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2024-05-13

八个良好学习习惯(精选6篇)

篇1: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奠定学生成功人生的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因为健康来自于好的生活习惯,疾病来自于不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有好有坏,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的也很自然的就能发生作用,就会成为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正如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归结与自己的好习惯。”因此,教书育人,最首要的不是教书,即不是要教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那么中小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文在多年实践和调查研究基础上试简单介绍。

1、读书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我们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近几年我国的高中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已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知识,光*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2)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3、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学生切记“一心不能二用”。

4、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低年级特别是小学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6、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7、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长期这样要求我们的学生,那么就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8、练后反思与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准备各种考试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再者,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培德曼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就会收获一种幸运。”因此,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习惯,他们就会从这种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八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奠定学生成功美好的人生。

篇2: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1、读书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我们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近几年我国的高中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已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知识,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2)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3、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学生切记“一心不能二用”。

4、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低年级特别是小学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

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6、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7、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长期这样要求我们的学生,那么就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8、练后反思与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准备各种考试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篇3:培养学生八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的确,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 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 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什么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认为它包括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善于提问、高效答题等八个方面.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应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制订计划的习惯

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教师指导督促, 由自己切实完成.具体做到:

1.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对自己目前的文化水平应有自知之明.学习计划不是学习目的, 它是学习的一种打算、一种安排, 以此来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

2.要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知识等, 这些都是在制订学习计划前应该明确的.

3.长短结合.长远目标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 应先制订长远计划, 据此确定短期安排, 来促使长远计划的实现.

4.合理安排.计划不能定得太满, 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可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当调整.

5.措施要有力.计划一旦确定, 则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 可制定计划落实情况的自我检查表, 监督自己完成的情况.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同学们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 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前预习要针对课本每一节的四部分 (提出问题——引出概念——推出结论——应用举例) 阅读, 既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又初步了解新知识, 从中发现重点、难点, 便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学习新知识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 更加集中精力, 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最好办法.预习通过边看 (看课本) 、边想 (针对四个部分) 、边写 (演算或推理过程、难点、体会) 来实现.但是预习不等于自学, 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的地方不一定要花大力气去解决, 而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

三、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

教师自然生动地讲解, 恰当使用教具,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学生注意力的措施.而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以便能充分阅读, 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为他们提供比较多的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应做到:

1.明确新课要解决自己预习中的不懂之处.这样能使听课的目的明确, 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2.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一听二看三说四记五想, 也就是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 和老师形成一种教学的互动.

四、培养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克服遗忘, 巩固记忆的重要手段;是加深理解, 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为新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措施.常言道:温故而知新, 正是这个道理.可是如何才能搞好复习呢?

1.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学习后遗忘的速率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发展趋势.若能在遗忘刚开始时就进行复习, 常能收到最理想的复习效果.

2.复习时要合理分配时间.复习的时间安排有集中和分散两种.集中复习适用于期末, 而课后复习则一般用分散复习法.两种方法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复习是再学习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默读法、默写法、尝试回忆法、互相提问法、编写提纲法、制作图表法等.复习时还应注意文理交叉, 互补复习可提高效率.

五、培养独立作业的习惯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 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从而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感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 步骤、格式规范化, 作业订正自动化, 即“一习两化”.

六、培养系统小结的习惯

在学过一个单元章节后, 应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 从局部到整体、从横向到纵向串联起来, 明确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 有哪些重点内容, 有哪些好题型及重要的解题方法, 把易于混淆的知识及时进行区分比较, 防止运用时张冠李戴.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 总结一本具有本人特色的错难题笔记.通过系统的归纳和小结, 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以达到深刻地理解知识和牢固地记忆知识的目的.

七、培养善于提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也可从模仿开始, 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 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 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 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八、培养高效答题的习惯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归纳解数学题的四个步骤:第一, 是弄清问题;第二, 是拟订计划;第三, 是实现计划;第四, 是解题回顾.所谓弄清问题, 就是要搞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或已知数, 要解决什么问题, 或要求的未知数等.拟订计划, 就是要进一步熟悉问题, 找出条件与结论, 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 或找一个辅助问题.实现计划, 就是实现求解计划, 并检验每一个步骤.回顾, 就是进一步检验, 考虑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题, 总结解题的方法能否用来解其他问题.

