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B煤矿定位系统

2024-04-22

UWB煤矿定位系统(精选6篇)

篇1:UWB煤矿定位系统

UWB煤矿定位系统

1、UWB煤矿定位系统简介

煤矿定位管理系统也叫做矿山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或者矿井定位系统一般集人员考勤、区域跟踪定位、日常管理、轨迹追溯、电子围栏为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每个矿工携带一个UWB标签,在矿山作业时能为预先安装在矿道内的定位基站,定位基站采集人员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上传到定位引擎系统进行计算和呈现,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人员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一旦意外事故发生,救援人员可根据该系统所提供的人员分布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精确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目前该系统已经逐步从人员识别扩展到设备识别等方面。

2、UWB煤矿定位系统方案设计

矿山人员定位(煤矿定位)管理系统包括定位标签、定位基站、UWB腕带、定位引擎、大数据平台等。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考虑。项目方案采用现有成熟的以太网和POE供电的方式为主传输平台,和相应的定位基站、人员UWB定位标签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将采集的定位标签的位置信息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作业人员的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主要体现在:

实现矿山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实现数字化矿山/隧道人员管理的目标。

为矿山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轨迹图、电子围栏、位置告警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迅速定位到工作人员最后的精确定位地点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轻松联网,BS结构,轻松实现广阔地域联网监控

2.1UWB煤矿定位系统原理

矿山人员定位(煤矿定位)管理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定时对安装的UWB定位基站进行数据巡检和信息采集,定位基站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UWB标签的信息,并根据系统指令,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安全状态在矿井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UWB标签视为必要工牌,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坑道、作业面等地点安装具有进出方向、时间识别能力的定位基站,并通过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矿井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工作人员颁发UWB标签卡。

系统记录该UWB标签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定位标签,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定位基站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系统将读取该标签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工作人员通过的路段、时间、坐标信息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对进入电子围栏区域的工作人员,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签卡进行授权管理。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接受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工作流程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2.2 UWB煤矿定位系统功能及特点

2.2.1系统功能

2.2.1.1实时人员动态显示

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现在的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2.2.1.2人员矿井考勤统计功能

可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矿矿井人员考勤记录,建立并打印人员出入井的各种信息报表(如:矿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

2.2.1.3信息多点共享

定位平台和定位基站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矿井各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共享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2.2.1.4电子围栏报警功能

对于指定的电子围栏禁区,如果有非授权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数及身份,人员轨迹。2.2.1.5灾后急救信息

一旦发生各类事故,监控中心上立即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携卡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2.2.1.6标签应急功能

UWB标签与定位基站失去联系时,仍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

2.2.2系统性能特点 2.2.2.1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

● 采用TDOA定位算法优化系统数据处理能力;

● 高度自动化,自动监测、统计、分析信息,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涉; ● 基于GIS技术的地理信息显示、查询系统; ● 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 2.2.2.2 卓越的识别性能

● 高度的识别可靠性,100%的前端识别率; ● 识别距离远(地面识别距离可达100米);

● 极高的防冲突性(每个检测点可最多同时识别10000个人员); ● 高度的识别稳定性; ● 快速的识别速度 ● 定位精度高,达到10cm 2.2.2.3现场优势

● 环境适应性:高抗干扰性,对干扰源、周界环境无特殊要求; ● 安装方便性:定位基站一体化结构设计,采用POE供电; ● 运行可靠性:内部电路高度集成化,器件故障率最小化。2.2.2.4 电气特性

● 超低功耗,无线标签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可连续正常工作3年; ● 方便性、安全性,定位标签无须外接矿灯电源,超长待机时间; ● 无辐射,对人体和环境无任何影响,更安全更健康

篇2:UWB煤矿定位系统

地面部分——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中心,也称监控主站。主要以通讯接口、专用人员监测管理软件和监控主机、打印机、监视器等组成。

井下部分以人员定位分站作为井下人员编码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它可连接防爆兼本安电源、低频发射天线和高频接收天线。

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二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之间的双向实时通讯任务。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人员定位分站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后(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即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分站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经数据通信网络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管理。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功能

(一)人员检测功能

随时通过无线检测人员携带卡的编码信息。

(二)传输信息功能

所有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传送的人员编码数据,只用一根二芯传输电缆来完成。井下分站设备与地面监控主机之间信息的传输,由地面主机的通讯传输接口、传输电缆以及井下分站等组成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井下与地面信息双向实时通讯并设有光电隔离安全栅作为井下井上的安全隔离。

(三)系统数据处理功能

(1)显示功能

通过主机的CRT可显示下列内容:

人员跟踪定位信息滚动显示;

