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对创

2024-05-13

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对创(精选7篇)

篇1: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对创

关于对创二甲核心标准情况汇总

第一部分(100分)

1.核心指标一1.3.2(6分)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无考核不得分,已建立,未实施,扣3分。

2.核心指标二2.1.1(10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

3.核心指标三3.1.2(10分)临床科室建设中医院命名不符合规定(电脑登记中仍出现中医科字样);医院命名不规范不得分科室命名不规范每科室扣4分。4.核心指标四3.9.2(6分)制定至少2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

5.核心指标五3.9.2(6分)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数的比例≥10﹪;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0.5分。

6.核心指标六3.10.2(11分)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占医院处方总数未达到60%,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2012、2011);查阅上年度的统计资料,并抽查核实,每低于标准一个百分点,扣1分

7.核心指标七3.10.2 2012年度比2011年度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增长百分点数和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增长百分点数未明确。

8.核心指标八4.3.1(12分)科室制定至少2个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查阅两个病种诊疗方案及其它相关资料。

9.核心指标九4.3.3(10分)重点专科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所抽查的1个重点专科的2份运行病历中,执行中医诊疗方案。未执行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5分,部分执行,酌情扣分(每份病历最少扣1分)

10.核心指标十5.3.1(5分)中药药事管理中应有专人、专帐管理,采购计划、供应商资质评估应准备三年以上相关资料(由中药房王主任和党主任负责);查阅相关资料无中药采购制度或供应商资质不符合要求的,药品中有明令禁止购销的产品,不得分;采购制度不完善,扣1.5分;评估记录不完整,扣1.5分。11.核心指标十一6.1.5(4分)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抽查2个临床科室,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核;医院未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得分;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少于2项,每科扣1分。

12.核心指标十二7.8.2(18分)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中药候药区宣传中药相关知识。为宣传中医药知识,每个科室扣5分;未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每个区域扣3分;未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每个科扣2分;中药候药区未宣传中医药知识,扣5分,宣传不充分,扣3分。

第二部分(17.5分)

1.核心指标十三1.1.2(3分)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80张。查阅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不得分。2.核心指标十四2.1.2(4分)在诊疗活动中,严格实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无查对制度或未使用两项项目核对患者身份,不得分。

3.核心指标十五4.3.1(3分)药事管理组织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对衣物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通知、课件、照片等。组织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确,不得分;未开展培训和考核,不得分。

4.核心指标十六5.4.1(3分)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保障制度、激励措施和绩效考核;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无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或无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

5.核心指十七6.1.3(2.5分)有具备资质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不超范围执业;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材料,抽查5名专业技术人员资料进行现场校验。未制定卫生技术人员相关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或发现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不得分;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不完整,扣1分。

6.核心指标十八6.4.4(2分)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始终在待用状态。实地考察。未保持在待用状态,或无急救生命支持类监管记录,不得分。

篇2: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对创

关键词: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对策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建在基层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是农技推广服务的主力军,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桥梁和纽带。近十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理顺了管理体制,改善了推广服务条件,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提高了队伍素质,推进了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开展,为现代农业发展、粮食持续增产丰收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面临力量不足、年龄老化、能力不强、活力不足等问题,不能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迫切需要应对解决。

1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与严重空编情况并存

十多年来,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安徽省农技人员减少、服务半径不断扩大,目前,人均服务耕地面积4 061亩,比江苏高19.97%,比江西高25.88%,比河南高17.58%,比浙江高48.22%。由于各县(市、区)的编制由编制部门统一调控使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空编(有编制无人员)现象严重而得不到补充。截至2015年6月底,安徽省县、乡两级现有农技人员编制17 203个,在编农技人员15 154人,空编2 049个,占编制总数的11.91%,其中:县级空编554个,乡级空编1 495个。如太和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总编制296个,空编99个,占总编制数的33.45%,其中仅太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就空编39个,占中心编制数的65%;和县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总编制259个,编制内农技人员188个,空编71个,占编制数的27.41%。

