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说明文作文

2024-05-18

桂林山水说明文作文(精选7篇)

篇1:桂林山水说明文作文

今年暑假,我去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让我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去刘三姐大观园参观

广西桂林,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去参观刘三姐大观园,我们先看了精彩的节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三姐与秀才们的精彩表演,所有的幽默与风趣全部融入到了其中,开心的我拍手叫绝。看完精彩的表演以后,我们到场外又看了激烈的斗鸡比赛,这些鸡你扇一下我,我啄一下你,有的是胆小鬼,有的是勇猛的斗士,经过激烈的比赛,最后以一方胜利而告终。

游漓江

一大清早,我们早早起床,坐车去码头坐游船参观漓江。我们登上大船,开始环游漓江。漓江上有许多景点,比如神仙峰、骆驼过江、八仙过江、冲天峰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山面有七匹白马两匹黑马,因为像画上去的,所以叫九马画山。关于它还有一首诗:

自古山如画

而今画是山

马图呈九首

奇物在人间

参观银子岩

银子岩,是天然形成的岩洞,里的钟乳石形态万千,栩栩如生,其中有两大奇观最为有趣。

第一个大奇观是“佛祖论经”,由钟乳石形成的佛祖,两边有很多弟子,正在敲鱼念经。第二大奇观“隔空望伞”,传说孙悟空弄出一个洞以后,回花果山看着伞,观音菩萨和托塔李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一起来守伞,不让它再受孙悟空的破坏。看着这生动有趣未经任何雕琢的壮观场面,我不仅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去桂林旅游,不仅让我增加了许多知识,还增添了许多乐趣。

篇2:桂林山水说明文作文

桂林的山真美啊!它虽无黄山那般壮丽,也无泰山那样雄伟。但它是那样柔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好似一只坐在地上休息的骆驼,眺望前方;有的犹如一只大象,鼻子直入水中,似乎是在饮水呢;有的看似亭亭玉立的姑娘,站在水边梳理着她那飘逸的长发;还有的像一只大乌龟,慢悠悠地朝前爬,而后边正有只小兔子坐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再看不远处,有一座突起的小山峰,山峰上正坐着唐僧四师徒。最左边的是猪八戒,他正伏着身子趴在那儿睡觉呢!在猪八戒旁边坐这师父唐僧,只见他盘着腿,十指闭拢,正在默念“大悲咒”。唐僧的身旁站着孙悟空,他手握金箍棒似乎在寻找前来捣乱的妖怪。而最老实安分的沙和尚也随着师父默念心经。

欣赏完奇美秀丽的桂林山。我便来到了有“百里画廊”美称的漓江。漓江的水真绿真清呀,那碧绿的湖水晶莹透亮,犹如一块美丽的水晶镜,又似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时拂面而来一阵清风,湖水轻轻的荡漾,泛开朵朵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好似翡翠上镶嵌着的金片,又如湖面上撒下的碎银。再看水底那一块块鹅卵石紧挨在一起,就如情同手足的亲兄弟。那一只只逍遥自在的鱼儿,正调皮的吐着水泡!

桂林不但山清水秀,它那“洞洞洞”更是奇特!初到“丰鱼岩”,便觉得寒气逼人,一股钟乳石特有的异味扑鼻而来。我们随着讲解员向洞的深处走去,一幅奇特的五谷丰登图映入我的眼帘。看,在“蔬果架”的最上方挂着一个又长又大的冬瓜,在冬瓜旁,长着一棵大莲藕,莲藕下还有一朵大花菜呢!“蔬果架”下还长着一粒粒绿油油的大西瓜。往前走着,便来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下长着又绿有长的海草,你瞧,它还把那调皮的海螺缠住了呢!再看呐,在我们的头顶还粘一个大贝壳,大概由于贪玩,忘了回家的路吧!接着往前走,便来到了一个盛产灵芝的地方。那儿的灵芝有大有小,有的几朵连在一块儿,有的一朵开在山尖。真是有趣!

欣赏着洞中景色,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暗河旁,我乘着小船继续欣赏美景……终于来到了洞口,只见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望着四周青山绿树,想着洞中的景色,心旷神怡,心情格外舒畅!

