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检测汤中氯丙醇类化合物

2024-04-16

气相色谱法检测汤中氯丙醇类化合物(精选3篇)

篇1:气相色谱法检测汤中氯丙醇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检测汤中氯丙醇类化合物

应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汤料中氯丙醇类化合物.汤料试样中氯丙醇类化合物在索氏抽取器中用乙醚萃取,于萃取液中通入氮气吹干乙醚,残留物用每次1 mL甲醇萃取两次以净化氯丙醇类化合物.收集并合并甲醇萃取液,蒸发除去甲醇后用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进行衍生化,所得衍生物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g・kg-1.对精密度及回收率作了试验,得到的回收率在95%~102%之间,RSD(n=5)值小于4.5%.

作 者:张明霞 陈雪桥 周建科 ZHANG Ming-xia CHEN Xue-qiao ZHOU Jian-ke 作者单位:张明霞,陈雪桥,ZHANG Ming-xia,CHEN Xue-qiao(河北工程大学,邯郸,056038)

周建科,ZHOU Jian-ke(河北大学,理化分析研究中心,保定,071002)

刊 名: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ISTIC PKU英文刊名:PHYSICAL TEST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PART B:CHEMICAL ANALYSIS年,卷(期):43(11)分类号:O657.7关键词: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柱 氯丙醇类化合物 汤料

篇2:气相色谱法检测汤中氯丙醇类化合物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苯胺类化合物,车用汽油

汽油是以原油为原料经炼制工艺加工而成的多种烃类混合物,由C4 ~ C10各族烃类组成。目前在加油站销售的汽油一般为车用汽油。我国车用汽油产品目前执行的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930 - 2011 《车用汽油》[1]。国家标准是按照正常的原油提炼过程 制订出来 的,但有些非 法添加物 如苯胺类 化合物[2,3,4,5],不在国家标准的检测指标之内,进而导致了对问题汽油的检测出现技术 “瓶颈”,因此研究出针对这些有可能添加的有害掺假物质含量的检测关键技术非常必要与迫切。

目前我国关于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文献报道仍较少,传统的奈二乙胺分光光度法由于副反应的发生[6],对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以苯乙醚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法[7,8]测定汽油样品中苯胺、N - 甲基苯胺、 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N,N - 二甲基苯胺6种苯胺类化合物含量。在优化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汽油样品可直接进入气相色谱 - 质谱仪分析,所得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真正实现了操作简便易行。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 QP2010) ,岛津。

丙酮( 优级纯)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苯乙醚、苯胺、N - 甲基苯胺、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N,N - 二甲基苯胺 ( 分析纯,纯度均大于99. 0% )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混合标准溶液由上述标准物质和丙酮配制得到,使用时用丙酮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1.2仪器工作条件

( 1) 色谱条件: HP - 1毛细管色谱柱 ( 60. 0 m × 0. 25 mm × 0. 25 μm ) ; 进样口温度250 ℃ ; 载气为氦气 ( 纯度大于99. 999% ) ,流量1. 50 m L / min; 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0 ∶1, 进样量为1 μL。程序升温: 初始温度40 ℃ ,保持10 min,以10 ℃ / min速率升至200 ℃ ,保持5 min。

( 2) 质谱条件: 离子源温度250 ℃ ; 接口温度280 ℃ ; 电子轰击( EI) 离子源; 电离能量70 e V; 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监测( SIM) ,扫描范围m/z 20 ~ 130,溶剂延迟时间14 min; 各物质特征选择离子参数见表1。

1.3实验步骤

配制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分别加入1 g / L苯乙醚作为内标并按照上述工作条件进样,建立相应标准曲线。之后在50 m L容量瓶中加入1 g/L苯乙醚作为内标, 用汽油样品定容至刻度线,充分混匀,同样按照上述工作条件进样,得到样品谱图。

2结果与讨论

2.1色谱条件的选择

本实验选用HP - 1毛细管色谱柱 ( 60. 0 m × 0. 25 mm × 0. 25 μm) 对6种苯胺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根据实际检测情况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后,6种苯胺类化合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色谱峰尖锐,重现性好。

2.2内标物的选择

对内标物的选择,按照检测样品中未含有,与被测组分充分分离及出峰时间与被测组分接近且受到基体干扰小等原则, 最终选择苯乙醚作为内标物。苯乙醚作为内标物时汽油中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选择离子监测色谱图见图1。

2.3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配制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分别加入1 g / L苯乙醚作为内标进行分析测定,以各化合物与内标物的质量浓度比为横坐标,各化合物与内标物峰面积比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 线性回归方程、检出限( 3S/N) 和测定下限( 10S/N) 见表2。