1.2机构多人员少资源利用率低

全省乡镇有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机构2 169个,平均每个乡镇有1.73个服务机构,只有1个人的推广机构占乡级机构总数的18.03%,其中:水产、畜牧兽医、农机专业站中1个机构1个人现象严重,分别占本行业机构的58.9%、44.9%、18.46%。1人站、2人站既不符合科学管理要求,也造成农技推广资源的浪费。如霍邱县三流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仅有1名农技员,在服务全乡10个行政村9万农户5万亩耕地的同时,还要兼做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民技术需求。

1.3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年龄结构严重失衡

截至2015年6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县、乡两级在编15 154农技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1 036人,仅占在编农技人员的6.84%,50岁及以上农技人员4307人,占28.42%。未来10年,上述人员均将退休。此外,2010~2015年6月底,安徽省农技推广人员持续负增长,共减少890人。天长市自2002年以来,全市56个农技推广机构仅仅补充3人,同期退休人员达51人。凤阳县258名在编农技推广人员中50岁及以上占31.78%,30岁以下仅1人。稳定的编制人员补充机制未建立,不重视解决农技推广队伍面临的青黄不接问题,推广工作持续开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1.4基层农技人员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面临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新形势,要求农技推广人员成为复合型、全能型人才。截至2015年6月底,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占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总人数的32.108%,非专业技术人员占12.56%。现有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学历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单一问题比较突出,种植业和畜牧业人员占总人数的76.62%,许多乡镇没有农机、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技术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1.5基层农技人员职称晋升难、兑现难、工资待遇低

1.5.1职称评聘困难 截至2015年6月底,安徽省县、乡(镇)正高职称农技人员分别占本级农技人员数的2.06%、0.68%;副高职称人员分别占本级农技人员数的15.46%、7.78%;中级职称人员分别占本级农技人员数的39.72%、44.94%;初级职称人数分别占本级农技人员数的28.31%、35.18%。基层农技人员职称岗位设置中、高级以上职称比例明显偏低。同时,受岗位职数限制,有1 614农技人员取得职称资格而不能聘用,其中乡级有826人取得中级资格、46人取得初级资格未能聘用,直接影响农技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农经管理人员职称是考不是评,晋升难度大,造成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少,工资总体水平低于公务员和其他专业农技人员。

1.5.2工作待遇低 截至2015年6月底,安徽省各县(市、区)基本落实了乡镇农技人员浮动工资政策,基层农技人员待遇有所改善,但保障机制并不完善,如住房公积金、节假日下乡补贴、目标考核奖等自筹部分,虽有政策规定,但因筹集不到资金,而难以落实,整体收入与乡镇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等部门行业相比差距较大,导致招不进人、留不住人。此外,基层农技人员大多时间在野外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工作辛苦待遇低,必须重视解决。

1.6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6.1改革滞后影响 十多年来,安徽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重点是理顺人、财、物“三权”管理体制、办公条件建设,但人员队伍建设受机构改革、编制县级统筹、财政等复杂因素影响而严重滞后,成为瓶颈短板。

1.6.2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编制部门对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不重视;一些县农委责任意识不强,对此问题畏难,不汇报、不积极争取,有的甚至情况不清,导致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2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加强安徽省基层农技体系队伍建设,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深化改革,着力做好。

2.1整合用好现有农技人员力量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和农经管理服务的需要,以及机构规范管理、提高农技推广资源效率的要求,应在每个乡镇建一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将1人站、2人站或其他专业站进行整合,以利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原站长职级待遇不变。

2.2多途径补充基层农技人员

地方政府、编办争取在两年内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空编人数补齐,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也可适当增加编制。补充缺编人员应在涉农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中招录,也可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定向委培路径解决,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与委培对象签订委培合同,确保委培对象毕业后为农所用,可优先将优秀农民技术员列为委培对象。

2.3多形式提升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和水平

研究制定安徽省基层农技人员中长期培训规划,建议省、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县、乡农技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实现3年轮训一遍的目标。通过补贴学费的方式,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继续利用清华同方知网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技服务云平台,为农技人员学习服务提升能力和水平提供支持。鼓励农技人员参加部、省、市农技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和水平。

