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

2024-05-11

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共6篇)

篇1: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研究

榆中县银山初级中学 韦玲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任务”设计则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本文从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着眼,提出任务设计之“一二三”,通过丰富的案例来展开讨论,从而解决现今中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 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正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如Long, Willis, Nunan, Grookes等)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它是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的。它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言学习,尤其是一门外国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教学的途径,在国外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任务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列入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之中。自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中国也兴起了任务型教学热潮,中学英语界也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那究竟该如何界定“任务型教学”和“任务”呢? 1.“任务”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1992:965)对“任务”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Long(1985)也从非语言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如油漆栅栏、给小孩穿衣服、买东西等。也就是说,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谈到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种种语言实践活动。Jane Willis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就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1996:23)。Breen(1987)则认为,任务是任何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小到简短的练习,大多到复杂的、冗长的活动,如小组解决问题或模仿、作决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结果等基本特点。David Nunan(1989)在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任务是在知道自学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尽管对任务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笔者认为可以把“任务”理解为是事情,是活动,甚至是问题。只不过在这里,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日常生活中或其它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是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各种言语交际和沟通的。其间,学习者并不是为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而是通过语言来达到某个交际目的。2.“任务型教学”的界定

大多数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真实生活任务型教学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做各种具体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我认为,在中学英语学科中,所谓任务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即任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是语言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也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使学生从学英语是教师“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学英语是“我要学”的状态。因此,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实施和完成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二、常用的任务设计分类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我们所说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①指令类任务:老师或学生通过发出一定的指令让学生以最快、最正确的方式完成的一类任务;②猜猜类任务:让学生在猜一猜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训练目的的一类任务;③调查类任务:让学生调查某些事物或现象巩固所学语言的一类任务;④巩固类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一类任务。

指令类任务和猜猜类任务一般可用于复习、新课呈现的环节中运用,而调查类任务和巩固类任务一般是在巩固新知或拓展新知,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运用。当然,一节课中所有任务也完全可以灵活调度,这就必须看课的需要和教师的设计了。

三、任务设计现存在的不良现象

目前,任务型教学应用于我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还处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阶段,在应用过程中还存有许多不成熟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有任务设计中也出现各种问题,主要有:

1.场面热闹,实效甚微。这是现在任务设计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任务缺少有效性,也不能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此类任务设计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无疑是失败的。

2.优生表现,余人旁观。有些教师因未能从面向全体学生角度考虑,因此设计的任务只针对了一部分优生。完成任务时,只是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表现,在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其余的学生则成为了看客,更谈不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了。

3.难度不当,学生无措。有些教师设计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有些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让学生毫无兴趣;有些设计的任务过于困难,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任务的失败。

4.任务虚假,脱离实际。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过于虚假,脱离实际。让互相之间非常熟悉的同学来互问姓名,让学生在课外用英语到商场购物,这些都是虚假的、脱离实际的任务。

四、任务设计之实施策略

那如何来避免以上的不良现象,来进行合理、有效的任务设计呢?笔者特总结了“任务设计之一二三”。即“一个首位,两个着力点,三个务必”。“一个首位”,指的是把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两个着力点”,指的是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创设合适的情景和语境作为任务设计的两个着力点。“三个务必”,指的是在任务设计中,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务必注意难易得当,务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一个首位--目标

有个词语叫作“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应该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为了设计任务而去设计任务,而是应该以完成某项教学目标去设计这项任务,真正实现任务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案例】PEP book 7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A部分的单词课,教师设计了一个“上学方式调查”的任务,要求学生随意找自己的伙伴用“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I usually/often go „” “I never go „” 来进行调查交流,完成调查表,然后用句型:“×× usually/often goes to school by bike/„.He/ She never goes by car/„”向全班进行汇报。这个任务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为了完成调查表格,学生必须会说本课的新学句型。而且因为询问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使用这些新学句型时就不会紧张、拘束,反而更加自信,更有利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2.两个着力点

(1)着力点I――学生的兴趣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非常重要。在任务设计中,应着力于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参与的任务毫无兴趣或兴趣不大,是无法顺利完成任务的。那么兴趣从何而来?

