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管理现状

2024-05-15

IT项目管理现状(精选6篇)

篇1:IT项目管理现状

IT项目管理的现状

10125230 虞灵婷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IT项目管理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在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发展前景以及应对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帮我我国的IT项目管理行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IT项目、现状、问题、发展前景

1.前言

随着我国IT行业的日益发展和不断进步,各个IT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引进并开始实施了“项目经理制”的管理模式。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项目管理的宗旨是在运作方式和管理思维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要想在高度竞争与快速变化的环境下把握商机、提高营运效率以及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中国的IT企业来说,研发项目的管理可以说是项目管理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下面就我国IT 行业现在的特点和影响IT项目管理的因素及实施中的对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2.我国IT项目管理的现状

2.1我国IT行业项目管理发展状况

过去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造成大量时间、人力等方面的浪费, 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IT 行业尤其如此。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IT 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然项目投资已经位居全国各个行业的前几名。但是IT行业项目管理水平较低,即懂得IT 专业技术又具备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缺乏,据了解,我国IT行业真正实现或者基本实现项目目标的投资项目所占比例很小, 彻底失败的占到了很大比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即没有做好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个项目管理过程,没有做好IT 行业九大集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系统管理的管理协调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专门从事IT 行业项目管理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因此IT 行业项目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广阔。国家目前也越来越重视IT 行业项目管理工作,正在起草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我国IT行业项目管理工作已经或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2.2我国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经理与项目严重脱节,导致项目实施严重失控。当前,在进行项目组组建过程中,出于多种考虑,项目经理的头衔很多时候是落在了企业的老总,或是各事业部的总经理的头上。这些老总们多数时间是在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暇或者不能全部时间关注项目的实施和进展工作,无法真正行使项目经理的权利。并且,其他的项目组成员没有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和协调项目工作。这样就导致了项目的失控,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被及时暴露和解决,最终致使项目失败。

2、项目组无法统一目标和方针,导致项目组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多数项目的实施,要涉及的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即项目组成员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同事组成。而项目经理没有足够的权力协调其他部门的组员的工作,而且,由于项目组是临时机构,这导致了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组的无视,他们往往更加乐于按照部门负责人的安排工作,而不是项目经理。甚者会出现在项目实施期间,某部门突然将项目组中的人员抽调走,而导致项目停工或工期延误等后果。

3、授权模糊或没有授权,致使项目经理对其工作职权概念模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创立了团队。企业可能会向项目经理“授权”。但是通常是很模糊的,即项目经理为达到既定目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但也可能企业没有这样授权。对此项目经理要么感觉手中无权,无法开展工作;要么就搞不清自己职权到底是什么。不管怎样,这样的团队往往是要失败的。

3.IT项目管理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通过对国内外项口管理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我认为以下2个领域还存在广阔的研究前景:

3.1项目的组织方式研究

项日的组织被称为是项目管理的六要素之一。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大可能长期有效,多元化推进和产品市场的更新常常会使既定的项目组织形式不可能永远适应新的项目或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就要求即使在项目的生命期当中,也可能要对项目组织进行适当的变更。此外,在一个大型的项目中,项目组织可能是几种基本的组织结构的不同组合。

3.2项目的网络计划研究

传统的网络计划技术有两个重要缺陷:一是通过安排网络可以安排项目洒动的顺序;二是项目控制可以在关键路线上进行。而实际上,活动的顺序根据已执行活动的情况是变化的。当1F关键路线的活动的工作时间变化较大时,非关键路线也可能变为关键路线。因此可以建立一种动态网络以克服以上缺点。

4.总结

在项目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互动发展中,项目管理理论取得明显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当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开发和建立,不但为项目管理实践,而且为项日管理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肯定,21世纪项目管理在管理科学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项目管理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助跑器。作为项目经理需要努力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解决各种问题, 提高项目团队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 使项目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篇2:IT项目管理现状

CONTENTS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1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2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3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4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5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6 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7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7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8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8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9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9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9 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10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10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0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11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1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11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1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1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1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11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11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11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1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一篇:IT运维管理行业优劣势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企业的核心业务都逐步地迁移到IT平台上来,对IT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T需要管理,向IT管理要效率,保证IT的有序化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ITIL作为最近几年IT界风头最劲的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广泛1 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被很多企业选择作为IT管理优化和改造的首选工具,ITIL成为IT管理的一种标准,但在中国企业采用ITIL的方法来管理IT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许多企业在落实ITIL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管理的效率没有提高,宝贵的IT人力资源浪费惊人,许多管理岗位被淹没在大量的事件中,疲于应付,流程失去实质内容陷入空洞

