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改造型形态的发展与自然形态的结合

2022-11-04

陶艺的造型形态一方面受自身艺术规律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制作工艺的约束。形态规律方面可以是对自然形态的提取。也就是对自然形态的观察、理解、归纳、夸张、变形等手法。使自然形态变为艺术形态。再通过陶艺作品表现出来,当然在设计形态的过程中,也要与陶瓷的制作工艺相联系。陶瓷不同于其它材质的东西。在烧制过程中有一个升高温过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作品开裂、变形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到陶瓷的成型,不能只注重设计造型,从而忽略了考虑它能否烧纸成型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制作工艺的支持,就不可能完全地表达出形态的“思想”也就没有艺术可言。

一、形态的组成规律

其实设计陶瓷造型形态有多种方法。比如,最初的点、线、面各种物体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是由这三者之间互相结合,相互转化而表现出来的。点的组合可以形成面和线,多条线的平行也可以形成面,线的弯曲、笔直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设计语言。线面的结合可以组成几何形体。我们可以运用几何形体做抽象的事物。这些都是组成物体形态造型的基本元素。有了基本造型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在一个基本型上进行切割、复制或者扭曲等,对型体进行设计。不同方法的改变就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形态。在造型艺术中,点、线、面的表现力是极为丰富的。同一根线,同一个面,设计者可以通过对其方向曲度的改变来造成成少上万起伏不一的形态。再将这些形态进行有机处理,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器物造型。去表达出作者的意图、设计思维。康德说:“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的视觉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造型。因为造型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现代陶瓷消费不仅要求产品性能多样,而且要外形美观,也就是陶瓷的形式美。其中,形态处理为主要内容。而有时功能效应又制约着造型的结构形式,功能是否科学合理,有多大程度可以发挥效用,外型是否具有创造性,对于设计者来说是重要的。这其中也有一些规律来体现各种形态变化形态设计中的规律。

在观察一种事物时,凡是能够使人感到美观的,都是符合了一条共同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形势变化中存在着一种和谐统一关系,获得视觉上的舒服感,于是也就产生了美感。比如宋代瓷器宋瓷在造型和装饰上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代表。造型以简练为主各部位比例尺寸都恰到好处。它们首先注重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然后才根据器物的功能效应容量大小比例尺,进行加工。例如,梅瓶在当时是作为装酒装油的容器,下细上粗,可以使人搬运时抱着更容易,而且上面的大肚还可以满足大容量的需求。还能节省放置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后也不失造型美。饱满的器形像一个体态风韵优美的少女。各个部位的比例尺寸都达到了十分和谐完美地步。

由此可见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配合协调一致,局部和整体不能相互隔离,要统一。其一是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在陶瓷造型上有多种形式表现。陶瓷造型的韵律从形式到面、线等都有所表现。比如彩陶,马家窑的彩陶文化中,彩陶盆和尖底瓶,彩陶盆上面都绘有曲线优美韵律感很强的螺旋漩涡纹饰。起伏的节奏配合器形的饱满粗细变化,使器形形态千变万化,和谐完美。这些都是陶瓷造型形态的艺术魅力。了解了这些基本的结构组成知识遵循这些规律就可以进一步的去改变造型形态。那就是与有机形态结合。我们可以把生活中任何事物状态经过提炼,与陶瓷造型柔和在一起。来表现出各种效果。比如动物的一个形态提取出来。用线条体现出大致形状,再加以变形,可以使它变化出可爱趣味,刚强等艺术形态,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又去除了不必要的细节。

二、形态的进一步结合变化

自然界的物象种类繁多,变化多样。自然形态体现着对称、平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所以从自然元素中获取有效的形态语言符号信息,并将之融入精神和情感因素,在陶瓷设计艺术领域有着很大优势。将自然形态的巧妙运用,合理安排为陶瓷设计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自然形态语言在陶瓷设计中,不应只是简单的照搬,做机械而单调的复制、拼凑而应结合作品的实用功能,发现出创作纪念,做到“借景生情,借物永志”在创作和应用过程中,赋予陶瓷设计作品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这也是设计中的一种情趣。它体现自然化与人性并重的造型设计趋势。陶艺作品设计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装饰两方面。造型的设计更含蓄。老子曰“美乃自然”,他认为人类理想的状态是纯自然的状态。陶艺造型的情趣也要注重顺应自然,这样的设计可表现浓厚的人情味。所以我认为可以从自然方面着手来设计作品。当然想设计出好的作品首先头脑中要有丰富的资源。要想设计关于自然的东西。就要先了解自然,观察自然,注意自然中的每一个形态每一个细节,提取出来。要养成记灵感的习惯,随身带个本子,记下有时一瞬间的感受,积少成多,有时就是那一个灵感给了自己启示。当然还要多阅览书籍。艺术加工不是随手拿来的。脑中要是有足够的文化基底,对各方面知识都有一个了解,头脑中,东西多了,到用时自然会流露出来。多看一些好的设计参考他人设计的同时对自身也是一个培养学习的过程。可以使自己知道如何把头脑中的知识与灵感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这种结合。比如提取出自然中物象的形态,进行整合抽象变形。比如太阳、满月有饱满的感觉。人们便赋予图形圆形吉祥和团圆的意义。波浪和沙丘有流畅、柔美的曲线。人们便用它来表现婉约柔美的感觉。也可以对这些形象进行夸张增减,提取代表性的语言,都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造型设计。我的第一个设计方案就是以波浪为元素设计的调味罐。以波浪上下起伏的形态为题。组合出曲线的造型,用渐变的蓝色作装饰,表现出海浪的意味。再者可以人为的对自然形象归纳、抽象使形象变得简练,概括。第三个设计方案就是以风中各种植物的摇摆形态,抽象出的一个花插,并同时具有使用功能。