召唤查询显示人员检测信息和考勤信息;

以模拟图形方式显示矿井人员跟踪定位信息.(2)打印功能

打印人员录入基础数据;

打印人员考勤报表。

打印任意日期人员定位信息。

(3)存储记录功能

被检测的所有人员编码数据位置信息等,按不低于5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存储。

(4)设置和修改分站及人员基础数据

按指令提示菜单选择相应的操作,即可随时定义设置井下人员分站点的名称、地点,录入和修改人员信息并将数据库中。

(5)组网功能

篇3:UWB煤矿定位系统

在基于脉冲超宽带信号的室内定位系统中,传统的接收机采用相干检测的手段来进行TOA估计进而实现定位,它要求接收端生成与接收信号相匹配的脉冲波形,然后通过相关技术进行TOA估计,这样必然会提高接收机结构的复杂度和系统的实现成本。近年来,IEEE802.15.4a工作组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个人域网络的低速率、低复杂度的物理层标准,并要求未来的系统要具有精确定位能力和低速小范围的通信能力[1]。从系统实现的低成本和低复杂度角度出发,非相干能量检测TOA估计方案的接收机成为研究热点[2,3]。

一般来说,非相干能量检测接收机的鲁棒性较差,只有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比较精确的TOA估计,所以对IR-UWB定位系统来说,准确地提取脉冲的前沿信息是接收机设计的一个关键。基于此,在满足定位要求的前提下,引入了数字锁相环结构的系统,成功构造了一种新型脉冲信号接收机。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在6m×6m的空间内实现误差在60cm内的定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和设计成本,相对简单的电路设计也有利于系统集成和低功耗的实现。

1 系统构成

一个超宽带定位系统的构成和定位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系统包含4个基站NO.1、NO.2、NO.3、NO.4,分别位于4个固定的位置,与处理机采用有线连接,NO.1是主机站。待定位的标签在6m×6m的定位区域内,它是可以移动的。当处理机要对标签进行定位时,打开接收机和发射机,发射机发射固定周期UWB脉冲信号,分布在4个固定位置的接收机通过天线接收到UWB信号,先进行检测处理,然后通过有线传输送给处理机,处理机通过算法实现对标签的定位功能。

系统基站的定位接收机组成如图2所示。接收机由天线、低噪声放大器(LNA)、带通滤波器(BPF)、平方积分器、数字锁相环(DPLL)等5部分组成,与传统的能量检测接收机不同,本接收机系统设计中引入了数字锁相环。由于锁相环相当于一个窄带滤波器,具有很强的抗噪性能,从而在不增加信号发射功率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接收机系统的鲁棒性,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漏检和虚警的概率。

2 接收机的设计和分析

本文设计的接收机是一种基于非相关能量检测技术的接收机,数字锁相环的引入是

本系统的特色,其他的部分如LNA、BPF、平方积分器等都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设计,故本节主要介绍数字锁相环部分的设计。

锁相环的输入为重复频率10 MHz,脉宽2ns的脉冲信号。在本定位系统中,定位服务器对接收机输出信号进行时间信息的提取来得到TDOA信息,所以锁相环输出抖动直接影响着定位精度,使得对输出相位抖动要求比较严格。而相对来说,系统对锁相环的捕获带和锁定时间要求较松,设计指标为:相位抖动≤1 ns;捕获带≥1 Mrad/s;锁定时间≤1 s。

2.1 数字锁相环原理

接收机结构中数字锁相环的结构如图3所示。此数字锁相环为电荷泵式的锁相环,由R分频器、PFD、CP、LF、VCO和N分频器等6部分构成。

图3可以看出,这种电荷泵式结构数字型锁相环与传统的锁相环有比较大的差别,它由鉴频鉴相器(PFD)、电荷泵、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VCO)和可编程分频器组成。鉴频鉴相器可以有效扩张环路的捕获范围,因为是一个既能检测相位差又能检测频率差的电路,当环路起始频差很大时,PFD首先工作在鉴频状态,其输出的误差电压把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向锁定的方向牵引;当频率减小到进入环路的快捕带式,PFD就进入鉴相状态,从而使环路最终达到锁定状态[1]。

参考文献[4]中指出,分频可以去除杂波和多次谐波,所以该电荷泵式锁相环在对噪声的抑制方面比传统锁相环更有优势,这也是本定位系统采用电荷泵式结构锁相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2 环路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