所有这些都让企业感到失望和困惑,尽管ITIL拥有国外各大企业成功实践的“纯正血统”,但正如“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对他人成功的简单移植却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根据我以往对国外各大企业的调查表明,国内企业上马ITIL的不少,但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并体现其价值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结合之前几篇文章的分析,我认为还是要从更深的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之前的文章中也说到过,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所以像ITIL这样的理论落地,是在其基本功已经很扎实或者已经不会受到来自于这些层面的困扰基础上才达成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很多都需要自己负责整个IT基础设施及应用的管理工作,依然遵循国外的方法来建设自己的IT运维管理平台,显然会事倍功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当下,云计算正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在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成熟的应用,但云计算与虚拟化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大了IT复杂度。如何简化IT运维管理,实现IT运维成本上的降低和效率上的提升,就成了一个所有企业IT部门面临的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IT部门开始升级运维管理方式,从传统的IT运维向云运维过渡,在部署、实施、维护及业务应用响应能力上均大幅提升。

事实上,传统IT运维模式,如果不进行革新,就会拖后腿。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依赖于IT来驱动,这意味着IT需求变得越来越强,服务器等数量爆增,管理起来日益繁杂,特别是IT部门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二是,云计算、虚拟化时代的开启,在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面前,需要灵活自动地去管理虚拟的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而且还是动态迁移的,不再是单

一、物理的设备,这种矛盾日益强烈,导致传统IT运维模式变成了瓶颈,不进行升级的话,结果会是死路一条。熟悉IT运维的人员很清楚,传统IT运维模式有三大弊端:

一是人员成本偏高,不同阶段的系统交叉在一起,IT环境日趋复杂,管理难度大,又多采用人工方式,跟不上业务需求。而Gartner的调查也发现,IT运维成本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成本只占20%,流程维护成本占40%,运维人员成本占40%。但纯人工又缺乏自动化工具的传统IT运维方式迫于IT复杂度提升,又不得不扩张增员,不改变的话就无解;二是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传统IT运维方式只有发生故障或影响业务连续性时才会被发现,并非是主动预警、修复,所以IT运维往往陷入”救火队员”的角色中,故障报警此起彼伏,恶性连锁反应持续发生,还会导致企业对IT运维的满意度大幅降低。而随着业务应用都跑在IT设备上,这种现象会酿成灾难;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IT运维管理可行性报告

网格化管理设计。首先是网格单元划分。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网格单元,将网络通讯、运行值班、主机系统等涉及生产运维的每一方面作为基础网格,再逐层逐级细分每一个网格工作,最底层的网格为具体的每一项工作,是网格构成基本元素及生产运维的具体工作点和管理点,有相应的人来执行;其次是建立双维度。对于每一层网格从横线和纵线两个维度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考核,节点横线为运维小组长,其职责是对节点工作进行管理,节点纵线为部门负责人,其职责是开展服务支持协调、考核管理,通过纵线和横线双维度交叉,形成检查点,明确每个网格点的责任人和监督人;最后是形成体系。通过生产运维工作的逐层细分、纵横交叉检查,形成立体式、无盲点、规范性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操作制度梳理修订。针对设计好的每一个网格节点,根据安全规范要求,修订生产运维操作制度。一是明确定义生产运维各维度工作范围、工作策略、参与角色及职责,细化管理维度中各环节流程;二是明确各维度执行后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定期召开事件分析会及问题分析会,对发生的重点事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定期联合业务部门组织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检查等;三是明确各维度间的关系,将“事件响应时间”、“问题解决率”等运维管理指标作为服务评价、员工绩效考核参考,提升各维度工作质量。日常运维平台构建。网格化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运维平台作为基础设施是其中的关键。监控预警平台将各种监控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数据采集手段将各类监控数据汇集,并将告警、性能数据与相关配置数据关联,使监控数据得到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事件中心,建立一体化监控体系。自动化作业调度平台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清算和批处理操作自动处理,减少操作过程中人工干预。运维操作管理平台通过日常维护操作自动化部署、应急处置方案自动调用,实现运维操作自动化管理功能。建立可配置的自动巡检平台,定期对系统、应用环境等进行健康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警、为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的运维数据分析提供更准确、丰富的信息。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IT运维管理战略规划

数据大集中后,随着商业银行生产运维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为了提高IT运维水平,各商业银行总行在生产运维上下足了功夫,标准化(基于ITIL、ISO2000国际标准)、表单化等IT运维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和实践。

但对于分支行来说,目前IT运维工作量已明显减少,国际标准要求较高,岗位、人员、资源等条件很难得到满足,可行性、操作性不强。与国际标准相比,网格化管理模式相对比较灵活,适用性强,目前已经应用到城市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领域,提高了管理效率,可以很好运用到分支行的IT运维实践之中。

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络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强调责任与协调的统一,通过资源协调与共享,提供高质量服务,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其优势在于:网格化管理建立了监管分离的两极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细节决定成败”,网格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做起,实现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单元网格内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解决,第一时间被反馈,第一时间被检验。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IT运维管理发展方向

在IT运维日常维护工作中,无线网质量的投诉比例越来越高。首先,由于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在有些高校中,AP的数量接近1万台),信号中断、设备故障、非法安装和接入等事件,超出了传统IT运维工具监控的范围。其次,面对信号强度、覆盖质量、分布密度、流量管理等工作,用户似乎退回了只能使用命令行检测的原始阶段。

