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2024-04-24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共11篇)

篇1: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投稿须知

1.《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隧道及地下结构、岩土力学、基础工程、交通工程和建设管理等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道路、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土木工程类大专院校师生。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1 所有来稿均要求网上投稿,在学报主页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注册后登录即可开始投稿。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本刊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

2.2 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本刊拒绝不当署名行为。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2.3 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撰写前请阅读《摘要写作要求》。由于文摘的写作质量关系到Ei收录和检索,请作者务必重视。

2.4 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

2.5 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3.5页印刷页)。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表格用三线表。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采用jpg格式的图片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

2.6 正文用五号宋字体,双栏打印,每栏23字每页45行。

2.7 来稿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国家无规定者应合乎专业习惯。

2.8 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文内相应引用位置注明序号。文献著录项目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

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4)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5)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中国人名字按照姓前名后著录。外国人姓名也按“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著录,如J.C.Smith 著录为Smith J C,连姓者如E.C.Bate-Smith著录为Bate-Smith E C。

中文文献后请加英译文,并在最后加注(in Chinese)。如:蓝柳和,谢康和.成层软黏土地基黏弹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4):105-110(Lan Liuhe, Xie Kanghe.Semi-analytical solution of one dimension visco-elastic consolidation for layered soft clay[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3,36(4):105-110(in Chinese))

注: ①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②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3.本刊对刊用稿件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不能按本刊意见进行修改的稿件,本刊有权不予采用。

4.来稿采用与否,均通知作者。审稿期间作者可采用“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当前处理状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者退稿通知之前,请勿就审稿意见提出讨论。本刊审稿流程:收稿→分稿→一审→二审→三审→退修→发录用通知→审英文→待刊,其中在审稿的任何阶段未通过都会及时发退稿通知,以免影响作者另投他刊。

5.来稿一经刊用,赠第一作者该期学报四份,并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文的发表和数据库收录稿酬。

6.根据中国科协学会部[1988]科协学发字第039号文,我刊对采用的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之一。

7.本刊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以及本刊理事单位成员所投稿件在审稿通过后给予优先考虑,并计划于2008年开始在学会网站免费为学会理事、会员和学报理事提供全文浏览服务。

编辑部地址:100835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土木工程学报》编辑部

网址:http://

E-mail:

篇2: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刊名: 水力发电学报

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主办: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小16开

ISSN: 1003-1243

CN:11-2241/TV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水力发电学报

创刊时间:198

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水力发电学报》是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的刊物,经中国科协批准为一级学术性刊物,1982年创刊定为季刊,公开出版,国内外发行,2004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学报刊载与水力发电有关的科技学术论文,主要包括水力发电规划及动能经济、水力学、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水电站勘测与地质勘探、水电站施工、投资与管理、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水电站电气及自动化、设备与运行及监测控制、水电站及水库群优化运行、水电工程与环境、水电工程监测等专业内容;及时反映各专业的科技成就、理论改进、经验总结及国内外学术动态,被Ei收录,起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作用。

《水力发电学报》读者对象为水电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及科研方面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热忱欢迎水电工作者向本刊投稿,推动科技交流,共同提高水力发电的科学技术水平,把《水力发电学报》办成水电科技工作者的园地。

一、稿件要求

1.来稿文字应简练明了,用稿纸钢笔撰写或A4纸打印,一式两份。书写稿寄原稿,字迹工整,标点符号占一格;外文摘要、公式、符号及数字用印刷体书写。文中所有外文单位、固定标准函数、事物名称、数字、数学运算符等用正体,外文变量或物理量、非固定标准函数都用斜体,向量、集合、矩阵、张量用粗斜体。对于出现在公式中参与运算的外文变量、向量、矩阵、张量、集合、非固定标准函数等一般只用一个外文斜体字母或一个外文斜体字母加上若干个下标字符表示,而不用多个并排连写字母,以免读者误认为多个变量或多个函数相乘;也不宜用上角标,以免误认为指数;代表变量的下标用斜体,其余下标用正体。文中段落格式请参看本学报最近的期刊。

2.论文篇幅约6 000~8 000字(含图表);学术讨论每篇不超过5 000字。每文均应有中英文题目、提要及关键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其邮政编码;并在首页地脚处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

