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

2024-04-12

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精选5篇)

篇1: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

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应用,针对流动人口变动等特征,加强PADIS和SCPIP平台的应用,以信息引导流动人口动态化的服务与管理,做到信息的及时、准确、快捷、高效,真正实现了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双向信息的互换与通报。

一、组织培训。区对各乡镇、街道计生办配备的流动人口管理专(兼)职人员进行了三重培训。一是计算机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参训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平台信息的录入、登记、协查与反馈操作要求;二是人口统计学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参训人员熟悉和掌握一般的人口数理统计知识,学会制作报表、审核报表与逻辑分析,正确填报平台所需的《全员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情况统计表》;三是交流技巧培训。通过培训,传授参训人员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中的人际交流技巧,指导村(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在信息采集中人际交流的技巧,尊重并保护流动人口的隐私,维护流动人口权益。

二、注重实效。为了注重平台应用的实效,我们采取了强化平台应用时效性的具体措施。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区根据户籍地与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要求,依据乡镇和街道镇以及村、居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中不同的工作任务,明确规范了工作职责,这是做好平台应用的前提。二是及时采集信息。按照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采集定人包干,一站式管理。各地严格做到信息采集每个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及时地掌握流入与流出人口变动情况,认真填写好流入(出)人口情况登记表,并将信息录入到平台中,这是做好平台应用的保证。三按时接收反馈。区结合各街镇流管人员日常工作的安际情况,根据平台的工作任务,要求各街道乡镇流管人员每周的一、三、五作为平台信息的处理时间,对平台待办事宜工作任务的等级(紧急、急、一般),分别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信息的处理,这是做好平台应用的关键。

三、通报考核。为了强化各地平台的应用工作,区采取了两项措施,保障了平台的正常应用。一是及时通报。区对各乡镇、街道每月平台应用情况进行通报,通报的主要内容是:平台用户情况、现居住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户籍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户籍地核实现居住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现居住地核实户籍地登记新增流动人口信息情况、避孕节育与一孩生育通报等。二是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列入“月积分,季评比”考核制度中,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加大分值权重,使乡镇街道真正将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实抓好。目前全区共提交查询信息 条,户籍信息 条,现居住地信息 条,户籍地馈信息 条,现居住地反馈信息 条,反馈率 %。

为了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的完善和落实,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近日,我区又对11个乡镇和6个街道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建设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翔实的检查和指导。

通过检查,进一步发现基层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方重视不够;二是管理职责不够落实;三是信息平台操作人员流动大;四是业务水平不过关,导致协查和通报信息发送太少。

针对上述问题,计生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平台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指定专人负责平台工作,明确责任,严格执行交换平台运行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操作程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交换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这个载体,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具体任务

各乡镇、街道社区要确定专人每天查看一次平台信息,对提交查询和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反馈,并及时深入村社、社区做好入户调查核实工作,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将核实情况,在平台上及时反馈或提交。

三、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录入。

对流入人员身份证与婚育证明核对查验时,要逐项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登记。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要及时建档,录入登记到管理平台,录入系统的人员必填项必须填写齐全,对于流动人员信息不完整或无法查找的要及时到公安机关进行核查,确实无法核实准确信息或无法查到此人的在备注栏内注明,信息反馈的时间自接收信息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向对方提交。

四、规范信息安全运行、更新、上报及反馈接收。

1、实行专人、专机上网的同时,严禁擅自更改密码或使用其它用户密码直接向平台提交查询反馈信息。

2、全员流动人口SCPIP数据随时更新补充,按照省、市要求每月21日之前必须上传更新数据,每月25号前向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办上报备份数据。

3、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要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监管工作,督促乡镇,街道充分运用流动人口PADIS、SCPIP平台对流动人口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婚育证明、孕环检、证件协作办理、流出、流入等基本信息进行交流和通报,并及时反馈和接收信息,杜绝反馈不实或不及时等现象。

五、加大对信息提交、查询、反馈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考核。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要对信息交换平台工作情况进行随时检查,指导乡镇、街道做好信息反馈和信息提交、查询工作,对上报数据实行乡镇、街道报月报表、区人口计生局季度分析通报,对提交信息及时率、准确率高、反馈核实信息数量多且反馈核实率高的乡镇、社区予以通报表杨,对弄虚作假或交换反馈信息不及时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计生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督促检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

