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

2022-09-10

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 老师和学校除了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之外, 还需要结合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积极的体现社会热点问题的作用和价值。

一、社会热点问题

在对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内容, 其中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 社会公众比较关注同时存在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问题和重大事件, 其可以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外交军事有关, 也可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存在一定的联系, 群体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在社会热点问题之中所占有的比重相对较高。如果站在宏观的角度对该问题的参与度和社会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那么在不同的领域之中, 只要能够引起受众争议或者是大众热评的问题都可以称作为什么热点问题。

在推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现状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理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难以避免会存在许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大部分的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非常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热议, 由此所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也非常的明显。作为我国社会群体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教育背景较好, 同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 能够利用不同的信息渠道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接收和传递。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之下, 青少年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传播者和接收者, 如何实现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紧密结合成为了高校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学校领导者必须要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思政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积极的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策略和融合手段, 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的解决目前的思政教育问题和瓶颈。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显现的弊端

在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之前, 我国以计划经济为主, 在这种经济体制之下, 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非常的简单和随意, 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行政主义色彩。

首先存在强迫式教育, 大部分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中存在许多意义比较积极同时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正面事件, 高校对这些事件非常的重视并将其纳入现有的学生教育体系之中, 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不可否认,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改善, 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的依据, 有许多学校主要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教育和引导, 机械性和预定相对比较明显, 没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主体需求, 导致学生过于的被动。另外, 这种较为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存在许多的强迫, 学生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 没有真正的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的接受各种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感悟。

其次, 存在围堵式教育。有一部分的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会直接采取校园网隔离的形式, 避免学生接触到事实的真相。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 同时存在较高的探究欲, 学校如果采取这种封闭式的教育形式, 那么就会导致学生适得其反, 甚至会产生许多的厌烦心理。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极低, 在互联网时代之下, 这种简单的维度是教育模式不仅不符合施政教育的实质要求, 同时还会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浪费, 学生也难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主动的参与并实现个人素养的稳定提升。

最后, 存在放任式教育。大部分高校过于注重科研成果, 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通过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来保障自身在社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作为高校来说, 首先需要注重教书和育人, 积极的实现这两单任务的有效结合, 但是极少有学校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身的核心任务和核心工作要求, 往往过于注重对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引进, 将来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设备和教学设备的更新上。尽管这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柱, 但是作为高校发展的立身之本, 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尤为关键, 如果忽略了该工作就会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同时思政教育主要以放任式的教学模式为主, 学校没有积极的抓住各种社会热点问题, 直到出现问题之后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工作结合的途径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的有效结合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高校需要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情况, 了解大学生在各类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另外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的关注, 同时能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接受思政教育, 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整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 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复杂, 为了保障该工作的与时俱进, 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了解这些问题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积极的将该问题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实践之中, 将机制的完善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相结合, 促进学生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

(一) 成立专门机构

社会热点问题会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落实, 各级别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 明确社会热点问题的来源和具体的发展动态, 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和系统化的整理。社会热点问题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 在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现有的四种教育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之中, 学生领导者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 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对不同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类和整理, 在此基础之上将问卷调查与高端反馈相结合, 利用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为后期相关活动和课程的落实指明道路和方向。另外, 学校老师还需要针对性的结合社会重大问题积极的解决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 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解除思想上的疑惑, 更好的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与发展。

(二) 改进两课教学模式

我国的教育提出, 老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切入点, 不断的突出思想教育的效果和作用。在落实两课教学时, 老师需要以学生的住宿需求为依据, 尽量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 将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相结合, 更好的体现社会热点问题的作用和价值, 保障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现实性, 思想性和启发性。另外, 一个科学合理且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够保证学生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现有的自主学习中, 主动的学习和理解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 在个人兴趣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全方位的提升。为了积极的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桎梏, 老师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紧密配合,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之中接受正确思想的引导和熏陶, 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四、结语

为了不断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 高校在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积极的抓住各种社会热点问题, 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的要求, 实现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 保证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 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 积极的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和成长,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之中, 高校思政教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 许多高校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 立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不断的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 积极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 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我国, 导致我国的思政教育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和复杂, 实际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对此, 本文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质情况, 对这些问题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价值进行相关的探讨, 以期为突破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价值探讨

参考文献

[1] 颜亮, 马金珠.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4 (7) :93-94.

[2] 刘方.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考试周刊, 2017 (4) :141-141.

[3] 王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讨[J].科技风, 2018 (12) :243-244.

[4] 丁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应用价值探讨[J].教育:00156-00156.

[5] 杨文正.社会关注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观教育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 25 (6) :176-178.

上一篇: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下一篇: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