为了满足以用户体验管理为中心的无线网改造目标,全新RIIL星光图实现了实时监控AP分布、用户分布以及用户体验分析的功能,为无线网络规划提供了基于用户密度的数据支撑。在这张图上,管理员可以直观迅速地找到故障AP进行修复、找到用户体验差的区域、掌握无线设备的流量情况,摆脱效率低下的命令行模式,从而减轻AP故障处理的性能优化的工作难度。同时新增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POE交换机的状态管理,帮你快速定位无线网络故障。

在企业IT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当下,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化资源为企业运营甚至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是CIO和决策层非常关注的重点。但不同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IT运维模式往往呈现出不同种类的关系维度,包括总部运维和下级单位运维的关系,IT部门运维和业务部门运维的关系,甚至会存在自主运维和外包运维的关系。在大型企业,由于网络垂直层级较多、跨越地理位置较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用户很容易迷失在“海量数据”里找不到主线和头绪。

为此,RIIL推出全新分级管理功能。用户只需要在总部部署CMP集中管理平台,就可以完成下级平台数据对接,将下级告警、资源、指标、拓扑、报表数据统一展现,从而实现下级独立运维,总部集中管理。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统一管理、政府纵向网管理、医疗基卫区卫网络管理、教育城域网管理等领域。

一直以来,IT运维管理工作的焦点都只是在技术层面,追求IT组件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质量,这将IT运维部门带入了“重技术质量,轻业务指标”的误区。实践证明,由于缺乏在业务层面实施的IT服务保障环节,很容易造成IT和业务部门的猜忌、服务和设备厂商的之间推诿。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IT运维管理需求分析

在长期的IT建设历程中,鲁明公司形成了各种各样的IT系统,所支持的业务平台也越来越复杂。据介绍,鲁明公司在各地的油气站,其前端为监控、采集业务系统,后台为数据采集服务器等,对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都非常高,而生产指挥系统等关键业务更需要7×24小时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面对越来越多的IT资源和高要求的运维服务质量,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而要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降低运营的风险、保障公司业务高效运行,就必须要彻底改变现在人工手动的运维模式。” 鲁明公司IT部门主管领导谈到了改变。那么,之前手工运维场景下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第一、“救火式”的故障管理总是后知后觉。随着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日趋加深,看似轻微的网络故障很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公司的运作,而如果IT部门只是从报修电话中体现价值,总是做“事后诸葛亮”是很危险的。

第二、故障处理效率不高,人力成本攀升苦不堪言。首先,一线的IT运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故障通知,而被动让故障处理再陷泥潭,定位故障源头的难题让这种局面恶化。其次,设备和业务系统日常巡检依靠人力难以维持,工作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巡检工作敷衍了事,还会留下运维“死角”。

第三、IT运维与业务脱离,无法用非技术化的数据向业务部门表述IT战略及IT资源的分配状况,业务部门也无法直观的看到系统健康状况。

既然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IT运维的价值,鲁明公司决定彻底抛弃传统的手工运维管理模式,打造出一个主动出击的IT运维管理新格局。可这艰难的第一步又从哪里入手呢? SSM消除监控“死角”IT管理运筹帷幄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七篇:2014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it运维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it运维管理可以细分为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和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两者管理的对象不同,但其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是一致的,其主要功能是为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下图从it运维管理的对象和专业方向两个角度对it运维管理领域进行了细分。

其中,业务服务管理(即bsm)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计算机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代表性组成部分;电信运维支撑系统(即oss)相关产品与服务是面向电信网络的it运维管理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兼具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特色的各类电信数据业务的出现,以及电信运营商整合计算机网络管理电信网络管理的需求的提出,使得bsm和oss两类产品及服务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逐步走向融合,这一趋势将日益明显。

2009-2013年,中国bsm市场容量以19.4%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47.9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内oss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广电、电力、公安等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以及电信设备制造商三大类。其中,电信设备制造商的oss市场需求主要集中于面向网络管理系统,且一般有电信设备制造商自主开发;建有专用通信网络的行业对oss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oss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深入应用,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已经成为银行经营与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局部、粗放、碎片化的IT运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IT运维管理必须向全局化、流程化模式转变,进而实现全方位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银行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相继实施了数据大集中工程,纷纷建立了集约化、集成化的大型数据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全国数据中心为核心、省域数据中心为支撑、覆盖所有基层网点的IT运维新格局。

金融机构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使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复杂度和运维风险成倍叠加,IT运维如何应对数据大集中后运行规模庞大、管理层级繁多、技术应用复杂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信息系统维护和操作、基础设施设备运维、IT运行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灾备建设、业务服务连续性、运维队伍建设等统筹管理,已成为银行高管和科技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来看,只有建立符合金融机构IT特点的,与数据中心发展模式相配套、相适应的IT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明确运维管理的各项内容,统一运维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运维管理的具体流程,切实转变传统的分散式、粗放式的运维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满足数据大集中后多层级、全覆盖的运维管理需要,实现运维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金融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涵盖生产和灾备总中心、省域分中心、县支行和营业网点四个层级所有运行单位的安全运行。在整个IT生产链条中,各个运行单位已经高度耦合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管理疏漏、操作失误、运行中断等情况都会引发局部乃至全局性的服务停顿,甚至是业务瘫痪,影响金融企业的社会形象。

