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统战工作存在问题

2024-04-22

社区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精选6篇)

篇1:社区统战工作存在问题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力,先天不足。

多年来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打击型警务模式已根深蒂固,直至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人财物的大流动带来案件高发、犯罪屡禁不绝,党和政府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时,各级公安机关才开始寻找新的能够适应当前警务工作需求的警务运行模式,才真正认识到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全面的社区警务探索,而此时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已整整落后了几十年。如日本为从根本上应对高发的犯罪态势,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即恢复实行“交番”及“驻在所”制度(与我国社区警务制度相类似),并不断加以完善,至今,该警务机制早已深入人心,并与民众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虽然我们也开展了社区警务工作,但我们的社区警务工作还只能算是处于试运行阶段。正是由于社区警务机制运行时间不长,因此,基层政府、社区干部群众包括社区民警本人思想上还都习惯于“一方平安由警察来维护和负责”,多数社区民警还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基层政府和社区民众参与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而绝大多数民众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治安问题,还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与警察缺乏合力。广大基层民警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泛化了的110接处警上,加上一年到头疲于应付一些并不十分切合实际的“一刀切”式的专项行动和破案会战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非警务活动,社区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先天不足。

(二)追求“硬件”,缺乏“软功”。

自公安部、省公安厅出台相关文件及措施要求大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以来,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大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热潮,这对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领导及民警对社区警务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现象,造成了具体落实上出现偏差。由于客观上存在社区警务工作不易量化考核的原因,因此,各地公安部门在制定社区警务工作考核标准时,都将建设警务室数量及相应硬件设施列为社区警务工作考核的硬指标,而对社区警务工作的实质内容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因而造成了各地有的不顾本地警力现状和治安实际,盲目追求警务室覆盖率,有的片面追求警务室外观和配置的统一,有的不顾地区和社区差异,在运作方式上搞“一刀切”,而对于真正属于社区警务精华的“软功”,即如何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做好社情民意搜集、管好实有人口、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组织社区安全防范和做好群众工作却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因此,应该说目前多数地区的社区警务工作还停留在较低层面。

(三)急功近利,缺乏长效。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见,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公安机关内部,均侧重于打击,而对基础性、长期性的社区警务工作,经费、人力保障的力度不够。其次,社区警务本身是一项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基础性工作,繁杂、琐碎而成效一时难以显现,有时即使已经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多数情况下人们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对民警的基础工作未能给予应有的肯定和鼓励。另外,由于立功受奖、晋升职务方面大多向从事打击破案工作的民警倾斜,民警普遍存在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出息的想法,对社区警务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再次,由于社区警务工作短时内出不了成绩,因此各地在社区警务人员配备上不愿多配精配,有的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把一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适宜做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调到社区警务室,在警力的配置上没有做到因人而异,针对性不足,造成当前一些社区民警能力素质适应不了社区警务工作需求的现状。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当前各地在社区警务建设工作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缺乏有效、完善的运作和管理长效机制。

(四)疲于应付,缺乏主动。

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杂事多,压力大,近些年来更为繁杂琐碎。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各类社会矛盾加剧激化,案件高发。高发的案件,使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基层民警十分疲劳,再加上其他打击、破案、追逃等考核社区民警的硬指标,社区民警再也没有精力干社区民警最需要干的事情来把基础夯实;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公安机关内部管理要

求越来越高,民警心理负担较重,对于群众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如近年来各地110送病人、送餐等也屡见不鲜。对某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一个接警组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显示:一个月中该接警组共指令110巡车出警810起,其中巡车到现场后未发现任何警情的155起;经济、恋爱、家庭等公安机关难以解决的纠纷51起;群众要求巡警抓蛇、开锁、维修电器、处理街头弃婴等138起;涉及工商、环保、城管监察、烟草、林水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举报19起,即有363个非警务处警,占了处警量的44.8%。在当前各地110报警中,剔除骚扰报警外,有效接警中有近三分之二都是非警务内容。难怪一些基层民警抱怨:投诉越来越多,保障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多,休息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威信越来越小。在此状况下,基层民警要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主动工作了。

