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

2024-05-03

中医综合疗法(精选十篇)

中医综合疗法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120 例患者中, 男99 例, 女21 例; 年龄< 3 岁13 例, ≥3 岁且< 8 岁68 例, ≥8 岁且< 12 岁21例, ≥12 岁18 例; 病程15 ~ 30 d 85 例, > 30 d 35 例。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对于抽动- 秽语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 1) 小舞蹈症, 癫痫肌阵挛发作, 药源性不自主运动, 锥体外系神经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发作; ( 2) 无法进行疗效判定, 影响观察者。将120 例患者分为3 组, 40 例为观察组, 40 例为对照组1 组, 40 例为对照组2 组, 各组尽量可能平衡各种自然因素, 独立进行治疗, 按统一标准, 相同的疗程观察对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1 组以柴胡, 钩藤,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甘草, 白术, 为基础方。外风型加羌活, 细辛, 僵蚕, 蝉蜕。内风型加天麻, 云苓。水煎服, 1 剂/d。

1. 2. 2 对照组2 组针灸以风府, 风池 ( 双) , 百会, 大椎, 神门为主穴。以太阳 ( 双) , 下关 ( 双) , 承浆, 肩井, 曲池 ( 双) , 内关 ( 双) , 神门 ( 双) , 列缺 ( 双) , 合谷 ( 双) , 足三里 ( 双) , ( 双) 太冲 ( 双) 。每次除主穴外, 据证再取3~ 5 个配穴, 采用快速针刺法进行治疗, 按摩主要按摩肝经, 松解放松痉挛的肌肉, 最后以抚摸而收工, 整个过程历时45 min。针灸按摩1 次/d。

1. 2. 3观察组综合上述两组疗法, 方法同上。以上3 组均设10 d为1 疗程, 针灸按摩1 疗程后视情况逐步改为1 次/2 d或1 次/3 d。

1.3疗效标准 (1)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半年内不复发。 (2)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大部分消失, 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且半年内不复发者。 (3)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身体状况有好转且半年内不复发者。 (4) 无效:临床症状时好时坏, 身体状况无改善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行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观察组40例, 痊愈35例, 显效3例, 有效2例, 总有效率100.0%, 痊愈率87.5%。对照组1组40例, 痊愈19例, 显效14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0.0%, 痊愈率47.5%。对照组2组40例, 痊愈14例, 显效17例, 有效2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82.5%, 痊愈率35.0%。观察组和对照组1及对照组2痊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抽动- 秽语综合征 ( Gill de la Tourette综合征) 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 典型表现为多发性抽动和语言痉挛。该病发病率约为0. 5 ~ 1 /10 万, 尤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有报道称可能与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过剩或多巴胺受体超敏等遗传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本病患者常有家族史, 在一级亲属中有阳性家族史患者占34%-60%, 男性多于女性[2]。患者同胞或后代可有一部分遗传表现。早期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迅速的不规则肌肉抽动, 少部分为发声痉挛。不自主抽动最先累及面部, 表现为眨眼, 皱眉, 嘴部抽动, 用力吸气等。严重有自伤, 自残行为, 患儿常出现注意力涣散, 学习能力或成绩下降。西医常用氟哌啶醇因有嗜睡副作用影响学龄儿童学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中医认为其表现为内风痉证, 故《医学原理.痉门论》中有记载:“有气虚不能引导津血以养筋脉而致者;有因津血不足, 无以荣筋脉而至者;有因痰火雍滞径遂, 以致津血不荣者, 有因真元本虚, 六淫之乘袭, 致血不能荣养者。虽有数因不同, 其与津血有亏, 无以滋养经脉则一。”笔者体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广泛长时间使用有关。笔者使用《保婴撮要》中抑肝散为主方, 原文:治肝经虚热发搐, 或痰热咬牙, 或惊悸寒热, 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 腹胀少食, 睡卧不安[3]。方中以勾藤平肝木而镇静息风, 当归润肝血, 川芎疏通肝经气血, 柴胡条达肝气, 白术, 茯苓, 甘草扶脾抑肝木, 健脾渗湿, 陈皮半夏以祛痰饮。现代医学证明本方有镇静作用。笔者认为综合疗法之所以疗效高, 在于中药平肝熄风, 针灸刺激穴位, 推拿刺激肌表而取效。笔者在治疗过程一再强调患者不要长时间看手机电视对康复十分关键。

综上所述, 中医综合疗法对控制抽动疗效尚可且不影响患者学习不失为治疗本病的新选择, 可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诊治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者120例, 分为观察组 (综合疗法治疗组) , 对照组1组 (中药组) 以及对照组2组 (针灸和按摩组) 。对三组治疗后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 痊愈率87.5%;对照组1组总有效率90.0%, 痊愈率47.5%。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82.5%, 痊愈率35.0%。观察组和对照组1组及对照组2组痊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能提高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综合疗法,中药,针灸,按摩

参考文献

[1]赵林, 李安源, 王志学, 等.宁动颗粒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发强迫障碍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5 (10) :875-878.