2.4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照公务员涨工资向基层倾斜的做法,提高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基数。将乡级农技人员高级职称职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倍,中级职称农技人员增加30%,让乡镇农技人员有更多成就感。完善和创新农技服务评价制度,用好考核评价结果,增加农技人员绩效工资。借鉴浙江、河南等省做法,开设“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为基层农技人员职称晋升创造条件提供路径。将农技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资金,全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技人员基本待遇。开展“农民满意农技员评选”工作,宣传先进,提高农技人员政治地位。鼓励农技人员在做好职能工作的前提下,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方式开展有偿服务等,激发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5加大基层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建立财政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篇3: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对创

关键词:大别山片区 生态文明 扶贫

一、片区概况

大别山片区(全称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包括六安、安庆、亳州和阜阳四市的12县,即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和颍上。片区南北过渡性气候特征明显,以淮河为分界线,南部以大别山区为主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黄淮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约1380万,其中城镇人口363万人,乡村人口1017万人。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二、突出问题

(一)贫困程度深,生态文明物质基础薄弱

大别山片区集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74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5%,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有308万人,贫困发生率22.3%,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片区共有1971个贫困村,占全国的1.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不含望江县),占全国的1.9%,贫困面广量大。

(二)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保护与发展任务艰巨

片区地质地貌特殊,极易诱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农业人口占70%以上,人地矛盾突出,对生态环境人为干扰加剧,过度垦殖、陡坡地耕作、过度经济开发建设等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明显失衡,继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又是贫困人口“返贫”的重要因素。

三、建设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加强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片区整体生态功能、形成大别山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现实需要。

(一)有利于增强片区整体生态功能,提高产品供给能力

大别山片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淮河中游、长江下游重要水源补给和水源涵养区,是我国中部的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职责,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片区拥有国家级及省级8个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公园、3座大型水质优良的水库、2个地质公园,2个湿地公园,其中天柱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境内水系发达,有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等主要河流以及梅山、响洪甸、华凉亭三大水库,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是难得的优质水源,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3市17个县区。片区南部山区自然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7%,大部分区域属于国家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北部平原地区属于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和淮河流域国家蓄滞洪区。加强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有利于提高片区生态产品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生态服务功能。

(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形成大别山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虽然大别山片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较高。岳西已建成省级生态县,岳西、金寨等县正在争创国家生态县,片区各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蓬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舆论氛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加快发展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试点示范范围不断扩大。新形势下,片区各级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强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扬革命老区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实施绿色发展、绿色扶贫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进一步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形成大别山特色的主体功能明确的国土开发格局、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

四、建设思路

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既要增加片区经济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也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同步提升,走布局优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的空间格局

根据《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别山片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域。在区域内,依据保护生态、点状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片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区主要包括城镇规划区域、产业集聚区和矿产资源开采区,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区域。需要充分利用城镇空间和产业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农产品主产区主要以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聚居空间为主,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较强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森林、湿地、各类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需要突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适当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限制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

(二)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打造蓬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从物质基础看,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从区域自身情况看,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大别山片区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一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特色经济林业和养殖业,建设一批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和生态养殖基地,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别山绿色生态品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种养、生态养殖和绿色能源建设有机结合,建设片区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二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好大别山旅游“红色”、“绿色”牌。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生态资源富集地为主体,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培育养生、医疗康复等旅游新业态。突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的资源特色,建设综合性大别山文化旅游区,打造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型产业,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打造大别山片区生态工业示范基地,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片区产业结构占较大比重。四要培育增收项目。片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因地制宜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型项目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城镇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三)保护与建设并举,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把系统性的生态保护和专题性的生态建设相结合,提升大别山片区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稳固生态屏障。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重要地质遗迹和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开展湿地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方面,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在大别山片区(重点是深山区、库区周围)和河流两侧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实施以育为主的封山育林工程,在荒山、荒坡、荒地和荒滩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城乡绿化和水系整治。此外,要以美好乡村建设和贫困村整村推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转移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支持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自然村、贫困户易地搬迁,减轻人口超载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既保护生态,又减少扶贫成本,更有利于贫困户长远发展。