(五)考核走调,缺乏指导。

一方面,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内容繁杂、过程冗长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因此完成同类工作,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工作对象,采取的工作模式和付出的精力是大不一样的,同时,社区警务工作繁忙琐碎而成果往往不能及时体现或直接体现,因此,客观上造成了社区警务工作难以精确考核,致使目前各地对社区警务的考核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将侧重点放在是否建有警务室、硬件如何、规章制度有否制定悬挂、社区民警是否在规定时间出现在警务室等外在表现上;有的则将一些打击数、破案数等硬指标作为考核主要内容;有的虽将社区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五大工作职责列入了考核,但在具体考核方式上不够合理;更有的在社区警务考核上,搞走过场。同时,指导部门在社区警务工作上也往往是考核有余而指导不足,有的甚至以考核代替指导,因此,日常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社区民警接受考核多而得到培训指导少的现象。

篇2:社区统战工作存在问题

问题

1、司法所力量比较薄弱。

根据规定,街道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目前我区很多司法所只有一两个人负责这项工作,其中司法行政人员更少,有的所只是聘请的社工在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大多数的人还要身兼数职,而一个所的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上都在二、三十人以上,个别所达到七、八十人。一两个人要负责这么多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大家普遍觉得力不从心。例如我们所目前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有49人,最多的时候近60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区矫正工作者1人,社工1人;虽然表面上看有两人在从事此项工作,但是两人中一人还担负着所内其它工作,而社工也没有从事社区矫正工作,而是被街道抽调去做拆迁工作。工作人员少制约着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发挥。

问题

2、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

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精神,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此项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机关在具体操作,其它相关部门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各部门之间缺少牵头协调单位工作起来存在推诿现象,反而使工作复杂化。由于司法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惩处措施,使得此项工作的严肃性不够,对有关规定的执行困难,效果不够明显。最后司法行政部门也只能因陋就简。问题

3、司法行政机关没有矫正强制权,不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

社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但根据有关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执法单位。据我们统计,矫正对象一般都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的考核奖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区域根本不向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由于司法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权力,社区矫正工作者面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使社区矫正工作形成虚设,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想法与对策

对策

1、通过工作实践,深感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首先,需要业务素质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矫正工作者,管理矫正人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实施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开展的时间较长了,但是从社会认知来看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着力提高政治信念、专业素质、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综合实力强,既能解决复杂矛盾又廉洁奉公的社区矫正队伍。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结合管辖区域的实情,多动脑、多付出、多辛苦,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认真研究和思考,用科学发展理论观点,为我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以我们的积极工作态度来克服人员配备上的不足。

对策

2、坚持衔接工作走在前,从源头做起。

即是: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与社区矫正机构建立事前联系制度。为了保证衔接工作有序有效,法院、监狱、看守所在决定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刑以前应通知和征求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避免个别社区矫正对象接到矫正决定书后不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直接到外地打工,而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同时又密切了法院、司法、监狱和看守所等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联系,使衔接工作不留空档。同时树立了社区矫正机构的威信和影响力,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威慑作用,从而促使其日后能自觉接受矫正。

对策

3、建议全国人大对司法行政机关立法授权。

篇3: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社区工作,和谐社会,服务观念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 目前诸多区域的社区工作还很难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 探究原因, 通常与社区工作的资金紧张、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实施困难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当前社会情势下, 要提升社区工作的服务质量, 更好更快地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 不但要加强广大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而且要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观念, 更要大力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 缓解资金紧张和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的基本概要

社区工作属于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途径之一, 社区与社区居民是其案主, 通过组织与发动社区的居民参加多种集体性的活动, 明确社区工作的问题和实际需求, 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 取得外部力量的协助, 有安排、有步骤、有计划的预防各种社会问题, 改善或者调整多种社会关系, 减少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 培养社区自助、自觉及互助的精神, 强化社区的服务能力与凝聚力, 培育社区广大居民团结互助、平等民主的主动参与思想意识, 挖掘并培养专业的社区工作人才, 提升社区工作的整体福利水准, 促进社区的发展与进步。纵观我国目前的社区工作情势, 虽然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例如, 社区相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社区的服务范围过于狭窄、社区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等等。

