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2024-04-27

肖明同志先进事迹(精选6篇)

篇1: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肖明同志先进事迹:用生命诠释党性——记黄石优秀组工干部肖明

时间:2012-04-05 09:55来源:未知 作者:dbgm01 点击:

1008次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在黄石港区政府的一件普通办公室里,摆设老旧简单,办公桌上堆满各类文稿,唯一特别的是,书柜里静静摆放了几十本手抄笔记。

这是一个工作日,可是,原本应该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人已经永远离开!

2011年12月24日,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组织部副部长肖明因长期劳累导致颅内出血,英年早逝,年仅47岁。

肖明就在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基层组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不会有激动人心的成果,也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一条条必须遵守的纪律和原则。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却是真正的不平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肖明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恪守职业操守,对工作精益求精,用忠诚燃尽了生命之火。

干起工作像“铁人”,对待干部和群众像“亲人”,他的事迹感动了黄石,感动了荆楚。

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向肖明同志学习。

甘当老黄牛 一腔热血投身工作

回忆起肖明,所有人都说:“他太累了,工作起来不要命。

2011年换届前,黄石港区大事不断,均涉及到组织人事工作。作为分管干部、组织工作的副部长,肖明连续加班,忙到凌晨甚至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有时晚上干完活就在沙发上一歪,第二天早上接着上班。

黄石港区政协副主席陆震说,”他就像一头牛,不论往身上加多少重量,都不吭一声。“

据肖明的妻子程迎晖回忆,那段日子,肖明几个月来总共只回家陪她吃过3次晚饭:他早上6点半起床,妻子还没醒;晚上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妻子已经睡着了。

2011年12月16日,头痛难忍的肖明到黄石市中心医院检查出颅内出血,迅速转至武汉同济医院。18日中午,身在重症监护室的他,向同事发出最后一条短信:”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提名,请尽快向各单位收集齐材料……“

程迎晖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想着工作,真是不要命了!“

肖明断断续续的说:”这些工作都是我经手的,别人不知道,得事先告诉别人,我怕万一真的醒不过来了,影响了工作啊!“

12月21日下午,肖明的头痛再次加重,当晚7时被推进了手术室。24日凌晨1时45分,不幸去世。

”在他去医院前,其实已经头痛了一个星期,以为是得了感冒,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没有告诉任何同事。“

回忆起丈夫生前的生活点滴,妻子程迎晖泣不成声,肖明在弥留之际,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婆,对不起,我陪你的时间太少!“

就在肖明闭上眼睛的前一刻,他双目凝视着妻子,泪水不停地向外流。程迎晖知道他是在表示对家庭、对家人的歉意。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是在责备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公、好父亲。

把琐碎工作做到完美 不让党的形象受影响

一名组工干部,常常扮演的是”幕后“角色,嘴要紧,心要正,还要常受委屈。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肖明在黄石港区的考核中经常得第一。

”他白天都在跟干部们谈心,只有晚上的时间加班写材料。“黄石市妇联党组书记胡俊介绍,肖明的办公室总是开着门,谁来都递上一根烟,泡上一杯茶,耐心倾听,从没见过他发脾气。

肖明从事组工工作14年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成为全区组工干部队伍中的”活字典“。私下里,周围的年轻同事都不喊他”部长“,而是直接称他”老师“。

区直机关的几百名干部,肖明不用看档案,都能知道姓名、年龄、工龄和家庭情况,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这些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严守组织机密是组工干部的重要素质。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立军大肖明12岁,两人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在黄立军改任非领导岗位的头一天,肖明拉着他喝酒谈心到深夜,却没有透露一丝口风。

去年,肖明带领同事编纂十八大代表的提名名册,一直忙碌到凌晨才把一百多页的册子装订好,最后一次校对发现,有个代表候选人的籍贯写错一个字。对于这个微小的误差,有人表示可以忽略。肖明严肃的指出,”任何差错都可能对选举带来影响,必须纠正。“最后,重新把厚厚的册子拆开修订,快到天亮才忙完。

