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原文欣赏

2024-04-15

李广射虎原文欣赏(共5篇)

篇1:李广射虎原文欣赏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高强。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7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齐读1、2自然段,说说“神勇无比”的意思。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2)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力大无比)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3)下边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着李广将军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标画出有关语句。交流:李广将军怎么样?(射箭本领高强)读读有关语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出李广将军的射箭本领高强——大家练习感情朗读。

(4)结合3、4自然段,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自己说——帮对说——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5)背诵并默写《塞下曲》:自己背——帮对检查——集体检查——自己默写——改错3遍。

5、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说一说——自己写——小组交流修改。

6、找出课文中带引号的句子,探究一下这里的引号在用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

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引用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或象声词)

7、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篇2:李广射虎原文欣赏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包诗的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的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的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课文吗?(文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的这些积累,相信你们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给你们读一遍的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的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的精妙与文章描述的精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的是第三小节。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的?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的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的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的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的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读出李广的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的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四、诗文对应,感悟力大

1.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先划一划,再读一读。

2.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平明,是什么意思?是啊,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3.请大家注意标点,谈谈这两个感叹号给你带来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4.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白羽箭还有多少露在外面?从字里行间找根据,或者你从古诗中找到相应的字,也可以说明。

5.练读最后一句,感受李广的力大无比。

6.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好一个的李广”来称赞他,你准备怎样表达?

7.再次回到古诗,读出你心中的赞叹。

五、回味诗文,练习讲述

1.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背下古诗。

2.来,对照古诗学着做一个说书人,给我们说说李广的故事。

六、拓展古诗,提升阅读

1.李广如此神勇,难怪唐代另一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诗这样赞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这首诗《塞下曲》的作者卢纶,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塞下曲》共有六首。老师在这儿给大家读一读另外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像上学期我们进行的古诗研究一样,模仿着写一篇文包诗。老师相信,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设计: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篇3:李广射虎原文欣赏

【教学片段】

师:学到这儿,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不明白唐代诗人卢纶为什么要写这首《塞下曲》。

师:你们知道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是为谁写的吗?

生: (异口同声) 李广。

师:他为什么不写别人就写李广呢?

生:我知道, 因为李广神勇无比, 让卢纶敬佩。

生:李广力大无穷, 是个“飞将军”, 卢纶要为他写一首赞美诗。

师: (带头鼓掌) 分析得多有道理呀!

生:老师, 我不明白, 为什么“天刚蒙蒙亮, 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

生: (迫不及待) 怕猎物被别人捡走呗! (多数学生附和, 有部分学生反对)

师: (微笑) 你们以为李广的随从个个都这么小气吗?如果你是他的手下, 你会怎么想?

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将军射的猛虎是什么样子。

生:我想赶紧看到将军射的老虎有多大, 吓人不。

生:我很想看看将军有没有把老虎射死, 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飞将军”。

师: (笑) 现在明白为什么天刚蒙蒙亮, 李广的随从便去找猎物了吗?

生:老师, 既然李广射中的是巨石, 那题目为什么是《李广射虎》, 而不是《李广射石》?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值得我们思考。 (学生沉默)

师: (板书:李广射石) 放声读读这个题目, 再读读原题, 看看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用《李广射石》作题目, 让人感觉李广好像是神经病。

生:对, 如果他知道是石头, 而不是老虎, 就不会射了。

生:题目叫《李广射虎》, 学了课文后我们才知道射的是巨石, 让人感受到了李广的力大无比。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和谐共处, 健康生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尊重生命, 展示生命活力的前提, 是人性化教学的体现。在课堂上, 教师以微笑面对学生, 以幽默点化学生, 以掌声激励学生, 与学生和谐共处, 利于新目标的生成和实现。

2.主动探究, 质疑问难。作为新时期的课堂教学, 教会学生思考比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 我们应多培养几个爱动脑筋的“瓦特”, 而不是克隆一批又一批装知识的容器。所以, 在这节课接近尾声时, 我设计了质疑全文这一环节, 也就出现了一些看上去还比较稚嫩的和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3.设身处地, 提高境界。面对学生“怕猎物被别人捡走”的感悟, 教师不作评价, 而是以一句“你们以为李广的随从个个都这么小气吗”, 将学生一军, 然后又以“如果你是他的手下, 你会怎么想”一问, 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 进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篇4:《李广射虎》教材解读

与常见诗歌表达志向、抒发情感不同,这首诗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用现代文学理论来解读,可以说这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首先,诗中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好的小说最为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小说故事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林暗草惊风”给故事创设了一个神秘、让人紧张的氛围:月色朦胧,幽暗的松林,呼呼的风声,不知道这里隐藏着多少危险啊!不仅如此,这一句还为下文将军射“石”埋下了伏笔。再读下去,从“夜引弓”到“寻白羽”,虽然地点没变,时间、人物却发生了变化:白羽既出,那林中的老虎还会跑掉吗?明天早上再来收拾吧!这样,就像戏剧中从独幕剧发展到了多幕剧,故事更加丰富,情节不断发展。最后一句“没在石棱中”才真相大白!

其次,诗歌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那就是这位神勇超群的李广将军。本来,射“虎”变为射“石”,不是让将军的形象黯然失色吗,怎么却让这位将军的形象更加鲜活?秘密就在于诗人给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幽暗的松林。这样的环境下,将军但见有风吹草动,便引弓怒射,反映了他在夜巡时的高度警惕。当然,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误射石头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读到“没在石棱中”,人们不禁要展开想象:石头都被扎进去了,要真是一只老虎结果会怎么样啊?将军的神勇跃然纸上。小说的核心功能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首五言诗完成了一篇小说的任务,实在让人佩服。

说它像小说,关键之处还是最后一句——“没在石棱中”。我们知道,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常常追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生活在唐代的卢纶当然不知道后人写小说的技巧,但他一定感到,这个“石头”可不能出场过早,要不然这个故事就没有意思了!所以,“石头”就这样被诗人“藏”了起来,正在我们以为故事会有某种“理所当然”的结局的时候,才“石破天惊”,这样的结果出人意料,又调动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就这样,短短二十个字,有故事,有人物,有景,有情,让人读着畅快淋漓,大呼过瘾。

解读到这里,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何在呢?又该在课堂上怎么落实呢?这篇课文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也是学生刚刚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在感受语言、品读人物的基础上,重点引领学生体会一下故事的趣味性。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学生马上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习作,但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感受精粹语言的魅力,不是迈向表达的第一步吗?

篇5:《李广射虎》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投影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3)轻声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暗、草、惊、风。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指导回答。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广射虎原文欣赏】相关文章: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欣赏04-17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04-17

李广射虎第一课时04-12

8李广射虎 教案教学设计04-26

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04-23

李广将军04-09

李广田散文04-25

飞将军李广初中作文04-17

上一篇: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我的整理下一篇:赴苏杭沪之行参观学习心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