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管理年总结

2024-05-14

2008管理年总结(共8篇)

篇1:2008管理年总结

贵阳观山湖项目2008年管理年活动总结

按照局和分局关于2008年开展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为活动主题的管理年活动文件精神,我项目部在学法用法活动中,在全项目开展了广泛的法制教育活动,制订了学法用法管理年活动方案和重点工作计划,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项目部依法管理工程的有关规章制度,在项目的施工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落实了相应措施。通过近一年坚持不懈的工作,使管理人员的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得到了增强,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自觉性和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普法教育文件,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制意识和学法用法素质。一是及时收集项目部各部室及人员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和材料,并进行集中发放和领取(网络电子书籍提供网站),进一步渲染法制学习气氛。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安排了全项目学法用法活动,项目要求各部室要把学法用法活动作为重要工作任务,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之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到思想上有法、学法、知法,行动上守法、用法,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认真组织对职工进行集中、普遍教育活动。二是对重要法律法规坚持组织重点学习活动。经修改的《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十一局《经营管理制度汇编》等,我们一方面利用“一周一课”方式集中学习,由部门负责人对职工进行系统宣传、讲授。另一方面,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完成时政学习,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分层次的宣传教育,使职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三是项目领导班子中心组每月都安排一到两次专题学习。一年来,我们在安排和总结工作中,都把依法办事这一条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和检查。

(二)坚持依法进行项目管理。学法用法活动期间,正逢我项目后开小学、幼儿园工程施工大干之时,项目与业主、分包单位等合作单位的联系都处于密集时期,依法进行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项目领导以清醒的头脑

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所有与社会有关方面联系紧密的工作部门、掌管钱财物的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不办违法之事,不犯不知法而给项目和工作带来麻烦之错,用法来维护项目利益。一年来,我们项目没有出现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严重违犯国家法律法规的人和事,保证了项目各项工作的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了项目管理的制度化建设。项目由书记组织,由办公室劳资部门会同生产技术、财务、经营和物资部门,依据学习的最新法律法规知识对项目部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严格认真地进行重新审查和制定,使项目的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而有条不紊。三是建立了与分包商和其他合作单位公平协商沟通机制,在签定合同时尽量将有可能潜在的风险对合作单位说明清楚,对有疑问、有意见的都要由项目领导或有关方面认真、公开地予以答复。这样既避免产生工作漏洞和减少将来的扯皮问题,又密切了双方的诚信合作关系。

(三)不断加强对施工队伍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促使他们更好的服从项目部管理,一年内,我们项目没有发生过农民工闹事、偷盗和抢劫等严重违法案件。

二、我们的主要体会: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活动教育,是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养合格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法制国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的上层管理群体,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强弱,对整个项目的好坏起着重要的引导促进作用。目前,项目上出现的许多问题,究其原因,都与其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法律知识缺乏有直接原因。

(二)项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我们认为在学校里,项目领导的言行举止职工十分关注,而且对职工有着直接的影响。项目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首先自己要学法、知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工作的又一侧重点在项目的职员工法制教育上,要求每一个职员工在项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三)学法用法是一件长期工作任务,要常抓不懈。通过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正处在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等各个方面,还

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差距,需要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这几年,因为对这件事重视了,工作抓紧了,许多问题的苗头就得到了及时的消除。大家在说话办事时,也就有了法律的概念。特别是在项目管理中,因为依法办事,依规章制度办事,事情也就好办得多。因此,要使学法用法活动取得更大成效,就必须经常不断地采取多种形式抓紧抓好。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工作的实际看,我们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是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少数管理人员在出现问题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主动性还不够。三是个别人还有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掌握的现象,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一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种形式加大对职工的法制教育。二是加强项目管理骨干力量的“学法用法,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培训。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贵阳观山湖项目部

2008年12月10日

篇2:2008管理年总结

2008年,在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厂设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机械设备和各种规章制度,及时反馈各种信息,在转变思想观念、理顺、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制,细化全过程管理程序、全面排查清除隐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机械管理是项目生产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效率,创造效益,就首先需要进行管理思维的革新。在08年的机械管理工作中,我们总结的”三点”结合到工作实践中。第一点就是让我们重视各部门之间相对薄弱的部分,各工种之间相对弱的工种,各工种内相对弱的个人。从而找出弱点所在加以强化,提高效率。另外还要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而是用他们的行动来带动整个团队,使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第二点是让我们加强各环节、各部门、各工种,各工种内相对较弱的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将他们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根

本上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战略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针对机械种类多、技术状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结合完善管理思路的同时,我厂设备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现就2008年我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合理组织,提高机械利用率

1、通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加工机械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对加工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新的提高。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加工机械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而且还要有加工机械的故障快速诊断和维修能力。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能力。操作人员良好的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工程机械的损坏,缩短了加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我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对加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服从领导的管理和指派,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加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一年之中我厂对所属各项目操作人员进行了多达12次的专项素质培训,长达20多个课时,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及时改正,有效的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3、加强加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加工机械的维护保养质量是加工机械设备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加工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械内部零部件磨损,间隙增大,加工机械设备,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机械的工作效率都显著下降,甚至会造成某些总成和零部件的永久性伤害。我厂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的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加工机械近几年来的使用情况和完好状况,制定了工程机械的维修计划、季度维修计划和当月维修计划,由专人负责和检查,按时按级做好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情况检测,并认真做好加工机械的维护保养记录。

