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

2024-04-23

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通用3篇)

篇1: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

习近平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习近平看望晋绥边区老战士

6月21日上午,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总书记同当年在晋绥边区参加对敌斗争的老战士们亲切交谈。习近平说,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

习近平:精准扶贫要做到点儿上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如何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进小康社会,是总书记心中深深的牵挂。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贫困群众。这里地处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习近平沿着村里崎岖不平的土路走进村民家中,察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家庭致贫原因和稳定增收的可行性,同干部群众一起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习近平说,我们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对最穷的、最贫困的人民,我们的扶贫要做到点儿上,要精准。

习近平田间地头问民生

习近平走进赵家洼村的一片农田,察看玉米和芸豆长势。村支书告诉总书记,因为干旱,庄稼植株矮小,产量很低,村民们靠天吃饭。总书记向村民了解了地膜的保墒作用。总书记来到村里唯一的一口饮水井旁,登上用石块垒起的井台,仔细察看井里蓄水的情况。

习近平:要在农村基层锻炼干部、发现干部、培养干部

6月21日下午,习近平看望了岢岚县人大派驻到赵家洼村的扶贫工作队队员,勉励他们深入农户、扶贫助困。习近平强调,近年来我们向基层派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还建立了村官制度。这都是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举措,也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要从他们当中发现好同志、好干部,并着力加以培养。

习近平:让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一处已经建设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宋家沟新村。这里与山沟沟里的旧村庄形成了鲜明对比。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和村民们家中良好的生活条件,总书记十分高兴。他对村民们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篇2: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

近期,深入XX乡XX村,通过与村干部的座谈交流和对困难家庭的入户走访,对贫困户的脱贫进行了调研,现就XX乡XX村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提出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岳西县边远贫困山区,属于重点贫困村,XX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2048人,其中五保户43户43人,低保户83户122人,贫困户185户576人,201X农民人均收入4623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60元。

二、贫困原因

1、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基本都是山地类型,适宜于发展农作物的耕地和农田较少,导致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很低,而且大部分都是产值不高的农作物。

2、交通条件落后。由于地处岳西县边远山区,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县城,路面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去县城的班车次数少,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3、发展意识滞后。大部分群众已习惯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传统小农意识观念尚存,在农业生产中缺乏自我创新能力,近几年除推广薏仁米种植外,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无明显变化。没有大型龙头带动企业,农业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进程缓慢。

4、集体经济薄弱。村内虽然在近几年成立了几家专业合作社,但目前还没有一家集体实业,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房屋出租和沼气车辆出租。公益性设施、活动完全依赖国家投资,通村道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群众的出行、致富。

5、劳务报酬率低。因人均耕地少,村上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目前稳定在8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40%,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期固定打工。极少数的务工者在外创业和单位上班,大部分都是以建筑工地、服装加工和餐饮业服务为主,缺乏专业型、技术型工种,主要靠重体力和延时服务获取报酬,劳务回报率低。

6、老弱病残严重。该村群众土地收入有限,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家有老弱病人需专人长期照料,外出务工受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大是导致该村贫困家庭比例大的一大因素。在我们入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年终才回来一次。部分人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在外上学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选择在外地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三、发展优势

通过驻村体验和入户调查,汇总各方面的信息来看XX村的发展优势和形势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力度大。XX村为重点贫困村,201X年组织部选聘大学生村官、201X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集中全力抓基层设施和产业发展。县扶贫办、统计局和乘风制药有限公司对口支持,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扶持。调查组一致认为应该抓住这几年政策上的优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2、村两委班子团结、干劲十足。201X换届选举后,新一届的两委领导班子十分团结,能力强,敢闯敢干,积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对全村发展思路清晰,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争取道路、农田水利、教育、医疗等行业部门的资金项目,完成王湾、窑形、南河9.1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实现通组水泥路全覆盖,完成平河片250亩薏仁米基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上畈、石桥农饮工程,解决5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幅改善本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群众的发展意愿强。调查组深入平河薏仁米基地。详细询问了薏仁米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大部分农户都对薏仁米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4、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村有三个专业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的农户都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收购农产品,保证了价格和销量,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四、发展思路与对策

201X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就为XX村确立了“三年脱贫,五年小康”的总攻方向,“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巩固温饱成果、甩掉贫困帽子”的总攻目标。通过一年的发展,XX村的面目取得了不小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彰显出新的活力。但要想真正甩掉贫困的帽子,率先脱贫出列,我们认为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更加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从我们对脱贫示范户蒋继东的情况了解来看,他在201X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家庭贫困,收入低。但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大力发展薏仁米,为家庭增收2000元以上。还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在街上经营一家家用电器商店,取得了不小的收益。政府扶持是依靠,自己想点子发展才是关键。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目前XX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增信心——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念和决心,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尤其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要认真宣传解读,只有让群众明白政策、了解其精神实质才能变为实际行动。二要做好邻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情绪疏导工作。要将稳定作为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村社之间、邻里之间、家庭内部的大小矛盾和隐患及时排查、认真化解。对个别群众思想上存在的消极、不满情绪分析原因,正确引导。三要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以身边典型事例、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教育引导群众,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宣传、矛盾化解、情绪疏导、典型引路,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以和谐、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投身于创建美好家园的生产生活之中。