考察干部的”德“一直是难点,肖明去年12月制订出《关于对干部的德进行考察评价的实施办法》,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16个指标对干部的德做定量考察,《办法》作为课题被全国党建研究会定为一等奖。

关心同事 帮助群众 像蜡烛一样温暖他人

”肖明的人生不像烟花那么灿烂,可是像烛光一样给人温暖。“市妇联党组书记胡俊说,肖明从不为自己考虑,可是心里总是装着工作,装着干部和群众。

肖明的姐姐知道他每天晚上要忙到很晚才回家,便将自己一辆半旧的小车送给他作为交通工具。而肖明却让”私车公用“,外出开会开自己的车、送同事回家用自己的车,而他从没在部里报过1分钱的油费。

”只要有人加班,肖部长一定在,不管多晚,都会用车把同事送回家。“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李学说,肖部长是一个没有领导架子的人,他总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感染他人,跟他一起加班,即使很累,也很舒服,”同事们总是笑言,肖部长是全区级别最高的司机。“

2007年,区委组织部挂点延安路社区,肖明坚持每周五下午到社区开展劳动。社区书记黄朝著说,肖部长是个领导,更像个大哥,每月的第一个周末,一定会来社区走访,风雨无阻。”他把社区每个角落都跑遍了,清理了八处死角,对两条路进行了改造。"

延安路社区居民黄太春,是位下岗党员,他在外打工时学得一手纺织的技能。黄太春想回家开办一个纺织厂,却苦于缺场地、缺资金。肖明得知情况后,利用朋友关系,为黄太春争取到了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场地。2009年下半年,黄太春的纺织厂办起来了,目前生意红火。可帮他办厂的肖明却倒下了。

当黄太春得知肖明去世的消息后,这个大男人放声痛哭。

篇2: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一是与组织部门“一迎双争”活动相结合。要始终把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贯穿“一迎双争”活动始终,在全县组工干部中开展“学先进、见行动”大讨论,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开展“什么是组工干部的党性”征文活动,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两满意”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三服务”优秀标兵,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和公信度。

二是与组工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连万心”活动相结合。结合“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全县组工干部以肖明为榜样,走出机关,走进农村,深入基层开展大调研,真正视群众为亲人,切实做到知民困、解民忧、办实事。截止5月初,全县168名组工干部共到结对村开展活动500多次,联系基层党员群众1200余人,帮助解决村级和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200多件,在全县形成组工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浓厚氛围。

三是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相结合。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组织部门要以“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组工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和制度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公道正派、甘为人梯、清正廉洁、开拓创新、心系群众的组工干部队伍。同时,把学习肖明精神同当前开展的“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基层组织建设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结合起来,为全面推进郧西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向肖明同志学习

黄石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肖明同志扎根基层组工战线14年,被干部群众誉为工作“铁人”、干部“亲人”,2011年12月24日,因长期劳累导致颅内出血,英年早逝,年仅47岁。肖明同志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杰出典范。正如省委书记李鸿忠所说,肖明同志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对基层群众的热爱。他是组工干部学习的榜样。

一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政治品格。肖明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充分体现了领导干部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学习肖明,就要像他那样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努力做一名组织放心、干部信任、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就要像他那样对人民尽职尽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二要学习他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职业风范。肖明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正确用人导向,恪守选贤任能的政治责任,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不让在基

层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学习肖明,就要像他那样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就要像他那样勇于抵制歪风邪气,敢于坚持正义,顶住压力,不被功名利禄驱使,不为亲情俗务羁绊,努力树立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

三要学习他在平凡中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办妥就是不简单。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从事组织工作14年来,肖明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一个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一个领导干部的品德风范,聚精会神谋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一身正气树清风,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非凡业绩,用忠诚燃尽了生命之火。学习肖明,就要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工作再紧也要一丝不苟,保证不出差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就要像他那样严谨细致,事情再小也要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保证做到做好,做到极致。

