水利工程的需要, 在工程的建设中, 我们必须要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另外, 我们也必须要加强有关水利工程灌排技术的水平, 从不同方位控制水利工程的灌排质量。因为水利工程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 我们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灌排技术的研究力度, 从而保证水利灌排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们国家与农、牧、林业的发展提供更高的质量保证, 这对我国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事业是十分重要的。

2 关于水利工程灌排在施工中的具体特点

与其他工程不同, 水利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 水利工程的建设大都选择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理位置, 如:山涧、河流或海岸上。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 对水利灌排工程的质量和生产过程, 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 对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要足够地重视。

1) 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的施工会受到环境与自然因素的影响, 而建设工作也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水利工程在建设中, 都会选择靠近河流或海岸的地方, 所以从很大程度上, 受到环境和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 这样, 就会对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破坏, 也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前, 就要对地形进行勘察, 加强对地基的扎实设计。

另外, 水利工程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他要负责发电、挡水、防洪与农业的灌溉, 从这方面来讲, 我们要严格把关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技术的选择时, 要全面地考虑水利工程施工的复杂性, 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水利灌排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 水利灌排工程的施工也会受到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条件复杂, 难度很大。在施工前, 要将水排开或是截流, 将河水引到正确的地方, 这样防止出现水灾。此外, 水利工程的施工必须要在枯水期进行施工, 在这种条件下, 工程施工的时间就比较短。而且, 季节与水文条件也会严重地影响水利灌排工程的建设, 一些意外因素很容易发生。

3) 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和其他的工程不同, 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有很多的特殊性。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如, 建筑物的数量相对来说较多, 施工道路的严重缺陷、工程项目的庞大、施工条件复杂且困难、人力较多而机械施工较少、渠道弯曲而且狭长等等。

3 灌溉与排水系统的管理

我国对灌溉的地区分处、区、段来分别管理, 不同的管理部门, 分管不同的任务区域。近年来, 很多部门在领导的带领下, 实行了按照企业的方法进行管理。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水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 有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责任制等。有了严格管理制度, 每一项的管理工作、工程设施, 每一台仪器、设备以及每一片灌溉区, 都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每一项工作都会有专门人员来负责, 并且保证灌溉排水系统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实现其系统的管理现代化, 主要仍是建立工程应用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的技术。而近些年, 随着国家对灌溉、排水系统的重视, 很多的灌溉区已经运用自动、遥感、遥测的控制技术, 进一步实现了灌排系统的优化管理, 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 不仅提高了灌排系统的管理效率, 也保证了灌排管理的质量, 这样, 给灌区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很多灌区应用信息系统, 这种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 并以数据库为主要核心, 和信息技术以及现代软件技术工程为基础手段的综合系统。以科学用水为主题, 对各项数据与信息的处理进行全面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的管理, 发挥灌溉与排水系统的最大效益。

4 结论

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系统, 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 不仅决定着国计民生的农业,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灌溉技术, 还能防洪发电, 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我国水利工程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在建国之初就被高度重视, 而且发展非常迅速, 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为工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日常的用水需求。

参考文献

[1]麻荣永, 陆章全.水利工程灌溉效益风险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王栢慧.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 2011.

篇4:探讨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溉;排水管理

水利工程在灌溉、发电、排水管理等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与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一定联系。在很多领域中,水利工程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世界各国都相当重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在认识过程中,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改进。

1.研究我国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在防御洪涝灾害、改善土壤环境、发展农牧业、林业以及农业等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水利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干燥缺水的状态。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系统的设置并不完善,一些系统实际上已经年久失修,这样的常年失修工程系统对旱涝的防御能力较低,并且这些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不高。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社会经济有着较为明显的发展,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正朝着高产、高效的趋势发展,就水利工程来说,其系统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化。另外,随着我国水资源不断告急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之间矛盾激化。所以,研究我国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建设过程中,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另外,我们也一定要不要加强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灌排技术的研究,从不同的方向综合整治水利灌排系统。因为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该项工程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农、林、牧产业的持续发展。