区人口计生局流管股要从信息采集、录入、核查、反馈、接收、应用等方面,制定严格的信息管理规范,确保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全面、及时、准确。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控督查,对长期不提交流入查询信息和不按时提交流出反馈信息及接收信息的不但要给予通报批评,特殊纳入年终考核扣分,每通报一次,在年终考核中扣3分,依次累计至年终考核时,按流动人口管理所设臵总分值,直至扣完为止。

2011年7月8日

篇2: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

大型电站锅炉结构复杂,是根据用户订单设计的单件小批量产品,由于地理环境和燃料的差异,每个项目之间没有通用性;电站项目立项审批周期长,一旦项目成立,用户要求的设备交货期非常短,但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基于以上特点,电站锅炉生产企业必须采用多项目管理体系,以有效产出为前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效益。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将以项目管理为主,组织架构日趋扁平化、矩阵化,纵向层级减少、横向交叉增加。多项目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复杂性、多样性,不仅仅表现在技术的复杂性,更表现在项目组织的复杂性,信息化管理平台可提高多项目管理各层组织沟通的有效性,缩短项目纵向沟通的层次,保证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真实性,使得信息的交互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更准确,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效率。

有效产出和多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有效产出的概念有效产出是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OC)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通过出售产品收回资金的数量或速度。Goldratt对“有效产出”的定义比较特别,是一个公式,即“有效产出=销售收入-已售出的产品成本”。

有效产出的特点:有效产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以资金收入为前提,即在产品销售之前不存在有效产出。也就是说,价值的产生不是在生产的环节上,而是在销售环节上,这与传统的管理理念有很大区别,反映了当今世界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现实转变。

约束理论体系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有效产出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因素,时间是一种有限资源,它对所有的人和组织是均等且有限的。由于不同的产品通过瓶颈工序的速度各有不同,企业应优先生产能够快速通过瓶颈工序的产品,这样就使企业整体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产出。

多项目管理的概念多项目管理是指企业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协调和控制,合理地配置资源,在控制每个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多项目的综合管理和整体效率,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为组织增值。

多项目管理的特点:多项目管理更加关注多个项目之间资源的协调、平衡,与单项目管理相比更加突出了全面综合管理的理念,更加强调组织整体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项目多、技术要求差异大、交货周期短等特点为项目参与各方在信息沟通协同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来解决。

基于有效产出的多项目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为解决公司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客户交货要求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如何提高有效产出的问题,公司结合TOC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约束理论)调研了涉及产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冲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有效产出必须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变化,如气候、资金、外部配合等;另一方面,从公司角度,只有确保生产系统的稳定,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产出率。因此市场的变化需求、内部的稳定需求是有效投入产出的核心冲突(如图1所示)。

为此,必须建立一套柔性、敏捷、透明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通过建立虚拟关键链、引入项目缓冲、实现多模板管理等措施缓解市场剧烈变换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冲击,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如周计划、约束管理、可视化、沟通平台、报表考核等手段提高企业内部的应变能力。

基于有效产出的多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1、系统构架

系统采用B/S结构和后台数据库,确保数据的集中、安全、完整、一致。采用微软的ASP,NET和AJAX技术处理数据和业务流程,客户端使用瑾浏览器进行交流,服务器端数据库采用MS-SQLServer2005进行数据存储。系统通过RFC、WebService和多种数据库技术与公司SAP、PDM等应用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实现企业制造资源信息流的直接传递和交换,并为以后的系统扩展打下技术基础(如图2所示)。

2、关键技术

接口功能具体实现:RFC(远程函数调用RemoteFunctionCall)是SAP系统和外部系统间的一个重要接口技术。为了实现定制功能,通过RFC调用SAP内部的标准函数或用户自定函数,获取系统中数据并进行再处理。用户自定义函数是通过SAP的ABAP开发。RFC协议不仅可以允许外部系统调用SAP系统,也可以允许SAP系统调用外部系统,它是SAP系统的一个基础的双向调用接口协议。