我们在解题时, 实际上是在自觉不自觉中, 反复地实践着上面的三个或四个步骤.当我们在解题时应用这几个步骤的周期不断缩短时, 我们的高效答题习惯也在逐渐地形成.在有限的时间内答题时还要注意这个原则:先通览全卷, 然后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训练高效答题的方法一般有:针对性训练、限时训练等.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任何良好的习惯养成都需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经过数次的历练后, 良好的习惯将成为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这样, 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因此, 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4:培养学生八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认为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善于提问、高效答题等八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

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教师指导督促,再由自己切实完成。具体做到:1.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要有明确的目标。3.长短结合,长远目标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4.合理安排。5.措施要有力。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同学们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前预习要针对课本每一节的四部分(提出问题—引出概念—推出结论—应用举例)阅读,既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初步了解新知识,从中发现重点、难点,便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学习新知识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对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更加集中精力,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最好办法。预习通过边看(看课本)、边想(针对四个部分)、边写(演算或推理过程、难点、体会)来实现。但是,预习不等于自学,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的地方不一定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而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

三、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

教师自然生动地讲解,恰当使用教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注意力的措施。而更重要的是教学时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能充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为他们提供比较多的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应做到:1.明确新课要解决的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这样能使听课的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听课质量。2.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一听二看三说四记五想,也就是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和老师形成一种教学的互动。

四、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克服遗忘,巩固记忆的重要手段;是加深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为新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措施。常言道,温故而知新,正是这个道理。可是如何才能搞好复习呢?1.要及时复习。2.复习时要合理分配时间。3.复习的方法要多样。

五、培养独立作业的习惯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从而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感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步骤、格式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即“一习两化”。

六、培养系统总结的习惯

在学过一个单元章节后,应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从局部到整体、从横向到纵向串联起来,明确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有哪些重点内容,有哪些好题型及重要的解题方法,把易于混淆的知识及时进行区分比较,防止运用时张冠李戴,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总结一本具有本人特色的错难题笔记。通过系统的归纳和小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深刻地理解知识和牢固地记忆知识的目的。

七、培养善于提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八、培养高效答题的习惯

著名数学家伯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归纳解数学题的四个步骤:第一,弄清问题;第二,拟定计划;第三,实现计划;第四,解题回顾。我们在解题时,实际上是在自觉不自觉中,反复地实践着上面的三个或四个步骤。当我们在解题时应用这几个步骤的周期不断缩短时,我们的高效答题习惯也在逐渐地形成。在有限的时间内答题时还要注意这个原则:先通览全卷,然后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训练高效答题的方法一般有:针对性训练、限时训练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良好的习惯养成都需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过数次的历练后,良好的习惯将成为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5:学习八个良好风气的收获与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9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指示要求,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领导干部的作风连着党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思想品行,更关系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关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指示要求,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切中了要害,找到了症结,不仅对推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的把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做为立身为官的准则,切实把之在思想上做为世界观、方法论,牢牢把握;工作中做为根本指导,认真遵循;生活行为中做为基本操守,正确把握,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一是要树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打牢立身为官的思想根基。自觉学习,终生学习,学以致用,不仅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而且也是领导干部打牢立身为官思想根基的基本途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改造世界观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本色和政治本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坚持学习,不仅要学习党的创新理念,而且还要学治党治国治军的方略,不仅要学习社会科学,而且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等学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用兼长,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二是要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把握立身为官的内在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领导干部立身为官的内在要求。因此,大家必须要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举在头项,了解民众所关的,关注民众所盼的,解决民众所难的,扑下身子,一心虎实,禅精竭虑地“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三是要树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良好风气,强化立身为官的素质。工作要求实,作风要务实,不仅是工作和思想方法问题,而且也是领导干部强化立身为官素质的大问题。对工作既要埋头苦干,又要严肃认真,既要遵守章法,又要敢于创新,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把握规律,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这样,才能

“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

四是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保持立身为官的本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党的光荣传统,而且也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必须保持的政治本色。当前,各种诱惑和考验增加,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已成为党面临破解的新的历史课题。这就要求大家必须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是要树立“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良好风气,抓住立身为官的根本。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既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的根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都要保持与党中央思想政治上的一致,都要确保政令、法令的畅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同时善于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是要树立“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做立身为官的模范。“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既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所需,也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所系。大家要时刻牢记“谅解、友谊、支持,比什么都重要”,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形成合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七是要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风气,筑牢立身为官的思想防线。只有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才能筑牢领导干部立身为官的思想防线。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廉洁从政敢开风气先河,一身正气抵制腐蚀,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清正廉洁的帅先垂范之举,带动大家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篇6: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这一要求,不但切中了当前一些官员腐败的直接根源,而且非常及时。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已经成为一个很值得警惕的问题。前些日子媒体报道说,在全国各地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相当多的“干部腐败”与“包二奶”有关,以至于有位律师透露说,在他所接的二十多宗高官腐败案件中,没有一名贪官不包二奶的。足见现在一些官员生活腐化问题的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隐私了,而往往与腐败密切联系在一起。饱暖思淫欲,贪色必贪钱。在贪钱与贪色的恶性循环之中,使一些官员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往往就表明了这名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从这个角度上说,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提出特别要求,其实就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廉洁自律要求。

另外,领导干部贪财贪色,道德败坏,追求肉欲的感观享受,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严重污染。领导干部作为百姓的行为表率,应该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官场务实清廉健康的风气,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而包二奶、养情妇等行为,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无疑危害更烈。

上一篇:教育实践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下一篇:销售人员中文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