2.我国水利工程灌排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特点

与其它工程项目比较,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大多选择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海岸上、山涧等。因为在这些环境中,水利灌排工程的适量以及生产过程中,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的作用,所以,水利工程项目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视。

(1)在进行水利工程灌排施工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环境与自然因素的影响,并且建设工程项目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都会选择较为靠近的河流或者海岸等一些水资源相对复杂的区域,因此,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样,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也相对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为了有效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施工之前,就一定要对其地形进行有效的勘测,做好基础施工。

另一个方面,水利工程项目本身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水利工程需要负责一个地区发电、挡水、防御旱涝以及农业灌溉等工作,由这方面来说,就一定要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在选择施工技术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该项工程的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2)水利灌排施工工程容易受到气候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施工难度较大,条件较为复杂。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将水排开或者是进行截留,将水流引到正确的位置,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水灾情况出现。另外,水利工程的施工一定要在枯水期进行,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施工的工期能够有效缩短,并且,季节以及水文条件也会影响到水利灌排工程的建设,促使一些意外情况产生。

(3)众所周知,水利灌排工程项目建设与其它工程是不一样的,水利工程灌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具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对的困难。例如,当建筑物的数量过多的时候,施工道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缺陷,工程项目庞大的、施工难度较大并且存在一定的难度、人力较多并且机械施工较少、渠道弯曲并且狭长等等情况。

3.我国水利工程灌排系统的管理

我国对灌排的地区分处、区、段用来分别管理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区域。近些年来,很多部门在领导的带领下,实行了按照企业的方法进行管理,水利工程灌排系统在管理过程中,有着多种规章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责任制等等。有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后,每一项管理工作、工程设施,每一台一起、设备以及每一片灌溉区域,都可以有效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办事,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负责,并有效保障灌排水系统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在水利灌溉工程项目施工中,一定要注意防渗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提升工程的防渗水平。一定要对防渗施工进行质量控制,进行施工质量监管日记的记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记录质量监理才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为开展施工控制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对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其系统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为了保障工程应用信息以及现代化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灌排系统的不断重视,很多灌溉区已经能够使用自动化管理技术、遥感、遥测的控制技术,有效提升灌排系统的管理效率,也有效保障灌排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够给灌排区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灌排区域应用的信息系统,这种管理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种技术手段,并以此作为数据库的主要核心技术,与信息化以及现代软件技术工程为基础手段的综合系统。已科学用水为主要内容,并对个性数据以及信息处理进行全面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管理,有效发挥灌水与排水系统的最大经济效益。

另外,就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加强其资金的管理工作你也显得十分重要,加强资金的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行,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等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例如可以根据工程资金的管理制度对一些不够合格或者是没有通过资粮检查的评价单元拒付工程款项,促使其能够提升工程质量,进而有效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4.结束语

水利工程中灌水与排水系统的建设,影响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個方面,不仅决定着有关国计民生发展的农业技术,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着灌溉技术,还能够有效防洪防旱,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国水利工程的灌排与排水系统的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受到高度关注,并且其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建忠,马华明.探析当前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及质量控制[J].科学时代,2014,(5).

[2]肖翔.水利工程灌溉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对策[J].江西建材,2013,(2):122-123.

[3]李洪波.对当前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J].华章,2013,(3):341.

篇5: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浅议甘肃省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建设

本文从高职学院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 者:冯永斌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9)分类号:关键词:高职 灌溉与排水技术 专业建设

篇6: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1、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状况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北,汉水中游。全市面积2115 km2,地跨东径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与随州、枣阳市相邻,南与钟祥、荆门市毗连,西与南漳县接壤,北与襄城区、襄阳区交界。汉水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焦柳铁路由北向南穿过市西境,207国道襄(樊)沙(市)公路纵贯市境中部,荆襄(荆门至襄樊)高速公路纵穿市境中西部。全市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势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属鄂中丘陵区,其地形分为三种类型:东部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在150m以上,面积为431.1km2,占总面积的20.38%,中部和西北部为岗地,海拔在50m—150m之间,面积为1622.9km2,占总面积的76.73%,汉水两岸为冲积平原,海拔在50m左右,面积为61km2,占总面积的2.89%。璞河八角庙村河滩处,海拔高程为44m,是市境内地势最低点。东部属大洪山余脉,板桥店红山大坡和流水讴乐洪山大坡,海拔高程为555m,为市境内最高峰。

