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融合

2024-05-10

完美融合(精选十篇)

完美融合 篇1

近一两年, NGN已经步人从试验到商用的转折时期, 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制订了围绕NGN的网络发展和业务规划, 相关的网络建设已经陆续铺开。与此同时, 关于NGN的研究和探讨仍然在继续。目前, NGN的发展方向日益明朗, 在标准、运营商计划、商用进展、业务开发以及厂家的准备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关于三网融合的探讨正在走向深化。在三网融合的研讨中最需要关注的主体是用户, 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完美的通信体验。

2. 三网融合发展是通信最终趋势

2.1 三网融合应用技术现状

所谓“三网融合”, 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电话网和电视网有机地融合起来, 以降低总的成本投入, 方便人们的使用, 提高效率, 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知道, 技术进步总是从一个方向、一个领域或一种装置上逐步取得突破的, 而人类对技术的需求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而且是全方位的, 这就是“三网融合”的原始驱动力。“三网融合”正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 这一领域已经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外国的大型计算机企业, 如微软、索尼等公司, 已经把“三网融合”作为其今后发展的业务重点而加以大力推进。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维纳斯”计划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就国内而言, 北京、上海、青岛、重庆、江西等省市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 如上海广电集团研制的“SGIT三网合一”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 就准备在在其公司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进行试运行;而重庆华信高技术公司日前则声称其成功地开发了“三网合一”的HFC用户接入系统, 能够利用有线电视网并行传输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信息;中信国安、海信电器等上市公司也已经在这一领域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总的说来, 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瞄准了“三网合一”广阔的市场前景, 准备或已经实施其抢占滩头的战略计划。但就目前而言, 他们之中大多数还处于投入阶段, 现阶段还没有收到显著的效益, 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那就是:国内、国外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在悄悄瓜分这一市场, 星星之火将在不久的将来将演成燎原之势。

2.2国外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推广趋势现状

——纵观世界IT产业, 自康柏和Digital之间的“世界购并”后, 1998年6月全球的第二大电信公司棗北方电信以9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的第三大计算机网络公司棗贝网, 标志着业务融合的屏障开始大片拆除, 一个大范围的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走向统一的浪潮即将来到。全新的企业形象将引出全新的产业格局。就国内而言, 信息产业部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国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是否能马上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呢?由于长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 加上电信和广播电视网本身技术层面及经营模式上的差别, 要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 仍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国内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推广趋势

——我国三网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实现, 都是在原有业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兼容的问题。如IP网近年来以惊人的摩尔速度发展, 千兆路由器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其IP协议是由互联网业务发展而来的, 主要适用于小容量非实时业务, 因此在用于大容量的广播电视时, 大容量广播电视实时传输和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同时, 经济可行性问题也非常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 截止到1999年, 我国互联网出口不足80Mbps, 而上网用户已达140万户, 占用通道平均5714bps, 若考虑少数大容量用户, 一般用户远小于这个数字, 但来自每个用户的收益远远超过相应的有线电视, 要在IP网上挤出几百兆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是不可能的。同样, 也很难要求在使用300-3400Hz带宽已经实现可观收入的情况下用原有通信网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业务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 主要是传播党、政府、人民需要的广播电视信息。当然, 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 开发多功能业务。但想在网上完全取代固定电话公司的话音业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 目前在一个网络中实现三种业务的三网合一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业界为什么逐步用“三网融合”取代“三网合一”的提法的主要原因。三网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以原有业务为主, 逐步开展其他网络业务, 并引入适度的竞争, 才能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并进而逐步走向三网融合。

3. 以融合的方案提供完美的通信体验

2008年, 中国移动实现了移动和铁通的合并, 合并后的中国移动无论是在研发方向的确定上, 还是在设备、系统以及整个解决方案的规划上, 都会帮助运营商在最节省投资的情况下实现网络的融合, 为用户提供统一的通信体验。

目前, 中国移动已经针对家庭娱乐通信、企业通信和运营商网络建设分别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1) 家庭通信市场方面, 中国移动提供的是基于宽带的

通信娱乐综合解决方案。2004年年底, 公司就家庭娱乐通信的市场需求状况在全国六个主要城市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2%的人对中国移动家庭娱乐通信表示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 其中对音频/视频点播、视频电话、电视上网和网络电视等业务的需求很大, 各业务有需求的人群比例均超过50%。

在企业网方面, 中国移动的通信解决方案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用户的移动性, 使企业用户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接人享受统一业务。企业网中有一个控制平台, 公网中也有一个控制平台, 如果实现二者的完全互通, 或者直接将公网控制平台的一部分资源专门服务于某一个企业, 就实现了公网业务和企业网业务的融合。目前, 中国移动的企业方案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的认同。而在国外, 已经有多个运营商采用了中国移动的企业网与公网融合解决方案。

运营商的网络方面, 中国移动提供的是一种移动和SCNB在山东青岛本地网MSTP建设项目中赢得大单

中国移动SURPASShiT70xx系列是中国移动下一代SDH固定的融合方案。这种方案可以帮助运营商来实现网络优化, 使其ISDN用户、宽带用户、3G用户都能在一个统一的网络架构下通信, 使运营商的目标网络非常清晰、流畅。此种解决方案对于已有的和新兴的全业务运营商而言, 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从业务层面上看, 融合会给运营商带来很多增值的机会。

4. 结论

由上文可见, 移动未来的网络都将是以三网融合为核心、以分组网为承载、通过与网络分离的业务平台灵活提供丰富业务的网络, 同样的架构、类似的技术给网络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韦乐平.关于三网融合成功点的策略建议[J].通信媒体学职称论文技术政策研究, 2010 (2) :1-7.

[2]刘泽全.三网合一终破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media/2011/0613/lw201106131654422434.html冰[J].改革与开放, 2010 (2) :11-12.

