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色彩教学

2024-05-06

动画色彩教学(精选十篇)

动画色彩教学 篇1

关键词:动画,色彩教学,重要性分析

引言

色彩不仅使动画丰富了造型手段, 成为构成动画形式美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因素, 也是使动画产生感染力的重要前提。不但如此, 色彩还构成了动画的象征材料, 表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 使得动画以一种更具表现艺术的品貌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 具有独特魅力而令人折服【1】。然而, 学院教学中学生创作的动画短片并没有充分发挥色彩动的魅力。如何正确创新动画色彩教学, 加强色彩教学是学院改革动画色彩教学方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色彩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色彩进入动画中, 绝不仅仅是自然色的还原, 而是动画艺术家对色彩的再创造。”回溯电影色彩的历史:早在1906年, 就诞生了彩色影片, 制作者是英国人George Albert Smith, 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但直至1964年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问世后, 权威的《电影笔记》才认为电影世界有了真正的彩色电影【2】。《红色沙漠》之所以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 是因为安东尼奥尼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 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的心理状态一致的现实。可见, 电影历史上第一次用色彩传达人物情绪和心理, 色彩才被认同。说明色彩进入电影, 不仅仅是再现现实生活, 还要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因此, 电影色彩、动画色彩是导演对色彩的再创造。要想创造比现实色彩更具有美学价值、富于艺术意味, 更具有情绪上强烈的冲击力, 离不开导演的参与。导演对色彩的运用与强化, 直接影响影片画面色彩关系的热烈以及视觉冲击力。动画学院正是在培养一批批莘莘学子的“导演能力”, 动画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 需要重视动画色彩教学, 需要创新动画教学模式。通过色彩教学使动画学生掌握动画色彩的应用技巧, 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色彩的魅力。

2、浅析色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动画色彩是一种动态的色彩, 不仅融于剧中人物的表征, 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延和物化。色彩作为动画艺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动画艺术家从色彩、空间和时间三者中捕捉色彩美, 然后将其传递给观众, 打动观众, 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可见, 动画色彩是一种“有意味的运动形式”。这种“有意味的运动形式”在创作中如何实现, 是动画学院色彩教学的职责所在。以下就动画色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分析:

2.1. 通过动画色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在色彩教学中需要重点把握动画色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通过色彩对人物的情感世界描绘和人物的形象塑造, 使主人公的人性、内心世界及其活动状态通过色彩的渲染呼之欲出、具体可感。我们知道《恶童》的导演迈克尔·艾里亚斯巧妙地运用色彩为影片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居高不下的票房率就是很好的证明。动画影片中“黑”和“白”用各自不同的色彩 (图3.20) 塑造了各自不同的性格 (表1) :

导演应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刻画“白”的性格:暖色的起始色黄色搭配色彩中亮度最高、冷色的起始色绿色, 使色彩整体看起来明快清新。褐色条纹调和了黄色和绿色, 营造出跳跃感, 间接地传达“白”的活泼性格, 同时使观众在观赏影片时对“白”有舒心、透气的感觉。

2.2. 通过色彩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动画色彩是动的艺术, 导演强调色彩在运动画面中的变化, 主要是强调色彩如何变化来体现导演的意图与剧情。可见, 剧中人物的色彩会随着剧情和场景的变换来自我调配, 这是动画色彩的特点, 也是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手段。所以, 动画色彩教学把握的第二关键点是色彩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这种变化有色相上的, 有纯度、明度上的, 也有冷暖、面积上的运动变化。正如动画影片《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色彩设计师保田道世所说:“物体的色彩及饱和度会随着镜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颜色的选择非常真实, 有时颜色的选择又非常主观【3】。”

2.3. 用不同色调渲染影片的情绪意境

动画色彩教学把握的重点、难点是不同色调渲染情绪意境、推进剧情发展。在动画影片中剧情所需要的美好、快乐、忧伤、希望、恐惧等情绪, 都可以通过色彩的渲染来表达。

然而动画影片中不同的色彩配置形成不同的情绪效果, 不仅是在同一画面中展示, 又是通过具有不同场景色调的镜头排列。这种通过镜头的组接完成的色彩结构形式是为了整个影片的情境渲染, 使观众一时感到喜悦, 而另一时又感到悲伤。可见, 色彩教学中这个知识点的难点所在。动画片《钟楼怪人》中大量的冷暖色对比, 配合音乐, 将卡西莫多的伤感、向往爱情的情绪和浮罗格进行了强烈反差对比, 蓝紫色的“天堂之光”和红紫色的“地狱之火”来展开色彩的气氛渲染, 通过具有纯洁、美好的心理联想特征的蓝紫色和恐怖、压抑的红紫色之间的反差与连续性对比, 满足了整个动画片的情境需求。总之, 随着影片的进展, 段落的不同, 色调亦有转换。

3、结束语

动画艺术家总是把色彩看做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手段, 看作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重要的造型因素。但是, 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动画色彩缺乏认识和了解, 致使“动的色彩”被忽视。色彩教学体现了一种新的动态色彩教学思想。所以动画学院要根据动画的特点, 正确掌握色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创新动画色彩教学模式, 使色彩教学真正在动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清风.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缅怀大师: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生涯http://www.zhexue.com.cn/n53323c43.aspx, 2007年8月28日最后检索

[3]保田道世.金鱼公主的色彩设计[J].24格, 2008 (12) :46

[4]梁明, 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102-476

动画色彩教学 篇2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色彩是动画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它赋予了动画画面丰富的视觉感受,也是动画中情感信息最直接的传递者。本文着眼于《大闹天宫》与《山水情》中的动画色彩语言,深入挖掘其独特的色彩表达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渊源,探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动画色彩语言体系。

