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理综卷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辽宁高考理综卷范文

2011年辽宁高考理综试题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5轨道半径约为3.8×10m/s) A.0.1s B..25s C.0.5s D.1s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

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II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

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的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3.(10分)

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图线;

(3)由所画出的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13分)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5.(19分)

如图,在区域I(0≤x≤d)和区域II(d≤x≤2d)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和2B,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Oxy平面。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q>0)的粒子a于某时刻从y轴上的P点射入区域I,其速度方向沿x轴正向。已知a在离开区域I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因此,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a相同的粒子b也从p点沿x轴正向射入区域I,其速度大小是a的1/3。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粒子a射入区域I时速度的大小;

(2)当a离开区域II时,a、b两粒子的y坐标之差。

第二篇: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臵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臵“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

部门

5.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8.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9.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10.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13.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14.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⑵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

15.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⑵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

16.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

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 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答案:C 考查点: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题干材料中的叙述正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的主要内容: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并在此基础上设立500人会议,在铲除氏族贵族势力的同时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最后完成。

涉及知识点: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2.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考查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学常识 解析: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学常识

3.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答案:A 难度:A 考查点:三公九卿 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 涉及知识点:三公九卿

4.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臵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臵“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答案:B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

部门 难度:C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

解析: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 涉及知识点: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

5.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C 难度:C 考查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臵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臵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 涉及知识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6.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涉及知识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7.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答案:D 难度:C 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解析: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做《黄州寒食诗帖》。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 涉及知识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8.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从建立新政权、废除旧制度、结束无产阶级遭受的奴役可以看出这个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从结束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可以看出这个政权带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方面,同时符合这两个方面的只有巴黎公社起义这一选项。A项里昂工人起义并没有建立政权,B项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权,D项二月革命后俄国仍参加一战,也不符合题意。 涉及知识点: 巴黎公社革命

9.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解析: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涉及知识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0.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D 难度:B 考查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从时间上看,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是1994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1951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符合题干中的60周年。从作用上看,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涉及知识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难度:C 考查点:三大改造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涉及知识点:三大改造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答案:

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难度:C 考查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⑴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⑶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 涉及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13.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答案:⑴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⑵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难度:C 考查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解析:⑴结合材料中西方以及日本变革而强大的事实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来分析背景。⑵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材料一中三年对于三十年和三百年而言,太快;材料二中变法内容过于繁杂,很难一下实现,维新派内部意见不一致;材料三体现的是变法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变法失误的地方。

涉及知识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4.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⑵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 答案:

⑴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⑵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 难度:C 考查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解析:⑴所谓“不虞匱乏的自由”就是生活上面所需不虞匱乏,展現出基本的民生实力,“不虞恐惧的自由”就是要通过减少军队的数量来减少威胁自由的力量。 ⑵首先从时间上来判断毛泽东所说的发生在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以前,正是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围绕着材料的中心,结合时间组织答案。

涉及知识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15.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⑵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 答案:

⑴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⑵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难度:未设臵 考查点:暂无 解析:

⑴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 ⑵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涉及知识点: 暂无

16.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

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 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答案:

⑴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⑵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难度:C 考查点:牛顿、爱因斯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解析:

⑴牛顿(1643—1727)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列举两位影响牛顿的“巨人”:牛顿以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和笛卡尔的以太理论,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力学有阿基米得静力学和伽利略动力学,另外还有开普勒、伽利略和笛卡尔等的光学知识等都符合题意。 ⑵对牛顿学说的影响,一方面,牛顿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艰巨的归纳和融会贯通,促进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另一方面,牛顿学说也存在着缺陷,如机械决定论。这从材料中就可以得出结论。 涉及知识点:

牛顿、爱因斯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第三篇: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历史部分)试卷分析

南靖四中 王东建

一、试卷特点

1、稳中求变

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稳”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上。无论是题型、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和设问,还是考查的深度、广度和开放性,都是十分平稳的,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文综卷的“变”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2009年福建高考历史试卷运用了大量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灵活,形式多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体现了高中历史学科的课改理念。侧重于学科能力的考查。选取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特点:既有简明扼要的表达,如13,14,17,18题,也有用丰富材料的表达,如19,20,21,22;既有文字材料,如

13、

14、19和20,21题,也有图表材料,如16和24题;既有原始材料,如

14、20、

21、22题,也有命题依据历史知识自己或他人概括的材料,如17和18题。在考查知识和角度的选择上,命题者十分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13题和23题,是对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