二、社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紧张。伴随着当前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 活动所需资金的短缺日益成为限制社区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虽然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工作的资金来源有着明确的要求与规定, 但是由于受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政府对广大社区的服务经费投入还是明显不足, 其中针对社区的服务资金投入只占30%。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很多社区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2.人员不足。随着社区居住人口越来越多, 社区需承担的工作与任务日益繁重, 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 充实到现在的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之中。

3.居民排斥。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 都无法得到社区居民的配合与协助。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的社区居民的功利观念较强, 对涉及自己亲身利益的事情非常积极, 但如果与自己的利益毫不相关则表现的漠不关心。

三、提升我国社区工作的对策

1.强化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是社区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数量与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建设是推进社区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 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教育机构, 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专业, 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专业教育或者在职教育, 为国家社区输送足量的高水平的社区服务人才。另一方面, 加强对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实践锻炼, 或者加强对在职社区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 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整体水平。

2.增加社区工作资金投入。社区工作的活动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投入, 因此, 加大政府对社区工作的投入力度可以最大程度的缓解社区工作的经费压力。同时, 还可以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对接力度, 这样不但可以强化人才队伍的支持, 还可以大大减少双方的资金负担, 因为对高校而言, 其省去了学生的实践经费, 对社区而言, 则节约了大量的培训经费。

3.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当前我国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还存在着片面认识, 因此, 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活动, 例如, 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栏、传单等多种渠道, 对社区工作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让广大社区居民对其加以了解、掌握, 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对社区工作加以配合与协助, 营造有利于社区服务工作开展的大环境。

四、结语

社区工作是开展社会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服务的具体对象和需要解决的各种社区问题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 一般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会显得不知所措或不知道如何下手。同时大部分社区居民习惯于将社区工作人员, 误认为是服务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 这种情况更是增加了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赵作伟.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

[2]李少虹.社区工作者与传统居委会干部之专业比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2) .

篇4:社区统战工作存在问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终止工作;问题;对策

2010年至2012年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关键时期。随着《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公布,社区矫正制度在基本法律的条文中第一次得到正式确认。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社区矫正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更加明晰,联系配合更加紧密,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但是,在社区矫正终止工作中,过去遗留下的诸多问题根源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价值的有效实现。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终止工作各相关机制,纠正和预防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严重违法和重新犯罪,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一、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收监执行的程序难以启动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而司法所实际承担着综治、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多项工作,在社区矫正人员数量日益增长、监管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司法所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社区矫正制度初步建立的背景下,即使司法所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由于经过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刑罚执行意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普遍缺乏,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难以与日益复杂、繁重的监管工作相适应。

2.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程序中押解存在风险

假释罪犯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情节严重被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刑罚的,自《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施行后应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撤销假释建议,并且仍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撤销假释裁定(实践中尚无收到执行通知书)将罪犯押解到原服刑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办理相关执行手续,按照规定在押解过程中应由公安机关予以协助,但由于公安机关的协助义务规定得比较笼统,有时公安机关仅仅将假释罪犯带至相关司法行政机关办公所在地了事,长途押解任务完全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目前,有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既没有司法警察编制,也没有押解所需必要条件的情况下,仅指派社区矫正监管人员执行长途押解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这既缺乏法律依据,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3.缓刑考验期限内重新犯罪未撤销缓刑却再次被判处缓刑

《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表明其有再犯罪的危险,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所以不符合再次被宣告缓刑的法定条件,应当对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实行并罚,而且应当判处实刑,收监执行监禁刑罚。但是,由于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实现省级范围、甚至是全国范围的各司法机关的大联网,有的缓刑犯重新犯罪却被审理新罪的法院再次判处缓刑,实践中甚至出现了同一人在同一地级市内的两个县级法院先后被宣告缓刑的情况。

4.矫正期限内发现漏罪但矫正已近解除时仍未办结,如何处理有疑问

漏罪案件从立案侦查到判决生效往往会经历一段较长的诉讼期限,甚至出现在社区矫正已近解除时漏罪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况,此时应如何处理?在漏罪和前罪的办案机关为同一机关时,其中的问题尚且没有那么容易暴露出来。但是,在漏罪和前罪的办案机关不为同一机关、甚至属于跨地区的不同办案机关时,由于各地区各司法机关缺乏及时有效的社区矫正信息沟通联系,加之社区矫正人员往往未如实向执行机关和办案机关报告活动,难免会出现其一面接受日常社区矫正并且期满后解除,另一面被异地办案机关采取非羁押的强制措施的情况。对此有的法院以判决时原矫正期限届满为由并不撤销缓刑或假释,但是,在相同情形下只因为法院在不同时间判决,裁判结果相差巨大,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和平等原则,严重危害了司法公正,该情形如何更好处理存在疑问。

