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形势

2022-07-02

第一篇:高职院校就业形势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机制探索论文

摘 要: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本文试图以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为基础,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机制。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广订单培养模式,全员参与,提高就业竞争力。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机制 就业为导向 全员参与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式教育。建立和规范高职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高职教育办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

一、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教师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未来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相衔接的教学结合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招生部门要按人才市场需求和各专业就业情况协商确定招生方案,合理分配各专业招生计划。教务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应强化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的链接,按人才市场要求,制定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指导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各教学实体单位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资证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二、积极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要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按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创造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我院为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自2008年起先后与北京悦康药业集团、辽宁一致药业、天益堂医药集团等建立了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用人要求。随着现阶段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与我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对我院学生较高的满意度促使我院更加积极地探索着订单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机制。

三、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为了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我们修筑了两条就业绿色通道。一是广建就业基地,建立人才培养窗口和输出基地。我院在北京、连云港、山东、福建以及辽宁省内周边等地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和就业联络站点,以实习就业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窗口和人才输出基地。每届毕业生就业推介会,现场招聘单位均在五十个左右,另外前期还会筹办针对单个企业的专场招聘会,其中绝大部分单位来自于实习就业基地。如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北京海燕有限公司、北京宏强富瑞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豪森医药有限公司、江苏康缘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福建梅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天益堂医药集团、东北制药厂、沈阳红药、承德颈复康医药有限公司等。

四、建立全员参与、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机制。

1.在我院实行了“领导挂帅,学院统筹,教学关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完善了“任务分解,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奖惩挂钩”的就业工作管理机制。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员抓就业”的指导机制。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学院领导积极督促就业职业指导教师以及各专业辅导员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资格培训和资格认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职化、专业化”的“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3.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开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

4.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就业招聘单位信息库,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以班为单位的就业联络员制度,搭建网络发布平台,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平台(QQ、微信、飞信等),准确快捷地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五、建立就业评估体系。

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学校教育和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就业率的统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映出一所学校的就业大体情况,但是就业指标的单一以及就业率统计的偏差,使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保证评估结果准确与科学,才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和办学水平,才能让社会和高校普遍认可与接受,以实现就业评估的初衷。

实现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大系统工程。作为教育机构,我们首先要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向,从专业到技术技能及人才培养模式都要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创造高职专业竞争优势,创造高职毕业生社会稀缺技术技能资源竞争优势;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组建和培育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这样才能不断开创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朱以财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J].职教论坛,2008(20):30—32。

第二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二作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迎接挑战。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枕业指导的措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我国高职院校应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欧美国家突破口

2008年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感到就业形势的紧张。一方面,与2008年相比,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数净增51万人,达到610万人,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缩减了用人需求,抬高了用人的门槛。在人才供需产生较大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求职产生了悲观情绪。悲观情绪恰恰是求职的大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就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洽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重心的就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专职教师按1:500配备,即500个应届毕业生配备1个专职教师,从这一人力配备看,教师就是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求职指导。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下作,毕业生找到下作就是万事大吉。与此同时,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指向三年级的毕业生,忽视了更广泛的大

一、大二的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完全低效率的状态。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指导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拿2009届毕业生就业来说,他们迫切想知道金融危机对以后的就业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可教师却难以回答。师资力量的薄弱、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的落后,使得教师无法引导大学生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正确评估,从而使大学生无法对自己作出正确定位。

如今,美国金融危机正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很有可能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

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力一法,指导高职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三、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指导和借鉴意义。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和职业目标的指导。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大学生提出就业方而的建议,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立职业目标。

2.对大学生的人生生涯管理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日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通过人生生涯的管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到报酬较高,又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岗位,使他们有能力管理好自已一生的职业生涯。

3.对大学生的求职枝能进行培训。主要帮助学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正确填写各种求职表格,制作标准的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战略,掌握与企业见面和交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前途、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

4.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使其找出白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提高自我推销和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

5.开设求职“门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求职意向和职业目标.还是技能评估和策划求职战略.或是就业信息的获取方法、供需见面问题、求职材料的准备,以及学习事业与职业的关系、考研与就业的抉择问题等,只要是就业问题都可以去求职“门诊”接受指导和咨询服务。

