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

2022-09-11

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新辅助化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粗针穿刺活检 (CNB) 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术前乳腺癌最常使用的诊断方法[1]。我院于2003年10月开展乳腺双靶X线摄片、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检查技术, 对乳腺癌的术前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收集近2年来我科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进行分析, 以对CNB导管原位癌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乳腺CNB诊断导管原位癌资料共30例, 其中可疑浸润或不除外微浸润癌7例。均为女性, 年龄38~77岁, 平均年龄51岁。肿块最大7cm, 最小1cm。

1.2 仪器

使用美国GE钼铑双靶X线机及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系统。Bard 14G, 16G活检针及自动活检枪。

1.3 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立体, 将可疑病灶置于加压板窗口内压迫固定, 行正位及左、右双斜位扫描, 根据所采集的图像选择穿刺部位, 经计算机处理, 确定进针的部位及深度, 并调整活检装置、消毒、局麻。根据需要选择14G或16G活检针并接活检枪, 将活检针刺入病灶, 迅速发射活检枪, 将穿刺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送检。每例穿刺送检组织3~5条长度0.8~1.5cm, 直径约为0.1cm。

2 结果

30例均有术后肿块切除病理。所有病例肿块组织均全部取材固定包埋, 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如下:导管原位癌8例 (26.67%) ;微浸润性导管癌13例 (43.33%) ;浸润性导管癌、以原位癌为主2例 (6.67%) ;浸润性癌7例 (23.33%) ,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例 (20%) , 浸润性小叶癌1例 (3.33%) 。CNB中可疑浸润或不除外微浸润癌7例中有2例为微浸润性导管癌 (6.67%) , 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 (16.67%) 。

3 讨论

现就结果分别讨论如下:国外Sneige N等报道粗针穿刺标本诊断导管原位癌约有20%术后证实是浸润性癌, 而本组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病理浸润性癌为73.33%, 剔除微浸润行癌病例则为30%。两者数据相差不大。分析原因, 可能为我们对所有病例肿块标本均全部取材制片观察, 提高了对微浸润性癌检出率有一定的关系。

在术后肿块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为主病例中, CNB切片中无浸润癌成分, 原因可能为肿块穿刺选取部位代表性不强或穿刺送检标本不足所致。这对穿刺医师操作水平提出了要求, 需要穿刺医师在穿刺前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 结合触诊调节对肿块的穿刺深度及角度, 并保证组织取材充分足够。但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某些病变特点如原位癌成分较高、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或坏死后纤维瘢痕组织明显增生, 也都是影响穿刺活检组织代表性不强的因素。重复穿刺活检并不能有效规避以上影响因素, 故此我们认为对此类病例应当进一步手术冰冻或肿块切取活检确诊。

CNB诊断不除外微浸润或可疑浸润癌病例, 术后肿块切除标本均证实有微浸润或浸润癌, 对于穿刺标本中浸润癌成分未能肯定, 原因可能为送检穿刺标本有限、切片质量不佳, 无法使病理医师正确作出浸润癌成分诊断或病理医师诊断经验不足, 造成诊断不充分所致。对此类病例, 应当重新制片或提交高年资病理医师会诊, 并可对穿刺活检组织进行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确诊。日常工作中良好的病理会诊制度和临床病理讨论制度我们认为这是必须建立的, 它可以有效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

术前对乳腺癌病人进行新辅助化疗, 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降低临床分期, 有利于根治术和保乳手术的开展, 并且可以术后判断肿瘤对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指导临床实施进一步个体化治疗。因此提高CNB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微浸润癌或浸润癌的诊断阳性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以上几点, 为提高乳腺浸润性癌中存在于CNB的假性导管原位癌结果, 需要做到: (1) 穿刺医师操作规范; (2) 活检标本穿刺部位准确。 (3) 取材数量充分, 足够; (4) 保证制片优良; (5) 建立良好的病理会诊和临床病理讨论制度, 必要时对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乳腺穿刺活检相对目前其他术前常用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 且无假阳性诊断, 但由于其取材相对不充分性, 只能根据穿刺样本做出诊断, 并不能反映整个病变特征, 因此, 对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应当进一步手术冰冻或切除活检以便确诊。

摘要:目的 探讨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诊断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导管原位癌病例与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粗针穿刺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出现较大不一致性。结论 粗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但对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具有较大局限性。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 柳剑英, 张武, 郑杰, 等.乳腺肿物超声引导粗针活检组织学诊断准确性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 (10) :737~741.

上一篇:基于需求侧的角度谈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创新下一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