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众对电常识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2024-04-25

关于大众对电常识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精选2篇)

篇1:关于大众对电常识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众对电常识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调查由广东 年级()、()、()班部分同学联合参与。组员名单如下,共26人。2010-7-25日上午10时,本调查组在滨江公园分成若干小组后扩散调查,于11时30分结束。当天,经统计及妥善的数据处理后,收集到以下若干信息并给出问卷内容:

一、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份,总计调查约186人。

二、问卷内容如下

1、在家庭电路中,进户线是由两类重要电线组成的,它们是A、零线与地线 B、零线与火线 C、火线与地线

2、在中国,一般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A、180V B、220V C、200V

3、情景设疑(1):一个晴朗的下午,您与同伴们外出游玩,停在一间卖木雕的商店中,在愉悦的谈话中,一位同伴不慎与商店中断开的电线接触,触电倒地,此时电线被同伴压在身下,您的最优判断是:A、用手拉着同伴的手将其拉离电线 B、寻找电源总开关,企图切断电源C、用无绝缘柄的电工钳剪断电线 D、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手拉同伴干燥的衣服,使其脱离电线

4、情景设疑(2):天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没带雨伞,您和同伴匆忙赶回家,在经过一片旷地时,您隐约看见高压输电线落在了旷地中央,此时您的最优判断是:A、反正不和电线接触就行了,因此从电线旁经过B、怕出事,但又想快点赶回家,因此在离电线8—10米处通过C、不去冒这个险,宁可淋湿也要换条路回家

5、情景设疑(3):假设您没有走远也没有绕道,而是径直穿过旷地,随着与高压输电线落下处的距离越来越短,您突然感到两腿发麻,猛然醒悟:这就是传说中的跨步电压触电!此时您的同伴尚未察觉,此时您的最优判断是:A、呆在原地,喊同伴停下 B、快步往回走,并喊同伴停下C、用单脚往回跳,并喊同伴停下 D、四肢着地,匍匐(即爬)着往回退,同时也喊同伴停下

三、问卷的填写情况如下表:

题号

A

B

C

D

1

人数

22

130

34

————

百分率(%)

11.8

69.9

18.3 

————

2

人数

6

172

8

————

百分率(%)

3.2

92.5

4.3

————

3

人数

1

45

20

120

百分率(%)

0.5

24.2

10.8

64.5

4

人数

1

61

124

————

百分率(%)

0.5

32.8

66.7

————

5

人数

16

31

55

84

百分率(%)

8.6

16.6

29.6

45.2注:由于实践中存在各种误差,以上数据已经妥善修正,但在比例上严格保持了原始数据的面貌,绝对不存在杜撰虚构、歪曲事实一说。

四、分析(序号对应题号)

1、明白家庭电路的进户线由零线与火线组成以及零线与火线的特点,对于在家中无时无刻不和电打交道的现代居民来说是必要的基本常识。虽然在生活中较少接触,但在紧急时刻可能就会因为不知零线、火线为何物,或以为接触零线(0V)火线(220V)都会触电的常识错误而付出惨痛代价。数据表明,在本题中有近三成的人不清楚进户线的组成,因此我们推测,这三成的人对零线火线的特性也不会有太多的了解,这告诉了我们人们对朝夕相处的家停电路的认识水平应有待提高。