由表2可知: 6种苯胺类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均在0. 9990以上,检出限为0. 23 ~ 0. 34 mg/L,测定下限0. 8 ~ 1. 1 mg/L。

2.4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在空白汽油样品中,以苯乙醚作为内标,进行2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6种苯胺类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92. 2% ~ 113. 1%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 4% 以下,说明方法的准确度较高。

2.5样品测定

按照试验方法,分别测定12个疑似样品中的6种苯胺类化合物含量,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测定结果见表4。

( ω / % )

由表4可知,12个疑似样品中有4个苯胺类阳性样品,苯胺、邻甲基苯胺、N - 甲基苯胺检出率较高,对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N,N - 二甲基苯胺未检出。

3结论

篇3:气相色谱法检测汤中氯丙醇类化合物

1 材料和方法

1. 1 主要仪器和设备

7890B气相色谱仪,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HP- 5毛细管色谱柱 ( 30m×320μm×0. 25μm) , 微量注射器, 美国安捷伦公司; 移液器, 德国Eppendorf;空气采样器 ( XQC - 15E, 0 ~ 1L/min) , 建湖县电子仪器仪表 厂; 活性炭采 样管 ( 溶剂解吸 型, 内装100 mg / 50 mg活性炭) , 南通金南玻仪五金厂。

1. 2 试剂

二硫化碳 ( 安谱, 色谱鉴定无干扰) , 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标准品 ( 百灵威, 色谱纯)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准确加入一定量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标准品至容量瓶中, 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 配成浓度分别为6. 0×103、1. 5×103、6. 0×103、6. 0×103和6. 0×103mg / L的标准储备溶液。

1. 3 分析方法

本研究按照采样规范要求进行短时间采样, 以100 ml / min的流速采集空气样品15 min, 样品体积为1. 5L, 同时做采样空白。采样结束后, 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 将活性碳管置于清洁容器内带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内保存待测。将采过样的前后段活性炭分别放入溶剂解吸瓶中, 各加入1. 0 ml二硫化碳, 塞紧瓶盖, 振摇, 静置解吸30 min, 解吸液供分析测定。色谱条件: HP - 5毛细管色谱柱; 柱温: 初始温度40℃, 保持1 min; 以15℃ /min升到100℃, 保持1 min; 进样量为1. 0μl; 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氢气流量: 40 ml/min; 空气流量:400 ml / min; 尾吹气流量: 30 ml / min; 载气 ( 氮气) 流量为1. 5 ml/min; 分流比36∶1。

1. 4 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建立

本文以正辛烷为例, 测试该方法的不确定度。正辛烷浓度以GBZ/T160. 38 - 2007[5]中4. 6确定。

根据《JJF 1059. 1 - 2012》[10], 本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 A类不确定度: 重复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 ( 1) 。B类不确定度: 标品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 ( 2) ; 解吸液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 ( 3) ; 现场采样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 ( 4) ; 二硫化碳解吸效率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 ( 5) 。对这些来源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 本方法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为:

2 结果与讨论

2.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二硫化碳稀释标准储备液, 配制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壬烷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 按1. 3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外标法定量。同时按照3倍信噪比计算检出限, 结果如表1所示。

注: Area 为峰面积, c 为待测物浓度 ( mg/L) 。

2. 2 色谱柱的选择

在本研究选定的试验条件下, 弱极性的HP - 5毛细管色谱柱不仅能够很好地分离空气样品中的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壬烷, 同时也能与现场可能共存的支链烷烃及其他一些毒物实现很好的分离。由图1可知, 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壬烷 的保留时 间分别为2. 238、2. 576、3. 204、4. 134和5. 222 min, 单个样品测定时间不超过6 min, 可以大大提高样品测定效率。

2. 3 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取3组活性炭管, 每组6支, 分别加入标准曲线测定范围内的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的混合标准溶液 ( 如表2所示) , 密封活性炭管, 放入4℃冰箱内保存, 放置1 d后, 进行样品处理和测定。结果表明, 5种烷烃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 ~ 105% 之间, 回收率高, 准确度、精密度良好, 满足测定要求。

2. 4 稳定性实验

取3组活性炭管, 每组6支, 共18支。等量加标后, 放置于4℃冰箱内。分别在加标第1、3、7 d, 取一组炭管, 用1 mL CS2解吸测定。根据保存天数与当天测定值的比值确定下降率和保存天数。试验结果显示, 5种烷烃第3 d的含量下降率均低于2% , 第7天含量下降率小于3. 5% , 故4℃冰箱冷藏至少可保存7 d, 这与傅胜等人[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 5 不确定度计算