[3]周双阳.差异化成为实施三网融合的关键[J].通信产业报

[4]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北京计算机世界, 1997/12 (总第22期)

功能结构形式的完美融合论文 篇2

论文摘要:法国建筑师、工程师MarcMimram在天津直沽桥的设计中,将其交通功能、桥梁结构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自然景观因素和城市的发展,处处体现出对环境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

论文关键词:直沽桥;功能;结构;形式;MarcMimram

在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海河段上,法国建筑师、工程师MarcMimram和他事务所的同事以及中国的合作伙伴(天津城建设计研究院)在20xx年设计了一座公路桥――直沽桥,连接河东区大直沽西路和河西区奉化道。20xx年,直沽桥已建成通车,它轻盈地越过海河,风姿绰约,静静地注视着城市生活的变迁,诠释着现代设计理念。

主设计师MarcMimram先生是欧洲著名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他毕业于法国国立路桥学院,获数学硕士学位,他具有法国国家建筑师资格,同时还拥有伯克利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学位。MarcMimram先生曾执教于法国路桥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现在在Marne-La-Valleé建筑学院任教授。多学科的教育背景,促使MarcMimram在设计中融合各种理念,综合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创作出诸多建筑精品,获得了建筑设计和工程设计方面的许多奖项。其主要设计作品有:巴黎塞纳河Solferino人行天桥、法德边境连接斯特拉斯堡和科尔的人行天桥、Belfort公路桥、Figeac人行天桥、图卢兹PSO人行天桥、巴黎A5高速公路Eprunes收费站和Courneuve市的A86高速公路上的Palmer灯塔等构筑物,以及EsnilAmelot游泳、滑冰、保龄娱乐综合体,巴黎(19区)Pailleron游泳。滑冰综合体、LesULIS水上活动中心和Viry-Chatillon游泳馆等建筑物。

他的设计风格是:将工程结构与建筑美学完美结合;将建筑工程融入自然环境;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形简洁、线条流畅、构件纤细、结构合理、用材经济;去除多余的装饰物,但所有的构件都简洁美观。在直沽桥的设计中,MarcMimram强调桥梁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以优雅的造型表达内在的受力关系,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技术创新,充分展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美,堪称工程杰作和艺术精品。

一、城市环境与桥梁

审视天津直沽桥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条件,结合当今城市化的背景,设计师找到了以下两个创作基点:其一是该项目将成为天津市城市高速发展的标志;其二是项目周边沿岸区域的改造将作为此方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Mimram在设计之初提出:“希望通过直沽桥的设计,提供一个重新审视海河,并将其改变成优美的城市花园的机会。”他在主桥南侧附加步行桥与花园连接,希望回馈给这座城市一个与桥梁融为一体的、优美的滨水空间――富于活力的道路、桥梁形成的交通轴和充满自然野趣的带状花园,将海河的自然美景传递到城市的商业、居住和文化空间当中。

正如他在巴黎Solferino人行桥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桥梁与河流关系的关注,[1]在直沽桥的设计中,Mimram也希望桥梁尽可能地接近河流,甚至成为海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机动车与行人

虽然直沽桥是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中的重点工程,但Mimram在设计中不单单考虑机动车的通行功能,而更多地出于对城市界面的考虑,赋予它人性化的尺度。该桥自东向西,由三组拱组成:第一组跨过城市主要道路。它使得这条道路与城市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从而避免引桥斜坡对地形连续性的破坏;第二组拱是桥梁跨越海河的主体部分,它是由多个交叉的轻型构件组成,非常轻盈,而且视线可以透过网状结构体观赏天空和河岸的景色;第三组拱是进入城市中心区的标志,也是这个序列的最后一个空间。

直沽桥设计中处处体现了对行人的关怀:在两岸保持步行道路的连续性,避免机动车道对其产生哪怕只是视觉上的干扰;在主桥南侧设置形式新颖独特的、与机动车道隔离开来的步行桥,使行人得以舒适地欣赏到海河两岸的景观;行人能够很方便地选择不同路线从海河的一端达到另一端;在北侧的非机动车道适当加宽,以便创造一个可供行人驻足、休息、观赏海河景色的空间。

三、结构与形式

“我觉得应该把建造的概念放在设计方案的核心地位,”Mimram认为,“它不是在方案设计后推导出来的,而是作为构思过程的一部分,先于设计方案存在的。”[2]在他看来,一个设计方案的实施是设计灵感与结构及建造可能性之间反复角力的结果。

在MarcMimram的作品里经常会运用剥离、分解、重构等手法,表达出结构受力状况和功能的内在关系的复杂性。[3]他就是这样把直沽桥分为三部分,使其外形完全顺应弯矩图的要求;将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离,使其形式更符合各自受力特点,同时也可以减小噪声对行人的干扰;在同跨的三道拱之间设置花瓣形的风撑连接,既加强拱结构的`侧向稳定,又起到照明及装饰作用。

直沽桥的结构形式具有多重目的,它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了休闲、观光的空间,同时,这个结构形式本身也独具魅力,它可以映射出一年四季的光线变化,随着太阳的移动,其结构形式将呈现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在钢拱架之间镶嵌了75个花瓣,他们大小不一,其连接方式、曲度和方向均有所不同,应力的传导方向与人行道的曲度契合,使得桥体、光线与河道融为一体;另外,设计师还希望直沽桥成为夜间的城市地标:通过人工照明的方式,使这些花瓣形的构件发亮,使整座桥变成一道发光的弧线跨越海河,形成一座美丽、明亮的巨型城市雕塑。

