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费情况

2024-05-01

稿费情况(精选16篇)

篇1:稿费情况

关于本证券营业部合规经营情况的报告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证监会公告【2010】11号,以下简称”<规定>”)对证券经纪业务的合规性规定,本证券营业部对《规定》中证券经纪业务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账户业务操作规范性、适当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客户回访工作情况、客户档案管理情况、信访投诉工作情况,营业部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自查自纠,对自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与纠正,有效落实了《规定》的各项监管要求。现将本证券营业部的合规经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账户业务的规范性操作

针对《规定》中“建立健全客户账户业务相关制度”的要求,本营业部经自查后认为该方面已达到《规定》的要求。本营业部办理开户业务时要求对客户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用第二代身份证识别系统对身份证件进行识别。若识别时发现客户身份存在疑问的,立即要求客户补充提供居民户口簿或者有效期内的护照或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原件等足以证实其身份的其他证明材料。

同时,为更好地加强开户环节中对客户的姓名和身份信息的真实性的审查工作,本营业部于2010年7月份进行了相关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并于2010年8月初正式启用了拟上线一套身份验证系统,该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由权威发证机关对客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且该系统由公司经纪总部和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搭建,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本营业部在识别客户身份真实性上将更为严谨。

此外,本营业部对各类临柜业务(包含但不限于如资金账户及证券账户的开立业务、信息修改、注销业务、建立及变更客户资金存管关系、客户证券账户转托管和撤销指定交易业务、与客户权益直接相关的业务)流程中均要求业务经办人操作、复核人员复核并签章。与此同时,本营业部为了使得账户业务的操作体系更为严谨,在账户系统启用资金账户及证券账户开户的强制复核,通过不允许本人复核自己的操作的参数控制做到系统强制复核,并于2010年8月份已经启动柜台系统中的权益类操作和转托管业务复核功能。

二、完善适当性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各项措施

根据《规定》中“建立健全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的各方面要求,本营业部的适当性管理基本达到合规要求。本营业部按照客户服务适当性工作平台的开发计划,于2010年12月底完成了第一期的开发工作,实现了客户风险测评、适当性服务产品的定制、客户问卷调查、客户资料的修改以及客户账户的持仓和关联资讯等功能。根据系统开发进度,已开发的功能正在试运行;预计将于2011年1月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并进入第二期系统开发。第一期系统主要实现了适当性管理的如下功能:

(1)客户分类分级以及风险评估功能;(2)客户的分级分类和针对性资源配置;

(3)资讯和服务客户自主选择以及选择结果的留痕;(4)其他对客户提供的一对一投资顾问服务的特色服务等。同时,公司总部于2010年7月22日颁布执行了《湘财证券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了提供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服务相关细则和操作流程。本营业部的相关业务人员均接受了总部关于《湘财证券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的学习与培训。目前,该制度的业务细则与操作流程都已在本营业部使用与备案,且本营业部在开展适当性管理过程中坚持以该制度与《规定》的相关要求为依据。

三、有效控制风险,加大对客户交易的监控力度

客户交易监控主要是由公司总部的合规部门和风控部门加强执行。根据《规定》中第三点“建立健全客户交易安全监控制度,保护客户资产安全”的相关要求,公司总部统一建立了资金划转、证券转移、交易活动的实时监控系统;并由合规风控管理总部牵头,根据“发现盗买盗卖等异常交易行为疑点时,应当及时通知客户并核实确认、留存证据;基本确认盗买盗卖等异常交易行为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资产,并协助客户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要求,制定了《湘财证券经纪业务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监控管理办法》,该制度于2010年9月30日已发布实施,本营业部目前也已使用与备案。

同时,为落实“统一建立、管理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业务交易风险监控系统”的要求,公司总部的合规风控管理总部和信息技术中心在已有的风险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异常交易监控系统,并于八月底完成了系统上线工作;该系统加强分析设计实现关于盗买盗

卖、交易所重点关注帐号监控等监控算法。

在这些制度与系统的有效运行与保障下,营业部截止目前未发生过盗买盗卖行为和向客户提供确定性判断的投资建议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行为。

四、做好客户回访工作,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回访工作主要是由本营业部与公司总部的客户服务部门相互配合完成。对照《规定》关于健全客户回访工作的各项要求,营业部客服人员每隔**时间对 %的客户进行电话回访,对*%的客户进行上门回访,回访内容严格按照《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身份核实、客户账户变动确认、证券营业部及证券从业人员是否违规代客户操作账户、是否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是否存在全权委托行为等。若是采取电话回访,营业部系统将自动对回访的电话进行录音;若是上门回访,回访人员将对回访内容进行了手头记录,以纸质材料的形式进行保存,录音和笔记材料都在档案室进行备案。对营业部1个月内发生的客户,营业部在当月对这部分客户进行采取**回访的方式,了解客户对营业部以及营业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水平。综合而言,本营业部对客户的回访比例为**。

同时,对资产量达到**或交易量达到**的客户,回访工作由营业部转交至公司总部的客户服务部门完成。目前营业部这部分客户共有**人,公司总部的客服人员都会每隔**时间对这部分客户进行上门回访,以充分了解客户的切实需求。

