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2024-05-17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通用6篇)

篇1: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新生适应常见问题(大学新生专题)

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还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连上课地点也不固定了。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周有些手足无措。

心理老师对你说:高中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同学们上下课都在一间教室,课程都由学校安排好了,平时又有老师和家长两方面的督促,所以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建议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最佳的学习时段,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大学里很多课程是学生自己选的,即使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上课的课表也各有不同。所以要尽量安排好时间不要跑错了教室。大学里的一些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都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建议“抢占”前10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案例2:平时不努力,考试“抱佛脚”

大学的学习强度和压力,与高中时比起来明显松了很多。新生小马就充分“享受”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上课经常睡觉、开小差,下了课没有作业时就决不温习。到了期末考试,小马才紧张起来,熬了几个通宵,“游题海”,狂背书,变成了熊猫眼。

心理老师对你说:有些同学进了大学会完全放松。平时基本不学习,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突击”,容易影响健康,而且虽然考试最后通过了,但是成绩大多不理想,毕竟“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学习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临时“抱佛脚”对于知识的掌握毕竟不扎实,考试成绩欠佳不说,靠临时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难以吸收而且特别容易忘却。应该说,大学学业比起高中还是比较轻松,有了十几年读书的经验,只是少了家长老师的督促,只要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相信可以学业放松两不误。

案例3:我不喜欢学校的课程安排……

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当初也是觉得现在的学校和自己的理想吻合才填的。可如今看了课表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比如我认为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我该怎么办呢?——新生小王

心理老师对你说:入学的第一、二年,学校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往往安排得比较靠后。大学的课程安排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育人目标来制定的,本来就不可能适合每个人。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先向学长学姐要一张课程表,看看感兴趣的课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大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年级的区分并不是非常明显。

案例4:突然多了那么多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有些同学习惯了高中时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了大学,时间一下子宽裕很多,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无所事事,每天上完课之后如何处理大段的空余时间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大量的空余时间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1、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现在就必须了解这一行业或成为这一类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资质,在了解这些的前提下,你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和目的性。

2、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主要是指选择大学阶段阅读的书目和适合的课程,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

3、落实你的学习计划 计划制定完毕后的第一站应该是图书馆,在那里找到需要的书目后要精读。除了多去图书馆外,经常和老师交流,那样可以得到实际的指导。对于松江大学园区内的大学生来说,能方便跨校听课是很有利的一面。

案例5:我发现下了课,老师连面都碰不到了……

我发现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那样一直在办公室里,我有问题也很难及时找到人解答,让我自己去找,我又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没事去找老师干什么,高中时候都是老师主动找我们,盯着我们,可是不找老师,很多问题又得不到解答,着实让我非常为难——新生雨新

心理老师对你说:大学和高中不同,老师往往都有自己的研究或其他工作,一般课后就很难找到人,所以如果你有问题,最好一下课就“抓”住老师。如果还有更多的话想要交流,可以问老师要手机或电话,或先约好时间再去办公室交流。

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绝对不是无用功,只是准备的方向需要改变一下。同以往的教师相比,大学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长期理论研究的心得体会,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也更愿意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独到的见地。因此,如果课前没有足够的准备,那老师的讲课就会显得高深莫测不着边际。

案例6:“充电”也烦恼

刚进大学就听说有同学在课外补东补西,一点不输给高三的时候,我也在考虑是不是也要充电?否则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本本肯定不如别人过硬,可是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培训,我该如何选择呢?——新生蕾蕾

心理老师对你说:许多大学生在校外培训班充电,希望能够在就业时占据优势。然而这其中存在不少误区。如果想给自己加些竞争的筹码当然无可厚非,然而有些同学报名只是打发时间,有些可能是因为父母要求勉强来读,也有可能是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读所以也想来见识一下,这样做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不可取。

因此,报名前不可太随意也不可以太功利。那么在众多课程中该如何选择呢,用老套的话说:先选择需要的。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可以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反的课程,比如文科可以选择计算机的课程来读。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读一门第二外语。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在校外的培训充其量只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一定要注意适量,切不可影响自己本专业的学习。

案例7:同在屋檐下的烦恼

对那些从未住过宿舍的同学来说,处理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中学时只需念好书就行,生活琐事一切由父母包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怎么办?

