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公司简历及业绩

2024-05-05

完美公司简历及业绩(通用9篇)

篇1:完美公司简历及业绩

公司简历及业绩

宜昌市完美保洁有限公司是在宜昌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以及市劳动局相关政策关怀下,在宜昌开发区工委、管委会、规建局、和市政环卫绿化管理处重点扶持帮助下成立的。经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社会服务企业。

宜昌市完美保洁有限公司是随着宜昌开发区猇亭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需要,于2007年4月成立的。目前全公司共30名员工,全部是猇亭园区得失地失业农民。公司主要从事城市道路清扫、垃圾清运、社区卫生服务、家庭保洁等服务项目。几年以来公司始终奉行以“诚信为本、热诚服务、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为企业精神,并坚持“宁愿脏一人换取城市万人洁”的服务理念,就此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市民的好评。随着市场化作业的发展,为提高员工作业效率,完善服务质量。公司配备了齐备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作业工具,管理办公实行自动化。同时公司各项制度俱全,考核规范。从公司成立开始先后承接了东山开发区港窑路、城东大道、珠海路。2007年公司参加猇亭园区道路清扫竞标(金岭路、横十三路、迎宾大道、先锋路),以最高分取得作业权。至今一直在承担此标段的作业。

我们坚信,在开发区管委会、市政绿化环卫管理处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会以专业、诚信的态度努力创造一流的作业水平,为开发区环境清洁发挥我们的光和热。

宜昌市完美保洁有限公司

篇2:完美公司简历及业绩

我叫XXX,男,回族,1985年10月14日出生,团员,现任教于巧家县大寨镇松坪村大田小学。

我于2005年8月来到巧家县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有整整6年的教学经历了。在这6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深刻的理解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指导思想,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2005年8月我被安排到海口村者拉小学任教,曾任4年级班主任及全班所有科目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1年级班主任及数学科目的教学工作。在校期间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在当年的年终考核中学生成绩有所突破。因为学生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之我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困难,所以中心校行政领导于2006年8月安排我到松坪村完小任教。

2006年8月来到松坪村完小就开始接手6年级的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在日常学校管理中也担任着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平时认真教学,少先队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活动,因此在这一年的工作中不管是学生的成绩还是少先队工作都满意的完成了任务。2007年8月之后的一年期间依然任6年级的教学工作兼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收获也让自己挺满意的。2008年8月之后的一年,我主要教学5年级数学及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教学1年级语文兼少先队辅导员。2009年8月之后的一年接手6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曾担任教导主任职务,积极组织各位教师狠抓两基工作,组织学生管理半寄宿工作。这一年因为并校的原因,大田小学学生来到了松坪村完小读6年级,所以导致教学成绩一度难以提高,年终成绩也不理想。根据中心校文件精神的规定,所以我被安排到大田小学任教。

篇3:公司业绩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1.业绩评价内容与指标的优化

1.1杜邦体系业绩评价方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从权益净利率出发, 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 从而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的需要。它奠定了以财务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统治地位。目前, 有关杜邦财务体系的研究很多, 改进的杜邦体系也大量涌现, 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利润指标改为现金净流量指标, 以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1,2]。针对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不能完全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 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上方引入每股收益指标[3]。还有些学者通过在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引入息税前利润和税前利润, 将杜邦平衡式的三个比率分解成五个比率, 清晰地显示出资本结构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影响[4]。

1.2财务方法和非财务综合衡量方法

财务方法是对过去业绩的衡量, 是滞后指标。要衡量未来组织的业绩, 必须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财务方法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目标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环境和内部业绩等各个方面。1992年, 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推出一套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 即“平衡计分卡”, 实现了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5]。近几年, 这种综合评价法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如岳香建立了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6]。刘宗林等采用财务方法和非财务衡量方法相结合, 初步探讨了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与分析体系[7]。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可以看出内部评价较为常用的非财务指标有客户服务指标、内部经营指标、创新和学习指标[5,6,7]。

1.3经济增加值 (EVA) 评价指标

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息前税后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近年来, EVA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王宗军等的研究表明运用EVA 评价上市公司绩效要优于目前以利润为中心的传统评价方法, EVA 评价模型对价值创造公司的绩效评价更加有效[8]。余海宗等将EVA指标引入价格模型, 通过分析以EVA为度量指标的公司绩效与股价的相关性, 认为EVA作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更为合理[9]。

2.评价方法和模型的创新

2.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主成分, 用主成分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 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该方法可提供较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所以现有研究侧重于以因子分析法进行公司业绩评价。如李忠卫等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 评价了公司的综合经营业绩[10]。晏刚等认为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评价企业竞争力, 还可以了解各个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及薄弱环节, 为企业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11]。

2.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绩效评价的研究也很多。如门可佩等构建改进主成分分析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电力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12]。岳香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研究表明, 主成分分析是进行公司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它能为经营者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13]。

2.3神经网络法

多层人工神经网络采用了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 简称为误差逆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或BP网络。目前已有些学者将该方法应用到公司业绩评价过程中, 例如傅毓维等选取基本财务指标构成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误差逆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模型[14]。段云等运用资本经营财务评价基本理论, 将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 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运营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分解[15]。