在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下,银行各生产运行单位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不均衡,生产运行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缺位、不到位的现象不可避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IT运维管理呈现六大趋势

趋势1:支撑数据大集中管理

2013年,大数据成为IT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正在从专注于个别项目向对企业战略信息架构的影响上转移,对数据量、种类、速度和复杂性的 处理正迫使许多传统方法需要发生改变。同时为企业内部和运维产品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难题,大数据时代,随着企业IT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 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从而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8 位,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 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显得十分艰巨。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数据采集已非易事,而对采集上来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更难的挑战。如果数据未 经过处理,这就对运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大数据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的2013年,在此背景下具备实时采集和海量分析能力的IT运维管理产品将会 成为数据分析应用的新增长点。

趋势2:虚拟化监控管理同等对待

在虚拟化诱人的高额回报面前,相对滞后的IT运维管理已经让众多CIO熬过了艰难的2012.在虚拟化后,IT运维部门需要对新增的虚拟网络、数据存储、虚拟机、ESX/ESXi主机数量、集群对象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消除虚拟化主机“不可见”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支持边缘应用的虚拟机和支撑核心应用的物理服务器同时存在环境中,IT运维产品需要具备“同等对待”的能力。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模式,比如,在虚拟交换机和虚拟机之 间仍然采用“实体连接”的方式进行管理,等等,这样才能消除虚拟化运维的死角,才能支撑传统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换代至“云数据中心”。

趋势3:存储系统融入一体化监控

大数据、虚拟化对运维人员来说如临大敌,存储则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其稳定性、性能都是确保核心任务运行关键,存储系统发生事故、灾难往往给企业形象和业务连续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趋势4:主机监控更加细化

在Gartner发布的2013预测中,IT操作流程自动化成为了影响数据中心发展的技术之一,而实现IT管理流程自动化仍是IT管理人员降低IT操作成本和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目标。另外,在影响数据中心的技术中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将继续在企业IT运营基础设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对主机系 统更加完备运维工具可以帮助IT运营的建立、维护、可视化和监视逻辑应用程序或者服务拓扑管理和跨系统的依赖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自动化的IT运维工具力争出错率趋近于零,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控制流程的负担,同时也对提高业务服务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主机层面的监控只有做到精细化,便可有效的预测、预防、隔离、诊断和解决发生的问题,掌握各种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IT运维产品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要在企业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和系统面前毫不畏惧,有这种实力才能实现业务系统所依托的网络平台资源、服务器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进行统一综合管理。趋势5:BSM运维产品认可度攀升

从IT运维管理在企业收益价值链的位置来看,以往的IT基础设施管理、IT设备维护和管理、IT服务流程管理等,只是对业务发挥着间接辅助作用。而唯有IT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管理模型,才能对用户业务开展有直接价值,这也正是2012年众多企业用户对BSM理念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最佳实践的原因。而在厂商层面,必须将产品与BSM理念耦合度做到最紧密,才能帮助那些缺少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企业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从更多的用户层面上了解到,在2013年的起点处开始,许多CIO极其所带领的团队都希望利用BSM产品将业务清晰化、视图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才更好地执行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在企业中的兑现。

趋势6:运维产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IT运维管理的需求是随着企业规模与成长速度逐步调整形成的,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IT运维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管理阶段、综合业务管理阶段、全域集中管理阶段。而在实际运维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对着三阶段的了解,“对号入座”。

根据据IDC预测,2013年58%的新IT投资决策将由企业高管直接参与,而这个趋势在过去三年里上涨了80%.那么,企业高层在规划IT投资 时,为了避免“失控”,IT运维部门就需要向决策层提供这种准确的战略信息,因此,IT运维工具必须要能提供每个分支机构的IT运维状况,真正起到大海捞针的作用,在剔除非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决策支撑。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篇: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目前,我国IT领域已经由以建设为主逐步过渡到建设和运维服务并重的新阶段。加强IT基础设施的运维服务,使IT系统能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已成为国家在信息化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方向。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据IDC研究数据显示,2009-2011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保持了高速的发展;201110 年市场容量达到人民币43亿元,总体市场比2010年增长了33%,约为2008年的2倍;2012年,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容量约为59亿元。目前,国内BSM的主要应用领域为IT成熟度较高的电信、金融和政府等领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行榜如下:

2014年中国十大IT运维管理公司排名 1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直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上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9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10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篇:201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

根据《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IT运维管理是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用户的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尤其是保障企业关键业务IT系统7×24小时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最新发布