(四)加强保护与传承,培育大别山特色的生态文化

将黄梅戏文化、禅宗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起来,创作一批弘扬生态文明、具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作品。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和生态内涵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片区生态文化品牌。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挖掘生态意义,打造生态文化展示平台。以大别山·金寨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汤家汇红色旅游小镇、寿县古城、五千年文博园等为重点,构建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此外,要把生态文明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自觉行动能力,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五)探索体制机制,推进生态制度创新

围绕建设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快制度创新。一要加快建立扶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机制。建立支持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生态效益转变成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二要加快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研究设立支持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同时注重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资金,特别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三要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产品标志、水权交易、碳汇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调动和保护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四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实施生态文明追踪考核制度,在官员调任后仍能追究其执政过程中的生态保护责任。五要加快推动建立跨省协调机制。片区涵盖的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协调配合具有很大的松散性和局限性。从维护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可持续性出发,加强三省合作,探索建立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大别山区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商务印书馆,2001

[2]殷君伯,闪辉,陈香,等.安徽省大别山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8)

[3]查燕,王惠荣,蔡典雄,等.宁夏生态扶贫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

[4] 朱越浦,黄新建.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求实,2014(9)

[5]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4(12)

[6]徐振宇,周燕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4(3)

篇4:安徽省建设厅关于对创

1“互联网+”何以能够影响创客空间的发展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创客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3]。

“互联网+”与创客空间的发展必然少不了“互联网”这一平台。“互联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思维和“自媒体”。而云计算就是充分应用IT技术得出的一种计算方式,通以此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给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如搜索引擎、网络邮箱、GPS等,这些应用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创客空间的发展。

2“互联网+”对创客空间横纵方向上的影响

2.1 创客空间的纵向动态剖析

早在1981年,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Chaos Computer Club(混沌电脑俱乐部)在德国柏林诞生了,作为欧洲最大的黑客组织,他们无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的,互联网技术独有的魅力吸引了欧洲众多青年,使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共同话题,解决疑惑。2007年,北美的黑客在德国参加混沌电脑俱乐部时得到启发,将黑客空间的概念带回美国,在网络迅速发展并为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背景下,NYC、Hac DC等创客空间在此阶段开始出现[5]。随后的数年中,在米奇·奥特曼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创客运动愈发旺盛。在我国,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DIY的风潮就已开始流行。

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日益成熟和其功能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且成熟,人们的社区自治也转移到了“线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流更方便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创客空间创造了更大的利润和价值。自2011年以来,北京中关村先后涌现出车库咖啡馆、3W咖啡馆、常青藤创业园等十多家新型创业服务机构;2014年,全球最大的创客盛会首次官方授权落地深圳,300多个中外创客项目在深圳汇集;上海市于2015年3月底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成为新型孵化器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引进外省市和国外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创客空间目前已作为新型创业形态落居国内,基本上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各种创客组织蓬勃发展,这一定程度上是缘于我国电子元器件和信息化产业的空前发展速度。尽管如此,但中国创客空间的规模仍较小。

2.2 创客空间的横向静态剖析

在创客空间的横向剖析上,可以归结出三个方面——要素分析、机制分析和路径分析。创客空间内部的三个构成要素共同影响并决定了创客空间的存在结构和形式,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创客空间的三个构成要素的影响,来看其对创客空间整体发展的影响;而通过探究“互联网对创客空间发展产生影响”的机制分析和路径分析,有助于从外部了解“互联网+”产生影响的方式和手段,并从中进一步得到二者之间的关联。

2.2.1 要素分析。

创客空间的内涵中,可以总结出其三个要素:平台、用户需求、模式。从创客空间的内部构造看,“互联网+”主要是影响了创客空间的三个要素,使得创客空间的创办、运营流程发生了巨大变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创客主动“拥抱”互联网,这使得创客空间的平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IT基础或网络知识基础的青年选择新型的线上社区创客平台,这一举措使得创客空间的平台不断创新,也丰富了创客空间的结构形式和运作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将消费需求转向了“感性消费”和“精神消费”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项目就以线上服务或精神产品等居多。网络游戏的消费更是精神消费的典型,网络虚拟环境使用户获得在实际中无法获得的精神快感而乐于消费,这在某种程度上创新了消费模式,拉动了内需,但在市场盲目性的弊端下,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也在其中蔓延开来,阻碍了创客空间的正向发展,同时也为网络环境的监控带来许多困难。