2、知识点多,覆盖面广

今年的考点数合计有35个之多,是考查知识点数量比较多的一年,也是考查范围比较广的一年。这对于全面、高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新课程理念在命题中的渗透。

(1)以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

新课程三个历史模块实质上是讲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史,六个选修模块主要是文明史重要问题的展开和深化。近年文综材料题命题已明显受到文明史观的影响。 (2)考点选择体现了新课改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的基本理念

今年的试题情境化达到了历年文综命题最高比率。从命题数量上看,12道选择题中,以情境切入的有5道,全卷15道历史题中,以情境切入的有8道;从分值看,以情境切入的历史试题达70分之多。情境化试题的增多,其导向是为努力寻找命题与课程改革接轨的契合点和着力点,使高考命题改革与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合流。

4、凸显专业化

今年试卷中专业化的概念、专业化的叙述、专业化的结论比比皆是。如13题的楚汉之争、18题的“过渡时期”、21题“广义派”、第41题“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及38题、40题选用专业水平较高的历史专著为材料背景等。

二、存在的问题

1、能力要求高

表现为思维能力要求高,脱离了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如16题“报纸号外”、24题“曲线图”和38题“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等,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2、容量大 文字阅读量多,还有2张图片需要分析。考生既要拼思维,还要求速度,使试题测试的效度受到严重影响。

3、难度大

不少题目的设问不是直截了当,而是“转了弯”,甚至是转了几个“弯”,必须调动很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出。如17题,首先必须明白“集结地”指的是陕北,还必须理解“华北战场友军”的含义,即使明白了其含义,还很难作答,因为还要有比较好的地理知识才行。

三、复习备考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和引领功能是其它任何考试所无法替代的。而且永远只可能是中学历史教学适应高考试题要求的标高,而不可能要求高考命题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现实水平。这应该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应有思想准备。我们是要做理性的思考,仔细研究今年的试题,认识其命题的趋势,服务于以后的高考。

从高考改革的方向看,突出能力考核是大势所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并非空中楼阁,需要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重组再现、灵活应用体现出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没有厚实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无源之水。“双基”薄弱,能力就无从谈起,“双基”扎实,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以今年文综历史卷为例,单纯属于考查记忆的基础题有:13题楚汉相争,18题过渡时期,38题李赀的主张,41题华盛顿和孙中山的修为.(共计29分),其余的主客观题主要考查各种能力,但必须都要有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我认为备战2010年高考应该从以下4方面落实基础知识。

第一. .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更新和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作为学习、领会素质教育思想的过程,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在心理上对新的课程改革给以认同,增强课程改革的自觉性。

第二,我们高中教师在准备高中历史课程时,必须认真的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新课程的历史课程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有深入的理解和了解,使之在时序上、内容上、难易程度上和内在逻辑上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理解和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课程标准的法规地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指导教学,全面建构高中历史教学,而不能讲一课备一课。我们在使用教科书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的兴趣领域、学生技能水平、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别,对模块与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内各专题之间的顺序进行调整,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裁减、调整或整合,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教师也要成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

第三,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一是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教师权威的讲授转向师生平等的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是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创建灵活、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解放.。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下,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落实“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往历史教学重视量化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的不足和弊端,按照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综合运用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必须以历史课标为指南,以历史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评价杠杆,调动师生的共同积极性,才能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争取在明年高考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教师版)[范文]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各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跨度大,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①是元朝②是唐朝③是西周④ 是秦朝。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 ,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④为郡县制,应为秦朝 ,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 【结束】

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 【结束】

3.(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 【结束】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社会习俗、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图片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这四幅图片都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项“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 ,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 【结束】

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6题)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 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项正确,A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 【结束】

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7题)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希腊民主的本质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希腊民主本质上是奴隶主性质的民主,广大奴隶毫无民主权力,故D项正确,ABC未涉及到这一本质。 【结束】

7.(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的内容,主要考查背景中的一项。1776年,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在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中,潘恩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必要性。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须与英国一刀两断,建立自己的共和国。他强调真正的权力必须而且只有来源于人民。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天赋人权学说。

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属于难题。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主权 ,故C项正确,ABD错误。 【结束】

8.(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9题)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本题考查的是进化论思想的作用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对两段材料的理解,应为进化论思想的作用,特别是从严复可作出判断 ,故B项正确,ACD均错误。 【结束】

9.(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它们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 ,故D项正确,ABC均错误。 【结束】

10.(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 “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本题考查的是越南战争,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能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 ,故C项正确,A标题范围过大,B没有指明主体美国,D主体法国错误。 【结束】