从全球范围来看,IT运维管理行业在近些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已有超过2万多家在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企业和多个政府机构成功实施了IT运维管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IT运维管理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普遍加强内部控制并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IT运维管理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机构采纳并实施,其市场规模将得到大幅拓展。

(最新分析报告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十二篇: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摘要: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报告目录请查看《2015-2020年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IT运维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IT运维管理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IT运维管理企业迅速崛起,12 逐渐成为IT运维管理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IT运维管理行业的背景及产业链;中国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环境;IT运维管理模式及创新;IT运维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IT运维管理行业经营模式及策略;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电信、政府机构、金融、电力、互联网和中小企业对IT运维管理的需求状况;IT运维管理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情况;IT运维管理行业投资特征及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IT运维管理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IT运维管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IT运维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IT运维管理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IT运维管理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IT运维管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篇3:IT项目管理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是指为城市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设施的总称,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它包括以下方面:城市能源设施、城市供水和排水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城市邮电通信设施、城市生态环境设施和城市防灾设施。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分散在城管、公安、交通、环保、建设、国土、水务、消防等部门,普遍存在信息不及时、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多头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机制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1]。

尽管城市基础设施绩效管理绩效不佳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比如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滞后、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各管理单位之间缺乏资源与信息共享等,但最本质原因却是各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及由此引发的败德行为和决策效率低下。因此,要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关键在于提升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进而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2]。

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中的信息不完全问题

信息不完全是指行为主体对于各种信息不能完全掌握的情形,而组织中的成员受制于有限理性,由于人的有限理性, 组织成员会做出违背组织目标的行动, 称之为客观技术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各部门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普遍较低,仍然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如通讯方式落后、信息沟通不及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造成了管理中的信息不完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理性水平,使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效率低下。

1.2 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传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采用典型的层级管理模式,组织内决策权主要集中于单位领导层,实施集权化管理。然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决策依赖的相关信息(比如设施工作现状、设施故障、设施维修情况等)却都集中于基层执行人员,造成政府领导、专业管理部门、维护管理单位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际发生的问题与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维护管理单位中的管理者和具体维护人员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决策效率下降。而且,由于基层无权,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许多败德自利行为经常发生,例如偷懒、造假、虚报。

1.3 管理中缺乏监督问题

在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流程下,各维护管理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管理实体,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处理问题,是否及时发现、全部发现和及时处理都缺乏监督,是典型的开环式管理,没有控制和反馈,造成了自己说了算和没人管的现象,基本上没有群众的参与,广大群众除了打电话给政府热线、向新闻媒体反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议案和提案等渠道以外,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渠道,由此引发的主观代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管理绩效的提高[1]。

1.4 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或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基础设施管理绩效的评价,基本上采用一种较原始的、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主要表现为:没有客观的指标评价,全凭上级领导印象进行评价,而缺乏群众参与的外部评价,没有反映出真实情况;评价指标不严谨,对有些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和规范标准的指标没有体现;评比方法不完善,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评价。

2 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指在城市运行和管理中,各维护管理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对设施数据、运行状况等进行采集,将各种数字信息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实现动态监控和辅助决策服务等,典型的应用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道桥管理信息系统、路灯监控系统等,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各管理单位独自建设的监控系统或MIS系统,功能不全,也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普遍来说,许多管理单位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进行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方式粗放;有些单位即使应用了信息技术,也没有真正发挥效益,甚至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更为严重的是,各个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时各自为政,资源浪费,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城市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北京东城区将万米单元网格作为基本管理单元,运用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技术集成,创立了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

北京市政管委会近年来又提出了“数字市政” 的要求,即在城市运行和管理中,充分利用GIS、GPS、RS、MIS、DSS、专家系统、遥测、网络、多媒体和虚拟仿真等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使城市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的三维地理坐标、动态时间参数和管理对象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管理。

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两条途径影响组织中的个体行为:①通过改善信息不完全,提高组织中成员的理性水平。②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降低组织成员的自利行为。近几年,许多城市在基础设施管理中大量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使得城管绩效取得较大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尚存在改进的空间。

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可以缓解主观代理问题,但是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借助激励手段来改善个体的自利水平。因此,仅依靠信息技术硬件的投入只能解决客观技术问题,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主观代理问题:一是采用信息技术降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信息传递效率,进而减少败德行为和道德风险;二是通过优化激励机制设计,尤其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控制权配置,实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事实上,上述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前者属于技术硬支持,后者则是管理软约束。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实践中,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2]。

3 提升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效率的对策

3.1 加快硬件建设,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挖掘

为了有效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就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功能,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利用和反馈水平,提高信息可证实度和畅通度,其具体建议为:

(1)信息收集方面,要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加大固定视频监控点的设置密度,增设可移动视频监控设备,使其成为发现问题的主渠道,使信息收集更及时、更完整、更准确、更有效、更方便。

(2)信息利用方面,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运行状况等进行采集,进行决策和管理,同时,大力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在大规模海量数据中建立模型和发现数据间关系,用于决策和预测,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为各项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系统支撑,如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人口管理等,使信息更具共享性、传播性和可加工性[3]。

