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实现对策研究

2022-1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即失业, 而部分大学生又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学的不错, 但实践能力在学校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因此对于应聘到工作存在不虚心求教的现象。因此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要积极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便学生走向社会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 切实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1]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实现的必要性

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 对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主要就是依靠高校给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社会的发展迅速, 大学生对目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 学生无法通过正确的渠道掌握当前社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形势, 因此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以便大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从而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一) 思政教育的实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迅速普及起来, 高校每年的扩招工作, 使得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给社会的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大多数的毕业生一到毕业季就面临着失业的现状, 甚至有的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不能稳定下来, 出现一就业就辞职的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多种原因, 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 在大学学习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训练, 无法从大学生的角色迅速转换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对于工作眼高手低, 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低的问题。

(二) 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在当前社会复杂的就业环境中会遭遇各种挫折和考验, 学生能否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失败, 是目前高校对学生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高校是否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在以后的就业中积极处理各种矛盾,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首先, 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政教育的实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够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 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心理状态, 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效的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人生道路中的各项工作的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学生在求职的时候, 毕业求职就要面临着面试, 面试考官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一个学生能力怎样, 却可以通过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流露出的自信心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 学生自信心的流露能给考官带来很好的印象, 考官会认为学生自信心的流露也是能力的一种的表现, 即便现在学生不具备工作的能力, 但是考官会认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能胜任。因此, 高校要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求职的面试。其次, 高校应该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一个人是否具有进取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是否具有进取心是以后的求职中面试考官十分关注的问题, 因此高校要重视起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取心的培养, 要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促进学生进取心的建立, 实行对学生的奖惩制度, 通过对学生的奖励积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以后的求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校在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形势, 提高就业率

随着大学学历的普及, 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社会对人才需求已经不能容纳起所有的毕业生, 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大批的毕业生投入到求职的大军中去, 但是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足造成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降低。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 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无法实现良好的就业。在这种形势下, 要求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能重视起思政教育的实行,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社会大形势下就业的趋势, 为毕业之后的求职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解决就业压力。[2]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实现的具体措施

(一) 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系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针对此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生就业率低的现状, 但收效甚微。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求职中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能加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但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规划课仅仅以讲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讲的只是皮毛的知识, 没能真正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就业形势。因此, 高校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要狠抓思政教育工作, 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系, 提升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真正认识。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改变教育方式, 让学生掌握就业规律和技巧, 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二) 大学生的就业规划要和思政教育相结合

在对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大学思政教育的过程中, 逐渐渗透就业规划的内容。因此, 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 需要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研究, 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 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高校教学老师应该提升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还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结合社会的发展特点, 在就业规划课中采取体验式的模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到求职和真实的就业过程, 从而达到最优的职业规划效果。

(三) 建立大学思政教育就业指导专业团队

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是目前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提高就业率的主要途径, 所以高校应当建立思政教育的专业团队, 提高师资力量, 加大对思政教育者的培训力度, 有效的提升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 努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终实现终极目标-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 将大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的现状, 高校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工作是现阶段高校应积极应对的主要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育迅速普及起来,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教育的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的需要。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不断的提升,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在这种形势下, 就要求高校重视起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帮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顺利的就业, 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实现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东鹏.论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中的导向作用[J].长江丛刊, 2018 (16) :253-254.

[2] 董林傲琦.论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中的导向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7 (49) :41-42.

[3] 陈丰.高职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探究[J].时代报告, 2017 (12) :220.

上一篇:乐山师院公体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下一篇:环境保护市场化的探索与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