另外,欧美国家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人学的第一年,学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突破口

面对新形势,借鉴欧关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突破:

1.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指导思想上,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转变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做到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队伍专家化、指导手段现代化、指导对象个性化,改变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的状况,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通过班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提供需求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

2.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依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高职院校各个年级职业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安排:

(1)一年级。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帮助新进校的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结合专业教育,使学生认识和热爱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确立职业目标;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2)二年级。讲解人才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与竞争,侧重点在于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会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三年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的权利和义务;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

3.加强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历练。职业指导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对就业形式的了解,多调研、多实践外,还应结合应有的职业道德、就业与职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咨询基础、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等指导内容的要求,掌握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和职业指导技术的具体实践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技术,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职业心理测验的方法和职业素质测评。

作为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关系。职业指导教师应真诚相待并察言观色,深入了解求职者的内心世界,使求职者真正从内心放松,畅所欲言,这样会为了解问题的症结,促进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时作为咨询人员,较强的亲和力、说服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咨询人员在谈话中应具备敏感、温和的气质,同时练就较强的文字描述和出色的口才。

高校应该给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增加其相互交流的机会,真正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德国高职院校就业方向?

答:根据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对最近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有半数以上毕业生从事健身、康复等方面的工作,从事竞技体育者占16.1%,从事体育经济的占20%,而从事体育传媒者约占8%。人们预测,进入21世纪,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方面的人才需求会相对稳定,而体育经济与传媒领域的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

广东省高职院校有几所?

答:67所。竞争力:可以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教研水平,好的教学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好的科研水平能够培养优秀的教师,同时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老师彼此之间又能互相推动,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带来好的社会声誉,提高竞争力。二是就业情况,学生质量高,能够更好、更快的帮助企业发展,反过来获得的收入也高,能给学校带来社会美誉度,同时也能吸引更好质量的学生入校,形成良性互动。

第四篇:高职院校“终身就业服务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就业工作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已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关键词】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

一、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的趋势已经结束,生源总数开始下滑,高校自主招生已在多个院校开始试行。学生素质与院校服务质量将成为各个院校今后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受国内民办院校 “就业市场化”思想影响严重,长期透支院校社会效益资产,而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教育机构从根本上来讲是“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产物,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并不是高等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正常发展的结果。

同时,传统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匮乏对自身及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缺乏服务观念,毕业生与母校无亲近感,就业稳定率低、流动率高,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自身职业发展和高校的社会声誉。

二、终身就业服务的提出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将高等院校划为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其改革的方向是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追求社会效益将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大方向。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步伐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全新的社会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深化体制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对当前的工作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以达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目的,“终生就业服务体系”将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发展的趋势与途径。

“终生就业服务体系”就是在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之下,使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多元化、高效率、长效性的校园内外就业大环境,建立快速、准确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健全全程化信息发布教育平台,并以此平台开展实践的学生良性循环就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要求高校就业部门不仅要将精力投入到密切合作企业、精心设计学生就业服务,就业洽谈会、企业文化展示会、就业信息发布、企业用人招聘代理、学生知识结构岗位设计,为学校提供课程设计依据等工作,还要把学生就业服务作为一种终生服务来提供,用终生服务、服务终生的观念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和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仅把学生在校到上岗看成一个服务对

1象,而且把学生在校,离校上岗,再进修看成一个服务链条。通过课程设计、信息服务,形成学校和社会全方位服务就业,最终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实行终身就业服务的作用与意义

当前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力资源市场的重新定位必将推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职能的转变。传统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是职能部门,每年按时编报就业计划,按时办理派遣工作,协助系部办理招聘工作,适时地进行市场开拓和开展就业教育。但严重匮乏的是对自身及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缺乏服务观念,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低、流动率高,从而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自身职业发展和高校的社会声誉。为此,我们必须适时转变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认清形势,学校教育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由过去单纯为学生找工作,转变为教学生学会自己找工作,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指导教育由过去单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转变为针对所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能力培养、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选择指导,由单纯的讲座式教育向“活动式教育”与“实践性教育”倾斜;由应急式就业教育向学生终身职业心理调试与干预发展;学院由过去单纯地只关注就业率,转变为既要关注就业率,还要关注就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就业部门由过去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服务部门的工作方式,突出就业服务理念,强化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挖掘内部潜力,深化体制建设,全面建立以“就业工作服务化;双选工作日常化;信息服务适时化;职业指导全程化;学生受益终身化;”为指导思想的“育人”理念;