“互联网+”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时代,变革了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企业产品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虽能凭其科技力量和便利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创客空间的发展模式提供发展、变革的条件,但它不是万能药,不是所有的产业都会受益于“互联网+”。只有那些具有难以颠覆的技术、资源、平台的传统企业才能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得到升级,部分支柱产业的升级是不能依靠互联网的,而是靠核心技术的突破[2]。

2.2.2 机制分析。

“互联网+”主要以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来影响创客空间。内在激励在于创客空间的发展需求,当今的经济社会已经离不开创客空间这种创业的新形式,创客空间能够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外在激励就在于政府的政策激励,这种强大的推动力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创客空间的发展。

一方面,创客空间的发展少不了外在力量的激励作用,适当的激励能够使创客们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创客空间的发展带来活力和激情。创客空间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和科技创新的推动,政府的政策增强了创客创办创客空间的信心和欲望,使创客空间的建立有了经济和思想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供求机制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中,适当的调控能够使其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控制其发展导向和速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和对全局的掌控。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的实施和对环境的改善来对创客空间的发展进行调控:政府的政策在社会上有着非常强大的驱动力和调控力,政策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创客空间的发展产生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创客空间环境的改变。

2.2.3 路径分析。

根据机制分析能够从中找到相应的路径分析。政府的各种创业激励政策能增强创客空间发展的外部推动力,自外向内地影响创客空间的发展动力;通过控制政策的透明度、优惠度来给予创客空间健康、合适的发展环境,使其有更好的发展。

通过完善创业股权激励机制,鼓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人们用技术、专利等来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服务机构(创客空间),培养相关方面的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新素养,降低创业成本及创业门槛。科技创新同样能够激励创客空间的发展。“互联网+”的功能使得大数据能够应用于传统的一些产业,强大的信息存储容量和便捷的移动设备使得创客空间在科技手段上实现大数据的便捷式管理,从而促进创客空间的发展。

3“互联网+”对大学生创客空间的影响导向

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互联网+”对创客空间发展的影响也存在着矛盾,我们将其分为正面导向与负面导向,但从整体看,正面导向为主要矛盾,“互联网+”对创客空间发展影响的积极作用要大于消极作用。

3.1 以正向引领创业潮流

“互联网+”对创客空间的正面导向即其对创客空间的积极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的引导。近20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作为新时期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与整合,被推出并得到广泛认可。而互联网的本质是“网络智慧”+“现实智慧”,也就是说需要将网络智慧与现实智慧深度融合来创造新事物。例如,“互联网+农业”能够推动中国农业信息化、品牌化和现代化,“互联网+工业”能够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服务业”能够创新服务、消费方式与体验。

3.2 看负向启迪创新思维

与正面导向对立的矛盾自然是负面导向。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对创客空间的消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创客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对此类影响的抑制:科技应用,社会控制,网络媒介素质教育,道德培养,网络建设。通过对创客进行思想教育,开展思想道德先锋的类似活动,陶冶情操,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得创客思想纯洁化;通过技术手段强制进行不良风气的整改,以网络作为媒介进行国民素质教育,为创客空间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机构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和法律手段对蔓延的虚假信息加以控制等,从而做到用正确世界观来影响创客方法论,构建充满正能量的创客空间。

3.3 从辩证启迪创新意识

从“互联网+”对创客空间的正面导向来看,“互联网+”对创客空间发展的正面导向最主要体现在对其的“创新”上。在信息社会,我们应多多学习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实时性,总结变革的商业模式,关注问题从最初的财务、运营问题转向营销战略问题,从关注利润到关注价值。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价值,才能使创客空间的发展更有活力和竞争力。

4 结语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如何对创客空间进行变革与创新,以及发展其特色的运行方式与商业模式,总结了“互联网+”如何因其各种特点和强大功能,以何种方式或路径影响了创客空间的发展,并讨论了这种影响的正面导向和负面导向,得到了什么启示,对于中国人民的创新创业,对于创客空间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讨论、分析“互联网+”对创客空间影响,不但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更对我们的创业和人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世良.互联网+红利时代: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陈国嘉.互联网+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入与转型升级新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王子威.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辅助创业服务[N].中国经济导报,2015-6-11(B07).

