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搞

2024-05-05

评课搞(精选6篇)

篇1:评课搞

《景阳冈》评课稿

今天听了田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感触良多。我认为田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新,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好汉歌》,情景导入;其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再次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最后根据自己体会的武松的特点为武松推荐一份工作。

我认为田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新课标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重新组合,灵活处理。《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说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l、读武松打虎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动作的字词。

2、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武松的特点。3朗读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体会与打虎片断的关系,4感知武松人物形象。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田老师并没有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将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基础上初步归纳武松的人物形象。1.酒量惊人。2.胆量过人。3.力量超人。4.机敏胜人。从武松三次“闪”读出“机智”或“机敏”。师点拨,“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仔细读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结合上下文,小组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三“闪”表现了武松“机敏胜人”全体学生自读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体味武松的“机敏”。在感知武松人物形象基础上创造性的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给武松找工作,大大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5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本部分课文时,田老师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 “闪”、“揪”、“按”……等动词。再通过“闪”与“躲”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这个学习、体验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所得。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值得一提是 教师的激情,激荡着学生的感情。这一堂课中,老师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昂的热情,营造了有激情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想,在我们以后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充满激情与动情。

篇2:评课搞

一、指导思想

作为体育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师资是主要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所以要树立学生对动作技术规范精益求精的师范理念。由于游泳教学的特殊性,游泳课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作为运动项目也不能忽视他本身的健身功效,同时应该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为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的学生22名,男生20人,女生2人,体育基础身体素质较好,虽然大部分没接触过游泳,从零开始有一定难度,但对游泳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本课的教学是有利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蛙泳技术(3/10)腿部技术,它是以下肢为主,通过下肢的收翻蹬夹对水的作用力,可增强下肢,腰腹的力量和弹性,对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素质及灵活柔韧作用显著。此动作对初学者难度较大,要掌握规范的技术需要多加练习,这个技术对以后蛙泳完整技术的走水效果起到主要作用,学生应从精神上引起足够兴趣。重点:在收翻蹬夹事要勾脚。难点:掌握收翻蹬夹的节奏。

四、教学目标

技术目标:初步学习蛙泳腿部技术动作,使学生 能正确蹬出蛙泳腿

技能目标:通过蛙泳腿部练习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学生的踝关节灵活性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堂组织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

五、教法分析

本次课以传统教法为主,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实践,教师检查纠错。以学生两人一组讲解纠错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思考能力,以及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学法分析

为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学习,采用“观察法、提问法、互教法、互纠法”,通过以学生互帮互助,讲解纠错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提高学生师范基本能力与素质。

七、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把全课划分为三个部分

准备活动:常规准备活动后,配合本课主要教材安排了专项准备活动,提踵拉伸让学生体会收腹紧腰提臀的相对紧张的身体位置。通过蛙泳腿压腿的练习提高学生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并让学生先对收翻技术的下肢位置有个直观认识。

基本部分:本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1、教师在讲解和示范了基本动作和提出要求的基础上,让每两个人组成互教小组通过互相讲解、互相纠正,去理解动作要领。秉承游泳教学水陆结合,水中为主陆上为辅的原则,让每个小组从陆到水,从分解到完整的学习蛙泳腿部技术。(解释一下陆上模仿的意义:有支撑无阻力,容易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教师在每小节提出巡视所发现的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强调正确的动作要领,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

3、分两组在两个泳道在水中反复进行重复性练习。根据游泳教学一个动作的教学顺序,按照水中有固定支撑(屁股半搭池边双手后撑面对泳池做蛙泳腿、水下扶池边)——半固定支撑(扶板)——徒手练习这一顺序,让学生对蛙泳腿部技术初步了解,能连贯做出蛙泳腿技术的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节奏

结束部分:课采用游戏法,同学们在结束练习的位置上成密集队型向老师靠拢,以教师为中心围成一个圆形,做勾脚绷脚注意力游戏,下达口令1时,双脚钩脚;下达口令2时,双脚绷脚。错的同学做20个蹲起。然后教师讲评,布置课后作业。最后检查见习生笔记。

八、教学效果的预计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学生应能熟练掌握熟悉水性的练习动作。负荷在120次/分~132次/分,密度较小。场地器材分析

篇3:“不评课”的评课

案例呈现:

第一阶段:调查、观察和倾听

通过资料调查发现, 该校学生虽然基础普遍较差, 但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强。英语教师教研理念总体较为落后, 但这两年比较积极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