①设计的任务形式应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小学教师已经创造出了许多完成任务的形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谜语游戏、采访调查、手工制作、画画说说、唱唱跳跳、讲讲故事、录音跟读、电影复述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形式,去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②设计的任务具新颖性、创造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如果能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新颖,必将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

【案例1】PEP book 5 Unit 3 “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部分的单词课,教师在教“sweet”/ “sour”/ “salty”/ “hot”/ “bit”等味道单词时,设计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任务。在五个黑色瓶子里,装有各种味道的水,请一学生尝一尝,可以做出各种假相,再请其他学生来猜是何种味道。

【案例2】PEP book 4 Unit 1 “When do you get up? ”A部分的句型课,教师设计了“群星记者招待会”的任务,请一些学生戴上喜欢的明星的头饰,召开记者招待会。其他学生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go to bed/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明星提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

同时,创造性的任务也很受学生欢迎。在一次省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在教学“I like„” “I don’t like„”句型时设计的任务就极富创意。此教师设计了一份表格,先给学生一些例子,如:My name is Zhou Jielun.I like swimming, but I don’t like swimming in the bathroom;My name is Yao Ming.I like running, but I don’t like running with Liu Xiang.启发学生的思维后,接着让学生按例子试写,最后进行汇报。这一任务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2)着力点II――创设情景和语境

在任务型教学中,合适的情景和语境创设非常重要。小学英语中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场合”(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角色),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要进行语言实践就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那就是生活。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在复制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能沉浸其中。那如何来创设情境呢?

①用实物来创设情境

这里所说的实物,不光包括真实的东西,还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图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各种自制工具等。

【案例】PEP book 2 Unit 4 “ Do you like pears? ”B部分的句型课,教师设计了“水果Party”的任务。让每位学生带来切好的水果块,装在透明的杯子里,带上牙签,离开位置,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apples/„?” “Have some more”。利用实物来举行盛大的水果Party,互相吃对方盘子里的食物,学生感到非常快乐。

又如,可以利用现在的各种房产广告。精美的印刷品上经常会有房型图,用它来教PEP book 3 Unit 4 “ My home”A部分的单词课,再合适不过。学生可以在这些广告纸上,找到要学习的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study等,并能利用框架结构房型设计图,当当小设计师,设计一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寓所。

再如,可以利用照片教学My teacher, My family, Holiday picture;利用地图教学Weather report;利用自己做的名片练习自我介绍,自己做的转盘练习颜色,自己画的设计图教学农场等。

②用表演来创设情境

在英语学习中,体验角色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体验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演一演”,从而创造出丰富的、多样的、真实的情景。下面介绍三个课例,都是关于食物的话题,但根据内容的不同,就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任务,最后形成不同情景下的三个不同的表演。

【案例】PEP book 3 Unit 5 “ What would you like? ”A部分的单词课,可以设计“点菜”的表演任务:教师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英文菜单,学生组成三人小组并进行分工,一人扮演服务员,两人扮演顾客,再各小组模拟真实情境进行点菜,最后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评选出“最侍表演奖”。

③用生活来创设情境

PEP英语教材和原先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PEP英语在教学中给我们孩子创设出了很多生活化的情景。除了在课堂中模拟生活情境外,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把学生直接安排在生活实景中进行。这种英语教材与现实中的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难发现Mike, Sarah, Miss White等人物自始至终都与学生在一起。