心理老师对你说: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水的时候主动代给别人打;一个宿舍的同学来的有早有晚,早来的同学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户外晒个遍,又把床铺铺好,这样刚下火车的同学一到学校就能上床休息。晚到的同学也不闲着,看到舍友大扫除弄脏的衣服没来得及洗就抱到水房洗干净。每个人都这样做,宿舍姐妹间的感情越来越好。许多同学都愿意为宿舍、为别人做点什么,可要么抹不开面子、要么不知道该怎么做,关键是谁先主动,谁先开好一个头儿。

在宿舍里,一个听收音机、一个在睡觉;一个和老乡煲电话粥,另一个却在看小说;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属正常,可如果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致或是对别人的“干扰”一点都不能容忍,冲突就难免发生。当然,每个人在多些宽容的同时更要学会体谅、照顾别人。

案例8:社团活动,莫“贪多嚼不烂”

小红刚进校的时候,非常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她们宿舍甚至集体出动,所有纳新的社团组织逐个报名,接下来走马灯似的去面试。小红她们还因为报名若干却最终没被选上受到“打击”,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由于报名参加的社团太多,小红越来越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了……

心理老师对你说:参加社团不要盲目,可选一到两项,最多也不能超过三项,而且最好先了解清楚某个社团组织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有些同学参加了某个社团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但碍于面子等又不能退出。参加活动太多的同学中有不少在期末考试中都有科目亮了红灯。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酌情选择社团活动,把学习、工作、娱乐、生活协调好。

此外,在社团报名入选失败的时候,千万用不着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数时候,只是因为你的能力和这个社团的要求不符合,不妨直接询问自己入选失败的原因,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逐步提高。

篇2: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摘要] 很多大学新生会在入学后遇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大学新生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几个主要表现,借鉴美国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特点,提出四个主要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问题 对策 美国大学

大学阶段是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对年轻人而言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和改变。刚刚迈入大学的新同学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的时候,每名同学都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有长有短,一般在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适应期度过的快慢与好坏,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水平、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他们的大学生活买下了隐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引导,帮助大学新生顺利渡过困惑期,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环境适应问题

绝大多数新生在高中阶段习惯了父母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用考虑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入学之前很大一部分学生忽视了生活技能的培养。从而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会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差、时间管理能力差等问题。由于高等学校基本上都是全国招生,会有许多同学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地域上的差距引起了饮食习惯、气候特点上的差距,尤其是来自空气质量好的城市的学生,来到污染严重的地域会有一定的恐惧感,整天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有的同学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消费无计划、无节制,经常会变成“月光族”;还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生活中忧心忡忡,导致无法安心学习。这些大学新生对新生活环境不适应的现象,成为阻碍他们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会独立、自理,是大学新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适应问题

在中学阶段,学生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考试安排好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以及固定的自习教室。学生喜欢死记硬背,对于老师依赖性太强。当这些同学进入到大学以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任务和方式同高中阶段有很大的不同。许多同学在高中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在同学中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他们来到大学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但也有部分学生在遭受打击之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动力和信心。此外,在学习方法上,大学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而且相对抽象和概括,课堂信息量大,课程进度快。学习方式主要靠自学,刚入学的时候,许多同学被繁多的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束缚,只是热衷于课外活动,并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更别说提高学习效率。往往大一会有许多同学因为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导致成绩不合格。此外,大学的学 0

习方式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参与讨论、听讲座、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特别是新生,要把学习作为主要职责,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否则将会产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心态浮躁等问题,成绩不佳,甚至会影响一些同学完成学业。

(三)心理适应问题

高中阶段,同学们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当理想变为现实,在新的目标没有建立之前,往往会出现迷茫、彷徨、无所事事等现象。在这个时期同学们没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此外,许多同学在入学之前对大学了解甚少,自己抱有理想化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当他们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就会发现许多现实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比如宿舍条件、学校地理位臵、校园环境、饮食条件等,许多同学会产生沮丧和迷茫,产生失落感。

(四)人际交往适应问题

大学校园里的人际交往更加富有社会性、复杂性,而大学新生大多数是第一次远离家门、远离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亲人、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不适应,会遇到很多困难。有的新生不愿与人交流、敞开心扉,始终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难以交到新的朋友,从而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距离感的产生,会严重阻碍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感情变得相对脆弱,这种现象若得不到及时的消除,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自闭、抑郁,甚至会导致各种精神疾病。此外,随着大学生生理上逐渐成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道德观,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的关键。

