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说课稿

2024-05-05

板块运动说课稿(精选8篇)

篇1:板块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板块的运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板块的运动”是“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过渡句: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板块运动的规律。

难点: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运用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六大板块

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六大板块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教师总结:

从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展开讲解,能够提升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

2.板块运动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

篇2:板块运动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培养尊重科学、不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火山、地震的发生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六大板块

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六大板块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教师总结】从澳六大板块的示意图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

2.板块运动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

(2)这些运动对地形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形成山脉。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拉伸使地表发生断裂,易形成海洋和裂谷,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碰撞使地表隆起抬升,易形成山脉,例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3.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分组讨论并展示

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

【教师总结】

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火山地震带基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结合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介绍红海和地中海的位置,课后请同学?地中海和红海的发展趋势。

篇3:板块运动说课稿

板块运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只有一百多字的简述和一幅图片。但涉及的知识点多, 其中包括板块范围和分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同时, 板块运动也涉及到很多动态性、过程性的知识, 在常规教学环境下, 这些动态和过程不仅很难完全展现, 而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最终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 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来强化。总之, 在传统情景下, 板块运动这一节的知识, 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彻底掌握和理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能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 在有限的课堂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内化这些知识, 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本文尝试将基于微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二、微课的应用

1. 概念和模式

微课的内容不仅是课堂教学视频 (课例片段) ,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1]。而放在网络平台上的微课, 学生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所以微课的应用模式应该是, 将微课事先置于云计算环境的网络平台中, 学生预习时观看并学习微课, 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先解决个别疑惑或者问题, 最后组间或全班共同交流、讨论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根据微课中的测试成绩和学生反馈在课前做好设计, 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点拨。课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2. 应用的优势

在预习环节中微视频和预习测试的存在就可以使学生的预习真实的落实, 教师更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并根据预习测试的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 提高针对性。这些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预习和效率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小组讨论学习的环节,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情早已了然于心, 课堂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三、教学实践

1. 课程设计

基于前述情况, 笔者利用收集的资源, 遴选、制作了一整套《板块运动》的微课程资源, 并放在K12的翻转课堂网络平台上。以往很多微课程资源大都是一段微视频, 而笔者制作的这套微课程资源则主要包括六段微视频、一套课程测验、开放的答疑讨论区和一份学习单。这六段视频是一整套微课资源,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了本课的数个重难点。其中视频一展示了板块交界附近贯穿全球的地貌, 告诉学生板块交界不仅是可以看到, 而且是非常宏伟的。视频二展现了2.25亿年前至今板块漂移的全过程。视频三通过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火山口永久熔岩湖诠释了板块漂移的动力机制。视频四完整展现了新西兰山脉的形成过程, 并将世界上著名褶皱山系的宏伟、壮观体现得淋漓尽致。视频五和视频六分别用完整的动态视频演示了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的形成过程及其产生的地形地貌, 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六段视频, 有理性的因果思辨, 也有感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理解板块运动。而且在每段视频的前半部分笔者都根据视频涉及到的教材知识点提出几个思考题, 学生打开视频后首先看到的是思考题,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再继续看视频具体内容。

教学流程的设计就依照前述的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整套微课程已经发布在微课网络平台上, 学生已经提前做了预习。该网络平台可以即时统计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视频学习次数、学习时间, 课程测验则有总体正确率、选项被选率、学生做题耗时等多种多样的数据。大部分数据还可以按视频 (题目) 总体统计, 还可以按学生个体进行统计。学生课程测验结果中, 关于生长边界、消亡边界的题目得分率只有50% 左右, 因此课堂教学中重点设计突破这两个难点。