2、与上一题一样,第二题考察的仍然是一个家停电路中的基本常识——在中国,家庭电路中电压一般是220V。我们认为,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用处不小,因为每一个用电器的工作电压都有一个范围,即适配电压,超过了这个范围,特别是大于其上限时,轻则会引起用电器故障,重则会引发火灾,这并非危言耸听。可能有人会说,在中国生产的电器自然会符合中国的电压标准,因此知不知道电压值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如中国大陆电压一般是220V,但到了台湾电压就在110-130V之间,香港则是200V。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出国旅游的游客也逐渐增多,而不同国家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值也是不同的,如日本、北韩电压为100V,美国、加拿大、巴拿马、墨西哥等国电压则是110-130V,英国、德国等国电压是220-230V。总而言之了解用电器的适配电压和所在地的电路电压也是不容忽视的。问卷的结果告诉我们,超过90%的人都了解这信息,可见此常识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上两题属于常识的考察,而以下三题则注重实际的应用,主要测试被调查者使他人或自己脱离触电危险的判断是否正确,日常积累的经验与知识是否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同伴是由于压在电线上而触电的,因此考虑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切断电源;二是让同伴与电线分离。在此题选项中,每一种方案都有两种具体的解决方法。先看能够切断电源的方案B、D,有24%的人选择B选项,关掉电源总开关是不容置疑的可行方案,但是这又要看现场的情况:同伴触电刻不容缓,如果能立刻招来店主让他切断电源当然最好,但倘若店主一下子听不见,或是有这样那样的情况耽搁了一下,同伴的性命就很难保障了,因此我们认为这不是最优方案。而D选项,用无绝缘柄的电工钳剪断电线会使自己在解救同伴前先触电,很明显是不可行的。所以在看方案二,让同伴与电线分离的选项有A、D。而A直接拉同伴的手是不可行的,因为人体属于导体,用手去拉同伴的手只会将自己接入电路中,自身难保。而D选项强调了两个“干燥”,干燥的木板与干燥的衣服。前者是为了将电路切断,不形成回路,也就够不上触电;后者电阻高,可以有效地减小电流,二者构成双重保险。又由于是在木雕店内,木板应该不难找,所以此方案不但可行,而且简易,是我们认为的最优方案。此题有64.5%的人选择了D,10%的人选择了C(不排除看错、看漏“没有绝缘柄”的可能),1人选择了A,所以可见对于较一般的触电,大众普遍都有解决的能力与意识。4-

5、第4、5题中的触电形式——跨步电压触电——较为罕见,这两题分别从防范和脱险两个角度测试了被调查者。跨步电压触电的产生是由于触电者两脚分别到电线脱落处的距离不等,因此造成两脚之间存在着电压差,导致电流先后通过双脚流回地下。别看电流没经过重要器官就不在意,因为电流在通过双脚时,完全有可能引发痉挛,这时人的双脚支撑不住人的重量,很有可能会改变人的平衡姿势,此时电流就可能改变途径,完全有可能经过心脏等生命枢纽,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这种潜在的威胁。在第4题中由于下着雨,A选项靠近电线,即使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也会使你与大地直接构成回路,造成事故。32.8%的人选择的B选项距离电线8-10米,不要认为这属于安全距离,事实上这刚好就落在跨步电压触电的范围内。所以最谨慎、最保险的方法还是C——换条路回家。有近7成被调查者选择C,说明大众还是很谨慎的,至于其他的3成,只有奉劝你们增强防触电的知识了。第五题中,被调查者被设计成已经面临跨步电压触电威胁的人,此时可供参考的脱离方法有4个。经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B选项往回走的时候双脚之间存在电压差,不能排除威胁,而D选项则更惨,直接让电流拿到了侵犯心脏的机会,因此B、D都不可取。而A待在原地也不行,毕竟已经感到两脚发麻,不采取措施只会让死神步步逼近。所以只有C才是可行的,因为单脚跳时,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也就不存在什么电压差,不会产生电流,可以安全脱离。再看测试结果,D匍匐倒退,是不可行方案中最危险的,同时也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人,百分率高达45.2%,也就是说如果真的遇上这种情况100个人中约有50个要被送进太平间,真是触目心惊,想想都可怕。而选择C的人数排在第二,仅有29.6%,此外B有16.6%,A有8.6%。这再次深刻揭示了人们在防触电知识上的漏洞与不足。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大众对电常识的认知程度不深,尚有些漏洞与缺陷。不过这些漏洞与缺陷集中体现在比较罕见、比较“冷”的防触电知识上,所以对于日常的社会生活来说,目前大众对电的认知水平处在合格的范围内,这是本次活动我们得出的结论。但是,这次的活动作为本校八年级暑假作业的一部分,给予我们的意义也并不局限于所得的结论。在与陌生人打招呼,交谈到调查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26位同学都在无形中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的技巧、智慧与胆量,发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这是我们端坐在黑板前很难体会到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同学们的配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暨个人的团队精神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失败的经验,如调查问卷未经与同学讨论就制定,题目的类型不够有意义、统筹队员们的计划尚缺干练等。总而言之,这次活动在多个方面帮助了我们、锻炼了我们将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篇2:关于大众对电常识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主要对象是濮阳市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学历从事临床输血的护理人员180人,均为女性。