二、美国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大学新生教育标准

美国大学针对学生在进入大学适应期内转变的不同需要,丰富了新生教育的内容。90年代南卡罗来那大学将新生教育的内容归纳为7个部分,重点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阐明自由教育的意义、价值和期望,激发新生对高等教育的热情;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讲解克服负面情绪的方法;3)给学生提供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机会,协助他们选择主修专业并确定职业方向;4)讨论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的问题,探讨如何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5)教导学生如何学习,讲授听课和做笔记中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学术资源;6)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7)关注新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介绍表达和倾听技巧并阐述人际冲突的处理策略。通过以上标准,美国新生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程序化的活动,包括迎新工作、新老生交流会、迎新晚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的活动。

2)学业化的活动,主要包括:介绍如何选课、讲解学习策略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等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活动。3)社会化的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及师生之间的各种联

欢、野炊、茶话会等活动。

(二)美国新生适应教育的主要做法

1、新生训练部

美国大一新生训练部和SAT、ACT考试中心保持者常年的联系和数据共享,在大一新生入校前,可以提前获得他们的考试成绩和相关数据,大一新生训练部会分析每个学生的成绩结构,从而发现他们的个性或者缺陷,部里会将这些数据和初步的分析结果送到相关的院系或机构,使相关院系机构能及时介入这些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大一新生训练部从共享数据能发现大一新生不同程度的写作能力,他们会把这些程度不同的数据送到写作课开设院系和教师手中,作为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的重要参考数据,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大一新生提高写作水平。新生训练部的另一个内容是新生周活动的策划和安排。新生周也是美国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一项传统活动,它是大学组织邀请即将在9月入校的新生提前感受大学生的一项活动计划,以为它通常早暑假的6月至8月间开展,所以又被称为夏季周。在这周时间里,新生首先参观校园,了解大学的生活环境。然后大一新生训练部会组织类似新生研讨课的简短课程,由各系选派教师来和新生交流,探讨一些关于学科专业或是社会热点的话题,也可能是已写高年级的学生现身说法来和这些新生交流怎样成功的度过转变期,总之,要让新生们在入校前就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学科领域以及课堂教学方式有所了解,让他们提前做好适应的准备。

2、新生研讨课

研讨课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是一种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策新型教学方式,当时多限于小班的、师徒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研讨课也普遍应用于研究生和高年级的本科教学,但没有延伸到低年级或者新生层次。新生研讨课是让新生更早接触大学流行的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更早适应着中流行的学术研究方法。研讨课一般在秋学期举行,班级容量限定在20人左右,教师主讲的同时也会聘请高年级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辅助教学。在开课前,所有参与课程的教职工以及担任助教的学生都要接受短期培训,已明确授课使命与流程。研讨课的内容包括学习技巧、职业规划、时间管理、自我调适以及人际沟通等与学生成功转变息息相关的方面。

三、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对策

为了使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缩短适应期的时间,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为整个大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大学新生的需要出发,针对我国国情,并结合美国大学生教育的经验做法,本文提出以下四种对策:

(一)形成长效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我国大学对新生生活学习的适应性教育主要是以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为主,比如迎新

工作、迎新晚会、专题讲座、宿舍联谊等等。这些活动确实对大一新生适应行的转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一部分同学通过这些方式顺利的渡过了适应期,但还有绝大部分同学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心理上的转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到一年左右。新生适应性教育不能只是一项活动、一项短期工作,不能只是正式学习前的准备的观念,否则会造成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这项工作的忽视。我们应该把新生适应教育纳入到本科教育体系当中,要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体现新生适应性教育计划。要从学生四年身心健康的角度全盘考虑,借鉴多外高校先进经验、搭建平台,多部门密切合作,使大学生适应教育贯穿学习生涯始终。