任何锁相环系统,无论是LPLL系统,还是DPLL系统和ADPLL系统,环路滤波器的设计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决定锁相环的稳态跟踪相差的不是环路开环传递函数的总极点数,而是取决于在原点处的极点个数[5]。锁相环阶次的增加将使环路滤波器的相移增加,所以高阶次的锁相环路容易变得不稳定[4]。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环路滤波器不能充分衰减鉴相器产生的位于基准频率的交流成分和谐波分量,寄生边带将严重影响锁相环的工作,甚至造成锁相环无法对输入鉴相器信号完成锁定功能,所以为了减少基准频率的馈通,必须使用高阶环路滤波器。

考虑到锁相环稳态跟踪相差和环路对基准频率馈通的抑制能力这一对矛盾,在本设计中,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折中处理。采用的三阶环路滤波器构成了一个四阶二型锁相环,如图4所示,该环路设计可以满足定位的要求。

环路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是:

式中,k0=C2·R2;k1=C1·C2·C3·R2·R3;k2=C2·C3·R2+C1·C2·R2+C1·C3·R3+C2·C3·R3;k3=C1+C2+C3。

根据参考文献[4]给出的三阶环路滤波器参数计算方法,取相位裕度Φ=48°时有最佳相位噪声性能,本设计中取带宽为100 kHz,计算出各元件数值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设计结果,采用AD公司的环路滤波器设计软件ADIsimPLL3.1,在鉴相频率为1 MHz,VCO振荡频率为160 MHz的条件下对该三阶环路滤波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a)中系统的开环响应波特图可以看出,幅度增益在0dB时,相位在-135°附近,有45°的相位裕量;相位在-180°时,幅度增益为-20dB,由此可见该锁相环路是稳定的。图5(b)是锁相环闭环幅度和相位响应曲线,幅度的3 dB带宽为100 kHz,对应的相位为-45°,满足设计要求,图5(c)、图5(d)从相位噪声和寄生边带的角度论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由参考文献[4]可以得到,数字锁相环的锁定时间为:

环路等效输入相位噪声方差为,单边功率谱密度为,则通过环路滤波器后的输出相位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0≤f≤Bi/2),则环路输出的相位噪声方差为[5]:

上式中环路带宽,Bi是超宽带信号带宽,由于对于超宽带信号来说,Bi>>BL,由此可见,锁相环对输入相位噪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接收机对脉冲信号的准确检测能力。

图6是利用示波器对锁相环输出抖动的测量,测量显示,所设计的锁相环输出抖动可以达到500 ps,达到了所设计指标,这样就可以控制锁相环本身所产生的定位误差足够小。

3 系统实现

为了便于观测,利用Agilent54846A宽带数字示波器对其中三路接收信号进行观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都采用PCB平面偶极子宽带天线,基站和示波器、基站和定位服务器之间通过同样阻抗的电缆连接。发射端发射的是重复频率为10MHz、脉宽为2 ns的窄脉冲。

在LOS信号存在的室内环境中,实测波形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观察三路信号的同步状态,从发射端用电缆送过来一路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图7中示出了发射脉冲信号及三种颜色的信号代表接收机的输出信号。

该系统是基于室内定位技术低成本、低功耗、低复杂度的要求而设计的,在实现定位功能的前提下,基于能量的非相关检测技术使接收机前端电路简单,TDOA定位方式又避开了各个基站时钟同步的难点,这两个技术的应用都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实测表明,采用了电荷泵式数字锁相环的超宽带定位接收机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输出的相位抖动在2 ns以内,基本满足室内定位的要求,对今后IR-UWB中长距离定位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在分析了以往的脉冲超宽带(IR-UWB)室内定位系统接收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数字锁相环接收机来准确估计UWB脉冲信号到达时间(TOA),完成室内环境精确测距和定位功能。通过仿真和测试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在6m×6m室内空间中实现了系统对标签的定位功能,输出抖动在2ns以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脉冲超宽带,数字锁相环接收机,定位,到达时间

参考文献

[1]UGUR C.Charge-pumping-loop concept for static MOS/ RAM cells[J].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 1978,14(3):599-603.

[2]MOLISCH A F.Status of models for UWB propagation channel[R].Channel Model Subcommittee,IEEE 802.15.4a Channel Model(FinalReport)[EB/OL]. http://www.ieee802.org/15/pub/TG4a.html,Aug. 2004.

[3]ISHIYAMA Y,OHTSUKI Y.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IR-UWB using RAKE receivers in UWB charnelmodels [C].Joint UWBST & IWI-JWBS,2004.5: 341-345.