五、积极受理客户投诉,提升客户忠诚度

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和与客户的纠纷”的要求,且为了更好的发挥投资者对营业部工作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与检查,公司总部已建立了《湘财证券信访投诉处理规定》制度,本营业部也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了客户投诉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并保证客户投诉电话在营业时间内能畅通。客户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现场员工墙随时查询营业部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同时,本营业部将相关客户投诉的档案都已保存备案,并在每年3月之前将去年的投诉情况反馈给公司总部。此外,本营业部还开通了客户投诉的渠道,方便客户进行投诉;而且本营业部对客户的有效投诉做到“一有投诉必调查”,对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及时向客户进行反馈。

六、妥善保管客户资料,保证各项资料有凭可依

本营业部按照《规定》要求,为每个客户单独建立纸质档案。客户档案包括了客户及代理人名称、地址、通讯联系方式、客户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证券账户卡复印件、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客户资金存管协议、授权委托书、风险揭示书等。从客户开户到销户,本营业部都妥善保存客户的相关资料,并专门为客户资料开设了一间档案室,派专人进行整理与保管。同时,所有客户资料都是对外保密,档案室也是闲人不可入内的。

七、健全营业部负责人考核体系

营业部负责人是《规定》中的要求,根据《规定》“明确规定证

券营业部负责人对证券营业部的业务规范、安全、稳定运营负直接责任”等要求,公司总部在新拟定的《营业部总经理考核办法》中将相关要求列入,并予以了明确;目前该办法已于2010年7月底通过审核并实施。

同时,公司总部把营业部负责人审计中“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后进行内部责任追究,报当地监管部门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且该违规人员至少2年内不得转任其他证券营业部负责人或者证券公司同等职务及以上管理人员”这一要求写入制度,由合规风控部门修订了《湘财证券员工违规处罚办法》2010年9月1日正式已经颁布执行。这些措施与制度加强了营业部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完善了对营业部负责人的考核制度。

总体来说,本营业部的经营流程与情况严格按照了《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根据《规定》新修订与新完善的内容,营业部与公司总部都对原有的相关流程与制度进行了修改,保证了营业部的制度能与《规定》做到良好的衔接。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篇2:稿费情况

稿费,你一定知道是什么东东。这可是一个挣零用钱的好方法。不但对学习有益,还不失为一个挣“私房钱”正道途径。而我,也是一个“投稿一族”呢。

可是,想要拿到稿费,可就不容易了。首先,你一定得有某一方面非常的出众(比方说画画啦、书法啦、手工啦,当然,还有写作)。这些可都是我吃饭的家伙,少了它,我又得跟零食说:“拜拜了,您哪,走好啊!”这哪行,所以,一看到什么征稿启示,我一准早就写好稿了。寄出去之后,得兴奋一天呢。但结果可就惨了,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可不是吗?投十次啊,九次准没信。有些时候甚至连邮票钱都挣不够,哎。

但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耶,为了稿费,我拼啦了!

篇3:神秘的稿费单

可是, 六年级开学了, 爸爸说:“芸儿, 咱家穷, 你妈妈有病, 眼看农活就要忙起来了, 妈妈还要打针吃药, 你就回家帮着喂猪吧, 读了几年书也行了。”很爱读书的芸儿流泪了。当她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 欢欢喜喜地上学, 自己却不得不上山割猪草时, 心中便有太多的失落。她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和别的孩子一样, 将来读中学, 再考大学, 做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啊!

芸儿不服输, 她要自学成才。一天, 她向别人借来一本课外书,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向报纸杂志投稿还可以得到稿费, 便心动了。读书时, 老师和同学常夸她作文写得好, 咱何不去投稿, 得了稿费, 既能帮妈妈看病, 说不定爸爸一高兴, 还让自己重返学校哩!芸儿翻出以前写的一篇《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作文, 工工整整地抄正后, 附上一封诉说自己家里的境况, 以及自己多么想上学的愿望的信, 一起寄给县报的副刊编辑阿草。

这一天, 好消息终于来了, 邮递员叔叔摇着车铃, 一路嚷着:“芸儿, 有人给你汇钱了!”芸儿接过汇款单一看, 果然是她的名字, 50元, 同时还有一封信, 撕开, 那是一张署着芸儿名字的《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剪报, 还有一封阿草老师的亲笔信:

芸儿同学:你的来稿和来信我看了, 知道你很爱学习, 但家庭状况不好。你的文章情感真挚 (zhì) , 文笔细腻, 可以看出你有较好的写作基础。文章发表了, 给你寄来样报一份, 稿费50元, 希望说通你爸, 继续让你上学去。好好学习, 再接再厉!

你的朋友:阿草

捧着汇款单和信, 芸儿流下了感动的泪。她飞跑着进屋, 把那张汇款单亮在爸爸眼前, 并哽咽着念完了阿草老师的信。念着念着, 爸爸的眼圈儿也红了, 说:“孩子, 爸爸错了, 明天就送你上学去!”

芸儿重新走进了学堂。她读书更努力了, 写作更勤奋了, 每天回到家, 在昏黄的灯下, 就不停地写, 写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 写发生在自己身边可歌可泣 (qì) 的感动的人和事。写好之后, 就给阿草老师寄去。每次, 阿草老师都认真地帮她修改, 指出她写作上的进步和不足, 以及努力的方向, 照例寄来稿费和样报。芸儿生活在幸福中, 整天快活得像一只百灵鸟。

短短的一年间, 阿草老师给芸儿寄来不下30张稿费单, 有10块的, 有20块的, 还有50块的, 芸儿成了学校里的“小作家”, 老师和同学都以她为荣。

转眼间, 芸儿毕业了, 她进了县一中, 还被学校选为学生会主席。芸儿写信告诉了阿草老师这些喜讯, 阿草老师给她回了一封短信, 同时寄来300块钱。

收到短信, 芸儿有些纳闷:往日, 阿草老师每次来信都写得很多, 这次怎么就那么几十个字呢?而且, 字迹歪歪扭扭, 似费力完成的样子;再说, 往日, 稿费都是10块、20块的, 这次怎么会有300块那么多呢?