二、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终止工作的建议

1.设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力量

为了彻底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各相关部门因肩负多重职责而难以全面兼顾社区矫正监管工作的问题,应当设立社区矫正专门机构,保障司法所专人专职负责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例如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同时整合现有的监管力量,增加配备监管人员,继续吸收并培养专业人员,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竞赛,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社区矫正机构作为专门的刑罚执行机构,在条件尚未成熟情况下应由公安机关指派公安干警依法依规执行用警任务,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应配备必要的司法警察队伍,用于执行安全保障、押解等任务。通过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增强社区矫正监管力量,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机构自身的监管效率,为社区矫正终止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和人力保障。

2.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依靠科技手段,努力达成实际监管效果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每年适当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经费,逐步提高社区矫正的资金投入标准,为各项社区矫正监管措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依靠科技手段,充分应用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指纹电子签到系统、手机GPS定位系统等高效的监管技术,实现成倍提高社区矫正监管效率的目标。依靠上述科技手段,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等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实际监管效果,促进社区矫正终止工作正常开展。

3.严格执行惩戒制度,规范审批呈报程序,确保社区矫正终止顺利进行

对于被矫正人员的一般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尽可能的收集固定相关证据材料,提前介入教育谈话,要求其积极改正并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及时形成教育谈话和整改落实的书面材料并归入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从源头上纠正可能导致社区矫正人员违法违规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预防社区矫正人员严重违法和重新犯罪,同时严格执行惩戒制度,完善内部审批程序,规范适用社区矫正各种惩戒措施。对于社区矫正人员严重违规行为,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材料,严格执行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等呈报程序,保障收监执行程序依法顺利推进。对于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漏罪或重新犯罪的,积极与公安机关等办案部门持续保持沟通联系,确保依法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人员最终被有效终止社区矫正。

4.促进各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篇5:社区统战工作存在问题

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董世军

学号:

2012211016

系别:

治安系

专业:

治安管理

年级:

2012级

指导老师: 郝树源

2015年 5月 5日

摘要

随着社区警务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效的减少了犯罪的发生,但由于我国正式开展社区警务战略较晚,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在思想认识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等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实现。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改善,如: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加强对于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完善社区民警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词:社区警务;社区民警;问题;对策

目录

摘要......................................................2

一、引言..................................................5

二、社区民警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5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

(一)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的问题............7 1.上级干预过多,社区民警没有一定的自主权..................7 2.对于社区民警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7 3.社区警务室的人员配备不恰当..............................7

(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8 1.将社区警务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警务工作......................8 2.部分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没出路......................8 3.部分社区民警认为服务群众为非警务工作....................9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9 1.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配置不规范..............9 2.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的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10 3.部分社区民警从事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10

四、改善社区民警警务工作的对策...........................11

(一)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11

(二)加强对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12

(三)完善社区民警监督激励机制...........................13

(四)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14 致谢.....................................................15

一、引言

社区警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新型警务模式与警务战略,社区警务被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社区警务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之后,逐步与我国传统的基层治安基础工作、群防群治等警务传统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运作模式。然而由于社区警务在我国正式开展较晚,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方面的建设参差不齐,故而存在部分社区民警对于社区警务的认识不清,工作方法不当,能力无法胜任社区警务工作的现象,这极不利于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

二、社区民警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构成单位,社区警务就是以社区即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社区警务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减少犯罪;依靠社会的公众力量遏制犯罪;以防为主,先发制敌;以小治安累积大治安。为达到这个目标便要求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引导社会治安整体、逐步进入良性循环[1]。

社区民警是指在社区警务战略中,具体承担社区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以及社区服务等职责的民警。社区民警既不是原户籍外勤民警的变称,也不是治安警和户籍警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新形势下,以社区安全为主、以为民服务为先、以维护治安为己任 的一种全新的警种的称谓。社区民警和其他的警种一样,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强制力置,但从其具体的业务工作内容和范围来看,社区民警又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警种[2]。