3.文中插图,一般不超过10张。在文中插图序号、图题、图注等请用中英文写在相应图下。插图须另外单独用黑墨描绘在描图透明纸上或计算机激光打印机输出在白纸上,注明图号,以便扫描制版。图中线条粗细和字大小须考虑照相缩版的影响,缩版后的字体约为六号~小五号。图中所有中文用宋体,数字和外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外文变量用斜体,其余用正体,且都应与正文一致。图中坐标应有说明,必要时在坐标轴上应加注数字和单位,若在变量后面标注单位,须用“/”分隔。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委技术部发布联合通知指出,表格中的或坐标轴标目中的物理量名称和单位之间要用“/ ”分开,而不把单位置于()内,意思是“物理量 / 单位”=“表格内的或坐标轴上的数字”,即:“物理量”=“表格内的或坐标轴上的数字”ד单位”。“/”之前的外文物理量或变量用斜体,“/ ”后面的外文单位用正体。如果“/”之后的整个单位还有分数斜线“/”,则须要将整个组合单位用圆括号“()”括住置于“物

理量 / ”之后或对分母单位使用负指数。在表格里如果物理量和单位共占两行,则物理量和单位之间的斜线“/”应放在第1行的物理量之后,而不放在第2行的单位之前。

4.表格序号、名称等请用中英文写在相应表格之上。图表位置应在文中第一次所提到之处的后面附近,而不在此之前。

5.引用的参考文献需已在国内外公开正式出版物上发表,一般不超过10篇,并必须被文中所引用,在引用之处的右上角标明相应编号(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在文稿末尾依次列出编号、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出版时间或期刊期号等,其格式详见最近几期所刊登各文的参考文献。

6.本学报为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核心收录的刊物,除了论文题目、作者及其所在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图表名称须译成英文之外,还须在文后罗列的每篇中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另起一行加注英译文,并在其后注明“(in Chinese)”。

二、有关版权问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办理。

三、如经审稿接受,本刊对来稿可作文字上的修改,如有必要得请作者修改、誊清或打印。不刊登的书写原稿寄还,打印稿不寄回。

四、来稿刊登后收取一定版面费用出刊后并酌致稿酬,并赠送该期学报二份。

篇3: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引言

1研究背景

目前, 大部分高校学报还处于信函与电邮处理稿件阶段。大量的是网络来稿, 网络来稿又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学报编辑部组稿;另一部分是自由来稿。学报编辑部在处理二审的专家审稿与反馈信息上, 采用电邮与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终审审稿则采用纸质审稿方式。长期以来, 电邮与信函、电话相结合的来稿处理方式与学报自身的发展阶段、运行模式相适应。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 许多高校学报开始实行稿件在线管理, 加强作者、编辑、审稿三方互动。

2研究意义

高校学报处于期刊采编系统大环境之中, 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的建设符合学报发展趋势。

(1) 方便编作审互动, 节约成本

传统模式下的稿件投递和处理存在诸多弊端, 采用普通信件邮寄、E-mail发送等方式投递稿件由于不利用作者、编辑与审稿员的工作与互动而受到质疑。在线投稿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下稿件投递和送审的各种弊端, 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信息查询、信息反馈的便捷处理, 从而节省了稿件处理的时间和流通费用, 提高了稿件投递和投审的效率和安全性。

(2) 提高编辑效率, 实现学报高效办公

在线投稿管理系统能够保证学报所有的编辑都能够在相同的业务平台进行业务处理, 适应了集中管理的需要。在线投稿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遵循审稿“三审制”的过程中, 不再以批量稿件送审, 而是只要有稿件进入审稿流程, 就可以进入审稿专家、编辑与终审者的视线, 化批量审稿为零星审稿与批量审稿相结合, 从而提高了编辑效率, 也简化了编务的工作量。

(3) 有利于树立学报良好形象, 增强刊物吸引力

作为高校的学报, 建设一个在线投稿管理系统, 可以使学报在方便读者投稿的同时, 还利于节约成本, 而且有利于在读者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 即顺应网络时代要求, 积极改进办公条件, 切实满足作者需要的服务者的形象。

需求分析

1业务需求

在线投稿管理系统属于网络编辑管理系统, 与电子邮件投稿不同, 在线投稿管理系统是与前台用户作者与后台管理员编辑等的直接互动, 而电子邮件投稿仅为作者的单向行为。在线投稿管理系统应该实现在线投稿、收稿、修稿、审稿、查询等功能。根据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的实际需求, 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可以由投稿管理、初审管理、评审管理、审核管理和审批管理五个模块组成。

