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练习课 教案

2024-05-13

18 练习课 教案(精选6篇)

篇1:18 练习课 教案

第十三课时(练习课 总第17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东营区三中各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卫生大评比,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评比结果好吗?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新授:

出示条形统计图,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将学生所提问题提取出两个减法问题本节课解决)

探究: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3面,二(2)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应怎样列式计算呢?

巩固: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1)、先摆16根小棒,再拿走3根,剩下的就是二(2)班的了,所以列减法16-3=13(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就是求较大数和较小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课堂作业:二(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找几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给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延伸:

出示店庆促销的情景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1、球优惠8元”的意思。

2、优惠8元后,足球和篮球各多少元?

先让学生思考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然后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58-8=50(元)45-8=37(元)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布置:

1、完成黄冈小状元第19、20.板书设计: 练习课

58-8=50(元)45-8=37(元)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练习课(总第18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情景图:

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新授:

1、连一连

(1)、先说一说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归纳。(3)、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探究:

下面是2008年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枚)

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

(1)、仔细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2)、学生汇报发现。

(3)、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4)、选择两个问题独立列式算一算。(5)、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巩固:

解决问题我能行。

(1)、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学生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3)、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课堂作业:

1、计算

69+21= 70-25= 18+23= 42-24= 54+13= 90-69=

2、轻松选择我能行

(1)小新有30本故事书,连环画比故事书多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① 30+7=37(本)② 30-7=23(本)

(2)二(1)班有女生26名,男生比女生少4名,男生有多少名?()

① 26+4=30(名)② 26-4=22(名)

(3)篮子里有27个苹果,19个梨,苹果比梨多几个?()

① 27+19=46(个)② 27-19=8(个)

拓展延伸:

1、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

2、数学思考我喜欢:

小玉攒了多少钱?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布置:

1、完成黄冈小状元21、22页。

板书设计: 练习课

69+21= 70-25= 18+23=

42-24= 54+13= 90-69=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练习课(总第19节)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0分)

1、笔算两位数加法,个位满十,要向()位进1。

2、一个数是40,另一个数是15,这两个数的和是(),这两个数的差是()。

3、小红带100元到商店,买一件运动服用去59元,买一双运动鞋用去34元。小红的钱()。(填“够”或“不够”)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8=20+()42=25+()34=()-7()+77=85 70=()+34 45=81-()新授:

二、在○里填上“>”“<”或“=”。每空2分,共18分)87-34○40 25+55○70 81○53+38 100○37+63 19○62-53 78-39○40 19+63○62-53 98○62+15+15 62+26○26+62

探究:

三、口算。(每题2分,共32分)

25+30= 53+22= 51-21= 36-24= 32+18= 56-9= 75-45= 67-56= 65-6= 48+14= 37-20= 25+65+13= 48-28+10= 40+25+20= 86-46-20= 60-13-17= 巩固:

五、用竖式算算看。(每题2分,共8分)

68+15 76-58 81-49 70-63 课堂作业:

1、青青做了33面小红旗,筝筝做了28面小红旗。他们一共做了多少面小红旗?

2、车上原来有32人,到明珠广场站时,有19人下车,又上来12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拓展延伸:

小柔带了120元钱,准备到商店购买一双鞋子和一个书包。鞋子32元一双,书包49元一个。

(1)、买一双鞋子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2)、营业员应找回小柔多少钱?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布置:黄冈达标卷第二单元 板书设计: 练习课

68+15 76-58

81-49 70-63 教学反思:

篇2:18 练习课 教案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狂吠(quǎn fâī)鲫鱼(jí jì)萦绕(yín yíng)划桨(jiǎng jiàng)固执(zhízí)补偿......(cáng cháng)疲惫(bâi biâ).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X”。

1、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萦绕飞扬。()

2、我已经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还有这两个小小的“渔夫”。()

3、她把头摇成了拔浪鼓。()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持已见,不肯改变。()

2、千根丝万根线连着,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3、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形容大声喘气的样子。()

5、拿不定主意的样子。()

6、一句话也不说。()

四、给下列词词注音。

萦绕()

小心翼翼()

撩起()

鲫鱼()赤裸()

桨声()

补偿()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挺:

1、硬而直。

2、伸直或突出。

3、很。

4、数量词。

1、诸葛亮挺.有才干。()

2、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挺.身而出。()

3、这棵白杨高大挺.拔。()负:

1、背。

2、担任。

3、违背,背弃。

4、败。

1、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2、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3、这场比赛不分胜负.。()

六、比一比,再组词。

裸()

吠()

桨()

漂()碧()翼(课()

伏()

奖()

飘()壁()冀(七、先缩写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犬吠()沟())))购(1、小女孩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

这一句是对小女孩__________的描写。

2、她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这一句是对小女孩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八、造句:

1、小心翼翼

2、气喘吁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言不发

4、青山绿水

5、千丝万缕

九、请按一定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

1、洗衣机

自动洗衣机

海尔全自动洗衣机

家用电器

2、中国

世界

江苏

南京市

南京师范大学

3、堂姐

祖父

伯父

弟弟

叔叔

十、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双脚

()的脚印

()的神色

()的足迹

篇3:18 练习课 教案

一、“练习课”现状分析

(一) 练习课成了技能训练课与作业考试课

笔者在随堂听课中发现, 教师对练习课的目标把握、材料整合、环节设计等方面的认识相对欠缺。很多教师把练习课变成作业课或者讲评课, 教学目标单一;甚至把练习课变成考试课, 通过大量的试卷练习巩固新知, 不重视数学学法指导与思想渗透。在练习课中训练巩固多, 反思体验少, 内容乏味枯燥。学生对练习课兴趣不高, 认为练习课主要是做已经学过的题目, 缺乏吸引力。

(二) 教师对研究练习课缺乏勇气和方法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 绝大多数教师能认识到练习课的重要性, 但在对练习课的研究倾向上没有强烈的愿望或者对于上好练习课信心不足。当问及“你认为数学练习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吗”时, 教师选择“很大”的占84.3%, 选择“一般”的占15.7%, 选择“没有影响”的占0%。可当问及“你会选择以下哪种课型上研讨课”时, 教师选新授课的占81.4%, 选练习课的占10%, 选复习课的占8.6%。在回答“你不选练习课上研究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 教师选“不知道怎么教”的占83.1%, 选“课堂学习材料呈现方式不丰富”的占71.3%, 选“课堂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的占65%, 选其他的占32%。

可以发现, 教师在情感上虽然认识到了练习课的重要, 但在行为上却缺乏跟进。

二、对“练习课”的理性思考

一般地, 在教师看来新授课往往讲例题, 练习课做作业, 复习课做试卷。久之形成了新授课以教师讲教为主, 缺少必要的练习巩固;练习课以练为主, 缺少必要的深入与智能指导;复习课以“炒冷饭”为主, 缺少系统发展。这都是受到传统知识教育的影响, 相信“数学要靠多做, 数学是要靠练出来的”。因此, 教师习惯把练习课定位为巩固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教学,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填充课堂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但是, 数学教学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还要重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练习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体悟基本思想, 从而发展学习能力。

然而, 很多教师也感受到了学生对当前的练习课缺乏兴趣, 对练习课的效果也存在疑虑, 不知道如何去改变, 尤其是对练习课的增长点不知如何去把握。那么, 教师是否可以借助新授课的研究思路, 把“练习课”上成“新授课”来提高练习课的效益呢?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课,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中, 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体验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情感。而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 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可以看出, 新授课与练习课在功能取向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教学综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教材所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类是以例题形式呈现, 一类是以练习形式呈现。例题形式呈现的材料, 教师比较容易把握重难点, 容易找到“新”的点。对于练习形式呈现的材料, 重难点相对内隐一些, 教师不太容易把握。

“练习课”上成“新授课”, 练习课也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新授课”, 或者说是针对练习设计的新授课, 为了方便表达, 我们把针对例题的课称为例题新授课, 针对练习设计的课称为练习新授课, “例题新授课”与“练习新授课”都从“新授”的角度进行了定义, 那么这两个“新”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认为, 例题新授课的“新”主要是新的知识与技能, 教材编写时就比较显性;练习新授课的“新”主要针对新方法和新的策略, 相对内隐一些。教师要通过对练习材料的重组, 突出练习课主题设计, 增加学习新颖性, 创设学习陌生感, 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对主题练习材料感知, 在理解解决的过程中, 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掌握数学方法, 发展数学意识, 形成数学思想, 充分体验智力活动带来的成功体验。

把“练习课”转变成“新授课”来施教, 使得“练习课”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以方法、策略、思想作为练习课的“新知识”来落实, 让学生体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找到一条提高数学练习课效益的途径。