关键词:动画色彩;借鉴传承;民族文化

色彩是观众对于动画作品最直接的体验,它能够使内在的精神世界外化成为可视的形象语言。从最初的黑白无声动画片到现在的3D立体彩色动画片,动画色彩经历了不断探索、累积、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形成了如今千千万万、形形色色不同的色彩风格。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是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民族基因,它在无形之中引导着中国人民的色彩审美倾向,对当代中国动画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从黑白的《铁扇公主》到彩色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从装饰风格的《骄傲的将军》到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色彩一直都在从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并创造出数不胜数的动画艺术精品。本文试图以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与《山水情》两种不同的画面色彩风格为例,探求隐藏在中国动画用色背后的文化基因。

一、《大闹天宫》中儒家思想对动画色彩的主导

动画《大闹天宫》的色彩风格来自于中国画工笔重彩色彩体系所演变而成的装饰风格。其色彩的特点是鲜艳明快、浓郁厚重,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画面喜爱使用高纯度原色,追求强烈的色彩视觉观感。《大闹天宫》中常用蓝、白、红、黑、黄这五种颜色,使用这些颜色为画面的主色调其根源来自中国儒家思想的“五色”学说。

“五色”最早指的是青、白、赤、黑、黄这五种颜色,它来自“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人对天地万物随四季变迁的过程进行总结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体系。而后经过代代传承,于儒家思想中“五色”被确立成为了“正五色”,寓意为高贵正统的颜色。同时儒家思想也把不纯净的颜色归为间色,意为地位比较低的色彩。一般认知的五间色是绿、红、碧、紫、骝黄。

“五正色”的儒家学说本意是在于强化三纲五常、人伦教化,以期从侧面在思想上影响和约束中国人的阶级观念,然而这套色彩理论却意想不到地对古人的日常生活用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礼记》卷二十九有记载“士不织衣、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这句话记载的是当时文人志士在日常穿着上的规定,具体是上衣要用正色、下裳要用间色,以此举表示上尊下卑的阶级关系。《论语》中也有记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履邦家者。”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孔子对于阶级属性的`看法,他认为人要做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间色不能抢夺正色锋芒,民间音乐不能扰乱宫廷音乐。这些儒家的伦理纲常在约束着人们生活作息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色彩观念。“五色”的色彩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审美中的本源之色。

二、《山水情》中道家思想对动画色彩的颠覆

动画《山水情》中色彩以黑白为主、辅以少量淡色彩,是一种不为物役、不被法拘、清新自然的色彩风格。这种用色风格受到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是一种不以完整真实再现对象为目的,追求领悟绘画对象内在精髓的设色风格。在《山水情》的动画语言中,我们很难感受到传统意义上的色彩信息。它既不像早期黑白动画利用光影的效果来组织画面,也不像现在流行的全彩动画通过五彩斑斓的配色产生视觉刺激。它的用色质朴凝练、洒脱豪迈,更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娓娓地叙述晦涩难懂的诗句。这种气势恢宏、天马行空的色彩观念其根源来自中国道家思想的“色彩取消论”。

道家的这种“色彩取消论”可以说对中国色彩文化有着颠覆性的意义,它和儒家拘束性的色彩理念不同,道家讲究的是不为浮表现象所蒙蔽,把色彩从感官刺激的层次回归到精神养颐的境界。中国许多经典的动画也借鉴了这种黑白色彩风格。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影片,在色彩上选择了水墨这种最简洁的色彩语言。相对于色彩缤纷的动画色彩,单纯的水墨色彩组成,更易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画面美感。整个画面色彩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描绘对象的精气神,充分展现了道家色彩理念中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色彩主张。

三、《大闹天宫》与《山水情》的色彩语言比较

《大闹天宫》与《山水情》都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施色浓重艳丽,色彩风格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写实主义。《山水情》的色彩表现则与之截然相反,它主观地抛弃了世间万物原本固有的色彩和形态,以简单纯朴的色彩观念唯心地阐释大千世界的精神本质,让整个画面显得缥缈而诗意。

高校动画色彩设计教学探析 篇3

动画是一种动态的图像艺术,色彩是构成动画的最基本元素,对于动画中人物、场景的塑造以及主题的揭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色彩设计是动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技能,色彩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对基本概念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色彩表现方法,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色彩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色彩设计教学的教学内容

1.写实色彩的运用

写实色彩的教学是色彩设计课程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写实色彩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写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加强对身边事物色彩的发现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为动画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写生的过程学生需要先对事物的原本色彩进行写生,之后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事物原本的色彩发生一些变化,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色彩设计的教学中,应积极引领学生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写生,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色彩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2.概括和提炼色彩的能力

动画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动画设计能力,从而能够通过对物质材料的设计达到宣传的作用。动画的设计需要建立在符合事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色彩的规范性、限制性和人为性的特点,通过夸张、象征或升华等手法进行动画的设计。对色彩的概括和提炼指的是在色彩写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总结和概括,将一定范围内的色彩进行统一。通过对色彩的概括和提炼,能够使动画的效果更加柔和,避免动画设计中色彩不搭配的情况,有效满足人们对动画的欣赏要求。对于色彩概括和提炼能力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色彩效果的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平涂的方式让学生从动画设计的角度掌握色彩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3.空间色彩的运用

空间色彩指的是色彩的秩序与组织,在空间的背景下对色彩进行分析和观察。空间色彩运用的教学,教师通通常会将教学对象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对象的色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了单一的从某一个方面分析色彩的构成,加强了学生对于事物整体认识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从空间的角度对色彩的认识,通过色彩在不同角度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于区域色彩的认识。此外,有助于学生在对事物的色彩结合进行分析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图画色彩。