4、加强后勤保障和材料供应。由于我厂的设备的材料供应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加工机械的使用,我厂和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广泛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机械的材料、配件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证,避免因为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尺寸不一致和数量不够等因素造成设备的停机或者使设备工作异常、某些总成和零部件的损坏,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针对所处位置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自然环境中的酷热、严寒、雨雪、风力等因素都会对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机械在酷热、严寒等条件下使用时,都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工程机械进行必要保护,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二、定人定岗,减少机械故障率

我厂的机械设备操作认真遵守执行了“定人、定机、定岗,人随机走的三定原则”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从严执行,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5%以上,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行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的当日六自问,即:机械设备启动前问自己是否对其进行了检查机械设备;在运行中问自己是否对其进行了巡回检查;在工作中问自己是否严格执行了操作规程;对机械设备发生的故障和查出的隐患问自己是否能排除,自己能解决的是否去解决了,是否使机械设备带病运行;机械设备停运后问自己是否对其进行了全面检查;是否真实填写了运转记录。现在这“六自问”已经在我公司得到推广。提倡节能降耗,降低加工成本

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很多,只有掌握了影响加工机械性能的各种因素,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影响设备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厂运用成本核算,对燃油、润滑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从整体上降低施工成本。

三、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1、我厂依据“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在整个网络中包括了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业务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操作人员,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了安全操作责任书,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使之自觉遵守安全条例和规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不伤害我自己,进一步杜绝了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地工作。

3、搞好机械自身安全。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审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过程中按要求严格执行了 “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和工作后检查,保证了机械各部件正常运转;机械周围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识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4、做好机械防护。机械停放场地符合安全要求、停放位置合理;能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对机械运动不构成危险;场地平坦、坚实,机械能进能出,能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消防器材布置合理,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冬季做好设备的越冬保养;夏季做好设备防洪、防雷电;一年四季做好设备防火、防盗工作。加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完成好生产任务的首要条件,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篇3:2008管理年总结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以扩大内需, 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此, 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十项措施以进一步扩大内需, 投资总规模达到4万亿元。同时, 为贯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确定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创新融资方式等九条金融措施, 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通过积极的救市举措, 这些措施的出台也为建材行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 建材工业虽然总体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 但增速缓慢, 特别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 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建筑技术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盈利能力急剧下滑, 部分地区和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加剧, 部分企业关闭、停产。

建材行业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特点, 造就了建材企业管理的特征。纵观全年, 建材企业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1 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在全球经济放缓、国内房地产业下滑的情况下, 建材企业为了扩大销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不断在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在建筑陶瓷领域, 这一点表现尤为突出。

过去的陶瓷产品营销大多停留在简单的产品销售阶段、质量的照搬模仿阶段、服务的概念炒作阶段、价格大战的循环阶段,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 营销理念必须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上来。“文化营销”已经成为建陶企业营销模式的新选择。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建陶企业, 纷纷以“文化”带动营销。海棠陶瓷融合科技、太空和古典元素的创意, 建立了展示产品的“未来馆”, 被人们认为是“创意展”;鹰牌陶瓷在“陶瓷购物广场”的揭幕仪式上, 推出“一站式”购物, 让用户在购买陶瓷产品的同时, 切实体会到未来新“家”的感觉;芒果陶瓷在佛山建立了芒果设计元素馆, 将欧洲田园舒适的文化生活融入到芒果陶瓷各大产品, 带给人们全方位的文化体验等。

同时, 建材企业注重与下游企业进行加强合作, 打通上下游链条, 减少渠道环节, 实现厂家直接供货, 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同时更好的贴近用户。唐山惠达陶瓷集团与北京实创装饰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举标志着惠达卫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广东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专门木门漆生产企业, 和黑龙江三和、鞍山亚欧佳美、吉林卓尔创展、锦州华力等11家国内知名木门企业进行合作等。

2 生产运作管理日趋受到重视

建材工业是资源、能源依赖性产业。随着建材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 建材能源消耗总量也在相应增加。根据国家节能降耗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 建材工业以节能减排为工作重点, 积极推动企业节能工作。降低和控制建材企业的成本和消耗已经成为2008年建材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 不仅可以减少成本、降低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 同时还提高了经营效率和顾客满意水平。一些跨国企业都非常重视生产运营管理, 而此前建材企业在这方面与其它行业相比差距较大, 认识也不足。

进入2008年以来, 由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对生产运作管理重视程度比往年有所增强。以德州中联大坝水泥为例, 中联首先对中控、烧成、熟料环节实行统一管理, 加强生产协调, 落实生产链条, 对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达到全过程程序控制, 增强了生产控制能力, 同时开展7S现场管理和清洁生产等系列活动, 从而加强生产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并购重组仍在继续, 并逐渐进入并购重组的后时代

2006年、2007年由于香港和内地股市持续上涨、流动资金过热、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资本和私募基金大量投资国内等诸多政策和经济因素, 引发水泥行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 外资、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展开大规模的并购重组。