2.4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在公司业绩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如党林杰等为了定量地综合评价汽车企业的经营绩效, 建立了评价汽车企业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 利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16]。林燕云构建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对照行业绩效标准, 采用功效系数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并进行了应用分析[17]。

2.5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公司业绩评价领域。刘传哲等建立了评价我国24个主要钢铁类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测算了各公司的总体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其规模效益状况[18]。刘霞等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对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9]。

3.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前景展望

3.1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 评价内容与指标方面

杜邦财务评价体系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但是从研究情况来看, 还是局限于财务指标的研究, 对非财务指标方面的改进研究还不曾深入。

从综合评价方法看, 虽然非财务指标已经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但是从阶段的研究情况来看, 主要是有关财务指标的研究。由于各个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环境不同, 所涉及的行业不同, 规模不同, 因而他们所应采用的非财务指标的差别也很大, 对其做出财务指标那样的分类是非常困难的。

EVA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EVA容易受资本成本波动的影响。EVA评价目的主要是企业经营的真实盈利性, 它无法顾及到企业的成长性, 而企业的成长性往往是股票的投资价值所在。因此, EVA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公司、新成立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扩张型公司、资源公司等。

(2) 评价方法和模型方面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两两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作比较判断, 比较易于实现, 但不能完全反映两两之间的真正关系。主成份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虽然能够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 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公司经营业绩信息不完备, 主要财务指标之间关系比较复杂, 选用该评价方法容易导致理论分析与企业实际脱节;回归与因子分析对样本容量要求较高。DEA方法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时,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评价结果较为科学准确, 但也存在其自身缺陷。BP神经网络同DEA方法相比较在处理多维的、复杂的、非线性的问题时具有绝对优势, 且能够较好地弥补DEA方法的缺陷。但是BP算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调整。

3.2研究前景展望

(1) 进一步完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加强对企业无形资本的评价。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知识要素, 知识、智力与无形资产的发展。企业应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创新与学习的标准, 即企业能否持续提高和创造价值。绩效评价也将实现重大突破, 加大无形资产的运用和开发, 增加对无形资本的评价,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篇4:集团公司的绩效考核及业绩评价

关键词:集团公司;绩效考核;业绩评价;分析探讨

1.集团公司绩效考核的概念

成绩及成果的综合评定是绩效考核的实质内容,绩效考核是集团公司选择采用特殊的标准及指标对负责生产或经营过程中职员完成预期任务的实际情况和产生的经济价值做出客观判断的过程。集团的战略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体系都属于绩效考核的内容,绩效考核的核心目标是推进集团公司的整体能力及综合实力。总的来说,绩效考核是一项具有显著系统性质的工程。集团公司在明确绩效考核的概念之后,应该深刻理解绩效考核的目标及侧重点。在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下,绩效考核细致的把预期的任务分配到各人,再由集团公司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职工完成预期目标具体情况的及时记录及评估。

2.电力集团工资制的绩效考核模式

绩效考核负责人应该明确认识集团公司的预期目标,被考评职工所在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及要求,按照预期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对被考评职工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客观原则。以下对电力集团工资制的绩效考核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绩效考核下的工资制,是指电力集团的员工工资由基础工资、辅助工资、奖励工资及岗位薪点工资构成总体工资的制度。在这四个部分的构成中,岗位薪点工资与基础工资是构成员工基本工资的两个要素。在进行电力集团员工绩效考核的时侯,辅助工资与基础工资占总工资进而的50%~65%,各种奖金及加班的奖励工资占40%~55%。

2.1基础工资

基础工资时指集团员工按要求付出正常的劳动之后,可以获得基本满足其生活需求的劳动报酬。在电力集团的基础工资标准设置上,要遵循不低于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2.2辅助工资

辅助工资由员工获得的特殊津贴及工龄工资两个部分来构成。员工获得的特殊津贴及工龄工资内容包括特殊贡献津贴、运行津贴、政府特殊津贴、地方政府建立的房贴、运行人员夜餐津贴等。

2.3奖励工资

自愿加班获得的薪酬及各种奖金构成员工的奖励工资。

2.3.1加班工资

在电力集团正常的工作时间以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工作时间延长、公休日上班及法定节假日加班等情况下所支付给员工的额外费用。

2.3.2奖励工资

一般情况下,电力集团员工的奖励工资的执行标准是根据其在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及年度考核中的绩效情况来分发。员工在三种考核形式下的最终成绩由其日常工作表现来确定

2.4岗位薪点工资

岗位薪点工资是指以员工日常工作岗位来作为评定的基础条件,对员工的岗位责任及技能等情况进行评价,以评价的数据结果来制定其工资金额的一种工资发放制度。电力集团的岗位薪点工资一般采用薪点制,由一岗多薪构成。把所有员工的岗位序列情况划分成17个从高到低的岗位级别层次,在每一个岗位级别里可以设置5个薪级。岗位薪点工资的总金额=薪点点值×岗位薪点。岗位薪点点值的设置是根据电力集团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工资基金总量、年度经济效益等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的。针对实际情况,电力集团公司里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不同,其薪点点值也应该不同。例如个运行人员的工作时间与正常的生活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运行岗位上员工的薪点点值必须高于集团公司里其他岗位薪点点值的10%。