[2]潘秋霞, 王春荣, 陈锋.针刺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 30 (3) :235.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篇2

中医针刺

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

中医火罐

火罐

火罐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保健推拿

推拿

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精油刮痧

刮痧

精油刮痧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加快新陈代谢。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

芳香疗法

芳香

芳香疗法利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芳香气味和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以特殊的按摩方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运用植物的治疗进行养生、美容、疗理身体和稳定情绪,使人的身、心、灵三者达到平衡和统一。

中药熏蒸

熏蒸

熏蒸疗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选苗族民间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熏蒸部位,达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美容的目的。

特色督灸

督灸

督灸是基于传统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结合传统灸法的特点,创新的一种特色外治技术。督灸的治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镇痛药物所不及的。它涵括了经络、俞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淤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

中药浸泡

浸泡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 篇3

【关键词】 跟痛症;中医综合疗法;封闭;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05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Heel Pain with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XIE pan,BAI Yu,ZHANG Meng,SHI Yan-xin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heel pain.Methods:84 patients with heel p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2 cases in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cluding oral administration,external washing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 weeks as 1 course of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losed local treatment of injection for two weeks as a course,once a week.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2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a course of treatment.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10 cases were excellent,19 cases were good,11 cases were improved,and 3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ing 92.85%;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7 cases was excellent,

15 cases were good,13 cases were improved,and 7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ing 83.33%.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n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in the 2 groups.Recurrence in 5 cases was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followed-up,while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heel pain and improve their walking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safe and effective.

【Keywords】 heel pain;TCM comprehensive therapy;closed;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跟痛癥俗称足跟痛,是以足跟周围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见于站立工作者、运动员及中老年体型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发病原因复杂,症状反复,缠绵难愈,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肥胖人群增加,导致跟痛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患者4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门诊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跟痛症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7~65岁,平均43.5岁;病程5~120 d,平均62 d;单侧发病27例,双侧15例;X线侧位片示跟骨骨刺者1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4~62岁,平均46.7岁;病程4~150 d,平均67 d;单侧发病25例,双侧17例;X线侧位片示跟骨骨刺者1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nlc202309040704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骨伤科学》跟痛症诊断标准[2]。①症状:足跟痛多在晨起行走时或足跟初着力时诱发或疼痛加重,稍事活动则疼痛减轻;若继续行走或站立较久,则疼痛加重。②体征:足跟部可触及明显压痛点,多局限于跟骨负重区偏内侧或跟骨大结节处,病程较长者可触摸到跟下脂肪纤维变性引起的条索、节块,大多数患者跟骨周围无肿胀或稍微肿胀。③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

X线侧位片可见或无跟骨骨刺形成。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主诉足跟部疼痛,符合上述体格检查;③能够很好配合治疗,具有完整的随访病例资料。

1.4 排除标准 ①外伤性、痛风性、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所致的跟痛症患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者;③正在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 ①中药内服:肝肾亏虚证施以补益肝肾,疏经通络;气滞血瘀证施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风寒湿滞证施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症见腰膝酸软、口干、耳鸣、舌红、脉细数者为肝肾精血亏虚,方用左归丸加减;症见下肢有冷感,神疲,脉弱,舌淡、苔白为肾阳虚,方用右归丸加减;体型肥胖,有痰湿阻滞者,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加白术、茯苓等健脾渗湿、行气之品;跟部刺痛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血瘀明显者用活血止痛汤。药物组成:桃仁10 g、红花10 g、延胡索15 g、川芎15 g、乳香10 g、独活15 g、威灵仙15 g等活血化瘀之品,每日

2次,分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②中药熏洗:采用活血化瘀、祛湿除痹类中药熏洗足部。药物组成:川乌15 g、草乌15 g、桃仁15 g、红花

15 g、川芎15 g、秦艽15 g、威灵仙20 g、独活15 g、桂枝20 g、海桐皮20 g、木瓜10 g、伸筋草25 g、透骨草25 g,加醋水煎熏洗,先熏后洗,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30 min,2周为1个疗程。③针灸:主选阿是穴,配合承山、昆仑、阳陵泉、环跳、委中、绝骨等穴,行针5 min,中等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酸、沉、胀,针下得气为度,得气后取长约2.5 cm艾条,穿孔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灸1~2小段艾条,每日1次,2周为1个

疗程。

2.1.2 对照组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80 mg与质量分数为2%的利多卡因2 mL混合后,在足底明显压痛点及其周围注射,直至骨面。注射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每周1次,连续注射2次,2次为1个疗程。

2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穿硬底鞋,避免负重、劳累,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2.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有关跟痛症的疗效评定。优: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95%,足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良: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 95%,足部功能活动接近正常。好转: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足部功能活动较前改善。无效: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30%,足部功能活动无改善。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优良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21019113 92.851)

