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煤集团煤矿井下瓦斯管路防静电措施

2024-04-15

南煤集团煤矿井下瓦斯管路防静电措施(共2篇)

篇1:南煤集团煤矿井下瓦斯管路防静电措施

关于印发《南煤集团井下瓦斯管路静电防治

规定》的通知

两矿井: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两矿井瓦斯管路静电防治的管理,集团公司特制订《南煤集团井下瓦斯管路静电防治规定》,矿井要严格依照本规定要求,明确瓦斯管路静电防治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做好瓦斯管路静电防治的管理工作,确保井下瓦斯管路的安全运行。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南煤集团井下瓦斯管路静电防治规定

煤矿井下铺设的瓦斯抽放管路中的瓦斯气体流动与管路内壁摩擦可能产生静电,瓦斯管路外部可能有杂散电流通过金属支架等接触体传导至瓦斯管路上,这些静电或杂散电流有可能引起火花引燃管路中的瓦斯。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对瓦斯管路上产生的静电进行防治,使之不产生静电或将产生的静电有效及时的传导至大地,以解决静电对瓦斯排放管路的危害。参考《煤矿安全规程》、《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 20675—1990)》及《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特编制了井下瓦斯管路静电防治规定。

第一节 井下瓦斯管路静电的产生

第一条:静电产生原因

1、瓦斯管路内部的瓦斯气体流动时与管路内壁摩擦产生静电。

2、瓦斯管路周围环境中的杂散电流通过金属支架等接触体传导至瓦斯管路。

3、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缆)、电气设备与瓦斯管路距离较近时,发生漏电、短路事故时电火花冲击瓦斯管路,或电缆线路周围产生感应电流影响瓦斯管路。

第二节 井下瓦斯管路静电防治规定

第二条:井下瓦斯管路材质必须具有防静电功能,管路内壁表面电阻≤1.0×10Ω,管路外壁表面电阻≤1.0×10Ω。

第三条:瓦斯管路要安装防静电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可采用井下电气设备接地标准,接地极采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镀锌钢管,管上钻不少于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地板,接地连线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的镀锌铁线,接地线与接地极、管路的连接处必须全部使用镀锌螺栓、镀锌螺母、镀锌垫圈、镀锌弹垫等紧固装置。

第四条:接地装置安装好后,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0Ω;接地线两头要用铜鼻子压接,地线与螺栓的连接处,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0.03Ω。

第五条:瓦斯管路在进出瓦斯泵站处、入井井口、巷道口、管道分岔处应进行接地,对于长距离的无分支管道,应每隔500m安装一处接地装置,接地点选择在管路连接法兰的紧固螺栓上,接地极应设置在以上各处分界点±5米范围内。若管路吊装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小于100Ω时,可以将吊装装置作为接地体使用。

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易受到外力损伤; 2 便于检查维修; 3 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

222

664 不妨碍操作; 尽量避开容易容易锈蚀的地点。

第三节 接地装置的检查和测定

第六条 瓦斯管路的的接地装置由维护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检查,每年对接地装置详细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第七条 新安装的瓦斯管路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一次接地电阻的测定。

第八条 检查发现接地装置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立即处理或更换,有损坏时,应立即修复。

第九条 在矿井内进行接地电阻测定时,应采用本质安全型接地摇表;如采用普通型仪器时,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制订专项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

对接地电阻及接地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进行测量,需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只能在管路安装完成、管路内没有瓦斯,或将管路内的瓦斯排放彻底后,由专职人员操作,严禁在管路内有瓦斯的情况下测量电阻值,防止测量电阻值时产生的电荷传入管路,引发瓦斯事故。

篇2:南煤集团煤矿井下瓦斯管路防静电措施

关键词:瓦斯事故,预防措施,防控体系,抑制技术

引言

矿井巷道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除了爆炸的三个物理条件外, 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跟管理、技术也有关系。对我国所发生的瓦斯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 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防控意识不够强的原因造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 导致瓦斯积聚;瓦斯积聚后又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还有人为因素产生引火源等。这些因素杂糅到一起便会引发瓦斯爆炸事故。再加之矿井通风系统的回风不畅通、存在障碍物, 则会阻碍爆炸气体排除, 还可能发生风流逆转, 重新引起爆炸, 导致灾害影响范围扩大。瓦斯事故救援风险大, 可伴生火灾、发生多次连续爆炸, 造成对救援人员的伤害。这在我国救灾历史上屡见不鲜。影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因素众多, 过程虽然短暂, 但是破坏性极大, 具有潜在性、突发性、破坏性和灾难性等特点, 事后调查取证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不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的研究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参数

1.1 瓦斯爆炸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1.1 瓦斯爆炸要具备的必要条件:

(1) 矿井里面氧气浓度>12%;

(2) 爆炸的下限为瓦斯浓度不超过5%~6%, 上限为14%~16%;

(3) 高温火源的存在

1.1.2 爆炸环境要具备的充分条件是:

在氧气浓度>12%环境中, 氧气浓度在爆炸界限内, 瓦斯与火源相互作用。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但仅满足必要条件不满足充分条件也是会发生爆炸的。