(二)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大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并运用目标去引导学习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主体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大学新生越早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他们就会越早自觉地、努力地去学习。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认真培养学生的目标学习技能,增强学生的目标学习能力。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建立求真务实、踏实认真的价值观;其次要加强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尤其是要引导新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学习的目的。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能动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所想,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在人生实践上达到新的境界。大学生也可以将对学习的反应和体验反馈给专业教师。这种学生与教师间的平等、顺畅交流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学习的目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最后我们还要加强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给学生提供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高校的专业教学内容需要回归现实,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理解知识,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乐趣,才会喜欢热爱学习,进而找到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三)帮助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同学们很少接触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学习,导致交往技巧欠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如《社会心理学》、《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等来学习人际交往的基础理论。只有先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将这些技巧更好地运用在现实的交往中,实现更好的人际交往。

其次要敢于实践。要鼓励新生主动与其他同学、老师交往,不要畏惧,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性格或观念不同的人,通过交往不同类型的人,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要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有负担,封闭自己,要敢于表达和善于推销自己。高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应该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利用课堂提问、课后答疑、课外辅导等方式,给不喜欢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表现与

锻炼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地肯定中获得信心。

再次,要加强培养大学新生的专业素养。要做到自尊和尊重交往对象,只有做到了自尊自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可能有继续交往的可能。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的内容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正确恰当,将会更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要培养学生解决人际交往危机的能力,要做到勇于面对、主动化解、理清头绪,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推广新生研讨课

从国内大学生源的总体情况来看,本科新生在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多遗憾。新生研讨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大一阶段为学生搭建高中、家庭与大学这一更为开放和独立世界之间的桥梁。新生研讨课可以帮助本科新生实现适应性转变和学术性转变,在教师中建立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推动高水平师资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通过借鉴美国新生适应教育经验,我国新生研讨课的对象是本科一年级新生,以小班形式开设,主讲教师是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授课方式以教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课程内容是能够激励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专题。教学工作除了要传递知识,还要将本科生从接受者转为探究者, 让他们学会发现、创造、应用知识。新生研讨课的任课教师们都是各个学科顶尖的一流师资,他们不但在科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于学科前景、本科教学方面也有较为全面的把握。以往学生们要到高年级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才能在专业课上和这些专家们进行交流,现在这些顶尖的师资直接安排了本科第一线,和新生面对面,利用他们的科学智慧、学术精神和人生阅历去教导、指引本科生,同时也对其它中青年教师起到示范作用,用一流的师资打造一流的课程,从而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造就高质量的本科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静.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与心理调适的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118-120

[2]芦朝霞,李海星等.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4:78-80

[3]李晓或,王有智,王文霞。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354-1356

[4]郭琦,黄悦勤.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定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9-670

[5]刘小东,王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6:72-74

[6]张忠诚.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路径分析与评价[J].决策参考,2006,7,72-73

[7]李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3,91-93

篇3:女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研究

关键词:女大学新生,人际适应,表现,原因,对策

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 新生入学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这种适应包括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及生活适应等方面, 其中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人际适应。目前多项研究表明, 大学新生的整体适应状况不容乐观, 其中人际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卢远在对363位大学新生的社会调查中发现:“有18%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困难、难以适应新环境”是自己目前“最为担忧的问题”;有22.6%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49.6%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一般”, 只有27.8%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良好”;对人际关系的本质认识, 35.7%的同学认为是“互惠互利”, 其中11%的同学明确认为人际关系是“自私的和利用的”。显然, 进入大学, 大学新生面临人际关系问题的诸多变化和困惑。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和正确引导, 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生活乃至今后顺利成长[1]。

研究人际适应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2]。由人际关系的定义可以认识到, 人际适应具体应该包括同性之间的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沟通交流及社交知识训练等方面。

一、女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女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方面和融入集体方面, 与人交往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朋友、不会和异性相处及无法适应新的师生关系。

1. 与人交往方面。

(1) 形单影只、缺乏朋友, 心事无处诉说。

女生遇到事情比较喜欢诉说, 而进入大学, 一些女大学新生觉得心事无法诉说, 找不到可以相信、依赖的朋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 防备心态过于严重。进入陌生的环境, 对他人带有防备之心是正常的, 但是过分防备他人则会阻碍正常的交流。“在大学新生进行的心理症状自评测查中发现, 17.6%的同学感到“不相信同学”[3]。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信任是无法开始一段健康的友谊的。

其次, 交往能力欠缺。女生在高中阶段把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 人际交流相对较少, 生活较男生更封闭, 因而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2) 异性交往无法处理。