四是要学习他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肖明同志慎权,从不利用职务特权到其他单位谋取个人利益,以致5000元的发票搁置在抽屉。他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是他一个组工干部的精神区位。他慎言,自己老同事老朋友人事工作变动,交谈到深夜不透露一丁点信息,人

是情感动物,做到这一点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谁能做到。他慎行,“以部为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在组织部没日没夜的工作中、在基层群众家嘘寒问暖中度过,名胜景地、锦绣山川、娱乐休闲没有他的脚印。学习肖明,就要学习他慎权慎言慎行的处事态度,树立新时期组工干部形象。要管住自己的手,认真对待手中权力,保证合理使用权力,不公权私用,为个人谋利益;管住自己的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时刻牢记组织纪律,保守组织机密;管住自己的腿,有时间要多学习多工作,不该去的场所坚决不去,时刻维护好组工干部形象。

五是学习他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参加工作以来,肖明同志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勇于创新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和干部工作,他主持推进的街道社区“党员楼长”、干部德的量质化考核等多项工作得到地方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被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称为“研究型干部”和“专家型部长”。学习肖明,就要像他那样积极应对新形势、新问题,敢于打破常规,结合工作实际状况,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就要像他那样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在制度上创新,突破不必要的束缚,寻求突破口和切入点,形成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作制度,全力打造工作“品牌”,努力构建开放性组织工作新局面。

花桥镇以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

掀起“喜创”活动新热潮

全省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以后,在城关镇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城关镇委要求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活动,迅速掀起学习肖明同志事迹热潮,构筑全镇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

为组织好这次学习活动,镇委专门组织印发了肖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并下发到各社区党组织,各社区党组织迅速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进行集中学习讨论活动。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开展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中,城关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带头学习,为普通党员作出表率,带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学习。各党组织负责人通过精读事迹文章、会议领学事迹原文、座谈讨论心得体会,准确领会肖明同志先进事迹精神实质,在各单位掀起学习热潮。

二是创新载体深入学。为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全镇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创新学习载体,确保学习成效。镇委召开了专题学习会。由镇组织办公室收集整理肖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将学习材料下发到各党组织,要求各党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专题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各农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巡访问事活动,广泛宣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不断扩大学习覆盖面。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努力营造“学习肖明精神,争创一流业绩”的浓厚氛围。同时,各党组织针对在外务工党员的实际,通过电话、短信通知,为在外务工党员“加餐”、“补课”,大力倡导肖明同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风尚,进一步激发了在外务工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联系实际结合学。通过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全镇党员干部一致表示,学习肖明同志先进事迹重在四点:

一学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政治立场坚定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肖明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什么职位上,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业绩,用忠诚燃尽了生命之火。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像他那样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重大问题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始终保持言行一致。

二学他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肖明同志在工作中,能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严把选人用人关,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公道正派,知人善任。面对权力的时候有清醒认识,深知手中权力无论大小都来自于党和人民的授权。向肖明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做到原则问题决不让步、关键时候敢于较真、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崇尚公道正派的良好风气。

三学他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向上的不懈动力,我们要学习肖明同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的品质,学习他视党的事业为生命,刻苦钻研组工业务的精神,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做到不回避矛盾困难、不惧怕风险挑战,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

篇3: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 看望了刘义权同志的家属和报告团成员。他强调,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是对刘义权同志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落实。要深入宣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学习他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 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 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 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 努力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李亚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希望全国档案工作者学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10月11日, 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开始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 看望了刘义权同志的家属和报告团成员。他强调,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是对刘义权同志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落实。要深入宣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学习他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 践行使命的执着精神, 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 乐观向上的人生情怀, 努力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李长春指出, 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 催人泪下, 平凡中见伟大, 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格。38年来, 刘义权同志立足本职岗位, 无私奉献, 忘我工作, 为党和军队档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愧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 不愧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先进战士, 不愧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先锋。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启示我们, 不论岗位多么平凡, 不论工作多么普通, 只要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事业来追求, 脚踏实地、勤奋敬业, 就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就能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