3.集团公司的业绩评价概念

业绩评价是指根据集团管理的发展需求来构建日常生产经营中各种业绩的评价体系,按照指定的评价指标及特定的评价形式,对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的落实情况实行分析判断的过程。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报告、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等内容都是一个集团业绩评价的主要构成因素。

4.电力集团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业绩评价是电力集团公司中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是在电力行业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业绩评价指标。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集团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情况,而且与集团公司的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4.1电力集团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评价

电力集团的经济增加值能够比其利润的总金额情况更能精确的体现电力集团具有的价值创造能力。经济增加值能够确实折射出集团公司在除去权益资产成本与负债之后的收益及利润情况,是集团公司的经营净利润的调整金额扣除集团公司现存的资产经济价值成之后余下的金额。经济增加值的核算公式=纳税后净经营利润-平均资本成本率×调整后的资本。

4.2电力集团资产负债率的业绩评价

电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可以称为集团债务的比率,是集团总负债金额与总资产金额的百分比。资产负债率的核算公式=总负债金额/总资产金额×100%

4.3电力集团边际利润与发电装机容量利润的业绩评价

4.3.1电力集团的边际利润的业绩评价

电力集团的边际利润是指能够折射集团在有效时间里产生发电总量而获得的边际利润情况。边际利润核算公式(元/兆瓦时)=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发电集团的变动成本。

4.3.2电力集团装机容量利润的业绩评价

电力集团的装机容量利润是指集团在有效时间里,装机容量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装机容量利润的指标要求反映了电力集团独特的行业性质。电力集团利润的总金额与发电设施的容量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集团利润的总金额不仅反映装机容量存在的盈利空间,而且是投资者最根本的利润要求。装机容量利润的核算公式(元/兆瓦)=利润总额/平均设备容量。

4.4电力集团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

4.4.1安全生产指标

安全生产是电力集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维持发电设备稳定运行及集团良好运行的重要要求。电力集团在生产运营的时候一定要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力度,杜绝一切安全生产隐患。

4.4.2供电耗煤指标

供电耗煤在电力集团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是电力集团能否提升经济利润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对集团的长远发展存在巨大的影响。供电耗煤指标直接反映电力集团日常生产经营中消耗的能源及资源,电力集团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结合集团长远发展的目标,将节能减排当成日常生产经营中一项必须实行的战略任务。

5.结束语

绩效管理与业绩评价在电力集团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推动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力集团的管理者一定要给予这两个管理部分足够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及完善绩效考核与业绩评价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作用及内涵。在两个指标的引导下,把集团公司从规模利润最大化转换为集团价值最大化的模式,让集团公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不断引入新型的绩效考核及业绩评价模式,在实现集团公司经济收入的前提下,履行保护环境节约有限自然能源的社会责任。(作者单位:上海汇益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康玲.我国集团集团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7,(05).

[2] 徐东,郭大勇.电力集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设计[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1).

[3] 杨跃琼,褚景春,吴良器.电力集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9).

篇5:益民物业公司简介及业绩

泰安市益民物业公司隶属于市房管局,具有山东省物业

管理二级资质证书,拥有员工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人,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各类中级人员 人,各类初级职称人员 人,电工、管道工、电焊工等高级技工 人,中级技

工 人。公司目前管理住宅物业项目 个,商业办公物业项目个,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元宝、乐园两个小区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乐园小区于2001年获得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

我们公司在管理天庭园商业区的基础上,于2000年接

管了建设大厦,2001年接管了市法院、检察院办公大楼。2002年接管了市公安局办公大楼,2003年接管了嘉德现代城、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2004年接管了水利与渔业局办公大楼、澳泰山庄、望岳花园,公司的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业主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今年11月份又接管了技术监督局、泰山区公安局办公楼。

益民物业公司是房管所专制组建的,积累了40多年房

屋管理经验和近10年的物业管理经验,对房屋及设施设备诸如中央空调、配电、给排水、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等,都有深入清楚的了解,具备物业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能够确保各种设备、各项系统运转正常,维修及时。

同时,我们公司具有雄厚的多元化经营能力。围绕着物业管理主行业,公司成功地创办了屋面防水公司、铝合金生产加工厂和意大利特利洁专业清洗公司,这些项目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特利洁专业清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特丽洁工具、设备、药剂山东省总代理。

公司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于2003年12月建设大厦以高层写字楼管理项目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作为泰安市第一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真正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带动了整个物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6:安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及分析

1 安徽省上市公司概况

截至2010年末, 安徽共有上市公司64家, 其中深市上市35家, 沪市上市29家, 排名全国第9, 中部地区第2。涉及农业服务业、食品制造业、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棉纺织业、造纸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生产业、交通运输辅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旅游业和综合类等20多个行业。