工作流:工作流驱动利用MicrosoftSQL2005数据库存储持久化的流程信息、配置参数。自行开发的工作流引擎包含了工作流运转的核心逻辑,通过工作流引擎支持流程的自动推进。工作流应用包括三个模块:处理模块是用户处理流程的主界面,用户通过配置模块定义流程模板。WebService接口模块提供了调用工作流引擎的接口,业务系统可以通过这些接口和工作流进行集成。

数据库技术:系统采用SQL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通过添加SQLServer的存储过程、用户自定义函数、以及触发器来增强数据库的功能。系统功能及应用

nlc202309011102

第一,建立虚拟关键链,改推动式生产管理为拉动式生产管理;

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生产,往往会形成推动式+脉冲式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对卖方会造成很大的风险,一旦项目发生变化,前期的投入会造成呆滞甚至报废。因此通过对典型产品剖析研究和应用实践,确定了项目中各部件任务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设备交货进度与现场安装进度高度匹配形成项目外部虚拟关键链。通过虚拟关键链产生技术准备计划、采购计划、制造计划,形成拉动式生产管理模式。外部关键链的变化将及时传递到公司内部。

第二,以计划精细化管理思路,建立多项目模板,提高多项目计划编排的科学性;

在多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快速、合理的计划编制,就需要建立规范,细化和可扩展的项目模板库。为此公司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按产品类型、吊装方式、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项目计划模板,梳理并规范了期量标准。

以600MW超临界锅炉为例,1台产品传统计划编制需要对500多个子任务进行计划编制及能力平衡分析,采用多项目模板后,只需要5个节点的计划参数维护后,系统自动进行500多项子任务的计划安排,大大提高计划编制及调整的进度及正确率。

第三,引入项目缓冲管理,缓解计划变动的对内部系统的冲击;

在项目管理环环相扣的管理下。非常容易产生因突发事件造成项目进度落后的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追赶进度,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延期,如果采取措施追赶进度,加班加点,通常会增加成本,降低质量,可能还会影响公司的其他项目。因此,在多项目管理中引入了项目缓冲管理(如图3所示),可以更准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缓解计划变动的对内部系统的冲击,确保的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系统通过五种颜色来表示项目的进展状态,以及应该如何采取行动(如图3所示)。

第四,推进周计划,增强计划执行有效性;

月度计划不能促进运营改进,不利于有效产出,如:采购需要为月生产储备材料,造成原材料库存增加、制造延误会累积到月末,造成更多的在制等。但在没有系统支持情况下,要实现用手工将计划管理到周,其工作量和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基于有效产出的多项目管理系统上线后,实现了周计划,大大加快问题暴露和反应速度。周计划执行的达成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生产可靠性,降低材料的批量、降低库存,降低了生产占用资金、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即便出现生产延误,也可得到及时解决,从而确保了客户交期。

第五,建立可视化的项目执行,解决制造资源瓶颈问题;

项目管理关键是要解决资源的瓶颈问题,通过可视化的项目执行,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相关资源的占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关的策略。图4展示了某项目可视化执行情况。

第六,建立项目约束管理,加强沟通、提高执行效率。

项目执行,仅仅依靠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项目约束机制,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从而提高执行效率。因此上锅在有效产出的多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总,同步进行相关制度规范的修订,并建立多个约束管理团队,确认和解决项目执行过程的约束,衡量计划完成率。

根据管理的需要,还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报表,如企业绩效仪表盘。制造周期统计分析表、延误项目清单及职责分解表等,形成了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考核的良性项目管理机制。

应用效果

上锅通过基于有效产出的多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规范了相关业务和流程,建立了一套敏捷,柔性、透明的多项目管理运作系统(如图5所示),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快速沟通,使80%的任务控制在正常状态。另外快速、准确地定位20%不能满足的任务,然后通过企业内部的纠偏机制解决。

通过一系列管理改进,细化了项目管理的过程,提升了生产组织的均衡性,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有序,最终确保的生产的质量;产品节点完成率上升,加快货款回笼,同时实现存货的下降:项目执行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信息透明,沟通通畅有效降低了项目风险。