2. 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习

上课时学生首先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用平板电脑学习微课程的视频, 同时完成学习单中的学习任务。微视频相比传统授课的好处便是视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可以反复观看, 更可以针对某一小段重复学习。相比传统的预习, 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够100% 的参与预习, 而且由于视频内容十分精彩, 学生学习时也非常投入。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在反复观看某段视频, 尤其是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的视频。在需要做笔记和填写学习单时, 学生会暂停视频, 认真书写, 书写完成后随时都可继续观看。整体上, 微视频有效地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同时, 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和了解学生学习视频的情况, 包括完成程度、观看次数、观看时长和学生视频笔记的具体内容等等。学习完微视频后, 学生需要完成一套课程测验, 对其视频学习效果做简单测试。这套课程测验共9个小题,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都是根据视频内容结合教材知识设置的。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直接做题并提交。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当然也可以随时掌握, 而且可以多角度了解情况。教师可以按题查看每道题的完成率、正确率、耗时、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甚至是哪些学生选错;也可以按学生查看个体的答题情况。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教师完全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测验完成情况, 实时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相比传统教学, 教师不仅工作量减轻了不少, 工作效率更是得到了提高, 这种依托信息技术实时精准的掌握学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

(2) 小组讨论

紧接着学生针对微视频、学习单、课程测验中自己不懂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的讨论才有针对性和高效。很多小组在讨论过程中, 是一边播放微视频一边讨论, 遇到难点时学生还会暂停视频进行研讨, 学生参与度高。经过讨论, 学生预习中的个别问题往往都被解决掉了, 接下来就剩下一些共性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懂。此时, 笔者结合课程测验的统计结果列出了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 做了一项电子投票活动, 学生现场用平板电脑投票选出经过讨论自己依然不懂的问题。通过实时统计的投票结果, 学生的共性问题便一目了然。

(3) 小组讲解、展示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 邀请不同的小组来讲解, 共性问题包括两个, 一是如何记忆全球板块分布图, 二是对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如何理解。同样是学生讲解, 其中一组是通过屏幕上的平面图来讲解, 而另一组是运用数字星球来呈现。利用数字星球这种球面投影来分析板块分布, 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 对于知识本身学生自然是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小组讲完之后笔者又设计利用互动白板的一个互动环节, 在互动白板中加入了空白的世界大洲图作为底图, 发送给学生, 要求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绘画出板块的范围、边界并标出名称。学生在绘画的同时, 教师在教师端的设备上寻找并调取效果较好的学生绘图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 供其他学生参考和学习。通过反复的亲手绘制, 学生清楚掌握这一知识点。

所有讲解的学生都是打开视频, 边播边讲, 讲到关键点时还会暂停视频展开进行讲解, 遇到需要强调的地方则会反复播放某些视频片段。这些微课视频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被完全的、充分的利用, 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消亡边界视频为例, 视频中清晰的展示了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俯冲下去, 附近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形成岛弧。视频将整个过程展现得完整而清楚。很多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直观的视频, 也会提出一些很精彩的疑问, 例如:为什么是大洋板块俯冲下去而不是大陆板块?一定是大洋板块俯冲下去吗?视频中展现了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的情况, 那两个大陆板块以及两个大洋板块碰撞的情况又如何呢?会形成哪些地形地貌呢?两个大陆板块碰撞会俯冲吗?学生能够提出这些一系列问题, 说明他们参与和思考在真实的发生。当然这些问题提出后, 一些有想法的学生纷纷参与进来, 主动来回答, 而当有的学生回答并不完整或不清楚时, 不断有其他学生质疑和补充。在学生讲解生长边界的视频时, 台下就有学生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有联系吗?当时台上讲解的学生并没有回答出来, 而台下的另一位学生回答得十分精彩。他说: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的板块, 其一侧是消亡边界, 另一侧是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处板块俯冲下去逐渐消亡变成岩浆, 而另一侧的生长边界附近, 岩浆不断涌出, 又形成了新的板块部分。这样物质就循环了。没想到, 通过直观的动态化的视频, 学生竟然可以自己总结出这样的结论, 确实令教师又惊又喜。最后, 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都可以解决掉。个别比较偏、难的问题 , 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在互辩互议、解决共性问题的整个过程中, 微视频都被充分利用, 基于视频和问题的这场课堂讨论更像是学生之间的一场头脑风暴, 学生间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贯穿于整个过程, 真可谓精彩连连。

(4) 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

这部分主要由教师作主导, 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总结, 还有对学生和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最后是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对当堂学习进行巩固。