2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分析方法

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要达到这一要求, 首先应明确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引导企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对企业发展起导向与监控作用。其次, 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应尽可能量化, 以便于对企业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再次,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应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指标计算应力求简单易行, 指标的含义应清晰、明确。最后, 各指标之间应相对独立, 所包含的经济信息不相重复。本文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 遵循了功能性、可获取性、完备性、非重叠性、可比性五个基本原则, 经过认真地分析比较, 结合上市公司客观实际情况, 选择了以下12项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

2.1.1 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衡量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

2.1.2 发展能力指标

这类指标是通过将企业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大致判断出企业的变化趋势, 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 表明企业未来潜在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2.1.3 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因此, 企业营运能力评价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和盈利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 它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反映资金利用效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三项指标。

2.1.4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2.2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 就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 (比如为p个) 、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或指标,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或指标, 以此来代替原来p个变量或指标。

在实际经济工作中, 我们往往选取前面几个较大的主成分。这样虽然会损失一部分信息, 但由于我们抓住了原来p个变量或指标的大部分信息。所以, 以几个较大的主成分来进行分析, 分析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可信的。

3 实证分析

(1) 首先将原始样本矩阵进行同趋势化 (将资产负债率进行取倒数处理) 和标准化处理, 以消除指标之间变化趋势、量纲不一致及数量级的差异等现象, 得到新的变量系数矩阵。

计算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由于前五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 并且累计贡献率达到75.387%, 即这五个主成分包括的信息占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75.387%, 而其余的7个主成分对方差的影响很小, 因此, 可以提取前五个成分作为主成分 (见表2) 。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2) 根据各原始变量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 (见表3) 。第一主成分在资产负债率X12、速动比率X11、流动比率X10和每股收益X3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 这些指标反映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影响方面, 其中资产负债率X12载荷最大, 为0.98,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般资产负债率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才能保证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较为合理。第二主成分载荷系数较大的是净资产收益率X1、主营业务利润率X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4、存货周转率X9, 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主成分载荷系数较大的是总资产增长率X5、净利润增长率X6, 这两个指标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第四主成分在总资产周转率X7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第五主成分在净利润增长率率X6和应收账款周转率X8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两个指标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综上所述, 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方面是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 集中体现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上。

(3) 综合各主成分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5个主成分Y1、Y2、Y3、Y4和Y5, 并以其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构造综合评价函数:F=0.2947*Y1+0.1446*Y2+0.1197*Y3+0.1106*Y4+0.0842*Y5。各上市公司的主成分得分可有SPSS软件计算得出。根据上述主成分得分公式和公司经营业绩总得分公式, 计算出安徽沪深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 并根据综合得分对安徽沪深上市公司进行排序, 截取前15家的数据 (见表4) 。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和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共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只是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差异。通过对主成分的提取, 我们发现, 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和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企业经营绩效比较好, 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对企业业绩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4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实现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 分析过程没有直接对相关的财务指标采用权重, 得到的权数也是随着数学变换过程自动生成的,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主观性而又不失科学性、合理性。

根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实现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到排在前15位的上市公司, 从综合得分的情况看, 安徽省上市公司中综合效绩较好的大多为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 其中主要是制造业, 其发展规模、财务状况都具有较大优势。从总体排名情况来分析, 各家公司在四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不是很平均。各主成分因子相对均衡的公司较少, 如江南化工和鼎泰新材, 其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方面都具有优势, 综合经营业绩较好。而大部分的公司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反映出这些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相对薄弱, 应该要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 要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 必须在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从公司内部进行结构优化, 寻找适合公司发展的模式,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业绩。

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60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影响安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主要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个4个主要方面。要提高安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水平, 承接产业转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 要在保持第二产业相对优势的同时, 下大力度培育第一、三产业中的优秀企业上市, 并在其自身发展和行业示范两方面做到双赢;其次, 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提高竞争力, 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上市公司必须大力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合理调整资产和负债关系;第三, 制造业上市公司要突出其自身优势, 加快特色化产业的发展。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 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已成为证券投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建立多元化模型, 利用安徽省60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对公司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影响样本公司综合业绩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1]梅国平.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J].企业经济, 2003, (10) :189-190.

[2]池华国, 延旭开.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 2003, (8) .

[3]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篇7:公司业绩评价及激励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业绩评价;激励机制;方法与途径

一、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

(一)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价则是激励机制的前提与基础。三者紧密相连,倘若公司治理结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激励机制未能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驱动和约束力量,业绩评价工作将会失去意义。激励机制和业绩评价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才能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公司治理只有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恰当的业绩评价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形成富有效率的制衡机制。

(二)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意义

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首先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成为落实公司战略的手段。其次,绩效管理系统应贯彻指导、评价、区分、激励、沟通等管理措施,使管理有效。最后,绩效管理应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不断进步,绩效持续改善。一个设计和联系都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通过绩效管理评价结果,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未来招聘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特定需要。绩效管理系统为薪酬管理提供了基础材料,使企业薪酬管理更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

二、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

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的演变上,其内涵变化也决定了激励机制主体与业绩评价主体的变化,并带来了其主要内容的转变。