[4]Roland E Best,著.锁相环设计、仿真与应用[M].李永明,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4: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探讨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与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同时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课题。

关键词:井下人员定位、双机热备、传输平台、人员标识卡

中图分类号: TD7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00-00

1前言

近年来,为进一步整顿煤矿安全生产,国家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不间断监测各矿井的安全状况,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煤矿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纷纷建设相关的配套项目。其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于能够提供井下准确的人员数量和精确位置,已逐步在煤炭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安全管理、灾害预防以及事故救助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基础。

2系统概述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功能就在于:让我们能借助它实时了解井下人员及机车的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准确数量及分布情况,查询任一指定下井人员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查询任一指定人员本日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踪迹。另外,作为下井人员考勤系统,统计与考核下井人员的出勤情况,可以对任一日期或指定日期段、任一指定月份,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下井班次等进行分类统计,产生人员考勤的日报表、月报表,便于考核,并能打印相关报表。可用来规范人员的活动,防止缺岗、串岗、迟到和早退,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有效防止只考勤不下井或下井不考勤的情况,确保考勤统计数量与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完全一致。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以井下移动人员和移动设备为监测对象,主要由地面调度中心、数据传输通道、无线数据监测分站、无线编码发射器、报警装置和电源等设备组成。其中,无线编码发射器代表目标特定身份的编码信号,由数据监测分站接收、处理后,通过传输通道传至地面调度中心。地面调度中心对接收到的包括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目标特征码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可供用户随时查询的多种应用文件或图表,实现了对井下人员和运输车辆位置进行监测等功能,具备了多种报警方式,并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国家监管机构、集团、矿区三级网络进行互联,实现了信息共享。

3系统组成与结构:

1、地面调度中心:

地面调度中心是对监测分站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等形式,真实表现井下作业人员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并且根据要求,保存历史资料和进行统计分析。

一个完善的地面调度中心主要是由数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短信服务器、实时操作终端、打印机以及声光告警模块等组成。

当地面调度中心得到监控信息和数据时,将向数据应用服务器发出请求,数据应用服务器根据不同事务按照编制的软件进行处理,当应用服务器需要某些数据或要进行数据库操作时,就会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请求,这时数据库服务器响应,提供所需数据或完成请求操作,应用服务器得到响应完成处理向请求方发出响应,完成整个过程的处理。在这些处理过程中,数据应用服务器可以将被监控对象信息、状态实时展示在显示终端上,根据告警级别进行声光告警,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事务向短信服务器发出请求,通过手机短信向相关负责人发出有关信息,即使人在外地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WEB服务器,在权限范围内查询被监控对象的实时状态和信息,另外,地面调度中心可进行丰富的业务管理,分析和统计各项数据,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对不同管理员可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并在其使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

2、井下部分:

以人员定位分站、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矿用电源箱、矿用数据传输光端机等作为井下人员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在井下主巷道、分支巷道和监测点等区域采用人员定位分站+矿用本安电源+动态目标识别器+矿用数据传输光端机的连接方式,与矿井工业以太网的交换机相连接,组网灵活、方便,同时可与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并网运行。

3、传输平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以工业以太环网(GEPON网)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各监测分站采用标准485通信方式,在井下建成环网以后,可直接通过GEPON环网传输数据与信息。

GEPON(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千兆无源光纤网络,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 TDM时分 MAC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并能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带宽可动态分配,系统稳定,易于安装维护,故障率低,组网灵活,易于扩展, 适合于综合传输视频、数据、语音等信息。

主要技术参数

主干网络通信速率:1000Mbps;

主干网络传输距离:15km;

网络节点数:单台OLT支持4个环网,40个节点;

网络节点通信速率:10-100Mbps可调;

线路冗余切换时间:小于100mS。

4、数据库备份:

对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软件部分来说数据库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数据库出现问题造成数据丢失,将使整个系统瘫痪,无法运行。目前,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安装的数据库,一般采用Sql Server 或Oracle等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备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对于发生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等)、病毒攻击、人为操作失误等造成的系统瘫痪,可以通过备份的数据迅速还原数据库,使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数据库备份一般采取本机备份和异地备份,即在数据库服务器本机上进行数据自动备份,然后再将备份好的文件定期自动拷贝到其它地方的某一台计算机上,这样,系统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将是十分完善和可靠的。

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

4.1先进性、成熟性

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得整个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4.2可靠性、安全性

实时监控的不间断性,决定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系统在硬件选型、线路、支撑环境及结构上都选用了高质量的材料,并采用了先进的防火墙技术,以确保安装的监控主机、分站、接收器、发射器与布线系统,能适应煤矿井下高温、高湿、瓦斯等严格的工作环境,实现了系统稳定。

4.3易操作性

以易于使用的图形人机界面功能,为信息共享与交流、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4.4实时性

分站接收的信息和监控主机显示都能快速反映,充分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4.5完整性

