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星评析

2024-04-25

陆天星评析(共2篇)

篇1:陆天星评析

教案:小老鼠学画画(小班)

博山幼儿园

周晔(四组)

活动时间: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活动地点:博山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乐意想象与表述。

2、观察颜料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萌发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红、黄、绿、蓝、紫色5种颜料;纸和笔等。活动过程:

一、观察故事封面,引出主角小老鼠,知道故事题目《小老鼠学画画》。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点出PPT)“是谁呀?”“那你们知道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会干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引出故事题目《小老鼠学画画》。

二、结合绘本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想象表述。

师:“有一天,一群调皮的小老鼠悄悄地来到了小猴的家里。”(PPT2)“正巧赶上猴妈妈叫小猴子出门了。呀!小猴家的东西可真多呀!小老鼠们骨碌碌地爬上了小猴画画的桌子。”(PPT3)师:“瞧:桌子上有几只小老鼠?一起来数数看?还有什么呀?”引导幼儿了解是颜料。师:“小朋友想一想小老鼠们爬上桌子想干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第一只老鼠:

出示PPT4讲述故事,师:“第一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红颜色的颜料桶里?(PPT5)“哇!画出了红红的苹果、红红的糖果。”师:“想想红色还可以画什么?”鼓励幼儿想象、表述。

2、第二只老鼠:

出示PPT6讲述故事,师:“第二只小老鼠跳进了黄颜色颜料桶里?”“你们猜猜这只小老鼠会用黄颜色来画什么?”请幼儿大胆讲述。出示(PPT7)讲述故事“小老鼠用黄颜色花了黄黄的小鸡、黄黄的迎春花

3、第三只老鼠: 出示PPT8讲述故事,师:“第三只小老鼠真调皮,它扑通一声跳进了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画了些什么呀?”小朋友看图讲述,教师小结。

师:“老师特别喜欢蓝色,我也用蓝色画画了,你们来认识一下我画的画吧!”(PPT9)师:老师画了什么?幼儿回答:(雨伞,大海,气球,天空。)“你们喜欢蓝色吗?我知道你们也能用蓝色画出很多东西对吗?”

4、第四只老鼠:

师:“第四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到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了呢?”(绿色)“画了什么呢?”PPT10讲述故事“画出了绿绿的树木、绿绿的西瓜。”师:“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绿色的?”

5、最小的一只老鼠:

出示(PPT11)讲述故事,师:“最小的一只小老鼠跳进了什么颜色的桶里?”紫色。“画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讲述:“画出了紫色的葡萄、紫色的茄子。”

三、猜想五只小老鼠一起画画后发生的故事。

(PPT14)师:“五只小老鼠画呀画呀,可高兴啦!来来大家一起来回画,一起来画漂亮的画。”(PPT15)师:“于是红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猜猜这次会变出什么颜色?”大胆猜想。

四、教师实验操作,感知色彩变化。

1、依次出示五种颜色,师:“我们也来和小老鼠们一起画画吧!”

2、观察教师画画时颜色的不同,师:“红颜色画呀画、黄颜色画呀画。。”“终于画出了什么颜色的图画?”引导幼儿讲述画出黑颜色的画。

3、出示(PPT16)师:“你也画我也画,大家一起画,哎呀呀!都变成黑色的了。”—

4、教师小结:“原来啊,很多颜色画在一起就会变成黑色,黑颜色可以画出哪些东西哪? 原来颜色有各种各样的,每一种颜色都可以画出美丽的画。

五、活动延伸:“我和小老鼠比画画”带领幼儿用五种颜色画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将自己想到的相同颜色的物品画下来。(在区角活动中进行)

点评:

本次活动教师选取了绘本《小老鼠学画画》,绘本非常有趣,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制定非常适宜,环节的设计与目标能很好的配套,在活动中教师能够注重幼儿的倾听和想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亲切,师幼互动中非常融洽有效。活动中教师还设计了不同方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初步萌发探索的兴趣。

评析人:锦绣博文幼儿园 陆天星

培训编号1041898

篇2:陆天星评析

师:你们读懂了小琦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生:她非常急切。

生:她盼望着时间过得快点,好早点摇桂花。

师:因为摇桂花对她是件大事,所以心急如焚呀!再读读这句话,你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哪一次类似的经历?

生:记得去年期末考试前,妈妈答应我只要每门功课考到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乡下姥姥家玩。后来我考得很好,但是放暑假好几天了,妈妈还一点都没有带我去姥姥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天天缠着妈妈,要妈妈兑现诺言。

生:因为我对写作文挺有兴趣的,总希望尽快看到老师给自己习作的批语,所以每次一写完作文,就缠着老师快点批改我的作文。

师:你们不约而同都使用了一个“缠”字,让我感受到你们和小琦君有着一样的急切心情啊。再读一读这句话中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这是个问句,为什么结尾却用了一个感叹号呢?

师: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明明是个反问句,为什么要用个感叹号呢?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小琦君的语气非常坚定,所以用感叹号。

师:有一定的道理。既然是个问句,如果改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不是更好吗?读一读,再想想自己的经历,比较一下哪句话更合乎小琦君的心理?

(生自由读,辨析)

生:我知道了,小琦君表面上是问,但是又不希望妈妈否定,所以最后用感叹号。我也有过这样的心理。

生:我还发现最后的“嘛”这个字很特别,通常情况会用“呢”这个字,但是这里用了“嘛”,我觉得更像我们小孩子的语气。

师:好一个“更像小孩子”!“嘛”字是轻声,通常情况下应该读得轻而短,这里应该怎么读?

(指名读,都读得重而长)

师:这样写,才是当时情况的还原,才能突出小琦君的急切心情,才更符合小孩子的特点。你们再读一读,认真体会体会。

【评析】学生学习语言是在活生生的语言交往中“无师自通”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了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可见,言语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反复的言语实践,只有让学生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中去探索,去感受,去冒险,才能逐步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桂花雨》一课,作家琦君为了表达孩童时代的自己对“摇桂花”的急切期盼心情,这样写道:“‘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话语简短,却溢满了生活的美好情趣。如何带领学生理解、品味、吸收如此灵动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言语表达呢?笔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亲历富有情意的言语实践。学生在自主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自我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备,去阅读语言文字背后的精彩,去发现言语表现的秘密,去品评平淡之中蕴藏的一份神奇。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适当性和自觉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徐纯军

上一篇:竭尽全力 助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下一篇:大反思补短板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