因此,教家务动词时,可以进行家务调查,评选“最佳小助手”;教月份单词时,可以结合调查学生的生日,甚至为当月的学生开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教食物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的冰箱;教校园建筑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并进行介绍;教人物特征单词时,可以设计寻人启示;教体育动词时,可以联系2008奥运会,向全班招收一些奥运志愿者;教房间单词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或设计自己未来的家。总之,用生活创设的情景真实,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作为一种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它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但是它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是英语教学新的尝试,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激情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高歌 戴立波《关于任务型学习活动(TBL)》教学月刊 中学文科版 教学月刊出版社,2001年第7期

3.葛文山 “简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1期

篇2: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学生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用英语交流,即为学以致用,强调以人为本,遵循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的原则。学生要尽可能的用所学到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也自然就使用到了英语,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能与实践相结合后,则会极大地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兴趣通常都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保证生动的英语课堂就需要英语课堂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而以前单一的“老师讲学生记”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势必让学生在初学英语的阶段就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激起师生间的互动,从而让英语的教学充满快乐,学生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如何将课堂教学生动化呢?如何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下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一﹑课前热身——Duty Report 活动

“Duty Report”活动即每天上课前的口语练习活动,一般时间为五分钟左右。教师安排每天一名学生到讲台前作为英语活动的主持(main speaker)。活动的形式多样化,但都由学生自己提前准备,包括专题性的讨论﹑英语知识应用游戏英语短剧﹑英语诗歌或篇章朗诵赏析以及电影英语配音等等。

话题讨论。这是通常可以在学习了该专题的课文之后,该主题的main speaker预先告诉同学们第二天将进行的主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这样每个同学能预先准备好发言。老师可以事先给出一些所学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短语,让学生在发言中尽量用到这些比较好的词汇和句子。第二天main speaker先进行主题演讲,然后就演讲话题设置提问或同学对他进行提问。最后大家对该主题各抒己见。该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并将所学知识与课文新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将以前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子都用上,在讨论中就熟悉了需要掌握的词句,既学得轻松也学得愉快。而由于让学生有目的性的事先准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所提高和发挥,而基础不好的困难生也可以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有了机会参与。讨论后老师对每个发言的学生都进行鼓励表扬,并作好发言登记。对于主持人更是进行简评,个别明显语言错误纠错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鼓励了学生说英语的气氛,学生为了能越说越好,通常会尽可能运用所学的优美句型,这样在说的过程中词汇量不断加大,英语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当然在选择主题上老师可以给与帮助和建议,尽量选着大家所熟悉的以及和同学们生活相贴近的。如“my favorite way of traveling”,“Do you like living in the city or in the village”,“Would you like to be a vegetarian or not”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看法,更好地激发了他们说的积极性。

总之,Duty report 是生动的初中英语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部分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团结协作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师打造生动的课堂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趣味氛围的营造——课前的材料收集及别出心裁的课前引入。

为了能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切入正题前的材料收集及课前引入则非常重要。

1.课前的材料收集包括教师针对当天课文内容进行相关联的一些材料的收集,包括实物,图片等等。这一点在初中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又非常大的作用。如在人教版的《My Favorite Sport》教材中,学到on the bicycle老师甚至可以带上自行车,骑在上面讲解什么是“I’m on the bicycle.”讲“Jack-in-the-box”老师也可以带上这样一个东西来让学生明白。而在学《展望未来II》Unit5《The right clothes》当中,老师更是可以提一袋子各种各样的衣服鞋子等到教室。总之,只要老师每次上课来带着一个大袋子,学生便在上课之初就有了好奇心,“今天老师又有什么新鲜得玩意要拿出来呢?所以这些课前材料的收集不仅仅将学生带入了学习英语的趣味当中,而老师也正因为积极准备了课前的材料,自己也会教的非常有激情。整堂课也就充满了老师愉快教学生开心学的学习氛围。

2.别出心裁的课前引入则是指老师在进入正课内容前做出一些令学生好奇的活动或用语言提出问题,引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等等,从而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想进一步知道老师将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当中。这样学生完全忘记了学习是枯燥的,反而会非常投入的参加到学习讨论当中,这就是老师课题别出心裁的引入起了作用。