2008年水泥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仍在继续。1月, 中材集团在冀东水泥争夺战中胜出, 控股冀东水泥;4月中旬, 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省上栗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联手正大, 在上栗投资兴建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基地, 总投资约10亿元;6月中材集团相继与甘肃兰州市、临夏州、甘南州、定西市、白银市、天水市、秦州市、武山市、武威市等地级市政府以及天水永固水泥有限公司、甘肃古浪峡水泥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建材集团先后与浙江省国资委签署浙江三狮集团国有股权转让框架协议, 与湖南邵峰集团项目合作进行签字, 进入实质性阶段。

与2006、2007年相比, 2008年兼并重组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加重视后期整合, 建材企业逐渐进入并购重组后时代。以中国建材为例, 它在2007年大规模整合以后, 2008年将重点放在并购后的整合上, 集团通过建立和谐、绩效型公司文化, 在公司营运中实施管理协同, 集中采购、集中财务管理等, 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比如泰山水泥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后, 以KPI管理为导向, 创新业务管理模式, 加强在生产、营销、采购等方面与各兄弟企业的协同, 逐步构建起“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管理基础, 得到了更为专业的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使得企业管理更加规范。

4 建材企业以诚信推动品牌建设

建材产品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材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全和健康, 但是建材产品又不同于一般的快速消费品, 不能通过单纯的广告宣传及开几个专卖店等就能进行品牌建设, 建材行业企业的品牌建设必须建立在产品质量和诚信建设的基础上。

在2008年我国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加强行业信用管理中, 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对参评的50家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向全社会进行公示, 由此50家陶瓷卫浴企业掀开行业诚信第一页;浙江信誉联盟成立, 率先在中国地板行业推出“信誉指数自我测评”体系, 标志着浙江地区的地板行业企业信誉建设已经有了量化标准;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主办, 搜房家居&家天下地板频道独家网络协办的“你买地板我检测”活动在2008年全面启动;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主办的2008中国地板“十大放心品牌”评选揭晓, 圣象、欧陆经典、安信、大自然、世友、久盛、菲林格尔、生活家等品牌榜上有名;金意陶被评为“08中国室内设计师信赖的十大建材品牌”。

在各种活动的推动下, 建材企业也通过一系列的诚信建设来推动品牌建设。惠达集团举行“3.15信任的力量”签售活动;洛玻集团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浙江巨石荣获“2007年度中国最佳诚信企业”等。“诚信”成为2008年建材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词。

5 以多种形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建材企业多是以资源导向型为主, 人才导向型企业较少, 加之建材行业内企业发展不平衡, 整体的发展正处于制度建设阶段, 与其他部分行业企业相比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 一些大中型建材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正通过各种形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使建材行业的文化发展呈现生机盎然的态势。

北京金隅集团经过16年的改革发展, 形成了以“信用、责任、尊重”的核心价值观、“三重一争”的集团精神、“五统一”原则、“三高一快两步走”的战略方针为核心内容的集团文化, 2008年, 北京金隅集团荣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是全国建材行业首家荣膺这一企业文化建设最高荣誉的单位, 这标志建材行业的经营管理、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德州中联水泥去年重组之后, 借鉴吸收中国建材“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企业文化理念, 以“四和谐”为基础, 提出“以人为本, 快乐工作, 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理念, 通过各种活动平台进行宣传贯彻落实, 职工活动向立体多面纵深发展, 形成了“假日有活动, 节日有晚会, 人人搞体育, 处处有歌声”的浓厚企业人文氛围, 改善提升了职工生产质量, 激发干部员工干事的积极性。

浙江省为传承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浔商文化, 设立了“新象新牛”金牛奖, 世友木业等四家企业获此殊荣, 并对低保户进行捐赠, 弘扬了南浔企业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

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针对公司年轻人比例大的情况, 通过参观圆明园、首都博物馆、开展野外拓展, 开展团组织活动等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篇4:2008年中考周年历史复习总结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多人,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858年 中俄签定《瑷珲条约》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去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之后,俄国通过《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8年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这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遭捕杀。历时仅103天的变法失败了。

1928年 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1938年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守军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1948年 三大战役开始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1958年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由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篇5:2008年管理站工作总结

在局党委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之下,我站全体同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利建设者的光荣传统,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一致,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圆满超额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1、及时完成了2座中型、7座小Ⅱ型水库、2座基本塘、石面坦高、低干渠和高峰南干渠的治理整修工程的竣工验收和决算;

2、制定了苏仙区2008年度水利建设项目建设计划和设计方案;

3、及时完成了《苏仙区2007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与上报;

4、组织实施并提前完成了苏仙区2007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包括验收资料整理),顺利通过市、省级验收,并获好评;

5、完成了苏仙区2008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上报;

6、及时完成了《苏仙区2008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写、上报,目前正组织项目实施,计划春节前完工;

7、超额完成了“为民办实事”2007年第二批、2008年第一批苏仙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941人的任务数,实际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8238人,(包括验收资料整理),并顺利通过市、省级验收;

8、及时完成了2007年度苏仙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和上报;

9、完成了2007年度苏仙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思田村、草田铺村、庄门村1、2组、清泉村、江南村5个集中供水工程的勘测设计;

10、完成了苏仙区2008年度第一、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投资计划的上报;