笔者先听了初三备长的一节口语训练课。该教师采用了区里教研活动中推行的口语培训策略中的2条: (1)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口语会话技巧; (2) 开展小组合作,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开口。可惜在运用中, 该教师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该节课主要部分有两个阶段:朗读和会话阶段。以下是听课记录:

朗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介绍了三个概念——意群、语调、连读, 并写上几个句子画上符号。 (5分钟)

步骤二:请3个学生评价台上两位学生的朗读技巧, 全部沉默。 (2分钟)

步骤三:请学生集体朗读, 学生按照旧习惯唱读。 (2分钟)

口语会话阶段

步骤一:教师介绍口语会话的各种技巧: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观点的表达法、委婉表达法和一时无法回答的表达法等。 (8分钟)

步骤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话题讨论 (2分钟) , 学生用中文交谈, 教师又加时2分钟。

步骤三:个别小组上讲台表演对话, 只有一对勉强完成对话。 (5分钟)

一下课, 该教师很激动, 满腹委屈地找到我, 说:“你看, 我们学生实在太差了!我可是按照区的教研活动里的方法上课, 可他们完全不配合, 我提问的还都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结果他们都答不了, 真的没办法教了!”笔者表示理解和肯定他积极运用新的教研方法精神后, 征求该教师意见:“是否可以请那些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说说答不上的原因?”

[分析]授课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在教学中使用口语培训策略的教学方法, 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困难, 将教学有效性低的问题归咎于学生的基础。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获取源自区教研活动, 容易导致该教师对区所推行的教研理念的怀疑和抵触心理。教研员如果直接点评, 教师可能会难以接受。

第二阶段:学生访谈

在取得教师同意后, 请了那几位没有完成回答和对话的学生过来访谈。以下是访谈的记录:

笔者:听你们老师说, 你们都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今天回答不了我想肯定有原因的, 能告诉我吗?你们老师也很想知道哦。

学生A:语调我好像懂了, 但什么是意群、连读, 实在搞不清楚。

几个学生齐应:是啊, 很复杂!

备长:刚才老师上课时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意群就是句子中按意思和结构划分出的各个成分, 每个成分就是一个意群啊!

(学生茫然的表情)

笔者 (拿来录音机, 放两句录音, 边放边按意群停顿做暂停手势) :发现什么时候要停一停吗?

学生A:好像词组后。

学生B:好像从句前。

笔者:对了, 真聪明!刚才老师说的意思和结构就是指一个个词组和短句哦!

(备长若有所思)

笔者:刚才老师叫你们讨论的时候, 你们怎么都用中文讨论啊?

学生C:好多单词我不懂, 想问老师也不敢。

学生D:有点害怕。

……

[分析]这样的访谈对学生存在一定的思想压力。首先要肯定学生, 才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扉, 为访谈建立良好的氛围, 更好地发现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施教学策略的一个示例, 让老师体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第三阶段:集体备课

学生们回教室后, 备长有点兴奋地对笔者说:“我知道问题在哪了!那些概念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 所以您用录音机一放和做手势他们就理解了!但我们的学生词汇量实在太少了, 让他们讨论实在困难, 怎么办呢?”笔者笑着说:“要不, 我们把备组的几位教师一起叫来重新集体备这节课?”笔者婉拒了担当集备主持人, 只作为观察和参与者, 让教师们常态集备。以下是集备的记录:

备长:大家刚上了口语训练课, 发现有什么问题呢?

教师A:学生太差了, 好像都没反应的!

教师B:那个讨论的话题好像太难了, 学生讨论不来。

备长:刚才我和教研员找学生访谈了一下, 边放录音边做手势, 学生好像很容易就能明白意群了。其实, 语调和连读都可以这样做的。

教师C:对呀, 我刚才见学生不明白, 就读了几句同时加上手势, 学生反应还不错的!

教师B:其实学生读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用手势带他们!

教师A:干脆让他们自己也打手势好了!

笔者:大家的主意好!我都没想到让学生自己打手势!为什么概念讲不清的东西, 一举例和打手势就明白了呢?为什么学生自己打手势更好呢?

备长:因为初中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

笔者:对!还有呢?

(教师们热议, 略)

备长:还有个问题, 大家都觉得话题太难, 讨论不了, 怎么办?

笔者:那难在哪里呢?给学生搭建什么样的脚手架可以解决这些难点呢?