充分的课前准备及课前的独特引入可以让课堂在一开始便呈现积极活泼的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教师随后开展新课的活动奠定了积极的基础。

三﹑灵活设计各教学板块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的开展。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简单地说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将各教学板块都布置给学生任务,学生是参与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任务的布置和指导人。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中灵活地获得知识的吸收,而不是由老师来直接讲授学生只单纯靠听和记笔记来枯燥的接受知识的灌输。但是任务性的教学模式不是为了学生活动而设计活动,从而忽略学生其它技能的培养,而是将学生活动渗透到各个教学板块当中,在提供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提高和锻炼。1. 词汇

随着初中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开始接触阅读,而阅读便涉及到很多抽象词汇的学习,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单纯用实物进行词汇教学。于是很多人便认为词汇的教学是很枯燥的,通常都是老师提出生词,教读音,然后解释生词意思,最后举例子造句。这样学生虽然理解了意思也明白了如何运用,但是还是无法用到自己的语言或作文当中,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消化和掌握。所以即使是词汇的教学,笔者也认为需要灵活设计学生活动于其中,这样才不至于将词汇的教学死板化,而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从中培养和发展相关的阅读﹑理解及自学方面的能力。在此笔者就自我的教学实践中所摸索的几种词汇教学模式提出以供探讨。

(1)罗列生词与其英文解释,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从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解释,进行将单词与解释连线的课堂活动。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生词量较多的课文,学生对生词量过多的篇章阅读有比较的困难得情况。这样就可以灵活的减轻了学生阅读文章的负担。而事先处理单词又不是将单词单独提出与文章脱节的方式讲解,而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通过老师提供的方法去理解。通过理解上下文然后和老师提供的单词英文解释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通过自己理解认识的单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掌握得比较好,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从上下文去猜单词的意思也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锻炼,将生词的学习与篇章结合了起来。当然要注意的就是教师在解释生词的时候务必要用较简单学生较易理解的单词进行解释,切毋用生词解释生词加大难度而让学生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

(2)在阅读材料中找出生词的解释。这类生词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生词的意思可以在上下文当中有对应的解释。

(3)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注意同义词及同义词组的积累。这一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应该渗透到整个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当中,并且帮助学生也养成收集同义词(组)以及同义句的好习惯。这种收集的习惯能够大大的扩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对学生扩大词汇量大有好处,使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学生在学到“take place” 这一词组后,教师便启发学生与之同义的词或词组,学生就可以展开词汇的联想,包括“happen”以及“occur”都是他们学到的“发生”,但是同时教师要注意同义词用法的区别。又如Johnson will take the place of Sam to play the game.同时又可以说成Johnson will play the game instead of Sam.学生在教师多次引导之后就会自然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这对于他们学习英语终身都有益处。2.对话

对话板块是一个比较容易融入学生活动的板块。首先是让学生不断的操练情景句型以致于到非常熟悉脱口而出的状态,然乎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对话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听对话(关书本)---理解对话(关书本)---听对话,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关书本)---朗读对话(书本打开)---背诵对话(关书本)---表演对话(关书本)---功能性语言总结---相似情景自编对话。整个对话教学都充满了学生的听说活动,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锻炼。最后的相似情景自编对话又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除了可以应用新知识外还可以将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在相似情景自编对话当中教师还可以带上实物以将情景创造得更加逼真,如在进行购物的对话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商品以及价格表供学生选择;而在进行餐厅对话的教学时又可以带上各种食物供学生点餐,学生觉得参与对话练习乐在其中。3. 听力