高中时代学生交际范围比较狭窄, 进入大学后异性交往环境较为轻松。虽然异性交往是正常现象, 但是很多女生对于异性交往并不适应, 把握不好尺度, 缺乏异性交往技巧。有的甚至出现异性交往恐惧心理。

(3) 无法适应新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阶段, 教师与学生相处较为亲密, 每天都能见到老师, 与老师有较好的互动。但是大学师生间的互动变少, 任课老师往往是大班授课, 课堂人数较多, 有的甚至是不同班级不同学院学生一起上课, 老师很难与同学亲密接触, 而班主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代课, 所以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这种管理模式与高中相比, 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单独接触的机会, 一些女大学新生对这一变化感到不适应。

2. 缺乏集体归属感, 很难融入集体, 不参与集体活动。

一般情况下, 大一会有比较多的集体活动, 可有些女大学新生宁愿在宿舍对着手机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对班级这个概念比较模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 女生的活动范围较窄, 刚入学的新生之间不是很熟悉, 所以一般活动范围都局限在宿舍内部, 她们很少有串宿舍的习惯, 主要是宿舍内部交流, 导致她们和宿舍以外的同班同学交流很少, 相互之间不是很熟悉, 对班级的认同感降低, 各自为阵, 难以融入集体。

其次, 大学各个社团的纳新及学院、班级组织的活动都是很好的扩大人际交往范围的途径, 但是部分女生并不积极主动参与, 而是躲在宿舍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女生的自我意识普遍较弱, 没有足够的自信, 比较内敛、胆怯, 不愿意在大众面前展现自己;与她们的目标设定有关, 很多女生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平安度过大学四年, 对于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正是由于对参与活动不感兴趣, 不出去与人沟通才导致交际范围比较狭窄, 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女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改善对策

女大学新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和融入集体方面遇到一些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校和女大学新生共同努力, 双管齐下。

1. 学校方面。

首先, 学校应重视新生人际交往问题, 尤其是女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开设与人际交往相关的课程与讲座, 通过讲座或课程让女大学新生了解大学的基本特点, 正确看待朋友间相处的问题、异性交往的问题、师生交往的问题, 并向学生教授一些基本人际交往技巧。

其次, 学校、班级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由于大学基本都是大班授课, 即使小班授课, 女生一般也是和关系要好的同宿舍舍友一起, 无形中减少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为了增强集体归属感, 学校、班级应尽可能多地组织集体活动,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

最后, 重视高年级学生的作用。大二、大三的学生尤其是学生会干部, 他们在新生入学初期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他们已经进入学校两三年, 对学校情况基本已经了解;其次, 他们与新生的接触较多, 没有距离感, 和新生交流起来更为方便、通畅。学校应多提供机会让老生尤其是学生会干部与女大学生新生接触, 消除她们初入学校的不安与迷茫。新生可以通过学生会纳新接触学生会学生, 学校可以安排老生作为新生班级的助理辅导员, 加大新生和老生接触的力度。

2. 自身方面。

(1) 拥有良好的性格。

首先, 女大学新生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 不要盲目自大, 也不要妄自菲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些女生自命不凡只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而忽视他人的感受, 喜欢通过炫耀获得满足, 这样往往造成别人的厌烦感。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确地看待自己, 平等、好友地与他人交流。

其次, 女大学新生应该学会站在别人角度上思考问题。一些“小公主”从小是被捧在手心里的, 家长老师都围着她转, 提出的要求家长也会满足, 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学会尊重他人,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遇到事情不要只考虑自己。

再次, 女大学新生应该学会真诚地对待他人。某些女生自以为聪明, 在与人交往中喜欢耍小聪明, 喜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这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实际上害了自己。“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相处时间久了大家自然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想拥有长久的友谊就要真诚待人, 以心换心, 否则只会让周围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最后, 女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降低期望, 学会宽容。在日常交往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总有自己无法理解别人或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女大学新生认识到拥有不同观点很正常, 而且相处时间较短, 彼此没有过多了解, 出现无法相互理解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2) 正确看待异性交往问题、师生交往问题。

异性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大学后, 异性交流机会增多, 女大学新生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与异性的友情、爱情。在相处过程中女大学新生要大方得体、注意分寸。

关于与老师的交往, 女大学新生应该明白, 大学的上课方式、管理方式与高中不同。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不可能要求老师“寸步不离”地跟着每个人, 女大学新生要学会自我管理;其次, 如果女大学新生有问题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与老师探讨寻求解决方案。

(3) 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有技巧的。如戴尔·卡耐基在《沟通的艺术》一文中就指出了三个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不要批评别人、真诚地赞赏、把握对方欲求。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技巧。女大学新生可以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或讲座获得这些基本人际交往技能, 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现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特别多, 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但是这些全部都是纸上谈兵, 检验方法是与别人交流沟通, 在交流中获得成长。

总之, 女大学新生在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地面对, 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卢远.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6) :102.