三、把“练习课”上成“新授课”的建议

(一) 淡化课型分类, 树立正确的课时观念

如果我们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课时与课时的关系则可以呈现以下三种形态。

图式 (1) 中, 课时之间相对独立, 后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内容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样的课时观念下,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往往对每一课时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 生怕一有疏忽就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往往产生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课堂实践作业时间少、经常性拖堂的结果。

图式 (3) 中, 课时之间重复较多, 后一课时与前一课时之间区别不大, 课时增量不明显。当前的练习课与新授课之间的关系大都呈现这种形态。

很明显, 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课时与课时之间既要有重复部分来巩固知识, 又要有新增内容来实现学习增量。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知识生成规律以及教材编写的原则, 教师设计的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系应该呈现图式 (2) 的特征:课时与课时之间应该既有重复部分, 也有发展部分, 例题新授课要有新的知识增长点, 对于练习新授课要更多地考虑知识应用与巩固, 在这个过程中凸显数学思想, 积累活动经验。

在这样的思路下, 教师的每一课时都会有非常明确的课时增长点和巩固点。从而围绕新的增长点组织内容展开学习, 实现了练习课向新授课的初步转变。

(二) 把握学与教的关系, 凸显学生学习效益

把“练习课”上成“新授课”是基于课型的不同特点而开展的研究, 是基于新授课教学相对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来分析练习课的, 试图实现把新授课的教学迁移到练习课的教学中, 在明确增长点的基础上把“练习课”转化为“新授课”来实施。其实, 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 都是基于学生学会数学学习这一根本性的目标, 从这个维度来说, 也就没有了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区分。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不论是什么课型, 教师都要整体把握数学学习, 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要关注数学课的有效性, 必须明确“有效”的确切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有效”是指“有效果”、“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中指学生通过教学获得进步或发展。具体地说:一是“有效果”, 指的是教学达成了预设的进步或发展目标;二是“有效率”, 指的是工作量/工作时间 (学习掌握的内容/学习的时间) , 付出 (特别是时间的付出) 比较经济;三是“有效益”, 指的是教学的潜在导向符合教育的价值追求。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可以明确, 数学教学追求的应该是效益, 笔者认为效益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应该呈现以下的关系:效益=效率×学科教育价值。

传统的课堂更关注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 时间是一定的,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习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样的做法在上练习课时尤其明显。但如果教师只关注效率的提高, 而忽视正确的学科教育价值的引领, 或者在错误价值支配下提高效率, 不要说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还有可能妨害学生的持续发展。

根据这样的分析, 要追求课堂效益,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正确的学科教育价值, 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及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数学意识, 培养数学思考等方面全面衡量。而全面衡量就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全面定位, 这也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而教师要想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上实现综合性发展, 即实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感悟、活动经验积累, 必定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其反思知识形成的过程, 同时要让学生感悟数学化思考的思想。

(三) 整合课时内容, 突出课时整体目标

一般情况下, 教材中的练习都是围绕前面几个例题进行编写的, 由10到20道的题目组成。对每道题目编写者都有一个编写意图, 教师要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 要对习题进行选择性使用, 或进行重组整合和改造设计,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挑战性。在使用练习时,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对于练习中的基础性习题, 要在例题教学时作为作业直接使用。

2. 对于练习中的相似性习题, 要通过整合开发成主题性研究内容。

3. 对于练习中的特殊习题, 要充分挖掘习题功能, 开放数学思考。

例如,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练习 (二) 主要是针对圆柱的认识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编写的一组练习, 由20道习题组成。教师可以在整体分析习题的基础上, 对20道习题进行分类, 灵活应用在各个课时中 (见附表) 。同时合理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方面, 能够形成一定序列的课时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每一课时的学习时都有新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 在针对练习的主题设计时,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系统考虑, 不能纯粹从一个单元出发。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可能会发现有的解决问题的类型在小学的所有教材中只出现一次。比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问题, 只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练习中出现了一道习题, 而学生在理解掌握这个问题时又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设计练习课时就需要围绕这个内容教学一课时, 以这一道习题为主题内容, 系统整理“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的”全部内容, 进行对比分析, 系统建构。所以主题练习的设计有的时候是一些题的重组, 提炼线索和方法, 有时是一个知识点的拓展, 使得这一知识在整体背景中比较应用。

在明确了课时主题内容以后, 教师就可以借助比较成熟的新授课模式开展练习课的教学, 可以把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独立练习等形式引入数学练习课, 使得练习课在目标统领下, 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 实现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情感与经验的整体达成。