提供与各种外界系统通信的功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充分利用在整体系统的运作上。

4.6互联性和扩展性

充分考虑将来需求的空间,所提供的系统平台与技术充分配合,满足未来功能及扩充项目的需求,以避免将来重复的投资。标准化、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贯彻始终,奠定了系统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基础。

5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5.1 报警功能:

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人员进入,实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以语音提示、弹出窗口等方式显示,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员信息,对于井下矿工的求救报警,除了以上提示外,在采掘平面图或巷道布置平面图上能切换到求救人员的位置,并且闪烁;通过设定相应工种的下井时间,对超过时间的人員发出报警,并调出相关人员的信息。

5.2 人员轨迹和信息查询功能:

可查询当前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查找任一指定井下人员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并在图中画出实际的行走轨迹;选定某一区域,可获得当前该区域的人员信息,选定某一无线读卡器,可获得经过无线读卡器的人员信息和时间,以及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信息。

5.3 丰富的地图功能:

具有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图层控制、地图打印等功能。具有矢量图管理功能,能够对工程图进行矢量化和矢量图属性编辑功能,具有放大、缩小和移动功能,并能在矢量图上定位并显示人员的准确位置和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职务、通讯电话…)。能对入井人员信息按照工作单位、职务、工种等情况进行分类检索和报表打印输出。

5.4 紧急求救功能:

发生紧急事件时,通过矿工配带的无线编码器可主动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准确地发现紧急情况,同时系统提供最佳逃生路线,最大程度上保证救援工作的及时性。

5.5 人员搜救功能:

遇到灾变等严重情况时,首先利用监测中心站最新的位置信息发现遇险人员的大致地点,然后利用手持的无线搜救仪去寻找定位卡,精确的寻找遇险人员位置。这样极大的方便了人员搜救,使遇险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5.6 完善的考勤功能:

可与地面考勤系统互联,用来规范人员的活动,防止缺岗、串岗、迟到和早退,在实际运用中,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有效防止了只考勤不下井的情况,能分类统计,产生考勤日报表、月报表,便于考核,并能导出多种格式的报表数据,方便存储归档,确保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出勤率。

6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特点

1、设备适应性强、无阻碍通过:

能对煤矿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通行方式无限制,允许多人“成群接队"、“成组成群”通过,通过时不用作任何操作,无阻碍通过,不影响井下人员的正常通行和正常作业;

2、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维护方便:

系统采用四级模式,专用动态目标识别器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配置,并可随开拓进度随时扩容,配置分站及动态目标识别器越多定位区域越多,人员定位的位置越准确;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管理、维护方便;

3、设备可复用,减少投资:

人员定位系统网络可以和原有的安全监测系统共网复用,减少用户投资;也可以在人员定位系统网络中加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构成多功能的综合监测系统。

7结束语

近几年,通过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炭行业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应用中的重要性,该系统通过多硬件集成,特定软件辅助,组成了一个功能强大又结合生产实际需求的管理平台,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为矿井的抢险救灾与安全救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事实证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当今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充要条件,属于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4期 祁南煤矿人员安全监测系统的改造 汪彦峰

篇5: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 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 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等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及检查工作。

第三条 矿长为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为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单位。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条 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维护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规定。

第五条 矿井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要求,建设和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第六条 xx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中心站、传输接口、分站、识别卡、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等组成。

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管理职责

1、负责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负责制定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督促各单位按规定安装和维护人员定位系统;负责对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负责井下危险报警信息的辨识及地面向井下发布危险紧急指令的决策。

2、负责人员定位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及分站、读卡器的回收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负责系统异常信息的记录,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3、负责保证供电工区有100台完好的识别卡备用,用于上级领导及外来人员下井携带。对回收的故障识别卡,供电工区每天8:00前交矿调度室(电话维修班),由电话维修班进行维修。

4、将新安装人员定位系统的相关设备,在安装后及时将设备名称、位置报机电科建档、备案。

5、安排专人对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供电方式及读卡器的发放、更换、回收进行建档管理,确保人、卡统一的动态达标,并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图每季更新一次。第八条 安监处管理职责

1、负责对人员定位系统的上、下井口显示屏、触摸屏、分站、读卡器进行监护;负责对井下各地点的系统装备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2、信息办及井口安监员严格对下井人员数量及照灯、照卡数量进行严格把关,严防捎卡下井、虚报考勤等现象的发生。

3、信息办负责及时出具识别卡更换证明交工资科更改卡号并备案。第九条 机电科管理职责

1、负责严格对入矿的人员定位系统所有设备的质量、各种证件等进行严格把关验收。对人员定位系统敷设电缆、安装、供电进行设计并严格把关验收。

2、负责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完成后,将该系统所有相关设备纳入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办理日常设备交接的同时,将人员定位系统相关设备一并办理交接,并建档、备案。