四、效果与反思

1. 微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首先, 微课程视频相比传统教材、教辅资料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大得多, 学生学习会更主动, 对该章节的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而且放在网络平台上的微课程资源, 学生的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次, 教师通过微课资源平台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这也是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再次, 微课程可以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通过学习微课程, 学生个体的一些疑惑很多都会被解决, 课堂教学时就不用再针对学生个体的问题花时间解决了。简言之, 学生先学微课, 可以解决很多个体问题, 而在课堂上, 只需要解决整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可。

课堂效果还可以从总结环节后的课堂总结测验体现出来。学生在刚开始预习微视频后做课程测验时, 客观题总体的正确率是50.9%, 而在课堂总结测验中, 笔者选取了几道高考真题, 在本堂课最后几分钟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现场作答。客观题的正确率基本超过了80%。

2. 微课课堂的注意问题

第一, 微课和网络平台要紧密结合, 微课只有放在网络平台上, 才能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 相比单一微课视频, 多资源微课有着天生的优势。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利用不同资源来学习, 学生甚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资源用来学习。

第三, 在微视频中, 教师不要把所有问题讲解得一清二楚, 而是应该通过呈现现象、过程让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这样学生才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

第四, 微课网络平台的数据来自教学一线, 最为真实有效, 应该加以合适和充分利用, 对未来的教学可以起到极大的执导和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一《板块运动》为例, 探讨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提出了具体应用模式, 并应用于实际课例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对于微课应用于其它模块的地理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课,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篇4:白酒渠道板块运动

曾几何时,中国白酒地盘从川黔两地为代表的“白酒金三角”一家独大,发展为以湖北为核心辐射中部白酒产区的“长江名酒带”的双雄并起局势;再加上长久来苏鲁豫皖为首的黄淮名酒带,中国酒业已然出现三足鼎立之势。

板块的漂移改变,预示着更激烈的竞争即将到来。然而相对各大酒企而言,经销商的生存发展、未来的经营模式无疑更值得行业关注。

如今随着白酒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深水区,厂商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名酒结构性下沉时,大商与区域经销商,买断商与零售商,一线名酒与经销商,二线名酒与经销商之间关系都在发生变化。

商业版图重构期间,数以万计的经销商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时间里,白酒经销商又该如何根据厂家战略进行策略调整?超级大商、地县代理、终端零售等不同层次的从业者们又该何去何从?

“超级大商”:涅槃的出现

作为经销商中的旗帜性团队,超级大商的现状和未来,或多或少将成为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风向标。

所谓白酒超商,主要是指营收规模达到1亿元人民币,区域市场两个以上,代理产品稳定性较强的超级经销商。白酒终端供销两旺局面形成的利好,让他们在过去黄金十年里风光无限。但随着白酒行业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超商的处境日益艰难起来。因此,超商的管理流程再造与商业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相对其他销售渠道,超商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结构与渠道下沉双重压力。特别是一线名酒由于净利润下滑厉害,使得单一白酒超商面临着品类单调压力。

2013年,白酒行业超商深圳银基净亏损超过6亿元人民币,另一巨头华致酒行也经历相似遭遇。两位“大佬”的遭遇给予行业一记警钟,在这轮结构调整中,单一高端白酒大商遭遇的挑战与压力最大,稍不留神就损失惨重。

为避免财务危机,完善结构、丰富品类成为超商眼下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众所周知,石家庄桥西糖酒是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白酒代理商,其拥有几乎所有二线名酒独立产品全国代理权。然而尽管白酒业务维持了较好增长,但竞争压力已经显现。在这种背景下,桥西糖酒开始引入葡萄酒、啤酒等综合代理产品,丰富自身产品品类,力争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同样,除了增加种类、多元化涉足行业外,超商更重要的发展机遇则是抓住这一难得时机,成功转型为实业公司。

事实上,中国白酒行业相当多的超商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贸企业,有些超商甚至于拥有很多制造商资源。诸如华泽集团拥有15家制造与品牌企业;银基商贸持有贵州鸭溪窖控股权;以商贸见长的石家庄桥西糖酒更通过与泸州老窖灌装基地合作,间接进入到制造商领域等。超商进军制造领域最重要是必须拥有实业心态,将打造百年品牌作为崇高使命,从而成就全价值链企业。