(一)“股东至上”模式下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

“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遵循的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认为物质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公司治理的主体是股东,客体是经营者,治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主要是衡量经营者是否为股东的财富增值,关系到经营者的奖惩、职位升降等问题。能体现出股东财富增值程度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经济增加值(EVA)和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REVA)。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于1991年提出,衡量企业在业绩评价期内增加的价值,被定义为营业净利润(NOPAT)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在计算资本成本时,EVA不仅考虑负债资本的成本,且考虑了股权资本的成本。REVA是美国学者Jeffry于1997年提出,该指标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基础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衡量,这两个指标都是将会计利润进行若干因素的调整后形成的,最大特点是它们都从衡量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了多少财富的角度出发,考虑了资本成本,真实地反映了经营者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维护了股东的利益。

(二)“共同治理”模式下的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

“共同治理”模式的公司治理遵循的是剩余索取权应由利益相关者掌握的逻辑。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公司治理的主体是利益相关者,客体是经营者,治理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在传统财务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的,即以非财务指标来补充财务评价指标的不足,典型代表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dCard)。平衡计分卡是与企业长远目标紧密联系、体现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所组成的一种业绩衡量系统。其业绩衡量指标体系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学习与成长”是核心,“内部经营过程”是基础,“客户”是关键因素,“财务”仍然是最终目标。平衡计分卡清楚地表明了长期的公司价值和业绩驱动因素的关系,所包含的业绩衡量指标兼顾了影响业绩的长期与短期的因素、财务与非财务的因素、外部与内部的因素等多个方面,能够多角度地为企业提供信息,不但综合地反映企业的业绩,从战略角度体现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思想。

三、我国构建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思路

(一)按绩效评价制订激励方案

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应当包括三个环节:设计指标体系、确定目标值、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报酬计划或者激励制度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高管人员的评价与激励;另一个是对企业基层员工的评价与激励。激励活动应当使管理者和员工朝着使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方向进行,企业高管人员的激励制度设计是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目前运用最多的是股权激励。理想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作用过程可以概括为:努力程度决定公司业绩,公司业绩决定公司股价,公司股价决定高管人员的报酬。股票期权的报酬计划与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约束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企业高管人员对于企业长期利益以及长远发展的关注程度。基层员工奖励制度的设计可以按以下原则进行:按照企业目标制定员工行为守则;鼓励对企业具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在设定的目标中体现出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尽量避免绩效评估的主观性和不平等性。

(二)整合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途径

绩效评价是通过业绩计量及奖惩将企业价值目标转化为对经营者的激励。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构建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以经营者股权激励为主要方式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是整合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经营者只有实现了经济增加值的提高,才真正实现了所有者财富的增长,才能获得奖励。这种奖励又与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紧密相关,有效地克服了经营者粉饰利润的现象,也体现了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

用一个实例来说明企业如何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某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贸易等。该公司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价值,对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该激励计划要求,按照公司绩效考核办法,激励对象行权前一年度公司净利润增长率要达到或超过16%。行权前一年度公司扣减管理层提取的股权激励基金后的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或超过12%。公司规定将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公司股票,有效期为7年,授予日为2年后,在满足生效业绩条件的情况下,期权按每年二分之一的比例生效。授予格按计划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收盘价和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股票的算术平均收盘价两者的高者为准。

公司将根据未来业绩达标情况,提取一定比例的激励基金购置股票作为股票来源,按董事长和总经理各占0.06%、副总及三总师各占0.05%、总助理占0.04%、董事会秘书占0.02%、业务骨干各占0.03%的比例来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具体授予数量根据实际购置股票的数量决定。可以看出,这种股权激励计划充分体现了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用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组合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经济增加值指标。

篇8:完美公司简历及业绩

经营业绩归因信息, 是指为公司提供的有关经营结果的解释性信息。解释性信息是财务信息的补充、解释和说明, 同时也是财务信息的扩展和延伸。相对于财务信息, 解释性信息内容更丰富, 形式也更灵活, 能够为投资者在决策时提供增量信息。但是, 在提供增量信息的同时, 由于解释性信息的纷繁冗杂性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辨别大量信息真伪的麻烦,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归因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现状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年度报告中的自利性归因行为, 指管理层在解释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因素时, 脱离客观事实, 将正面业绩归功于内部管理层, 将负面业绩归结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不可控因素的行动, 其通过这种行为来保护自己和规避责任。

Aerts (2001) 选取比利时22家企业8年间的年报为研究样本, 研究发现:同一企业报告的归因模式是高度稳定的, 其业绩解释语言和归因行为变化不大;高水平的正面归因, 与业绩变化无关, 尤以将正面业绩归于自己的现象十分明显;公司业绩及其稳定性、上市与否和规模对证明归因使用语言的“惯性”影响非常显著。

孙蔓莉 (2005) 等利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年70家企业年报中的归因信息进行了编码, 分别统计出内部正面因素、内部负面因素、外部正面因素、外部负面因素的字数值。研究结论不能完全支持归因假设, 他们在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对原始归因假设进行了修正。