星期天, 带着这些疑问, 芸儿带了很多家乡产的核桃、红枣, 到县报社看望阿草老师。

芸儿问一位眼镜阿姨:“请问, 阿草老师在吗?”眼镜阿姨站起来, 打量着芸儿:“你找阿草老师有什么事吗?”芸儿说:“我是从乡下来的, 是阿草老师的学生, 也是你们县报副刊《青青草》的作者, 我叫芸儿。”眼镜阿姨摇头, 说没听说有这么一位作者呀。芸儿急了, 说:“我在《青青草》发表过好多篇文章, 都是阿草老师帮我修改后发表出来的, 他还给我寄了好多次稿费哩!”说完, 芸儿取出一份阿草老师寄去的剪报。那位眼镜阿姨看了看作品剪样, 摇头说:“这不是县报的样报, 这是电脑打印的模仿样本。再说, 阿草老师早在一年前就去世了, 他怎么会给你寄钱寄报纸呢?”

说完, 眼镜老师找来一份县报的合订本, 芸儿一张一张地翻阅, 果然, 副刊上没有她的名字。

看到芸儿茫然的样子, 眼镜老师又说:“说实话, 你的文章离副刊的发表还有一定距离, 但能写到这种程度, 已经很了不起了, 努把力, 将来作家的称号一定会属于你。”眼镜阿姨还说了些什么, 芸儿已经听不见了。她陷入了一团迷雾中, 既然自己从来没有发表过文章, 那这些稿费又是怎么来的呢?还有, 阿草老师都走了一年了, 那些信件又是谁写的呢?她哭着求眼镜阿姨:“阿姨, 您一定要帮我查查啊!”

回到学校后, 芸儿就天天盼着眼镜阿姨的消息。没几天, 一辆小轿车开到了学校, 从车上下来了眼镜阿姨, 她说带芸儿去见一个人。

然而, 小轿车却将她们带到一座公墓。眼镜阿姨指着一座墓碑对芸儿说:“这就是你要见的人, 县报前总编、县作协主席苏平爷爷。那些钱, 还有那些信以及剪报, 都是苏爷爷寄给你的。”

原来, 通过阿草老师的夫人, 眼镜阿姨终于打听到, 就在芸儿投稿没多久, 阿草老师就患上癌症住院了。和他一同住院的还有老作家苏平, 他俩是多年的文友, 又同在报社工作, 苏平爷爷看了芸儿给阿草老师的信, 两人都觉得她有写作的灵气, 但生活所迫却让她过早地辍 (chuò) 学, 不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于是两人共同想了个办法, 就是把帮助芸儿的钱用稿费的方式寄去, 这样既可以缓解她家的经济压力, 又可以得到她父母的支持, 还可以鼓励她多多写作。就在阿草老师给芸儿寄去第一次钱后, 他就去世了。以后的每次汇款, 都是苏平爷爷以阿草老师的名义寄出的, 芸儿寄来的稿件, 也是苏爷爷通过传达室转到他的手里。得到芸儿上县一中的消息时, 苏爷爷已病入膏肓, 那封信就是他躺在病床上艰难完成的。

接着, 眼镜阿姨取出一封信和一张存款单说:“这是昨天在苏爷爷家苏奶奶托我转交给你的, 请收下。”

那是一张2000元的存款单。拆开信, 里面写道:“芸儿同学:明天我就要调走了, 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往后, 你的文章可直接寄到副刊编辑部。你的大作《大山里, 一个孩子的梦》已于近期刊出, 经报社评审, 获得副刊一等奖, 特寄来奖金2000元, 望查收。望你再接再厉, 早日实现作家梦。你的朋友:阿草……”

芸儿的眼圈儿红了。这时, 眼镜阿姨又取出一封信来, 芸儿一看, 那竟是一份“临终嘱托”:

县报副刊部:在我县大山深处的苦水村, 有一位叫芸儿的姑娘, 她有极好的写作天赋 (fù) , 只可惜家境贫寒, 极有辍学的可能。现我以一个老作家的身份恳请你们关注她, 支持她, 让她飞得更高, 飞得更远。这是她的作文, 谨向你们推荐, 如果达到发表要求, 请优先刊登, 也许, 一笔微薄的稿费却能完成她的梦想与人生。

苏平

终于, 芸儿大声地哭了。哭声中, 眼镜阿姨拉着芸儿的手, 深情地说:“芸儿, 往后, 我们这些报社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就是你的第二个阿草哥哥, 第二个苏平爷爷, 你答应吗?”

芸儿深深地点头。

篇4:神秘的稿费单

可是,六年级开学了,爸爸说:“芸儿,咱家穷,你妈妈有病,眼看农活就要忙起来了,妈妈还要打针吃药,你就回家帮着喂猪吧,读了几年书也行了。”很爱读书的芸儿流泪了。她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欢欢喜喜地上学,自己却不得不上山割猪草,心中便有太多的失落。她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将来读中学,再考大学,做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啊!