11、及时完成了2008年度第一、二批苏仙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和上报;

12、及时完成了完成了苏仙区2008年度第三批(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投资计划的上报;

13、正在做苏仙区2008年度第三批(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太平乡、白露塘镇、栖枫渡镇等四个集中供水项目的初步设计及《苏仙区2008年度第三批(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并立即组织项目实施,力争2009年3月10日前完工。

14、正在组织编写雷溪河、大浪江、秧溪河三条河流的《流域治理规划报告》,按要求12月5日上报;

15、正在编写《苏仙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规划》;

16、协助配合设计部门完成高峰、柳泉等四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等前期工作。同时,正在做高峰、柳泉

两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开工准备工作。

17、协助配合设计部门做好凉伞坪、立新、龙潭三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收集及前期工作;

18、完成了《苏仙区朝代垄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19、编写完成了《武广客运专线〈苏仙区段〉受损(害)地下水治理与恢复工程设计方案》;

20、编写完成了《邓家塘乡清明塘水库治理方案》和《邓家塘乡邓家塘村2、3、4、5、13组改水方案》;

21、及时完成了水闸登记、灌区渠道和泵站等有关为今后争取资金项目基本资料的填报;

22、及时完成了郴州市流域综合规划资料收集和上报;

23、完成了桂东县两江口电站的初步设计报告;

24、完成了桂东、嘉禾、永兴3个县2007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写;

25、积极做好局里分配给工管站管理的冬修水利工程施工任务;

26、协助防办做好防汛工作。

明年,为争取上级部门更多的投资,管理站的工作量更多更重,我站将积极响应党中央“解放思想、创新创业”的号召,一如继往,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苏仙区水利局管理站

篇6:2008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总结

2008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局党委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依靠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抓手,以市委市政府“1+10”行动计划为指导,以“建筑业产值冲百亿”为目标,以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为重点,克难攻艰,大力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建筑企业资质水平,大力整治建筑市场秩序,完善招投标政策措施,大力培养建筑业企业优秀经理、优秀项目经理,大力开展建筑工人岗前安全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回顾总结如下:

一、2008年建筑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1、全年共办理工程交易、招投标等工程项目374项,建筑面积314.50万平方米,造价27.33亿元;办理质量安全监督159项,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办理工程检测4.1万组;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78项,165.22万平方米,造价21.36亿元;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237项,建筑面积234.54万平方米。全年办理外地进富企业38家,累计进富企业达154家;办理外地监理企业进富7家,累计进富监理企业达40家;办理外地招标代理、检测试验、勘察、设计、图纸审查等进富中介企业5家。

2、全市132家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亿,同比增长40%;完成建筑业税收3.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4.7亿元。新增建筑业企业4家;申报二升一资质企业2家;三升二资质企业3家。13、全年实施行政处罚57起,罚款226.48万元。

4、全年受理并处理各类信访、市长公开电话、城建111等投诉23起。

5、全年发生安全事故一起,死亡1人。

6、全年共创“富春杯”优质工程9项;推荐“西湖杯”优质工程5项;创富阳市“文明工地”17项;创杭州市“双标化样板工地”7项;创富阳“绿色工地”8项、杭州市“绿色工地”7项。

7、建筑业管理科在全市22个局重点岗位评议中,获得前2位的较好成绩,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效能部门的通报表扬。

二、以“隐患排查年”活动为主线,全面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重点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周边房屋安全,全力减少和遏制施工周边矛盾。今年上半年,建筑工地周边矛盾较多,有龙山饭店改建工程、飞虹丁香花园工程、戴家墩工程、龙山路拆迁工程等,在积极做好投诉、处理的同时,对新开工工程要求建设单位事先做好周边房屋的观察测绘和解释工作,下半年这方面矛盾得到了缓解。

二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全力遏制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苗头。年初,全面开展建筑工程事故隐患排查,共排查建筑工地264家,排查发现一般隐患1900条、重大隐患10项,对有严重隐患的工地进行了重点包干,责任到人,督查到位;同时,全年组织大规模检查3次,其中“五一”节前的检查,局党委全体出动,分成7个检查组,全方面地毯式进行了检查,这在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并且通报批评和处罚施工企业17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大型垂直运输的登记备案。年初,局里专门拟发了《富阳市塔吊等大型垂直运输管理规定》,对全市在建工地的所有塔吊等进行初始登记。

四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安全专项方案的执行。

五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灾害天气的预警。

六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岗前安全教育。

七是重点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月”、“质量月”活动的开展。

八是抓好以建筑节能为重点的商品住宅验收交付(从工程观感质量到空间尺寸质量)。

三、以“建筑业产值冲百亿”为行动,加快建筑行业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筑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今年先后出台了三只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1、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富阳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监察、建设二部门联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富阳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规定》。

3、发改、财政、建设三部门出台了《关于政府投资项目人工及建筑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结算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二是加强招投标市场监管,有效遏制了招投标中的围标、抬标、串标行为。