李长春指出, 当前, 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广泛开展弘扬“双百”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崇高精神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学习刘义权同志的活动, 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 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刘云山、徐才厚、令计划和陈炳德、李继耐等参加了会见。

报告会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参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 在京档案系统工作人员、部分高校师生代表, 驻京部队大单位和武警部队的领导同志及官兵代表等500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 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 饱含深情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现场听众深受感动和教育, 全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篇4: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留住青山》的英文名也叫《大山的儿子》。李振华老师不愧为大山的儿子, 他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献了青春, 献终身”的执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我感动。他舍弃了对自己父母的孝而选择了对国家的忠, 他牺牲了自己、儿女和妻子而成就了贫困山区老百姓孩子的精神让我震撼。在电影中每当看到感人之处时我就会为之动情落泪, 我想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心情。因此今天我不谈李老师的奉献, 我想谈一谈李老师的快乐。因为李老师一生经历的磨难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而他的快乐也是一般人所不曾拥有的。如果李老师没有快乐, 他不会倾其所有投入到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而且坚持到现在。就像电影在结束时李老师所说的“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感动的快乐

大学刚毕业的李老师抱着一腔热血来到了沂蒙老区。失落, 困窘, 漫漫长夜的焦虑, 只灯伴影的孤独, 以及每天晚上传来的阵阵狼声的惊恐, 李老师的精神似乎就要崩溃了。那个时候, 他想走。可大山里的人民太需要知识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缺老师已经半年没上课的山里孩子们也太需要知识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留住李老师, 乡亲们知道这位来自南方的城里娃不适应山里的生活, 便变着法尽可能让他吃好。山区的气候特别冷, 大婶们便亲手纺布为他缝制了御寒的棉衣、布袜和钩子鞋。逢年过节, 乡亲们知道娃子想家, 便争相邀他进门过节。每当李振华外出学习或开会, 乡亲们总是把煮熟的鸡蛋和烙饼塞到他的背包里, 甚至大伙一起送他走上好几里路。沂蒙山人民山一样的胸怀, 水一样的深情让年仅17岁的李老师决定留下来。后来南京发来一次次的调令, 他也想走。可是大山的人民已离不开他, 乡亲们一次次为了挽留他而自发组织的感人肺腑的送别场面, 又让他留了下来。就是因为这种感动的快乐让年仅17岁的李老师留了下来并扎根沂蒙山区, 并且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倾其大半生。

二、满足的快乐

母亲得了脑血栓, 10年里, 竟先后有8位沂蒙老乡的孩子, 接力般轮流到南京去照顾李振华的母亲。后来贤明通达的母亲来到沂蒙山一年多就病逝了。闻讯赶来的乡亲、家长和成年学生哭倒了一片, 有人哭喊着:“老人家, 您别怪李老师啊, 是我们对不起您哪!”乡亲们已经把李老师的母亲也看做自己的亲人。就像李老师的女儿所说的, 爸爸不要难过了, 奶奶虽然走了, 但我想她是满足的。是的, 人民没有忘记她有一个好儿子, 国家也没有忘记她有一个好儿子。就是因为这种满足的快乐让李老师把他对父母的内疚之情深埋在心底, 继续奉献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上。

三、幸福的快乐

学生虎子从小顽皮, 李老师为了转变他, 一直和他同吃同睡到虎子初中毕业。虎子师范毕业后, 结了婚并生了个孩子。虎子说没有恩师李老师, 就没有他的今天。因此孩子取名字没有随父亲姓, 而是随李老师姓李。当李老师的女儿得知这一切后, 她和虎子之间儿时的矛盾在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面前冰释前嫌, 她也开始理解一直不称职的爸爸。当李老师和老支书这两家人为孩子过满月时, 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情让李老师感到的是幸福。就是这种幸福的快乐让李老师的家人在他退休之后继续支持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为了培育山区的孩子, 李老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爱心, 家乡群众自发捐款为李振华雕铸了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活着而被塑像瞻仰的普通劳动者, 从古到今能有几人?李老师值得快乐!他的快乐也是一般人不曾拥有的。乐业成就伟业, 乐业成就人生。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来年了。虽然我没有像李老师那样成就伟业, 但我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地尽职尽责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晚上回到家都在想着班里的事, 明天的课有哪些地方还没处理好, 班里有个学生我得好好跟他谈谈, 明天如果某某学生再不交作业怎么办等等, 但我也是快乐的。

