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糖葫芦》反思

2024-05-16

泥工:《糖葫芦》反思(精选5篇)

篇1:泥工:《糖葫芦》反思

泥工活动中,软软的橡皮泥在小朋友的手中可以随意地搓、揉、捏、压等多种方法来操作,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泥工一直是我们小班小朋友较为喜欢的一项美术活动。结合冬天孩子爱吃糖葫芦的习惯,一天上午组织班级孩子开展了泥工制作活动“糖葫芦”。

刚开始孩子们听到糖葫芦这个词就显得十分的兴奋,大家都抢着喊出:“老师,我吃过的,圆圆的,有点甜……”马上又有孩子抢着说:“还有点酸……”于是我出示“棒棒糖”图片,而后以谈话的方式引导他们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图片更形象的比较棒棒糖与糖葫芦的区别,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把零星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在示范中,我还是采用边搓边念自编儿歌的形式,“搓搓搓,团团团,变成一个小汤圆,再拿小棒串一串,我的糖葫芦做好了,你的呢?”孩子们兴致很高,纷纷边学说儿歌,边做起来。还不时地把手里的汤圆举给我看,询问:“圆不圆?”

很快,有孩子做好了糖葫芦,我就给他们拍照片。马上其他孩子也拥过来要拍照。我提议:“让我先来看看你的糖葫芦做得好不好?好我才给你拍。”孩子们马上举着手中的糖葫芦说:“老师,你看我的好不好?”我只好一一给他们拍照片。“耶!”他们纷纷摆好了造型。拍照热情持续了好久,才逐渐平息下来。

过了一会儿,有的孩子把汤圆压扁,告诉我做了一个大饼干。很快,其他孩子也纷纷尝试做起了别的东西。如:用模型压东西,做饺子、饼干等等。活动室里又掀起了一场做饼干的热潮。活动到这里好象有点走样了,不过我想借用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手、解放脚”的观点,既然孩子已经掌握了做糖葫芦的技能,那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东西,这样的自主参与,更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并增添他们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篇2:泥工:《糖葫芦》反思

目标: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糖葫芦;

2巩固认识红色、绿

色。

3与家长一起参与,体验活动的快乐。

准备:1实物糖葫芦2串,范例2串 2音乐《冰糖葫芦》 3制作图示 4货架两个

5幼儿操作材料,小棒,红、绿色橡皮泥每人一份 6常试做棒棒糖的基础 过程:

一、欣赏音乐《冰糖葫芦》,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从刚才的音乐里听到了什么?(糖葫芦)

你觉得糖葫芦是

什么味道的?(甜甜的,酸酸的)

二、观察糖葫芦,进行讨论 教师出示实物糖葫芦,让幼儿观察说出它门的颜色

讨论:1糖葫芦是什么形状的?

2他和棒棒糖一样吗?为什么? 3它是怎样串在一起的?

三、学做糖葫芦

出示制作图示卡,幼儿观察,简单说出制作方法,教师进行总结并出示一做好的范例。

提醒幼儿分泥时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分均匀一些,让幼儿重点掌握揉圆和串的技能。

四、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糖葫芦,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的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在使用小棍串糖葫芦时,不要将小棍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

及时表扬和评价团圆好的和有创意的幼儿的作品。

五、给糖葫芦按颜色分类,放到两个货架上,巩固对颜色的掌握。

六、伴随音乐与家长一起欣赏其他种类的糖葫芦图片,结束活动。

篇3:小班泥工:冰糖葫芦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泥工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孩子们对玩泥工非常感兴趣。当你给他们一团泥时,他们会很高兴地反复捏着玩,这时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便得到了锻炼。

“冰糖葫芦”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形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幼儿所熟知的食物之一,根据小班幼儿的泥工表现的特点设计此课题,目的是通过“冰糖葫芦”这一泥工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氛围中掌握了团泥的技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的思想。正如《刚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長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分泥、团泥的技能并学习用辅助材料连接橡皮泥。

2.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3.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小熊一个、《冰糖葫芦》歌曲视频、生日歌曲磁带、录音机。

2.实物:冰糖葫芦、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泥、一块泥工板、一根吸管、一个盘子,蛋糕盒一个(装饰成蛋糕状,上有花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班上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呢?(出示小熊)这只熊的名字叫欢欢,欢欢说: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今天是我的生日。

师:今天是欢欢的生日,欢欢最想要什么样的礼物呢?欢欢:“我想要…...,这样吧,请你们看一个短片来猜一猜”。

二、播放歌曲《冰糖葫芦》视频

提问:

1.欢欢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2.你吃过冰糖葫芦吗?

3.冰糖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4.吃起来什么味道?