对照组42 71315783.33

注 与对照组比较,1)P < 0.05

3.2 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复发5例,采用治疗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治疗组随访期内未见复发。

4 讨 论

跟痛症属中医学“痹证”“肾痹”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医宗金鉴》认为:“此症生于足跟,顽硬疼痛不能步覆,始着地更甚,由脚跟着冷或遇风侵袭于血脉,气血瘀滞而生成。”跟痛症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跟骨及周围软组织退变,长期的积累性牵拉、创伤、劳损、肥胖,工作相关性负重等原因相关。戈兴炜等[4]研究证实,跟痛症与骨质疏松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陈青等[5]对跟痛症回顾性分析指出,跖筋膜滑囊炎或纤维组织炎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变性、瘢痕化诱发跟痛。治疗上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局部封闭减轻炎症反应。王建伟等[6]采用中等浓度的臭氧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安全、确切。随着其治疗范围的扩大,为跟痛症的治疗增加了一项选择,亦有采用跟骨减压,足底筋膜切断术治疗跟痛症;但这些治疗措施存在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不确切,并发症高等不足。Urovitz等[7]认为,跟痛症的治疗应遵循阶梯式治疗方案,一是积极控制诱发因素,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二是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三是经上述治疗未好转者,可用体外震波治疗或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跟痛症优势明显,一从肝肾论述,肝主筋,肾主骨,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日久劳损,肝肾精血不足,不荣则痛;一从外邪论述,足位于人体最低处,阴寒湿冷易于侵袭,跌扑损伤,负重劳损,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壅阻气血,不通则痛。笔者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主证有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风寒湿滞证的不同,通过中药内服调理机体阴阳、寒热、虚实,气血充盈通畅,寒湿除,经络通,痛自愈;中药外洗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穴位、经络传导功能渗透到组织中,促使局部软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物质吸收。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而独特的方法,唐传奇等[8]认为,治疗本病时应重视补肾温督,活血通痹止痛,取穴时以肾经和膀胱经穴位为主,同时选择阿是穴。临床上很多医家对于跟痛症治疗颇有心得,郑荣

nlc202309040704

林[9]采用中药内服辨证分型治疗跟痛症,肾气亏虚型治宜滋补肝肾,通络止痛;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寒湿痹阻型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程志强等[10]采用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80例,疗效显著。咎桃红等[11]采用跟痛散外敷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谢小玲

等[12]采用中药内服、熏洗配合叩击及治疗仪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李世念等[13]认为中医治疗跟痛症各家方药不外乎强调2个方面,一是补益肝肾;二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活血化瘀。梁桂洪等[14]认为,中医药治疗跟痛症具有肯定的疗效,方法多样灵活;但孰优孰劣尚难判定。笔者认为,跟痛症病因复杂属于慢性骨科疾病,病情易反复,单一的治疗方法存在疗程长,见效慢的局限性,所以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辨证施治,多管齐下,以提高跟痛症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的加大,运动时间减少,导致肥胖、亚健康人群增加,跟痛症发病人数越来越高,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顽疾。目前,跟痛症的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不确切等不足,单纯一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从跟痛症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运用中医药内外综合治疗措施,增加协同作用,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跟痛症的途径和优势,优化具有中医特色,安全、高效、治疗方案,相信中医药治疗跟痛症具有广阔前景。

5 参考文献

[1]马显志,陈兆军.跟痛症治疗进展[M].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4):373-376.

[2]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7:291.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45.

[4]戈兴炜,王明礼,刘海鹰,等.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超声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跟痛症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61-3262.

[5]陈青,孙良智,孙建民,等.跟痛症的解剖与临床微创治疗初步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9):1501-1502.

[6]王建伟,马勇,徐兵,等.不同浓度臭氧注射联合中药熏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0):790-791.

[7]Urovitz EP,Birk-Urovitz A,Birk-Urovitz E.Endoscopic plantar fasc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el

pain[J].Can J Surg,2008,51(4):281-283.

[8]唐传奇,陆强益,梁燕芳,等.针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1):120-123.

[9]郑荣林.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1):16-17.

[10]程志强,裴景春.丁香组方熏洗治疗跟痛症随机双盲对照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7):

55-56.

[11]咎桃红,朱国欣.跟痛散外用治疗跟痛症1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5.

[12]谢小玲,陈小英.综合疗法治疗跟骨骨刺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554.

[13]李世念,邱继明.跟痛症的中医治疗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9):113-115.

[14]梁桂洪,张天成,庄岸山,等.中医药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6-218.