1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2题)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文学的主要成就中的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作品《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作品《等待戈多》都创作于20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它关注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30年代以后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A是英国狄更斯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B为现代主义文学,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作品,是现代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2.(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5题)(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答案】

(1)不同:目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学习。

成员,中国清政府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海关、礼部等一般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官员。

态度:中国清政府统治集团重视不够,对近代化采取的是被动应对。 日本统治集团高度重视,对近代化采取了主动接受,全面学习。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结束】

13.(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36题)(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答案】

(1)南宋:市舶司 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等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对外贸易情况以及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历史知识的纵向比较能力。(1)问中南宋和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可从材料中找出,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难答出。(2)问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及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只要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较熟,也不难答出。(3)问较难一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结束】

第五篇:2016届河北省高三高考预测文综卷政治题

12.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2015年11月20日起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市场化,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由此可见,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更加注重:

A.资源稀缺程度对价格的决定性作用

B.发挥价格、供求、竞争的调芾机制

C.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D.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可替代能源比重

13.某服装企业打破传统服装行业用户被动选择的行业壁垒,开发出一款互联网服装创意平台,顾客就像置身于裁缝店里,可以随意创作、选择定制属于自己的各款衣服,一周后“私人定制”的服装就会送到顾客手中。该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人青睐。可见: ①“互联网十个性定制”成为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 ②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③企业要转变观念,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

④“互联网十传统产业”有利于产业或服务的转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 .2015年,我国通过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下列属于结构性减税政策且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①营业税改增值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稳增长

②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稳增长 ③清理部分行政事业收费—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扩内需

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优化外贸出口结构—调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5.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根本原因在于铁路按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通过学习、引进、吸收再到创新、发展、提高,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中国已成为引领世界高铁发展的佼佼者。这充分说明: ①“走出去”已成为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 ②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优势是技术、品牌、质量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6.某市政府决定引进一个重大化工项目,投产后将为该市带来可观的GDP,但决策未经环保部门的评估。市民王某实地调研该项目的合理性及其缺陷,同时给政府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表达态度。王某的做法启示我们:

A.应充分利用舆论监督这一最为有效的监督方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D.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不因人微言轻放弃监督权 17.下面漫画《审批长征》对政府职能改革的启示有:

①打破利益藩篱,推进简政放权 ③下放政府权力,压缩政府职能

A.①②

②扎紧制度牢笼,坚持依法治国 ④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

B.②C.③④

D.①④

18.新世纪以来,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版图巨变,国际力量对比朝着均衡化和多极化的方向演进。这种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

①发展中国家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成为国际秩序的领导者 ②使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经济和军事竞争成为各国比拼的重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④有利亍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台办主办的“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举行。展览共展出木版年画、剪纸、风筝、内画瓶、鲁锦、胶东花饽饽等60多个非遗项目近两千件作品。海峡两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

①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融,走向统一

②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充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 5年前,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问世;4年前,飞机首次被“打印”而成;1年前,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为一名1 2岁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属全球首例„„今天,3D打印技术正在打破人类的想象,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好莱坞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因为众多科学家的参与,以科学的态度展示出一幅奇异而壮观的宇宙景象,成为科幻作品的新标杆。除宏大的视觉享受外,它也引发了关于宇宙学的讨论,并引起众多青少年对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必趣和爱好。下列对科幻电影的认识合理的是:

①科学幻想体现了“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②科幻电影情节虚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具体体现

③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科幻电影缺乏社会实践基础,只是作者的主观想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具有斗争性 B.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具有对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23.幸福,既是物质上的追求,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对病人而言,健康就是幸福;对于学生而言,兴趣由己就是幸福;对于沙漠的跋涉者而言,一杯水即幸福;对游人而言,能看到风景而不只看到人头即幸福。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体因素制约

D.幸福感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12日,国务院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条例》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居住证制度在全国落地,标志着实行了30年的以城市外来人口治安为重点的暂住证制度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更反映出户籍制度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按照<条例》的规定,将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并鼓励各地政府不断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此举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体现出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有助于经济新常态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所带来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型城市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有明显增加,对提高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道路、地铁、学校、医院等方面投资机会的增加,也会给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1)根据材料一,从公民与政府的角度,分析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的颁布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实现经济新常态的积极意义。(14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教育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下表为某中学2015年的教育活动方案(节选):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视死如扫、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该中学开展上述三项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10分)

(2)有同学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2分)

(3)为更好地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请你为学校拟写2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不超过14个字。(4分)