芸儿不服输,她要自学成才。一天,她向别人借来一本课外书,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向报纸杂志投稿还可以换取稿费,便心动了。读书时,老师和同学常夸她作文写得好,咱何不也投稿去,得了稿费,既能帮妈妈看病,说不定爸爸一高兴,还让自己重返学校哩!

芸儿翻出以前一篇《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作文,工工整整地抄正后,并附上一封诉说自己家里的境况,以及自己多么想上学的心思的信,一起寄给县报的副刊编辑阿草。

这一天,好消息终于来了,邮递员叔叔摇着车铃,一路嚷着:“芸儿,有人给你汇钱了!”芸儿接过汇款单一看,果然是她的名字,50元,随同的还有一封信,撕开,那是一张署着芸儿名字的《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剪报,还有一封阿草老师的亲笔信:

芸儿同学:你的来稿和来信我看了,知道你很爱学习,但家庭状况不好。你的文章情感真挚,文笔细腻,可以看出你有较好的写作基础。文章发表了,给你寄来样报一份,稿费50元,望说通你爸,继续让你上学去。好好学习,再接再厉!

你的朋友:阿草

捧着稿费单和信,芸儿流下了感动的泪。她飞跑着进屋,把那张汇款单亮在爸爸眼前,并哽咽着念完了阿草老师的信。念着念着,爸爸的眼圈儿也红了,说:“孩子,爸爸错了,明天就送你上学去!”

芸儿重又走进了学堂。她读书更努力了,写作更勤奋了,每天回到家,在昏黄的灯下,就不停地写,写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写发生在自己身边可歌可泣的感人的人和事。写好之后,就给阿草老师寄去,每次,阿草老师都认真地帮她修改,指出她写作上的进步和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照例寄来稿费和样报。芸儿生活在幸福中,整天快活得像一只百灵鸟。

短短的一年间,阿草老师给芸儿寄来不下30张稿费单,有10块的,有20块的,还有50块的,芸儿成了学校里的“小作家”,老师和同学都以她为荣。

转眼间,芸儿毕业了,她进了县一中,还被学校选上学生会主席。芸儿写信告诉了阿草老师这些喜讯,阿草老师给她回了一封短信,同时寄来300块钱。

收到短信,芸儿有些纳闷:往日,阿草老师每次来信都写得很多,这次怎么会就那么几十个字呢?而且,字迹歪歪扭扭,似努力完成的样子;再说,往日,稿费都是10块20的,这次怎么会有300块那么多呢?

星期天,带着这些疑问,芸儿带了很多家乡产的核桃、红枣,去到县报社看望阿草老师。

芸儿问一位眼镜阿姨:“请问,阿草老师在吗?”眼镜阿姨站起来,打量着芸儿:“你找阿草老师有什么事吗?”芸儿说:“我是从乡下来的,是阿草老师的学生,也是你们县报副刊《青青草》的作者,我叫芸儿。”眼镜阿姨摇头,说没听说有这么一位作者呀?芸儿急了,说:“我在《青青草》发表过好多篇文章,都是阿草老师帮我修改后发表出来的,他还给我寄了好多次稿费哩!”说完,芸儿取出一份阿草老师寄去的剪报。那位眼镜阿姨看了看作品剪样,摇头说:“这不是县报的样报,这是电脑打印的模仿样本。再说,阿草老师早在一年前就去世了,他怎么会给你寄钱寄报纸呢?”

说完,眼镜老师找来一份县报的合订本,芸儿一张一张地翻阅,果然,副刊上不见她的名字。

看到芸儿茫然的样子,眼镜老师又说:“说实话,你的文章离副刊的发表还有一定距离,但能写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了不起了,努把力,将来作家一定会属于你。”眼镜阿姨还说了些什么,芸儿已经听不见了。她陷入了一团迷雾中,既然自己从来没有发表过文章,这些稿费又是怎么来的呢?还有,阿草老师都走了一年了,那些信件又是谁写的呢?她哭着求眼镜阿姨:“阿姨,您一定要帮我查查啊!”

回到学校后,芸儿就天天盼着眼镜阿姨的消息。没几天,一辆小轿车开到了学校,从车上下来了眼镜阿姨,她说带芸儿去见一个人。

然而,小轿车却将她们带到一座公墓。眼镜阿姨指着一座墓碑对芸儿说:“这就是你要见的人,县报前总编、县作协主席苏平爷爷。那些钱,还有那些信以及剪报,都是苏爷爷寄给你的。”

原来,通过阿草老师的夫人,眼镜阿姨终于打听到,就在芸儿投稿没多久,阿草老师就患上癌症住院了。和他一同住院的还有老作家苏平,他俩是多年的文友,又同在报社工作,苏平爷爷看了芸儿给阿草老师的信,两人都觉得她有写作的灵气,但生活的所迫却让她过早地辍学,不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于是两人共同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帮助芸儿的钱,用稿费的方式寄去,这样既可以缓解她家的经济压力,又可以得到她父母的支持,还可以鼓励她多多写作。就在阿草老师给芸儿寄了第一次钱后,他就去世了。以后的每次汇款,都是苏平爷爷以阿草老师的名义寄出的,芸儿寄来的稿件,也是苏爷爷通过传达室转到他的手里。得到芸儿上县一中的消息,苏爷爷已病入膏肓,那封信就是他躺在病床上艰难完成的。

接着,眼镜阿姨取出一封信和一张存折单说:“这是昨天在苏爷爷家苏奶奶托我转给你的,请收下。”