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涉及治安、刑侦、内保、消防、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要求社区民警通晓各个方面的公安业务,应付工作中遇到对的各类问题,故而社区民警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起着以下作用:一是急社区居民之所急,帮社区居民之所困。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服务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民警的职责,也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一种策略。这不仅可以使社区治安环境更加稳定而且社区民警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为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打好基础,更能够使不了解警察工作的群众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理解警察的工作,并主动的配合警察的工作;二是化解社区的纠纷矛盾。邻里纠纷是社区中的常事,但处理不好往往引发不必要的治安甚至刑事案件。故而,社区民警需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演好纠纷矛盾化解者这一角色,成功地处理邻里纠纷矛盾;三是维持社区的交通和消防安全。交通事故对于居民区内的威胁或许不是很大,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社区民警作为社区的负责民警,需要定期的与交警到社区里面做好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社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的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宣传,维护社区治安环境。通过对入室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等可防性案件的宣传,传授社区居民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通过对群众进行安全管理上的宣传,讲授禁毒、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自防、协防意识和能力。通过对群众进行 法律常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等。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的问题

1.上级干预过多,社区民警没有一定的自主权

发达国家的社区警务管理方式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涉,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员,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做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做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当前我国的社区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中往往听命于上级。且上级机关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这对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3]。

2.对于社区民警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

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内容繁杂,过程冗长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因此完成同类工作,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工作对象,采取的工作模式和付出的精力是不同的。同时,社区警务工作繁忙琐碎而成果往往不能及时体现或直接体现,因此,客观上造成了社区警务工作难以精确考核,致使目前各地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则将一些打击数、破案率等硬性指标作为考核主要内容。3.社区警务室的人员配备不恰当

由于社区警务室工作在短时间内出不了成绩,因此各地在社区警 务室工作人员配备上不愿多配精配。部分派出所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把一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的新入民警或者将退休的老民警调到社区警务室,这些人员或者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但是社区警务室工作复杂、冗长,对社区民警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其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其拥有耐心、毅力,能够沉下心认真工作。故而当前部分派出所在社区警务室人员方面的安排无法有效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

(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 1.将社区警务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工作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却将社区警务工作简单的理解为“社区+警务”。只是在地理位置上将警务室建到社区而已,而在工作内容上没有发生过多的改变[4]。仅仅只是方便群众办理一些基础性的警务工作,距离社区警务工作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在我国正式开展较晚,我们对于社区警务的研究,讨论宣传还不够,大家对于社区警务的概念及其工作要求还较为陌生。2.部分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没出路

当前派出所中有一些社区民警不愿意到社区警务室做警务工作,尤其是年轻的社区民警更为突出。他们总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成天要做的工作就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繁琐小事,工作中不易“出亮点”,立功受奖、提拔晋级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 在传统警务工作 中立功授奖、晋升职务方面大多倾向于从事打击破案工作的民警,而社区民警的工作主要是犯罪预防,很少有机会打击犯罪,破获案件,故而社区民警普遍存在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出息的想法,认为自己不管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何好也难有晋升的可能,消极对待社区警务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3.部分社区民警认为服务群众为非警务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社区民警往往会因为群众的某些求助与治安工作没有直接关系而不受理或推脱,甚至会因为这类求助为非警务工作而心有抵触。然而社区警务“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服务群众不仅体现在治安工作上,其中为群众提供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同样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

社区民警不仅是社区治安的管理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不可推卸的责任。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与群众沟通的最好途径,不仅可以使群众逐渐了解警察,理解警察,更可进一步使群众信任警察,支持警察,配合民警的工作。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

1.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配置不规范

社区警务室是实施社区警务的基础和平台,更是衡量社区警务工作开展情况的一面镜子。社区警务室基础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外观庄重醒目,内部基础办公用品及设施配置齐全。既方便警民联系沟通,又能满足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需求。当前,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忽视,许多地方的社 区警务室存在着流于形式,甚至“空壳运行”的问题。表现在外观缺乏醒目庄重感,仅仅挂一块牌子了事;内部设施或残缺不全,或繁杂奢华;致使社区警务室文化氛围营养欠缺,群众进入了社区警务室没有贴心感,难以相信这种警务室内的民警。2.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的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交流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门敲不开,人见不到,话谈不上,更难以与社区居民交心。同样的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方式开始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世界,网络空间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也逐渐增加,这要求社区警务工作也应相应地辐射和延伸到互联网世界,能够在网络空间实现与人交流为人服务保障安全。