加强色彩设计教学的方法

1.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教师讲的内容只能被动的接受。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动画教学中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动画是一种画面、语言、声音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动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仅有的教材,对于国内外典型的动画案例也应进行讲解。如对于对比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将色彩分为高、中、低三个大调,再将每个大调分为长、中短三个小调,并结合相关案例的展示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

内容。

2.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传统的色彩设计教学中,技能的训练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训练学生的手绘制作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制作手绘,从草图的设计到色彩的平涂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理想。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photoshop等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

3.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远程教育,方便了教学资源的共享,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学。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高效性、信息共享的特点,在色彩设计中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网络能够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教学的场地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网络对于色彩设计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结束语

在动画专业中,色彩设计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性学科。为提高学生色彩设计能力,应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写生的练习、色彩概括和提炼能力的练习以及空间色彩观察的练习等,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动画色彩教学 篇4

关键词:色彩构成,动画场景,色彩情感,色彩形式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能够引导专业学生认识色彩表现规律, 掌握色彩表现方法。但如果没有恰当地与专业设计结合, 色彩构成的教学方法就会流于形式, 课程内容就会显得宽泛而无说服力。将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与动画场景色彩设计结合, 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对动画场景的色彩运用进行指导性设计, 可以构筑一个色彩构成课的新的教学思路。

一、动画场景中色彩构成的必要性

动画影片作为影视的一个分支, 其除了具有电影所必备的表现元素之外, 还有其自身特点与特定诉求。构成电影的要素有四点, 即色彩、光线、构图、运动;而从感官上来讲, 色彩是第一性的, 最直接的。色彩也是一部动画影片进行环境造型和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 是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唤起情绪、渲染气氛的形象化手段。色彩还可用以确立和展现整部影片的总体情绪和主题基调, 表现影片的风格。

动画场景设计是动画影片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烘托动画主人公、渲染气氛的功能。动画影片中的色彩构成要素包括了建筑色彩、道具色彩、角色色彩、环境效果色彩与主观色彩, 其中主观色彩是对于角色情绪、环境情调以及心理的主观表现。这也是色彩构成表现应用的主要内容。动画影片常常运用色彩在场景设计中的表现, 来营造与烘托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氛围。动画场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创作的一种类型, 在色彩表现的创作规律上是离不开构成法则的。在色彩构成整个教学中, 从手工绘画时代到数字化绘图时代, 对动画场景色彩的理解与表现, 对色彩规律的把握是最关键的。让学生了解色彩形式规律、色彩情感表现的原理, 结合动画场景色彩实际运用的特点、认清动画场景的色彩关系, 才能真正掌握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使用。因此, 在色彩构成教学中, 将动画场景的设计与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相结合进行点对点的知识教学, 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对接专业设计课程的一种合理方式, 也是对构成教学内涵的一种深入。

二、色彩情感在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情感通过不同色相、明度与纯度的交叉运用, 使得动画的场景氛围让受众产生兴奋、宁静、愉悦、忧郁、悲伤、冷暖感、轻快感、凝重感等情感意识, 从而达到塑造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场景以及塑造人物情绪的社会关系与色彩环境。场景情感氛围的塑造按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归纳大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种方式中:第一, 高纯度中明度色彩组合的强烈对比易产生积极、外向、华丽与兴奋的感知;第二, 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组合容易产生明快、活泼与愉悦感知;第三, 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组合容易产生忧郁与悲伤的感知;第四, 低纯度高明度的色彩组合容易产生宁静感知。

从塑造与表现人物情绪的角度进行场景色彩设计, 可以根据这一规律进行实践。例如场景表现角色处于失业的忧郁与求职的忙碌情感中, 这种矛盾并不突出也不明显, 是一种趋缓的但是却让人感觉沮丧的色彩情感。为了表达这一比较缓和的压抑情绪, 色彩配置的选择应处于中纯度低明度的位置, 色相选择上跨度较小, 对比感削弱。与这种压抑缓慢的节奏感相比, 恋爱的喜悦是让人振奋的情绪之一, 对于这样一种像冰激凌一样的清新、带点刺激快感的情感特征, 所能感受到的色彩应处于明亮饱和的位置。因此, 高明度与中低纯度, 以及与跨度较大的色相所配置的色彩作品更容易表现这一情感。而对于失恋的忧伤感, 应从产生恋爱的高明度欢快感拉到低明度色彩, 纯度也应随着主人公的情绪逐渐变化, 并以低明度低纯度色彩配置为主。愤怒是处于激动状态的情绪之一, 运用高纯度中低明度的冷色系色彩对比关系表现更为贴切。相对而言, 兴奋感与愤怒的情绪有相似之处, 在色彩表现上与愤怒的色彩情感确实十分相似。但根据人情感的分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种是积极的, 一种是消极的对比。所以, 在色彩运用表现上, 兴奋情绪可以运用暖基调的高纯度中高明度色彩对比关系表现积极情绪, 则更为贴切。场景中的色彩就是要明确地烘托这些心理变化, 配合剧情需要, 通过色彩的感知运用表达诉求内容。

动画角色所需要表达的情感, 以及场景中所描述的与角色情感相关的自然环境时, 通过所涉及到的场景设计色彩情感运用, 如色彩的冷暖组合在高中低纯度、高中低明度的穿插中体现场景设计的情感诉求, 可以被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表现夏日炎热的高纯度高明度暖色系基调, 冬日寒意的高明度低纯度冷色系基调, 秋日温馨的中纯度中明度暖色系基调, 以及春天生机盎然的高明度中纯度冷色系基调, 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低明度低纯度冷色系基调, 夏日雨后清新的中明度中纯度冷色系基调, 等等, 这些都是在传达动画场景及角色的情感状态。