四、技术创新与实施可能性

直沽桥下部结构采用混凝土桥墩、桥台、承台及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系由横纵梁和桥面钢板组成,采用正交异性板体系,将车道荷载通过横梁、纵梁及吊杆,最终传递给拱;在中墩设置斜撑杆及拉杆作为消减部分水平力的构造。

桥梁跨径布置为56+138+56米,全长250米。主跨拱最高为32.5米,一跨跨越海河,河道内不设墩,两侧边跨最高为20米,分别跨越海河东路及海河西路。桥梁上部结构主体为三跨连续中承式无推力拱,每跨拱由三道独立的拱组成,每个独立的拱又由三条箱形钢拱组成,箱形钢拱为三维曲线造型,而且箱顶板又呈弧形;箱形钢梁之间由几何形状各异的金属叶状连接片连接,同时可以限制局部翘曲。

由纤细的钢拱架组成的轻盈、稳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以下两种先进技术实现:基于三维结构计算程序强大的分析能力;基于计算机辅助程序支持的钢铁构件切割与焊接的精确定位系统。此拱架的刚性类似于普通的二维结构形式,但其外观看上去却更加通透。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Mimram在设计中也同样注重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尽管设计奉化桥上花瓣的形状靠的是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但是建造过程却完全依赖于传统的铸模方式。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施工的发展,设计者对工程开始出现一种想要完全掌控的心理。但是米姆拉姆很重视、尊重他的合作者(从大承包商到朴实的建筑工人)的经验和才能,因此他的作品中就很少有那种目空一切的自负。”[4]他在中国的项目设计中,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适应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建造条件,独运匠心,在当地可实施的条件下(如加工工艺、施工组织、造价等因素),引入先进理念和新的技术手段。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为人们追求心灵上的美感和享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物质带来的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使用需要的满足,更多地上升为一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欣赏来催化生活,自我超越。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的建(构)筑物,更是责无旁贷地肩负着这种重要的使命。作为凝固史书的城市建筑,不仅仅记录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展示着建设者的风貌、人们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城市未来的希望和机遇。因此,我们相信桥梁在城市生活中具有同样的使命。”[5]

在直沽桥的创作中,Mimram先生在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和桥梁设计专家的角色之间不断转换,打破了建筑技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壁垒,以他独到的、融合的设计方法,为海河添加了一道绚丽的彩虹――美丽而不张扬,独特而不唐突,自信而内敛地徜徉在天津这座古老而又蕴含着无穷活力的城市的蓝天白云之下。

注释:

[1]F.Fromonot,MarcMimram,PasserelleSolférino,巴黎,巴塞尔,柏林,波士顿:Birkhuser,:处理好构筑物与河流的关系,以及用适当的设计手法表现即是SOLFERINO桥的设计创意的源泉。正因如此,完成了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桥与塞纳河的接近感,甚至是一种亲密感。

[2]M.Mimram,“L’Architecture:unartdelatransformation”,左右建筑学教授考核时的陈词。

[3][4]Atony,PICON,HYBRIFD,巴黎,20xx。

角色与立意完美融合 篇3

关键词:迪士尼;好莱坞;《疯狂动物城》;叙事策略

好莱坞里迪士尼占有重要一席。收购皮克斯10年以来,迪士尼的动画电影不断地刷新票房。《疯狂动物城》自从3月初在中国上映以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拿下15亿的票房,远超《功夫熊猫3》和《大圣归来》。作为原创IP,《疯狂动物城》并没有从传统的故事中吸收人设和情节,但在叙事策略上十分高明,并与立意配合默契。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探讨:

1 叙事结构和特征

1.1 多元角色类型

坚持梦想、勇敢正直的兔子朱迪,从小对狐狸恶霸有偏见的女主角,代表动物城里的小型、素食族类。有种族创伤的狐狸尼克,聪明,但是那种接受宿命的安排、胆小不敢于坚持梦想的男主角,代表动物城里的肉食族类。角色性格和身份设定上既对立,又互补。

正派角色为朱迪、尼克:朱迪为了成为警察,坚持梦想,把握机会,虽然不被信任,经受背叛,度过消沉,最终明白警察的真正含义,成为一名优秀警察。尼克,本性不坏,经历童年阴影,成为一名奸商,但在和朱迪经历了生死患难后,点燃年少时的警察梦,最终如愿成为警察。

反派角色为羊副市长:原本能干的副市长,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利用种族阴谋,制造伤害,引起动物城恐慌。人设上采用呆萌、博学的形象,看似无公害的角色反而是最大的反派,令观众难以揣测,设置巧妙。

配角为牛局长和狮市长:他们代表了面子和荣誉,代表看轻下属、爱发号施令,但外强中干的角色。自以为记性不好的牦牛和动作迟缓的树懒在影片中成功地充当调节气氛的喜剧角色。黑帮头目大先生鼩鼱和盗版公爵是对情节推动起重要作用的角色。

1.2 二元叙事对立结构

主角与配角的对立:虽然兔朱迪和体型庞大的警察同事相比十分弱小,但在事关公民人身安全面前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负责失踪案件,甚至在遭受上司质疑和职责情况下,用职业生涯作为担保,体现了兔朱迪为了公民利益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面对现实坚持梦想的胆魄。而牛局长在朱迪没有找到证人麦茬的情况下,丧失耐性,把自己的无能和对兔子的偏见显露无遗,这里设置了一个对比。

朱迪和尼克,面对社会大问题抱成一团,力查真相,希望解除恐慌。但羊副市长虚伪阴险,为达个人目的,不惜伤害公民,这个对比凸显了政治社会环境中复杂扭曲的心理。

主角与社会的对立:在探讨影片主人公与社会的关系时,把矛头指向了阶级对立和种族偏见。朱迪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偏见而成长,改变对朋友的潜意识偏见,对所有动物一视同仁。而尼克在和朱迪探案的回合中,也改变了自己对小城青年的偏见,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尊重彼此。不同种族的成员在一起生活共事,偏见需要被割弃,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相互指责,贴标签,不应该由于恐惧而分裂彼此和社会普遍的、潜在的阶级对立风气形成对比。主角最后的情感升华和真正成功破案帮助大家认识到尊重差异、欣赏差异的重要性。