[4]庄璐.浅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5(23):24.

篇5:CEO如何对创新说YES

百度公司的CEO李彦宏说:“做CEO最主要的工作是Kill Ideas,提十个想法九个我都会说No”。其实,很多CEO也是这么干的!

说“No”容易,说“Yes”难!说“No”不会带来创新,公司必须建立起一套创新管理制度来对创新说“Yes”。摩立特公司的合伙人班西·纳格吉和杰夫·塔夫发现,那些有着最骄人创新业绩的企业都能够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创新愿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为各种层次的创新找到平衡点,并善于管理创新组合,用合适的工具将不同的创新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在管理创新组合时,首先要明确公司的创新愿景。公司的创新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核心创新、邻近创新和变革创新——核心创新即对现有产品的渐进式创新并进入新的市场;邻近创新即将公司所擅长的业务推向新的领域;变革型创新即创造服务于新市场和新客户的全新产品。能够出色进行全面创新管理的企业会在三个愿景层面上搭建创新愿景矩阵。

创新愿景矩阵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审视企业内部创新项目的框架,并提供了一种讨论公司创新组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总体愿景的方法。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公司的目标应该是构建一个整体回报率最高,同时与公司的风险偏好相一致的创新组合。也就是说,公司应该根据公司所在的行业,以及其发展阶段,创造一个风险和财务回报适当平衡的创新组合。

班西·纳格吉和杰夫·塔夫发现了一个规律:绩效优于同行的公司通常将大约70%的创新资源分配给较为安全的核心创新,20%分配给确定性较低的邻近创新,10%分配给高风险的变革型创新。不过,创新投资的回报率与资源分配的比例恰好相反,10%的回报来自核心创新,20%来自邻近创新,70%来自变革型创新。高风险带来高回报,这个法则依然适用。

这种70/20/10的创新投资分配比例只是一个统计规律,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行法则。一家公司理想的资源分配平衡点,会因为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会因为在行业中竞争地位的不同而不同,会因为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公司要在核心创新、邻近创新和变革型创新之间达成一个健康的平衡,进行全面的管理,采取恰当指标评估不同的创新项目。

实行全面创新管理将要求大多数公司做出巨大转变。首先,要对创新在推动组织增长和提升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达成共识,并找到共同语言来描绘这一创新愿景。其次,要对公司目前的创新局面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计,想方设法获得理想中的创新组合平衡。此外,领导者必须就创新目标和创新流程与员工进行不懈的沟通,让大家对创新达成共识。

只有当C E O能够有效地管理公司内部的创新,他才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Yes”,什么时候应该说“No”。虽然创新管理不可能像流程管理那样井井有条,依然充满了散乱无序和难以协调的状况,但CEO毕竟要心里有数多了。创新也是可以管理的,只有建立其创新组合的管理制度,创新的能量才能转化为企业增长可靠的驱动力。

篇6:安徽省新医改的制度建设

1 新医改从基层卫生入手的理由

安徽省决定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卫生单位入手, 开展新一轮医药卫生改革, 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首先,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农业人口5 400万, 占总人口的65%以上, 农村卫生是全省卫生工作的核心。解决广大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应该是全省新医改的核心问题。其次, 从病人就医分布来看, 新农合70%的门诊病人是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诊, 近50%的住院病人发生在乡镇卫生院, 因此, 在农村基层卫生单位实施改革能让全省最广大的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能最大范围的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者,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保基本, 保民生, 保公平, 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它的公平性靠市场是无法自发实现合理选择的, 这是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的重要领域, 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责任应更多的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后,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以及乡村医生的收入还处于相对不高的状态, 2008年底, 乡镇卫生院人均工资为1.7万元, 村医的收入略低于卫生院人员。发挥政府财政的重要作用, 让卫生院回归公益性, 让村医得到合理补偿, 政府财政是可以承受的。