[2]孟世恩, 王颖, 何芳.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4 (5) :29-32.

[3]王维杰.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调研[J].调查研究, 2006 (1) :43.

[4]刑秀茶, 冯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6) :92-93.

[5]杜运伟.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75-78.

[6]朱永平, 王亚南.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1 (2) .

[7]杨璐, 曾阅.大学生人际适应问题浅析[J].科教导刊, 2012 (7) :210.

[8]何文秋.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 2005.6.

[9]陈家麟, 骆伯巍.青春期性心理卫生[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76.

篇4: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讨

一、 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他们走进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的是一张张新鲜的面孔,老师和同学都需要他们去认识和了解,而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中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变会让很多新生感到惶惶不安。

(二)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与中学相比区别较大。大学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辅助和引导为主。同时,学习的途径也增多,知识面的需求也增大,这与中小学阶段“人盯人”的学习有很大区别。

(三)人际交往不顺畅。大学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个人素养等,在交往中就会体现出不同的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磨合也就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四)学习与就业的迷茫。大学新生进入学校后,都会接受较高强度和密度的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学校许多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定会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得到灌输,特别是完成学业方面的诸多要求与限制,会让大学新生们感到较大的压力;并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会让大学新生很快从考上大学的喜悦被未来就业的不可预期的迷茫而取代。

二、大学新生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对大学生活认识的不全面

在新生心目中,大学是充满幻想的象牙塔,是强调自由、张扬个性的好地方,更是求知成才、成就事业的摇篮,但当进入真实的大学生活时,他们会感到现实并非如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深感沮丧、迷茫和失落。如果这种前后认知的冲突不能调和,就可能出现对大学生活的无所适从。

(二)对大学教学方式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中学那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模式逐步被大学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所取代。中学阶段只注重所开的升学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思想上根深蒂固,进人大学仍不能把握专业学习的方向,也就不能把握对自身的定位,甚至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中生活,在一种“不知所以然”的状态下学习。

(三)“文化休克”所引起的不适应

所谓“文化休克”是指一个初到异地他乡的人,由于对当地的基本情况、文化氛围不了解,而形成的心理障碍。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在其未完全熟悉、了解新环境之前,难免会产生种种的不适应。绝大多数新生可以调整好心态,基本上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但是,也有少部分新生,不能正确应对已出现的“文化休克”,以致一蹶不振,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

目前,我院新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着因对所读专业认识片面而产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不能全面理解专业的内涵或因填报高考志愿不当而被调剂,带着委屈的心情来校学习;另一个方面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被注册录取进来,带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来校学习。这两种现象所产生的实际效应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对自己前途感到暗淡,学习缺乏动力。

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解决的措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新生在入学阶段就能调适好心理冲突,以后的成功学习就有了基础。

(一)在思想教育上,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培养新生骨干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工作立意更高、更深远,也给予学生在大学甚至整个人生更大的帮助。培养新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入学时就培育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加强教育与学习的同时,注意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立典型、树模范、学优秀,发挥同伴学习效应。

(二)在专业学习上,树立良好班风学风,培养新生学习兴趣

狠抓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其学好专业的信心。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使学生尽快了解专业,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引导规划大学生活,树优良班风,创优良学风;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有效沟通,使新生认识大学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树立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指导新生制订和完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狠抓学风建设,通过早操、晚自习制度,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来对新生进行鞭策和带动。

(三)在日常管理上,发挥四支队伍作用,加强引导帮扶新生

在新生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大学新生入学这一时期是由外部驱动向自我驱动转化的时期。为了让新生能够自觉、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引导新生学习《校园导航》,让新生明白日常行为规范,清楚违纪的后果。努力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新生班级助理这四支队伍对新生的引导及帮助作用,通过加强沟通,增加新生对他们的信任感。深入学生的寝室,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尤其对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关照。