对于类似电站锅炉行业等典型的按项目设计生产企业,通过实施基于有效产出的多项目管理能实现生产组织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在满足客户交期短、质量高要求下,通过合理安排生产,降低成本来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该项目的应用经验可以对很多类似企业有借鉴作用。

篇3: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应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改革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使经济全球化得到大力发展。在此现状下,地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越发显示出它的可行性。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和地理的完美组合,使地理信息变得立体、直观。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也发展的如鱼得水,从而提高了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进行数据模拟,它通过采集数据、输入信息、管理所输信息、对信息进行编辑,查询和系统分析后来显示数据。在空间模型分析的技术指导下,为用户提供动态的、立体的信息。其发展是计算机技术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被大众使用。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建立

在城市的发展、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服务于城市管理中的监控等职能,还能对城市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地理信息能提供建筑等实物的空间数据还要能反应地理事物的其他属性。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想要对城市管理起到更好的服务效果就要足够精密和复杂。地理信息系统的大致工作流程可以分以下几步:

(一)数据获取。地理信息系统的所需数据有地图的数据、各数据的统计报表、GPS较详细的数据、遥感数据以及其他所需数据。

(二)信息源。信息源是由上述数据构成的,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信息源一旦收录不好更改,是整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

(三)分析并处理数据。信息源的建立完成后,计算机就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再输出被分析后的所需数据。

(四)给出模拟结果或决策方案。分析和处理完信息以后,计算机会模拟出数据结果,然后再由此确定在城市管理实战中的决策方案。可在系統上对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管理。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基础性建设。城市的发展要兼顾人口资源、社会资源、交通发展或城市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复杂多变,没有规律性,做到将这些资源进行统筹和利用是很重要的。只有合理的规划好这些数据,才能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案。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能力很高,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详细的规划,为城市建设引出一条规划路线。而且,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化很高,例如想要得到土地规划数据,就可以在系统中相应输入,系统会准确的显示出所有的土地数据。这对政府等管理部门进行区域划定、规划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思路。

(二)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的血脉,错杂的交通会降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难题。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服务,交通系统的信息化,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拥堵现象和交通事故,也能方便城市的道路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会展示出三维的交通信息,直观的看到出现拥堵的路段,能及时解决。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在交通上采用了这种智能系统。对外的系统中,交通信息被实时发布在网上,人们可以直接了解每个路段的交通信息。对内的系统中,交通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智能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疏理,不仅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城市交通近几年出现了负荷过大的情况,一些大型车辆的增加,不仅给人们出行造成了不便,更是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负担。有了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就可以规划出专属于大型车辆的交通路线,并随时进行监督。在这些车辆的路线规划上,要采用远离市中心、路线最短且最有的原则,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而对于运输化学等危险品的车辆,也要重新规划运输路线,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三)对灾害进行实时监测。近些年,我国的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南方雪灾,从泥石流到秋洪,每一次灾害的发生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自然灾害无可避免,但可以预测。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预报和寻求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少。城市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灾害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灾害的范围,设计出救灾物资的最佳路线,对受灾人民进行转移,来保证他们的安全。灾后,可以指导灾区重建,为灾情的损失做出统计。

(四)商业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当代社会无论是哪个行业都离不开信息的使用,商业活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形式也是紧随潮流。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被应用到营销学上,更是得到了不少企业的青睐。企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要投资的地方进行数据评估,大致估量其商业价值,同时也依靠此系统的来的经济数据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企业还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各个地区进行区域分析,对各个区域的环境做剖析,找出与当地民众爱好相匹配的产品,实现全球大促销。最后,地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商业规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企业利用这些数据,使产品及服务上的成本减少,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及更新换代上,是企业迸发出新的发展机遇。

结束语:历经几十年的更新和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很多城市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也日渐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智能手机功能的发展使地理信息系统有了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它的应用也成为了必然。在我国的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用武之地,它的数字化特点符合大众的需求,必定会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篇4:船山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人口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理论依据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员频繁变迁,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日益成为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适应社会需求,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思路、运着机制,增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全员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及实际意义