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12.B 解析:该题以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为背景,考查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市场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市场化,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价值决定价格,资源稀缺反映了供求关系,不是决定因素;C、D两项与题意无关。

13.B 解析: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非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故①②错误;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传统产业转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制定了科学的经营战略,有利于带动其转型升级,故③④正确。答案选B项。 14.C 解析:结构性减税同时追求多重目标,是2015年税收政策调整的主旋律。该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对结构性减税的具体内容有所了解。可以运用排除法。要达到减税的目的,就应该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发展能力,达到扩内需、稳增长的目的,②错误;清理部分行政事业收费不属于税收政策,③排除。①④符合题意。答案选C项。

15.D 解析:中国高铁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已成为中国外交一张靓丽的名片。该题以此为素材,考查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等知识点。通过“引进来”——学习、吸收、创新,中国高铁的技术优势逐渐增强,“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但不能因此认为“走出去”成为主要方向,①排除;我国着力增强出口商品新优势,提高出口商品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但还未成为主要优势,②排除。③④符合题意。

16.C 解析:当前,民主监督已成为促进政府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重要手段,成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同时,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有必要予以正确引导,确保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该题选取公民王某的案例,主要考查民主监督的相关知识,引导公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C项符合题意。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多种,各有特点,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但不能因此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A项错误;B项的主体是决策部门,设问要求从公民的角度考虑,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管理,D项排除。 17.D 解析:该题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当前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项目过多、程序繁杂、效能低下的现象,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作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等知识点。根据漫画反映的问题,对于政府职能改革而言,应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效能,符合题意的是①④。漫画反映的问题与依法治国无直接关系,②排除;对“简政放权”不能简单理解为“下放权力,缩减职能”,③排除。

18.D 解析:①说法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某个国家想成为领导者的图谋变得不可能;③错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9.C 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和百科全书。该题以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开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点。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同文化交融,但并非走向统一,①错误;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的独特价值,与时代精神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20.C 解析:该题以3D打印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等知识点。根据材料,“打破人类的想象”体现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人类认识不断深化,①符合题意;每一个时间节点上3D技术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出认识反复性的特点,②排除;③表述错误。 21.B 解析:“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强调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①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科幻电影并非完全虚构,是人们在现有物质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因此②④错误。

22.D 解析:该题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部分网民在参与互联网活动中权利和义务失衡的现状,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等知识点。权利和义务既对立又统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漫画中部分网民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了履行义务,只看到二者的对立性,而忽视了同一性,D项符合题意。启示类的题目一般要求揭示题目反映的问题,或者回答正确的做法,A项不符合题目“启示”的要求;B项表述错误,同一性不等于对等性;C项与材料无关。

23.C 解析:该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点。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体现了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受主体因素的制约,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不确切。故选C项。

38.(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条例》的颁布,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也体现了人民利益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3分)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条例》的颁布,保障了城市外来人口在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分)③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加强社会建设等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条例》的颁布是政府履行职能、坚持原则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政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分)④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条例》的形式对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分)

(2)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这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4分)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户籍制度改革将会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国家财政投资的增加,这样将会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5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经济。户籍制度改革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可以促进城乡劳动者、资金和物质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5分)

解析:第(1)问,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问的答题范围为从《政治生活》中公民与政府的角度,考查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对《居民证暂行条例》的颁布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注意结合材料,从公民与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第(2)问,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问题型属于典型的“意义类”主观题。回答本问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理论回答。“对提高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有利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从而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结合,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9.(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开展书法展示活动,有利于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3分)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追寻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分)(若从文化的影响、教育的作用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同时还包含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抗战精神,二者的关系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体现了联系的观点。(4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的特点,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4分)③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分)

(3)例:吟诵国学经典,涵养书香校园。沐浴圣贤光辉,濡染智慧人生。(答案须围绕弘扬优秀国学经典等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解析:该题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某校围绕该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为背景,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等知识点。第(1)问,着重对材料中相关的做法进行分析,获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原因和意义,如“经典诵读”“书法展示”“抗战精神”等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信息。答题时一般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路组织答案。该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除了答案要求的几点外,也可从其他角度作答。第(2)问,主要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文化生活的观点,这对灵活运用哲学观点提出了较高要求。该题具有辨析题的性质,首先应找出观点的合理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观点进行阐释。然后运用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分析观点的片面性。第(3)问属于开放性的设问,宣传语必须围绕弘扬优秀国学经典这一主题,并且符合题目的其他要求,即可得分,但得满分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组织水平。

上一篇:老婆大人检讨书范文下一篇:轮滑社团招募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