(3)信息反馈方面,要在对辖区城市部件进行编码的基础上,引入GIS技术、GPS技术、MIS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有关信息能及时反馈给具体维护人员和管理者,管理者也能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更深入和全面评价维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市民的投诉意见也能及时反馈给各维护管理单位。

(4)资源共享方面,在建设中,要注重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使信息化建设从“自建自用”向“共建共享”转变,消除数字鸿沟,既共享城市基础设施不同专业部门的资源,还要共享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部门以外的有关信息,如规划部门的规划信息、建设部门的建筑工程信息等,整合各种行政资源,提高综合管理效率[3]。

3.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流程再造,优化控制权配置

业务流程是组织内信息传递和业务运行的基本制度,流程是否合理将决定业务运行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必须对业务流程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人员和岗位结构,并辅以相应的组织文化和激励约束机制。

信息技术应用后,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流程并产生新的流程模式,首先要完善控制、监督和反馈环节,实现完整的闭环管理;其次要精简信息流程,减少信息衰减和失真,提高问题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最后要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督,使管理中的问题让政府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及时知晓和参与,使各维护管理单位和维护管理人员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凭良心和凭感觉工作了。总之,就是合理划分内部工作职责,精简内部管理层级,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扁平化、责任链接无缝化和责任层级清晰化,实现快速、准确和精细化管理[2]。

为了提升对设备故障的响应速度,还有必要优化组织中决策权的配置,削弱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给予基层维护人员明确的职责要求,同时赋予一定的权利,在工作现场就可以作出必要的决策, 无须事事先向上司汇报, 再执行上司的决策, 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让基层工作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便更好激励起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主观代理问题。

扁平化和分权管理模式在减少信息不对称而提升对城市设备故障的响应效率的同时,也可能诱发基层员工的败德行为(比如虚报维修设备数量等)。此时,有必要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监督基层员工授权模式下的行为,避免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加强中高层管理者对下属员工的激励控制。

3.3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

(1)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基础设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和每一个管理者,进一步理清城管与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社区的职责划分,明确责任主体,对岗位责任进行细化明确,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每项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人[3]。

(2)建立基于隐性激励的组织合谋防范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政府无法对执行单位进行完全监管,当某地方基础设施出现毁坏时,执行单位与监管部门之间可能合谋,对政府隐报相关信息。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是相对固定的,通过显性激励(如增加工资水平)来解决合谋问题将面临一定的制度障碍,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强化声誉惩罚机制的作用,通过建立声誉档案,来实现对合谋主体的有效激励约束。而且,有必要加强公众监督的强度,比如说将公众的投诉率和媒体的曝光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维护单位的败德行为。

(3)落实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根据管理案件处理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自动生成刚性的绩效评价结果,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评价系统运作成果的奖罚要分明,如果对差的不作相应的处理,对绩效好的组织和个人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市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也会逐渐丧失。

激励的方式很多,对单位而言,政府可以将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定期公布,并进行名次排定,对长期处于落后名次的单位予以曝光通报批评,而且,对单位领导进行处分或撤职,减少下一年度的维护经费和人员经费;对员工个人而言,应将绩效好坏与个人工资、奖金、荣誉、岗位和升迁直接挂钩。

(4)畅通监督和参与渠道。外部监督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更多市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途径,如:网上投诉,市长、区长专线,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曝光,12319短信投诉服务等,让市民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还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实行市民听证制度和管理咨询制度,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实现管理和监督的社会化。内部监督方面,通过网络技术,引入电子监督手段,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通过绩效考核功能,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个人行政责任[3]。

3.4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组织学习提供一种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员工快速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组织学习能力,进而增强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4]。

(1)广泛借助信息技术,如办公自动化、远程会议,打破时空限制,管理人员可以看到、听到、触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跨越时空,降低信息传输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使得管理人员“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成为可能。

(2)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工作人员全面发展和观念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对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又节约了工作人员的精力与时间。前者成为不断学习与培训的直接动力, 后者则提供了可能与机会。同时,城管人员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更新传统观念, 树立效率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等现代化观念。

(3)要按照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编制城管工作手册,对城市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持续性培训,包括政策法规、管理理念、道德观念、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工作标准、专业知识等内容,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实行待岗再培训、下岗待业和辞退的处罚措施,通过严格培训,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3.5 建立科学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只有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并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严格公正地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绩效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才能为激励机制的执行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效地解决现实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具体来讲:

(1)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基于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百姓满意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的前提是要选定合适的绩效考核指标,经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 打分确定考核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公众满意度和工作态度指标,具体一级和二级指标及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

(2)使用层次分析法即AHP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用 A1,A2,A3,A4分别代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公众满意度和工作态度四个一级指标,每一位专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建立判断矩阵,经计算得出其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对各成员的权重进行几何平均,得出最终的权重分配。由于各类二级指标是对各一级指标的细化,因此可以认为各类二级指标只与各自的一级指标有关,而与其他一级指标无关,这样,求出各类二级指标对于自己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后再与其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相乘,即得到二级指标对于总目标的权重系数。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加快硬件建设、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挖掘、管理流程再造、优化控制权配置、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建立科学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郭起宏.信息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5).