首先,建立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信息时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原有的静态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在不同领域的普及,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其次,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制定的,而人口问题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必须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这就对人口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管理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人力的开发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以人为本,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人口的总体情况、构成、分布、人口素质等人口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项业务指标的运行情况,正确判断未来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可以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对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人口信息快速、动态采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改进工作手段,整合业务流程,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民政、工商、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特点、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是贵州省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一个成功的典范,《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等业务软件为其平台,按照“应用主导、完善体制、优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集、录入、及时变更人口信息,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人口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它既包括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信息,也包括所有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变动状态等信息。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信息全面、综合、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呈现动态性等特点。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及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出生情况、独生子女光荣证情况、技术服务信息、利益导向信息、引导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地县三级人口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可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村级每月采集人口变动、出生、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证件办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

其次,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具有服务性,它利用数据库的各项信息来服务人口计生业务工作,并结合人口理论来指导经常性工作;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人口数据按照不同需要收集、整理、分类,并定期不定期地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利用数据库存的报表统计功能,分析当前人口形式,指导下步人口计生工作。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一个新生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计生工作开始利用手工帐卡对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进行建档管理。乡村两级普遍建立了育龄妇女卡片和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档案,这些信息是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手工台帐由于准确性差、效率低、漏洞多,而且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重复劳动多。为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先后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设并运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由此,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探索、起步阶段。初步形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网络构架,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贵州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单机版(WIS)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全员人口个案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完成了计划生育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反馈和发布的信息化,实现了全省部分地区人口数据的省级集中管理,并通过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生信息的共享。在运行过程中,针对WIS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又开发了PIS2.0系统,对系统进行了加密,增强了信息的安全保障,简化了录入内容,减少了操作流程,扩展了原有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灵活。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已逐步改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对全员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缺乏足够认识,工作力度不够;缺乏与新职能拓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持系统;网络建设和硬件配备不够,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等问题。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软件开发技术升级很慢等因素的影响,各乡(镇)、街道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

三、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均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可以实时、有效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并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实时的人口信息可以提供并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及地区分布状况,为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城市建设、卫生、人员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科学决策力度,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数据库开展人口预警分析,预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对全员先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将访视或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与原籍进行平台交流,并对需要回复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PIS2.0 中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机构管理模块等业务模块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人口信息的个案管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流程的重组优化,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不但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还加强了职责部门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同时也达到导地交换,信息共享,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异地管理、达到了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工作的协调性,提高了管理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对策。

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应用者的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是前提,计算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加强网络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基层的信息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各级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适应工作发展水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人口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系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应用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人口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在一个县最少保证一季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一遍,有培训教材、培训制度和考试成绩,使系统各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计算机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性和计算机应用的潜力。

实行规范运作,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是信息规范运作的保障。要按照国家《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和《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工作规范》以及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规范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落实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如:以服务信息为主的乡、村两级和服务机构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站所与人口计生委信息的共享;建立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备份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工作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微机信息引导服务项目、信息保密制度等。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入库数据信息质量。数据质量是人口信息网络的生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持续推进依赖于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录入,要通过检查、评估和考核,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落实采集信息签字制度、数据核查制度、信息录入制度、统计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奖扶平台工作制度,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库;落实流动人口交换信息分析制度、信息交换上报制度、流入及流出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交换登网制度;落实对育龄人口优质服务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如妇科病的筛查档案、0-7岁领证独生子女健康检查档案、出生缺陷干预档案、新婚夫妇的培训档案、避孕药具的发放档案等。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部门信息交流。充分利用《贵州人口计生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计生、公安、民政、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信息的综合开发,形成紧密、畅通的信息数据链,切实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篇5:救捞船舶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

关键词: 救捞船舶 海工船舶 船岸一体化 船舶智能管理

0 引言

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成立于1974年,是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现有各类船舶 40余艘。其中包括三用拖轮、拖轮、起重工作船、驳船、自航工程船等,大型船舶仍在增加,如5 000 吨动力定位起重船等,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支国家级专业应急抢险打捞队伍。主要负责中国北方海域、港口航道的非人命救助、沉船沉物及遇险航空器打捞、海洋环境救助等国家应急抢险打捞公益性职责,以及经营海上平台吊装、沿海和远洋拖航、海上大件运输、海上船组工程作业等业务。三十多年来,圆满完成海洋工程综合作业千余次,海上应急抢险救捞作业千余次,得到国内外业主的广泛赞誉。