篇5: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邹宁浩同志入伍11年来, 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恳工作、无私奉献, 致力于消防宣传工作, 为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提升全民消防素质、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2次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消防部队优秀报道员”、被《走近中国消防》栏目评为2015年度宣传报道优秀通讯员, 3次被浙江省消防总队评为“全省消防部队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恪尽职守深入一线彰显忠诚

邹宁浩同志常说:“作为消防宣传员, 深入火场不仅仅是搜集写作素材, 更重要的是把灭火救援现场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来。”

担任消防宣传员以来, 无论在支队机关、还是在基层大队, 他始终牢记神圣职责, 保持消防宣传职业高度敏感性, 每一起灭火抢险救援任务中, 总能看见他肩扛身背摄像机、照相机与战斗员并肩战斗的身影, 他总是哪里最危险就跟进到哪里, 哪里最困难就战斗在哪里, 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战斗在灭火救援的第一线。

2016年12月16日16时35分义乌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义乌市洁康管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接警后, 支队立即调派北苑、稠江中队9辆消防车61名官兵以及12支专职消防队16辆消防车73名专职消防队员赶赴现场扑救, 支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

邹宁浩同志当天并未值班, 但他在得知火情后, 仍坚持以警情为命令, 主动请缨, 立即携带宣传器材赶赴火场。车子刚开出营区, 邹宁浩就看到了几十米高的巨大烟柱在空中翻腾, 他敏锐的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到达现场后, 只见2号楼已完全笼罩在浓烟和烈火之中, 各种沉闷的爆炸声不停地从起火建筑中传来, 现场形势万分危急。全体参战官兵不顾自身安危, 全副武装、及时设置水枪阵地, 全力阻截火势蔓延。

为了更好地拍摄到具有强大冲击力、影响力、震撼力的影像, 记录下现场真实情况, 全面客观地反映参战官兵的英雄壮举。邹宁浩不断寻找最佳拍摄地点, 经过侦查后, 最终从1号楼东侧楼梯进入建筑二楼内部进行拍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邹宁浩用他手中的“武器”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 正当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属于他自己的战斗中时, 突然, 一条橘红色的巨大火舌“轰”的一声从正对面2号楼二楼的窗户中凶猛的窜出, 夹杂着炙热的浓烟毒气向他所处的拍摄方向喷射过来, 并迅速引燃了该栋建筑二楼的可燃物品。很快, 整个二楼就被无情的大火和浓烟吞噬, 突如其来的火情变化, 致使邹宁浩直接受到火焰烘烤, 并吸入大量毒气和烟雾, 晕倒在撤离的路程中。18时50分, 官兵们在获知邹宁浩未撤离火场时, 大家发疯似的四处搜救, 最终在距离二楼东侧楼梯口约15米处的堆垛下发现了邹宁浩, 躺在地下的他双手把照相机紧紧的护在胸前。战友们立即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他的青春面容和他的照片一起永远定格在这个悲壮的夜晚。当战友们得知这个消息以后, 大家悲痛万分。

笔耕不辍消防宣传建功立业

邹宁浩同志常说:“如果自己能在各类媒体上多传播一些消防知识, 能够多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能让老百姓受益的消防宣传活动, 就能让老百姓免受火魔的侵扰。”这是他成为“消防站地记者”最大的初衷。