1.2 瓦斯爆炸的影响因素

瓦斯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在新鲜空气中和实验室条件下获取得出的结论, 而井下空气的成分要比地面新鲜空气复杂得多, 因此, 影响矿井瓦斯爆炸的因素很多, 也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1.2.1 可燃气体的大量存在

当瓦斯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入可燃气体时, 比如氢气、硫化氢、乙烯、乙烷、一氧化碳等, 由于这些气体本身具有爆炸性, 这样一来, 爆炸气体的总浓度增加了, 瓦斯爆炸的下限降低了, 从而增大了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所以, 井下有高温火源或产生其他可燃气体时, 就算平时瓦斯涌出量不大的矿井也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1.2.2 爆炸性煤尘含量的增大

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 如果混入了大量具有爆炸性的煤尘时, 当煤尘在300℃~400℃时就会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这样一来瓦斯爆炸的下限就会下降, 爆炸的危险系数也就跟着增大。当空气中煤尘含量达到59/m3时, 瓦斯爆炸下限就会降低到3%;当煤尘含量达到89/m3时, 瓦斯爆炸下限则降低到2.5%。正常作业时, 空气中的浮游煤尘浓度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 但当沉积的煤尘被暴风吹起时,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1.2.3 惰性气体的混入

不太容易与其他气体分子结合、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就是惰性气体, 包括:氧化碳、氮气、卤族元素等。如果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入了不少惰性气体, 氧气的浓度就会下降, 瓦斯的爆炸下限就会提高、上限也会降低, 从而缩小爆炸界限, 甚至使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影响瓦斯爆炸的因素还有很多, 包括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引火温度以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总之, 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 越容易引起爆炸;不同浓度的瓦斯所需要的引火温度不同;混合气体本身的压力越大, 所需要的引火温度越低。还有就是管理层、领导层防控意识不够强, 没有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没有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工人违反技术规范, 违章作业, 乱采乱挖, 局部通风管理差等原因造成。

2 预防瓦斯爆炸的关键措施

2.1 瓦斯积聚的预防和处理

瓦斯积聚的预防。在井下, 通风不畅以及风流达不到的地方, 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地方等等, 容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要预防瓦斯积聚就必须定期对容易发生局部瓦斯积聚的地点进行检查和处理, 避免积聚。 (1) 要加强瓦斯抽采, 提高瓦斯抽放率, 减少瓦斯涌出, 这是从源头上防止瓦斯积聚。 (2) 通风系统要通风良好, 防止瓦斯积聚。 (3)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有统计分析表明, 因局部通风管理不善而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是防止瓦斯积聚和爆炸的重要措施。 (4) 加强对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进行检测和巡检, 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限。责任落实到个人, 采取责任问责制。 (5) 认真执行排放停风区瓦斯的安全措施。预防和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是矿井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 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 所以, 只有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2.2 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2.2.1 煤矿井下引起瓦斯爆炸的火源主

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火焰类。有燃烧反应的点燃, 如吸烟、火灾、气体切割和焊接等情况。 (2) 机械类。包括机械运行中的摩擦、坚硬岩石及钢铁支架、设备之间的撞击。 (3) 电气类。与输电线路、电气设备有关的电火花、电弧、电器失爆等情况。 (4) 炸药类。与炸药爆破有关的点燃, 如使用非许可炸药、钻孔充填不当引起爆破火焰等。 (5) 其他类。上述不包含的点燃, 如闪电、压缩管路破裂气体喷出等情况。

2.2.2 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控制和严禁一切非生产的火源, 防止引燃。烟草严禁携带入井, 点火物品和化纤衣服严禁携带入井;防止烟火进入井筒;严禁在井下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 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井口房、扇风机房和抽瓦斯泵房等20米范围内不能有明火;矿灯应完好无损;应爱护矿灯, 严禁拆开、敲打、撞击;发现井下发生火灾时, 不管任何人, 首先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 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严格井下火区管理等。只有严格执行这些煤矿安全规程, 才能杜绝一切危险, 防止意外的发生。

2.3 防控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与技术

防突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采区设计、巷道布置、采掘接替等一系列技术、要从工程和管理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防突措施分为区域性防突和局部防突。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注水属于区域性防突措施等。

区域性防突措施有开采保护层 (包括开采保护层结合抽放瓦斯) 、预抽突出煤层瓦斯、突出煤层注水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消除与减弱应力集中, 使突出层卸压与排放瓦斯, 可以达到消除大面积的煤层区域突出带来的危险性。局部性措施有超前排放钻孔、高压注水、水力冲孔、卸压曹、会属骨架等。这些措施有利于使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前方煤体产生地应力减弱、集中应力解除与瓦斯排放的效果, 可以达到消除突出危险性的效果。

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技术方面的预防措施。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完善的防控体系, 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也可以把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不管是领导层还是工人, 都要从心理上重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增强防控意识, 作业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 不乱采乱挖, 不违反作业流程, 定期检查技术设备, 及时更新技术设备。要建立应急预案, 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好友应急措施, 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焦作矿业学院瓦斯地质研究室.瓦斯地质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

[2]周太行.矿井瓦斯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J].煤矿安全, 2006年5期.

[3]尹培奇.小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J].煤矿安全, 2006, 36 (10) :77.

上一篇:注滋口镇关于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活动下一篇:做阳光少年主题班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