收稿日期:2015-10-06;修回日期:2015-11-1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泄泻的护理干预 篇4

关键词:泄泻,中医综合疗法,辨证分型,护理干预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溏甚或完谷不化, 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1], 为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 我科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泄泻患者进行治疗, 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的住院患者60例, 其中男23例, 女37例, 年龄21~79岁, 平均 (50±19) 岁, 病史14 d~11年, 平均 (6±4) 年。中医辨证:寒湿内盛证8例, 湿热伤中证13例, 脾胃虚弱证21例, 肾阳虚衰证18例。

1.2入选标准

患者大便次数增多, 3次/d以上, 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 大便量增加, 症状持续1 d以上。

1.3 治疗方法

1.3.1 内治法

寒湿内盛证患者口服藿香正气颗粒;湿热伤中证患者口服葛根芩连颗粒;脾胃虚弱证患者口服参苓白术颗粒;肾阳虚衰证患者口服四神颗粒。1剂/d, 加温开水400 ml, 每次200 ml, 早晚餐后服用。

1.3.2 外治法

寒湿内盛证患者针刺天枢、水分、上巨虚、阴陵泉;湿热伤中证患者针刺天枢、水分、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证患者针刺天枢、公孙、脾俞、肾俞;肾阳虚衰证患者针刺天枢、公孙、脾俞、肾俞。在所选穴位常规消毒, 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穴位。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1次/d。患者艾灸治疗皆用隔姜灸法, 选择双侧足三里及神阙穴。30min/次, 1次/d。耳穴压豆均选用大肠、脾、肾、交感5个穴位, 使用小块胶布将王不留行贴到穴位上, 每3天更换1次。嘱患者用手按压穴位, 以轻微疼痛能忍受为度, 2~3 min/次, 4~5次/d。

1.4 护理干预

1.4.1 针刺护理

在针刺前,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患者针刺的目的,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取得患者的配合。根据所选穴位, 协助患者取得合适的体位。在施针过程中, 若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的酸、麻、胀、重、烧灼等感觉, 应告知患者这种现象为“得气”, 是正常的反应。若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厥冷, 甚至意识障碍、昏倒等“晕针”表现时, 立即起针, 让患者平卧,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1.4.2艾灸护理

艾灸疗法是通过点燃艾条, 借其热力对人体穴位进行温热性刺激, 通过经络腧穴的整体作用, 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艾灸前, 向患者说明艾灸的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注意患者皮肤对热度的敏感程度, 因体质的不同对热度的敏感程度亦不同。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 观察患者皮肤, 如微红灼热, 则为正常现象。若施灸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甚或水疱, 立即停止艾灸, 并对症处理。

1.4.3 耳穴压豆护理

耳穴的定位方法是用探棒在耳穴区找阳性反应点, 准确定位, 常规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 贴压相应的耳穴, 用胶布固定。指导患者每天按压压豆的部位3~5次以刺激穴位, 1 min/次, 力度以微觉疼痛为宜。

1.4.4 饮食护理

饮食失节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 患者应忌烟酒、辛辣刺激及清肠润滑的食物, 饮食以高热量、充足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少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为原则。若患者因泄泻而不敢进食, 致使身体更加虚弱, 护理人员需耐心劝解患者, 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1.4.5 起居护理

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 病区内禁止大声喧闹。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宣教, 预防肛周湿疹及瘙痒。指导患者每次便后用柔软纸擦拭, 并用温水清洗, 保持肛周干燥。若患者肛周红肿热痛, 可给予清热解毒的中药清洗患处。勤换内裤, 内裤以柔软、宽松的棉制品为宜。注意询问患者便时肛门有无下坠感、有无脱出物等。嘱患者注意休息, 禁止剧烈运动, 以防脱肛, 若患者出现肛脱, 应及时复位。告诫患者不能久蹲久坐, 可每日做提肛运动, 每次40~50次, 2~3次/d, 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1.4.6 情志护理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坏神去, 荣卫不可复收。”由此可见, 精神愉悦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以及业余爱好等方面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之沟通, 通过心理辅导让患者认识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运用移情易性的方法, 转化不安的心理, 调整心态, 保持乐观的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将疗效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大便次数、量、性状恢复正常, 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大便次数每天2~3次, 近似成型, 或便溏每天仅1次, 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5%以上;有效:大便次数和质有所好转, 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结果

60例患者症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 痊愈43例 (71.7%) , 显效15例 (25.0%) , 有效2例 (3.3%) , 无效0例 (0.0%) , 总有效率为100.0%。

3 讨论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我院使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泄泻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外治法中针刺疗法具有调节脏腑、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作用。艾灸能够驱除邪气、温经散寒、扶阳固脱、防病保健, 得以鼓舞机体正气, 提高机体免疫力。在临床上, 灸法不仅对治疗阴、寒、虚类疾病卓有成效, 对各种疾病均有疗效[4]。艾灸所选神阙穴又名“命蒂”, 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研究证实, 脐的特殊部位及其先天性发育的特点, 选用隔物灸法, 具有穿透力强、弥散快的特点, 能迅速对机体发挥治疗作用, 并能作用神经末梢, 调整神经功能, 激发自身抗病能力, 增强机体免疫力[5]。耳穴压豆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而调节机体经络治疗泄泻。内治法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汤药口服。中医内外治法综合应用, 两者相得益彰, 临床应用增强止泄的疗效。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6], 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同时, 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取得更佳的疗效。通过本研究看出: (1) 患者入院时, 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 询问患者的需要, 使其对医院有良好的印象并信任医护人员, 能够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 注意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 患者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顾虑重重, 因此, 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讲解, 消除患者的疑虑, 避免出现不良情绪, 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 积极配合治疗; (3)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掌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变化, 做到心中有数, 能够应对得当; (4) 对患者态度要亲切诚恳, 语气温柔和缓, 尊重患者的人格, 讲解病情时尽量避免运用医疗术语, 通俗易懂, 使患者易于理解; (5) 时时留心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 若发现患者有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 对泄泻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更快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234-234.

