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2022-05-04

《文学与人生》中吴宓比较文学思想再审视,人”的理由就是“吴先生率先在清华开设《中西诗之比较》和《文学与人生》两门比较文学课程,成为我国在高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的第一人”[2]113。《文学与人生》反映了吴宓先生的比较文学思想毋庸置疑,站在21世纪的今天再来回溯和审视《文学与人生》及吴宓先生的比较文学思想,其比较文学思想的以下几点特征对我们今天的相关研究特别有启发意义:一是《文学与人生》显示出吴宓先生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选择取法乎上,范围涉及最近有网友反映关于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的论文题目尤其关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的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篇1:

1、“为人生”与“为艺术”的关系论争

2、文学欣赏课程与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3、城市记忆文化导视体系构建研究

4、理想主义命题的多重阐释

5、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民族文化英译探析

6、生命在场:文本解读的应有之义

7、课堂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8、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兴起

9、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归因及对策

10、广西作家潘大林的小说:“英雄”的旗手

11、试论石评梅诗歌的现代主义特质

12、体验.尚武.“为人生”

13、《文学与人生》中吴宓比较文学思想再审视

14、意象诗学徐则臣及现代中国小说

15、采取有效策略 打造竟成教育

16、在团队活动中渗透精英文化教育

17、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18、《老人与海》:生命活力与自然法则的对话

19、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文学课程体系探究

20、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英语”教学动态评估研究

21、新历史主义观下的奥尼尔遁世文学研究

22、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3、评何红梅《红楼梦评点理论研究》

24、用“花”的念想培“土”

25、西部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6、论白璧德人文主义对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影响

27、逻辑理性建构与茅盾《子夜》的革命叙事

28、诗、小说与创意写作学

29、理念大于形象的“学术图解式”小说

30、从莫言的阅读旅程看其个性的特别

31、返本开新:论民国大学文学教育对《诗经》的借重

32、莫言、余华、王安忆……半个文坛集体出山,想告诉世人:读书有什么用?

33、深入实施绿色德育,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34、茶企大益:与世界共同书写中国茶人新文化

35、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

36、中职学校语文读说写三位一体教学研究

37、关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

38、借君相思纸 传我人间语

39、践行人文教育,培育办学特色

40、“诗言志”的转换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41、MOOC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文公选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2、历史、文化与诗学的完美结合

4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

44、台湾“草莓族”的影像纪录

45、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46、论新月社成员诗歌翻译实践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47、文化寻根的现代性焦虑

48、族群的历史言说:马来、马英、马华文学的族群关系书写与新历史主义

49、冲破藩篱让写作更自在

50、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

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篇2:

1、校园——让生命扬帆远航

2、论《在西方的注视下》中康拉德的人性关怀

3、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4、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5、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及其课程教学的思考

6、例析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中人性主题的表现

7、漂浪与抒情的异乡人手记

8、《富萍》:最宁静的漂泊

9、林徽因小说与京派小说在文艺创作上的同一性

10、彭学军儿童文学创作的转变与突破

11、论高等教育框架下的汉语新诗课程设置

12、应用型转变背景下地方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价值和困难

13、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4、论国内外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差异

15、“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16、诗歌:稳健中突围坚韧中开拔

17、芮麟:被遗忘的文坛过客

18、中小学作文指导必须理清教学思路

19、民俗美学与地缘文化构型

20、在青海高原客串了一把诗人

21、浅析西欧作家对堀辰雄文学创作的影响

22、喜马拉雅:依托优质内容,加速版权变现

23、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效果不彰的“师因”分析

24、通过post-reading的有效设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研究

25、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双重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26、以现实主义回归散文的古典传统

27、审美无利害命题的引入与文艺学的范式转型问题

28、凸显“选修”特色 发展核心素养

29、今天,文学还有重提“先锋”的必要吗?

30、齐鲁作家的文化伦理立场

31、陕西当代文学的区域文化效应探析

32、饶芃子学术年表朱巧云

33、让文学与这块热土互为观照,共添华彩

34、论朱寿桐散文的汉语美学特征

35、走出碎片化,今天宜读经典

36、论人类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

37、以文化建设“三结合”促进履职工作

38、徐志摩的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9、论袁可嘉的现代主义诗学理论探索

40、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当代性与经典性

41、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

42、浅谈莫言小说《蛙》中女性形象体现的时代感

43、熊培云 不想成为诗人 只想成为诗

44、张悦然:让走失的葵花重新盛开

45、汕头市澄海隆都中学:至诚至正 积微成著

46、《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47、没有班级,未定专业,相遇在书院

48、茅盾小说的非主流倾向与艺术特色

49、新媒体语境下文学传播的创新与嬗变

50、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论

文学与人生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篇3:

1、“饥渴的想象”与约翰逊的作家生涯

2、“八桂讲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3、渡边淳一:写性是为了写人生

4、游牧:一个理解张承志的关键词

5、人生处处皆翻译——许渊冲访谈

6、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南方精神”

7、文学概论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8、论“启蒙”作为“主义”与现代文学的缺失

9、论迟子建小说的儿童视角

10、浅谈理性精神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用

11、文学欣赏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思考

12、艰难的女性“自我”的成长

13、班会的创新形式及其意义

14、文学与人生,一场美妙的奇遇

15、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的美育分享

16、发挥活动性课程优势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7、让写作在美学的柔波里轻舟荡漾

18、胸中有丘壑 落笔定乾坤

19、走不出的时代,走不出的困与斗

20、《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的隐喻及其艺术作用

21、名人沈万三的旅游文化品牌价值

22、《语文读本》——阅读的后花园

23、勒克莱齐奥:为“正在消失的族群”写作

24、植根现实土壤,绽放理想之花

25、开拓“柳声”精品凸显“东坪”个性

26、“后文学时代”文学的美丽与忧伤

27、浅析余华小说《第七天》中的人物命运

28、理论到欣赏实践的中介

29、落花之咏:陈宝琛王国维吴宓陈寅恪之心灵诗学

30、柏拉图理念论影响下的文艺思想

31、高职文学教学中人本意识的构建

32、论高丽前期汉文学发展主要动因

33、陈炎先生的学术次第与学术贡献

34、践行办学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

35、文学的世俗化与消费时代的审美出路

36、蜡炬成灰泪未干 三尺讲台育桃李

37、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38、给中学生奠一个“精神的底子”

39、试析朝鲜—韩国学者的虬髯客原型解郑日男 

40、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41、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学社团的建设策略

42、路遥与史铁生的创作比较

43、孙子眼中的徐志摩:女权主义者、梦想家、盗火者

44、浅谈怎样在古诗词中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45、“城乡交叉地带”的路遥

46、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的特点和价值

47、用项目化阅读助推整本书阅读

48、回归现实背后的脉脉温情

49、一个被遗忘的“红学家”

50、关于高职语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研究

上一篇:沙恭达罗的论文题目下一篇:刑事案件分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