(教师们热议, 略)

[分析]教研员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容易局限教师的思维, 由外及内地指导也难以得到教师的认同和内化。通过集体再备课, 教师们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 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能感受到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自信心的培养。教研员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和倾听, 对于教师们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 适时点拨;对于教师们展示的才华, 及时予以鼓励;在适当的时机, 引导教师将实践上升到理论, 激发教师的教研内在动力。

这种“不评课”的评课方法经常在生源基础较差的学校使用。生源基础差的学校的教师, 经常存在付出大、收效小、教学成就感不强的现象, 由于在实践中运用新课程理念时会遇到比生源基础好的学校更多的困难, 因此往往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这种教研方法属于互动式的研讨方法, 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互动。教研员不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直接对教师的授课给予点评, 不易造成教师本能的抵触心理。这种教研方式较为直观地展示了正确的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跳出自我的局限, 站在更客观的角度观察自我, 反思自我, 激发教师的教研主动性, 有利于教师今后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同时, 通过聆听教师的倾诉、学生的心声, 教研员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困惑, 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 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和判断, 与教师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4:评课搞

关键词:复盘;评课;反思;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复盘是围棋术语,是指把自己下过的棋再按顺序重新摆出来,以检查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分析当时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走”这一步,是如何设计的?在复盘中,双方进行双向交流,通过思维不断的碰撞,不断激发新的方案、新的思路,分析每一步棋的得失,如果不这样走,还可以怎么走?如何走,才是最佳方案?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魏本亚教授根据围棋中的复盘过程,将其用于评课当中,首先提出了“复盘式”评课,程序大致如下:

首先,由执教教师上课,要求听课教师详细记录听课内容或用录像设备记录讲课全过程。

其次,对所上的课进行复盘。用以下表格将老师教学的目标及上课的全过程展现出来(可利用录像帮助回忆)。

其三,审查教学中教师活动、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对应。最后是研讨。针对课堂呈现反思哪些环节是必要的,哪些环节应该舍去,就事实说事实,多方交流、共同探讨,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关注事实,用欣赏的眼光审视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教学效果。

日前,连云港市举行了“青蓝课程”展示活动,以下便是笔者用“复盘式”评课对由连云港市教坛新秀、省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蒋泓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化学1》中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进行评课的过程,供大家参考。

1 课堂“复盘”

“复盘”前,我将魏教授使用的评课表格写在黑板上,然后就这节课的目标、围绕目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或任务(教师活动)、为落实这些内容你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活动)、这节课学生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进行提问。

(1)首先请蒋老师完成“目标”一栏的内容,要求尽量用简洁的词语表述,目标要准确。蒋老师简洁地写了以下三个目标:

①铁、铜的性质

②Fe2、Fe3的性质、转化及鉴别

③设计实验并能解释实际问题

(2)笔者又请蒋老师完成教师活动一栏的填写,也就是这节课教师的关键教学环节。蒋老师在听课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下列内容:

①引课(利用图片引入新课)

②让学生展示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③Fe2、Fe3的检验,老师演示部分实验

④Fe2、Fe3的相互转化,老师演示部分实验

⑤应用

(3)蒋老师又与听课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①学生总结铁、铜的性质

②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发言

③学生上台演示部分实验

④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总结

(4)对照目标,审视教学,请蒋老师将目标与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应相连。

(5)邀请一位老师把学习效果和目标相连,大致分析学生学会了什么。

2 研讨评课

针对蒋老师的课,笔者(主持人)和听课教师就如下问题与蒋老师进行交流:

【主持人】你设计的目标是不是就是这三个?

【蒋老师】我这里是为了简洁,写的三个目标仅仅是知识目标,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并没有出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均是有设计的。

【主持人】是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目标调整为现在的三维目标。教学中,蒋老师就Fe3’在印刷电路板中的应用、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教学过程都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主持人】你在开始引入新课的时候,是从图片引入的,为什么不用铁、铜的实物呢?你觉得用实物让学生分析其物理性质与用电脑图片分析物理性质哪个更好一些或更直接一些呢?

【蒋老师】熟悉的铁、铜制品图片鲜亮,对学生具有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铁、铜的实物可能更直观,如果配合磁铁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来得更加直接,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主持人】通常展示课都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你为什么没有用这种方式而采用了演示实验与学生板演的方式进行呢?

【蒋老师】青蓝课程展示课是展现的一种常态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平时上课时,很少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加之“青蓝课程”展示课大多在阶梯教室进行,学生要换地点上课,仪器的搬运也比较麻烦;另外,这种演示实验的方式更易于教师掌握课堂进程,课堂时间易于把握。

【听课教师】Fe2、Fe3的检验你只介绍了观察法及用KSCN的方法,用NaOH也是可以进行鉴别的,而且与NaOH反应的现象又比较特别,教材中没有介绍,你觉得有无必要补充这一知识点?