三、出示冰糖葫芦,让幼儿理解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是山楂做的,人们把圆圆的山楂洗干净,用竹签把山楂一个个穿到竹签上,最后一个山楂不要穿过头,然后把冰糖放在锅里考热融化,最后浇到做好的山楂串上,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四、学习制作冰糖葫芦

1.介绍制作任务

师:“今天欢欢过生日,老师为它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我们每人做一串冰糖葫芦,把冰糖葫芦插在生日蛋糕上,做成一个大大的冰糖葫芦蛋糕送给欢欢,好不好?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打开橡皮泥盖子,取出红色的橡皮泥。

(2)把橡皮泥先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再把它等分成四份。

(3)拿起一团橡皮泥放在手心,把它团圆,一定要团的圆圆的,团圆的时候,我们的手其实也在画圆圈呢!(把橡皮泥团圆成圆圆的“山楂”并放到小盘子里)

(4)拿起吸管,从这个山楂中间穿过去,穿到这里就差不多好了,不要再往下穿,因为下面是手柄,再接着穿一个,两个山楂要靠在一起,再穿一个,也一样,这个山楂要和下面的山楂靠在一起,最后一个山楂也要靠着下面山楂,而且一定不能传过来,你们看,山楂一个接着一个,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了吗?那就开始做吧!

五、幼儿制作冰糖葫芦,教师巡回指导

六、幼儿把做好的冰糖葫芦插在生日蛋糕上, 点评

“我们来看看谁的冰糖葫芦做得最棒!”(从团圆技能和山楂是否靠在一起及最后一个山楂不穿过头几方面点评)

七、为欢欢唱《生日歌》

师:欢欢看到冰糖葫芦蛋糕,非常开心,它说:“谢谢小朋友!”欢欢的生日会开始了,让我们一起来为它唱生日歌吧!(幼儿围在生日蛋糕四周唱生日歌)

八、品尝冰糖葫芦

篇4:小班泥工—冰糖葫芦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橡皮泥搓成球的技能并学会组合。

2、训练幼儿双手的协调配合能力。

3、激发幼儿对泥工造型的创作欲望。

【活动准备】

彩色橡皮泥,小棍棒,垫板,冰糖葫芦、展示台。

【活动过程】

1、出示冰糖葫芦,观察冰糖葫芦的特征。

师: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好吃又美味的冰糖葫芦。小朋友看看,这一串冰糖葫芦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觉得这串冰糖葫芦是用什么串起来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冰糖葫芦是用红色的山楂果制作而成的,每一个山楂果都是圆圆的,外面都裹上了一层透明的冰糖。最后是用一根小棍子串起来的。

2、示范用橡皮泥做冰糖葫芦。

取一红色橡皮泥,掰成小块,在垫板上搓成球状,一共完成3-4颗,用小棍棒逐粒串联起来,串联完毕后插到展示台上。

4、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掰成小块时要大一点,在串联的时候注意小棍棒不要对准自己和别人的面部。

5、欣赏评价

篇5:泥工教学反思

一、快乐的一家

这一环节,我主要选取了几张有代表性的全家福,然后请幼儿说说图片上每个人的特征。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人物,让孩子们知道 每个人是有不一样的特征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戴眼镜的,有的没有;有的妈妈是卷发,有的是直发,有的是长发,有的是短发。这一部分的设计是为了接下来幼儿创作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和特征,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二、看看、做做,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橡皮泥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

“今天,张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特别的全家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欣赏完孩子们的全家福之后,我出示了事先用橡皮泥捏好的全家福照片。请幼儿说说这张全家福是用什么做的?哪个是爸爸,怎么样的?哪个是妈妈,怎么样的?在观察和说的基础上,让幼儿感知橡皮泥所表现的人物的不同特征。

“你们想知道如何用橡皮泥来捏小人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观察作品之后,就是让幼儿学习橡皮泥制作的方法,由于现场的示范制作不能让幼儿看得很仔细,所以事先,就把制作方法拍成了视频,放在电视里播放,便于幼儿清楚地观察,熟悉每一个步骤。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我还适当让幼儿徒手练习一下,使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技巧。

观察完视频,了解制作方法之后,我还让幼儿观察了另外一些橡皮泥人物的作品,拓宽幼儿的经验。在欣赏的时候,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为幼儿接下来更好的创作做铺垫。

观察、学习与欣赏之后,就是幼儿自己创作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对象进行创作,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自己。在幼儿自由操作的过程中,鼓励有能力的幼儿 在此基础上装饰作品,并创造不同形象的作品。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创作出较好的人物形象,有的甚至超出了我的设想。但也有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无从下手,需要我的个别指导,这里,如果我一开始对能力弱的幼儿就降低要求,我想效果会更好。

三、展示交流,在介绍的过程中,体验泥塑活动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受。

上一篇:有关中国春节的作文下一篇:青年教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