邹宁浩同志的父亲邹能武, 曾是浙江省上虞市消防大队战斗班的班长。他人如其名, 骁勇善战, 在上虞三角站油库大火扑救战斗中, 曾3天3夜不下火线。一直以来, 老邹都希望邹宁浩能子承父业, 到消防部队当一名出色的战斗员, 再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火场指挥员。2005年12月, 邹宁浩放弃寻找更好工作的机会, 带着父亲的殷切期望, 毅然选择了憧憬已久的绿色警营, 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

在丽水服役期间, 邹宁浩除了做好战斗员的角色外, 还积极撰写宣传报道。然而, 当经历过一次次触目惊心火灾现场, 眼望着一把把熊熊大火无情燃烧, 百姓家园付之一炬, 邹宁浩内心都会产生莫可名状的惨痛心情, 心里也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禁想起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 感到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他想“如果自己能通过普及消防知识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或许就能减少火灾发生, 人人重视消防, 及早杜绝隐患, 或许远比肩扛水枪在火场救人更有意义”。从此, 邹宁浩深刻地懂得了让消防安全常识走进千家万户是多么重要而神圣的事业, 在肩扛水枪火场救人的同时, 他又拿起了另外一种有力武器———笔和相机, 并决心在消防宣传这块阵地上再次奏响凯歌。

虽然平日里还要担负紧张的灭火救援任务, 文化程度不高的邹宁浩立志努力提高消防写作水平, 从来不会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而放弃笔耕。每天都会利用休息时间, 自学消防业务理论知识, 锻炼各类新闻写作技巧, 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次火场新闻采写的机会,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 哪里有险情, 哪里就能看到他在战斗一线忙碌的身影。邹宁浩说自己是一名消防宣传战线的“战斗员”, 必须要把灭火救援现场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来, 一方面可以作为消防新闻报道的素材, 另一方面也为消防部队科学处置各类火灾事故提供实战经验。

火场中他常常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抢占有利地形, 最大限度地展示消防官兵的光辉形象, 他的摄影作品角度独特, 现场感十分强烈,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文字剖析入理, 深入浅出,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入伍11年来, 邹宁浩先后在丽水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金华支队宣传科、浦江县消防中队、义乌市消防支队北苑中队服役,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忠诚地履行一名“战地记者”的职责, 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刊登了3万多篇新闻报道, 他拍摄的多个灭火救援现场的视频曾被中央电视台制作成专题播出, 2016年11月9日, 主笔出版《都市火魂》消防报道集供全国的报道员学习参考, 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处长周久经在序中写道:“品读宁浩的文字或照片, 马上能感受到这些新闻作品清风扑面、沁人心脾, 有兵味、接地气, 真实再现了消防工作的艰辛、灭火救援战斗的英勇, 弘扬着社会正能量, 传递着中国好声音。透过字里行间, 也能深深体会到他艰苦跋涉、不断进步的汗水与足迹。其中的一些作品虽略显稚嫩或稍欠火候, 但相信宁浩凭着锲而不舍、恪尽职守的进取精神, 假以时日, 必成大器。”邹宁浩真正做到了与战友们同生共死、共同进退, 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消防战地记者和消防宣传战线上的“战斗员”。

心系人民知行合一真学雷锋

邹宁浩同志常说:“当兵就要当一个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好兵。”

邹宁浩是这么说的, 更是这么做的, 从身披光荣的橄榄绿、头顶庄严的警徽的那天起, 邹宁浩同志就已经牢牢地把“雷锋精神”铭刻在自己的心上, 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邹宁浩是一个存不住工资的人, 他对自己节衣缩食, 从不讲究吃喝穿戴, 而他却用自己有限的津贴和工资长期无私资助困难家庭, 把爱心和温暖默默送到一个又一个困难群众的身边。2011年, 邹宁浩得知金华市婺城区瀛头村老戴一家生活困难, 他立即与爱心志愿者取得联系, 并立即掏出500元捐出, 他还带着慰问品前往瀛头村, 看望了老戴一家;2012年, 金华女孩庄晨玲因父亲患上白血病而无力支付高额学费, 邹宁浩毫不犹豫地捐献2000元工资为庄晨玲垫付了学费, 并与其确定了帮带结对关系;同年12月, 邹宁浩被永康市大徐小学聘为消防校外辅导员, 他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内有800支棒棒糖、30本《新华字典》以及消防知识读本的“圣诞大礼包”送到孩子们手中, 给孩子们带去了特殊的节日祝福;2013年, 邹宁浩得知学生郭小会自幼父亲病逝、母亲出走, 1岁时就与姑妈住在废品回收站, 邹宁浩立即与她进行了结对, 并承诺每学期为其支付学费。邹宁浩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有追逐梦想的自由, 只要遇到失学儿童, 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圆求学梦”。