1.3 类型片的融合

与冒险片的结合。例如,求助司机美洲豹麦茬的片段。麦茬突然发狂,逃脱过程中,尼克没有自顾乘缆车逃脱,而朱迪也从豹口成功解救尼克,两人感情在这里第一次升华。两人目击了发狂事件,说明这次冒险十分值得,也为后文两人继续勘察形成铺垫,体现了大无畏的警察精神。

与喜剧片的结合。外表呆萌可爱的阔耳狐在和尼克完成交易上车时,褪去装束,背景音乐、成人声音的转换和酷炫外形的转变,营造了瞬间爆棚的喜剧气氛,前后诙谐的对比也成为推动朱迪和尼克第一次不打不相识的情节。树懒闪电无疑是编剧抖出的最大笑料,在片末也不忘最后利用一次。整部片子节奏紧凑,树懒动作台词的设计都极尽夸张,凸显慢的主旋律,和朱迪查案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效果令人捧腹。

与动作片的结合。迪士尼凭借高科技和精良的影像技术,使得动画片更具美感和观赏度。例如,在追踪盗版公爵的一场戏以及和公羊道格的一场列车惊魂,影片中激烈的追与逃镜头和爆炸镜头等。

2 叙事策略

2.1 现代化的叙事策略

动画角色的现代化:

外来小镇青年和本地城市痞子,太符合当今社会的两个主流群体,人们都能在这些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以及各种职业身份,车管所的职员、大人物司机、局长、市长、盗版贩子各色身份让动画片里的角色似乎就是在讲述人类社会。

叙事结构的戏剧化:

迪士尼动画长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经典戏剧式结构,具有强烈的喜剧冲突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格雷马斯将施动者模式大致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即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得到赏罚。根据格雷马斯的四阶段观,该片叙事功能元素按叙事程序大致如下:“a产生欲望:(1)朱迪从小希望成为警察;(2)从小镇来到城市追求梦想。b具备能力:(3)朱迪在城市收到歧视打击;(4)朱迪打起精神参与失踪案;(5)狐尼克出现提供帮助;c实现目的:(6)和狐尼克一起抓到真凶。d得到赏罚:(7)羊副市长得到应有惩罚;(8)朱迪狐尼克重新认识自我,升华友谊。”

2.2 现代化的创作思维

传统动画片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神话式思维乃至原始思维的深刻影响。

迪士尼动画多是主人公本身不甚完美,经历磨难成长,最终实现梦想达成目标。角色本身有很多局限性和缺憾,这种设置让成年人更能接受,观众能在动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部动画看似讲述了一个兔子成为警察的故事,实际在情节设计上,是十分现实的。

例如,狐狸第一次触摸羊毛,被羊毛的柔软惊到了。这对于兔子或其他看起来无公害的动物而言,是习以为常的,可对于狐狸来说却是作为肉食动物的它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羊。受过伤害的狐狸一直以坚硬的外壳自我保护,自然会惊奇柔软原来是那么令人愉悦的触感。暗含了只要勇敢面对,曾经收起的盔甲也是能够再次敞开心扉的。

兔子追贼救人事件是为了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在追盗贼时挽救了鼩鼱公主,原本她完成警察的使命,抓住盗贼就完成了任务,但兔子之所以想当警察并不仅仅表面的,而是希望公民得到幸福。所有的偶然举动在发生的时候可能不以为意,但从日后来看,正是那些偶然性举动成为了人生走向的决定性力量,它暗含了关于人生中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疯狂动物城》在这种情节上的立意设置不胜枚举,该片就是一部折射着人类世界影子的现代寓言。动物城里的动物族群对其他族群都存在着偏见。羊市长代表着看似“弱势”素食群体,原本能够在动物城与肉食动物各司其职、和平共处,但却因为敌对,对肉食动物有着偏见,而造成如种族问题中的迫害事件。两个主角和两种动物的偏见问题,成为该片内容立意的点睛之笔,对现代社会的偏见问题用了巧妙的方式引起观众的思考。

3 结语

迪士尼动画电影叙事策略的巧妙和深刻性,通过多元角色的设置、现代化的叙事结构和思维得以展现。该片的立意又是利用“种族偏见”问题,在角色的设置上铺开,呈现了多种类型的角色,让人们跟随主角活动之余,在不断出现的配角身上发现亮点,尊重差异的价值。叙事立意和角色的融合,这是《疯狂动物城》最大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李焕杰.皮克斯动画电影叙事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何玲慧.从《里约大冒险》探析好莱坞动画的叙事策略[J].艺术科技,2015(09):66.

实现电教媒体与科学板书的完美融合 篇4

板书对于课堂教学, 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节课要讲的好, 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和构思合理的板书设计, 可以说板书的质量能够极大的影响课堂效果。随着电教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教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兴未艾, 但与广大师生紧密相依的黑板板书这一传统媒体是不是就可抛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在于:

1.板书有导向作用。教材中包含着很多重点、难点,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握好这些“点”, 同时以点带面, 将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学生。所以板书设计必须选择合适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思维, 这种突出感知对象, 强化刺激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学好知识。

2.板书具有识记作用。好的板书可以克服学生概念不清, 知识点相互干扰等因素, 不仅有助于教师讲解分析,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

3.板书还具有调控作用。出色的板书其特点在于从教材出发, 以简练的语言总结教材知识, 兼顾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另外还要由浅入深, 这样即便是基础比较薄弱, 水平不高的学生, 也能乐于学习, 理解起来游刃有余。丰富多彩的板书内容和活泼新颖的板书设计, 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 课堂效果更上一层楼。