三是精心组织,搞好建筑行业的三个大型活动。

1、年初召开全市建筑行业管理工作暨建筑业产值总百亿动员大会。

2、全市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大赛。

3、建筑业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

四是加强外地进富企业管理

对参加政府工程市场活动的外地建筑业企业实行一季一备案,办理外地进富备案建筑业企业18家,其中参加政府工程市场活动的12家。对参加政府工程市场活动的外地企业,对驻富人员、办公场所、经营能力等进行定期检查。3月份,对外地进富建筑企业进行年检,优胜汰劣,全市共清出外地建筑企业3家。

四、积极服务企业,做好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

1、印发了三本书:《富阳市工业项目办理建设手续指南》、《富阳市建筑工人求职与安全须知》、《建材见证取样手册》。

2、在东洲街道工业功能区组织召开了一次服务工业企业上门咨询座谈会。

3、建筑行业一个职能科室、三个下属单位责任到人,分头到25个乡镇街道,上门开展办理工业项目建设手续的服务。

五、2008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隐患仍然较为突出;工业项目质量安全管理薄弱;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自控能力不强。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提升较快,但观感质量有所下滑;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仍然较多,投诉时有发生,质量通病控制有措施执行难,预期效果不十分明显。

3、建筑工地周边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前期预控措施落实较难,少数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存有饶幸心理。

4、违章施工时有发生,工业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较为突出,目前有向房产项目蔓延的趋势。

5、建筑企业资质水平仍然偏低,外出经营活力不强,特别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总承包资质水平提升不快。

6、少数工程监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行为不够规范,特别是工程监理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不到位。

2009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思路

2009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在局党委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10”行动计划,坚持“好字优先,干字当头”,扎扎实实地完成建筑行业管理的各项工作。2009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是:

一、培育建筑业企业,做强做大富阳建筑业。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富阳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富阳建筑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外出经营。争取2009年完成二家施工企业二级升一级,完成五家施工企业三级升二级,力争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其中外出经营产值达到80个亿。

二、狠抓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

1、继续下决心,狠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重点是支模系统、临时用电、基坑开挖支护、垂直运输,外脚手架及“三宝、四口”等防护;同时,继续做好建筑工人岗前安全教育,2009年力争完成5000名教育任务;创双标化样板工地20项,“绿色工地”10项;

2、继续下决心,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重点是建筑节能质量,商品住宅空间尺寸质量;同时,对钢材、商混、砌体等进场材料,要开展一季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2009年完成“富春杯”优质工程15项,西湖杯3项。

3、继续下决心,狠抓建设工程文明施工。重点是施工围墙、五小设

施、出入口及建筑渣土运输管理,力争2009年上一个新的台阶。

4、继续下决心,狠抓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处理工作。2009年要在预防上下功夫,力争做到事态不扩大,积极处理的萌芽状态。

三、全力整顿建筑市场秩序。

1、下功夫,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办107号文件及市建设局、市监察局五个配套文件,全力遏制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抬标行为,稳定政府工程招投标秩序。

2、下功夫,全力遏制违法施工的发生。2009年要建立每季一次的违法施工检查制度,对违法施工情况要坚决予以查处,并由市执法局建筑业中队实施停止整改;对涉及土地违法、规划违法的建设工程,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下功夫,全力做好民工工资和工程拖欠支付的预警管理工作。要主动与劳动部门配合,在“防”字上下功夫,在“查”字上做文章。

四、积极做好建管干部的自身建设。

1、时时刻刻注意自身廉政建设,在从事建筑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大不吃不拿不要。

2、坚持亲情管理与严格管理并举,服务企业要亲情,质量安全管理要严格。

篇7:2008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总结

二OO八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总结

2008年,铁东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落脚点,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出台四项具体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制度是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以国家财政部制定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基础,针对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变价收入收缴等管理混乱现象,结合我区2006年颁布实施的《铁东区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四项具体管理制度,为加强全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制度保证。四项新制度包括: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制度;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更管理制度;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制度;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巡查、督查制度。

二、摸清家底、完成三项清查

要做好资产管理,首先要知道有多少资产,资产基数的统计是开展一切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1、清查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类资产情况

按照市财政局统一部署,铁东区国资办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类资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汇总,清晰准确地掌握了其存量及使用情况:

①我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建筑物资产共有488处,占地面积376391平方米,资产价值22,014万元。其中帐内资产价值7744.44万元,帐外资产价值5653.58万元,未决资产价值1430.14万元。

②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占地共32处,总面积606931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79451.15平方米;教学用地90065.92平方米;操场用地183236平方米;停车场用地2894平方米;绿化用地68646平方米;其他用地182637.9平方米。

③存在问题:部分房屋没有入固定资产账;部分房屋没有办理产权证。

2、清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等情况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为了给财政预算工作及“收支两条线”的实施提供准确数据支持,根据区政府【2008】1号常务会议纪要精神,为规范加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保障全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建立起适应我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公共财政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区国资办牵头,区财政局、区监察局配合,组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巡查督察组,历时3个多月,对全区国有资产出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被检的街道办事处、教育、城建、卫生、文化等系统所属共65家单位中,有34户单位存在土地房屋类固定资产出租情况,共有379处房屋或车场(场地)对外出租,其中房屋173处,车场(场地)206处。2007年应收租金318万余元,实收租金279万余元,77万元已上缴财政,202万余元未上缴。未上缴租金的原因包括:单位本身为自收自支单位、街道办事处三产收入、个别单位坐收坐支、用于所属企业支付各种费用等。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随即印发了《关于规范签订固定资产出租合同和及时上缴租金的通知》,对资产出租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统一由区国资办代表区政府签订资产出租合同,租金全部上缴区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至年末,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租赁非税收入240万元,国有资产占用费12万元。