1.1投稿管理

作者在本地计算机上撰写好论文, 注册登录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 将论文上传到系统中等待审核。作者登录后可以管理自己所投的稿件, 可以查看论文审核的进度, 在管理平台下修改个人信息。

1.2初审管理

初审管理主要有责任编辑完成, 责任编辑登录系统后, 查看作者投稿稿件, 对所有稿件进行初审, 将初审未通过的稿件进行退稿处理, 并给出退稿理由;对符合初步要求的稿件按分类转交给专家进行审稿, 专家将审核结果发回来后, 根据专家审核意见, 把不符合要求的稿件进行退稿处理, 并向作者给出专家审核意见和退稿理由, 同时把符合要求的稿件转交给副主编进行二审处理;副主编将二审结果发回来后, 根据审稿结果, 把不符合要求的稿件作出退稿处理并给出副主编二审的意见和退稿理由, 把符合要求的稿件转交给主编进行终审;主编把终审结果发回来后, 对退稿稿件进行退稿处理并给出退稿理由, 对符合要求进行刊用的稿件下载, 对稿件进入整理、加工、校对等编辑操作。

1.3评审管理

评审管理模块由审稿专家在线查看收到待审稿件或修改后复审的稿件, 下载查看或在线审阅后, 对稿件给出审稿意见, 并给出退稿意见或用稿理由, 最后把结果传回给责任编辑。

1.4审核管理

副主编在接到栏目编审传来的二审稿件后, 对稿件及其专家审稿意见下载查看或在线审阅后, 给出用稿建议或退稿理由, 将结果传回给责任编辑。

1.5审批管理

主编接到终审稿件, 在线查看后对稿件给出终审意见, 并将终审结果发回给责任编辑。

2数据关系分析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 作者登录系统后, 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维护, 也可以进行在线投稿;责任编辑对作者所投稿件进行筛选初审, 将初审通过的稿件分类后送往专家审稿;专家收到责任编辑发来的审稿稿件后, 进行审稿操作, 给出审稿意见, 将结果发给副主编进行复审;副主编收到专家审稿结果, 对通过审稿的稿件进行复审, 给出复审意见, 并将通过复审的稿件送主编终审;主编收到副主编发来的稿件后, 对稿件进行终审, 并将结果反馈给副主编处理。

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

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 在客户机上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使用来自服务器端的服务。

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2功能模块设计

2.1投稿管理

投稿管理功能模块由作者在线注册、在线投稿两大功能组成。在线注册主要提供非注册作者使用, 作者通过在线注册成为系统用户后, 才能进行投稿操作;在投稿功能为作者提供一个能够完成稿件上传、稿件修改后重传、删除稿件、稿件状态查看等操作的环境。投稿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2.2初审管理

初审管理包括稿件检索、查看稿件和稿件初审三大模块, 检索稿件可以使用关键词检索和手动浏览两种模式, 初审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2.3评审管理

审稿专家查看收到进行一审的稿件或修改后复审的稿件, 下载查看或在线审阅后, 对稿件给出审稿意见, 并给出退稿意见或用稿理由。最后把结果传回给栏目编辑。评审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2.4审核管理

副主编在接到栏目编审传来的二审稿件后, 对稿件及其专家审稿意见下载查看或在线审阅后, 给出用稿建议或退稿理由, 将结果传回给栏目编辑。审核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2.5审批管理

审批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2.6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一个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提供着数据支撑。在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时首先要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 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

3.1概念设计

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系统数据库包含作者、专家、稿件、审稿记录和管理员五个实体, 系统E-R模型如图所示。

3.2表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完成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根据E-R模型, 可以将E-R模型中的实体和关系转换成二维表。本系统的主要关系模型如下:

作者信息表 (编号, 用户名, 密码, 真实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工作单位, 职称,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专业领域)

稿件信息表 (稿件编号, 标题,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投稿日期, 稿件状态)

专家信息表 (专家编号, 用户名, 密码, 真实姓名, 性别, 职称, 单位, 专业领域, 出生日期,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审稿记录信息表 (编号, 文章编号, 专家编号, 评语, 评审日期)