邹宁浩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入伍11年来, 他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 义务献血16次, 献血量达5000余毫升;积极参加植树、治水、义务维修、道路清理各种公益活动650余次, 2014年, 邹宁浩被金华市文明办评选为助人为乐类“金华好人”, 2015年邹宁浩被义乌市文明办评选为“优秀志愿者”。

邹宁浩还是一个拥有5万粉丝的微博小达人, 2013年的一天, 他在写微博突然看到一则消息:芝英镇有位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 家人正着急寻找。他立即帮忙转发, 希望借助粉丝的力量帮助寻找。“这样的老人,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啊!”邹宁浩心想。为此, 邹宁浩通过自己的微博向网友寻求解决办法, 后来, 有位消防志愿者告诉他, 现下有一种黄手环, 可谓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身符。听闻这个消息, 邹宁浩非常高兴, 他立即行动, 把写有老人住址、电话和消防逃生知识的字条塞入黄手环, 做成独特的“消防锦囊”, 短短几日, 便义务赠送800余条黄手环, 为许多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了一份安全出行的保障, 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篇6: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1 董福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1.1 董福财同志的治沙植树梦

董福财所在的北甸子村, 地处辽宁省彰武县西北部, 在辽宁省最北端, 它的西、南、北三面与我国最大的沙地,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20 多年前, 这里曾经风沙肆虐, 看不到一点绿色。 “十山九秃山, 风起白沙飞”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老董净瞎整, 在沙坨子里栽树是干傻事! ”面对这些质疑, 董福财选择了自己先干起来。 如今, 3 万亩的绿色, 将这个初夏映衬得格外美丽, 沙原上数以万计的柳树、白杨、樟子松迎风起舞。 他被誉为“治沙书记”。

1.2 董福财同志的筑路梦

他带领群众移沙筑路, 找项目、筹资金, 抓施工、出义工, 把阻碍村民出行几十年的沙丘夷为平地, 扫清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障碍。

1.3 董福财同志的致富梦

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请专家、办贷款, 兴建养殖示范小区, 全村养殖户超过了60%, 人均增收4000 余元, 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2014 年, 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 元, 比2000 年增加了近8 倍。

2 根据董福财事迹所总结出来的董福财精神

2.1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苦干实干精神

同北甸子村民聊天, 老百姓的共同感受是:北甸村如果没有老董的苦干实干, 也就没有北甸村的今天。从1997 年, 栽下第一棵树起, 董福财就与风沙打起了“持久战”, 一干就是近20 年, 他生命的最后1/3, 都倾注到了栽树上。 村里67 岁的老会计白景章通过今昔对比颇为感慨地讲, “过去栽树, 第一年不活, 第二年不活, 第三年就不栽了。 北甸子村治沙能有这么大成绩, 关键是有董福财这样的好带头人”。 其实, 董福财也不是神人, 他栽的树也死, 最开始成活率也就35%, 用他的亲家陈其华的话说, 他补苗补得“邪乎”, 有时候补的树苗比原来栽种的还要多, 特别是最近几年, 就更是专门“打补丁”了。正是在老董的苦干实干精神感召下, 在近20 年时间里, 董福财和乡亲累计栽树300 多万株, 北甸子村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还将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 足足向北推进了13 公里。