蒋亚朋和刘学波 (2007) 对543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归因类型和预告消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好消息组将好业绩归于管理层的内部原因, 坏消息组将差业绩归于环境等外部原因。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归因信息披露的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归因信息披露的质量优劣, 即是否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信息是否影响可靠性和具有相关性, 对选取的样本在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同时从纵向的角度拓展研究思路, 分析了金瑞科技公司从2007年到2011年5年间的年报样本, 从披露“惯性”因素出发, 对自利性归因行为进行验证。

二、实证研究设计

1. 样本来源及选取过程。

在本研究中, 行业差异被列入考察范围之内, 不同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千差万别, 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行业间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差异, 本文选取的年报样本为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根据东方财富网所提供的公司统计数据, 按照每股收益进行排名, 选取2010年制造业前100名和后100名的企业, 再按照2010年与2009年相比每股收益变动率排序, 分别选出业绩增长最快的40家企业作为绩优组和业绩下降最快的40家企业作为绩差组, 这样保证了绩优组不论是在业绩排名上还是业绩增长上都处于领先的位置, 绩差组不论是在业绩排名上还是业绩增长上都处于落后的位置上。在绩差组中, 还要特别注意剔除那些在2009年和2010年均盈利的公司, 虽然△EPS有所下降, 但总体处于盈利状态, 公司更侧重于解释盈利的原因而非业绩下降的原因。本文年报均来自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 。

2. 研究对象的确定。

经过大量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全文, 作者发现上市公司年报中对业绩的归因主要出现在“董事会报告”一节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下设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中, 而其他年报部分几乎没有涉及。通过对多份年报样本的对比, 作者最终确定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下设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于没有分列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但有“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的部分企业视同该部分为研究对象。其中, 最为理想的归因语句应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如“原因在于”、“因为”、“由于”、“导致”、“受到……的影响”等。

本文主要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归因信息的数据进行采集, 逐句判断被研究对象的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通过对大量年报的阅读, 作者按照归因的部位进行了如下分类, 见表1。

3. 变量定义。

根据归因理论, 绩优与绩差公司的归因方向是不同的。在业绩表现好时, 管理层倾向归功于自己;在业绩表现差时, 管理层倾向归结于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即在某种程度上, 存在非财务信息被操纵的现象。

借鉴国外研究经验, Salancik和Meindl (1984) 提出了一个用于判断自利性归因行为的简单模型:IP=A1 (IPA) +C1;EP=B1 (EPA) +C2;IN=A2 (INA) +C3;EN=B2 (ENA) +C4。

其中, IP代表的是正面业绩、内部归因;EP代表正面业绩、外部归因;IN代表的是负面业绩、内部归因;EN代表的是负面业绩、外部归因 (见表2) 。IPA代表正面影响业绩的内部行为或事项;EPA代表正面影响业绩的外部行为或事项;INA代表负面影响业绩的内部行为或事项;ENA代表负面影响业绩的外部行为或事项。选择性倾向以斜率为代表, 分别为A1、B1、A2、B2。如果管理者在企业业绩好时, 有过度强调自身正面影响的倾向, 则表现为A1>B1;如果管理者在企业业绩差时, 有过度强调环境负面影响的倾向, 则表现为A2C2;如果管理者在业绩不好时总是借口各种不利的客观环境因素, 故意不承担对业绩不好所负的责任, 则应有C4>C3。“IP-EP”表示将好的业绩归于自己的程度, “EN-IN”表示将差业绩归于外部环境因素的程度。在企业行为实证研究中, 如果得到绩优公司“IP-EP”, 或者绩差公司“IN-EN”, 且其统计差异属于显著范围, 那么就说明上市公司年报中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公司以更多内部因素解释绩优, 以更多外部因素解释绩差。

4. 研究假设。

根据归因理论, 作者提出假设:H0:绩优公司更多地将好业绩归功于管理层的内部行动;H1:绩差公司更多地将差业绩归结于外部环境等不可控的因素;H2:公司管理层倾向于披露影响业绩的内部正面因素和外部负面因素。

三、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筛选出的80个样本公司的年报进行分组研究, 作者得出了不同业绩的公司组各自的归因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

根据表3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 绩优公司的“IP-EP”均值、中位数均远大于零, 分别为89.28字和90字, 即绩优公司更多地将公司的优异业绩归功于内部管理层自身的行动, 而很少提及外部环境给公司带来的机遇。

由表4可以看到, 绩差公司的“EN-IN”均值、中位数也明显大于零, 分别为48.47字和54字, 表示绩差公司更多地将公司的不良业绩归结于外部恶劣的环境变化, 而很少提及公司管理层内部的经营不善。两组结果均与假设方向相一致, 说明管理层在披露非财务信息时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

注:**代表单尾统计重要性为0.01;***代表单尾统计重要性在0.005以下。

从上述假设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作者根据归因理论所提出的三个假设全部得到了支持:绩优公司更多地用企业管理层内部行动来解释公司优异业绩的取得;绩差公司更多地用外部环境变化来解释公司差业绩的取得;同时, 无论是绩优公司还是绩差公司都倾向于披露影响业绩的内部积极因素和外部消极因素。这个研究结果与传统的归因理论相符, 但与孙蔓莉等人在2005年的关于自利性归因行为的研究结论略有出入,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验证, 仍可证明不同业绩公司组存在明显的自利性归因行为, 因此, 作者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符合归因理论的思想主线。