3、清查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情况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完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们对未实施转制的国有企业要求其按季度进行财务快报,使我们随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为改制做好前期准备。

三、恪守职责、把好两个关口

1、把好转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履约监管验收关

按照市国资委《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履约监管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铁东区企业改制履约监管领导小组对改制企业抓紧进行验收工作。

铁东区需要验收企业共有37户,已完成验收8户,正在验收15户,问题较大目前无法验收企业10户,拟解除改制合同企业3户,确认不属于验收范围1户。

按照市国资委的要求,认真审核改制企业履约监管验收要件,严格把关,客观详实地判断改制企业履约情况,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严谨地做好验收工作,使社会、企业及职工的利益都不受到侵害。今年,我们按照企业改制履约监管验收操作程序,根据《鞍山市企业产权转让履约监管验收要件》的规定,对6户国有改制企业和2户集体改制企业进行了验收。其中:鞍山市园森林商场已符合验收条件,正在等待市国资委下发验收文件;鞍山市汽车回收有限公司、鞍山市大光明洗染有限公司、鞍山市图济生产资料服务有限公司、鞍山市温馨宾馆有限公司、鞍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正在按照市国资委要求进行整改,验收材料即将上报接受审核;和平服装厂及和平物资购销站两户集体改制企业,经与市国资委沟通协调后,顺利完成了原企业房屋产权转移手续,保障了职工权益及社会稳定。

对于改制后情况比较复杂的企业,积极地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征询意见和建议,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力为企业以及职工排忧解难,加快验收步伐,使企业得以持续良性发展,使职工利益充分得到保障。对待不积极配合的个别改制企业,通过座谈、走访等手段,耐心宣传政策法规,并且下发《限期履约验收通知单》,使其认识到监管验收是国企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若不接受验收,企业改制就是不完整的,并且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

2、把好国有(集体)非住宅房产办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审批关

市政府为加强国有(集体)房产管理,规范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市国有(集体)非住宅房产转移登记实行新的审批程序。我们按照鞍山市房产局【2007】1号会议纪要精神及《关于我市国有(集体)非住宅房产办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对铁东区域内申请转移登记的国有(集体)房产严格审批,全面细致地进行调查走访,坚持每户房产都进行实地勘测,及时与区谈迁办和区拆迁办咨询沟通,不使改制企业非住宅房产的转移侵害到职工利益,不使国有(集体)非住宅房产的转移影响到我区及我市的城区整体规划。今年,已经对符合条件的10余户房产转移进行了审批。

四、提高认识、加强业务培训

按照市国资委的统一安排,组织我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100余名资产保全稽查监督员参加业务培训,增强了占用使用国有资产单位的国资监管意识,提高了资产保全稽查员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软环境建设。

五、理顺关系、接收四家医院资产管理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各医院实行属地化管理的要求,我们对鞍山市粮食局职工医院鞍山市老年病防治康复医院、鞍山市血栓病专科医院和鞍山市商业医院进行了接收。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四家医院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要求四家医院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卡造册,委派专人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及时将《铁东区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各项具体规章制度印发给四家医院,理顺并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六、按章办事、做好资产处置

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铁东区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处置资产的行为按程序进行审批。对新购置或盘盈的资产,严格按照原始票据价值

或评估价值入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合法转让的国有资产,坚持申请、评估、审批、拍卖的程序,保证国有资产变价收入足额及时的上缴到财政专户;对于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坚持实地查看,核对实物与帐面是否一致,是否达到报废标准,将资产回收后按估算价值找对应机构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实现资产的剩余价值。目前,已经处置资产原值100余万元,变价收入7万余元全部上缴财政专户。

七、工作中的不足

1、工作中已核实的一些资产报废、盘亏及帐目混乱情况,目前相关部门尚未进行帐目调整,所以帐目中体现的数据与资产清查数据不完全一致,目前正在协调中。

篇8:2008管理年总结

2008年1月份, 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给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共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受灾, 受灾人数高达3287万人;农作物绝收2536万亩, 成灾6629万亩, 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人民币;林业的损失更是惨重, 光是受灾林业面积就有3.4亿亩, 直接经济损失达1014亿元人民币。此外, 国家电网、电力遭受了严峻的考验, 损失也是数以亿计的。

二、雪灾暴露的问题

1.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

统计显示, 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 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多亿元, 2008年的这次雪灾也不例外。在大雪开始的一个星期内气象部门并没有发布任何预警信号, 直到1月19号安徽、江苏、湖南、贵州以及武汉气象部门才发出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这时雪灾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迟缓了救援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