[3]杨立勋.论城市管理创新[N].深圳特区报,2006-8-14(A06).

篇4:IT项目管理现状

一、IT企业目标管理的现状

目标管理的概念德鲁克在1956年就提出过,在1978年传入中国后,历经二十多年了。在IT企业中,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T企业目标管理覆盖面大,目标管理的意识较强。在IT中小企业的“归口管理”,其实就是目标管理的变形。观念引导行动,只有意识到了需要变革,才有可能变革。经营的理念,如无边漫海的灯塔。IT企业的目标管理有良好的发展意识软环境。

IT企业没能充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IT企業中,目标管理的影子随处可见,但要真正使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并不是“影子”所能完成的。目标管理并不仅仅是目标管理这么简单,它有一套完备的目标体系。IT企业有技术含量极高的特点,市场风险大,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在制定,执行,控制的过程中,科学合理难度大。拿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产品的开发无形,针对性强,开发的周期长短不一,目标较难定位。但从社会角度看,“人”的潜能无限,“人”的利用有限,目标管理就要抓住要点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IT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目标管理的控制职能。目标管理的关键点在一头一尾,尾就是控制。从经济学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是一个循环体,没有终点。控制是目标管理的一个循环的终结,也是良性循环的开始。IT企业经常忽略了控制在目标管理中的地位。有些IT企业制定了目标,并且也依照计划在执行,但在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的时候,又不严格按目标体系进行,而经常按客户的满意度来考核员工的绩效。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原因,目标的完成情况,还与环境等一些客观因素相关,特别是竞争因素。如果不能夹进这些对目标的完成情况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考虑进去,目标管理就是畸形管理,有效控制职就是纸上谈兵。

IT企业不能准备把握目标管理周期。IT企业自身的发展周期都难以确定,今天发展势头凶猛明天就“名落西山”。IT企业在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同样会碰到目标实现的周期问题。目标执行的时间越长,越带有战略目的,目标执行的时间越短,越与战术结盟。目标管理量化、具体,所对应的周期较短,与企业的战术定位一致。但目标管理的周期以什么为参照物呢?这个“短期”也是相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个月还是一年,IT业内各种行业有不同目标周期。当然,与企业自身的生产周期、运转周期更为相关。结合中国企业的现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能把握目标管理的周期了。

IT企业订立的目标体系不够灵活。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未考虑执行过程中一些可能发生并且会妨碍计划顺利完成的因素,不具有伸缩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二、IT企业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IT企业进行目标管理既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IT企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技术创新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新组合。知识、信息、技术、生产与销售构成了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创造和传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网,企业惟一的竞争优势是比它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技术创新理论随着时间的演进,在企业微观的层面已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趋于一体化。

对于IT企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显得更重要,IT企业是知识高度密集、高度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快速流动的知识型企业,信息化为企业不同活动提供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企业不同流程单元的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信息快速传递、数据集成,加速整合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促进技术创新等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需要目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渗透。IT企业技术创新输入输出知识流非常大,可能造成技术创新知识流量过载,导致创新系统超负荷运行,从而降低技术创新速度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因而,目标管理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目标控制人员积极性,提高知识的可使用性,另一方面及时对目标进行动态分配,既实现了知识获得的及时性,又实现了知识使用的同步性。

三、目标管理在IT企业的应用

IT企业目标管理覆盖面大,目标管理的意识较强、在IT中小企业的“归口管理”,其实就是目标管理的多变形。观念引导行动,只有意识到了需要变革,才有可能变革,IT企业的目标管理有良好的发展意识软环境,在IT企业中目标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在IT 企业中,目标管理的影子随处可见,但要真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并不是“影子”所能完成的。目标管理并不仅仅是目标管理这么简单,他又一套完备的目标体系。IT企业有技术含量极高的特点,市场风险大,企业目标管理体在制定、执行,控制的过程中,科学合理难度大。那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说,产品的开发无形,针对性强,开发的周期长短不一,目标较难定位。但从社会角度看,“人”的潜能无限,人的利用有限,目标管理就是要抓住要点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IT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目标管理的控制职能。IT 企业经常忽略了控制在目标管理中的地位。有些IT企业制定了目标,并且也依照计划在执行,但在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的时候,又不严格按目标体系进行,而经常按客户的满意度来考核员工的绩效,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原因,目标的完成情况,还与环境等客观因素相关,特别是竞争因素。如果不能夹进这些对目标的完成情况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考虑进去,目标管理就是畸形管理,有效控制就是纸上谈兵。

篇5:IT运维现状

现状一:IT运维人员成本偏高

据专业调查,大多数CIO表示最关心的是IT运维成本过高。原因是在过去的5年中,很多企业都实施了很多IT系统,使到IT运行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管理。同时,其中有50%的受访CIO认为IT运维成本过高的一个原因是IT运维的自动化做得还不够好,依靠手工流程来管理,不但使到运维效率不高,而且人力成本更是花费惊人。