板书那么重要, 为什么还要用电教媒体呢?那是因为电教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 利用电教媒体, 教师可以使教学中抽象、静态、虚拟的事物变得直观、活动和现实。换句话说, 通过电教媒体能够对教学素材加以加工, 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以动听的音乐、逼真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来讲述教材内容。这个特点能够板拓宽学生的发散思维, 也是板书无法取代的。

电教媒体引进课堂教学,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趣味性, 但它充其量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它不能代替老师, 也不能代替板书。因为利用电教媒体制作的课件,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 所有的内容都是一闪而过, 学生应接不暇, 思维跟不上节奏, 尤其是课堂难点和重点, 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记忆, 与之相反的是板书教学, 本堂课中的所有知识点都能醒目的留在黑板上, 同时板书还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电教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好电教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1.二者应同步进行。教材内容是课堂的根本, 无论是电教媒体还是板书, 都不能脱离教材而独自进行, 教师可以在电教媒体的帮助下呈现教材内容, 同时学生在板书的指导下学习知识, 有电教媒体的形象生动, 又有板书的系统条理, 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 课堂教学更能水到渠成。

2.二者要相互补充。板书缺乏趣味性, 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来弥补, 电教媒体缺乏系统条理性, 可以借由板书来补充, 只有将两者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 才能完成课堂教学。

3.二者要各有侧重。在明确了板书和电教媒体在课堂中的同步和互补之后, 还需要在教学中将它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电教媒体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 而板书所反映的是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

完美融合 篇5

9月17日,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与巴可公司在北京联袂召开“创意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演艺科技主题论坛。来自北京、安徽等地区的电视台、剧院团、研究院所的灯光、视频知名设计应用专家,及北京相关音视频设计公司等近百名代表共聚一堂。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劳伟杰,协会副秘书长、杂志社主编熊英,《驯龙高手》舞台视频总监张岳,“巴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萧楠,“巴可”大中华区产品总监薛峰等出席论坛。

劳伟杰在致辞中表示:灯光与视频的一体化,正逐渐成为舞美发展的一个趋势。巴可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研发生产可视化产品公司,选择在“巴可”一年一度的“创新周”期间举办论坛,希望让更多的演艺行业人士及时了解“巴可”最具创新力的技术应用及解决方案,促进新的视频技术与设备在演出中的应用,推动演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随后,张岳以“驯龙高手舞台设计”为例,介绍了投影机的位置摆放、投影机的选择(巴可HDX W20)和播放设备(巴可Widget Designer)及系统控制等视频设备在演出中的应用;“巴可”全球视频处理产品经理Erik Iversen,介绍了视频处理器的选择、应用等内容。“巴可”大中华区产品经理于立轩介绍大型演唱会、会议、舞会等成功案例,从亲历者的视角分享了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的投影及视频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沙晓岚,以“南京青奥会舞美创意和实施”为题介绍了项目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分享了如何依靠技术支撑实现创意,展示中国的特色和面貌。他强调,视频影像与灯光融合创意设计是今后的新课题,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华丽与实用的完美融合 篇6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IT厂商都拿出了最先进的产品解决方案,力争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大潮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基础架构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美国康普也为此对产品线的布局进行了调整。一方面,该公司原有的产品解决方案已逐步归并到技术水平和用户友好度更高的SYSTIMAX 360品牌下;另一方面,美国康普也拿出了针对未来数据中心量身订做的杀手锏——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

从高密度到超高密度

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分为多个层面。计算、存储、数据通信等子系统和业务密切相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批次地进行建设;动力、散热、布线等基础架构则必须一次成型,用户在数据中心的建设初期就得充分评估,最大程度地做好预留。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2005年批准颁布的《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IA-942)中,又明确地根据基础架构中各部分的冗余程度,将数据中心分为4个级别。而冗余对布线系统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成倍增加了端口密度方面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起步较晚,在空间、动力等方面还没有遇到太多问题,但在设备端口密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布线系统的瓶颈已然显现。

可以说,美国康普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的推出,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但在没接触到产品实物之前,我们多多少少也抱有一丝怀疑。众所周知,配线架的端口密度是最早被用户关注的指标,各厂商早就在上面下足了功夫,在物理上大多做到了极限。这“超高密度”到底因何而来?端口密度又是怎样提升上去的?

计算机世界实验室已经连续4年跟踪测试了美国康普的多款产品,亲眼见证了该公司提升配线架端口密度的历程。以1U规格的光纤配线架为例,从旧产品线到新一代的360系列产品,美国康普通过更精细化的设计,在每个模块保持标准的6或12个LC端口的前提下,将1U体积横向可以容纳的模块个数由3个提升到4个,从而达到48口、96芯的业界最高水平。当时我们认为这个记录再被打破的可能性太小了,因为无论是配线架上还是模块上,都已经没什么剩余空间。

美国康普的研发团队显然也认识到这一点,决定换一种思路去设计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中的配线架。新产品同样坚持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在保证用户投资的同时降低了综合成本。不同的是,模块的拓展模式由横向改为纵向,1U空间高度内最多可以叠放3个19英寸长的接口模块。每个模块内置的端口数量高达24个,所以1个配线架就能提供72个端口,密度较原先又提升了50%。值得注意的是,这72个端口既可以全部是2芯的LC端口,也可以是12芯的MPO端口。当满配3个MPO接口模块时,这个1U的配线架可以提供864芯的光纤连接能力,性能指标甚至超过了原先4U规格的产品。

神奇的三叶草

1U高度的空间内提供了72个端口,这种密度有点恐怖。要知道,配线架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方便用户进行调整,现在密密麻麻的端口占据了前面板几乎所有的空间,是否会给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造成不便?

