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2022-09-11

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建设中, 加强实习教学环节, 对全面塑造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性好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关的改革, 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传统的实习模式

以往, 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集中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认识实习, 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在本地参观实习;生产实习, 在学校所在城市, 组织8~1 0学生名为一组, 赴某一现场实习, 教师巡回检查和辅导;毕业实习, 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外地调研实习, 按照实习大纲和指导书要求, 去现场定点调研实习。

2 以往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单位没有能力同时接待过多学生的实习

近年来, 由于学校连年扩招和教学规律性, 在同一城市同一实习公司要接待同期多所院校的实习学生, 常常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的形式下, 生产实习既影响正常工作秩序又妨碍安全生产, 因此一般不愿意接待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工地不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只能站在一旁充当看客, 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同时, 完全由专业指导教师临时联系实习单位, 又造成了实习的局限性。

2.2 实习时间很难保证, 学生实习精力投入不足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现场主要以露天作业为主, 如果赶上连雨天, 只能暂停实习, 如果赶上工程的安全检查, 工程项目部往往要求学生回避。同时, 毕业实习阶段正是学生择业的黄金时期, 有的学生请假参加就业招聘会, 有的学生尽管参加了实习, 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使得毕业实习流于表而形式。

2.3 实习经费短缺, 降低了实习效果

我校毕业实习仍在实行十年前的经费标准, 学生赴外地毕业实习, 扣除教师费用、交通费用、必要的管理费用及住宿费用, 在住地学生实习只能维持两周左右, 剩余时间只能回校,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所在地的一些工地, 割裂了毕业实习的连续性。

2.4 集中毕业实习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集中实习, 学生的依赖心理较严重, 学生依赖教师, 出现成绩较差、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 依赖成绩好、积极主动的学生, 造成实习效果不佳。

3 实习的改革措施

3.1 完善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

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应根据不同的实习阶段分别编写。实习大纲应具体规定学习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对实习内容的阐述既要有通用性, 又要便于实习生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灵活确定实习内容。指导书对实习单位、实习工程、实习程序、内容、实习计划安排、实习成果格式、考核方式、实习纪律和安全规章要有明文确定, 以便于实习规范的进行。

3.2 加强实习动员工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习动员要重点讲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变“要我实习”为“我要实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清楚实习的计划安排、内容和考核方式;启发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完成实习规定的成果, 即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资料;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纪律等保证实习效果的基本要素;提示学生实习过程中应学习的相关资料, 力求把所学理论知识、规范、制度、定额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融会贯通。

3.3 严格实习考核验收制度, 保证实习效果

对全体实习生实习成果的考核验收, 不但提高学生实习主动性必不可少的教学行政手段, 而且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在依据大纲指导书等要求对学生的实习成果审查, 符合要求后的学生方可参加答辩。学生实习成绩由教师综合学生答辩表现、学生实习成果、现场实习指导人意见等方可研究确定。

3.4 建立实习基地, 扩展实习的知识面

实习基地的建设共分三部分, 一是校内实习基地, 如学院动力中心实习基地;二是给水排水工艺实习基地, 如市水务集团实习基地;三是建筑给排水实习基地, 根据实习内容的需要由学院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和外聘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好相关的讲座, 即填补了临时不能到现场实习的时间空缺也扩大了实习的范畴。

3.5 注重实习内容的代表性, 以点带面地开展好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的时间较短, 要了解的内容又比较丰富, 因此实习单位的联系要有选择性, 依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制订了实习单位的选择原则为:内容全面性、工艺先进性和工程典型性。一般包括:城市生活给水处理厂、城市民用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在建工程给排水系统和已建工程给排水系统。轮换实习岗位, 提高实习的全面性。生产实习中, 将3~5名同学编成一组, 由老师送到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 平均一周轮换一次实习单位, 使每名学生都能实习到全面的实习内容。

3.6 创建“三结合”的毕业实习教学方案[2]

“三结合”的毕业实习教学方案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和就业相结合。

提前布置, 学生、教师共同安排实习单位。第七学期末, 发给学生毕业设计题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目标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根据设计题目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 同时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发放联系实习单位的介绍信和单位回执。第八学期初统计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情况, 没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同学由指导教师帮助联系实习单位, 直到全部解决。

4 结语

通过实习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

4.1 加强管理, 建立实习基地和健全讲座制度

完善实习大纲和任务书, 保证实习成功的指导性文件;有效的实习动员, 激发了实习的积极性;加强考核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习答辩机制, 强化了学生实习个环节的学习主动性。同时, 强化了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教研室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各项实习的开展建立了高效的工作平台, 根据部分工程为露天作业的专业特点, 开展工程讲座, 保证了实习时间, 扩展了视野。

4.2 参观典型的工程, 保证认识实习质量

依据“内容全面性、工艺先进性和工程典型性”的实习单位的选择原则和有机结合专题讲座的方法开展工作, 保证了利用一周时间完成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

4.3 轮岗实习, 强化了生产实习的效果

根据在任何一个单位不能完成所有实习内容的专业特点, 采取定期轮换实习, 强化了生产实习的效果。

4.4“三结合”方案, 提高了毕业实习的效果

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 勇于探索的自信心;弥补了目前外地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困难;缓解了学生投简历、面试与实习的时间冲突。强化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工作目标的衔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放开手脚, 分散实习, 加强管理, 毕业实习得到最佳效果。

摘要:面向21世纪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的需要, 对实习环节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完善实习文件的编制, 加强实习动员工作, 严格实习答辩考核机制, 注重认识实习的代表性、生产实习的全面性、毕业实习的灵活性, 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实习,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吉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9) :15~17.

[2] 重庆建筑大学城建学院给排水教研室.关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1997:38~39.

上一篇:现浇空心楼板技术在地下车库中的应用下一篇: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