管理员信息表 (编号, 用户名, 密码, 真实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用户级别)

结束语

期刊应用软件工程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的运用, 实质上是一种期刊办公观念的革新。此外, 期刊应用软件工程技术不单纯是一种单一门类的技术, 而是一种组合性技术的运用。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 不仅是技术上的运用, 还有作者队伍、审稿专家队伍、编辑流程与环节上的建设。

篇4:《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1.来稿要求

1.1内容 文稿内容新颖,立论科学,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科学,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语言精练;一般3500~6000字(含图表)。文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有条件者将上述内容译成英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等。

1.2题名 应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

1.3摘要 完整准确概括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讨论等要素,一般在150-3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应互相对应,150词左右。关键词3~5个。

1.4正文 各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2,2.1,2.1.1……,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均左侧顶格编排。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1.5图表 图要大小适中,清晰,标注完整,用黑白或灰度制作。表格排成三线表,标目要明确。

1.6量和单位 文稿中所用度量衡单位均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量和单位》中规定的外文字母书写,如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am(微米);重量用t(吨)、kg(千克、公斤)、g(克)、mg(毫克);面积用km2(平方公里)、hm2(公顷)、m2(平方米)、cm2(平方厘米)、mm2(平方毫米),亩一律换算成hm2(公顷);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容量l或L(升)、ml(毫升);时间用a(年)、d(天)、h(时)、min(分)、s(秒);表示浓度的ppm一律改用μl/L或mg/kg。

1.7参考文献 选主要的列入,须在正文引文处按先后顺序编码,文后参考文献按规范格式书写,如:

参考文献为专著时书写格式: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为连续出版物中的文献时书写格式: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为报纸文章时书写格式: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8请在首页地脚处注明 论文所在的基金项目,包括名称及项目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职称、职务、研究方向、主要业绩等。优先刊发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论文(请附有关证明材料)。

2.注意事项

2.1文稿格式可参阅本刊文章,作者请按先后顺序排列,原则上不超过5名请同时发电子邮件(以附件形式)。首页右上角注明详细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供编辑部联系用。

2.2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查阅用稿情况登录学报网址:http://GXLB.ehinaiiournal.net.cn。凡30天内未收到《广西农学报》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自留底稿,恕不退还。作者须按一定标准交纳发表费,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2本。

2.3本刊对来稿有权修改,不愿修改者请来稿时一并声明。

2.4凡被本刊录用稿件将随刊入编《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著作权转让本刊。

《广西农学报》编辑部地址:广西南宁市七星路135号广西农业厅3号楼402室

篇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投稿要求

1.注册(只有注册后您才可以进行投稿和查询)

2.注册后进入稿件管理界面,您可以进行投稿和稿件查询。

3.如果您已经注册过,可以直接点击稿件查询,进入稿件管理界面

4.投稿步骤

1)点击投稿链接

2)

在稿件上传说明界面,点击输入“稿件作者信息”链接,输入稿件作者的信息

3)首先输入作者姓名

4)假设您是第一次通过本系统投稿,所以没有“已有作者信息”,只能点击“添加新作者”链接(如图(a)所示)。假设您已经投过稿件,并且曾经填写过作者信息,您可以点击“添加已有作者”链接(如图(b)所示

图(a)

图(b)

5)假设是新作者录入,进入新增作者信息作者信息界面,填写各项信息(如图(a)所示)。

如果是已有作者,则不需要输入作者信息,直接进入下一步的界面(如图(b)所示)。

图(a)

图(b)

6)点击提交,如果没有其他作者信息输入,直接点击“输入稿件信息”链接(如下图①),如果还有其他作者输入,点击“继续添加作者”链接(如下图②),如果您要修改该作者信息,请点击“修改作者信息”链接(如下图③)。

7)输入稿件信息界面

8)如果您输入的稿件信息有误,需要重新修改,请点击“重新输入链接”(如下图①,之后重复第7)步即可);如果你的稿件收到某项或者某几项基金的支持,请您点击“输入基金支持信息”(如下图②),如果您没有受到基金支持,并且也不需要对稿件信息修改,请您点击“上传word稿件”(如下图③,注意:本刊只接收word稿件)。