总体来看,无论是单纯白酒类超商,还是已经实现多元化的超商,都将或多或少地受到本轮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况且由于快消类产品单件利润薄弱,并不支持超商体系操作,白酒超商真正出路还是需要在白酒系统内解决。

地县代理:构建商业版图

和超商常年处于行业焦点不同,地县代理在此前并不被白酒企业所格外重视。然而意外的是,此次结构性调整却将他们推向了中国白酒最前沿。一夜之间,无论是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一线酒业,还是郎酒、金六福等普通酒企,都将目光投向了地县级中小经销商。

但这些渠道带来的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要想从中获利,经销商除了进行结构性补充产品以及杜绝库存压力外,究竟应该如何抓住此次机遇?

其一,公司化升级应对白酒结构化调整,构建中小经销商商业新版图。如果中小经销商获得名酒代理资源,那么独立团队,独立运营,与老系统形成适度区隔自然是最重要的准备措施。名酒企业运营模式与区域性品牌还是有所差异,并且在完成结构化设置之后推动公司化改造,通过公司化改造实现战略升级。同样,经销商也应该提升自身经营理念,这样才能与一线、二线名酒合作。

其二,系统化操作奠定精细化基础。这些年来,行业的浮躁使得中小经销商面临着泡沫化压力。经销商需要对酒店、商超、团购、专卖、流通进行专业再造,这给予了经销商结构性调整机会。

其三,借力第三方力量构建电商化平台。互联网对中小经销商的影响将在未来2~3年逐步显现,特别是白酒重度消费区域市场中小经销商一定要关注电商。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单一的经销商都不具备操作电商能力,并且从成本角度看也不现实。因此中小白酒经销商应该高度关注第三方机构对于电商平台的构建,将资源嫁接,为我所用。

其四,构建横向中小经销商联盟体系,打造自身商贸品牌。经销商面临着区域结盟问题,特别是在白酒重度消费者市场中,经销商策略性的结盟对于提高与一线、二线名酒要价有巨大帮助。利益结构设计、自身商贸品牌打造对于提升中小经销商抵御风险,增加行业话语权具有重要价值。

白酒本轮结构性调整十分有利于地县级中小经销商成长,特别是拥有成熟经营理念与成功操作经验区域性的中小经销商更是面临宝贵机遇。关键是中小经销商如何抓住机遇,控制风险,实现惊艳一跃。

零售终端:开启商业创新原动力

超商和地县级代理商外,作为白酒销售最大渠道的零售终端,自然也成为此次调整核心所在。

以往白酒企业依靠单一形态导致终端效率很低,对于消费市场拉动力度有限。如今随着白酒消费回归理性,传统零售业态的变革为其带来了诸多机遇。专卖店与电商之间结盟、团购升级带来的高端定制化营销等多样式零售业态已然出现。

作为白酒行业零售终端,酒店、商超以及烟酒专卖店这些销售场所正日益回归到本来面目,最终成为白酒商业创新最重要动力之源。

众所周知,酒店按照营业面积大小分为ABCD四类。对于不同等级的酒店,自然也要有针对性的终端方案。超过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A类酒店需要量身定做新版本;而500平方米面积的B类酒店也将就政商人群、高端消费者身份来打造定制方案以强调品牌体验性;此外面积更小的C、D类酒店的重要性也逐步增加。在如今这个小酒品牌横行的年代,C、D类酒店完全可以针对小酒升级终端销售。

nlc202309041751

同样在进驻商超时,酒企和经销商首要问题也是就不同形态的商超,来打造针对性的终端销售模式。

以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商超,他们对于酒水企业有什么需要?行业如何与其构建合作关系?以北京华联、大润发为首的本土大型商超,又该如何操作产品?白酒在国内商超连锁终端权重如何?诸如成都红旗连锁等社区连锁超市,它们与白酒销售关联度更大,那么这类社区连锁类超市该如何掌控?县乡市场超市又是如何合作?