以前很多学校训练听力采用的是单一的“三步法”。所谓“三步法”,即从程度上,第一步,听录音,仅仅是学生听,听前既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也没有主题的说明,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单向信息传播;第二步,则是学生做多项选择题,应该说这是一种识别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代替了语言产出活动;第三步,就是师生对答案,这种对答案属于一种教育的测量活动,是用来测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这样做,实际上是用教育测量活动取代了语言习得活动。将这三步机械地拼凑在一起,进行听力训练实际上违背了听力训练的规律。因为这种单一的听,只有输入没有产出、没有交互、断绝反馈。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听力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交际行为。听是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而某些学校使用的“三步法”则不具备这些特点。而进行听力教学首先就应该在平时上课课堂中老师用全英文教学,其次才是专门听力板块的教学。听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听懂,应该将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作为首要而不单单只以做题为目的。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模式来促进学生捕捉信息。笔者认为可行的一些听力教学模式有

(1)让学生养成听听力做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自由捕捉信息,包括能听懂的词句等。

(2)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收集信息。(3)通过表格形式,填入相对信息(4)判断句子正误等等

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到讲台前完成,或是以小组协作相互竞争,或是抢答的方式,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添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开始提到的听听力材料前的背景知识介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背景知识的介绍,也许学生在听得时候便是盲目的,尤其是在对于他们不熟悉的方面。例如在《展望未来II》unit5 Development当中的听力,是要求学生听一段电台交通信息,关于某个路段因车祸而需要绕行的新闻。由于是一则真正的国外交通新闻,所以基本是正常语速,学生如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听难度相当大,也许基本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在听之前教师需要介绍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包括如果有车祸路段车应该从什么地方绕行,什么是两条路的交接处等等,在介绍完这些学生不熟悉的交通背景知识后,学生再听这则交通新闻,要选出正确描述这则新闻的地图就变得容易多了,几乎2/3以上的学生都会毫不费力的选出正确的地图。

4.阅读

阅读课教学既是英语教学中实施和培养学生表达性能力的关键一环,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英语教学的成败也基本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而阅读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感觉疲惫的板块,教师如果不采取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将该板块上得很单一呆板,学生也就容易失去兴趣最终造成懒于阅读。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是老师率先提出问题,学生读,然后回答问题,老师订正答案,最后老师讲语言知识点。这里笔者觉得阅读“阅读课五步程序法”比较具有实用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阅读课五步程序法”教学模式具体可按“导、听、读、说、用、”的程序进行。

(1)导

教师要引出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一般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出话题并导入文章,可以进行谈论图片、师生问答、让学生根据图画和文字提示进行猜测、现场表演、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方法,话题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个环节关系到本堂课的整体效果,目的是力求达到一种热情活跃的教育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2)听

根据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心听课文,使课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并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3)读

1)快速阅读,教师可以先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快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限时阅读。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获取各段大意,从而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学生不但了解了听听力时没听懂的地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2)再读质疑,实际上是自学的过程,词汇的学习应该在情境中进行,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提出不懂的词汇或句子,先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再校正补充,然后教师设疑,学生通过猜、查、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效果。

3)细读,分段读,也可以先将段落整和然后分部分读。教师可以为每一段配上相应的活动和习题设计,如:总结段意、找出本段的关键词、判断正误、排序、回答问题、完成表格、用适当的单词填空等方式。这是使学生获取课文重要细节的过程。

(4)说

1)复述,复述课文是阅读的升华。学生在听、读、讲、练的基础上,把学过的新课文经过自己深层的理解,再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将知识“反馈”,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但用英语讲,还要用英语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将所要说的在脑海中经过一番整理活动,才能复述出课文,这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续表达语言能力的重要训练。

2)演示,设置一定的情境(实物、挂图、简笔画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演示,使课文内容更形象生动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5)用

1)写,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将课文进行缩写,不但加深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练,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如:调查、采访、编故事、编对话等。目的是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总之,英语教学过程中各板块多种模式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开展生动而有意义的课堂的最重要的保证。