9)假设本测试稿件受到基金支持,故点击输入“基金支持信息”链接,进入如下界面:再本界面中,您可以看到,有基金类别供您选择。假设您的稿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您可以点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那一行的“填写基金项目信息”链接。

10)输入基金项目信息。因为本刊基金信息按照类别填写,因此假设您的稿件同时收到两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您将这两个基金项目信息在一个界面填写,如下图所示。

11)提交后如果您还要增加或者修改基金支持信息,请您点击“输入基金项目”链接(重复9)、10两步),如果您已经填写完毕,请您点击“上传word稿件”链接。

12)点击上传word稿件信息进入如下界面

13)选择您要上传的稿件后,点击“上传”按钮。

14)上传稿件后出现如下界面。此时,稿件在草稿箱中,编辑部并不能处理。您可以直接在本界面点击“立刻提交”链接进行提交(如图(a)所示),您也可以在草稿箱中检查后提交(如图(b)所示)。注意:不提交不能够被编辑部处理。

图(a)

图(b)15)提交后本稿件成为未处理稿件等待编辑部处理。

16)编辑部处理稿件后成为在处理稿件。稿件各个状态的查询,请点击“状态”链接,如下图所示。您可以看到稿件的各个处理状态。

5.注册信息修改和作者信息修改,请点击“我的信息”链接,进行修改。您可以对注册信息、登陆密码和您录入的作者信息进行修改。

篇6: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一、注意事项

1.来稿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内容。文章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简明扼要、文字精炼,用第三人称撰写,着重描述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和新成果等。投稿时请附作者简况(年龄、性别、技术职称及研究方向等),由单位负责稿件保密和署名顺序等审查。文章发表之后与论文相关的项目若获奖望来函告知,并寄来复印件。来稿请注明通信联系人及第一作者的电话和电子信箱。

2.来稿文责自负。请遵守学术道德,文中如引用他人资料,应注明出处。作者投稿后,即视为同意授权本刊对文稿作少量文字修改,并同意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形式被其他报、刊、数据库转载,摘编其作品。

3.请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投稿网址为hnxbl.cnjournals.net,点击“作者登录”栏目,按照提示逐步完成投稿步骤。

4.从收稿到确定是否录用,一般需要2~3个月时间。作者在接到编辑部录用通知后,应根据录用通知上提出的意见逐条修改,并在编辑部限定时间内将修改稿连同逐条修改说明一并返回编辑部。修改稿超过3个月不返回,即按自行撤稿处理。作者收到编辑部的清样时,应认真校对,并由通信联系人签字后返回。

5.本刊对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资助的文章优先发表,并优付稿酬。对于综述文章,本刊要求作者必须是博士(或博士生)或具高级职称,且文章内容为本人曾经或正在研究的内容。

二、规范要求

1.论文稿书写顺序:中文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写至二级)及所在省市和邮编、中文摘要(要求写成报道式摘要,300~500字)、关键词(3~8个)、正文(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署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写至二级)及所在单位城市和邮编、所在国度、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与中文对应);此外,在首页脚注处标明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写明课题项目来源及相应的编号。

2.文中统一采用国家审定的`学术名词、名称或术语,度量衡及其符号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制及国家规定的计量标准。已经公布废弃的计量单位,如ppm、M、Da等请不要再用,表示成相应的国标mg/kg(μL/L),mol/L,u等。物理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文中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注明上、下角字母、数码和符号位置。文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需用阿拉伯数字。

3.图、表应尽量精简或改用文字说明。图与表内容不得重复。文中图表要求有自明性。表格请采用三线表列出。插图和照片要求清晰,图中纵横轴标值要求圆整化且成等差,标值线朝里;文中图表所有内容及图注、表注均需中英文对照,图注及表注结束时加句号;图表中的标目和栏目要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表示法,若为组合单位应加括号,如:时间/d,温度/℃,浓度/(mol/L)。

4.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国内外新近公开发表的文献。每条文献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超过3人者则列出前3个后加“等”,外文文献则姓前名后,姓氏全部用大写字母,名字只列大写首写字母,3人之后加“et al”。参考文献一律采用顺序编码制,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①连续出版物(期刊)引用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外文的按规定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大写),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②专著引用顺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或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引用顺序号主要责任者.论文题名〔C或G〕//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引用顺序号责任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报纸文章引用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出版日期(版次).