(四)在学生活动上,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丰富新生第二课堂

学院在开展各类活动时,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搭建活动平台,如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活动节、宿舍文化节等,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学生成长的良好人文环境。

(五)在心理教育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新生心理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思想沟通,消除贫困生的虚荣心,要让他们正确看待贫困,教导他们要自信、自强、自立,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的机会;针对沉迷于网络的新生,应逐个进行跟踪指导教育,家校配合,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针对大学环境不适应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做好他们的心理调适工作,平时与新生多沟通,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制订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让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有多变的表现形式,抓住普遍,把握个别,让他们尽快消除心理冲突,实现角色适应,按自身的特点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佳明.高校“冷门专业”新生的心理冲突与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1-143.

[2]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8.

[3]韩淼.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0(8):34.

篇5: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团体辅导方案

团体名称:“新起点,青春飞扬”

领导者: XXX

督导者:XX

团体性质:同质性的、封闭式的、结构式的人际关系提升小组

成员对象:在校的大学新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15~18人

筛选方式:可采取新生自主报名,或是新生辅导员推荐

团体时间:2012年5月28日起,总计两个小时

团体次数:三次

团体地点:需要备有活动桌椅、多媒体的教室

【活动目标】

(1)通过团体辅导,协助成员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认可以及自我概念的明确把

握,并且对自己在新环境中的定位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团体辅导,使成员之间在活动中相知相识,相互引导,发展良好的人

际关系,让他们形成团体氛围、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对大学生活有全新的理

解与把握。

(3)通过团体辅导,明确本次系列活动的目的,交流参加此次系列活动所要达

到的期望,并培养对新环境的一种归属感和被接纳感。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内容:刮大风

目的:活跃团体气氛,营造良好的团体环境,激发团员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

时间:10分钟

方法:要求团员围坐一圈,按照领导者的指令迅速地抢一个座位。如:领导者

说:大风吹呀大风吹,吹所有穿黑色衣服的同学,那么所有穿黑色衣服的同学就迅速起身换座位,这时,领导者加入其中,让没有座位的同学

继续主持游戏。

规则:若是成员成为三次领导者,则该成员需要表演一个节目,用来展现自己,让成员更好的了解自己。

2、主要活动

A.内容:解开千千结

目的:使成员体验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人们之间相互帮助,才能顺利渡过“难关”,并帮助同学们了解及时沟通的重要性和团

队协作对一个团队成长的重大意义。

时间 :10~15分钟

方法:首先,领导者让大家手拉手围成圈,认清自己的左手和后手分别拉的是那位同学,然后松手。随着领导者说开始,大家开始自由走动,领导者说停的时候,大家寻找自己刚才左右手拉的同学,这样就形

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无论用什么方

法,将交错的“千千结”解成一个大圆圈。解开后给自己与队友一

个热烈的掌声。

B.内容:信任之旅

目的:培养成员间的相互接纳和信任,体验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的感受。

时间:30分钟左右

方法:团体成员四人一组,一组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另外两人可以做一些道路上的障碍,妨碍“盲人”的行走。盲人蒙

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在帮助人的搀扶下,沿着

主持人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顺利通过路障。期间不能讲话,只能用动作帮助“盲人”通过路障到达目的地。之后互换角色,再

来一遍。

3、分享总结

内容:爱的华尔兹

目的:游戏中的双方的信任是慢慢建立起来的,在生活中也是,让成员了解

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能忽视对方的想法,一旦信任感受到打击,再度建

立就很麻烦。

时间:30分钟左右

方法:播放轻音乐《爱的华尔兹》。成员围成两两相对的内外两圈(若人数

为单,可邀请观察员进入),面对面的两位成员则互为舞伴,并在跳

动过程中相互交流加深了解。在一分钟后领导者引导内外圈同学转圈

以交换舞伴。

跳完后,领导者可回顾所有活动,并结合团体目标进行总结。所有同

学依次进行分享。分享内容可以是:参与活动的感悟与体会,对自己

篇6: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二)人际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前,许多人没有真正过过集体生活,无须处理人际相处问题。

(三)学习适应问题。学习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适应、学习能力不适应和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等三个方面。