四、自利性归因行为的案例分析

Aerts认为, 不同公司间的归因倾向变化不一定适用于同一公司不同年度的归因倾向变化。本文在Aerts (2001) 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观点:大部分的归因研究都以横截面数据为导向, 而忽略了对同一企业不同年度间的纵向研究。因此, 本文作者以同一公司不同年度间的年报作为切入点, 从纵向研究的视角来进一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

为了更加直观地显现管理层操纵上市公司年报信息的行为, 本研究选取不同年度间业绩大幅波动的同一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我国信息披露规范的一再修订, 若选择较长时期的时间跨度, 则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具有格式及内容上的可比性, 因此, 选择2007年修订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之后的连续5年作为纵向研究时间。最终选定“600390金瑞科技”从2007年到2011年的年报作为研究样本, 其各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337 5元、0.270 0元、-0.955 4元、0.170 0元和-0.54元, 可见业绩波动明显, 2009年和2011年每股收益为负值, 可作为绩差年度分析, 另外3个年度作为绩优年度来比较。具体归因字数统计结果见表6。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得出结论: (1) 同一公司不论是在绩优年度还是绩差年度都更倾向于将经营业绩归结于内部的正面因素和外部的负面因素; (2) 同一公司在绩优年度的外部负面归因明显少于绩差年度的外部负面归因; (3) 同一公司在绩优年度的内部正面归因明显多于绩差年度的内部正面归因。

可见, 不论是横向研究还是纵向研究, 不论是一般情况还是特殊情况,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MD&A中均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编制年报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肆意操纵年报中的语言性信息, 融入了自利性归因行为, 使年报中的语言性信息偏离了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

五、提高业绩归因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外证券市场的实践经验,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准则需要完善的支撑体系来保证准则的严格执行。考虑到我国现有的信息披露法律和监管环境, 为了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归因信息的监管,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完善业绩归因信息披露体系, 增加具体的解释指南。

目前, 我国尚没有关于上市公司年报中归因信息披露的具体规范, 有关规定只是零散的分布在不同的法规之中。这使得公司在相关方面进行披露时, 遇到问题和困惑却没有方便的指南进行参考, 从客观上阻碍了归因信息披露的规范性。由于归因信息多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呈报, 因此管理层编写时在叙述方式、文字编排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可操控性。为了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呈现出最优的内部管理状态, 公司管理层倾向将好的业绩归功于自身的行动, 而将差业绩归结于外部政策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现象屡有发生。在现有披露准则的基础上, 应该增加实务解释指南, 对归因信息的编排框架、表述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范, 一方面使得管理层在编报时有规可依, 一方面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在信息披露准则中可以看到, 其要求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但并没有具体的规范性要求, 只是笼统的概括。作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关注:在对利润变化的原因解释中, 不能是泛泛的宏观环境变化, 而应是切实可靠、有根据性的文字阐述;同时, 应尽量减少对会计术语的使用, 增加归因信息的可读性;若归结为会计原因, 应究其根源, 找出导致利润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并加以说明;对亏损企业的利润造成负影响的因素, 并且长期无法消除的应做出说明。这样, 投资者就能够真正站在内部管理层的角度来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一个宏观的理解和审视,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投资者的决策准确性。

2. 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行业指标披露规范。

SEC的研究发现, 针对不同行业间披露的各项指标具有很大的差异, 无论是从收入的确认上还是影响利润的因素上, 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都不尽相同, 如网站点击率对于互联网公司是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而对于制造业公司来说则意义不大。因此, 美国MD&A对行业信息披露方面特别注重, SEC的全面性指南和行业披露指南都要求同行业的公司披露同一指标的数据, 以增强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可比性。

我国同行业公司的MD&A中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披露质量参差不齐, 关键业绩指标不明晰, 这样, 投资者在评价和分析公司经营状况时不但不利于横向比较, 甚至有可能给投资者产生误导性信息。在总结和归纳了各国MD&A信息披露规范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我国应建立一套以国际通用标准为参考,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依据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指标披露规范。该规范主要应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每个行业的通用指标, 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特定行业制定和颁布的有针对性的行业指标, 如石油行业的储油量等。

3. 实施业绩归因信息事后控制,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市公司年报全部披露出之后的一个月内, 证监会可聘请专业财务分析师、统计分析师或注册会计师分行业对年报中的经营业绩归因信息进行复核, 该复核工作不必实地考察, 只针对网上公布的年报信息进行核查与对比分析, 与注册会计师的年度审计工作相比更加简便且难度系数小, 因此,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对归因信息进行的事后控制, 主要体现在归因信息已经形成, 是对已公布的年报中归因信息是否具有自利性归因行为的一种检验, 它的目的在于减少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再次发生。首先, 将年报信息按行业的不同进行分类, 以每股收益为指标, 对经营业绩进行排名, 找出排在前几名的公司;然后, 该行业其他公司在解释经营业绩时, 若其他公司将亏损或下降归于外部环境因素, 则与排在前几名的公司进行比较, 若排名靠前的公司也同时提及了恶劣的外部环境因素, 则可认为该因素确实存在, 否则, 业绩差的公司就存在自利性归因现象;最后, 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内外部环境因素做出综合评价, 给出相应的评分 (以0分到5分) 或等级 (优、中、差) 并在证监会网站上予以公示。投资者可以借助专业财务分析师的评分来判断该公司MD&A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避免投资者或利益相关人被管理层臆造出的虚假信息所蒙蔽, 进行了错误投资, 造成经济损失。