【蒋老师】本来打算补充这一知识点的,但考虑到Fe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无法明显看到,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就如何观察到明显的白色沉淀进行探讨,就没有设计这一实验。我也觉得这一知识点补充给学生可能更好一些,在完成作业时可能会减少一些困难。

【听课教师】教学的起点应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这部分内容若能从学生已知的Fe2+、Fea3+的性质出发,通过从Fe2+、Fe3+与NaOH反应生成对应的沉淀,作为问题的人口,利用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对O2的分析过渡到Cl氧化Fe2+,这样引入Fe2+被Cl2氧化成Fe3+也比较自然。在讨论了Fe2+、Fe3+的性质之后,提出Fe2+与Fe3+的检验,是不是更自然一些?

【听课教师】你在讲Cl2可以将Fe2+氧化成Fe3+时,可让学生回答为什么Cl2能将Fe2+氧化成Fe3+?让学生通过回忆Cl2可以将Fe氧化成Fe3+,推测Cl2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增加课堂的探究l生。

【主持人】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

【蒋老师】Fe2+、Fe3+的相互转化。

【主持人】大家觉得是吗?(大家均认可),你在课堂上重点探究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增加了H202将Fe2+氧化成Fe3+的实验设计,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这堂课中,你设计了许多问题,同时,你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多个实验探究的设计,是不是其他课也是这样呢?

【蒋老师】是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标准设计的理念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更为广泛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主持人】是否有可以省去的环节?有没有可以整合的环节?

【蒋老师】由于这是一堂展示课,在备课中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设计,大部分环节也都作了精心地安排,刚才有些老师已给了我一些建议,至于更多的环节需要整合的,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点。

【主持人】这节课上完后,你觉得有哪些不足?若再换一个班上这节课,你觉得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如何进行调整?

【蒋老师】在刚才讨论中,老师们已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我也觉得在不同环节之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设问的语言启发性不够强,内容的选择、教学顺序的安排也可能再重新考虑,或许再上这节课时,我可能会考虑从性质出发,将Fe2+、Fe3+与NaOH反应补充进去,更完善一些。

讨论与对话不仅在笔者与蒋老师之间进行,也有许多听课教师一起加入进来,讨论的问题除了_上述呈现的之外,还涉及到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如何关注学情等问题,帮助授课者发现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使授课者知道设计什么样的目标才符合课标要求、学情基础、教学实际;知道教什么内容才最有教学价值,最贴近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等。教师们各抒己见,整个过程和谐、热烈。

3 体会反思

听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以往的评课,是对一节课的优缺点下结论,做判断,有时则是对上课教师进行评判,多说优点,少说缺点,而“复盘式”评课则是更多地关注上课过程、关注学生,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复盘式”评课以事实为基础,通过回顾课堂,认定事实,提高效率

回顾课堂是围绕听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开始的,这就要求听课者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听课内容,努力地回忆刚才所上的课,教师也就要尽力地去再现上课的内容并能就刚才上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增强了听课的效果。

3.2 “复盘式”评课有利于增强授课教师的反思意识

评课中的“为什么这样确定目标,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会在复盘过程中萦绕在授课教师的脑际,经历了这样的评课,授课教师会增加很多的反思,研讨意识会得到较大提升,为教师今后的备课和教学指明方向。

3.3 “复盘式”评课有利于调整课堂结构,打造精品课堂

是凡示范课、评优课、观摩课在课前均是要试讲的(现场比赛除外),将“复盘式”评课的方式用于对试讲课的评议、课前的打磨,其优点不言而喻,通过复盘,再现课堂,可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加强课堂环节之间的衔接,突出课堂重点,精练课堂语言,打造具有推广意义的精品课堂。

3.4 “复盘式”评课强化了授课者的目标意识和学生意识,明确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对一节课评价的标准

在“对照目标,审视教学”环节中,通过评课者的不断“追问”,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一致,哪些教学活动达成了预期目标,哪些教学活动达成的效果目标中没有设计。这就要考虑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教学环节是否有效。通过对教学事实的认定,做出课堂的价值判断,追溯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中的得失,获得教学启示,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3.5 “复盘式”评课以发展为目的,促进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成长