篇4:18 练习课 教案

关键词:视唱 音阶 增二度 构唱 搭桥旋律

一、教材介绍

《音程视唱练习曲18首》是法国作曲家吕叶夫编写的一本由18首独立练习曲组成的视唱教材,每一首练习曲都是为了训练某些特定的音程而创作。作者运用现代的和声作曲手法,将目的音程巧妙地插入其中。本文所要分析的作品是本教材中的“增二度音程练习曲”。

二、练习曲教学方法分析

增二度音程,即在大二度的基础上,将冠音升高一个半音或者将根音降低一个半音构成,它是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①,由特性音级②所引发,只存在于和声调式中。当学生拿到这首视唱曲时,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作品分析,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铺垫。

(一)作品结构及调式调性分析

这首乐曲的结构为无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第1小节):a和声小调的主和弦A-C-E和省略五音的重属和弦B-#D-A相互交织,由钢琴弹奏。将此音群拆开来看,是以低音区纯五度与中音区纯四度叠加,再附加高音区小二度组成。

A段(2-7小节),此乐段包括乐句a。从第二小节开始,出现单声部视唱旋律,为全曲的主题旋律:

此主题旋律主要由C、#D、E、F、#G五个音构成的增二度音程组合而成,它与弹奏声部进行融合,极度不协和的音响营造出一种神秘空旷的感觉,这是整首作品的特点。

第6-7小节是2-5小节的扩充,重复主题中的前三个主要音C、#D、E。

B段(8-19小节):B段为非方整性乐段,包括b1、b2两个乐句。首先从第8小节处转入d和声小调,出现增二度音程bB-#C共两次,第10小节单声部旋律出现了增九度bb-#c2;b2乐句的特殊处在于弹奏声部由d和声小调转为f和声小调,而视唱声部则转回a和声小调,直到第16小节才转为f和声小调。这一乐句中的增二度音程分别为C-#D以及bD-E,各出现一次。

C段(20-26小节):此乐段包括一个乐句c,调性转回a和声小调,并且重复出现了A乐段和B乐段中的增二度音程F-#G和bB-#C,与前两个乐段相呼应。此外,乐段第23小节处的单声部旋律中还出现了增九度音程ba-b1。

全曲最后结束于a和声小调,由钢琴弹奏省略根音的主四六和弦以及省略五音的重屬二和弦音群。

(二)基础训练

1.音阶的构唱练习。本曲建立在和声小调上,首先练习相关和声小调音阶,同时找出特性音级和特性音程,将其从音阶中独立出来进行练习,然后结合音阶,进行反复唱练。

2.增二度音程的构唱练习。由于增二度与小三度是等音音程,运用十二平均律来计算,二者音分值都为300,无法体现二者的区别。但使用纯律则可以计算出它们的偏差,因纯律中有大全音、小全音和大半音之分,故所得出的增二度音程的音分值势必比小三度音程的音分值少。因此分清不同的音准是训练的关键。

练习时,可采用“搭桥法”。将增二度音程分解为大二度与增一度。利用大二度旋律音程的第二个音进行过渡,D→#D是增一度,从纯律上来计算,它比小二度的音分值稍大,在听觉上比小二度略宽松。多次练习后省略过渡音,直接构唱增二度旋律音程。

3.增九度音程的构唱练习。增九度音程是将增二度音程进行扩充,在根音或冠音上,向上或向下加入一个纯八度而构成,也可使用“搭桥法”进行练习。

(三)综合训练

1.单声部旋律视唱练习。在基础练习的铺垫之后,可以进行旋律视唱部分的训练。全曲旋律基本是由增二度与小二度构成,构唱时要特别注意音感上细微的差别。

2.加入钢琴伴奏进行练习。由于大部分伴奏和弦中都隐藏着单声部旋律的提示音,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首先只弹提示音,其次弹奏和弦,要求学生哼唱提示音,最后加入旋律视唱,弹奏完整的钢琴伴奏。

(四)针对性训练。要求学生针对难点和自己技术上的弱点,查漏补缺,将需要练习的部分单独提取出来进行反复练习。

三、教学补充

由于这首练习曲变化音非常多,有些乐句调性比较模糊,因此练习之前的分析是关键。乐曲中经常出现增二度音程与小二度音程来回转换,将这两种音程单独进行构唱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注释:

①特性音程: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陈明),《黄钟》 2014年第2期。在和声调式中,由于和声大调第六级相较于自然大调第六级降低了一个半音,和声小调第七级相较于自然小调第七级升高了一个半音,因而产生了自然大、小调中没有的增二度、增五度、减四度、减七度。这四种音程为和声调式所特有,所以叫做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

②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后继者。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自由》(1859)。

参考文献:

[1]熊克炎.视唱练耳教程(上、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篇5:18 练习课 教案

基础巩固题

1.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革命军陆军新编。国民党军纷纷开赴抗日前线,从抗击日军。

2.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八一三事变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

3.卢沟桥事变又称()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柳条湖事件D.八一三事变

4.“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

A.东北义勇军

B.东北人民抗日游击队

C.十七路军

D.二十九军

5.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D.旅顺大屠杀

6.南京被日军攻陷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B.1937年11月

C.1937年12月D.1938年1月

7.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未能速战速决地火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日本的综合国力下降

D.美国对日宣战

8.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的一个共同主题是()

A.歌颂祖国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D.抨击时弊

9.阅读下列材料:

在卢沟桥作战中,二十九军组织大刀突击队夺桥,战士们抡起大刀,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音乐家麦新为此作《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抗战的正规军,后面有支前的老百姓,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前进。冲向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

(1)《大刀进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2)大刀突击队的英勇事迹及《大刀进行曲》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

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到150人。

材料二1937年12月,大约有l万名年龄在13-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的尸体被抛到江里„„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

(2)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11.1937年7月7日至1845年8月,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B.大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12.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而我们把1937年的七七事变作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原因是()

A.日军进攻北平

B.事变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C.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D.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3.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为()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国民革命军新四军

C.抗日革命军第八路军

D.国民政府军第八路军

14.担任新四军军长的中国工农红军()

A.叶剑英B.叶挺

C.项英D.刘伯承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蒋介石《对日本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材料二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即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和估计。——(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卢沟桥事变各持何种态度?

(2)你赞成哪一种态度?说说你的理由。

课外延伸题

16.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军队武器精良,蓄谋已久

B.国民政府兵力不足,装备较差

C.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7.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18.阅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简称“送审本”)中对于有关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一关于卢沟桥事变

200l版说:“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八年的日中战争。”

送审本强调:“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也就是说,旧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就使括号中的那句话进一步大打折扣。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使读者不会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事实是什么?

(2)材料二的事实是什么?

中考链接题

19.(2006·山东)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答案

1.1937第八路军朱德第四军正面

2.B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掌握结论性 观点是深刻理解、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环节。八一三事变 是淞沪会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不战而退入关内,东北沦陷。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淞沪停战协定》。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 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因此答案为B。

3.B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七七事变爆发后,二十九军奋起抵抗,表现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分析题意选D。

5.C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7年12月,日军攻陷 南京,所以答案是C。

7.A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由题干中提 供的“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分析选C。

9.(1)日本侵略者。(2)体现了抗日军民团结一心,共抗外侮,誓死杀敌的爱国主 义精神。(3)激励着中华儿女英勇抗战。

10.(1)南京大屠杀。杀害了30多万人。(2)从日军两少尉进行砍杀中国人比赛可以看出,日军杀人 如麻,没有人性,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十分残酷 和野蛮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我们要不忘国耻,为中华的振兴而发愤学习;要时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的和平。

11.A

12.D

1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7年8月,根据 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答案是A。

1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新四军军长是叶 挺,答案是B。

15.(1)材料一:和平解决,也不放弃武力;材料二:团结一心,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态度。(2)开放性胚目,言之有理即可。

16.C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对 选项进行分析、思考、理解和排除。题干的信息,一是时间 界定——抗战开始后;二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在选项中A、B 都有合理之处,但不是根本原因;D选项发生在抗日战争进人 相持阶段后,不符合时间要求。因此答案为C。

17.A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同年9,El国民党中央公布了 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所以,只有A 项符合题意。

18.解析:本题是一道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题目,考查日本侵华 史的相关内容,并与当今国际形势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史 鉴”的功能。答案:(1)卢沟桥的日军为非法驻军,中国守军当然要护卫领 土,在1937年7月7日之前,日本军队也曾开过枪;而且到 目前也没有史实证明中国士兵首先开枪。(2)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日军攻陷南京城,对南京市民犯 下滔天罪行。“二战”后东京法庭已经认定日本的犯罪事实,当时说的数字是20万以上,而事实上学者的研究是30万以 上;后来,也有很多资料史实证明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3)日本否认侵华历史让中国人寒心。我们要正视历史,以史 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居安思危,不忘国耻,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大力发展国家的实力等。(主题明确,思想健康均可)