[2]程红云, 王霖, 毕建青.隔药灸治疗小儿风寒泻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 3 (1) :12-1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3-153.

[4]张青元, 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5) :47-50.

[5]刘晓琴.艾灸神阙穴为主治疗五更泻32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1) :32-32.

中医综合疗法 篇5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青少年;轻度近视;近期临床

【中图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97-02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近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青少年的发病率更高。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60%[1-2]。近视的发生对人口质量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减少近视的发生和治疗已发生近视的患者已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青少年轻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青少年轻度近视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近视视力正常,远视视力≤5.0,散光≤0.5D;②患者年龄10~18岁;③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患者男21例,女32例,年龄11~18岁,平均(15±4.7)岁,对照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10~17岁,平均(1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京卫药准字(1996)第107041号,规格为5ml)治疗,剂量:每晚睡前滴眼1次,每次每眼2~3滴。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药、耳穴治疗:①用酒精对眼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0.25mm针灸针针灸攒竹、四百、瞳子谬、睛明穴、太阳穴、丝竹空,针灸针置留时间为30min。患者隔天针灸1次,每周针灸3次。②取蔓荆子、草决明、当归、冰片、青葙子、川穹等中药各10g,将500ml水加热至沸腾后加入以上中药。继续加热,使药液蒸汽从容器顶蒸出,患者用蒸汽熏眼,持续30min,每天1次。在熏眼过程中,叮嘱患者尽量多地瞬目,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③使用酒精对患者神门、交感、眼、肾、脾、心耳穴等部位消毒,然后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以上穴位,用手按压穴位5~10min,有灼热感后停止按压,每天至少3次以上。

治疗期间,叮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和不健康用眼,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疗效标准 痊愈:远视视力恢复,近视屈光度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近视屈光度降低超过1.00D;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近视屈光度降低超过0.50D,且不足1.00D;无效:视力改善部明显,近视屈光度降低不足0.50D[3]。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痊愈51眼,显效37眼,有效8眼,无效4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近视是当今世界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近视的描述可追溯至《目经大成》,古代中医认为,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体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发育、环境等因素有关[4]。对于当今近视率极高的青少年,不健康用眼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因素。

普通的滴眼液治疗近视只能缓解眼睛疲劳,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视力,停药后视力调整幅度会受到影响。李谊[5]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疗效突出。本研究中针灸的几个穴道均有通络、明目的作用。对于青少年轻度近视患者,一般不推荐配镜矫正视力,而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可从根本上改善视力,使视力恢复正常。中药蒸气熏眼,对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效果显著,进而能缓解眼部疲劳,促进视力恢复[6]。耳穴通过综合调节体液和神经刺激组织器官,使组织器官恢复协调,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针灸和熏眼、耳穴等治疗方法均操作简单,对缓解眼部疲劳,疏通眼部经络作用明显。本研究分别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和针灸联合中药熏烟、耳穴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旨在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使用针灸联合中药熏烟疗法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同罗向霞等[7]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效果突出,比使用滴眼液效果好。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针灸联合中药熏烟、耳穴)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小威.新余市高新区中学生近视眼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07-108.

[2]高云仙,王雁.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247-250.

[3]吕燕,窦思东,陈艳,等.四联疗法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569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141-142.

[4]杨琴.针灸及中药熏眼热疗联合使用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96-97.

[5]李谊,黄玉婷,张玉峰,等.中药热疗眼罩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5-126.

[6]朱海,梁先军,何锦贤,等.磁贴压耳穴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16-417.

[7]罗向霞,张黎,刘永红,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近期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90-91.