那是一张2 000元的存款单。拆开信,里面写道:“芸儿同学:明天我就要调走了,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往后,你的文章可直接寄到副刊编辑部。你的大作《大山里,一个孩子的梦》已于近期刊出,经报社评审,获得副刊一等奖,特寄来奖金2 000元,望查收。望你再接再厉,早日实现作家梦。你的朋友:阿草……”

芸儿的眼圈儿红了。这时,眼镜阿姨又取出一封信来,芸儿一看,那竟是一份“临终嘱托”:

县报副刊部:在我县大山深处的苦水村,有一位叫芸儿的姑娘,她有极好的写作天赋,只可惜家境贫寒,极有辍学的可能。现我以一个老作家的身份肯请你们,关注她,支持她,让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是她的作文,谨向你们推荐,如果达到发表水平,请优先刊登,也许,一笔微薄的稿费却能完成她的梦想与人生。

苏平

终于,芸儿大声地哭了。哭声中,眼镜阿姨拉着芸儿的手,深情地说:“芸儿,往后,我们这些报社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就是你的第二个阿草哥哥,第二个苏平爷爷,你答应吗?”

芸儿深深地点头。

篇5:稿费500字

今天是补课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难忘的一天,因为老师给我们发奖了。

老师慢悠悠地走到背包前,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和一张纸。我定眼一看,见里面装的都是钱,心想: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呢?想着想着,老师便开始发话了:“同学们,今天,我把发表作文的同学的稿费发一下。”同学们一听,立刻坐不住了:有的站在板凳上,往老师那看;有的同学在底下嘀嘀咕咕地:“说会是谁呢?”这时老师面带微笑地说:“郭一泽同学的作文《我真的很高兴》和《学打篮球》发表了,分别得了1。7元和1。5元的稿费,共3。3元,给你。”郭一泽一听,顿时笑开了,他慢慢地走上讲台,老师把数好的钱放到郭一泽的手里。郭一泽双手捧着老师给他的钱,朝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轻轻地说:“谢谢!”便大步流星地回到座位上。老师又接着往下念:“卢昱希你发表了《暑假看冰雕》得了一元。”卢昱希听了,快速地走到老师跟前,慢慢地接过了钱。老师又接着往下念,我越听心越慌:到底有没有我呀?我有点坐立不安了。终于,我听到了老师念我的名字:“张雨琪,你的作文《有趣的猴子》也发表了,得了1。7元的稿费,给你。”我控制不住兴奋,快速地接住了老师给我的钱,并说了声“谢谢!”当稿费发完后,老师让发表作文的同学上讲台上拍照。

我快速地走到了讲台,双眼眯成一条缝,把手举到耳朵旁,老师拿着手机拍了张照。此刻我感觉教室里的灯更亮啦,屋里的风扇扇得风更凉快啦,我幸福极了!深深地体会到了: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篇6:稿费500字

一次,妈妈突然问我:“你觉得自己大概会有多少稿费?”我说:“一百元。”妈妈摇头,“200元?”妈妈说:“再猜一猜。”“我猜不着了。”这时,妈妈笑着说,“50元!”我一听,有些茫然了,很疑惑地说,“只有50?”妈妈又重复了一遍。我还是不大相信,不服气地嘟嚷了一句:“干脆送给妈妈好了,哼!”妈妈神秘地问,“真的送给我呀?”我不出声,妈妈又说:“你去看看手机吧!”我垂头丧气地拿起手机翻开来看。“什么?1022元?”我被眼前的数字惊呆了,好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妈妈,你竟然敢骗我?”“哈哈哈哈……”妈妈忍不住大笑,我却被气得脸都红了。

今天中午,我又领了50元稿费,当我听见我可能会有一个水晶奖杯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藏着一只小兔子一样,上跳下窜、动个不停,我太高兴了。

篇7:稿费个人所得税

每次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1-30%)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4000)-800

每次收入额(>4000)×(1-20%)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2%的手续费。扣缴义务人可将其用于代扣代缴费用开支和奖励代扣代缴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人员。但由税务机关查出,扣缴义务人补扣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不向扣缴义务人支付手续费。

此外,本税征收适用残疾人、烈属、孤老、伤残军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具体规定如下:

对持区、县以上民政部门、残联有效证件的烈属、伤残军人、孤老人员和残疾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可减征30%的个人所得税。

每次取得的收入按如下规定确定:

(1)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稿酬所得,则可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按分次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2)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有稿酬所得为一次,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在其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所得,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所得,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3)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此外,如果读者朋友还是不太明白的话,不妨参照如下更为白话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1-30%)

例:某人因一篇小说出版,获稿费20000元,后又取得加印又得稿费10000元。

第一次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0×(1-20%)×20%×(1-30%)=2240(元)

篇8:第一笔稿费

小孩子都会羡慕大人手里有钱花,渴望像父母一样能自豪地支配自己的收入,我也不例外,可是我那么小,还在上学,怎么才能挣到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呢?想来想去,我决定投稿,发表文章就会有稿费,要知道,我的作文在学校一直是备受老师表扬的,这也是一个中学生唯一的挣钱途径了。

记得那是1999年的5月,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我,悄悄地买来信纸和信封邮票,利用三个晚上的时间写出来一篇满意的作文。由于是第一次投稿,生怕身边的同学知道后笑话我,于是偷偷地一笔一画地把文章誊抄在了信笺纸上,之后把文章足足看了五遍,最后才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情投到了邮筒里。

当把信件投到邮箱的那一刻,我就开始在脑海里畅想收到稿费的那份激动心情,心中不禁有一丝丝的小激动。同时想到也许这篇稿件从此会杳无音讯。心中不免又有了一些惆怅。

时间的车轮在在飞逝地流转,忙碌的学习让我忘记了三个月前投稿的事情,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耀着大地,一缕缕花香飘荡在校园上空。突然有同学说邮递员叔叔叫我到收发室取东西。当时的我还在心里嘀咕,谁会给我邮寄东西呢?