(1) 道路规模发展滞后。这次雪灾救灾行动考验了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在大雪到来的之后, 只有部分铁路有运输能力, 我们可以感受到铁路还是很滞后的。主要表现在:首先, 铁路电煤供应严重不足。这次雪灾受到最大打击的是电力, 而目前我国75%的电力依靠煤发电。不能把煤炭迅速运到南方受灾地区, 灾区的情况就会恶化;但要把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运到南方受灾地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我国铁路本身线路里程较短、覆盖面较窄, 还形不成强有力的运输网络, 使煤炭运输的请车率一直徘徊在35%, 造成大量使用汽车、通过高速公路运煤的极不经济和低效的运输现象。其次, 雪灾正逢春运高峰。在历次春运时期广州火车站、北京火车站、南京火车站、西安火车站等各大交通枢纽地都会出现特别拥挤的乘车现象, 这种严峻的春运现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反而是愈演愈烈。

(2) 南方电力、电信设备抗灾能力薄弱。寒冬腊月的南方十几个受灾的省市, 深山到处是被压断的电塔, 电线上的冻雨比电线本身还要粗好几倍, 城市大面积停电, 国家电网配送了一批批电力专家前往, 却很难及时顺利地到达事故发生地带。这一幕幕画面大家已经不再陌生了。南方雪灾救助物资的匮乏, 与人们对南方温暖的印象有关。鉴于相对温暖的气候, 南方民众很少自备御寒设施。因此, 在雨雪到来之时, 南方处于不设防状态。南方的电缆、电塔并没有能力承受连日的大雪、冻雨的压力, 致使电缆、电塔被压断, 同时寒冷天气致使用电量猛增, 电力供不应求, 造成部分地区大面积停电。专家认为, 长期以来, 我国电网建设偏重主干大电网, 而忽略了地区小电网;重视了大电厂建设, 而忽视了分布式小电厂建设;重视了跨地区供电, 而忽视了就地供电;重视了火电建设, 而忽视了核电建设。这四大电网建设规划的不平衡, 是造成南方地区大面积停电的主要原因。

(3) 能源格局亟待调整。现阶段, 煤炭仍为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西煤东运的两条大通道朔黄线 (山西朔州至河北黄骅港) 、大秦线 (山西大同至河北秦皇岛) 目前已基本饱和。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 国家应高度重视煤炭的合理库存量, 建立煤炭用户库存责任制度, 以降低极端恶劣天气引发的电煤储运风险。目前, 中国煤炭总库存仅1.5亿吨、库存率在6%左右, 远低于世界第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平均10%的水平;南方的煤炭储存量更是少而又少, 面对突发的灾情, 很难保证有充足的煤炭供应量。所以, 应加速建设西煤东运新通道, 调整南方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3. 保险防灾体系需要完善。

以此次巨灾为例, 尽管保险业积极主动赔付, 但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仍然很低, 在直接经济损失中占比尚不足1.1%, 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自然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 但气象灾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预测的。研究表明, 我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的“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 “拉尼娜”把暖湿气流带到了冬季气温较低的南方地区, 导致了强降雪。实际上, 近年来, 欧洲地区就已经出现冬季强降雪天气增加的势头, 而且已经发生了交通灾害风险加大、一些地区电网受损影响正常供电的情况。作为风险管理者的保险业, 应该早就注意到这一点, 不仅有义务向社会各界通报这些风险研究结果, 而且要在业务方面提早准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分析) 。

三、从雪灾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缺陷

危机管理涉及政府、各种非政府组织、广大民众等社会各个方面,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危机管理体系是指政府所建立的一整套公共危机预防、监控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体系。在其中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 它具有组织健全、运行灵活、高效统一的特点。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综合性的建构, 包括危机发生前的监测预警、危机发生后的快速反应, 以及危机处理后的科学评估等多个环节。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 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 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 (至多是针对一些专门事件的机构, 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 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 。针对此次雪灾所暴露出的问题, 可以看出, 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着以下几点缺陷:

1. 预警机制不健全。

仅就2008年雪灾而言, 气象部门作为此次雪灾的预警机构, 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国还没有关于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案。全国人大代表邱玫准备提交制定《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 希望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 并通过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显示屏等, 使预警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覆盖到有效区域。我国的预警机构, 部门色彩浓厚, 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紧急事务管理机构, 难以做到对危机事件的详细预警分析。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等法律, 但是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部门管理色彩很重, 加上管理体制分散, 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紧急事务管理机构, 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机事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 对一些明显可能成为危机事件的问题缺少事先详细的预警分析, 导致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2. 快速反应机制缺失。

我国尚未建立不同危机事件处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使得我国应对复合型和国际型危机事件时, 效率低下。我国目前对紧急事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处理危机事件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对单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 而对复合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就显得效率比较低。由于过去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一直采用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情的救援体制和危机管理模式, 大规模地区性自然灾害迄今仍用“人海战术”, 投入最多的是部队。第二, 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 (包括同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等级协调和上下级政府之间的非等级协调机制) 。在防灾救援体制上, 政府有关部门由于“责、权、利”等诸多因素, 在应对复合型灾害时, 就出现了既不能形成应对极端事件的统一力量, 也不能及时有效配置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救灾资源的弊端。一旦多种危机事件并发, 可能会使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加以协调, 从而严重地影响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