除此之外,普通消费者最为常见的名烟名酒店,同样需要打造全新的终端销售版本。

名烟名酒店分为三个层次。即名酒企业主导的专卖店,如国酒茅台专卖店、五粮液专卖店等。这类专卖店具有极高的排他性,不具备开放性专卖店价值特征,其营销模式需要跟名酒企业战略相配套;第二层次是全国性名烟名酒店体系,如华致酒行、壹品汇等,这类名烟名酒店属于独立资本项目,有志于布局全国;第三个层次属于区域性名烟名酒店,如天驹茗酒坊,山东泰山名饮等,它们是白酒零售业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但随着结构调整的到来,他们也急需从战略高度进行再造与创新。

中国白酒行业复杂的结构与多元化的属性,使得白酒零售业态创新仍然存在巨大空间。包括白酒庄园、名酒收藏、名酒封坛等零售业态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创新都将带来更多商业模式组合。

未来趋势:电商的考量

2014年春季糖酒会上,天猫与泸州老窖、五粮液等11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启“中国酒业电子商务生态圈”;不久后,京东同样宣布与五粮液等酒企进行合作,不仅在线销售白酒产品,还共同对O2O模式进行探讨,创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网络体系。

越来越多的电商选择和酒企进行合作,其背后正是白酒行业丰厚的渠道利润与逐渐走向成熟的产业版图。更重要的是,以酒仙网为首的专业酒类电商的快速成长,让综合电商看到了行业巨大成长潜力。

对于酒企而言,电商模式是企业打造多元化销售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白酒产品销售核心渠道。但要想通过这个渠道获得成功,必须面对三个核心问题。

其一,电商平台消费者数据库的考量。

众所周知,电商最核心的环节当属消费者数据库,这直接关系着平台是否能够对产品进行全方面地客户筛选和针对性投放。

然而,相对综合性电商平台所积累的数据库而言,专业酒水电商要弱势很多,这也是专业酒水类电商最大软肋。这个弱项导致一线白酒企业更偏向于综合性电商平台。事实上,在实际投放后的销售效果也证明了综合性电商平台强大的销售功能。

其二,强大的物流配送与深度服务能力。

白酒专业电商所谓的O2O模式,其本质是希望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快速配送,快速服务功能,以让消费者有良好的消费体验。

但尴尬的是,由于渠道分配机制等现实,酒水专业电商很难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些短板导致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专业效果;但综合性电商往往由于强劲资本力量与综合性产品平台,其物流与配送成本大幅度下降。在这样背景下,综合性电商物流配送与深度服务得以彰显,综合性电商相对竞争优势明显。

其三,主流企业配合度与合作企业产品二次创新能力。

相对来说,综合性电商容易获得主流企业合作资源,但专业性电商则更加具备对企业产品二次创新能力。综合性电商会以消费者数据库与物流服务等优势吸引白酒主流企业加盟,但专业性电商所具备的强势二次创作能力,则更加容易吸引二线名酒与区域性强势品牌加盟。

以酒仙网为例,其经常会就合作企业的产品在定制化营销模式、概念提取、线上传播等方面进行打造,这却是综合性电商的弱项所在。由于品类众多,其对于加盟企业产品再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白酒企业应该选择与专业酒水电商进行个性化合作,选择与综合性电商进行常规性产品销售合作。

篇5:《运动》说课稿

1、概述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承接的一个环节中,前面是第六课《星空》,下一课是《我们的奥运》,教材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和运动都有一定关联,星空是运动到相对静止,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静止的。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想要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信息:绘画表现题材中的运动,就是时间在绘画形式上的一种凝固;表现运动的方法就是表现运动的瞬间美。学习运动规律,认识美的运动。使学生对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教材中设计有三个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校地处农村的环境因素,还有物质条件的限制,故对第三个活动“小雕塑”进行省略,而着重于体验然后进行简单的绘制描述。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A、让学生了解运动美的本质特点。