为了加强救捞、海工船舶管理现代化、智能化,提高对各类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的监控力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船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益,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交互性强、可靠性好的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它能收集、存储、展现船舶运行的重要信息数据,定时传输、集中报告,以便管理层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岸基人员可用来对船舶管理进行动态监控,能够快速、有效地指导一线船员的生产实践。

烟台打捞局救捞船舶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目的是将岸基与船舶(船端)所有日常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营运管理、船员管理与成本控制集于一体,通过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技术管理是基础、安全控制是核心、成本控制是目的”船舶管理目标,适应现代船舶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履约要求。

1 项目概况

1.1系统建设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烟台打捞局“航行更安全,生命更宝贵,身心更健康,海洋更清洁”的安全和环保方针,有必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船岸数据交换等技术,采用先进的船舶管理理念,借鉴良好的船舶管理方法,业务流程以烟台打捞局安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为依据,建成一个先进实用的船岸一体化舶管理平台,实现船岸管理一体化、船舶管理智能化、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依据标准化。应用船舶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提高船岸整体的船舶管理水平,而且要减轻船员和机关人员的工作负担。以船舶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为依据,岸基可以及时、主动地为船舶提供支持,科学地做好船舶管理决策,从而达到船舶安全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目的,更好地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系统主要用户

1)烟台打捞局内部的主要用户:救捞航运处、运输处、救捞工程处以及所属船舶;有船单位相关领导;烟台打捞局决策层。

2)烟台打捞局相关职能部门:经营管理处、设备管理处、安全监督处、人事教育处、科技处、财务处等。

3)烟台打捞局外部的相关单位:船级社、海事局、修造船厂、船舶备件物料供应厂商等。

1.3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1)船舶管理的船端系统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船舶管理的岸基系统要求采用基于Web的结构,或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

2)系统的开发遵循Web Service技术规范(岸基系统);

3)基于B/S的分布式体系(岸基系统);

4)支持多用户在线使用(岸基系统50用户以上,船端系统5用户以上);

5)支持主流中间件与主流数据库技术(岸基系统);

6)支持扩展到移动终端以支持移动办公使用(岸基系统);

7)支持广域网的访问(岸基系统);

8)完善的密码权限管理。

2 系统模块与功能

救捞船舶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应包含岸基系统和船舶系统两部分,岸基系统机关版采用基于J2EE技术的B/S架构,利用跨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资源,在局机关和有船单位实现船舶管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船舶系统船舶版采用C/S结构的单船系统,方便装船及维护。系统总体布置架构如下图:

2.1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完成设备基本信息、日常正常的或者临时的工作卡的生成、计划安排、工单执行、工单报告、工单历史、工单遗留、船舶检验安排、日常设备管理、PMS/CMS检验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功能。

船舶设备:船舶设备功能负责对船舶设备、设备工作、设备计数器、常用备件、设备图纸、测量参数进行初始化工作。根据CWBT设备标准代码,将船舶设备信息按代码进行录入,并且对关键设备进行标识。输出报表:关键性设备清单,关键性设备和系统清单。

2.2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完成备件库初始录入、低库存预警、备件申请、申请确认、询价比价、定购、跟踪、统计与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输出等与备件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同时具有船舶备件查询、出入库、移库、盘点、统计、无动态备件统计等库存管理功能,并可实现设备报废自动统计报废备件。备件采购流程,有严格、清晰的审批监控,满足采购流程管理要求。

2.3物资管理

物资(含物料、油漆、滑油、化学品、绑扎件)管理实现各船舶物资手册与供应定额管理, 主要完成各类物资申请、询价、比价、定购、跟踪、供船、付款、费用统计、船存物资查询、供应商管理、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船舶物资管理有关的工作任务;物资代码可按用户要求采用ISSA或IMPA代码描述。基本流程等同于备件采购流程。

标准物资手册:根据公司情况,将使用的ISSA/IMPA标准手册录入系统,供用户在添加公司物料模板或船舶物料配置时选取。

公司物料模板:公司物料模板即对公司各类船舶物资初始化时使用的模板,模板中的物资都有公司代码及排序号,且模板物资配船后,部分数据如名称等不得修改,这样方便公司管理;可以将公司需要纳入管理的物资放入模板。

