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2022-11-21

下肢深静脉血栓 (lowe limb deepvenousthrombosis LDVT) 是外科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外一科近年来高度重视做好围手术期LDVT的预防, 观察和护理, 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预防和护理经验, 取得了一定效果, 总结如下。

1 手术前预防性护理

1.1 患LDVT风险的护理评估

责任护士认真了解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基础内科疾病等, 如有无糖尿病, 活动期肿瘤等易栓因素。用药情况, 如避孕药、促凝药等。结合患者的家族史、年龄、性别、种族、体型等因素制定出风险等级。

1.2 开展健康教育

向患者将清楚LDVT发生的原因, 危险因素及后果, 提高患者认识水平和警惕性。认真讲解讲解LDVT的早期症状, 如有类似不适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并对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 戒烟, 戒酒, 低脂高纤维素饮食, 保证大便通畅, 积极治疗原有的内科疾病, 把血糖, 血压, 凝血指标控制在大致正常范围。让患者了解术前, 术后积极配合的重要性, 教会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正确方法。

1.3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和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尽快适应患者角色, 消除心理障碍。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坚持用药, LDVT是可以预防的, 鼓励患者竖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使护理工作更有效。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舒适的住院环境

病室应安静, 宽敞, 室温保持在18~22℃, 湿度在40°左右, 合适的温湿度有利于静脉回流。创造无烟环境, 减少尼古丁对血管壁的损害。

2.2 护理观察

LDVT多于手术后48h内发生, 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 应重视患者的主诉, 有无下肢疼痛感, 对比观察双下肢的色泽、温度、肿胀程度;测量不同平面的周经, 做好标记。如有发热。腓肠肌压痛。下肢肿胀时应及时告诉医师进行相关检查, 以提高血栓栓塞的早期诊断, 及时药物治疗或手术取栓。同时应警惕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的情况发生, 如有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 应立即使病人平卧, 避免深呼吸, 咳嗽, 剧烈翻动等, 同时给于高浓度氧气吸入, 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1]。

2.3 抬高下肢,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大手术后患者应抬高双下肢20~30°, 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 防止血栓形成, 还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在麻醉未醒前进行被动活动, 如足踝部的内外翻, 屈伸, 环转运动。按摩双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从跟腱至下而上挤压运动或拍打。膝关节的伸屈等。清醒后鼓励患者床上运动, 多做深呼吸, 增加膈肌运动, 促进血液回流。

2.4 溶栓、抗凝的护理

对高危患者采取抗凝治疗时,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 保证用药时间的准确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按时检查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观察伤口、穿刺点、齿龈、鼻孔有无出血倾向。

2.5 对高危患者, 应穿弹力袜或打弹力绷带, 使用时应注意绷带的宽度和松紧度, 松紧度以能将一手指伸入缠绕的圈内为宜。

包扎前应使静脉排空, 从静脉远端逐渐向上缠绕, 并及时观察皮肤色泽及肿胀情况, 以判断效果。

2.6 做好出院指导

首先要使患者正确认识配合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 做好出院后常用药物服用方法、用量的指导。教育患者服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 一定要按医嘱剂量服用, 定时来院检查。多食新鲜素菜和水果, 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坚持穿弹力袜, 保持大便, 防止大便干燥排便时腹压增大导致血栓脱落的危险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术前对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认真评估, 术后采取护理手段积极干预。结果 术后根据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度,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通过为患者创造适宜的治疗环境, 有效的心里护理, 严密的护理观察。结论 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等一系列护理措施, 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乐民, 杨林, 魏乐, 等.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100~1001.

上一篇:浅议“时尚体育”对“三自主”教学的影响下一篇:思维享受的艺术——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