评课中,授课教师不但不怕暴露问题,而且鼓励授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通过与大家的探讨,对一些问题达成一致看法,让授课老师获得帮助,求得发展。听课教师则从自己对课堂的整体感受人手,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对某些问题处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展示、分享、研讨,不仅对授课者是一个促进,对评课者也是一种成长;通过大家的讨论与评价,还可以帮助评课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课所得,为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奠定基础,以期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评课者不仅是教师授课的评判者,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教师通过听评课活动是否有收获、有改进,不取决于评课者评了什么,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认同评课者的观点。“复盘式”评课就事实说事实,没有主次之分是展开对话、主动反思的过程,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积极的思维碰撞,不断闪现的智慧火花,都能让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崭新的体验。

“复盘式”评课是在化学评课中的一种尝试,虽然它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评课过程耗时较多,容易过多关注细节,但它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其思路的清晰化、过程的精细化、内容的确定性、问题的暴露性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还是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才是有效、高效的评课,也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种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最后,笔者想引用列奥-施皮泽的一句话结束这次评课的尝试:“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复盘式”评课不仅仅是一个新词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6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00—103

篇5:评课搞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而本课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游戏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模仿法、合作探究进行指导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4、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绍,然后出现父亲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爱唱歌的鸟。这时,出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

反馈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反馈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在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

五、预期效果

篇6:中班语言活动说课搞 醒来了

一、主题活动名称:

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中班下学期主题四《春天,你好》中的一个活动:醒来了。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春天里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冬天动物冬眠及春季天气特征的知识经验。

2.故事课件,小鱼、青蛙和小蜜蜂的头饰,幼儿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带、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学说动物间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激发幼儿产生主动探索小动物的好奇心,产生爱惜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并对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

五、活动内容分析:

《醒来了》这一活动是主题《春天,你好》中的第五个活动,前面的四个活动,如《春游去》、《春回大地》、《郊游》等都已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 ,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切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的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醒来了 》这一活动是前几个活动的深化、升华。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不同形式的学说 故事 角色的对话。强化语言的学习,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及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六、活动过程实际思路:

(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本主题的前四个活动来实现的。第一个活动带幼儿去春游,主要是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气息,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的春的秘密;其它三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进一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天气特征,自然变化的认识 ,在春的怀抱里,在不同的活动中,幼儿身心得到陶冶,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发芽了,小花开放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总之,幼儿的好奇心会不断增加,兴趣也越加广泛,感性经验也愈加丰富。尤其是活动开始,听着熟悉的《郊游》乐曲,做着舒展。优美的动作入场,更能自然引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开展概述活动:

1.首先 以游戏引题: 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一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教师分别扮演小鱼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飞、叫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这种师演生猜的师生互动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接着 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醒来了,看见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样?”“它会怎么说?”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幼儿自我发现后。结合课件,师配乐讲述故事,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小动物在什么季节醒来了?为什么?”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鱼,小青蛙等,春天来了,它们就醒来了,从而简单了解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4.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小蜜蜂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三)幼儿合作布置“醒来的春天”的画面:

幼儿操作卡片,讨论并思考:“春天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也醒过来了?这些小动物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以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从对故事中小鱼、小青蛙、小蜜蜂的了解与喜爱转到对春天其他小动物的关心与喜爱上。讨论之后,请幼儿分组、合作把自己图片上的小动物送到事先设计好“美丽的春天里”,共同布置“醒来的春天”的生动画面,然后师生一同来欣赏幼儿合作完成的作品。通过操作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得到升华,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活动延伸:

通过操作活动的评价:小动物都回到美丽的春天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欢小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动物,喜欢动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师生一同到寻找春天里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使活动目标再次通过延伸活动得到强化与落实。

这是我对《醒来了》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通过这种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了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趣味性。

《纲要》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本活动就较好地融入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对话等有趣形式,较好地完成了本活动的目标,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让情感教育融入活动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最后,把醒来的小动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儿爱动物的情感由意识变为行动,对动物的喜爱,保护之情得到很好的强化、延伸活动中,教师情感式的过度语“小动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怀抱里,它们会感激小朋友,喜爱小朋友,咱们一起到院子里,大自然里去找醒来的小动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

3.幼儿主动探索贯穿始终。如活动前,让幼儿到大自然中主动探索春的秘密;活动中,幼儿自主思考,主动发现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动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醒来的小动物,与它们交朋友。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评课搞】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学课文腊八粥和课件下一篇:幼儿园大班蚂蚁和西瓜教案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