3、负责对人员定位系统的停、送电进行严格把关,并在停电票上注明是否影响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时间及影响范围,凡停电超过1.5小时必须通知调度室、工资科,并经矿值班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签字后的停电票必须报矿调度室存档、备查。

第十条 企管科管理职责

1、加强对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使用、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在确保安装质量动态达标的同时,对各种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2、对各单位日常班前、班后,发放、收回识别卡建立台帐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并对发现的弄虚作假现象进行查处。第十一条 供电工区管理职责

1、负责矿灯房检卡器的日常维护,出现问题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2、负责井下变电所人员定位系统分站的日常维护、检修和质量标准化工作。

3、负责矿领导识别卡的更换。

4、负责随时出具识别卡更换证明交安监处信息办后生效(识别卡更换手续与更换矿灯手续相同)。第十二条 工资科管理职责

1、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考勤信息的日常管理,确保职工准确考勤;及时对不能按正常时间上、下井人员等情况进行处理,并根据井下单位职工变动情况,及时变更系统内人员考勤信息。

2、负责根据井下单位职工变动情况,对于人员增、减变动,及时变更系统内考勤时限、津贴标准等信息,并每月月底统一通知调度室电话维修班变更信息情况。

3、负责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下井人员的考勤信息。

4、负责监视所涉及的考勤系统运行情况,出现异常,及时与调度室进行沟通。

第十三条 相关单位管理职责

1、机电安装队负责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线缆的敷设。

2、井下各单位,必须熟悉本单位责任范围内所有人员定位系统各设备的分布位置及安装(安装时提供电源)、供电方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对所辖范围内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完好、送电及质量标准化等工作负责。运搬工区在保证上述要求的同时,对停送电严格把关,并通知调度室涉及影响的分站,确保各上、下井口及其它地点分站、读卡器不间断的正常运行。

3、为保证下井人员及人员定位系统的唯一性,杜绝捎卡现象的发生,所有下井人员的识别卡由各单位自行统一进行保管,并对识别卡发放、收回建立台帐。各单位值班人员对本单位当天下井人员识别卡下井发放、上井收回进行负责,确保当班下井人员与发放、收回标识卡的数量相一致。若因单位管理不到位出现捎卡等现象,将追究当天值班人员和单位党、政领导的责任。

第四章 装备要求

第十四条 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使用、维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 号)等有关规定。第十五条 地面中心站

1、系统主机应实行双机或多机备份,24h 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min 内投入工作;

2、中心站应实行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使用时间不小于4h 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3、中心站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和防雷装置;

4、中心站应配置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5、中心站应使用录音电话。

第十五条 系统必须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和防爆合格证。

第十六条 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应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第十七条 xx煤矿应与产品生产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确保产品生产单位负责产品的终身维修、配件供应、软件升级和技术支持。

第五章 功能要求 第十八条 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

1、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2、系统应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3、系统应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4、系统应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第十九条 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

1、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入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2、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4、系统应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5、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6、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7、系统应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8、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求救报警功能。

第二十条 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第二十一条 系统应能显示系统、基站断电和故障状态,实时显示各基站通讯状态,信号中断时应报警。第二十二条 系统监测数据应能接入监控数据网。第六章 安装要求 第二十三条 采掘区队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以及读卡器的设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第二十四条 系统应在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巷道分支处、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出入口、下井口等候区、主要运输大巷、行人大巷等地点设置分站。人员出入井口、巷道分支处、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出入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出入口所设置的分站,应能满足识别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功能要求。

第二十五条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供电必须可靠,入井电缆入井口处应采取防雷措施。

第二十六条 井下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读卡、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巷道或硐室中。第二十七条 系统应在矿调度室和工资科分别设置显示终端,调度室显示终端须具备声光报警功能以及实时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工资科所设终端,功能上应能满足考勤工作需要。第二十八条 系统须矿井主要入井等候室和矿调度室设置符合《xx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井下“限员挂牌”生产实施办法》要求的显示屏。

第七章 管理维护

第二十七条 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应保持良好运行,符合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第二十八条 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技术资料。

(一)通信计算中心应制定人员定位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通信计算中心从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三)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应建立以下帐卡及报表:

1、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台帐;

2、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故障登记表;

3、人员定位系统值班记录;

4、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检修记录;

5、人员定位系统巡检记录;

6、人员定位系统中心站运行日志;