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型特点,雨量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5.7℃,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16.7℃(1977年1月30日),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达40℃(1959年8月20日—21日),无霜期251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861.5mm,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5—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年最大降水量1346.7mm(1967年),最小降水量为499mm(1966年),相差近三倍。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左右。

全市的东部和西部多丘陵和低山,中部为低平岗地和平畈地带,汉江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长59km,蛮河由西进入我市后折向东南汇入汉江。因受地势影响,以汉江为主干,构成“扇形状”。汉江以东主要有莺河、落花河、牌坊河、响水沟、南洲河、麻雀河、连江河、黑石沟、母猪河等支流,汉水以西主要有蛮河、木渠沟、赤湖沟等。流域面积5km2以上的河流有103条,全长1096.3km,其中100km2以上(一级)9条,50至100km2(二级)7条,5至50km2(三级)87条。

全市境内的汉江两岸为一级阶地,属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为冲积层粘土、亚粘土、细砂、粉砂、砾石层,一般含水层厚度为2—20m,水量极其丰富。汉江以西主要处于蛮河流域境内,为丘陵岗地,由东往西,发育有南北向的汉江地堑,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为砂、砂砾石,局部夹薄层粘土及淤泥质透晶体,上部为亚粘土,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山涧河谷地带;汉江以东为大洪山余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砾、卵石及亚土,埋藏于河流一、二级阶地及山涧河谷地带,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第四系中更新统,其底部为0—10m厚的砂砾石含水层,其间常混有粘土,一般在0—2m之间,层位很不稳定,多为适晶体状分布。汉江以东,与襄阳区交界的北部丘陵区,为古生界震旦系上统灯形组,上部为灰白色致密中厚层白云岩,夹燧石层燧石结核及含磷砂质页岩或粉砂岩、页岩;下部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结晶或隐晶质白云岩,以不含有或少含燧石为特征,常夹一至数层灰白色薄层致密硅质状灰岩。

全市有建制镇八个(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刘猴镇、孔湾镇、郑集镇、雷河镇、小河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南营街道办事处、鄢城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上大堰工业园区),一个场(国营种畜场)。根据2007年统计资料,全市总人口56.46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74万人。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9亿元,增加3.9%;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比例为:32.4:37.7:29.9。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9941元,比上年增加169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

全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曾被誉称“小胖子”县,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我市有耕地总面积74.12万亩,其中:水田46.23万亩,旱地27.89万亩。主要作物种类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玉米,也是全国有名的西瓜之乡。在种植的比例结构组成上,水稻为60%,小麦为56%,棉花为20%,夏油为17%,秋油为9%,夏杂为9%,秋杂为4%,复种指数为1.82。水稻单产685kg,小麦单产380kg,棉花单产76kg,油料单产219kg,杂粮单产604kg。

2007年,全市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571元,比2006年增加601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2元,增长19.8%。农村农民的来源主要来自5个方面:一是粮食种植;二是棉花、油料;三是发展家禽、畜牧养殖;四是种植经济作物;五是其它副业。

(2)泵站工程概况

全市共有泵站436处,装机476台,20187千瓦,设计灌溉面积33.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6万亩。其中:中型泵站1座,为荣河泵站,装机10台,2090kw,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10-1000kw泵站348座,装机379台,17718kw,设计灌溉面积23.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43万亩;10kw以下泵站87座,装机87台,379KW,设计灌溉面积0.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4万亩。

(3)泵站工程运用及运行情况

全市436处泵站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批泵站的修建为当时我市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目前这些泵站能正常运行的仅占二成,不足100座;带病运行的占了一半,每年在需启动时紧急对泵站设备进行维修以便运行;已损坏不能运行的有三成,这些是使用年限已到,泵房破损严重,机电设备老化,部分泵站的厂房、进水池等建筑物的基础多处淘空、破裂、漏水严重,工程效益逐年下降。