1.2调查方法以2016年2月对部分护士进行匿名发放问卷调查180份,填写完整的问卷视为有效问卷,参加调查的在职护士在30 min内完成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1.3调查内容及评分细则以《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成分输血指南》、《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内容为拟题依据,涉及护理人员自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三大方面。题型为单选题,共3 0道题,并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1 0道题是护士的自我评测,满分4 0分;第二部分为后2 0道题,满分6 0分;其中前1 0道为操作技能题,后1 0道为理论知识题。采取现场发卷现场收卷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5.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学历、职称、护龄护士测试成绩与护士自评测分采用方差分析,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护龄人员对成分输血知识认知程度2 0~3 0岁与3 1~4 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5.8 3,P<0.0 5);3 1~4 0岁与4 1~5 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 0,P>0.0 5),护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9 5,P<0.0 5),见表1。

2.2不同职称学历护理人员对成分输血知识认识程度不同职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 5.6 2,P<0.0 5);不同学历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 8.7 8,P<0.0 5),见表2。

2.3临床护理人员对成分输血知识的掌握护理人员自评回答正确为9 7.20%;理论知识回答正确为7 2.22%;操作技能回答正确的8 7.7 7%,见表3。

3讨论

表1~3显示,不同年龄护理人员对成分输血知识认知程度统计分析为20~3 0岁与3 1~4 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护龄组之间的比较,不同职称之间比较,不同学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3 1~4 0岁与4 1~5 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通过以上数据研究分析:(1)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学历对成分输血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年龄越大、护龄时间越长、职称及学历越高,对成分输血知识的认知程度越高。(2)与近几年来医院规模迅速扩大,大量招收护理人员,低学历、低职称护士占较大的比例,学习能力及能动性相对较差有一定的关系[1]。对于年龄小、护龄时间短、职称、学历低的临床护理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及考试,并做好临床护士成分输血新技术的培训,在平时输血护理工作中多与高学历、护龄时间长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可使年龄小、护龄时间短、职称低、学历低的护士对输血环节的知识点和操作规程关键控制点都有清晰、正确的认知度。所以应多举办无偿献血知识和成分输血知识培训,加强临床输血护理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2]。(3)在成分输血过程中,临床护士起着最后把关的作用,输血护理的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建立一套良好的护理程序对成分输血的安全至关重要[3]。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输血操作规程、输血适应证及相关成分输血知识,避免发生各种输血不良反应,保证临床患者成分输血安全。

摘要:目的 通过本课题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的从事临床输血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成分输血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患者的病情与输入成分血以及输血风险的相互关系,以做好解释和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提高成分输血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主要对象是濮阳市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学历从事临床输血的护理人员,以匿名的形式对部分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填写完整的问卷视为有效问卷。结果 31~40岁与41~5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与31~40岁年龄组之间比较,护龄组之间的比较,不同职称之间比较,不同学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输血操作规程、输血适应证及相关成分输血知识,保证成分输血安全,避免发生各种输血不良反应。

关键词:护理人员,成分输血,认知程度,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魏寿忠.护士安全输血相关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64-765.

[2]谭延伟,张亚平,王毅.临床供血护士输血相关知识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76-177.

上一篇:变迁作文1000字下一篇:工会经费申请报告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