4. 明确各方责任, 加大监管力度。

从管理层制定信息, 再从注册会计师对年报进行审计到最终的将相关信息报出, 构成了信息披露的完整体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自利性归因信息存在于年报中的现象, 必须着手从信息披露的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来解决。管理层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 如实披露信息;内部审计人员, 独立于其他部门, 直属于公司的董事会, 并且对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 如能充分地利用这层关系, 可有效地防范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自利性归因行为;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 应扩大审计范围, 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审计力度, 对经审计过的信息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 上市公司归因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监管力度薄弱, 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信息编制者的行为, 从而, 使管理层肆意操纵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 所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已势在必行。只有完善的法律监管体制做后盾, 对信息披露的相关者进行法律制约, 才能有效地从根本上遏制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出现自利性归因的行为,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Aerts, W..Inertia in the Attribution Content of Accounting Narratives.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1;10

[2].孙蔓莉, 王化成, 凌哲佳.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 2005;2

篇9:完美公司简历及业绩

《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发布以来,中国证监会分别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改善环境、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创新体制等方面入手,推出了针对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措施。这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资产总额迅速发展壮大,结构日趋合理,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排头兵,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得到了长足进步,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截至2008年末,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625家,比2004年增加248家,增长了18%。

从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来看,截至2008年末,1625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额达486892.34亿元,比2004年的63269.96亿元增长了6.7倍。

从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来看,截至2008年末,沪深市场股票总市值达121906.9亿元,占GDP比重为38.8%,与2004年相比,总市值提高2.27倍,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的地区结构看,2008年,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39.5%、13.6%和15.2%,而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占比都低于10%。从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情况看,与2004年相比,2008年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5.6%、17.6%和25.4%,其他四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速度均低于10%。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地区分布上并不均衡。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是上市公司的主体,比重超过50%。与2004年相比,除综合类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减少外,2008年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金融保险业、采掘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较高,分别为170%、56.3%、34%、33.3%、24.4%、22.6%。

从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结构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股本规模在1亿~2亿元、2亿~3亿元和3亿~5亿元的上市公司占比均在20%以上;股本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小型上市公司比重介于5%~8%之间;股本规模超过5亿元的大型上市公司的比重介于7%~17%之间。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我们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每股净资产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2008年,尽管流动比率回升到103%的水平,每股净资产也略有增加,但速动比率只有64%,比2004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提高到85.7%,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是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上市公司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收益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2008年,除总资产收益率略有下降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每股收益增长了37.54%,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

一般来说,总资产、固定资产和存货周转次数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资产或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则与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产的运营能力成正比。对比2008年与2004年上市公司的这几个指标,可以发现,除总资产周转次数下降外,其他三个指标均小幅提高,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能力有所提高。

(四)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

一般来说,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的数值越大,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越强。

与2004年相比,2008年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每股未分配利润增长142.3%,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很足。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與对策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利用2008年和2004年上市公司的大量数据,对其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经营业绩不高、盈利能力较低。

2.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低,与2004年相比,偿债能力还呈现下降的态势。

3.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负债结构也不合理,流动负债比重大,加大了上市公司短期内偿还债务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4.上市公司负债筹资比例小,资本结构不合理。在国外,由于负债筹资具有成本低、债权人不能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且不参与上市公司年终利润的分配等优点,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在我国,申请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或不给予对股东的股利分配,致使股票筹资成本很低,甚至低于负债筹资成本,加之我国普通股东对上市公司不分派股利行为的容忍,因而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

(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

1.注意调控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

目前,经济较发达的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上市公司的资产数量较大,而其他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资产数量偏小,上市公司在地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上市公司审批上,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这些地区公司上市的速度,鼓励优秀的企业上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公司上市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募集了大量资金,壮大了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简化程序,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3.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利用贷款利率杠杆调节负债融资的利息,有效解决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同时,为保障债券投资人的利益,政府还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改革现行的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逐步取消额度管理;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结构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积极推进债券评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发展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4.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2008年相对于2004年,我国全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很大,但盈利水平不高,整体经营绩效仍需加强。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加大审批盈利能力强的区域、行业公司的上市力度,尤其要加大朝阳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上市速度,把这些行业内的真正有代表性的优质企业推荐上市;二是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增强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认真贯彻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坚决淘汰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上市公司。

5.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义务。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低、成长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独立董事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我国,为了保障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可将其职能定位为:对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重大经营决策的监督;对董事候选人的提名;对高管人员的聘任或解聘;对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薪酬、关联交易、公司发展战略决策进行审核、批准。另外,为了保障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应做到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确保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建立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健全独立董事诚信档案,建立和完善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上一篇:岗位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