四、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广义的就业工作理念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保证

1、全员抓就业。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全院教职工人人关注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建立一支集就业服务管理、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师等多层次专兼并重的就业工作队伍。

2、全过程抓就业。将就业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就业工作与教学、学生管理等人才培养环节有机融合。

3、全面抓就业。将就业工作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相结合,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四方面纳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列,促进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4、以人为本、市场为准。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市场为准,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越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双促进。

5、以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以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执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推荐原则,营造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

向选择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

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不能就就业谈就业,把就业工作看作狭小的离校上岗,最多谈到岗位技能、提升空间;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逐步深入,简单的 “就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培养要求。“就业教育”正在向“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选择教育与职业发展维护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指导教育”转变发展,这一课程体系是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学生素质教育与二课堂活动为重点,以依托测评工具的一对一诊断式就业辅导与社会实践为辅助,以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职业指导教育。它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让其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为阶段目标,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则是做好职业指导教育的保证。

职业指导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虽一字之差,其实质意义却相差甚远。职业指导教育是全程式,全方位式的,它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风建设工作相互依托,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高职院校应把多元化职业指导教育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品牌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其是大学生职业教育基地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就业市场调研、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教研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为学生发展和成才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其良性循环性发展的目标。

深化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相关联,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纳入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系列,推行全程职业指导教育,促进就业教育工作纵深开展,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必行之路。

(三)、“两个市场”平台的完善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式

“终身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是围绕有形、无形就业市场的运行开发而实践探索的毕业生良性“循环就业模式”。通过各种工作形式的链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长效性的以校园为中心的就业大环境。而其中的快速、准确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健全的全程化信息教育平台,完善学生再次就业体制就成为这一模式运行的重要一环。

1、全天化、广覆盖的信息服务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高校声誉、现代信息技术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系统的资源,网上网下服务相结合,实现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在网上的直接面对面,学校通过信息平台教育、指导、帮扶毕业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信息平台使教育信息发布实时化、单位招聘日常化、实现网上就业指导与服务全天候、广覆盖,从而做到既降低毕业生教育与招聘成本,又能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既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手机信息平台建设,还应包括校友会信息平台建设、校园学生社团平台建设、再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等多个模块,多个模块的相互补充最终达到为学生提供终身就业服务与跟踪职业指导的目的。

2、开放式校园就业服务建设

开放式就业服务方式是校园就业服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院校形象展示的窗口,是院校招生宣传的“黄金名片”,是院校“终身就业服务” 模式的常态工作。

开放式就业服务方式的核心就是建立专门化的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工作方式由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以服务学生、服务院系、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确立工作人员服务思想、贯穿服务意识,使学生就业、离校、派遣管理、企业招聘等工作“一站式”完成,协助院系开拓就业市场及完善以专业为主体的院系双选会,为院系、学生创造最佳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越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双促进。同时,完善以学院就业部门为主体、学院形象宣传为目的的校园综合双选体系。

3、“敞开大门办会场”。

院校每年组织校园招聘会应公开向社会发布校园招聘会信息,通过媒体宣传效应,展示院校的办学胸襟,宣传院校办学理念,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院校,尤其让社会底层人员感受院校的人文情怀,感受院校办学文化。在校生与社会上的应聘人员在同一招聘会上竞争,能让其更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就业的压力,从而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相对于单纯的校园招聘会,此类双选会对企业也更具吸引力。

4、探索“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招聘会适应对象可适当下移。

招聘会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前移,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旦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增强并前移,就会把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动力。也是实验性拓展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方式的一条路径。