2 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费保障缺口大。据调查, 全省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经费主要靠自身创收。由于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 民生工程加强了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的就医需求大幅释放, 2008年全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量上升明显, 乡镇卫生院总收入40.7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补助经费6.7亿元, 仅占全部收入的16%,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乡镇卫生院2008年实现了收支结余, 但全省卫生院累计负债11.2亿元。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卫生院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未建立, 离退休人员工资未全额发放, 在职人员工资水平较低 (人均1.6万元.年) , 所欠债务完全靠自身创收还债。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政府不加大对卫生院的投入, 简单让乡镇卫生院减低群众医药费负担, 体现公益性, 是无法做到的。

人员素质整体较低。2003年, 省编办曾给全省乡镇卫生院核定了3万人的编制, 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不到0.6人。而目前全省乡镇卫生院共有员工6万多人, 其中, 工勤人员占16%, 正式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占60%, 临时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占20%, 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寥寥无几, 高中以下学历占18%, 更有近1 800人无任何学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占据了有限的编制, 人才无法引进, 即使进来了也只能以临时工的身份被聘用, 待遇远不如正式职工, “临时工挣钱养正式工的现象” 比比皆是, 队伍的稳定成了大问题。

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不高。由于人员素质总体较低, 加上管理能力不强, 一些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及医疗质量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 加上创收的压力, 使得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 乃至小病大治的现象很常见。从合作医疗的运行指标看, 由于农民对卫生院信任程度不高, 到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多, 尽管设定了在卫生院住院的高比例报销政策, 在不少地方仍然难以留住病人, 即曾加了病人的负担, 又增加了县级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责任没履行到位, 公共财政的阳光没有完全照耀到农村基层卫生, 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卫生院的履行公益职责是无法实现的。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加成问题

医改方案发布后, 社会普遍认为取消药品加成是一项相对不复杂的工作。但药品加成究竟是多少?财政应该补多少?如何补更有效率?为了解具体加成率, 安徽省组织调查组, 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组选择了皖南的东至县、皖中的庐江县和皖北的阜南县作为被调查县, 每县随机选择两所卫生院, 对这六所卫生院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调查研究, 核算每一张原始进药凭证的费用, 累计全部销售费用, 最终得出具体药品加成收入。调查发现我们所研究的乡镇卫生院, 药品加成率最低的为82%, 最高的达167%, 平均达90%以上, 这一结果与我们从前所掌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加成仅20%的情况完全不吻合。基层卫生机构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加成率, 其实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因为在相当一些地方, 财政补助不到位, 卫生院收入来源单一靠自身创收, 要维持正常运转, 要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依赖较高的药品加成率。但如此高的药品加成率完全由财政认账并予以全额补助, 财政部门难以接受, 政府难以下决心, 社会难以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即便财政按此补偿到位, 如果体制机制不变革, 并不能解决卫生机构的效率问题。

综上所述, 单纯取消药品加成率的做法不是最佳改革路径, 要实现基层卫生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上的重要性, 必须另辟蹊径,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4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制度框架

安徽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识到,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可以单兵突进, 必须强化政府责任, 在实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为此, 制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出台了安徽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等3个辅助文件, 还出台了机构编制标准、分流人员安置办法、绩效考核试点办法、运行补偿试点办法、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使用采购配送试点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改革试点政策体系。

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基层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

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对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 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 政府负责保障国家规定必需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的工作经费, 使其正常运行。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一体化管理, 对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承担的公共卫生等服务给予合理补偿。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依据基层卫生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 结合服务人口及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情况, 合理核定需要的人员编制, 乡镇卫生院编制按农村服务人口千分之一实行总量控制, 并分类核定具体设置标准。人员编制作为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改革后, 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 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医务人员执行资格准入制度, 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 按照人事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 所有人员竞聘上岗, 按岗聘用, 实行合同管理。分流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基层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以及服务范围内村卫生室数量、一体化管理开展情况和技术指导培训数量、质量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前几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 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 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卫生、财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等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 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取消“以药补医”, 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自今年一月一日起, 取消药品加成, 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购进价格销售。

