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2-09-11

牙周炎多是由牙龈下大量菌斑微生物引发的牙龈炎症 ,并扩展到深部破坏深处牙周组织。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糖尿病会增加牙周炎的易感性,而牙周炎也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1]。该研究选取了66例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观察并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6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6±2.7)岁,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9±3.1)岁。所有患者均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1年以上; 无其他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血糖水平相对稳定。全口至少有16颗可进行牙周评价的牙齿;3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药物;6个月内未进行过牙周系统治疗。所有患者根据牙周炎诊断标准诊断出轻度牙周炎13例 ,中度牙周炎35例 ,重度牙周炎18例。

1.2 方 法

观察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进行龈下洁治、龈上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术;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牙齿;充填龋洞;进行咬合调整等。牙周术后可适当服用药物防止菌血症。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口服头孢氨苄缓释胶囊(0.5~1.0g/次,2次/d)和替硝唑片(0.5g/次,2次/d)。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个医师于治疗前后8周进行牙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h PG)检查。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BI、PD、FPG、2h PG对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

注:经 t 检验,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两组治疗前对比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牙周炎和糖尿病具有密切的联系,大量研究证明,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都有所升高,这些炎症因子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和脂肪代谢,加重患者的糖尿病病情[2]。而糖尿病引起的白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缺陷、血管基底膜的改变、胶原合成的减少、免疫调节能力的下降、伤口愈合的障碍、骨基质形成的减少等因素会激活破骨细胞和胶原酶, 有利于细菌的入侵和感染的发生,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

牙周基础治疗通过清除牙菌斑和牙石, 以及去除病变组织的毒素等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牙周炎症,还能减少TNF-α的产生,激发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2型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水平[3]。

该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牙周基础治疗后不仅降低了牙周各项指标水平,也降低了患者血糖水平,疗效明显优于非牙周基础治疗的对照组,这表明,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牙周炎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症,还能改善其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6例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和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BI、PD、FPG、2hPG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牙周炎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症,还能改善其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Ⅱ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血糖水平

上一篇:探讨宁夏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下一篇: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方面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