7.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8.设备故障、报警分析处理记录。

(四)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1年。

第二十九条 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应随井下生产系统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第三十条 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应绘制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图、设备布置图、设备台帐、报表、值班记录、维修记录等。设备布置图应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的位置、编号、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图纸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第三十一条 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安排工作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写值班记录,按期进行数据备份,对系统发出报警和异常信息,要立即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案。中心站及各分设终端报警装置要求声光并行。调度室中心站、显示终端及工资科考勤显示终端值班岗位应使用录音电话。

第三十二条 xx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人员超时报警定值设置,超时时间不得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50%。区域超员报警定值设置应符合《xx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井下“限员挂牌”生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应加强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定期对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工作主机和备用主机的切换。每季度测试一次备用电源放电容量,备用电源不能保证系统连续工作达到标准时间的80%时,应及时更换。

第三十四条 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测试在用设备设施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测试、处理结果记录存档。

第三十五条 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立即维修,在恢复正常运行 前必须按照预案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十六条 矿井应备足系统设备备件,备件数量应不少于在用数量的10%。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应比经常下井人员总数多10%以上。不固定专人使用且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应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以上。第三十七条 中心站应每3 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应保存1 年以上。各种记录应保存1 年以上,事故记录应永久保存。

第八章 奖罚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机电安装队应按照矿井质量标准化要求及调度室通信计算中心要求敷设人员定位系统电缆,不按要求敷设的,每次罚机电安装队500元;整改仍达不到要求,每次罚机电安装队1000元。

第三十九条 所有职工下井时必须携带由矿统一编号及个人固定的识别卡,不得混用他人的识别卡,如发现下井混用识别卡或捎带他人识别卡,每次罚款500元,并按“三违”处理。第四十条 供电工区因识别卡故障未及时更换,影响考勤及人员定位和矿调度工作,则对供电工区罚款100元。第四十一条 职工丢失识别卡,罚责任人200元。

第四十二条 职工下井前须检卡,以鉴定自己佩戴的识别卡是否故障,如发现下井没有定位轨迹及考勤的,每次罚款200元,并严肃处理。

第四十三条 职工在井下不得随意按动识别卡报警求救装置,否则每次罚款200元;因识别卡故障发生求救事件的,接到通知后,再次下井前,必须更换识别卡,否则每次罚款200元。第四十四条 下井职工要自觉爱护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线缆,若发现有人破坏,在按设备原价进行赔偿的同时,将对责任人按严重“三违”进行处理。

第四十五条 任何单位因无计划停电影响人员定位系统电源,一次罚责任单位5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严重“三违”处理。第四十六条 人员定位系统电源停电,接到通知超过1.5小时不送电,按送电不及时一次罚责任单位300元。

第四十七条 人员定位识别卡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影响考勤的由自己负责。

篇6:UWB煤矿定位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及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系统使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煤矿。

第三条加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充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维护。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第二章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一)考勤管理功能

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

(二)安全管理功能

1、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2、能对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跟踪,活动轨迹显示、打印、查询等。

(三)人事及用户管理功能,有与标识卡相关的员工基本档案管理、工资辅助管理等简单人事管理功能及登录人员定位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四)在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主要基站,用于出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和检测出入井人员标识卡的完好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系统地面中心站主机数据保存半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信息的时间长不大于5min。

(六)系统可通过客户端或网络对监控信息进行查询,分析。通过授予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

(一)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具有“MA”标志证书。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合格后方可使用。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二)地面中心站主机设置在监测队网络信息中心机房,环境应满足主机设备安装要求。煤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信息等。

(三)进入机房或入井口处的电缆应具有防雷措施,避雷装置接地要可靠

(四)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五)巷道分支处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检测携卡人出入方向的要求。

(六)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支架或悬挂在距底板>=300mm位置。

(七)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人员定位系统的分站的安设地点,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的敷设,监测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附详细布置图。

第六条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

(一)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严禁一人携带多卡入井。

(二)携带识别卡下井人员通过井口专用检卡设备时要检查识别卡是否正常,如发现电量不足,卡号错误,信息不全时与维护人员联系,换识别卡或更换识别卡电池,并能在换卡的同时进行信息关联。

(三)井下工作人员严禁更换、随意拆卸识别卡,若有问题,及时与维护人员联系更换识别卡。

(四)井口检卡人员,必须对下井人员是否携带检识别卡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员定位系统的维护

(一)专业维护人员定期对人员定位监测装置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查。

(二)各单位或监测人员发现监测装置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并核实。

(三)井下人员的工作单位(岗位)如有变动,所在单位及时通知人力资源和监测队管理部门,专业维护人员24小时内将识别卡信息调整。

(四)各有关区队要加强管辖区域内所安设的人员定位监测装置的看护管理,每班要派专人对设备线路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如有丢失损毁由责任单位负责找出责任人或照价赔偿。