然而目前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的社区,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设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传播、整合、应用、反馈,对信息的准确程度、快捷程度、获取便捷程度、获取面的大小程度等无法满足当下警务工作的要求。

3.部分社区民警从事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

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装备不求样样俱全,但基本的装备应当完备,例如接处警通讯工具、必要的警务交通工具服务救助群众的必需用品等等。然而现实工作中社区民警没有配备一定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些民警出警时的装备不齐或者有所损坏。比如警用催泪喷雾剂较多出现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内装液体过期的现象。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资金不到位问题则主要表现为针对社区警务室建设的财政拨款和资金补贴存在缺口,有时不能按时拨付,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须的花销开支不足。

四、改善社区民警警务工作的对策

(一)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

社区民警是开展警务工作的主体,社区民警素质的高低的直接影响着警务工作的进行,影响着社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态度。这就要求社区民警要有过硬的本领,要求对于社区警务的警力配置上不能应付了事。

选派的社区民警应具有以下素质: 政治上,一是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二是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深刻理解;三是富有开创精神,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忠于法律、廉洁奉公,严格执法。业务上,一是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岗位相关的公安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通过日常调查了解,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发现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在面对紧急情况、突发事件时,在情况紧急、面对危险的情势下,既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量,又有林场应急处置的谋略,控制住事态,化解险情,保障安全,及时打击违法犯罪;四是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开展群防群治,预防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五是善于通过言辞和书写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并以此达到工作目的,完成工作任务;六是具备一定的自我防 范和制服犯罪的作战能力[5]。法律上,一是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是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如对治安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法律和刑罚、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应完全掌握;三是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执法工作技能,如法律文书的制作、对执法分寸、尺度的把握。

(二)加强对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

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体,其能否完全适应社区警务工作的需要,胜任本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社区民警除需具备一个人民警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素质基础外,还应针对其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所需要面对的复杂情况,能够一警多能成为多面手,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对社区民警的培养应有以下认识:一是要把培养社区民警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这要求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民警们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培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重视培养的过程和量的积累。注重连续性、一贯性、计划性,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授给社区民警,在由社区民警不断地实践、总结、丰富、提高,形成教与学、培养与被培养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全面掌握社区民警的现状时培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更容易收到实效;三是处理好社区民警“用”与“养”的关系。反对“重用轻养”的倾向提倡“养用并举”,即注重培养,在确保民警具备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在使用中进一步、有目的的培养、提高。可采取以下方式加强对社区民警的培养:一是利用公安院校进行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公安院校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系统、全面和科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民警各方面的素质;二是组织短期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社区民警之间的交流,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共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三是以老带新在实践中培养。对于刚入警的新人针对其实践经验缺乏业务能力较弱的情况,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与其结成对子,在社区工作中实行传、帮、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三)完善社区民警监督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定恰当的考核标准,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进行公正的评判,其工作表现与工资以及升职挂钩。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与肯定,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消极工作者进行一定批评,并延缓其晋升时间。其中针对社区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应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并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式对社区民警进行考核。定性考核是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进行质的方面的鉴别和确定。一般对难以量化的考核内容,如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定性考核。定量考核是对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如发案数、重点人口的列管率、为破案提供线索数等。

具体可建立如下制度:一是建立社区警务室工作台账,包括治安巡逻工作登记簿、暂住人口登记簿、社区民警工作日志等。做到社区民警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有据可查;二是制定社区民警填写工作日制和社区居民打考勤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制,征求社区、单位和群众意见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测评制;三是社区民警每周在警务室接待群众不 得少于3个半天,每个月向辖区群众报告一次工作;四是实行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对社区可防性案件和重口的控制、暂口的管理情况进行责任倒查;五是建立为民服务制。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用“真心换真情”,培养社区民警对群众的感情。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多交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心声,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对群众“冷、横、硬、推”。要把群众“拥护与否,信任与否,满意与否,安宁与否”作为工作的宗旨。