动画场景是营造氛围与塑造角色性格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过程中, 可用实例分析不同动画场景中色彩情感的应用类别, 让学生认识、了解并掌握色彩情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分别以对应的方式布置不同场景表现的项目任务。具体应以高、中、低纯度与明度组合设计为表现手段, 表达场景的忧郁、愉悦、兴奋、宁静等不同情感, 以实例分析与课堂绘制示例作为知识讲解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喜好选择四项主题, 用色相、纯度与明度综合运用手法体现场景设计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三、色彩形式在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

如果综合运用色彩不同纯度、明度、色相产生的情感是设计者一种感性的表现行为, 那么这样的感性背后是以有规律可循的色彩形式法则为前提条件的。在色彩形式法则这一教学环节, 将抽象的形式概念, 通过绘画手法表现出场景设计中色彩所要传达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色彩形式规律与运用手法, 进行色彩的色相、明度与纯度的综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色彩形式法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 节奏与韵律, 激烈的色彩节奏与舒缓的色彩节奏产生的场景色彩情感;第二, 对比与调和, 对比强烈与和谐的色彩产生的场景色彩情感。节奏与韵律感的场景表现, 是色彩有规律的明度、纯度、色相、位置等要素, 所形成的一种有规律交替出现的秩序, 可以通过要素的渐变、反复、突变获得。色彩渐变中明度或纯度递增或递减且频率较高时, 节奏感就会加强;变化频率低时, 整体场景就会产生节奏舒缓的感觉。对于渲染紧张的场景气氛, 色彩形式上就会在明度与纯度变化的节奏方面紧凑而有弹性;对于所渲染与描绘的场景是带给人舒畅感、空旷与气势磅礴的氛围, 色彩形式上就会表现得比较舒缓, 变化明度纯度节奏范围缩小, 色相面积扩大。在色相、明度与纯度变化不强烈的情况下, 场景整体节奏与韵律感以和谐与舒缓为主基调。这是节奏与韵律的色彩视觉效果的表现。

而对比与调和的形式法则也是场景设计常用的手法。在场景设计色彩的主题渲染前提下, 不论场景色彩表达的是愉快还是忧郁, 宁静还是兴奋, 轻快还是凝重;也不论是表现季节色彩或是复杂的社会关系, 场景存在强与弱的冲突、表现积极与消极定义冲突对比关系, 色彩表现过程中总是为体现动画角色的社会关系与情感冲突而设定的。例如, 兴奋与愤怒的基调都是以激烈冲突色彩对比为基准, 但在表现积极的兴奋情感与消极的愤怒情感时, 在色彩的色相与纯度选择上是有个体差异性的, 对比与调和的表现在这一对情感描述中将起到明显的杠杆作用。在表现兴奋的情感时色彩对比关系强烈, 在色彩色相上所选择的范围区域较大。为了使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强烈却不刺激的正面情绪, 需要增强色彩的调和感。比如增大色相对比面积, 运用隔离调和手法, 增加暖色基调在视觉上的分量等。而在表现愤怒的情绪时, 色彩在色相上范围缩小, 且多以冷基调对比关系来处理, 在明度纯度配置关系上又低于兴奋色彩的对比。而宁静与兴奋在色彩对比关系上, 不论是色相、明度还是纯度的选择差异就更为明显。宁静的色彩在色相上冷、暖色系均可以有冷静的表现。色相对比关系削弱, 明度的高中低与纯度的高中低交叉使用, 不能跨度过大, 一般以中高明度纯度、中低明度纯度、高明度低纯度、中明度中纯度以及低明度低纯度的对比为主要表现关系, 同时要加大色彩调和的面积。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 调整具体的冷暖色系与明度、纯度对比关系的取向。

色彩构成中的形式法则, 要求通过色彩色相、明度与纯度的变化, 以节奏、韵律、调和、均衡等方式的整合运用, 使得作品让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知。这种感知不仅仅是色彩本身带给人的情感意识, 更多的是绘制者有意识地将形式法则运用其中, 使其产生美感即形式美感。

色彩形式法则是课程教学中的难点, 过于抽象化的内容常使得讲解流于形式。在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场景绘制与形式法则结合, 通过色彩的规律把握来表现场景中所需要的情感描述, 设定相应的表现对象, 以对应的方式来描绘场景情感, 让学生能在实例中感受体验形式法则的规律性, 从而能够把握形式法则的一般规律。

四、结语

色彩情感与形式的表达是动画场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有规律可循的。课程教学分析色彩情感与色彩形式对于动画场景设计的应用, 根据场景情感需求的不同, 分别予以教学侧重, 将不同色相分别与纯度和明度的高、中、低综合运用, 表现场景设计的节奏韵律感, 以期准确表达场景情感诉求。从色彩构成设计的角度对动画场景情感进行描绘, 是把握场景色彩设计的一种方式。通过搭建色彩的感性、理性表达与动画场景表现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深入了解色彩构成这一基础性原理与场景色彩表现的专业设计规律, 掌握色彩设计方法, 从而提高色彩构成原理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仉雨平.浅析影视艺术中色彩的功能性[J].电影评介, 2007, (16) :18.

[2]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61.