实验室工程师所担心的,还有一个误操作的问题。在日常测试工作中,我们曾经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对于一些端口密度较高的产品,工程师拔插跳线时会顺带碰到周边线缆,有可能造成连接中断,尤其是那些端口呈多行多列紧密排布的设备,误操作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出现在产品测试中也就罢了,我们大不了再重复一次,损失的只是时间;可如果数据中心的管理员操作时误碰了其他跳线,影响到关键业务,也许就会造成难以估算的经济损失。

针对管理上的诸多难题,美国康普的研发团队拿出了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器的上架方式类似,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中的配线架通过一个可以前后推拉的滑轨固定在机架上。当管理员要对跳线进行调整时,可以将配线架向前抽出,再将3个叠放的接口模块依次向上打开。从侧面看,完全展开后的模块就像三叶草一样,彼此间有着非常充裕的空间(目测约有3U的高度)。我们尝试进行了多次拔插跳线的动作,都没有误操作的情况出现。这种设计还带来了非常优秀的操作体验,向前抽出的配线架距离操作者更近,无论是查找还是拔插跳线都更加便捷、舒适。

MPO现在进行时

俗话说,孤木不成林,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中的配线架虽然惊艳,但若无其他“给力”的组件相配合,也无法称之为一套优秀、全面的解决方案。美国康普还提供了多种干缆、跳线及安装套件,让用户在设计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时能够充分发挥出“超高密度”的优势。而我们分析了整套方案,得到的是这样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MPO的时代到来了。

说起来,MPO并不是什么特别新的技术。早在前些年,应用到该技术的产品解决方案就已经被推向市场,主要充当集中部署环境下干缆的角色,所占份额并不大。但随着定义40G/100G 以太网的IEEE 802.3ba标准被批准通过,数据中心的网络基础架构逐步向10G做接入、40G/100G做骨干迁移,MPO的应用场景也得以大幅增加。在SYSTIMAX 360超高密度光缆解决方案的线缆部分,美国康普提供的大多是带有12芯连接头的MPO多模光纤。它们搭配使用,现阶段可以满足10G/40G应用,未来也可以向100G平滑过渡。另一方面,使用MPO预端接光纤可以有效减少线缆体积,避免对系统散热造成影响,更适合大规模应用环境中的部署及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72端口的高密度配线架后端有着足够的盘线空间,仍然可以采用最普遍的熔接方式进行部署,同时给用户提供平滑升级的能力。

然而,在许多用户(尤其是运营商)眼里,单模光纤仍然是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最佳代表。但在数据中心中,虽然单模光纤在性能方面绝无问题,却并不是个合理的选择。首先,单模光纤使用的收发器功耗及发热量较高,高密度部署时的可靠性仍有待验证。其次,该产品价格也远超MPO收发器,对于具有海量端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来说,部署成本会非常惊人。而单模光纤在传输距离方面的优势,在数据中心部署中又几乎无法得以体现。MPO在这个环境中的应用则是非常恰当的,设备制造商的选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思科、博科等设备制造商已在其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的接口卡上直接提供了对MPO端口的支持,这直接导致配线空间的缩减,也大大减小了网络基础架构的部署复杂度。

后记

数学学习与舞蹈专业的完美融合 篇7

一、数学学习有利于培养舞蹈中专班学生的数学素质

结合舞蹈中专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专业特点,数学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树立明确的数量观念

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的求解来对实际问题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

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舞蹈动作中,经常用角度对身体相邻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准确量化,如30°、90°、180°等等. 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量观念.

再比如说,跳芭蕾舞的演员为什么要用脚尖跳? 因为踮起脚尖可以使人的躯干长和身高之比达到黄金分割比0. 618,达到这个比例会使人看起来更匀称更美观,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里,黄金分割比是数学知识.

2.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数学的学习,能使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事务. 这是学生今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素质.

在舞蹈课程中,一支完整的舞蹈,要记舞蹈动作、舞蹈队形的变换、舞蹈动作所表现的情感内容、舞蹈的风格特征等. 而每一场大型的舞蹈演出,需要演员记忆好几支完整的舞蹈,不同的舞蹈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员做到对每一支舞,对每一个动作理解透彻,而不是死记硬背. 而这种思维的条理性正是数学学习培养的.

3.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当学生不断地改进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发现不同的数学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时,他们就会更加灵活,更加主动,并逐步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舞蹈表现是严格依赖于形体动作的,既抽象又具体. 舞蹈创造是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需要学生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在舞蹈排练时,经常会有一些情境表演、即兴表演或者是舞者感情的融入,同样的动作,不一样的舞者,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 这就需要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再创作.

4. 具有数学直觉和想象力

解决每一个问题,不仅要学会按照逻辑进行推理、判断,也要学会凭着一种感觉和想象力去猜想.

舞蹈队形的变换是数学或几何图形的体现,需要借助数学直觉和想象力. 例如,各种三角形、四边形、菱形、扇形、圆形等几何图形,为舞蹈队形的多样化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可是如果学生在头脑中缺乏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和认识,那么就很难在舞蹈过程中加以体现.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蹈,往往比较死板,不能体现舞蹈的活力和感染力.

因此,数学学习对舞蹈专业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数学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专业学习.

二、数学学习有利于舞蹈中专班学生的专业学习

首先,在舞蹈教学中,经常用方位和空间表现舞蹈的构图. 玛丽·魏格曼说过: “空间是舞蹈家真正活动的王国. ”空间运用得怎样,直接关系到舞蹈的优劣.

舞蹈中的方位和空间是三维的,正好与数学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数学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对方位进行准确定位. 如果以双手平展所在直线为x轴,以身体中轴线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平面平分空间直角坐标系产生八个部分,那么任何方位都很容易找到它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从而让身体各部位指向明确的位置.