(四)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社区硬件保障机制。建立规范化社区警务室,做到九个一“配备一个警务公示栏,一个警民联系箱,一个治安公示栏,一块民警去向牌,一本群众留言薄,一张警民联系卡,一本社区工作日志,一张区域示意图,一张接待群众时间表。”

建立信息化保障机制。社区警务室配备办公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并提高社区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强化网上作战能力,尤其是网上办公、网上办案能力的培养,鼓励民警在用“中”学、学“中”用,以适应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建立社区民警装备保障机制。在强调增强社区民警的内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应当重视装备的加强,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为社区民警装备步话机,警务通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等装备,提高工作效率。

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本文研究及论文写作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郝树源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郝树源老师对我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也非常关心,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使我能够以正确务实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及其他人生发展历程当中的问题。在此谨向郝树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2012级治安系所有为培养我而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铁道警察学院学习生活的各位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篇6: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2010-06-29 18:54:5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2)社区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团结、教育和带领青年,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推动和谐社区建设进程。我做为南苑街道**路社区下派干部,自2008年6月至今在**路社区任团支部书记、宣传干事。经过一年来的社区工作体验,使我进一步了

解社区工作的艰辛,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磨炼了意志,综合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收获很大。现就社区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

存在的问题:

1、社区团组织工作职能切入面过于狭窄。眼下,我市社区团的工作多以青年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从而形成了要求青年奉献多、给予青年关心少;单纯强调思想觉悟的多,关注青年物质需求的少;偏重于面上的活动多,具体的服务少。

2、对青年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服务不够。比如就业问题、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等,很多社区团组织没有能力、没有机构直接给予帮助和服务,因而对青少年而言团组织的归属感不强。

3、社区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眼下,我市大部分社区虽然配备了支部书记,但由于社区居委会人手少,事情

头绪多,团支部的工作投入时间较少,在团员青年管理、活动组织协调、青少年思想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团员青年底数不清,活动单一缺乏实效。

4、社区内青年中心利用率不高。青年中心虽然已经建立,但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对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的建议:

1、更新观念,确立社区党建带动团组织建设的新思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我市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经济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使社区成为城市各类社会矛盾的交叉点、汇集地和城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能否巩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建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既是深化社区管理、加强社区建设 的客观需要,也是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明确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仅要靠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加强,而且要靠团组织及其他各类群众性组织加强各自的建设,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必须坚持走以党建带动团建设的路子,确保团组织的工作在同级党组织领导和指导下进行,不游离于党领导之外;同时又针对团组织的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独特作用和自身优势,共同搞好和谐社区的建设。

2、整合资源,构建社区团建新格局。要充分发挥社区直接面向群众,联系社会各界桥梁纽带的优势,以社区团组织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整合辖区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帮扶帮困等团的活动,达到关注青少年,引导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目的。关注青少年,就是对辖区青少年的底数、情况要充分掌握;引导青少

年,就是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上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辱观;服务青少年,就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让广大青少年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区共青团工作必须与驻社区单位相配合,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那么,社区内团的工作开展将非常困难,而驻社区单位,是社区所能利用的最大资源。社区团组织应当与社区内单位及单位团组织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发适合共青团发展的项目与工作。项目是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的生命,必须以项目为依托,促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长足发展。在开展社区团的工作中,要注意深挖特色,在条件较成熟的社区开展特色性的工作,形成自己的品牌,变成项目,赢得大家的关注和政府的人力与资金支持。

3、以服务为主导,增强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凝聚力。社区团组织要了解和把握各类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成长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实把握并反馈青年在

市场经济、多元价值和社会发展领域多变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活动特点,针对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坚持围绕团组织的职能和特点,以服务社区建设和团员青年为切入点,依托社区服务项目,努力为居民群众和广大团员青年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团组织要紧紧抓住社区环境建设、再就业工作等党政所急、百姓所盼的难题、难点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在社区开展的如扶贫、帮困、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科普讲座、心理咨询以及再培训、再就业等活动,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通过这些务实的服务行动来扩大团组织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

上一篇:9鲸教学材料下一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