三、形的发展与自然

最早出现的陶器就只有形态造型是没有装饰的。开始的器物形态也只是为满足功能要求而形成的。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在要求功能性的基础上,渐渐延伸出功能与审美相结合的产品,也对器物的造型美感上有了要求,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需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人们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如以主观想想取意就设计出美且实用的产品。生活中很多元素都可以用来设计。比如植物、动物的形态,建筑物的造型。几何物体的切割组合等,简要说主要有自然对象和人为对象。自然形态来源相当广泛,起初的造型设计,从形态上是对自然的模拟。因为人生活在自然中,也从自然起源,一切都依靠自然。比如新石器时代,有许多以动物原型为形态制作的陶鬶、陶鼎等。后来才发现成为象形取意。唐代张彦远在《笔法记》中些“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即认“意”是神,例如西晋时期一件青釉镂空香薰,灵感来自水仙造型,加入主观创造。扩展来说,大自然给人的启示是无限的,每门艺术都可以通过对自然地“加工”来表现出美,注明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就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他说“什么是艺术,或许在别人眼里一个孔雀的回头,一株向日葵他不是艺术,但在我眼中,它每一个随风摇摆的形态都能成为一种舞蹈。”所以说设计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的代表作《雀之灵》《雀之恋》等都体现了一种原生态的艺术美。他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他从自然形态中提取精心设计出来的,既保留了自然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美感。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也提出“向自然学习”的口号。并设计出大量以动植物为来源的装饰。它的许多设计比如挂毯壁纸封面,上面的图案都是以动植物的造型或者自然中柔美的线条组合而成的,给人一种清新朴实的感觉,在他们眼中自然界到处充满着优良设计对设计师而言,自然中的设计元素取之不尽。

四、自然形态对中西方设计影响

随着艺术的前进,人们对于自然形态的利用已不再是对自然的照搬,而是进一步理解自然的基础上突出自然的形式美和意念美,在设计上表现为自然形态的语言,在设计艺术的表达形式上经历了客观写实想主观表意转变过程。陶瓷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陶瓷设计者们对着陶瓷各个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其中自然形态语言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直很重视情感,它可以引导设计师,按个人审美和个人思维把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转换成视觉语言,在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中有较多体现。例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兽面纹,四象瓦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样,敦煌壁画中宝箱花纹,水火纹等造型都是设计者们以自己思想来思考自然的产物。在陶瓷方面,还有“仿形象生”之说,例如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白陶鬶,它抽象的表现了一只引颈乌啼的小鸟,同时还具备很强的使用价值,这时的作品以是从精神情感上对大自然万物作心灵的体察和思想,并创作出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作品,而绝不是对自然产物的单纯观望和简单的客观模拟。16世纪后法国陶瓷设计师帕里西创造了一种“田园风格”在陶瓷盘中雕饰动植物来展现田

园风情和自然气息,19世纪西方“工艺美术”打开了现代设计的大门,此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中,陶瓷设计也受到其简朴清新,自然形态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今天在欧洲的一些高端陶瓷品牌设计理念中,仍然体现出对于些事自然形态语言的重视。如西班牙注明陶瓷品牌——雅致瓷器。它的每一个组品题材都是源于生活,设计师以生活,自然,文学,等为创作源泉,传递着有关生命和情感的认识。创作题材也逐步从早期反映写实观点主义芭蕾女孩,新娘等题材,发展到可以表达更生活的情感与时代结合,更紧密的现代主义题材上。

西方烧造陶器与中国一样也有悠久的历史。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当时广为流行的鸟嘴陶壶和陶器上描绘的动植物形象,直到现在人们仍在不停的探求简约真实自然美的设计。

五、结束语

从中西方陶瓷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自然形态语言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在造型设计上,自然形态语言经理了模仿,变形和抽象化的一系列过程。设计者将造物过程与自然物联系在一起,并越来越靠近精神层面的融合。

摘要:陶瓷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由造型和装饰两部分组成的。其中造型形态是主要部分。是陶瓷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陶艺创作中,形态是一个设计者传递自己情感,是物体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它包含物体外在形状和使人们产生心理感受的情感。“形”是指一个物体的高宽深的比例和它的透视变化,是物化的。“态”则是物体形态所表现出的神态,是对人产生各种感情影响的形式内容。它是精神的、文化的,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意识工具。通过观察一个陶艺作品的造型形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想法是什么。一个好的作品是被作者赋予了很深的艺术内涵后才表现出来。所以,如何更好地让陶艺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就是形态造型所要推敲和研究的。

关键词:陶瓷造型,自然,形态结合

参考文献

[1]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78~309

[2]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98~105

[3]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50~86

[4] 《艺术概论》金银珍罗小华主编武汉了理工大学出版社62~97

上一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下一篇:加强双语教学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