B、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有关动态线的知识。

C、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能运用简炼的线条,勾勒运动中的人物形象。

D、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运动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性,确定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分析运动的过程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它对学生接下来的表现运动美的过程有重要意义,知所以然而然。根据运动的本质特点,确定“动态线的分析”为本课的难点,这关系到课程能否接下去展开,以及学生能否了解运动的表现方法、角度的关键。课本抽象部分(28面――29面)只作简介。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我主要采取“直观法”和“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辅助材料。不断采用欣赏、分析、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 (教学模特:生活中、同学中常见的动作如投篮、扫地、跑步、田间劳动、教师板书等)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渐渐的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的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运用挂图、实际动作、现场演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正确选择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着重于学生体验方面,创设特定的情景(捡掉地上的物体),让学生切身体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还有利用大量的实例和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现以象征为主的这样一种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新课程导入、授课、指导、归纳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新课程导入

1、利用3分钟 铃响后,有的同学还未及时归位,课堂秩序还未安定的这段短时间,迅速捕捉班上某位同学匆忙的身影,并提醒他就位。(说话可大点声,使班上学生都能听见)

2、(5分钟)

上课后,播放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设问:你们能说出这歌曲的名称及出处吗?

▲ 学生回答: [ 《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波所唱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 请刚才“匆忙”的那位同学模仿“小波弹琴的动作”

▲ 师问:你还记得你刚才匆忙进教室的样子吗?和《铁道游击队》中战士小波坐在微山岛上,面对平静的湖水、夕阳而弹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有什么感觉比较?试说一说。

(行色匆匆、紧张的――抒情、平静轻松的)(动作体验)

3、小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请翻开课本第七课《运动》。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

课堂构成:初步讲解→学生讨论→讲解→比较→从而认知→练习

1、(10分钟)

欣赏写实雕塑作品

A:首先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① 第一步,分析作品的造型手法:具象、写实。

让学生了解具象造型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了解写实

就是真实的对事物进行刻画。因为具象手法能更好的捕捉运动的形态。

② 第二步,提示:作品从动作和形体(健壮的人体)表现了力量美、

形体美、韵律美。

③ 第三步,分析作品的表现角度:

抓住运动过程中的最具表现力、最能说明主题“掷铁饼”的瞬间动作。

人物抓住铁饼→弯腰→做动作→即将掷出的刹那

B:展示图片

①教师展示各种具典型性动作的图片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受动作的美感

②请同学对不同的动作进行讨论,并说一说。(让学生先说)

教师对同学的讨论进行收集、归纳,板书在黑板上。

2、(4分钟)

然后分析在写实基础上进行变形的《风》(课本中范例)

主要使学生对《风》和 《掷铁饼者》有一个直观上的比较,比较《风》和 《掷铁饼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如:写实手法。写实基础上的变形→夸张、概括、提炼等。

3、(10分钟)

在前面两次欣赏过程的基础上,着重来认识动态

A先展示各种具典型动作的图片。

B然后讲解图中动作的动态线。

①静止动态:一段时间内相对静止不动的动态,如看书。

②规则性动态:人物进行规律性的重复运动的动态。

一种是人的`位置不变,只是部分肢体处于循环往复的某种运动动态,如织毛衣、洗衣等。

另一种是人在进行中所做的规律性动作,如跑步、骑自行车、插秧、锄草、教师在板书

关键在于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一般来说,一个动作在开始或结束时较有代表性,如人拿锄头挖土,当锄头被举起到最高位置或已经入地的瞬间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描写快速运动,则要反复观察。

③不规则动态:打球、练武、格斗等突然性动作。这部分较难,要多练习多积累一些经验才行。

④动态线:用去曲取直的方法对人体运动趋势的概括。注意动态线和水平线构成的角度,即倾斜度或垂直关系等。倾斜度画错了,动态趋势也就错了。画人物运动,先找准动态线。

注意重心,(请一位同学做弯腰捡东西的动作,然后分析其动作构成的动态线)

C接下来展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介绍讲解。

D让同学将教师的讲解和“第一节B部分同学的讨论”作一个比较。

4、(15分钟)