舞蹈队形始终摆脱不了数学的影响. 为了体现舞蹈的整体美,舞蹈队形可以采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以及很多看似不规则,其实局部规则的图形. 舞蹈队形的变换给舞蹈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完美的舞蹈都离不开舞蹈队形变换,而美轮美奂的舞蹈队形离不开数学和几何图形.

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和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就难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很难创造出好的、吸人眼球的舞蹈作品.

三、数学有利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直以口传身授的模式传承,导致了大量的舞蹈作品和表演形式的流失.

舞谱的出现给舞蹈的传承带来了可能. 舞谱是舞蹈的符号、图形或文字记录. 科学的舞谱对于认识舞蹈、研究舞蹈、传授舞蹈、创作舞蹈、发展舞蹈等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谱的设计,不仅能对优美的舞蹈动作进行有效保护,而且方便学生学习. 而科学的、严谨的、简洁的、易于被人理解的舞谱离不开数学,离不开数学符号.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融合 篇8

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通过计算机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它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的特点。它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高质量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1.采用电教录音媒体,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学生长期在一个标准的语音环境下,听到的都是讲英语国家的本土人士的标准发音,再配合学生高密度、大量的口语训练,学生可以自主地纠正错误发音,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2.利用音像效果,突出课堂教学的启发教学。引入新课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并建立与以前的知识结构的实质性联系,借助多媒体,提供色彩鲜艳、图象清晰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通过仔细观察幻灯片投影放映,启发思考,唤起与以前的知识的联系,在比较与联系中提高了理解力。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讲解新课时,多媒体解决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难题,使教材中静态图形动态化,以揭示图形、图象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化解抽象,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

效率。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在教学的新授阶段,让学生反复听达到熟练程度,通过模仿而得到理解,把语言项目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的练习阶段,制作一些画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同时配有习题性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进行质优量多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语言基本技能与表达能力。在教学的结束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做小结。小结虽短,却是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和知识点的重新总结,可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所学内容上。例如英语,

2.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和场地限制,课程改革后某些教材内容无法形象深入地展示给学生。而借助多媒体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点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青少年的这种需要更强烈。只要满足了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3.及时反馈,启发与促进学生去“发现”规律和知识,提高英语自学能力。多媒体CAI的介入,为教与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的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现在有许多软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及兴趣选择课程,只要一做完,学生就立刻知道成绩,对的就获得表扬,错了也会被友好地告知错在哪里,以便学生随时检测自己的知识构架哪里出了问题,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知识及自学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摸索过程中,我也觉得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运用都要有个度。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盲目依赖,使用多媒体,或采用多媒体把教学环节呈现,那教师就失去了领路人及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避免课件集中大量声音,图象信息,造成无效信息,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英语课成了课件展示课。

完美融合 篇9

一、情感教育实施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作为认知活动中主要的非认知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 起到了动力、诱导、调节的作用。情感的动力作用可以表现为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好奇心、美感等积极的情感因素, 使他们趋向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另外, 历史学科是对过去人、事发生, 发展演变的一个记录, 是一种过去时的记忆, 所以,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材料, 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联系各段史实之间的联系, 在这期间, 良好的情感调节, 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 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 愉快的心理体验, 对于学生历史记忆能力, 观察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反之, 影响学习效果。

2、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

传统教学课堂中,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传道授业, 教学形式程序化、机械化现象严重, 尤其历史这种覆盖面较广的学科, 想要学好它, 就必须要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联系、剖析, 单一教学方式呈现出死板的教学内容, 常常会引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反感, 无法唤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即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 而不会自我主动的去学习、探索知识, 学习积极性较差, 学习效果不佳, 因而, 我们必须增加教学文本中的情感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3、有助于强化个体意志

意志是人们按照自觉确定的目标, 调节内外活动, 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与认知、情感是同一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坚定的意志将推动学生主动去实现预定目标, 并且, 意志能够调控个体的情感, 克服自己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把目标进行到底。我们要善于挖掘历史中的这些元素 (诸如:司马迁受刑才有《史记》, 李时珍走千山访万川, 尝遍百草, 完成《本草纲目》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 , 培养和强化学生个体意志的形成。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1、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往人们认为历史学科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 是富者、强者、名人的编年史, 与个人毫无关系。这种认识让人们感觉到历史是一门不可以改变的事实简明叙述, 并成为一门非解释性的学科, 这样一来, 很多人便错误的认为历史是一门仅凭记忆既可以学好的学科, 使得历史学科中呈现的人类情感完全丧失。我们要转变这一错误观念, 因为人是历史的主体, 人类各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始终体现在主体认识和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情感既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之中, 因此情感是人类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情感的主题蕴涵着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情感, 而这也正是我们确立历史情感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科学依据。

2、平等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础

平等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 只有平等的对待他人才能够换来同样平等的待遇, 所以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自身的架子, 尊重学生,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视学生等同于自己的朋友一样, 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情感氛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够放下心中的包袱, 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 敢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并且不断取得进步。

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实施情感教育

课堂中三大因素教材、学生、教师, 语文教材中包含诸多语言材料知识, 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要素, 对教材中所表现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民族情、爱国心、事业心、上进心、自信心、意志力、道德感、审美感、责任感、正义感等, 教师首先应认真体会感受, 准确理解和把握, 挖掘出历史教材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因素, 将其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教材所表述的情感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构建生活化课堂, 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思想, 意思就是说: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目前, 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多是一些没有生命力的间接经验, 这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相违的。人的发展是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和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历史课堂中的理性知识即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 这种间接经验的正确性、深刻性以及它存在的价值, 只有在学生的自我生活实践中真正转化为直接感受时, 才能使学生去深刻认识、去真正接受, 从而促进学生对理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否则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三、结语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类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单一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 更多的应该是通过历史教学, 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有效交流, 沟通,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融合, 并达到情感共鸣、教学相长。

摘要: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课程目标, 强调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不要过多的单方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师生之间情感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 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通过自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年的教学经验, 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有效的融入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融合

参考文献

[1]田文红.论中学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2) .