动画电影中色彩元素的运用 篇5

关键词:动画电影  色彩元素  艺术价值  表现

现代化的动画影片具有着重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其正从视觉、听觉这两方面征服着愈来愈多的观众。色彩元素作为构成动画影片的重要视觉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动画影片的关键研究领域。动画电影从过去的黑白、无声、二维发展至今天的彩色、立体声以及三维动画,色彩元素在这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与价值。色彩在新时期的动画电影中具有刻画角色特征、制造场景气氛、丰富内容表现、提高动画影片的欣赏意义与价值等作用。特别是今天的动画影片作为国家科技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尽管不同国家、民族對动画影片的设计与制作方式各有特色,但在色彩的应用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夸张的色彩运用丰富动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制造相应的场景气氛等等。

一  动画电影中色彩元素的主要特征

1  客观的色彩处理

实拍电影注重电影画面与客观存在的被摄物之间的统一性,具有独特的客观性。在具体的实拍电影中,摄影师对色彩的表现与处理方式是借助摄像机这一工具形象生动、客观真实地记录画面中的人物和景色的活动而独立完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是实拍电影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和色彩元素自身的规律,因此其色彩表现的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除了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实拍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必然会夹带导演的主观色彩元素,虽有夸张的色彩表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以真实客观的生活为基础的。而动画电影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抽象性的影片,因此,其在色彩的表现以及处理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千与千寻》、《狮子王》、《龙猫》等动画片都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元素。因为送花电影题材类别繁多,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也是多变的。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既可以是摄影师亲眼看到的自然景物,也可以是动画家主观能动性作用下超越自然的色彩元素,因此可以说,色彩既是客观的,也主观的表现,丰富了人们对动画影像的视觉体验。

2  独特的色彩表现

实拍电影中的拍摄物都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通过摄影机用胶片直接将真实的事物拍摄出来,色彩比较接近拍摄对象。由于拍摄镜头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因此,对实拍电影的色彩加工,也只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基础之上的主观表达。然而,动画电影本身具有明显的绘画性质,其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充分发挥动画家的主观能动性,摆脱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的限制,能够充分发挥人们难以想象到的色彩空间。因此,动画电影的风格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模式,有装饰作用的、有写意目的的、有抽象的色彩风格等等。每一部动画电影都带具有极强的创作者艺术思维,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审美心里和专业技能等等。

3  夸张的色彩效果

动画电影中的色彩应用与处理通常都是超脱于现实生活的,善于运用夸张的形式刻画动画影片中的场景、景色以及人物等等,这一系列强烈、夸张的色彩使用不但不会让人们感觉不舒服,反而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动画影片的制作与设计,一般情况下都是创作者编排好故事情节之后,按照主观思维对动画中的人物进行塑造。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使得动画电影的制作也高度依赖电脑的设计、模拟与制作等。自从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影片中的广泛应用以来,对动画人物的色彩设计更加的夸张与多样化,甚至色彩的种类选择也愈来愈多样化。以电脑软件技术为基础的动画影片制作,使得色彩的应用和处理可以最大化的夸张与细化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等,从而使得动画影片的质量与效果更加完美。

二  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分析

不论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电影,色彩的运用都增强了观众对影片的视觉体验,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然而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电影主题

动画电影借助色彩元素在色调上的冷暖和强弱变化以深化影片的场景,着重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心里活动等变化,进而深化影片的内在涵义。一般而言,摄影师常常运用准确、清晰的色彩元素来表达影片的重要思想和本质内涵,丰富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比如,著名的日本动画电影《千年女优》借助具有忧郁基调的色彩,表现影片充满悲观、伤感、唯美的影像氛围,进而深化了关于宿命和爱情的电影主题思想。

2  塑造人物形象

在动画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常常借助丰富的色彩元素来彰显不同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促使人们更加理解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等变化。摄影师给予特定的人物角色给予指定的色彩,从侧面烘托影片中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中国著名动画片《葫芦兄弟》中,创作者运用七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七兄弟,使得七个葫芦兄弟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另外,《三个和尚》中运用蓝色凸显高和尚,黄色代表胖和尚,红色表示小和尚,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3  推动故事情节

动画电影中的色彩作用不仅仅只是表现在深化影片主题和凸显人物形象上,同时它还通过构成不同的影片场景,进而推动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这要归功于色彩自身的联想作用。众所周知,色彩不仅具有其物理特性,也具有极强的情感和联想功能。比如,红色既可以让人联想到热情,也象征着血淋淋的鲜血或者是残酷无情的战争;蓝色既可以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也象征着忧郁等等。而色彩在动漫电影中的运用正是基于其联想功能。比如,《鬼妈妈》利用色彩的联想能力将现实世界、虚幻世界和冲破虚幻世界这三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紧密地连结起来,进而促进人们能够充分了解三个不同世界各自的独特之处。

三  色彩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具体应用

1  色彩的视觉平衡

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实拍电影,色彩运用的根本目的即是促进观众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也就是指色彩在摄影机镜头下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不断变化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比如,中国著名动画电影《葫芦娃》中,高峰和悬崖等艰难的生存环境从侧面衬托出了以挖草药谋生的老爷爷日常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在蛇精洞的描述上却异常华丽,创作者借助这种差异性使得人们内心产生较大的落差,为后文葫芦娃最终打败妖精、造福人类社会做了铺垫。不同的颜色代表七个不同的葫芦娃,也凸显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特长,一方面为葫芦娃不断遭到妖精的残害进行衬托,另一方面影片中色彩的整体处理也给后文七个葫芦兄弟团结协作打败妖精打下了色彩的烙印。色彩的应用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而科学合理的色彩视覺平衡技术则又可以让观众在享受视觉效果的同时体会到其他多方面的舒适感,例如,心理愉悦、精神放松、感情宣泄等等。由此可见,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视觉平衡设计对促进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  色彩的情感应用