5、打造区域校际就业联盟,搭建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资源共享让彼此受益。

院校发展应有更加宽广的心胸,适当联合区域同类院校,从促进全社会就业的高度出发,从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立校际就业联盟,公开就业信息,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实现多赢”为原则,为单位选才和个人求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用人单位资源共享、用人单位联盟内巡回招聘。从社会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就业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帮助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企业挑选到最优秀的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使其优化配置。高校结盟打造的毕业生就业平台,一方面让学生有了更多就业选择,另一方面,这种结盟本身使得用人单位更容易对各学校毕业生素质进行比较,更能看出本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便于各院校今后改进和完善,提升办学竞争力。

(四)、建设完善的校友平台,发挥校友群体优势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学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就业部门的事情,要团结和动用一切社会力量,包括专家、企业、校友共同来帮助毕业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不仅要加强政府、用人单位的联系,而且要建立我们的校友会,把校友会帮助校友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当作常务事情来抓,要有专人来抓。再次,要从办学指导思想、日常教育、校园活动各方面体现职业生涯设计,特别是要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现在国内也许多大学成立学生俱乐部来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作为校学生会的补充,专门从事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同时作为学校校友会的常设联系机构,以帮助就业部门更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搞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的趋势已经结束,教育质量与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将成为各

个院校今后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已成为建设高水平高校的内在需求。而职业指导化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已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速高效全方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希哲

[2]罗润东

作者简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变革中的劳动就业》《也论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第五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以便最终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心理 解决途径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当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通过对我院国际合作、财经物流、软件艺术等系的多名毕业生、即将毕业学生进行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对结果的详细统计,对毕业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当前毕业生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情绪问题

1.1.1 焦虑情绪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是大学生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和现实的矛盾,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在应聘中真实水平的展现。

1.1.2 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平日学习成绩不好、努力不够、受过处分乃至经历过数次应聘失利或是应聘无门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这种悲观情绪还来自于伴随着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而出现的用人标准的大幅度提高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重创更加严重。

1.1.3 不满情绪心理

伴随着悲观情绪的产生,他们逆反和不满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不满,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对老师不满等等。视具体的个人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1.2 自我认知问题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心理系统。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便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2.1 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期望值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这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1.2.2 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据调查结果,大约有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1.2.3 消极等待心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在名牌学府毕业生中存在的自负心理,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坐、等、靠”的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就业看作是父母、老师、学校的事情。

2 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2.1 客观原因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学扩招等等,就业竞争压力大。二从家庭环境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三从个人社会关系方面看,大学生与周边朋友同事相比,只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显示其能力。这些客观因素相互叠加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无所适从,压力重重。

2.2 主观原因

2.2.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待问题有些茫从,不善于调整和平衡心理,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

2.2.2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处于求职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心理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不同步性。加上个体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在求职中就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差异性。

2.2.3 求职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的艰难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专业与爱好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使大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境地。

3 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途径

3.1 从社会与企业角度: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项目,协同学校,把对学生在校培养当成社会责任予以重视,形成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局面。目前社会上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歧视现象也较严重,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攀比员工的学历,用高文凭高学历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感觉越来越难找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用人低成本现象,用人单位喜欢用无文凭、未经培训无资格证的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导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就业率不高。所以,希望社会上的企业能够给这些受过职业技术训练的大学生一个机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从职位需求方面给予缓解。

3.2 从高职院校角度: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 加强就业指导。

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社会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贯彻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行业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2.2 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顽强的创业精神,毕业一上岗就能站得住、打得开,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着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3.2.3 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当今新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可以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4 加强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

毕业生缺乏面试、参加招聘现场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及感受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3.3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3.3.1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取向的心理测试,以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意识的指导训练,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职业的概念、职业的种类、职业道德、职业知识等,并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和现场实习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储备,还要注意辅之以谈话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

3.3.2 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引导毕业生将自身的特质与就业的现实和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做全面、冷静、客观的自我分析,使之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以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3.3.3 辅之以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及时纠正毕业生在就业中因受挫所引发的心理失衡现象,同时教授其一些减压的有效方法。

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影响,有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毕业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或通过与投资商合作,自立门户,办起公司,进行艰苦创业。这种理念也应得到高职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自主创业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兆明. 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 Frederick T.L.Leong,James T.Austin.心理学研究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 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8).

[5] 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2).

[6] 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G. Morris),阿尔伯特·梅斯托(Albert A. Maisto)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工作实际完成情况下一篇:高中语文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