(五)专业维护人员要及时维修更换有问题的识别卡,不得因识别卡问题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六)专业维护人员要确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不间断运行,出现故障及时排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七)各分站电源由保供队负责、严禁长时间停电,如有开关跳闸,应及时恢复停电。

(八)分站和读卡器严禁随意移动、搬迁,影响巷道施工时,必须经监测队及维护人员同意后方可作业。

第八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更新的基本原则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旧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申请报废更新。

1、设备严重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

2、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价的50%以上,经济不 合理的;

3、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或严重失爆不能修复的;

4、不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设备 第三章运行管理

第九条煤矿应配备满足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工作需要的操作、维护人员。操作、维护人员应了解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熟练地操作使用系统,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条监测队负责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编制人员定位系统发现问题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一条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程序如下:

(一)监测队负责系统日常使用管理。监测队监控中心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

(二)接到系统故障后,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队值班领导,系统维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记录备案。

(三)根据工作需要人力资源部考勤人员按照规定时间要求汇总打印上报相关入井次数、时间等相关考勤信息。

(四)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经常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终端了解矿井生产人员组织等相关情况,分析、研究系统的各类数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入井人员活动规律,以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决策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

第十二条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资料管理与使用制度,技术资料要定期保存。

(一)要按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下帐卡和报表:

a)设备、仪表台账;

b)设备故障登记表;

c)检修记录;

d)巡检记录;

e)中心站运行日志;

f)监测日(班)报表;

g)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二)煤矿应绘制人员定位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三)网络信息中心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各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四)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第四章罚则

第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实行经济处罚:

(一)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分站、电源等入井设备无“两证一标志”或未按规定检测、校验入井使用的。

(二)未按规定配足人员定位系统操作、维修人员,或系统操作、维修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无证上岗的。

(三)值班人员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

(四)下井人员携带他人目标识别卡入井的。

(五)私自拆卸识别卡或故意损坏识别卡的。

(六)井口检查人员未按规定滥发识别卡,造成监测数据失真或其他影响的。

(七)故障排查不及时,凡故障8小时之内未及时处理影响安全生产的。

(八)不及时更新系统人员巷道定位界面及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布置图的。

第十四条对故意破坏、盗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者,严格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1、矿井必须按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同时,按规定配备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3、人员定位系统所涉及的各种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校正,定期检修。

4、井下要按规定设置分站和识别器,并能如实向中心站终端传输真实信息。

5、地面中心站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必须全天24小时进行监视。

6、人员定位系统要按规定建立各种管理台帐,以及各种记录。

7、对出现的各种故障必须在8小时之内处理完毕,如处理不了的,必须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

8、地面中心站设值班技术员,值班技术员必须对当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主要情况问题及处理意见写在日报上,报送矿长和矿总工程师审阅。

9、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科长应经常通过终端了解井下人员动态变化,随时掌握控制井下人员的工作情况。

临沂金安煤业有限公司 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一、系统登陆:

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或者 打开“开始”→“程序” →“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3.0”下的“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3.0”单击即可启动。

2、在服务器名上输入本地服务器的地址“.”,若访问的是数据库在其它服务器,请输入该服务器的网络IP地址,输入完后,请检查您输入的服务器名、数据库名、用户名称和连接密码是否正确,单击“确定”系统连接数据库成功。

二、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

1、班前准备

上班前值机员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正常。

2、交接班

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班中要求

1、文明作业

衣冠整洁,随身携带上岗证,文明用语,接听外线来电用普通话,态度和善,待人友好。

2、检查线路运行情况 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检查UPS运行情况

手动断开网络电源,启动备用电源,使备用电源连续运行15分钟。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供电现象,立即启动网络电源,并更换UPS。

4、基站和区域的设置 1)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指将井下安装的基站根据每个基站的HID号写入软件中,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基站设置”项,2)增加基站

输入基站HID号、基站编号、基站名称、选择所属区域和基站的类型,增加完基站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基站信息。3)修改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基站,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信息进行修改。4)删除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基站,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从列表栏中删除。

5、区域设置

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区域设置”项,打开区域的管理界面。1)增加区域

输入区域编号、区域名称和人数上限,增加完区域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区域信息。2)修改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区域,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信息进行修改。3)删除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区域,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从列表栏中删除。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必须严格执行手上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打雷较严重时,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停电,熟悉停送电秩序,停电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4)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5)上班时间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脱岗、假报、瞒报、不报、漏报。

6)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处理。

五、做好汇报

1、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登记

上一篇:大班比较宽窄反思下一篇:半连续式厨余和牛粪混合厌氧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