中医综合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产科学》[5]拟定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闭经, 烘热汗出, 烦躁易怒, 腰背酸软, 潮热面红, 眩晕耳鸣, 心悸失眠, 情志不宁等。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 双侧附件无异常。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或偏小, 40例患者年龄45~55岁, 平均49.3岁, 均已婚已育及排除其他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服中药

全部病例均用自拟调补方为基本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30 g、浮小麦30 g、龙骨30 g (先煎) 、牡蛎30 g (先煎) 、百合20 g、白芍15 g、夜交藤30 g、生甘草10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大枣15 g、白薇30 g。随症加味:见头昏耳鸣, 腰酸腿软, 五心烦热, 口干, 失眠多梦, 舌红苔少, 脉细数者为肾阴虚, 加丹皮15 g、地骨皮15 g、山萸肉15 g;见形寒肢冷, 小便频数, 带下量多, 舌淡白胖嫩, 脉沉细而迟者为肾阳虚, 加仙灵脾15 g、杜仲15 g、菟丝子30 g;见时而畏寒, 时而烘热汗出, 舌红苔薄, 脉沉细者为肾阴阳两虚, 加巴戟15 g、枣仁15 g、仙灵脾15 g, 每日1剂, 水煎分两次服, 连续20 d为1个疗程。

1.2.2 耳穴贴压

内生殖器、神门、卵巢、内分泌、肾、心, 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每次每穴按压8次, 每日3次, 两耳交替、隔日更换, 连续20 d为1个疗程。以上两法, 观察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妇产科学》[5]拟定,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 停止治疗3个月未见反复者;显效:主症如腰膝酸软乏力、烘热汗出、心烦易怒等基本消失, 停止治疗4周未复发者;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或个别主症消失, 停药1周未复发者;无效: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者。

2 结果

治愈35例, 显效2例, 有效1例, 无效2例, 治愈率为87.5%, 总有效率为95.0%。

3 病案举例

患者, 女, 50岁, 2006年8月26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月经紊乱, 周期、经期均不规则, 经量时多时少, 色鲜红, 无血块, 无腹痛, 烘热汗出, 夜间尤甚, 头昏耳鸣, 心悸失眠, 五心烦热, 腰膝酸软, 口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 阴道畅, 分泌物少, 色白, 无异味, 宫颈轻炎, 宫体前位, 大小正常, 质中, 活动正常, 无压痛, 双附件未及异常;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声像, 性激素六项检查示E2低、LH、FSH稍偏高。诊断, 西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治疗:予调补方加丹皮15 g, 地骨皮15 g, 山萸肉15 g内服及以王不留行籽贴内生殖器、神门、卵巢、内分泌、肾、心6个耳穴, 20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2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 3个疗程后停止治疗, 跟踪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叫绝经前后诸症, 是肾气渐衰, 天葵将竭, 阴阳失调而致, 本病以肾虚为主, 并可累及心.肝.脾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中二至丸补肝肾育阴, 清虚热疗失眠, 浮小麦、生甘草、大枣养心润燥缓急而安神;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太子参、白芍益气养血敛阴;百合、白薇能清心肺之热、宁心安神;夜交藤能补养阴血而养心安神, 诸药合用, 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效。而耳穴中, 内生殖器、卵巢属相应部位取穴, 可调节卵巢功能, 缓解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各种症状;内分泌调节内分泌功能;神门能安神而治疗烦躁、失眠, 心肾相配可交通心肾, 使水火相济, 阴阳平衡。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调补方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3年采用调补方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率为87.5%, 总有效率为95.0%。结论:调补方加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综合疗法,调补方,耳穴贴压法

参考文献

[1]顾美皎.现代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234.

[2]张冬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与病情关系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9) :137-138.

[3]陈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J].江西中医药, 2006, 37 (278) :39.

[4]李亚松, 马加良, 马菁璠.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0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8, 19 (2) :101-102.

中医综合疗法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儿, 全部符合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5月至2岁7月, 平均 (10.6±2.8) 月;病程0.5~5 d, 平均1.5 d;合并脱水18例。对照组30例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4月至2岁6月, 平均 (10.5±2.6) 月;病程1~5 d, 平均1.5 d;合并脱水16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

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全身疾病者;大肠埃希菌或沙门氏菌性肠炎等其他感染性腹泻;未按标准服药、中途换药或加药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①内服自拟小儿止泻汤 (主要药物成分为太子参、葛根、黄芩、茯苓各10 g, 苍术、白术、木香、黄连、藿香、苏叶、诃子、生甘草各5 g) , 热重苔黄者加金银花、连翘、柴胡;腹痛甚者加白芍、延胡索;恶心呕吐者加生姜、陈皮、法半夏;胃呆纳减者加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咳嗽者加乌梅、五味子。每日1剂, 加水300 ml, 煎30 min, 取汁50 ml, 第2煎加水200 ml, 取汁50 ml。两煎混匀, 分2次服用;②外用云南白药粉剂 (由云南白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0.25 g放于神阙穴, 滴入0.5~1.0 ml 75%医用酒精, 再敷贴丁桂儿脐贴1张 (由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主要成份为丁香、肉桂、毕茇) , 1次/d, 过敏体质者禁用;③鱼腥草注射液 (江西保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051120) 1 ml/kg与双黄连粉针剂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 批号0602206) 60 mg/kg混合稀释后经直肠给药。具体方法:用直径5 mm胶管 (男性老式导尿管) 经肛门插入, ≤1岁插入10 cm左右;>1岁插入15 cm左右, 到达乙状结肠上端, 然后注入相应剂量的混合溶液, 至少保留15 min为灌注成功, 1次/d。