练习

A学生练习:用线条概括出课本中27面“活动一”旁边,兰红光的摄影中舞蹈者的运动形态。

B教师巡回辅导。

C布置:下节课每人带一片树叶

三、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收集展示上节课完成较好的学生练习,进行讲评

2、了解抽象的动作美。对课本上的范例进行介绍

抽象手法能更好的把握运动的特点,在把握动态的前提下,对形体进行高度概括。

①《五月的风》

稳定的构图,螺旋上升的线条表现升腾。

②《怀抱》

夸张、对比

③其他抽象图片

一种方向、一种目标 向上的、朝气蓬勃的

一种向往

3、练习:学生尝试勾勒树叶飘落的运动轨迹

4、小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小结

5、总述:

篇6:《瓶子的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刚才各位所看到的教学片段节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一课的前十分钟。原教材的编写思路是通过玩气球,发现气球在反冲力的作用下能够运动;然后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粗看教材,似乎像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如何把握这种课型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现有科学探究水平,充分开发、挖掘教材的内涵,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呢?给学生一杯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一滴水。因此,我在所任教的四乙班做了一次尝试。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中,我是围绕这样一个思路展开教学的:那就是——让他们从观察中发现问题,从交流中提出问题,从实践中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首先利用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塑料瓶设置问题情境:假如往瓶里打气,瓶子会怎么样?学生作出猜测后再当场实验,通过观察他们发现瓶子居然“唰”地一声被冲出了很远。一下子,他们的探究欲望被大大激发了。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

针对刚才所看到的现象,我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3、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想法后,在出示一个气球,引导他们自行探究把气球吹大后再放开,气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现气球喷气的方向和气球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再反过来解释前面瓶子的运动方向与瓶里空气流出的方向是怎样的。

虽然是四年级的学生,前面关于动力方面的内容又没有学过,但对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似乎影响不大。这个班的孩子的思维之活跃,反应之灵敏,课外知识之丰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辩驳,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主题的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我比原先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如果给学生看或做他们无法理解的实验或用抽象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原理,只会使他们觉得科学很难懂,降低对科学的兴趣,甚至对科学产生神秘感,无意去探究。其次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正因为孩子们平时有玩气球的经验,虽然他们没有意识到里面包含有反冲的作用,但对于他们提出假设、完成实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学的基本方式不是演示和证明科学事实和概念,而是开展充分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活动前的计划制定和预测,活动中的运用证据和做出解释,活动后的交流汇报与论争,强调探究的延续性,注意将课内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篇7:《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制定,对教法学法的灵活应用,再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基于以上几方面,我将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运动的快慢》是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下一节测量平均速度的基础。速度是中学物理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概念,不仅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为后续概念的学习方法起到引领作用。所以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操。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速度单位的换算。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体验和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将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谁跑的快?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运动的快慢》。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感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后,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我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得出:观众和裁判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对问题的交流和讨论,进而分析归纳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应动快。

在此基础上我会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小聪和小明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用路程除以时间,值越大,运动得越快。进一步明确同学们归纳的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速度的概念。

以上问题的展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对学生思维信息的捕捉,判断,调整,促进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完成速度概念的构建过程。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通过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2、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

3、速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什么?

4、速度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师生共同得出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的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速度的基本单位:米每秒,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千米每小时。速度表示的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巩固提升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1、小明家距学校600米,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用了200秒,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

2、张三跑100米用了15秒,李四用20秒跑了160米,问张三和李四谁跑得快?

通过两道例题,由简到难,激发学生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着重强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速度的定义、公式、基本单位、单位换算以及速度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1,2题。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篇8:《圆周运动》说课稿

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 xxx 开场白:

大家好!各位评委好!我是来自平原一中的xxx,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圆周运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依次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多媒体展示)。

一、教材分析

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我们先看一下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展示)。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选用人教版 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是在学习曲线运动以后,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由于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性,所以需要来学习描述圆周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是为后面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学习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做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结合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多媒体展示)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B、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C、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D、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E、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学会从实物运动过程抽象成物理过程的方法,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

3、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1)重点

A、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 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C、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2)难点