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 由财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管理。

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原则上按农业户籍人口的每1 200人补助8 000元, 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统一安排到县, 由县政府负责落实到村卫生室。

安徽综合改革最有创新意义的是:定编设岗, 竞聘上岗, 全员聘用, 打破了铁饭碗;核定收支, 绩效考核, 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和工资收入挂钩, 杜绝了大锅饭, 调动了卫生院单位、职工及村医的积极性;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铲除了药品营利空间, 让群众切实收益;财政对卫生院的支出予以兜底, 保证人员待遇不降, 事业得以发展。

5 制度实施情况

安徽新医改制度自2010年元月1日起, 在全省32个试点县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 定岗定编、竞争上岗已基本完成, 分流人员按照提前退休、内部待岗、三年待岗过渡等分流政策已被妥善安置;国库卫生集中收付制度全面建立;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 药品价格下降明显, 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明显下降, 门诊费用下降30%以上, 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的门诊量明显上升, 群众的就医需求进一步释放, 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改革措施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

改革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是:①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收入减少, 改革文件中提出的“确保医务人员的待遇不降”的目标尚未实现, 还需努力解决;②由于实行财政对卫生院合理支出兜底政策, 医生不愿多看病人的情况已有苗头, 要抓紧研究制定对乡镇卫生院及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重视调动医疗骨干的积极性, 将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切实挂起钩来, 防止产生新的“大锅饭”现象, 防止效率下滑;③竞聘上岗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真正做到按素质选人用人, 让上者满意, 下者服气, 同时, 利用目前较好的政策机遇加大人才招聘力度, 改善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④财政补助资金必须要及时到位, 这对起步阶段维持正常运转、保持稳定是非常重要的;⑤要监督中标药品配送企业及时准确供货, 对中标但不能履责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 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及时, 不出现断档;⑥监督检查要紧抓不放, 防止政策不落实, 影响群众对改革的信心。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目前安徽省正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制度。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 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巩固、提高。

摘要:新医改的核心是让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 安徽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决定从基层卫生入手, 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 建立起全新、高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为此, 制订了医改的“一个主要文件、三个辅助文件、五个配套文件”, 形成了较稳完整的制度体系。

篇7:安徽省评协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

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步增强协会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主要内容: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创建学习型单位、做学者型干部”活动,牢固树立学习是第需要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业务知识为主线,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财政理论业务知识、各项规章制度、经济和管理理论,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交流,检查验收学习成效。力求通过建立持续学习的长效机制和学习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汲取知识、系统思考,联系实际等能力。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系统思考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潜能。创新行业服务观念,跳出行业看行业,着眼大局,拓宽思路。创新行业管理方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转变行业管理方式,促进行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努力把创新意识融入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激励干部职工围绕行业中心工作,开展系列创新活动,在实践中突破陈规。三是提高谋划能力。谋划能力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谋划行业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能力,要着眼于服务安徽经济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全局和高度,提高谋划意识,拓展推进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行业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深入谋划行业中心工作,力争整体工作上台阶,部分工作出亮点。四是提高执行能力。执行能力是工作作风,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是协会服务行业科学发展的核心能力。坚持“快、实、严”的要求。“快”:提高年检效率,改进受理方式,加快年检进度,严格按照承诺期限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会员。“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刻苦,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动、负责、协调、创新地开展工作。“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定岗定编,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提高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五是提高自律能力。集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腐朽文化侵蚀。针对协会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在职责履行和工作完成情况等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功能,开展执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通过行业自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督促资产评估机构不断提高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

能力建设年活动分为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总结考核三个阶段。为切实加强协会能力建设年活动的领导,把能力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协会成立了“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通过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努力形成上下互动,全员参与。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上一篇:党员主题党课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观《忠犬八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