四﹑多媒体的运用----创造高效,生动地英语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教学手段上看,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特别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学生认知图式。多媒体有着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作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视、听觉的参与。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视、听教学信息,而且提供了表达视、听教学信息的多种媒体类型,因此,对知识的表现更加准确、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在《展望未来I(Look Ahead)》Unit 4 中,对各国食物尤其是西方各种食物的介绍,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演示便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也能直观的了解各种各样的食物。

2、易于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教学信息的呈现采用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类型,对教学信息的再现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因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如在问题旁边设置笑脸,学生一答对,老师一点鼠标,就会出现一个笑脸,学生便能很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解答。又如在Unit12Interesting lives 中讲“芝麻街” 儿童连续剧中“big bird”的扮演者的传记时,先将“芝麻街”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的剧照给学生们看,学生们便一下子对学习这堂课充满了兴趣。

3、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方面,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了多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耳机接收听觉教学内容,避免外界干扰,消除了无意注意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4、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量化控制。

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采用了先进的教学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量化控制。教师在讲解完某一个问题后,可以马上得知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分析出内容的难易等等,便于教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

所以说,各种教学应用模式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相互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中最有优势的教学手段,正以其高效、直观、生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已是势在必行。作为英语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根据各自条件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要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研究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

五﹑总结

各地开展任务型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做法。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用中学”,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吸收和容纳其他教学法的优点,灵活而务实的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的英语课堂势必会生动起来,教学效率也必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看,听,学(Look,Listen,Learn)》(七年级)英语教程学生用书 4.《展望未来I(Look Ahead)》(八年级)《展望未来II》(九年级)英语教程学生用书

5.刘翔 《英语教学中的“Morning Report”活动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7年专刊

6.庄霞 《初中英语生活化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7年专刊

7.田玲 《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年第9期

8.姜莹莹《“阅读课五步程序”教学模式》

9.邓奕炫《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葛炳芳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怎样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赋予了英语课堂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强调参与、互动、自主、合作、探索。因此一堂课成功与否,要看其是否组织了有效的小组学习互动活动,而课堂“灵魂”——“教学主线”的精心创设,恰好为有效的小组学习互动提供了一个载体。

[关键词]:有效的教学互动,英语课堂的趣味,“教学主线”,创设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它避免了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强调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它强调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仅是一堂教学任务得到切实落实的英语课,更应该是一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发挥想象,愉快合作的英语课。

二、为什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 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 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 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 堂教学是对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因 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 当务之急。

三、如何创设课堂教学,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深入了解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编写思想、教学目标及要求,提炼“教学主线”。

在透彻分析了教材之后,教师对于课堂的各个阶段甚至同一阶段有不同的设想,但是教师不应该急于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子任务”,而应先提炼教材内容,教师要抓住能起主导作用的关键词或成语、主要句型、中心句、中心话题和语言功能来设计课堂教学主线(戴咏梅,2005),使教学内容清晰明确,要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开展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 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 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 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 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二)、深入了解学生的现有外语水平,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设计的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不要拔高难度,不要偏离课程目标。Jeremy Harmer(1998)在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提到:成功教学的最大敌人之一就是学生的厌烦心理。而主线设置过难或过于容易,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甚至厌烦心理。

(三)、深入挖掘生活中真实的有价值有趣味性的信息,创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主线”

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学得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靠课堂上老师 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 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 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 现实世界相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寻找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有趣味性有时代性的材料来创设“教学主线”。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 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 解知识

篇3: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与任务型作业

新课标只是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并没有说一定要全体英语教师使用此法,可根据实际采用任务型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必须设计任务型教学的作业.下面谈几种任务型作业.