篇6:18 练习课 教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寤.生(wù)亟.请(qì)

虢.叔(ɡuó)不义不暱.(nì)B.遗.之(wèi)祭.仲(zhài)泄.泄(xiè)具卒乘.(chénɡ)C.恶.之(wù)百雉.(zhì)繄.(yī)共.叔段(ɡōnɡ)D.施.及(yì)城颍.(yǐnɡ)荥.阳(xínɡ)克段于鄢.(yān)解析 B项“泄”应读“yì”,“乘”应读“shènɡ”。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B.请以遗.之

遗:赠送。C.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D.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解析 A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答案 A 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以.遗之 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D.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解析 B项连词,表目的,“来”。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答案 B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分)

(把”。)(4分)()(“

庄公寤生,惊姜氏.其心志.A.必先苦之必复之全.渔人甚异之.之.C.夫人将启今京不度.

隧而相见.

曰寤生.

B.故名公入而赋.

无生民心.

幽壑之潜蛟.

D.舞之项伯杀人,臣活.

解析 C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动词,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 C 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4分)例句:姜氏何厌之有

①其是之谓乎A. ②苟以天下之大①大王来何操B.②敢问何谓也 ①因击沛公于坐C.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①戍卒叫,函谷举D. ②今臣亡国贱俘

解析 B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A项①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句;C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①被动句,②判断句。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公曰:“尔有母遗,繄”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我独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

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安置。.B.公赐之食,食舍肉

食:粮食,这里指代“食物”。.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繄:语气助词,可译为“偏偏”。.D.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的意思。.解析 B项“食”应解释为“吃”。答案 B 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A.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B.既而悔之 .C.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公入而赋 .

解析 B项跟“既”连用,解释为“不久”;其余三项均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答案 B 8.翻译文中画线语句。(5分)(1)尔有母遗,繄我独无!(2分)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3分)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有母亲可以送食物给她,唯独我没有!

(2)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在隧道之外相见,心中是多么舒畅。”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

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

小匡》)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节选自《管子·②【注】 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②雠:通“仇”。③柙:木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B.治国不失秉

秉:通“柄”,权柄。.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解析 A项,加:施加。答案 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

用之,可乎今乃.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为君亦犹是也其.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齐彼知其将反于.C. 赵尝五战于秦.授之其尸君何不杀而.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解析 A项表转折,却/副词,才;B项代词,代指管仲/代词,那;C项介词,到/介词,跟;D项都是承接连词,连接两种行为。答案 D 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4分)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④夷吾事君无二心。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②是谈齐桓公治国;④表现管仲的忠诚;⑥写其才能之高,影响之大。答案 A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解析 从文中看不出鲁国要任用管仲,施伯只是劝说鲁侯杀死管仲,以免管仲为齐所用,于鲁不利。鲍叔牙要迎回管仲是为了齐国的强盛,同时担心管仲在鲁国最终因不接受任用而被杀掉。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臣,自指,我;其……乎,表揣测语气。(2)彼,他;不吾予,宾语前置句式。(3)“不杀”的宾语是管仲;柙,用木笼装着。

答案(1)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而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又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爱护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失权柄,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披甲击鼓,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就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治理天下,怎么能抛弃不用人民的衣食父母呢?”齐桓公说:“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我)因此差点丧命,现在却重用他,可能吗?”鲍叔牙解释说:“管夷

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对您也会像这样的。”“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您派人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齐桓公问:伯是鲁国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鲁国国君一定会答应给我们了。况且施伯了解管仲的才能,一定会把鲁国的执政大权交给管仲。管仲如果接受,那么鲁国就能削弱齐国。管仲不接受,他就知道管仲要返回齐国,一定会杀了管仲。”齐桓公说:“那么管仲接受鲁国的执政权吗?”鲍叔牙说:“管仲一定不接受。管仲侍奉国君没有二心。”桓公说:“他对我也这样吗?”鲍叔牙回答说:“他不是为了您,他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缘故。您如果想使国家安定,就赶快请他回国。不然,就来不及了。”

上一篇:B2B电子商务运营合作协议下一篇:监理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