[2]陈志刚.试论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 (中学版) , 2008 (03) .

[3]朱正平, 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J].黑龙江史志, 2008 (02) .

完美融合 篇10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桥梁设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传统上的功能设计已经逐渐落后于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的步伐, 很难再满足人们对桥梁建筑中绿色环保、完美和谐理念的需要。桥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完美融合的设计对策已经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并且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桥梁建筑与环境协调搭配设计, 不仅能够满足桥梁自身功能需求, 还能融入艺术美学、历史文化等精髓, 满足人们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因此, 处理好环境与桥梁之间的协调平衡问题、意识到景观环境协调的重要地位, 将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桥梁景观设计现状

桥梁环境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是桥梁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已经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差距较大, 研究不够成熟, 存在以下问题。

1. 设计缺乏创新性

对桥梁与环境完美融合研究与应用不够成熟, 大部分桥梁设计风格千篇一律, 没有自主创新, 桥梁缺乏生命力。

2. 设计存在误区

部分设计师在设计中, 没有从整体出发, 错误的认为桥梁与环境完美融合设计只是对建造好的桥梁进行周围包装, 添加所谓的装饰, 起到融合作用, 这种想法从根本上违背了桥梁环境和谐设计的思想。

3. 考虑不周全

例如在城市跨江桥梁的照明上, 仅追求亮度, 而未根据桥体考虑, 减弱了灯光对桥身夜景的艺术效果, 失去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4. 资金安排不合理

特别是在城市桥梁中, 没有对环境协调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解决交通作用上, 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协调建设对城市贡献的重要性。

二、桥梁环境完美融合设计策略

桥梁环境完美融合设计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桥梁环境美学的重要性

近些年, 桥梁设计事业发展迅速, 桥梁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设计理念得到重视。桥梁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设计, 也可以称为桥梁与环境美学设计。科学的运用环境美学设计理念, 从整体出发, 统一规划, 营造桥梁与环境搭配优美景观, 给人以美学享受。桥梁与环境美学设计不仅仅涉及建筑学, 还包括艺术学、人文情怀、园林技术等内容, 是桥梁建筑设计的升华, 对桥梁研究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桥梁环境搭配融合的设计原则

任何设计都需要遵循基本原则, 桥梁环境和谐搭配设计更应该如此。在此设计中, 应把握“文化传承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科学融合原则, 人性化原则”这几个基本原则。

(1) 文化传承原则

桥梁环境设计与地区文化密不可分, 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在满足设计工程学的前提下, 可以在造型上表现出地域文化, 例如步行桥色彩设计上采用地域的土黄色, 以及利用湖面, 营造文化氛围。

(2) 因地制宜原则

为处理环境与桥梁的统一性, 在开阔的环境下采用梁式桥, 表现出稳重的气质。若是跨江桥, 需要采用斜拉桥, 呈现出动感强的感觉。

(3) 科学融合原则

桥梁环境融合设计还与城市规划, 园林设计息息相关。如桥梁与城市之间, 设计要符合城市轮廓线控制原则。桥梁与道路之间, 设计要考虑跨越障碍起到疏通交通的作用。

(4) 人性化原则

在当今城市建设中, 道路建筑纵横交织, 让人失去方向感。因此, 在设计中应考虑统一性的同时, 建立明确方位感, 突出个体, 使其具备城市导向性建筑。

3. 桥梁与环境在功能形式上的和谐搭配

功能形式上的和谐搭配是桥梁与环境在完美融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桥梁结构设计中, 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上的设计

对于桥梁自身外形上来说, 纵向与横向长度之比过大, 追求形态美只能从对称、层次等手法上来表现。对称法是桥梁造型设计常见结构, 例如平移对称、完全对称、旋转对称等, 通过此手法可以获得形态美的造型。对于层次感通常是以布局, 光照等营造出来的, 使桥梁造型在空间上具有立体生动的形态美。

(2) 功能上的设计

并不是具有形态美的桥梁就符合桥梁与环境在完美融合下的设计要求, 功能上的设计也不容小视。功能美就是在满足其结构符合工程学的前提下, 突出其功能性, 同时在结构中寻求内在美。如拱桥不仅具有形态上的优美弧线, 并且桥身上的众多拱洞能够弥补功能上美学的不足。

三、桥梁与环境设计发展趋势

相对于多数设计来说, 桥梁与环境完美融合设计是一个新的理念。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发现。就桥梁设计来说, 今后的发展将会在材料、形态、技术上得到提高。未来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能够给桥梁建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新材料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强、耐磨性强、颜色可调等特点, 就可以取代传统的精钢水泥, 使桥梁更加坚固, 与环境协调性更高。在外型上, 采用仿真设计、根据不同地域环境改变桥梁外形功能, 达到与环境融合的目的。

四、结语

桥梁设计是一项关乎到国计民生的伟大工程, 桥梁与环境完美结合的理念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鉴于当前人们对审美价值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桥梁与环境完美结合策略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应该要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于来说, 我国在此项目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发展的步伐还远远落后。因此在今后的桥梁建设中, 要加大对桥梁环境和谐设计的研究, 同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这样, 才可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该行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慧一.桥梁美学设计综述[J].国外公路, 1995.

[2]李钢.城市文脉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戴志中, 郑圣峰.城市桥空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士金, 唐虎翔.景观桥梁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高强化学螺栓下一篇: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