2. 5. 1 重复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 urel ( 1)

实验人员操作的重复性、仪器进样的重复性、数据软件处理的重复性等因素组成了重复实验不确定度的来源[11]。由表2知, 正辛烷的3个浓度水平的6次重复实验, 18次重复操作进样的平均回收率为99. 94% , 平均RSD为3. 44% 。

2. 5. 2 标品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urel ( 2)

正辛烷标准品的纯度≥99. 5% , 相对不确定度为0. 5% , 按矩形分布处理, 则

2. 5. 3 解吸液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 urel ( 3)

1. 0 mL移液器满刻度移取解吸液, 其容量允差为±0. 005 mL , 按矩形分布处理, 其标准不确定度

2. 5. 4 现场采样引入的不确定度 urel ( 4)

主要源于大气采样器流量相对不确定度urel ( f) 、计时器相对不确定度urel ( t1) 、现场采样温度测定误差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urel ( t2) 、现场采样大气压测定误差引起的相对不确定度urel ( p) 。

现场采样的采样器为XQC - 15E大气采样器, 其检定证书给出的流量相对误差≤±5% , 电子定时误差≤±1% , 现场采样流量为100 mL /min, 采样时间15 min, 取k = 2, 则: urel ( f) = 5% /2 /100 = 2. 5×10- 4, urel ( t1) = 1% /2 /15 = 3. 5 × 10- 4。

现场使用的温度测定仪为AZ8708型温湿度计, 根据校准证书, 示值误差为±0. 1℃, 取k = 2, 当采样点的温度为20. 3℃, 相对不确定度urel ( t2) =0. 1 /2 /20. 3 = 2. 5×10- 3。现场使用的压力计型号为DYM301型, 气压表的误差≤±0. 3k Pa, 取k = 2, 当采样点大气压力为101. 3 k Pa时, 相对不确定度urel ( p) = 0. 3 /2 /101. 3 = 1. 5×10- 3。因此, 现场采样引起的不 确定度

2. 5. 5 二硫化碳解吸效率引入的不确定度 urel ( 5)

标准方法显示, 活性炭管采集正辛烷用二硫化碳解吸的平均 解吸效率 为98. 5% , 最大允差 为1. 5% , 按矩形分布处理, 则: urel ( 5) = 0. 015 / 槡3 =8. 7×10- 3。

2. 5. 6 合成不确定度

将上述5种不确定度按1. 4中模型合成为:

2. 5. 7 扩展不确定度

护展不确定度为:

Urel= 2×urel= 1. 84×10- 2 ( 取包含因子k = 2, 置信水平P = 95 % ) 。

3 结论

采用活性炭吸收管采集样品、二硫化碳解吸、HP - 5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的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壬烷, 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既缩短了分析所用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又减少了分析过程中二硫化碳的使用, 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通过对正辛烷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可以看出, B类不确定度是影响正辛烷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测定过程中应该选用纯度高的标准品, 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仪器, 同时对操作的重复性要有严格的要求。

摘要: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5种烷烃类化合物 (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 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对所建立方法测定正辛烷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方法快速、简单, 检出限低,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烷烃类化合物同时测定。

关键词:烷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法,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傅胜, 闫慧芳.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和正庚烷的测定方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7, 20 (3) :161-162.

[2]季萍, 王锡宁, 焦燕妮.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种烷烃类化合物[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 (7) :1548-1549.

[3]何家禧, 黄先青, 谢万力, 等.正己烷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 2002, 29 (1) :32-34.

[4]朱建丰, 封蓉芳, 陈军.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丙酮、丁酮和乙酸丁酯的含量[J].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 2012, 48 (6) :693-6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S].

[6]杨丽君, 朱琳, 祁广建.溶剂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正己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21 (6) :1355-1356.

[7]张文, 李添娣, 林怡然, 等.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庚烷和正辛烷的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22) :2611-2613.

[8]Edwards R D, Jurvelina J, Saarela K, et al.VOC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in personal samples and residential indoor, outdoor and workplace microenvironments in EXPOLISHelsinki, Finland[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4531-4543.

[9]Walgraeve C, Demeestere K, Dewulf J, et al.Uptake rate behavior of tube-type passive samplers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under controlled atmospheric condition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 45:5872-5879.

[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

上一篇:农贸市场管理整体设想下一篇: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