船舶物资配置:根据公司物料模板及船舶自定义物资配置,将船舶上所有的库存物资登记到系统中,并设置最小保存量等管理信息。

2.4修船管理

修船管理完成坞修、特别检验、中期检验、年度检验以及应急修理的修船申请、计划安排、修船过程控制、费用控制、技术分析、费用统计、修理厂商管理、标准修理项目管理,以及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修船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可以设定专门的修理资料库,如坞修船体基本数据和主要设备的大、中修基本内容录入。可以按照设定的计划性坞修、特别检验、中期检验、年度检验周期,从相关专门的修理资料库和遗留工单中完成修理项目工单的编制并上报公司。公司端则可以完成对项目工单的修改和校对,能完成基本核算;并进行项目的询价、报价、比价等操作。

2.5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完成外部检查(PSC、FSC、ISPS)登记、缺陷跟踪、内部检查、不合格项跟踪、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海事处理、航海保证,以及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船舶安全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安全管理中,涉及的检查表、不合格处理表等都要参考体系文件进行调整。

缺陷统计结果中的项目可以作为自查项目,直接生成检查计划、指令发船;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也可以作为船员培训依据(按人查历史、查当事人)。

2.6证书管理

证书管理完成证书录入、证书检验安排、证书检验到期预警、证书船检跟踪、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证书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

系统在证书到期/换证日期前3个月生成提醒,并由公司生成换证申请。

2.7油品管理

油品管理完成设备油品资料、油品消耗(燃料油、润滑油)管理,以及节油统计、油品检验、设备油液趋势分析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船舶油品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

油品资料:主要用来查询相关船舶之相关设备所用油品的牌号、类型、定额等相关资料;

油品检验:主要功能是实现船舶上各种设备润滑油的检验分析控制;通过检验单位化验,将检验结果生成检验单以供查询;设有检验预警功能,过期自动报警。

2.8营运管理

营运管理完成对航次计划、航次压载与洗舱、营运动态、每日报告的管理,以及营运日报、船舶动态月报、租家管理、营运统计分析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等与船舶营运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方便船岸之间沟通船舶营运相关的计划信息、执行信息和统计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掌握船舶营运动态。

2.9费用管理

费用管理完成船舶费用计划指标制定、船东费用录入与统计、自修奖和各类帐单上报审批、机务等五项费用实际支出控制,以及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预警与用户所需的各种输出报表,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分析依据, 实现船舶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

计划指标:可以对单条船舶的下一年度修船费用做出费用计划;选择好公司船队、船舶名称、船东公司及年份,系统可以统计出船队或某船舶该年度的计划。

统计分析:根据船舶年度费用计划及各项业务管理(模块)产生的各类成本支出,进行费用统计;

2.10船员管理

船员管理完成船员基本资料登记、交接班记录、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考核表填录、考勤月报、在船人员查询和综合查询,并输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报表。也可按用户要求增加船员谈话记录、船员培训记录、船员换班管理等功能;实现与船员管理工作过程控制有关的工作任务。

2.11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模块负责公司体系文件的版本控制及修改申请、审批等流程,将公司体系文件纳入系统进行管理,方便系统表格文件的共享及版本统一。

2.12系统维护

通过对整个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基础数据各模块的共享,系统维护只有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操作。

岸基端:公司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船舶端数据的生成、所有系统内人员的权限设置、用户管理、口令修改和操作日志。

船舶端:可以进行船舶端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并可以从公司端将数据导入到船舶端,对船舶端的用户管理和使用权限管理。

2.13船岸数据交换

船岸数据交换是为船岸数据统一而设置的功能模块,达到公司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船舶各种信息和对船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干预,同时也使船舶能接收到公司信息和指令的目的。系统数据同步是船岸一体管理船舶的基础,系统采用增量数据导出及导入的方法实现船、岸数据同步与共享,在每天进行一次数据交换的条件下,每次数据交换的数据量大概在50-200KB之间。经专用软件压缩后能达到更小的数据传输量(正常情况小于20KB),最大压缩比为90%。船岸交换数据通过邮件附件发送,通信服务商可选择海事卫星、商务通讯卫星,对于国内沿海船舶可以考虑使用价格经济实惠、使用方便的3G、4G移动通讯进行船岸数据交换,可节约大量通讯成本。