邮递员叔叔递给我一个牛皮纸信封和一张巴掌大小的汇款单,附言栏里清晰地写着:“稿费5元”,落款是《青年科学》杂志社。同时麻利地从包里取出了一个登记本,让我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牛皮纸信封,在目录里找到了署着自己名字的那篇稿件,看到自己涂鸦的文字被采用且收到了五元稿费,心中的那份激动和期待也随之而飞扬起来。这5元钱,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位初中生来说,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呢。就是这份小小的一笔稿费,使我一直洋溢在浓浓的幸福中,也让我更加地坚定了一定要多写点文章的信念。

记得当时还纠结这五元钱应该怎么去花?是给辛苦的爸爸妈妈买一份小礼物,还是给和蔼可亲的老师买一支批阅作业的钢笔。经过自己的一番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决定用这五元钱买了一沓信签纸和20张书签。信签纸是用来继续给报社投稿誊抄稿件用,那20张书签是用来送给身边玩的比较好的同学和朋友,让他们也分享一下我收到稿费后的快乐和幸福。于是经过两个晚上的构思和酝酿,我在每张书签的背面都写下了对他们的真挚祝愿。

如今想想当时的那种心情,就如同细小、温暖而真实的一粒沙子。而这沙中风景的美丽和点滴幸福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后来,上了高中考了大学,一直到毕业工作,我一直都在坚持着写稿投稿,也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很多报刊杂志社寄来的稿费。

记不清收到多少次稿费通知单了。但收到每笔稿费单时的愉悦的心情一直都萦绕在记忆中。那份被认可的感动和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每一笔稿费都给我快乐和信心,给予我肯定和激情,给予我无穷的创作欲望。同时我的投稿也从当时的邮寄信件到了后来的电子邮件投稿。虽说投稿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收到第一笔稿费的那份记忆却永远挥之不去。

我之所以喜欢文字,是因为我能通过别人的文字,感知着不同的人生与经历,在文字的世界里,可以让我们真实的展露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

时间流逝,初中二年级收到稿费的这件小事,无可避免地已成为昨天的回忆。但此时此刻我却想让它向着风吹来的方向,继续生长……

新疆伊宁市教育局

篇9:稿费小学作文

记得四年前的一天暑假,一位大学生哥哥来到我家,真诚地感谢我爷爷帮助家庭贫困的他上大学。

交读中,爷爷介绍自己工资不高,只是将自己写报道得到的稿费做了点善事,要感谢的.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忙。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想长大了,也要像爷爷那样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许是受爷爷的熏陶,我这个当了多年班长的小学生,也爱看报纸看电视的新闻,也想当个小记者,爷爷便启发我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常在外面走,新闻自然有”,我提出好点子后,爷爷指导我怎样命题,怎样拟提纲,怎样写文章。

就这样,我从身边事、家庭事写起,在《香城都市报》编辑老师的帮助下,首先发出了《奶奶种稻米》这一处女作,让我受到鼓舞,接着《乐当禁烟小卫士》、《初当家庭小主人》、《处处学雷锋》几篇小文章先后见报。

班主任老师鼓励我当小记者,但是有的同学问:“万幸,你得了不少稿费吧!”我理直气壮道:“又不是大人写稿有稿费,我们小学生只要文章见了报就不错了,哪个要稿费!”

昨天放学后,爷爷对我说:“万幸,给你一个惊喜。”我问什么惊喜,爷爷又说:“你劳动的第一次收获。”“是报社寄的稿费?”“你真聪明”。

篇10:稿费小学作文

今天,我高兴极了,因为我收到了小学里的第一次稿费。以前,在幼儿园里我也收到画画的稿费两次。可是,这次是作文。我一篇《最可亲的陌生人》的文章,发表在《小学语文报》上,稿费来的可真不容易啊,是我辛苦劳动的结果。

回到家,我拿着汇款单高高兴兴对妈妈说:“我收到稿费了,我收到稿费了。”妈妈问:“拿了十元钱准备怎么花呀?”我想应该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我想啊想,想到了,我们班的郑精义同学前个星期不是刚刚做过心脏手术吗?我应该去看望他一下。第二天中午,我吃过饭,急急忙忙来到街上,我用十元钱的稿费买了一斤苹果和两斤香蕉,就往我同学家走去……

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脚步特别轻快,我一边走一边想,如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11:稿费小学作文

我正想着,屠老师宣布了结果:“第一次获得随笔稿费的是――卢奕州和王紫韩。”“啊!怎么是我?”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一时间真有点不敢相信。

“请两位同学上台!”屠老师面带微笑地说。“啪啪啪……”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才缓过神来,我赶紧和王紫韩快步走上了讲台。老师郑重地给我们颁发奖状和10元稿费,还让我们摆好pose,要记录这光荣一刻。我们把奖状和稿费举在胸前,心中无比自豪,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篇12:爱的稿费单