⑥技术标准引用顺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编号〔S〕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篇7: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土木工程学报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土木工程学报论文网。土木工程学报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建筑工程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1@126.com

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登载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主要栏目有:桥梁结构、建筑结构、隧道地下结构、基础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重大工程施工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刊名: 土木工程学报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主办: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131X CN:

11-2120/TU 邮发代号: 2-58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土木工程学报 创刊时间:195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土木工程学报咨询QQ:743373041

土木工程学报辅导发表:王老师

土木工程学报采编网址:

土木工程学报投稿邮箱:qikantg01@126.com(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

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系统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篇8: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传统收稿方式为两种:一是通过邮局邮寄方式来收稿,邮寄过程耗费时间过长,甚至可能会有投递错误、投递丢失的情况发生,致使投稿、反馈时间过长,严重影响编辑部工作效率, 作者需要发表一篇文章,可能需要提前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开始着手准备投递稿件,影响稿件刊发的时间。第二种方式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收发稿件的形式,比起传统的邮寄方式, 收取和反馈的时间大大缩短,在时效性上算是比较大的进步, 但是随着电子邮件收稿形式的广泛应用,它的缺点也不断的突显出来:比如编辑电子邮箱容量的限制,长时间邮件累积,作者本人电子邮箱容量的限制等。

在线投稿平台,其实就是指论文作者并不直接与编辑直接联系,而是访问指定的网站页而,成为前台使用者,并将论文上传至服务器,可以在线注册作者、并投稿、预览,查询文章状态、 文章处理意见及处理进程的相关信息,作者及时收到文章录用通知书,而且后台编辑可以在线阅读,审阅作者上传的文章。 与传统邮件方式比较,在线投稿平台,可以避免文章处理的不便,极大地减轻了日常文章处理压力,全方位整合资源,压缩文章发表周期,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本平台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的阶段,是本平台开发设计的前提。为保证在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和田师专学报在线投稿平台,在设计与实现之前从各个方面对平台进行了充足的需求分析[1]。

要想成功实现一个平台,其首要条件便是明确平台的工作流程。可以说平台工作流程是平台研究的现实依据。本文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便是以在线投稿工作为基础的,经过深入调研,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工作流程是用于来描述特定业务情况的具体走向流程,工作流程分析的作用是为了更明确工作情祝,以便多所需开发的平台功能进行分析奠的定基础。

和田师专学报投稿平台由前台和后台组成。前台主要功能包括:作者注册、投稿、浏览文章、审稿、缴纳版面费等操作。 后台主要功能包括:作者、平台管理员、编辑等用户的管理,在登录这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通过登录之后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作者主要完成稿件的上传,以及文章审稿通过后进行缴版面费操作,编辑主要完成对稿件的审定操作,平台管理员主要完成对用户和文章等的处理操作。

利用和田师专学报在线投稿平台,作者先进行注册,后进行登陆,再进行投递稿件与浏览其他信息,编辑和专家将传来的文章下载后可进行编辑和审核,从此提高期刊编辑出版效率。

2系统设计

该平台的框架如图2:

2.1注册/登录模块

作者第一次投稿首先注册用户(用户名必须为电子信箱)成功后,通过登录方可进行投稿操作,若作者以前注册今后不需要再次注册。完成登录过程即可用户信息菜单来填写如下作者相关数据。

2.2在线投稿模块

首先详细阅读作者须知(如图5),同意后填写以及上传稿件(如图6)。

特别注意:如果您的稿件大小超过800k请不要选择在线投稿,在网站首页有各栏目的编辑信箱,请直接发送稿件到对应栏目的编辑信箱即可!以下带*的为必填项,请作者认真填写。

说明:系统只接受(Word 2003)doc格式文件;请直接上传,不要压缩;仅接受一个上传文件,如果有说明性文字,请接排在论文正文之后。

2.3审稿/修改模块

编辑或专家收稿并在后台进行审稿以及跟作者沟通在线修改稿件,审稿后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

2.4缴版面费模块

通过第三方收取报名费,如支付宝、电子银行等。作者缴费后安排排版。

2.5日志管理模块

日志管理主要负责平台日志浏览、查询和打印功能。

2.6数据维护模块

数据维护模块主要负责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管理功能[3]。

2.7数据库设计

2.7.1数据库的连接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数据库连接问题。数据的访问通过程序集中封装在类里的存储过程来实现。具体对数据的访问采用了ADO.NET中的.NET提供程序来实现的。 建立数据存存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连接的时候,采用Sql-Connection、Sql Data Adapter和Dataset对象[4]。