篇3:《桂林山水》教学建议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 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 后用一个“却”字转折, 说明这些美景虽美, 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 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 清, 绿。用“感觉不到流动”凸显“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 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出桂林的山所具有的奇、秀、险的特点, 并运用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末段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 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教学建议:

一、自主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桂林山水》一课文字优美, 想要使课堂教学灵动、艺术, 具有感染力,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预习课文看似简单, 要做到高效预习是需要教师具体指导的。结合本课教学目标, 可以提出以下预习任务:

1.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 (1) 认真拼读带拼音的生字, 进行扩词练习。 (2)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带拼音的生词, 多读几遍。 (3)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积累价值的词语、短语, 认真练读。 (4) 碰到不会读的字词, 查询工具书并标注出字音, 简单记录字词的意思, 在旁边写出形近字加以辨别, 认真练读。

3.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4.教师要对预习任务认真检查, 给予评价。 (1) 检查生字。拼读“澜、瑕、翡、峦、骆、驼、兀、绵”等生字并扩词, 提醒诸如“澜、峦、兀”等字的拼音, 讲解容易与其他字混淆的“瑕、翡、绵、兀”等生字。 (2) 检查生词。先让学生认读, 再请学生说说预习时自己弄懂意思的词语并交流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重点介绍是如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境弄懂“甲天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 (3) 同桌学生互相抽读部分段落。要听清楚是否读正确, 互相评价朗读预习是否过关。

通过学生的认真预习, 教师通过检查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桂林山水》的新授课一定能最大限度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 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度。

二、自主初读,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历过预习关后, 通过自读课文, 就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 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桂林山水》初读程序可以设计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预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读课文时尽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结巴。

2.练读“障碍句子”。一篇课文中总有那么几句话会让学生读得冒汗, 课文中含有“啊”音变的短语是学生的朗读障碍, 需要多练读几遍:漓江的水真静啊 (nɡa) ;漓江的水真清啊 (nɡa) ;漓江的水真绿啊 (呀) ;桂林的山真奇啊 (呀) ;桂林的山真秀啊 (哇) ;桂林的山真险啊 (哪) 。在练读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些简单的音变规律。

3.说一说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让学生在表达与倾听中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头绪, 降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难度。

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像《桂林山水》这样文路清晰、结构明了、篇幅不长的课文, 学生有了“畅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这一环节的过渡, 概括课文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自主悟读,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悟读的习惯, 就要让学生在“自主”悟读的过程中夯实文字基础, 获得阅读方法, 体验阅读乐趣, 收获阅读成果。

1.让学生标注已读懂和读不懂的词句, 记录产生的疑问, 铭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 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方法、收获智慧。

2.积累精彩句子, 让学生把最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养成“每日一诵, 每课一诵”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丰富知识的积累。自主悟读完成后, 先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 可以交流读懂的字、词、句, 也可以交流对某段话的理解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接着, 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展示自己背下来的精彩句子。

3.交流互动, 质疑解难。学生同桌互相质疑、解疑, 简单的疑问同桌讨论, 更难的问题留待小组内提出讨论, 若小组内还解决不了的疑问, 就在全班交流环节中提出来, 综合大家的想法, 形成自己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可以贯穿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例如: (1)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 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 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 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 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 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 山与山之间各不相连, 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 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 无法说尽, 因而用“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来概括, 恰到好处。 (3)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诗句的意思是“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 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 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两句诗的出处说法不一, 一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周庄河》, 一说是本文作者境由心生的创作。理解课文, 诗句的出处不重要, 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以这两句诗收尾毫无唐突之感, 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概括全文, 照应开头。

学生通过自主悟读, 对课文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切身的体验, 也就对课文生出了喜爱之意, 对作者生出敬佩之心, 对桂林山水生出热爱之情, 从而激发了积累美文中精彩句段的热情, 迸发出创作美文的愿望。

四、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习惯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如何设置阅读课的探究问题, 关系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1.出示合作问题。《桂林山水》一课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不多, 从难度系数来讲, 值得探究、适合探究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对比?为什么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

2.小组合作。 (1) 小组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和发言, 其他组员谈自己看法, 副组长负责评价倾听情况。) (2) 按分工展开讨论。

3.全班探究。 (1) 小组长发言。 (2) 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评价各组合作成效并总结探究成果, 学生记录探究成果。从作者以大海、西湖对比漓江的水, 以泰山、香山对比桂林的山, 更加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丽迷人的写法,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写作主体, 表达自己的情感。

篇4:《桂林山水》别样美

一、这是一片充满着浓情蜜意的“山水”

内地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知识与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置,兼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香港小学语文教学也兼顾到这两点,但对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更为细致完整。在《教师备课用书》中对课堂教学各个方面有着极其详细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对汉语言文字的浓情蜜意,对课堂教学的完美追求。请看摘录自香港《快乐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教师备课用书》中《桂林山水》的课业说明:

学习范畴:

阅读(精读)、说话、中华文化、语文自学。

说话:说出自己的心声。

阅读:

1. 学习用边读边想象的策略读游记。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 运用各种策略找出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

4. 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积累语料。

语文学习基础知识:

1. 初认字词:桨、竹笋、兀立。

2. 认读字词:荡舟、波澜壮阔、扩散、水纹、拔地而起、罗列、形态、屏障、嶙峋。

3. 书写字词:水平如镜、仿佛、无瑕、峰峦、雄伟、栽、连绵、画卷。

4. 认识遣词用字在表达上的效果。

5. 认识写景型游记的写作技巧。

6. 认识排比句。

7. 复习比喻句。

8. 认识山部的字。

其他:

1. 培养自学能力。

2. 认识我国的山川名胜。

教学时间:4教节。

从以上的课业说明可以看出,香港同仁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开发。单课教学目标周密细致,指向明确(甚至连“认识山部的字”都明确指出),刚性要求多,兼容性强。这样,有利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方向,避免无效教学。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香港的阅读教学注重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字,“培养自学能力”,内容的理解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是次要的。而内地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分析讨论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解读文本内涵,对于语言文字本身重视不够。

二、这是留下探寻者足迹的“山水”

与内地严谨、感性、厚重的课堂相比,香港的课堂教学显得简约、理性、明快。香港《课程发展路向》指出:“课程发展的大前提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能力,应享有基要的学习经历。”岑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两个理念。观其教学过程,处处以学生为主,让所有学生享受学习的经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3教节主要学习、了解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岑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排比句”上,请看两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段一】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先朗读,再解释是排比句的原因。教师提示学生可从句子结构、意思和语气三方面作分析。

例句一:“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彷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概括出:这个句子有三组分句。结构方面,每个分句的结构均是“漓江的水真……啊,……得……”,句式相同;意思方面,三个分句都是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意思相关。语气方面,三个分句也一致。

例句二:“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学生讨论得出同样结论(略)。

(2)朗读句子,请学生分别说说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描写景物能令文章的感情更充沛,句子读起来容易上口,富音乐感。)

(3)请学生完成补充工作纸14——句子练习,以巩固所学。

(4)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向全班朗读出来,并解释选择这是好词佳句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抄录下来,然后背诵一下。

以上教学片段,教学目标定位明确,线索清晰,深入浅出,层层推进。通过美观醒目的课件简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总结提升,把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如何运用等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准确认识、清晰掌握。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也训练了自主探究、观察、推理、概括及写作诸方面的能力。

【教学片段二】

讲授结束后,岑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工作纸》……

(一)分辨以下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还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在适当的方格里加上√号。

比喻 排比?摇?摇?摇对偶

1. 好学生要有良好的品德,要有优异的成绩,要有服务的精神。■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摇■

3. 小弟弟玩游戏时,像猴子般活泼;读书时,像书生般文静;拉小提琴时,像音乐家般投入。

4. 在同学的眼里,陈老师是最仁慈的,最和蔼的,最亲切的。?摇■

5. 挺着大肚子的叔叔坐在椅子上,好像一个弥勒佛。

(二)用排比法续写以下的句子。

1. 白云有时像兔子,有时?摇?摇像绵羊?摇?摇,?摇?摇有时像花猫,千变万化,有趣极了。

2. 无情的台风把木屋吹散了,把?摇?摇树木吹倒了?摇,?摇把船儿吹翻了?摇?摇。

(三)试用排比法写一个小段落,描写小憩的时候同学们会做什么。

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熏陶,语文能力重在习得。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的练习,讲练结合,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递进。让学生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从简单掌握,到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舍得花时间,花力气,把写挤进课堂,利用课文中的“宝贵资源”,通过有效的练习,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使之更鲜活,更丰盈,更酣畅,真正落实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这是一片蕴藏着智慧和灵气的“山水”

香港中西文化共融。在香港课堂上,同样可以感受到开放、多元,兼收并蓄的特点。例如藉助教学简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考——两个句子出示时,对相同的句式进行明确的标注提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合作学习,多人参与,照顾差异——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练习等。而工作纸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练习中观察、辨析。课堂上还体现了我们交流协作计划的元素——读写结合,通过让学生多形式的朗读,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印象深刻。其中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教学让我深感香港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片段三】

教师提问:

作者用了哪几个字去形容漓江的水?(清、静、绿。)

作者用了哪几个字去形容桂林的山?(奇、秀、险。)

你认为作者用这六个字来形容桂林的山水贴切吗?(学生自由作答。)

把学生分成六组,进行配词比赛。每组分别用“静”“清”“绿”“奇”“秀”“险”配词,并运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解释。

如:

清——

清澈:清而透明。

清凉:凉而使人感到爽快。

清洁:没有尘土、油垢等。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对事物了解很透彻。

……

请每组派代表板书词语,并说出词语的解释,教师指正及补充。

配词最多、解释得最准确的组别获胜。

请他们想象漓江的水,用这些词语造句。

此环节设计是课堂的亮点之一,它把文字训练和理解内容有机整合,构建出全新的知识天地。通过合作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间接让学生理解了这六个关键词的其他内涵,学生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都有助于让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深入体会。最后请他们想象漓江的水,用这些词语造句,更让学生再次提升理解、想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各种能力。此处设计如神来之笔,让我们心头一振,眼前一亮,仿佛眼前的桂林山水,柳暗花明,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灵气。

在香港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明显感受到,老师心中有教材,却没有死搬教材,而只是以此为由头,充分利用;老师手中有现成的教案,却没有机械套用,而能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学生答案,给与激励,点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堂教学做到气氛和谐,轻松有序。

篇5:初中桂林山水说明文800字

来到的第一天下午是自由行,我们便来到桂林的两江四湖景区,沿着漓江边走。

慢慢欣赏着这旅游大城,来到了日月双塔文化公园。这个公园很适合散步,环境很优美,环绕着湖边走着,已经下山的太阳还残留着点光亮,洒在湖面上,那种景色让我从在快生活的世界中慢慢的放松下来了。而且啊,一路上遇到的外国友人快赶上咋们中国自己人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坐着旅游大巴车来到了一个少数民族侗族的村寨——侗情水庄。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多姿多彩,不仅仅是我们汉族,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十分丰富,就比如说侗族的侗族大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此次旅游便好好感受了一番。一进去便有人用侗族独有的乐器芦笙奏乐欢迎我们。

侗族姑娘还有一种特别的招亲方式,通过爬竹杆来到屋子的二楼与姑娘相会。老锅头与二锅头不参与,老锅头就是指年纪大的,二锅头指的是二婚的。

侗族都是很喜欢银器的,他们用银碗喝酒、吃饭,女人们用银梳子梳头、刮痧。出嫁时身上也许多都是银饰品。

中午吃完午饭后,来到了漓江。太阳是真的烈,但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的兴致。坐着船,游走在漓江上,看着沿边的风景。

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很不一样,桂林的山不能用高大,雄伟来形容,这里的山很秀气,不高,每一座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她们像是些姑娘,摆着不同的姿态,向人们展现着她们的美丽,不娇不魅,却很秀气。然后我们来到了古东瀑布,因为要爬瀑布,所以都买上了景区要求的装备,穿上了草鞋。

第二天就在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眼睛的盛宴中度过。

我们去的几天刚好赶上高温期,上午天气就非常热了,所以我建议想去桂林的朋友要注意温度和防晒。第三天上午来到了银子岩,当地有句俗话:“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我心里也是想来沾沾好运。

里面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由心的感叹大自然的鬼工神功。里面像是天然的冷气输送地,十分凉快。但人很多,几乎是人挤人,地面也是十分潮湿。

我们都是跟团的,并没有花很多的钱。虽然导游会要求我们买东西,但这是我们消费自由,导游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篇6:写湖光山水的作文:游玩桂林山水

广东省潮州市城南小学301黄洛?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艳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篇7:桂林山水说明文作文

我想去欣赏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好像一个绿色的屏障,山上绿树丛生。桂林的山更加奇特,可谓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如烈马腾空;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饮水的大象,有的像前行的骆驼……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我想去好好欣赏它的骆驼石、象鼻石和老人石。桂林的山很险峻。站在山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掉下去,打破漓江水的平静。每当夜晚降临,桂林的山就仿佛穿上了七彩的花衣,美丽无比,让你仿佛置若仙境。

我想去感受桂林的漓江。漓江的水非常非常的清,清的能看见江底的沙石、小螃蟹和小游鱼。漓江的水很静,静的像一面镜子,静的像漓江的水就不流动。漓江的水很绿,绿的像一块翡翠。想着想着我就恨不得驾上上一叶小舟,行驶在这碧波荡漾的漓江之上,感受一下“人在画中游”的幸福。

我想去吃桂林的名吃。来到桂林,不吃桂林的米粉就算白来了。桂林的米粉色泽鲜艳、味道可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色、香、味俱全了。这地方的米粉极多,你想吃什么味道,就有什么味道。桂林还有一句俗话“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和尚也跳墙。”到了这不尝尝狗肉也算白来了,那个香气十里以外都能闻到。

上一篇:最美书香班级评选方案下一篇:学习李林森事迹心得:一棵树的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