工作之余,我喜欢舞文弄墨,挣点稿费。稿费单由单位的保洁员大姐到门卫那里取报纸时,顺便捎给我。

每次送稿费单时,大姐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刘老师真是聪明啊,发表了那么多文章。”我不好意思地应付说:“都是豆腐块,不值得一提。”

大姐是个格外认真性格直爽的人,她赶紧说:“我要让女儿也向你学习,将来和你一样。”

听办公室的同事私下里说,她女儿学习成绩很差,经常惹是生非,一个初中生还染了黄头发。大姐也挺惨,丈夫抛弃她们娘俩去了南方,她一个人靠做保洁养活孩子。我心里荡漾着怜悯和惆怅,总想找个机会帮她一把。但没曾想却因一件事让我对她的人品产生了怀疑。

那次,她给我送稿费单。拿到单子一看,我的名字居然打错了,汇款单即使名字错一个字,也取不出钱来。我随手将稿费单一丢,抱怨地说,这个工作人员真是粗心!

这时,大姐怯生生跟我说:“刘老师,能把稿费单送给我吗?反正也是作废的单子。”说完,她从兜里掏出89块钱给我。我怎能要大姐的钱呢,而且又不是她的错。我说,给你吧,杂志社还会补寄的。

我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大姐归还向我借阅的杂志,我才想起还有一张作废的单子没有补寄。

我拨了杂志社的电话,可令我惊讶的是,负责人告诉我,两个星期之前,有一位大姐告诉他们,我同意将这张稿费单以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补寄。我恍然大悟,大姐居然把我的稿费单邮寄到她家了。

第二天,大姐来送报纸的时候,我旁敲侧击地说:“大姐,我还有一张稿费单是不是邮错地址了?”

她的脸倏地变红了,嗫嚅道:“我回去查查,不好意思啊。”说完,她轻轻地溜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的人都说肯定是她干的,没想到她为了几十块钱这么不地道。我也气愤地应和着。

下班后,我刚走出电梯,大姐低着头在等我,还是怯生生地说:“刘老师,这件事是我干的,请你原谅我吧,我不是故意的。”

我对她的遭遇原本就怀有怜悯之情,见她态度诚恳,钱也不多,就笑着说:“没事,以后注意吧。”

这件事过去了两个星期,大姐再给我送稿费单时总是小心翼翼,我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一个月后,我在整理杂志时,随手一翻,顿时那颗平静的心涟漪骤起,难以自抑。

原来,里面夹着89块钱,还有一封信,字迹弯弯曲曲但力透纸背,沉重地写着:

刘老师,我想求您件事,能否把这张作废的稿费单改成我女儿的名字,邮寄到我家。这个孩子因为她爸的离去,很叛逆,导致成绩很差,她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写点文字。我把你的故事告诉她,她深受鼓舞,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最近,她写了一些文章投了出去,可是都石沉大海。我想让这张稿费单成为她心中的希冀,给她无尽的力量。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孩子的,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害怕您当面拒绝,所以写了这封信……

我的眼眶湿润了,大姐的形象在我心中兀自高大起来,这样的母爱难道不是坚如磐石吗?我很后悔,不应该怀疑大姐的人品,她当时误以为我默许了,其实只不过是我没有看到信罢了。

周末,我找到大姐家,孩子看到我很是尊敬,我给她上了一堂作文课,孩子听得全神贯注,深受启发。临走时,我告诉孩子,以后每个月我都来给她辅导,我想让她明白母爱的真正含义。

篇13:稿费作文400字

一天,我们全校在操场集中的时候,朱老师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向我走来:“你一年级时是不是投过稿啊?”

“一年级?投稿?”我莫名其妙。

“对啊,一年级时写的《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这是稿费和证书,都在这个红包里。还有样书,里面就有你的那篇作文,”朱老师把东西递给我,“继续努力哦!”

我这才恍然大悟。一年级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北京,回来后,我写了好几篇关于北京旅游的作文,这是其中的一篇。妈妈帮我投稿到了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红领巾》期刊上。没想到我的.这篇习作被接收了,并且发表在7-8期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打开红包,里面有一张漂亮的证书和一张崭新的十元纸币。

篇14:稿费与写作心情散文

上个月底,我收到了一张我笔耕史上单张数目最大的稿费(200元)汇款通知单,这是一篇3000字的长篇通讯,按省级刊物稿费标准千字60元,外加两幅照片(每幅10)而计算出来的润笔酬劳。望着这张汇款单,我想了很多。

记得我得到第一笔稿费的时间是1979年的11月份,当时我的新闻处女作《八天看了三场戏》在武汉军区的《战斗报》采用了,给了我100分(1元)稿费。嘻嘻,为什么要将1元放大成100分来说事啊,那是因为当时当第三年兵的每月津贴费是8元钱哦(第一年的津贴费是每月6元,然后每增加一年兵龄涨一元),一元钱在“穷当兵”的眼里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啊(哈哈,一点也不夸张)!当然,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开端,便增强了我笔耕“爬格子”赚稿费的欲望,才有了30多年写作不停息的这样一个过程。

从部队复员回乡了,从事这文化工作的苦旅,拿着比别人少的多的薪水,孩子嗷嗷待哺、教育投资日渐增多,“工资不能多,支出不可少”的我只好勤奋写稿来弥补收入的不足。那时每个逢圩日可以从邮政代办所签收好几张稿费汇款单,虽然每张稿费汇款单的金额大都在个位数和2位数之间,日积月累也是一个可观的数目嘞。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些年我从江口邮政支局领走的稿费汇款单恐怕不会少于一千张吧。就连那里的工作人员都说:钱不多张数不少,每次誊抄汇款单都写的手疼啊。所以,我那三个均在两千年前后期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孩子才不至于要像洪战辉那样须要自食其力,而且我还很自豪地对关心我的人说:孩子上大学我没有在当地银行贷款,老三借的`两期助学贷款也在毕业的时候还清了!