(4)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现状

全市436处泵站除荣河泵站(中型)属国有外,其余均由镇、村进行管理。荣河泵站是我市唯一一座中型泵站,每年均由市财政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机电设备维护和渠道清淤整治,虽然如此,泵站的10个出水管道已破损7处,仅有3个能正常出水。而其它的小型泵站,由于镇、村财力困难,无力拿出资金进行整治,这些泵站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在五小改制时,将有的泵站都承包给个人经营,由承包者负责维修整治。

2、中(小)泵站的作用地位及工程效益(1)作用地位

全市436处泵站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批泵站的修建为当时我市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我市中型泵站——荣河泵站,它是一座备用泵站,当长渠水量不足时或遇到干旱时,从汉江提水以解决我市小河、郑集镇和鄢城办事处近十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其它小泵站的修建,有效地解决了我市无法自流灌溉或灌溉死角农田需水问题。

(2)工程效益

我市泵站自建设以来,为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灌溉死角、发展农村经济、提高防洪能力,增强抗灾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2002年我市发生了继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的特大干旱,旱魔肆虐,农田龟裂,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我市紧急启动荣河泵站,开足马力连续抽水二十余天,解决了灌区7万亩农田需水,为灌区的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中(小)泵站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包括工程方面、运行管理体制方面、更新改造及建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等

我市泵站大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泵房破损严重,机电设备老化,部分泵站的厂房、进水池等建筑物的基础多处淘空、破裂、漏水严重,工程效益逐年下降,泵站安全运行存在着许多事故隐患,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市连续遭遇旱灾的袭击,全市泵站普遍超负荷运行,每年维护和设备更新改造投入较大,运行费用较高,致使机电设备带病运行。目前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电、变压器等设备老化,配电柜、启动器,电动闸阀等不同程度地损坏,部分防浪墙渗漏。如荣河泵站(骨干泵站)在近几年受汉江洪水影响,受外江水位升高的压力,导致江水从防洪墙的裂隙缝流入泵房,使10台水泵、电机及电器设备浸泡在水中(因进水量大于排水量),加之泵房闸阀有5台已锈蚀严重漏水,使出水池至渠道的水倒灌,流至泵房,从而加剧了泵房的受淹程度。

5、中(小)泵站更新改造需求及投资 我市436处泵站需更新改造泵站主要内容为:(1)机电设备类

①输电线路改造295.7km;②改造水泵240台,更新151台;③改造电机136台,更新电机263台;④更新变压器18台;⑤更新补偿器67台;⑥更新配电柜107块;⑦更新电动闸阀158台。

(2)水工建筑物类

①进口引水渠衬砌挡土墙长736m;②进水口上下游护坡,总面积4400m2;③泵站防洪墙裂缝灌浆处理850 m;④新建泵站周围排水沟,总长596m;⑤出水池漏水处理228处;⑥引水渠两侧块石护坡,总面积4310m2。

(3)金属结构类

①更新进出口管道2616m,水泵进口吸水钢筋更新,长188.6m;②新建进口拦污栅,面积为448m2。

(4)计算机监控与信息化系统 购臵计算机2台。(5)管理及辅助设施类

①泵房漏水处理,面积1860m2;②管理用房漏水处理756m2;③新建中央控制室,面积为46.2m2;④新建管理用房围墙,高2.5m,总长648m;⑤管理房维修。

本次规划总投资18067.17万元。

6、意见和建议

泵站的建设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水是农业的命脉,通过泵站可以充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将灌区现有的低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的水稻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粮食质量提高了,产量上去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为保证灌区的正常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水价改革,按成本计收水费,使灌区管理单位每年的水费收入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支出,同时又能提取和积累折旧资金,用于灌区的更新改造,保证灌区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水管单位要安装计量仪器,实行计量收费。(3)从各地灌溉工程的多年运行经验来看,完全按成本水费标准直接向农民收取是有很大困难的,应根据灌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确定合理可行的水费收取标准,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来维持灌区的再生产。(4)进行体制改革,实行企业管理,促进灌区管理单位发展多种经营,使之走向市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减轻国家负担。

上一篇:暑假的排比句下一篇:国税副局长工作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