(四)自我适应问题。自我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不清楚,自我意识不客观。新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往往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脱节、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第一个心理准备:现在该学会一个人走了

我们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孩子都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每一阶段,但在此前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伴随着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大学的生活与以前的状态完全不同,我们远离父母,也许没了父母的唠叨,但也没了他们为你准备的可口饭菜,洗烫整齐的衣物,老师不再时刻关注你、提醒你。生活学习都如你自己所愿,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的环境,我们就会出现“适应障碍”,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学会一个人走”。一个人走意味着虽心里牵挂爸爸妈妈,但并不因为这份牵挂裹足不前,而是心怀感恩的背上行囊上路;一个人走意味着学会承担与规划,承担自己的生活琐事独立生活,规划学习与未来,学会学习;一个人走意味着做一个健全的,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因为别人的不接纳而贬低自己陷入自卑情绪,也不因为别人的喜欢而高估自己而自傲,所以一个人走并不孤单。

第二个心理准备:调整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每个人对未来总是充满幻想和憧憬,所以很多新生刚入学时,都会对大学的环境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这是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大家已经把大学校园理想化,当我们踏入校园后才发现:校园没有想象中的大、图书馆藏书不够多、教室不漂亮、宿舍楼很破、网速很慢、老师谈吐也缺乏睿智、风趣......看着这些你有的只是抱怨,因为抱怨可能就想逃离,因为我们用一个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任何环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许我们换一个角度发现我们的学校就不同啦:校园的小省去了购买交通工具的支出、图书馆书虽不多但够读就阅览就好了、宿舍楼旧了说明有悠久的历史等等。其实学校是什么样这已经是既存的现实,现实是客观的,是不因我们而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另一方面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考入的学校,也可以先到学校去看看,对学校有整体的了解、更接近事实的了解,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第三个心理准备:学会学习

每年都会见到一些同学,他们对大学学习感到非常困惑,觉得怎么做都是徒劳无功。事实是和中学相比,大学生的学习从目的、内容、方法、环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用;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不同是。你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很多新生人可能觉得经过了十年苦读,总算上了大学,目标达到了,就应该彻底放松。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因为远离了家人,没有了叮嘱和束缚,整日玩乐,不去上课,不去自习,只等着考试前临阵磨枪,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考试红灯,然后重修,不禁浪费了时间,而且影响到毕业。有些人甚至因为不及格的课程太多而被劝退,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更有意义,让自己不再困惑,应该给自己定一个规划。设定一些大学期间的基本目标,把自己这几年的学习时间做一个统筹规划,比如什么时间考英语等级证书,该掌握几项什么专业技能,在毕业前要拿到个什么样的资格证书等。有了目标就不会迷茫无聊,为了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也可以不断的增加自信心,有人问我怎样提升自信心,这些都是在为自信心的提升添砖加瓦。

第四个心理准备:友好与人相处

大学绝不只有学习,它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需要掌握很多学习以外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与周围的人互动。如果你处在一个良性的人际互动中,你的每天也许都非常开心、有意义,如果处在一个恶性的互动模式中,每天都想逃离那个宿舍、教室甚至学校。导致这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我们个人的责任,大学和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中学时候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我们大都来自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区,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往往看待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同学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有文化冲突、性格冲突。因此,在大学里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怎样与人友好相处呢?与人交往有太多的技巧,但最重要的只要牢记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就好了:用你期待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周围的人。当我们这样去做时其实我们在学会付出,你的付出总会有回报,你要明白能量守恒的定律,所以周围的人会发现你很友善,不怕吃亏,别人愿意跟不怕吃亏的人交往,在某些时候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朋友就会伸出手来给你回应。

给学校的建议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为加大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力度,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新生入学教育协会,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制定新生入学教育的标准及细则。新生入学教育协会要定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讲座,适时适当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测试,及时发现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此外,还应大力引进国内外其他高校先进的入学教育经验,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联谊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让新老学生都参与,增加新老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让新生更快地融入美好和谐的校园生活,尽快建立新的校园交际网。

(三)发挥朋辈的榜样示范和互动作用。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一批思想道德素质高、学习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以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形式,给新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树立起看得见、可效仿的榜样。通过朋辈榜样的示范和互动解决新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上一篇:学讲话鼓士气促振兴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