2.2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责任担当精神

作为村干部, 董福财肩负着为党尽忠, 为民办事的重任。 1996 年, 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个工作组得出了考察结论: 北甸子村不适合人居, 并提出了整体移民规划, 然后原地造林固沙。过去, 北甸子村不是没栽过树, 但到头来都成了“活人栽死树”, 6 万多亩地还是那副“十山九秃头, 风起白沙飞”的老样子, 沙里栽树太难了。久而久之, 栽树似乎成了村里人的思维“禁区”。 对此, 董福财心里也明镜儿似的, 但他深知, 北甸子村贫困闭塞的总病根就在这风沙上, 治不了流沙, 北甸子村永无出头之日。 困难面前, 为党分忧, 当时还是村委会主任的董福财, 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毅然把造林固沙这份沉沉的担子扛到肩上。

2.3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榜样表率精神

董福财始终践行着自己说过的话:“啥叫党员, 就是要遇事冲在前, 打出样, 比普通群众奉献多! ”1997 年, 董福财贷款一万块钱包下了200 亩荒沙坡, 领着妻子和两个刚成年的孩子开始种树。 治理风沙, 他要先干出个样来给乡亲们看看。 2001 年, 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拿出自家耕地栽树, 很多村民一时还难以接受。“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可不能卡在咱手里”, 董福财主动退出自家的30 多亩耕地, 第一个在自家耕地栽上了树。很快村民也都想通了, 他们就认一个理儿, 跟着董书记, 没错!这些年, 北甸子村人均退耕还林约15 亩, 董福财累计退地60 多亩。

2.4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公正公平精神

董福财党村干部期间, 严格要求自己, 舍小家顾大家, 从没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属办过一件私事。在农村, 分地是头等大事, 每次都是董福财负责拉线测量面积, 如果别人家能分上30 垄, 他的兄弟们往往就是29 垄。 在村民刘玉国看来, 老书记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家里人。“有一次老董女儿家盖房子, 想砍两棵树, 老董硬是没让。这样不顾家, 不穷才怪呢。 ”

2.5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律己奉献精神

在很多村民眼里, 董福财绝对是能人:种地, 他是好把式;贩牛, 他是好商人;当村支书, 他是好干部。 但“他帮着很多村民致富了, 自己却依然清贫”, 最近10 年来, 北甸子村可没少盖新房子, 但董福财依旧住在“老青年点”里。 董福财常说, 一心不可二用, 我要搞养牛, 就不能集中精力干集体的事了, 既然当了村干部, 大家还认可我, 那咱就不能三心二意。 董福财身上, 有着共产党员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甘于奉献。 阿尔乡镇镇长孙猛说, 上任之初, 老董就给上了一课。 当时下乡调研, 路上发现老支书顶着中午的烈日坐路边吃饭。“我问他大中午为啥不回家, 老支书却说是为了看树苗, 怕给牲畜糟践了, 就凭这也值得我向他学习。 ”

3 学习董福财事迹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

党对党员党性教育内容要求从来就是和党在各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 这正是党性教育的活力所在。 结合当前对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 就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 那么如何践行呢? 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3.1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开展 “三严三实”的党性教育结合起来

党性修养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 它需要在认识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反复锻炼和提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该努力做到:一要要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二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三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我们要对照典型找差距;对照“三严三实”查找“不严不实”问题, 带头践行“八个带头、八个自觉“, 着力解决信念信心不足、开拓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工作作风不实、自我约束不严、能力素质不适应等六个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

3.2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做董福财式好干部结合起来

要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梦想, 就必须有一批像董福财那样埋头苦干、迎难而上的好党员、好干部。 具体讲:一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踏实肯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真抓实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三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埋头苦干的好党员、好干部。

3.3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结合起来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董福财同志为榜样, 敢负责、敢担当、敢作为, 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上一篇:《幸福耙耳朵》经典语录下一篇:暑假旅游作文:去珍珠泉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