2.7.2数据库的建立

只提供了主要的数据表的字段名、字段类型、长度、是否允许空以及备注等。

2.7.2.1文章表

2.7.2.2用户表

2.7.2.3日志表

3结束语

篇9:《电子学报》投稿须知

一、简介

《电子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月刊。它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本刊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刊物,请作者投稿时注意,以免错投。

二、稿件要求

1.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合作的论文,署名须征得合作者的同意。若因著作权而引起争议,本刊不承担责任。

2.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多投;但已收入会议文集正式出版的,本刊不再重复发表

3.本刊采用匿名评审,投稿时请参照论文模板提供的格式要求上传稿件的word或pdf文档,您上传的所有稿件及附件内容中请勿出现作者信息及基金信息。

4.来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凡涉及作者单位工作内容者,须有本单位出具可公开发表的证明。

三、注意事项

1.投稿需另行寄出稿件评审费,中文稿件200元,英文稿件260元。请在提交稿件时留下完整的通信地址及单位名称(如所在单位与报销单位不一致,请在单位名称后加括号写明发票抬头),信息有变动请及时到网站更新。

2.对作者来稿编辑部将尽快处理,一般情况下,若6个月后没有答复作者稿件刊用与否,作者有权自行处理。若作者自行处理,请通知编辑部。

3.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

4.一经录用的稿件,编辑部退返作者修改的时间一般为三个月,逾期将按自动撤稿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稿件请事先与编辑部取得联系。

5.来稿一经录用排版,编辑部将向作者寄出校对样稿并收取版面费;刊出后将向作者赠送当期期刊并酌致稿酬。

6.投稿时系统内填写的通讯作者就是与编辑部进行联系对稿件后续工作负责的作者,与稿件发表时注明的“通讯作者”不是一个意义,因此一般请将第一作者即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设为通讯作者。

敬请遵守以上约定,若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随时提出。

《电子学报》编辑部

篇10:《系统仿真学报》投稿须知

1.《系统仿真学报》只发表原创稿件,并拒绝一稿多投及涉密稿件,一旦出现涉密问题,后果由作者本人自负,编辑部不承担任何责任。

2.来稿必须使用Word2003排版,须在首页向编辑部声明:稿件内容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署名无争议;引用他人成果已注明出处,上传新投稿同时须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保密审查证明的电子板(扫描件)一份,稿件正式发表前将保密证明的纸质板寄到编辑部,否则不予发表。

3.要求文章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

研究论文:发表系统仿真领域研究中重大的或重要的,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科学或工程研究成果的完整论述,并对该学术领域的发展有推动意义。(需8000字左右)

综述:对系统仿真中研究的前沿问题、交叉学科和高技术创新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评介,讨论尚存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意见等。(须8000以上)

4.写作顺序为:文章题名(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英文缩写)、作者署名、单位、通信地址、邮编、作者简介、摘要(应在200个汉字左右,并用加粗字体标出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关键词(应为4-8个)及上述项目英文部分(均应与中文内容相对应,创新点用斜体标出)、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注:新投稿中的中英文作者署名、单位、通信地址、邮编、作者简介等请先屏蔽掉)

5.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所规定的计量单位,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5幅,并采用计算机绘制,图形版面要清晰、紧凑、美观。在图、表大小适中的前提下,图、表中的字符采用六号宋体或TimesNewRoman,坐标图中要标注计量单位、符号。图、表和公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全文图、表序号统一编号。

6.参考文献重点是列出近五年有关的最主要著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请作者阅读近几年发表在《系统仿真学报》上的相关文献,以便提高您文章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性。并将相关的文献著录在您的文章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按网站格式要求标注。引用外文期刊时,应在刊名后加ISSN号(刊号),格式为(SXXXX-XXXX)。

7.作者在网站Http://上在线注册投稿。进入“投稿区”后请详细填写每一项目,不得留空,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要详细填写,以便提高外审速度。上传稿件前请在学报主页中下载保密审查证明模版(作者单位的模版有效),单位盖章后,将扫描版传到投稿系统中)。特别注意:编辑部实行“盲审制”,要求作者新投稿中暂时回避作者署名、单位、地址、作者简介等信息,待录用后按照学报格式要求在最终定稿中给与补齐。