在动画电影中,色彩情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色调上,不同的影片色调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与视觉冲击力。因此,色调的设计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著名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即是玉皇大帝指定李靖率领众天兵天将追捕孙悟空,在将花果山包围时,动画片的影像色调由明快迅速转为灰暗的色调,阴暗的气氛笼罩在四周,李靖和哪吒气势磅礴地出现在影片的正中央。影片的色调变化从情感情绪上凸显出了维权者的势力之威武雄壮,进而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压抑,使得观众身临其境为孙悟空深深担忧,随着色彩基调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跟着波动。从一定程度去讲,色彩的情感应用对于丰富动画影片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的感情世界发挥了直观重要的影响作用。色彩艺术在动画影片中的引入与不断创新是动画影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动画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3  色彩的对比体现

色彩之间只有存在对比才会有层次感,也才能丰富影片的画面与场景。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有大小、多少、明暗、远近、冷暖、轻重和粗细等对比关系与区别,通过运用对比视域观察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然界的美是丰富多彩、意蕴深厚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动画电影借助明显的色彩对比,给观众一种较强的视觉感受,进而刻画出影片中不同人物、景观和场景的特征和气氛,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的艺术魅力。比如,《埃及王子》中,在逃亡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出不同时间的合理过渡。色彩由暖色调慢慢转变为冷色调,表明了埃及王子逃亡的辛苦残酷和漫长无情的时间。另外,影片中黑蓝橙三种颜色的对比凸显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同一个人身上,蓝色象征邪恶;橙色象征正义。影片的结尾处,蓝橙色二者之间分裂开来,即代表邪恶和正义的分离。科学的色彩对比不但会使动画电影的场景更加多种多样,而且会使影片的故事推进与画面转换更加的自然与逼真,同时更能提升影片的制作效果,提高动画影片的整体质量与上映成效。

总而言之,依据动画影片中色彩元素的重要特征和关键作用,以及现代化动画影片制作中色彩的充分应用,使得电影艺术的色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艺术魅力与感染力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展现。高超的色彩设计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动画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与显著成效。当前的色彩艺术已广泛应用到多种类型的动画影片之中,通过色彩主观设计对观众视觉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动画影片的市场大大拓展,特别是促进了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快速发展进步的动画电影艺术广泛吸收了色彩艺术设计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与创新,进而使得动画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和价值不但的提高,故事情节也得以不断的丰富。伴随着二21世纪社会经济的迅速推进,动画电影的色彩应用也会随之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张武、郭乐峰:《浅析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表现》,《动漫研究》,2012年第10期。

[2] 周登富、王鸿海:《银幕影像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设计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3] 陈曦、杨晓晓:《浅析〈白雪公主〉中的拼贴效果》,《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6期。

[4] 蔡志军:《从〈白雪公主〉故事的历史演变看迪斯尼动画模式的现代转型》,《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第12期。

[5] 孟拥:《突破对创意思维的束缚——谈如何提升生肖角色设计的创作灵感》,《艺术·生活》,2010年第4期。

[6] 刘跃军:《立体动画电影发展空间研究——立体动画电影,新时代中国动画发展的契机》,《现代电影技术》,2009年第4期。

[7] 杨鹏:《本土动漫的昨日、今日、明日——中国动漫出版产业分析》,《出版广角》,2005年第8期。

[8] 武园园:《美梦成真的皮克斯——浅谈皮克斯成功的背后》,《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2期。

动画色彩教学 篇6

一、动画片中的色彩设计与应用对动画片有着视觉表述的功能

1. 色彩设计与应用在动画片中具有形象识别的作用

在影视动画当中有很多手段来识别角色、物象。例如名称、形状、声音等。色彩也是一种重要的识别方式。而且色彩要比形状更明确,比名称更生动。比如说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大全景展现壮观的军队时,士兵的脸不会清楚的展现,更不可能看清他盔甲的款式,当然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是我们就要通过士兵的颜色来识别,无数的士兵组成了一个很大的色块。这样在我们看到两军交战时看到的是两支军队的不同颜色组成的不同色块。从而使观众对作战形式一目了然。

2. 色彩设计与应用在动画片中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色彩的设计与运用在动画片中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例如《狮子王》中对“荣耀石”这个场景所表达的气氛,荣耀石象征的权利,木法沙作为草原国王的时候,草原比较繁荣,所以动画场景画面色彩丰富,突出了荣耀石的重要地位。而当刀疤作为草原国王统治了草原之后,同一场景,那时的色调却变得灰暗了。面部隐在黑暗中的刀疤站在荣耀石上,这时的色彩让人感觉很压抑很冷漠。

二、色彩设计与应用对动画片风格样式有一定的影响

1. 色彩设计与应用对动画片整体风格的定位有一定的影响

每个年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所以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风格展示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内涵。影片的风格决定着影片不同的色彩,同时色彩也起到表达不同风格的作用。例如电影《红高粱》的色彩,主要采用了红、蓝两种鲜明有力的原色和一种柔和含蓄的黄色中间色。这不只是再现着土地的黄、高粱的红、天空的蓝,其更深刻的含义还在与生与死、爱与恨、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奴役、光明与黑暗的搏斗,在于那生命的活力、原始的力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希望。这种片子单纯朴实的格调,就是决定影片采用历史陈迹的风格。

2. 色彩设计与运用应该服从和配合动画片的总体设计

不同的制作材料在动画片中可分不同的画种,例如水墨画、油画等,根据不同的画种来选择不同的色彩。

水墨动画是我国结合自己的名族特色与历史背景开发出的一种艺术表达风格。例如《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水墨动画。水墨动画的色彩与其它画种的动画不同,它强调的不是色彩间的关系,而是强调色块之间的韵律。将中国的文化内涵融合其间,突出了唯美、淡雅的色彩氛围。