一、动手制作类作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可设计制作类作业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圣诞节和元旦前夕,可让学生制作圣诞卡和贺年卡并填上祝福语,如“Best wishes!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学完祈使句后,让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英语警示牌.这样校园花草树木旁有了“Don’t pick the flowers!”垃圾筒旁有了“Please put rubbish in the bin!”的警示牌.这些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引起学生保护环境、关心他人,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二、实践型作业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

1. 专题调查

教师可利用初中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让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调查任务就是其中的一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学生调查的对象.如个人爱好、父母或朋友的工作、同学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上学等.如学了shopping之后,让学生调查大超市商品的价格,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周末完成.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等形式,学生在学、说、做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英语的综合运用.

2. 观察生活,应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认为: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如学完有关天气的形容词后,让学生观察本地区一周的天气情况并作记录,下一周在课堂上用英语汇报记录结果.还可让学生收集、摘抄自己周围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学生会发现身边有如此多的英语,如No smoking!与Made in Japan等.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了解生活、观察自然,增强了参与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学习的意识.

三、创新类作业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设计创新作业,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发挥创新的潜能并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如让学生编辑英语手抄报,手抄报活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方位介词之后,联系there be句型,让学生以此句型为主题编写手抄报,内容可以是:为自己设计一个卧室、一个教室、一个学校等,要求图文并茂.学生在编辑手抄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there be句型的理解,运用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中的一方、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促进者。在完成教师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有了较大的交际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运用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例如,1.“猜猜猜”游戏。在《牛津初中英语》教学There be句型。我们可以放些东西在口袋里,让学生猜。问“What's in the bag?”学生就会说:“Is there a pen in it?Is there a……”其他的学生就会说:“No,there is not,”或者会说,“Yes,there is.,”在教学物主代词my/mine/your/yours/our/ours等时,我们都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任务来进行语言的训练。再如,2.记忆之星。让学生进行快速浏览,比一比谁记得快记得多,选出记忆之星。例如,《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3 Vocabulary NationFlags,任务一,让学生快速浏览多媒体展示奥运会不同国家的国旗,再由学生画在黑板上,看谁画得多:任务二,说出国家名称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阶梯型任务链体现教学的完整性。例如,8A Unit 2 Write An ArtcileAbout Your Ideal Sch001,我们可以设计Mini-task任务链,任务一,做一个问卷调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越多越好。然后学生填写;任务二,学生分组讨论想象中的学校,然后选出有趣的想法,读给全班听:任务三,学生参照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顺序和讨论内容开始写作;任务四,将文章读给同伴听,并互相评论,纠正错误。然后,我们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在任务一中,A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并问,B层次的学生回答,c层次的学生填写。让学生都参与,不同的学生胜任不同的任务。在任务四中C层次的学生可以从A、B层次学生的文章中得到启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分别给予不同表扬和鼓励。这样任务的难度系数在慢慢递增,但由于注意了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没有感到困难,完成任务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篇5: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均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为配合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从初一开始,希望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并带来生机和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的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识策略,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考虑的原则 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的过程和初步结果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并给合JEFC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Leading-in/Warn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笔者现以

(三)、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名人;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某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Friend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a: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b: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c: 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

d: 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听众、汇报员)并自制采访表;

e: 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员填写采访表;

f: 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做出评价;

g: 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某名人的短文;

h: 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四)课外作业项目化

初一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期中,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最讨厌抄抄写写的重复性作业。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我们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做项目”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也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意识的培养,使课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四、结论: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我认为,取得如此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第三,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任务中笔者也发现了还可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战友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左同等消耗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惯小组讨论,相对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消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

青县曹寺中学

篇6: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

鲁宗干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当前关大教师正积极学习和实践,探讨“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我国如何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成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人认为,研究任务型教学,首先应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精神。

广义地说,任何语言学习活动都是任务。但就目前我国所实施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Task Based Approach)主要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在有明确的任务,具体的动机,自主地学习、并主动地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自然过程中使用语言,在使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用语言去做非语言的活动。)

因此,要实施“任务型”教学,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推广,应有重要的意义。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是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一具有广大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模式)。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及教材都采取或提倡任务性语言教学的思想。因此经过多次的论证,“任务型教学”已经写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作为国家提倡的重要教学途径。它的推行具至少有如下的意义:

1.从目的性、情感态度方面看,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换式活动,在活 动中所学的语言是工具,语言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体验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内驱力。

2.从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意识方面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较真实的语 言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语感的生成,体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便日后的真实交际打好良好的基础;

3.从学习策略看: 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相互交往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思考、决策、应变,以便发展学生认识、交际、和资源策略。下面就我们在研究“任务型教学途径”的一些体会:

一、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我们认为如果一节课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它至少它有如下几个特征: 1.必须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2.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或类似生活的真实活动; 3.学生获得、处理和传达心计的过程;

4.学生必须用所学习的语言做事情(讨论或实际操作等);

5.学生使用语言时,重点是表达意义而不是操练形式(meaning-focused);6.必须有具体的活动结果(product)。

用以上的标准,可以界定一节课是否属于任务型的教学。

二、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归纳起来,“任务型教学”可以有如下的基本步骤(Step):

1.说明背景,布置总任务,准备活动;

2.提供语言(language input):如词汇、语法、句型等;

3.学生分步实施/完成任务:如小组调查;统计结果;设计图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

法;动手操作等;

4.汇报结果展示并说明结果。

三、关于“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

根据以上的教学基本步骤,专家总结出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 1.引入(Leading-in): 包括热身练习、复习准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引入下阶段教学的教学内容。2.准备做任务(Pre-task):

包括介绍、学习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如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功能等)的教

学内容和某些技能。3.做任务(While-task):

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在某一话题下的具体任务。4.展示做任务的成果(Post-task):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做“任务”的成果。5.检查评议(Check):

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活动。6.布置作业(Homework): 教师根据所涉及的话题,布置适当的与目标、任务有关的作业。

四、关于“任务”的设计:

“任务型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是教学必须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任务”可以包括如下的几中类型:

(一)信息传递型:信息传递;信息转换; 如利用信息差,信息传递,获取新的信息;

(二)推理决定型;

如:根据所给的信息通过推理、演绎、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清理材料、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观点阐述性:根据话题,阐述观点、意见;

如就某些话题、议题开展讨论和意见交流。

(四)物品制作型:通过语言知道,制作某些物品;

如通过手工和劳作等的制作,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的活动。

五、常用的初中、小学“任务”设计可以有如下的内容:(1)写信、写e-mail邮件;(2)写某写方面的简介;(3)写某题材的短文;(4)制 作图表;(5)开列清单、购物单等;(6)收集某些(如书刊、报纸、杂志等)材料,加图文作介绍;(7)调查、访问然后写出汇报提纲,或填写调查报表;(8)做游戏;(9)表演小话剧;(10)做作品、手工;(11)讲故事;(12)创作歌曲、小诗、顺口溜;(13)创作与语言有关的动作、舞蹈;(14)做统计工作;(15)小组讨论,发表意见(适当记录)。(16)写计划;

以上这些活动,必须有语言信息的交换。

下面是根据广州市新编的英语教材第一册设计的“任务”例举:

Module 1:(1)制作人物介绍广告;(2)制作胸卡、名片;(3)做字母游戏;(3)演 故事;

Module 2:(1)做人体部分的教具(如挂图、图片);(2)做木偶、纸人、面具等;(3)创造动作;(4)画五官、人体部分;(5)演故事;

Module 3:(1)画画;(2)设计物品的位置;(3)演故事; Module 4:(1)给图上颜色;(2)做有颜色的手工;(3)实践调配颜色;(4)演故事; Module 5:(1)做交通工具的教具(如挂图、图片);(2)接纸(交通工具);(3)演 故事;

Module 6:(1)用图形拼人物与物品;(2)做数字游戏;(3)演故事 Module 7(1)做拼图;(2)做做交通工具的教具(如挂图、图片);(3)演故事。

上一篇: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下一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