夯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夯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按照“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巩固温饱成果、甩掉贫困帽子”的总攻目标,加强村两委会班子队伍、阵地、制度建设,确保基层组织各项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开展,切实增强村两委会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聚各方之力,加强对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人畜饮水、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的扶持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形象和村容村貌。

强技能——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综合技能。切实打破目前该村群众在家靠传统耕作方式种地糊口、出门靠重体力劳动打工赚钱的粗放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对群众综合劳动技能的培训,使每家至少有1人掌握一门种养加和出门务工技能。一要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广播学校的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地对群众进行农业种养加和外出务工相关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科技能量和劳动报酬。二要组织教育群众互帮互学、互相提高。以社组或群众生产经营类型的不同划分互帮互学小组,引导、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互帮互学互促活动,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劳动技能。三要注重对年轻一代靠勤劳致富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养。

调结构——调整生产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在生产经营方面:要逐渐改变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模式,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林果业等多业并举的路子,形成农村生产经营良性循环产业链。

送科技——向村社及群众提供适用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乡村干部和下基层联系帮扶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做好科技服务工作,灵活扑捉、提供市场信息,不断增加群众收入。一要做好适用新技术的服务示范工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宜范家营村的有关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林果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主动做好相关院校、科技单位与群众的牵线搭桥工作,要结合村情民意,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示范服务效果。对部分已形成传统观念、群众早已习惯,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和流程,要引导教育群众逐步转变,切实将各项生产活动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二要做好农业生产新品种的推广。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每年向群众推广1—2个农林种植新品种,淘汰和改良劣势传统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及时提供和传递有关农业种植导向、农产品销售、劳务用工等一系列有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中的作用。

扶龙头——扶持农村带头人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每个地方、每个行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龙头”作用的带动,XX村群众的脱贫致富也同样。因此,要做好农村带头人和已成立薏仁米产销专业合作社“两个龙头”的扶持、发展和壮大,使其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农村带头人的培养上,按照10—20户1人的范围规模,力争三年内培养20—40名涉及农业种、养、加,能够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乡土人才和农村公益事业领头人。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扶持力度,配套完善功能设施,充分发挥对该村及周边乃至全县薏仁米产业的带动作用。

五、结束语

篇3: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

据了解,此次调研,主要是考察了解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各地老区取得的成效、做法、经验和体会;以及当前老区的贫困状况、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今后老区脱贫攻坚的设想和建议。

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泽源一行在河源市东源县、和平县和连平县开展了连续4天的调研活动,并召开了市、县主要领导和各部门老促会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考察了部分行政村。座谈期间,陈开枝会长就河源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在汕尾市海丰县革命老区调研期间,省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林华景、副会长谭世勋一行瞻仰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红宫红场和彭湃故居革命旧址、海丰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并深入到可塘镇罗山村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调研。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听取驻村扶贫工作组和村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情况汇报,共同探讨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中精准扶贫方面的良策。

省老促会副会长白玲、林永福一行考察了新兴县河头镇步郎村和料坑村、郁南县宝珠镇庞寨村、建城镇合村、罗定市生江镇安全村和榃兵村等。对云浮市各地老区在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做法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做好老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建议。

在江门市台山、恩平、开平等地调研时,省老促会副会长刘文炎、黄广伟听取了三市扶贫工作情况的汇报,同时还先后深入到恩平市横陂镇白银村、南华村,开平市赤水镇长塘村、松南村,召开座谈会,了解脱贫攻坚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在湛江廉江市,省老促会副会长李小鲁一行实地参观了廉江市实验学校、廉江一中,并来到廉江市革命老区村石城镇山头村、良垌镇象路村,听取了村委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汇报,与镇、村干部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两个村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情况,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贫困户家中探望。

省老促会副会长郑木胜、钟镜深一行先后来到汕头市潮南区和潮阳区峡山街道上家村,召开镇、村扶贫座谈会,听取有关精准扶贫情况汇报。会后,调研组一行还看望慰问了两户贫困户。

此外,相关调研组还调查了解了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所在市、县(市、区),分别就落实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改办投资[2014]1740号”及“发改办地区[2016]347号”复函的情况、效果和遇到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等。

上一篇:小学的秋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下一篇:春游班会游戏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