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2022-09-11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2 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要提高民族素质, 就必须实行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和关键又是教师, 教师的素养如何, 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那么,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能力和素养呢?

1 扎实的文化知识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博性, 还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比较雄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具备必要艺术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凭借自己的丰富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而一个知识贫乏肤浅的教师, 不仅无法胜任日常的教学工作, 更难以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要形成系统的、有机的、与语文学科联系紧密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 (1) 基础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 它是教师创业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 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2) 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它是教师从阅读报刊和参加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的, 是教师不落伍于时代的根本保证; (3) 与本专业相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工具性知识; (4) 学习、科研、创造、思维的方法论知识; (5) 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知识, 高雅的审美活动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对于语文教师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涉猎, 多读“杂书”, 以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拓宽知识视野, 提高文化素养。

2 过硬的教学能力

有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保障,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多种教学技能。 (1) 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语言表达犹为重要。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 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钻研“大纲”, 吃透教材的能力。“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教学的依据, 也是学科的“考纲”, 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语文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本来实现。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求在钻研“大纲”吃透课本的基础上, 才能确定本学期、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树立了教学目标接下来才能选择性、针对性地编写教案,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3) 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吸收知识, 提高能力的主要舞台, 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负责对学生的组织, 教学过程的控制, 各个环节的调节。学生多元性、个性的特点会在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而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 随学生的兴趣爱好, 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教师在不断加强教育理论文化素质的同时, 还应丰富教学实践, 加强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4) 自学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 知识呈爆炸态势增长, 新时期的教师也应不断自我加压, 通过自学不断扩大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从而跟上时代潮流, 使自己所授知识不老化, 内容有新意。尤其是要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信息, 掌握新兴的教学技术, 同时要会运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辅助手段, 用先进的科技为教学一线服务。

3 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教育家, 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未来社会的发展靠人才, 人才靠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特征, 任何行业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继续发展, 教育事业更是这样。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社会中, 如果老师没有一种创新意识以及一种对创新追求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那么, 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一群只知道接受知识, 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书呆子”。这些没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怎么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没有生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民族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创新素质是决定语文教师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 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师灵魂深处最可贵的意识, 教师的创新之树常青, 学生的创新之树才会常绿。

4 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乃是新世纪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素养。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高尚灵魂的塑造者, 职业性质决定其不仅要有丰富学识, 而且要有高尚的品格。教师自身的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 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俄国教育家乌斯基这样评价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其漫长的教育实践中, 就不仅重视言教, 而且尤重身教。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 以教师自身的人格感化学生。他认为, 一个人应首先自立, 才能立人, 首先正已, 才能正人。因此, 教师要想示范学生, 必须先拥有完善的人格。《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文规定:“新世纪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健康个性, 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 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 而且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 新世纪的教师要以前人为榜样。用自身个体和群体的人格力量为青少年学生蓬勃向上的人生道路点燃一盏不灭的灯火。教育实践表明, 教师以德育人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教师的言行举止, 不仅反映着师德的高低, 而且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以高尚人格力量育人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言行上表现为双重人格, 学生对其育人之道必然产生怀疑。只有学生信其道, 才能明其理, 从而导其行。不能设想, 师德、人格低下的教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国家栋梁。

总之,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和素质, 努力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健全而高尚人格的“教育家”, 也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高尚灵魂的塑造者, 职业性质决定其不仅要有丰富学识, 而且要有高尚的品格。教师素养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扎实的文化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 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高尚的人格魅力等三个方面论述做一名称职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人格魅力

上一篇:电气设备远程监测的通信方式比较和干扰抑制研究下一篇: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