2.2 对照组

思密达[蒙脱石, 博福-益普生 (天津)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 g/袋], <1岁每日1袋, 1~2岁每日1~2袋, 分3次冲服。妈咪爱 (1 g/支,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1袋, 2次/d。水温不高于40℃, 且两种药物应分开喂服, 间隔1 h以上为好。

对于并发脱水者, 两组均按其脱水性质和程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两组疗程均为3 d。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

痊愈:用药24~48 h, 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1~2次, 或恢复正常次数, 大便性状好转,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48~72 h, 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2次, 大便性状好转, 水分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 h, 腹泻次数或大便性状不见好转, 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9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痊愈13例, 有效9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 (P<0.01) 。

4 讨论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侵犯小肠黏膜, 使小肠绒毛细胞结构破坏、脱落, 肠道水电解质转运失调, 吸收障碍, 从而导致腹泻。该病在祖国医学属于“泄泻”范畴, 发病时节正值秋冬季节, 小儿在“脾常不足”基础上, 复感风寒, 致脾胃受伤, 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合污而致泄泻, “脾虚湿困”是发病的根本原因。笔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 自拟小儿止泻汤, 方中太子参益气生津, 苍术、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葛根、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藿香、苏叶芳香化湿, 木香理气健脾, 诃子涩肠止泻, 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助运, 利湿止泻之功, 且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内服、外敷、灌肠3种中医疗法综合应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疗效迅速肯定, 发挥了中医药疗法的长处, 且操作简单易行, 患儿痛苦较少, 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不失为基层医疗单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治疗组运用自拟小儿止泻汤口服, 外用云南白药粉剂加丁桂儿脐贴敷贴神阙穴, 并配合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加双黄连粉针剂的混合液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和妈咪爱。3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痊愈13例, 有效9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 (P<0.01)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肯定, 操作简单易行, 患儿痛苦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小儿止泻汤,穴位敷贴,保留灌肠

参考文献

中医综合疗法 篇8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综合康复疗法,临床研究

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为人体脑血流产生障碍并诱发其局部脑细胞产生缺氧的症状[1]。脑梗塞还存在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 若患者不进行及时治疗, 极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目前, 临床研究证实, , 中中医医综综合合康康复复治疗 (服用中药、针灸、推拿等) 可有效治疗脑梗塞,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其中, 对照组男18例, 女15例;年龄41~80岁, 平均年龄 (60.11±0.58) 岁;病程9天至4个月, 平均病程 (2.21±0.44) 个月。观察组男20例, 女13例;年龄42~82岁, 平均年龄 (60.58±0.45) 岁;病程11天至3个月, 平均病程 (2.01±0.77) 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 (如肢体康复训练及常规内科治疗) 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 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2天, 共治疗3个疗程。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具体为: (1) 服用中药。取胆南星6g、竹茹6g、甘草6g、钩藤10g、半夏10g、赤芍10g、天麻12g, 加水煎服, 每天1剂, 每天2次, 每次200mL, 早晚分别服用。 (2) 针灸治疗。采用平补平泻法针灸患者曲池、解溪、内关、合谷、百会、人中、足三里、阳陵泉及三阴交等穴, 留针30min, 每天1次。 (3) 推拿疗法。采用按、搓、揉、捻及弹拨等手法对患者足三阳、手三阳等俞穴进行推拿, 每次25min, 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FMA (运动功能量表) 、ADL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NIHSS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评分。其中, FMA的评分标准为:总分100分, 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 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50分以下为严重运动障碍;ADL的评分标准为:总分216分, 108~126分为独立, 54~107为有条件依赖, 18~53分为完全依赖;NIHSS的评分标准为:总分45分, 31~45分为重型功能缺损, 16~30分为中型功能缺损, 0~15分为轻型功能缺损, 0分为不缺损。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分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基本痊愈:若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消失, NIHSS评分降低率为90%以上;显效:若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NIHSS评分降低45%~90%;有效: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 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NIHSS评分降低18%以下, 或出现增加的情况[3]。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ADL、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梗塞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 老年人为该疾病主要发病群体[4]。由于老年脑梗塞患者身体素质较弱, 疾病后遗症 (如致残、致死等) 也较大。因此, 脑梗塞患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 可提高治愈率。大量研究显示,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治疗脑梗塞。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通过给予患者服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 以达到养血滋阴、清热涤痰、补益肾气、温阳益气及活血通络的目的, 可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 疏通经络, 改善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症状[5]。研究证实, 相较于常规疗法,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更适合治疗脑梗塞患者。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效果明显, 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还能减少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乔美.脑梗塞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6) :39-41.

[2]王海龙.脑梗塞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 2014, 29 (12) :2604-2605.

[3]张雪英, 李永强, 董志永.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2) :219, 272.

[4]卢海.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早期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 (14) :135-136.

