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9-11

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大力加强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之路,既是现阶段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调研,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及就业岗位分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面向东莞及珠三角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第一线,从事会计核算、审计监督、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工作,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具备熟练会计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人格健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一条主线、两个证书、三个环节、四大能力、五个对接”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以培养毕业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开设、实训条件均围绕这一主线安排。

两个证书: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

三个环节:构建了“模拟实训——真账实操——顶岗实习”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大能力:学生必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纳税筹划能力。

五个对接:会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会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教学过程与会计业务过程对接(资金运动过程)、会计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会计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成人教育、会计继续教育)。

三、高职会计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设计。会计专业根据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进一步整合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体现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

会计专业按照会计任务确定岗位,按照岗位确定岗位能力,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岗位设课程”的原则,以企业会计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会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从而完成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会计人才的目标。

会计专业已经开出19门课程,其中16门课程申请了学院合格课程,3门课程(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成了院级优质课程,会计电算化申请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专业全体教师都承担了院级合格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任务。

(二)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会计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了:顶岗实训、毕业实习、岗前培训、推荐就业以及实行“订单式”培养等校企合作模式。

(三)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育

课程体系分层次建立了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超过了总学时的50%,包括各门主干课程的课内实践、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全部纳入教学计划,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四)体现重视第二课堂,强化素质教育

会计专业将专业讲座、社会实践、素质训练正式纳入课程体系、计入标准学分,体现了对素质教育的拓展与重视。聘请企业专家主讲《财务专家大讲堂》(见表1)。每两周一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从2017-2018学年度起,重点在我校会计专业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建立“专业+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会计专业学生都必修以下理论模块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同时,必修以下实务实践、实训模块课:《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ERP系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

四、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了实现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会计专业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现已建成19个实训室,形成一个集教学、培训、创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要,实现了将企业搬进课堂的理念(见表2);同时建立了4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职业技能以及开发教学资源。

五、高职会计教学团队建设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本成果获得成功的基本保障。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兼职教师22人。会计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效果好,在全校学期教学评估中会计专业教师名列前茅,荣获4个学期全校第一,3个学期第二。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包括教指委)20项,市级、院级课题40项。近三年,通过培养已有10人考上会计师、2人考上审计师,14人考上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教材规划与建设。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17年12月底前,修订完善好适应我校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在我校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集体撰写并在2018年底前出版相关实训教材,更好地切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的需要。

六、结束语

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形成“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根据实际,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合作道路,为服务地区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为校企合作的实践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多层次、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搭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和体验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参加系统化教育课程学习和培训,经过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的历练,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善于协作、具有高技能的毕业生,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赏识。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02月26日.

[2] 杨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43-146.

[3] 孙瑞宝.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现代职业教育,2017(16).

上一篇: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下一篇:社区治理创新中软法与硬法的对接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