A、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宙斯盾与直线运动的速度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点,都是用比值定义法,瞬时值都有极限法的思想,但是这里先是用弯曲的弧,取其长度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线速度。线段从直线长度到弧长的转变,这是一个跨越,当时间很小的时候,得到的弧长就是位移,这又是一个跨越。那样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角速度是用角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这个绕过的角度,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讲,有需要一个跨度,心里接受能力是有障碍的。所以前面讲的是难点之一。

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这里需要区分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需要准确的理解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意义,才不会误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特点。概念的对比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多媒体展示)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曲线运动,初步了解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很普遍,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圆周运动又是特殊的曲线运动,而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更是特殊中的典范,学生会感觉有必要认真学习其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探索、研究和控制生活中的这些运动做好准备。所以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展示)

1、教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我将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取实验,分工进行探究、讨论和展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是必须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比如选择好了实验对象,如何从实物抽象到物理简化模型的过程的分析方法,是教师必须指导的。对一些共性的知识和问题,教师需要作出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知识和方法。

2、学法 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思考学案上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协作,独立探索;生生互动,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和感悟。学习过程重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课上课下通过推导公式,加强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我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多媒体展示):情境引入、探究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首先展示关于圆周运动的视频(过山车等)和图片(天体等)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事例,把学生的思维活跃点专注到这节课的研究对象上来;然后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运动,有必要去深入研究,那么如何来描述这些运动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本节研究的重点,进入话题开始探究。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使课堂活跃起来。

2、探究教学(多媒体依次展示)

根据前面列举出的圆周运动的事例,小组自行选择探究对象,根据学案上教师的提示,先从运动轨迹上探究如何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从而进入线速度的学习。

(1)线速度

学生先是从轨迹上来自主尝试定义线速度,然后是根据学案引导来完善这一定义。依次完成定义、度量表达式的方法、瞬时性的理解、矢量性和方向及物理意义。

(2)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过程围绕“匀速”两关键字进行,通过物体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本节的线速度对比,理解变速运动的本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3)角速度

利用学案和视频提示,学生再从半径扫过的角度上来考虑定义圆周运动的快慢,从而完成角速度的定义和表达式的书写,理解其物理意义。在讲解其单位时,可借助数学中弧度的定义,指明角速度的国际单位,强调应用时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进而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的意义。

(4)转速和周期

次两术语多用于工程中,学生知道定义即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周期物理意义的理解就可以。

(5)参量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的教学,采取小组讨论、自主推导、交流展示的形式完成。意在培养学生对定义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发现推导式的意义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线速度与角速度间的关系式的理解。为了加强这一点的理解,后面会配有专门的巩固练习。

3、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1)概念的理解

因为本节课概念较多,而且多与以前的概念不同,会配2到3道理解性的选择题来加以巩固。

(2)参量间关系的理解

注重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拓展齿轮和皮带连动的问题,加深对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这一部分主动学生的发现、总结和拓展能力的训练。选配2道题,可有学生自主拓展2道以上的附加题。

4、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采取个人总结、小组交流、多媒体展示的形式。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加以总结的习惯和能力。最后老师分两部分展示课堂小结:五个概念、两个关系。给予学生一种更具简洁化的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深化知识的系统性。

5、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为了课后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复习,特布置一下作业。课本“问题与练习”第3、4题,分别重在考查对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的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采取条目式板书,将概念一一罗列出来,便于学生统揽全局,把握重点和难点,理解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多媒体展示)

六、教学效果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预判教学效果如下:(多媒体展示)

1、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组在选择探究事例上选的的不恰当,造成探究学习完不成或完成不顺利;由于进行分组探究学习,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真个局面,或是不能全面指导各个小组;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数学能力,造成某些环节设计不合理或是预留时间出现差错。

2、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组内某些成员参与不积极;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参差不齐影响进度;某些同学理解上出现卡克,反复询问一个问题,比如“匀速”。

3、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想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问题入手,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新问题和新事物的能力,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不依附于课本或学案,潜移默化的引领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在课后还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自己查找有关卫星的资料,包括速度和角速度等,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验证科学问题的态度。

上一篇:过年拜访周记200字下一篇:商务英语试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