苏联有一部十分伟大的油画动画作品——《老人与海》。这部动画中,每一帧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画,影片中的色彩运用的比较写实,很好的体现出了油画所特有的色感。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数字绘画已经取代了纸和笔,但画种的区分并不会因此消失,在数字绘画中依然要遵循画种决定色彩这一规律。

三、色彩设计与应用对观众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1. 色彩设计与应用对观众知觉的影响

色彩本身是反射到人类视网膜的一定波长的辐射波,它逐渐与成长中的人的潜意识思维相通。因此,在观赏一部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影片时,如果能真正的体会色彩时,就可能领悟到导演的真实用意。金黄的色调在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就被大量使用。这种明亮的色调既是剧情需要,又是导演对人生绚烂的一种体会。那样浓烈的色彩给观众十分震撼的感受。

其实色彩对观众知觉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说色彩的通感。影片中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观众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冷暖、软硬等等。色彩对观众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动画片中不同的色彩运用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兴奋感或沉静感,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映。可以说把握好色彩对观众知觉的影响,对影片的情感表达与主题的阐述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动画片中的色彩设计与运用对观众情感有影响

在观赏客观色彩现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因素作用,使无生命的客观色彩披上了感情的外衣,从而形成了对色彩的好恶感、色彩的联想以及色彩的象征性。

陈凯歌的《黄土地》是对电影色彩语言早期尝试的一部影片。黄河、黄土高坡和黄色面孔,黄色基调贯穿整部电影,影片画面简单厚重,同时又注重细节的加工,大量使用静止的长镜头勾画出“大环境小人物”的意境。在这里色彩被用来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使观众的情感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徐克作品《青蛇》中,更是将这种色彩运用发展到了极致,服装和场景的色彩运用了大红、桃红、松绿、靛青等中国传统色彩,成功的展示出了一个极富传统中国特色的浮华世界,使得影片有工笔重彩一样华丽的风格,和诡异妖娆的神鬼故事情节极为相衬。同时,在单纯的画面色彩中对细节变化极度美化,给观众强烈的色彩刺激和情绪感染。

四、色彩设计与应用对动画主题起到渲染的作用

1. 色彩设计与应用对动画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

色彩通过心理联想的特征,可以唤起人的精神共鸣。动画中所需要的快乐、伤悲、激动等都可以通过色彩的渲染来表现。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就大量采用冷暖色对比,完美的体现出了主人公的各种情绪。剧情始终围绕着主人公不断奔跑来展开。他在明亮的色彩中跑出了橄榄球冠军。他在阴冷的色彩中用跑拯救了很多战士的生命。初恋女友在离开时他又在阴暗的色彩中开始不断挑战长跑。这三种不同的色彩渲染出当时喜悦、残酷、伤感的情境。

2. 动画片中的色彩设计与运用对动画具有象征意义表达的作用

色彩除了对渲染情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外,还具有象征意义表达的作用。比如在文革时期的许多影片,都是以红色调作为影片的主色调,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大众的认知有很大关系的。又如国产动画片《葫芦兄弟》中,对蛇精的色彩处理用了很多绿色和低纯度的的色彩,在人的视觉感官中这种色彩同常让人感到厌恶。很自然的衬托出了蛇精反面形象。相反葫芦娃的色彩采用了十分鲜艳的颜色,十分有亲和力。观众不第一感觉就会把他们归为正面人物了。

总之,在融合了电影、色彩、音乐、文学等一系列艺术门类于一身的动画艺术形式中,色彩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一部动画片的风格定位、情境烘托、趣味表现、主题阐述等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动画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当然也直接关系到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

参考文献

[1]黄缨.色彩构成[M].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2]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匈]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

[4]梁恩瑞.浅谈色彩在动画片中的指定[J].消费导刊,2008.

[5]冉小稳.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作用及表现功能[J].艺术评论,2007年6月.

浅析动画专业色彩写生 篇7

对于动画专业来说, 色彩写生是动画角色创造与场景创作的基本前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色彩写生训练, 主要是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在写生过程中了解到光与色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色彩原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色彩的了解, 并达到对于角色心理、情感、表情的统一表现能力, 最终为自主创造色彩并控制色彩为动画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进入到第二阶段的色彩写生。这时主要侧重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 通过对色彩的归纳、提炼、抽象、变形与概括达到画面的主观性操纵。

一、动画专业色彩写生基础

1、动画专业中的色彩语言理解

动画专业色彩写生进行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理论基础的储备, 通常具有一定的色彩学基础、色彩心理学和色彩语言相关基础, 就会相应的具有较好的色彩感受性和表现力, 这会促进动画专业学生进色彩写生的学习实践。这里重点谈一下动画专业中的色彩语言感受和理解的问题。色彩作为造型语汇, 也是动画专业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它不仅是辨别物体形体、状貌、明暗等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而且具有强烈的情感性。

动画专业中对于场景的色彩定义, 往往具有情感属性与象征意义。对于表现自然环境、时间、季节、心理状态、情绪情感等, 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红色, 具有温暖、热烈、积极等情感特征, 在动画专业中常用以象征革命、光明、幸福、喜庆等。有时红色又有危急、警戒、迅捷的意义。当然, 不是每个人对同一色彩所表达的情绪都有相同的认知和归纳, 但懂得识别色彩, 用相应的色彩准确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描摹外部世界, 这对于动画专业色彩写生是非常重要的。色彩运用的技巧有三种:其一是以对比色为主的色彩结构, 构成整体画面的色彩组合, 具有鲜明、新颖、艳丽、丰富的美感。其二是以调和色为主的色彩结构, 构成整体画面的色彩组合, 具有高雅、柔和、稳重、古朴的美感。其三是以类比色为主的色彩结构, 构成整体画面的色彩组合, 具有厚实、神秘、华贵、辉煌的美感。

