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022-09-1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能源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煤矿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安全事故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即瓦斯、顶板坍塌、火灾等。所以要注重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作为重点,充分的运用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可以有效预防安全风险,促使煤矿生产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提升我国煤炭资源的生产效力[1]。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概述及作用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概述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问题予以识别、分析、研究,确定危险源,并针对危险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经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风险,对于潜在风险问题的研究体系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针对煤矿生产企业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第一,全体员工参与到风险预控管理中,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落实构建良好环境;第二,贯穿煤矿生产全过程,加强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第三,全方位管理,煤矿生产企业要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并充分的运用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进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

在传统煤矿生产企业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煤矿企业采取的安全管理模式为被动式,安全管理水平较低。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安全管理模式由被动式转变为预控管理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选择,其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于PDCA循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其具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特点,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中建立长效安全控制机制,全面提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水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将风险预防和控制作为核心内容,从煤矿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原来的事后处理模式转变为事前处理,达到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的目的。在煤矿生产企业中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消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情况,并且将潜在的风险隐患找出加以处理完善,保障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提升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进而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3]。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中的运行过程

(1)对危险源的识别

在煤矿企业经营生产中,要注重开采环节危险源的控制。煤矿生产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危险源控制不当。因此要注重煤矿开采环节中对危险源的辨别工作,通过对危险源的辨别,且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加以处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针对煤矿开采环节的危险源辨别,其需要根据各类型煤矿的不同特点进行危险源识别。依据危险源识别结果,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危险源予以检测。煤矿生产企业利用技术手段找出煤矿开采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并按照危险源类型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将检测到的危险源加以解决,降低由危险源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率[4]。

(2)风险评估

在完成危险源检测后,煤矿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评定风险等级。在风险评估中,企业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对危险源的全面分析,可以建立风险评估矩阵完成。了解危险源所处的生产环节以及区域,利用风险评估矩阵完成对危险源造成风险损失的评估。应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煤矿风险评估初稿,并组织各个科室、班组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工作中,找出风险评估初稿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执行完善后的风险评估方案。

(3)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煤矿生产企业要想实现对生产风险的有效规避,应注重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主要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以及风险预防措施。在提升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中,应加强风险防控措施制定。煤矿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以及行业安全生产要求,结合煤矿生产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主要以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基础,为煤矿生产企业制定全面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煤矿生产现场安全[5]。

(4)监测风险源

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可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的风险予以防控,但是却无法实现对突发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因此针对煤矿生产过程,应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风险源进行监测,可以从风险源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5)风险预警

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风险预警体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煤矿生产企业煤矿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生产风险问题,亟需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对各类型的危险源进行预期评估,依据预期评估结果制定风险预警等级,同时还要依据风险源动态监测中发现的各种风险问题制定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出现风险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信号,以便于控制风险波及范围以及降低风险损失[6]。

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作用发挥策略

(1)规范煤矿生产作业人员的行为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生产主体为作业人员。作业人员也可作为危险源,主要原因在于,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使得作业人员并未重视生产工作中的规范操作以及风险预防措施的落实。另外,由于作业人员的作业技术较为滞后,增加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煤矿生产企业需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安全意识的培育到作业技术的培训,让作业人员不仅仅从意识上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性,同时也从技术上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规避。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提升全体员工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并确保生产企业的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风险预控管理中;可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煤矿生产企业的全体员工,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预控管理水平。定期为作业人员制定培训课程,规范作业人员的生产技术,提升作业人员掌握技术的熟练度[7]。

(2)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要注重生产设备的有效运用。生产设备可以代替很多人力无法完成的任务,实现机械化生产,提升了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随着机械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机械设备会出现各种损耗与故障,若不能及时发现,则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对机械设备运行前的状态、运行中状态以及运行后的状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处理异常状况。煤矿生产企业在机械设备投入生产前,需对其进行调试,分析相关参数,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若是机械设备不能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需及时更换机械设备,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生产企业要安排专业的人士负责机械设备,同时还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生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可以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别。依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在信息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将潜在风险源予以发现,信息技术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由相关风险处理人员进行处理,提升安全风险防范效率。

(4)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要做好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即根据风险级别、管控资源以及管控能力等不同,制定不同的风险管控方式。首先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明确各个机构的责任;其次加强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煤矿现存的安全隐患或者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工作,实现风险预控工作;最后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评分,从工作机制的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安全风险管控以及保障措施落实四个方面进行标准化评分,提升风险分级管控水平[8]。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也可以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生产企业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人与管两方面的风险控制,忽视了机、环两方面。为了全面把控安全风险,引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强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风险管控,全面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煤矿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缺口较大,尤其是煤炭资源,需不断勘探以及开发。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环境较为恶劣,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煤矿开采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损害企业形象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在煤矿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鉴于此,引入风险预控管理系统,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洪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采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16):57+59.

[2] 韩彬.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矿山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9(09):112-113.

[3] 刘伟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矿产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决策探索(中),2019(06):18.

[4] 曾培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采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0):65+67.

[5] 贾迎梅.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在清水营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科技,2018(04):75-77.

[6] 王海山.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践及创新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8(03):33-34.

[7] 叶军鹏.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化工管理,2017(25):96.

[8] 姜瑞.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7):181+188.

上一篇: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下一篇:城市发展中的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