同时,另一家国际知名调查机构Gartner调查发现,在IT运维成本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成本其实只占20%,而流程维护成本占40%,运维人员成本占40%。流程维护成本包括日常维护、变更管理、测试成本等;人员成本包括训练、教育、人员流失、招聘成本等。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流程维护”类和“运维人员”两者都与软性方面的成本相关非常紧密。而且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备注:C类成本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B和D类。

现状二:处在“救火式”的IT运维控制

目前,国内在IT运维过程中,IT员工大多数只是处在被动低效率手工救火的状态,只有当事件已经发生并已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会导致:①.IT运维人员终日忙碌,IT运维人员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②IT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③再加上故障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不但事倍功半而且故障还常常会出现恶性连锁反应;④IT部门和业务部门对IT运维的服务满意度都不高。

现状三:简单的自动化程度起了“反作用”

尽管IT运维管理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实际上很多IT运维人员并没有真正解脱出来,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自动化不高而导致的。目前的技术虽然能够获取IT设备、服务器、网络流量,甚至数据库的警告信息,但成千上万条警告信息堆积在一起更本没法判断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还有,目前许多企业的更新管理绝大多数工作都是手工操作的。即使一个简单的系统变更或更新往往都需要运维人员逐一登录每台设备进行手工变更,当设备数量达至成百上千时,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这样的变更和检查操作在IT运维中往往每天都在进行,占用了大量的运维资源。因此,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对企业来说已迫在眉睫。

就如图中一样,所有信息(杂乱)都从各个地方被收集到了这个圆圈(容量不变)里面,信息进去后不能主动流出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个圆圈容器装满后会爆破,或者是溢出来;圆圈的运行速度会慢慢降下来,从而导致信息输入的速度也会变慢。

现状四:本是同家兄弟,却不经常来往

这个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拥有许多子公司的企业,每个子公司的系统都是独立的,下面主要以国内银行业为例。以前国内的银行业没有搞集中建设,每家银行的各个地方分行都单独建设和维护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都各自配备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

同时在运行维护方面,对故障的解决,完全依靠运行维护部门的工程师的上门服务。不管问题大小,工程师都要来回去现场解决。遇到一些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如果工程师的水平高,处理起来就快;如果水平低,甚至花上几个小时,可能也解决不了。

虽然现在国内银行业的IT运行维护管理水平,有点接近国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银行业的水平,现在银行IT结构上都采用了大集中模式。从硬件设备上来看,国内银行不比别人差,甚至还有些领先,但IT运维管理还没达到国外当时的水平,尤其是呼叫中心、客户服务方面。”

结束语

篇6:演讲稿IT业发展现状

它的规律和法则,IT市场也不例外,以下是IT职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A、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

其就业特点为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试用期工资一般在400—600元,待遇好的单位月薪可达1500以上),工作比较单调、枯燥,因此 人员流动比较大。但是它属于IT行业的基层,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低,入行快,比较容易学习和接受。所以此类工作的就业市场一直处

于不饱和状态。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未来几年内,此类工作者在全国的就业缺口将在40万人左右。《京华时报》02年8月26日报道中提 到:据北京市教委职成处郭中天处长告诉记者,北京中关村仅计算机录入人员的需求量就高达10万人。

B、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动画设计等)

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为其企业及产品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在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及对自身企业形象越来越重视的带动下,各类设计型人才(如广告设计、装饰装潢设计、网页设计等)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试用期月薪一般在600—1500元之间,优秀者的月薪通常在2500元以上)。据《劳动保障报》报 道:仅就北京地区来讲,其就业缺口就在10万人左右。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 型向复合型转变。如平面设计人员除掌握相应的软件知识之外还应在具备一些简单的硬件知识和系统操作知识;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 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复合型人才在求职及就业过程当中优势十分明显。

C、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

此类人才的工作强度低于A型,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学到(也需要)很多管理知识,并能增加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其试用期工 资一般在600元左右,试用期过后待遇可在1200元以上。这类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主要是:熟练掌握应

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其特点是岗位流动性强,缺口较大,升职潜力大(升职潜力主要取决于综合素质的高低),许多人由此而走上了管理岗位。

D、网络型人才

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其月薪一般保持在2000—3000元以上(如

网站管理、网络管理等)。据北京市社会劳动保障局统计,仅北京市其就业缺口在5万人左右。但该行业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上 有较高的要求。不过,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IT网络的就业大门就会为每一个人敞开。

E、开发型人才

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新兴的软件蓝领、软件工程师等,其月薪一直保 持在5000元以上。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在20万人左右(国家教育部、劳动部、人事部等联合统计)。如果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通过学习和努力,步入此行业无论是从个人经济收益上还是从个人发展上都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上一篇:设计院生产实习日记下一篇:酒店网络营销策划书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