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场合中国古诗文语言特点

2022-09-12

一、引言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积极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然而,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西方国家相比, 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 如何让中国声音走出去, 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充分展示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 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二、中国古诗文

中国古诗文流传千年, 经久不衰, 古诗词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其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令国人心之所向, 同样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中国古诗文不仅简约含蓄, 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中国声音, 我国领导人也常常引用中国古诗文来传递中国声音, 这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更增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外交领域的深远影响力。

中国古诗文走出国门, 频频亮相于各种外交场合中, 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我国领导人在外交场合中所引用的古诗文也成为世界外交文化中的新亮点。因此, 中国古诗文的翻译越来越成为东西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在众多外交事务中, 中国声音若要为其他国家所了解, 就需要通过翻译将中国声音更有效、更准确地传播出去。

三、外交场合中国古诗文的语言特点

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抑扬顿挫之中构建了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图谱, 其中古典诗文无疑是最富诗情画意的一脉, 其特有的平仄韵律给我们带来一种视觉美、音韵美, 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外交场合中, 特定的政治语境又赋予了中国古诗文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外交场合中中国古诗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 政治立场鲜明

我国领导人的对外发言代表了我国的政治立场, 是我国政府在国内国外等重大问题上的庄严宣誓, 每一句话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2014年12月20日,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 习主席引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首中的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缪钺, 2010) 。15年前, 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开辟了澳门发展的新纪元, 从此, 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习主席在这里巧用古人诗句, 将杨万里诗中的莲叶、荷花喻为澳门这朵美丽的莲花, 一方面表明了我国鲜明的政治立场: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习主席也对澳门未来的发展寄予了美好的希望, 只要在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澳门这朵祖国的美丽莲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美丽、更加迷人的色彩。

(二) 语言古朴雅致

中国古汉语向来以其凝练雅致的古典韵味著称, 要言不烦, 言近旨远, 其中大多数古诗文合辙押韵, 对仗工整, 语言极具艺术感染力。2015年4月22日, 习近平主席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 习主席讲道:“中国有句古话,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无独有偶, 2015年11月15日,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再次提到“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这句话出自清朝魏源的《默觚》 (赵丽霞, 1994:64) 。其意思是, 一个人独自奋起很困难, 许多人一起行走就容易走得快。习主席两次在国际会议中引用这句古语, 充分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

史意义和当代价值。该句话前后两句字数相等, 对仗工整, 其中的“孤”与“众”、“难”与“易”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古汉语中这些单音节词的运用具有简洁凝练的修辞效果, 毫无拖沓之感, 读起来铿锵有力, 使语言显得古朴雅致。该句短短十个字, 就充分说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如今,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群策群力、协调合作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

(三) 说理明白晓畅

诗以言志, 文以载道, 中国的古诗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 就在于其语言字字珠玑, 言简意深。2014年11月12日, 习近平主席在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宴会上的致辞中讲道:“志行万里者, 不中道而辍足”。此句出自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陈寿, 1999:998)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有志行走万里的人[1,2], 不会中途停止前行的脚步。习主席在此引用这句话意味深长, 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 中美交往从无到有、从有到多, 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35年来, 两国关系稳中有进, 如今在世界舞台上, 中美两国唯有同舟共济, 才能共克时艰,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排除万难, 推动两国关系平稳向前发展, 正如习主席所言:“太平洋足够大, 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 中美两国也应该携手为亚洲安全做出贡献, 这是相辅相成的, 不是互相排斥的”。中国古文说理透彻, 通俗晓畅, 雄辩有力, 掷地有声, 直到今天仍然给人以警示[3]。习主席在此引用的这句古语, 不仅给予中美两国的发展以启迪, 更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四、结语

中国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语言简洁凝练, 内涵丰富的特点, 同时, 在外交场合中, 中国古诗文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外交场合中作为我国外交话语的一部分, 体现着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对外政策, 其对外翻译是翻译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对外政策、欣赏中国文化的窗口。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频繁出现在我国领导人的对外讲话中, 在外交场合中如何翻译中国古诗文也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就外交场合中中国古诗文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外交场合,中国古诗文,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99.15-18.

[2] 缪钺.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63-66.

[3] 赵丽霞.默觚:魏源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23-26.

上一篇:大型调水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下一篇:浅谈4G无线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