3系统优势

3.1系统稳定性好,满足用户需求优势

相对于新开发的系统来说,我们引进的工程船舶船岸一体化船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已经比较成熟的船舶管理软件,该系统从2001年第二版开始运行到现在,已经稳定运行了十多年。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船舶管理中各类流程已经在系统中有一套稳定的运转模式。对于船舶数据库的更新,程序代码的更新,程序更新后船员的操作培训都有成熟的模式。所以,我们选择成熟的船舶管理信息化产品软件,再进行个性化业务再造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是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

3.2系统实施、运行保障优势

我们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是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数十家不同类型航运企业、近千艘不同类型的船舶的实施,服务商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实施规范和方法,为用户培养了一批程序修改、数据库初始化、系统实施、人员培训与运行服务各方面业务熟练的专门人员,这对于整个系统的实施与正常运行是一个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实施中双方制订了系统实施计划和系统推进准备工作,对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双方及时沟通处理,这对于降低项目风险,确保项目实施成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保障。

3.3系统管理理念优势

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采用了“技术管理是基础,安全管理是关键,成本控制是目的”这一先进的现代船舶管理理念,经过本项目建设和系统实施,使这一理念深入烟台打捞局的各个层面。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需求分析、数据库初始化、系统部署、系统试运行、船舶安装、系统维护管理等阶段,以及培训和操作辅导等过程,掌握了船舶资料整理和数据库初始化方面的知识和审核要求,系统部署、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有能力对系统进行日常运维工作。

4结论

4.1系统应用亮点与可实现效益

烟台打捞局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具有以下亮点和作用:

1)实现船舶管理工作理念转变,在船舶管理现代化方面稳步前进;

2)实现船舶管理工作的船岸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3)可以采用PMS检验方式,将从手段上对船舶管理工作实行质的转变;

4)实现船舶管理数据及时交换与共享,同时减轻船岸人员的工作负担;

5)实现船舶采购与供应厂商之间的信息交互,能提高船舶采购供应业务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2系统后续完善性建议

救捞船舶要实现船岸一体化管理,一是要宣传先进的船舶管理理念,尤其要加大对高级船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二是要加强船舶管理的基础工作,例如针对PMS,可依照中国船级社提出的建议对体系文件内容进行修改,并改进船舶设备维护保养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培养船舶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既懂船舶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加大培养高级船员、船长和轮机长;四是完善船舶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将各船舶信息化推进的执行力度与绩效考核相挂钩,鼓励船舶加快落实船岸一体化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更要注重系统的实用性、适用性,以及企业文化的承载能力,世上没有现成的、完美的系统,只有经过应用、优化、改造、实践、开发,才能成为用户所需的系统,而任何一个应用系统总是永远落后于用户的需求与社会的要求。

日后工作:信息化先要普及使用,只有普及了信息数据才能完整,完整的信息与数据才有统计分析的实用性与决策依据可靠性,所以,船舶的安装工作,船员的培训工作,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船岸管理人员的落实,这些行政保障与后勤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是放在用户面前并且要解决与做好的事情。

船舶端系统是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管理数据与信息的来源,今后平台的重点工作要放在船端系统的应用完善上,注重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在有条件的船舶上应该朝管控一体化方向前进,如船位动态数据自动采集,主要动力设备的运行数据自动采集,实现主要数据的及时采集与按需共享,向以可靠性为中心、船舶全寿命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前进。岸基系统注重履约要求对标、低碳经济、数据应用挖掘,朝着为决策层提供依据、体现现代船舶管理水平的方向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先进,只有更先进;一个好的系统成就不了一个企业的成功,但一个成功的企业少不了一个好的系统支撑,这是很富有哲理与内涵的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共同深思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烟台打捞局船岸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项目总结, 2015.08.

[2] 郑士君, 褚建新. 船舶安全与技术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 航海技术, 2001 (5): 55-57.

上一篇:崔篆平反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下一篇:离退休干部新年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