8.稿件需经过初筛、初审、外审、复审和终审等五个环节。审理过程4个月左右,审稿系统可自动催审(投稿系统中的预计完成时间无效)。作者可随时在查稿区查询。逾期未得到审稿结果时可发电子邮件咨询。

9.稿件录用后,作者需上传排版后的最终定稿(含第一作者免冠正照(尺寸2*3cm格式.jpg),同时寄来打印稿及保密审查证明纸质版及签署论文版权转让协议各1份。稿件排期后,网上会有组版信息显示,请作者在查稿区及时查询,并迅速办理发表费缴纳事宜。收费期1个月,逾期稿件将做作自动撤稿处理。出

版前作者还需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校稿一次,一周之内返回校样,否则延期处理,请作者保持手机常开状态。

10.稿件一经发表,酌致稿酬,并免费赠送第一作者刊物2册。由于地址不详或本人不在而丢失的,编辑部不再免费寄送。

篇11:中国烟草学报投稿格式说明

文章应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译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在最后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最高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电话,写明课题基金资助项目来源及相应的编号。

题目与标题: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简称;正文分层标题的划分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2,1.2.1等”。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写标题。

作者和单位:所有作者均须注明单位全称、省、城市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须附个人简介,可置于文后。

摘要:应力求简约,不介绍背景、常识等,不用第一人称如“本文,本试验” 等,说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即可,一般不应超过300字,可参考摘要写作要求;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要一致或比中文摘要更详细些,要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中图分类号:参照烟草专业资料分类表,文献标识码(研究论文和综述为A,技术成果报告为B)。英文的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与中文内容一一对应,须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格式见论文模版。可置于正文前或文章最后。

正文:来稿要求用字规范,标点准确,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符合国家标准。物理量及外文缩写字母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中文全称;文中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注意上、下角字母、数码和符号位置。

图和表:文中的图、表应有中文图题、表题和编号;插图需精选,原则上不得超过8幅;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的两图可合并成一张图;图中文字和符号应与正文一致;简单图宽5 cm左右,复杂框图≤16 cm;照片要求黑白清晰,层次分明,注明放大倍数或在图中有比例尺; 表一律为三线表。

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引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近5年的文献量一般应占50%以上。著录规则为顺序编码制,文中、文后序号格式均为“[1],[2]„„”;文献不得重复引用;文献作者列出3个后加等或et al,(外文姓前名后,名字缩写,不加缩写点)。

[1] 人名(不论中西)统一应该是姓前名后,如Albert Einstein,英文简称为A.Einstein,而在参考文献中应该记作Einstein A 或 EINSTEIN A。注意:1)Einstein是姓,所以在前,和西文习惯相反;2)A 不加缩写点。中文拼音名也是如此ZHANG Hui-mei,注意,中文名字是不能缩写的,不能写作ZHANG H M。

[2] 年卷期标准写法是 年,卷(期):页码。注意页码前一定是“:”,无论有没有卷期。[3] 文献标识符 [J]期刊,[M]专著,[C]论文集,[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国标推荐带上,本刊要求必须带上。

[4] 英文刊名 尽量用全称,若为缩写,不加缩写点。

[5] 著录格式一律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特请注意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具体请参照《中国烟草学报》论文模版。2 3 4 6 7

《中国烟草学报》论文模版

字号说明:

A4纸,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cm。不作特殊说明均为1倍行距。

字体要求:

中文题目

中文作者

中文单位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正文中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正文

作者信息

参考文献

英文题目

英文作者

英文单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图表标题

图表中的字

2号黑体居中,空一行(5号)4号仿宋居中

小5号宋体居中,空一行(5号)小5号宋体顶格

小5号黑体顶格,中间以分号隔开,英文首字母不大写小5号Time New Roman

文献标识码: 小4号宋体顶格 5号黑体顶格 5号宋体顶格 5号宋体 小5宋体 小5宋体

小3号Time New Roman,空一行(5号)小4号Time New Roman

上一篇:有效德育 智慧管理下一篇:秋中夜坐,秋中夜坐李昌符,秋中夜坐的意思,秋中夜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