3. 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此次雪灾之后的保险赔偿中显现出了风险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防灾防损不到位。承保后的防灾防损检查和服务是实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也是长期以来保险业比较薄弱的环节。此次灾害突出地暴露出部分公司“防重于赔”的灾害应对思路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 很多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业务发展上, 而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重视不够。少数保险公司行动迟缓, 对突发事件反应不够敏锐等。从国际上看, 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 在设立巨灾基金、再保险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起巨灾保险制度, 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还有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总裁杨超表示:面对巨灾,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 尚未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 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还比较有限。这次雨雪冰冻灾害进一步反映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过低, 凸显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4. 对基础设施使用情况无评价体系。

雪灾暴露的交通运输、南方电力、电信设备抗灾能力薄弱、南北能源格局等问题, 都说明我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次雪灾突出的交通矛盾问题表明, 我国亟待建立一套合理的交通运输系统, 建立最经济最省时的资源运输网络, 在全球性气候日益反常的情况下, 灾害预防工作应该具有前瞻性, 电力系统电信设备也应如此。可以说, 如果基础设施建设不好, 或者说有漏洞的话, 一旦遇到灾害天气、异常事件, 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同时也给灾后重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 我国的危机管理中应将基础设施使用情况纳入其中。

四、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通过对这次雪灾的规模性救助, 可以看出, 我国亟待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充实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内容, 并给日后的各种危机事件提供更加宝贵的救助信息。

1. 完善气象预警系统。

首先, 针对此次雪灾暴露出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气象信息未能对电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的问题, 要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研究, 并为电力系统提供专门预报。其次, 要完善气象预警系统。以前的气象预报只能预报10天之内的天气大致情况, 雪灾之后, 气象部门报道我国已经可以对20天之内的天气进行预报, 这将十分有利于完善气象预警系统。还要对冻雨等等包括在其他国家发生的灾害天气的形成原因及过程进行研究, 不断充实气象预警系统的内容。第三, 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美国政府在其减灾计划中有个很明确的理念“减灾始于风险评估”, 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将天气与可能的灾害联系起来, 明确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 最重要的是回答“该怎么做”。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通讯传播手段, 比如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信息显示屏等, 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风险区域的有效覆盖。

2. 资源整合与协调管理相结合。

当危机发生时, 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 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关键的。一是要做精专业力量, 建立不同层次的专职化的危机风险管理团队。二是要重视财政保障和资源保障。在财政保障方面, 要将危机管理经费纳入预算, 建立专门的国家防范危机基金, 通过社会保险等方式扩大资金的供给;在资源保障方面, 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 人力、物品、基础设施以及安全设备器材等都要有所准备,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资源目录, 一旦危机爆发, 便可以一目了然, 有效地调动资源, 启动基础设施。三是协调管理。由政府部门第一责任人牵头, 环保、农业、公安、消防、军队、武警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制定长期应对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 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部门管理资源的作用, 有效避免危机管理中的脱节和各自为政。

3.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保险具有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功能, 即保险的保障功能。灾害过后, 经济补偿是最直接的救灾措施, 因此, 保险业在巨灾中的作用格外突出。这次雨雪冰冻灾害进一步反映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地位过低, 凸显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迫切性。第一, 建立专业巨灾保险基金。由所有保险公司共同参与, 分摊巨灾赔款。巨灾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其次, 发行巨灾债券, 在资本市场上分散风险, 可以说这是专门给企业建立的保险基金。以保障在巨灾面前企业的自身利益不至于受到很大的损害。第三, 实行商业再保险和国家再保险相结合的分保安排。另外,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而灾情信息分散于各部、局、省、市、自治区。因此, 我国应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数据库。

4. 建立公共设施使用评估体系。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 应该对我国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电网、能源供给等等, 给予定时评估, 以便了解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 并且可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隐患;再将各种隐患列入危机管理之中, 不仅完善了危机管理的内容, 也会在灾害来临时多一份保障。首先, 应对公共设施使用的程度进行测定, 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 明确说明使用的程度和标准中的哪一栏相对应;第二, 全面分析基础设施可能发生的故障或自然破坏的等级, 将其与使用程度相对应, 明确基础设施存在的隐患及在灾害到来的时候最坏的破坏程度;第三,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使得公共危机管理所涉及的相应部门单位可以看到自己管辖范围内存在的隐患, 提高防范意识, 在灾害到来之前做到有备无患。

2008年的这次雪灾, 持续时间之长, 影响面积之大, 破坏程度之深, 受灾人数之多都是未曾料想的, 而救援任务之重, 救援工作之艰险, 更是所没有经历的, 这真是极大的震撼。现在雪灾已经过去, 但是不能让这一页轻易地翻过去, 应当从雪灾中吸取更多的教训, 认识到防范灾害刻不容缓。

摘要:2008年1月份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罕见的雪灾, 共造成我国南方19个城市严重受灾, 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 我国的电力、客运、货运、农作物生产等方面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这次南方雪灾暴露了我国对于重大灾害预警系统的缺失, 基础设施的陈旧等问题, 也反映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反思雪灾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及伤害的目的, 是促进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最终提高我国应对突发灾情的处理能力。

关键词: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南方雪灾中的数字[EB/OL].http://finance.cctv.com/20080202/104521

[2].刘国旺.对南方雪灾的反思[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80213/20104500627.shtml

[3].反思国家应急体系:雪灾暴露出问题[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80221/105614986962.shtml

[4].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薛澜.危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建筑工人安全警示语下一篇:世说新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