网络时代了,平面媒体生存维艰,许多报刊都停办了,一些发行量大的行销报刊也被那些专业“枪手”占据着阵地,像我这样缠绕着“乡土情结”的业余作者要想发稿就更难了,幸好网络给了我一个平台,最起码无需给版面费就可以在网络里“发表”自己的文稿了。现在许多不是常年从事写作的人也出书了,文友们都要我将自己的作品付梓印刷,我不怎么热心此举,并不是掏不起三千元印100本的自费印书款,我坚守的是既然写稿赚不到钱但我也不倒贴钱啊!

篇15:第一次领稿费作文

我觉得奇怪,就悄悄地去听,只听到爸爸说:“琮琮在长沙晚报发表了两篇文章,今天寄来了一张汇款单。就是那两篇文章的稿费。汇款单直接寄到学校去了。我下班时,老师刚好打电话告诉我。我就顺路取来了。”

这时,爸爸转过头来,刚好看到了我。他便叫我过去,对我说:“宝宝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文章,很棒。我们很高兴。”我马上接过汇款单,仔细地看了看,发现上面真的写了我的名字。我快乐极了。

第二天,爸爸带我到附近的邮政局。在爸爸的指点下,我在汇款单的方框内端端正正地填好我的名字,抄上了我的身份证号码。然后,我把汇款单和证件一起交给邮政局的阿姨。一会儿,阿姨就把稿费和证件一起给了我。

篇16:稿费的用途

王老师家里有老有小的,每个月的工资交给老婆管理,他自己也认为,老婆用钱是正事儿,会管钱的才是好老婆。至于别人说他“妻管炎”什么的,没办法,家庭开销还是重要些。

两千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用?王老师想了一想,这钱不能让老婆知道,知道了她会让自己身无分文的。翻来覆去,最终他觉得,这笔钱应该和局长“关系”一下——调离那个远离城市的山寨小学,那个浑浑噩噩和他一起教书的同事不就是这样被调进城的吗?

王老师今年已四十岁了,家在城里,湘师毕业后在山寨小学任教十几年,近年父母身体每况愈下,他想在离城近一点的学校工作。这年头,虽说抓反腐反贪抓得紧,但现实还是不舍就不得,调进城里教书要数万元,这方面自己不敢想,区区两千元,那就凭运气看局长的心情了——调到哪里算哪里,反正离城里越近越好。

王老师多方打听,得知局长的老母亲喜欢玉镯,便决定用两千多元的稿费买玉镯。

在珠宝店里,王老师左挑右挑,拿了一块和田玉镯,可一问价,他吓了一跳:一万多元!没办法,他不得不求售货员,拿档次在三千左右的玉镯。售货员拿出标价为三千八百元的玉镯,他左砍价右砍价,最后砍到了三千元,他还得忍痛割爱地拿出自己多年的一千元私房钱垫上,买了那只“价格不菲”的玉镯。

星期六的晚上,王老师一个人悄悄去了局长家。

“进来!”王老师敲门后,门缝送出一个不冷不热的声音。

王老师小心翼翼地推开了门,见体形很富态的局长坐在沙发上,把沙发压得吱吱直响。

“咦?是王老师!”局长放下杂志,起身热情地为王老师泡一杯铁观音,然后又递上一支“和天下”。

见局长如此客气,王老师有点不好意思。

“王老师啊,你猜我在干什么?你看,在欣赏你的大作哩。”局长拿着登载有王老师论文的那本杂志,像拿着一封得意的情书,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让您见笑。”王老师有点受宠若惊。

“你真行!”局长兴奋地说着,“这作品多么有力度——扎根乡村教育事业,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正能量!大手笔!”

“过奖!过奖!”王老师诺诺点头。说实话,他在写这篇论文时,压根就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影响,说白了,那就是自己想捞点私房钱而已。

“王老师啊,你说气人不气人,湖山小学的小李要进城,用一部苹果手机贿赂我,我给退了回去,昨天,他又在我的办公室大吵大闹的。他这是软硬兼施呀。唉——”局长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的教师都像你这样就好了……不提这个了,一提他就有气!”局长又递给王老师一支烟。

王老师深深吸了—口,那烟真的又苦又涩。

“对了,差点忘了,市里日报社记者还要采访你。你是我们教育系统的先进典型,我已为报社拟好了题目,叫《扎根乡村教育事业,含辛茹苦十几秋》,副题叫……”局长神情亢奋,一口茶没喝就接着说,“我们还要开个党组会,在全市教育系统好好弘扬你的这种实干精神……”局长说话一套一套的,唾沫横飞,口若悬河。

局长这番话,王老师越听越不是滋味,他伸手捏着那个刚刚买的玉手镯,手心出了汗。

这个玉镯,能送得出去吗?

上一篇:赵老师下一篇:宾县龙能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关于十一月份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