中医综合疗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 其中单侧膝盖发病者34例, 双侧膝盖发病者16例, 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46例。男26例, 女24例, 年龄40~75岁, 平均 (51.46±13.26) 岁。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中药汤药内服、针灸治疗、中药外敷[2]。中药汤药内服:当归10g, 炙首乌15g, 熟地10g, 炙甘草10g, 每日1剂, 水煎, 早晚口服。针灸治疗:以阿是穴、膝阳关为主穴, 根据不同的病程和患者身体状况, 辅以膝眼、太溪、学海等穴。中药外敷:为我院自制, 主要成分为透骨草、当归、川芎、防风、甘草等。

1.2.2 对照组

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布洛芬进行治疗, 每日15g, 分3次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关节可自由活动, 无肿疼, 没有疾病体征。显效:关节可局部活动, 体征明显好转,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关节能小范围活动, 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 关节活动性很差, 肿疼依旧[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2.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3 讨论

在中医中,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脉络痹阻。一般因为老年人肝肾精血虚衰, 风寒湿邪入侵, 导致因虚致病, 这是老年人多发的主要原因。当外伤引起脉络痹阻, 导致气滞血瘀就会引起关节痛疼肿胀。中医治疗该类疾病强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舒筋活络[4]。

现代西医学认为, 膝骨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腔内产生了过多的分解酶, 导致腔内某些成分 (如透明质酸, 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 被降解, 关节失去保护的屏障, 发生进展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5]。

本研究表明,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方法, 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治疗手段多等特色, 是治疗关节炎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但因各地医院治疗方法不同, 疗效有所差异, 值得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 以制定一个相对有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岳宗进, 李玉奎, 马利阁,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10) :650-651.

[2]邬亚军, 赵治友, 何永生.中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 2006 (6) :80-81.

[3]宣益民, 赵媛, 张航曼, 等.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9 (8) :460-461.

[4]张平, 朱裔成, 张浩.中药外敷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7 (4) :19-20.

中医综合疗法 篇10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注射;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10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对35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注射结合中医药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4±6.236)岁;病程3月至20年,平均病程(7.12±6. 32)年。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4±5.749)岁;病程3月至20年,平均病程(7.3±9.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腰椎CT或MRI明确诊断;③同意参加本项目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不能俯卧位的患者;②LDH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II度以上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者;③LDH合并腰椎肿瘤或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症;④由于偏头痛、心绞痛等其他慢性疼痛性病症而影响对腰腿痛的评价者;⑤LIDH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心脏病及其他器官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患,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中医药综合治疗,包括针灸治疗,选穴:腰阳关、命门、关元、肾俞、气海等腰周穴位;中药熨烫治疗采用本院协定中药处方中药药物治疗,1次/d,20min/次;腰背肌功能锻炼采用“飞燕式”、“五点式”功能锻炼,3组/d,20次/组。以上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骶管内药物注射。①药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规格:Sml:0.lg)5ml、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ml:40mg,批号:E0905)40mg、维生素B1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l: lOOmg,批号:1407084)2ml、维生素B12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Iml:0.5mg,批号:1409182)1ml,用生理盐水稀释加至35ml;②注射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小腹下垫枕使臀部适度抬高,显露出骶尾部。先摸清尾骨尖端,沿中线向头侧触摸呈斜坡样骨性凹陷,即为骶管裂孔,穿刺点以龙胆紫做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予l%盐酸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麻,从穿刺点垂直进针,当穿透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成30°~40°角,顺势推进约lcm,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无血,稍推药无阻力,即将35ml药液缓慢推入骶管,注射时应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询问有无头疼头昏,恶心呕吐不适等。拔针后,穿刺针眼用碘酒棉球按压片刻,创可贴覆盖针眼,注射后针眼3d保持干燥。每周注射1次,2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方法①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完全改善,无任何疼痛;1~3分为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但仍有轻微的疼痛感;4~6分为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中度疼痛;7~10分为症状无任何改善,伴有明显的疼痛。②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腰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年龄超过60周岁的患者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黄韧带等钙化,慢性腰肌劳损等,较年轻患者明显增多,且肌体恢复功能明显下降,单纯采用某一种治疗方法难以奏效。骶管注射治疗是将药物直接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曲安奈德注射液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减轻局部水肿,从而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排除致痛物质。利多卡因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阻断刺激的传导,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代谢,改善急性期症状;维生素B1能治疗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痛感觉异常等,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混合注射液的综合作用,以消除局部炎症,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及减少致痛物质刺激,同时35ml液体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开软化突出的髓核神经根压迫,进一步缓解疼痛的目的。骶管治疗每周1次,一般2次,即可收到良好的疗效。骶管治疗时间短、起效快,大多数患者在拔针后即可感觉腰部及下肢轻松,所有病人在治疗后,卧床休息5~20min,无特殊不适后,可自行离开。同时两组都采用相同的中医药综合治疗,以达到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目的。

上一篇:评测环境下一篇:慢性C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