2、动画专业色彩写生准备

充分的准备对于所有的工作来说都很重要, 而对于动画专业这项连续性和专注度很高的制作过程来说, 色彩的作用更为明显。动画专业色彩写生前的准备包括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的准备, 恰当充分的准备会让写生过程富有信心、有条不紊的展开, 不会有手忙脚乱或担心细节的感觉。

二、动画专业色彩写生过程

1、动画专业色彩写生中的色彩观察与整体感

动画专业色彩写生要有一套正确熟练的观察方法, 这是在写生过程往往被轻视和忽略的, 以致使不少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始终没能掌握住要领, 影响了写生效果。正确的观察方法一定要从整体入手, 整体观察也是在写生操作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

动画专业的色彩训练中, 观察色彩时要练就出一眼能看完整的取景范围和不断循环往复地转动观察的功夫。由于眼睛不能聚焦到一点上, 因而物体的形状是看不清的, 但只有在看不清每个具体形的时候, 色彩感觉才会鲜明的突现出来,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才可能感受到并牢牢抓住总体色调, 而不是将各种孤立的局部颜色拼合在一起。其次, 一组物象虽各具色彩, 但一经集合在一起, 便发生相互影响, 而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环境色的反射, 同时还表现为色块间相邻相处的彼此规定性。如蓝布上放置红瓶和黄瓶会发生不同微妙视觉变化, 这便是彼此的规定性, 而孤立的观察绝对无法把握这种因相互规定而产生的微妙变化。其三, 只有当眼睛在不断地循环往复转动时, 才可能找出各相似色块间的正确区别, 建立一个全面的比较系统, 才可能完整地把握一组色彩关系。用这种方法观察色彩, 相对于孤立地局部地看色彩所获得的色彩印象而言, 每个色块都在发生调增或调减的变化。

2、学习纠正动画专业色彩写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写生练习中常常容易看到一些共同性的色彩问题, 通常包括“粉气”、“火气”、“生”、“花”、“灰”、“脏”等等。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引发原因, 也需要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这里仅就“花”的问题详述。

所谓“花”是指画面色彩杂乱、琐碎、各自突显, 形成不了色调。或某些色块不符合形体的结构和景物的空间关系而“跳”出来。产生“花”的原因比较简单, 主要是缺乏整体观念, 钻局部, 自然主义地追求繁琐的细节所致。一般在深入刻画时, 动画专业学生在色彩写手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色彩写生中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 过分的可以刻画细节, 造成了整体画面的杂乱。因此动画专业色彩写生应该培养对画面的整体感觉, 自然的刻画画面, 避免刻意对画面刻画带来的色彩问题。同时对于动画专业色彩写生的色彩问题, 首先我们要能正确识别这属于什么色彩问题, 是怎样被引起的, 然后才能保证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加重问题甚至引发新问题。

三、动画专业色彩写生的“意”

1、“意在笔先”

意境是艺术美的重要特性, 意境是客观 (景物) 与主观 (感情) 相熔铸的产物, 意境是情与景, 意和境的统一。动画专业色彩写生意境的表达, 首先在“立意”, 要“意在笔先”, 找到传达感情的契入点, 把自然景物变成营造意境的载体, 接着就要探索把“意”融化到形式美法则的因素中去。这一点对于动画专业的色彩写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当重视作画步骤, 不要养成边看边画边改的不良方式, 要纠正“碰”感觉的坏习惯。调色、用笔的方法要得当, 暗部、阴影的色彩不要画得太黑太深, 而要有空气感、倾向性。对需要修改的地方, 也要有一个正确估计。做到景中生情, 情中含景, 情景交融, 才能使写生从习作升华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就是典范。

2、“随意”

在动画专业色彩写生过程中, 随意是一种境界。在动画专业基础训练中, 随意是对限制的解放。完全任凭自己的意愿去画画并不太容易。长时间严格的基础训练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以适应某种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范是必要的, 是为达到目的而设定的, 但规范不是目的。当规范已成为自觉的思想行为时, 随意写生课题的介入必然会引出一时的茫然若失。这种反映表明受压抑的自我还未被唤醒。可见, 适时地设置随意写生课题, 是非常必要的。随意写生不是消极的放任, 它是对长时间规定性训练的一种逆反。它的要求只是一条——“画你想画的, 把它画出来”。等到一批稚嫩但很有特色的作业出来之时, 连同它的作者们也会释放出自由思考的光辉。随意写生的作用不讲自明, 就是将写生者带回本属于他们的那个真实心灵世界。

动画专业色彩写生要培养起相应的创新能力、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需要从事写生的人各方面素养的全面配合才能将写生进行到日臻完善的境界。对于动画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来说, 在色彩写生中培养对未来动画创作和动画剧本创作的感觉、灵敏度、设计性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陆沉.写意变异随意——色彩写生三变[J].美术研究, 2002, (01) .

基于动画色彩的表现研究 篇8

关键词:动画,色彩,表现,情感,情节

一、动画色彩

所谓动画色彩,就是用于塑造动画角色,构建动画道具以及表达动画情节的各种色彩要素,是一种充满想象的视觉表现形式。用其创建的优美造型、鲜明的色彩以及变化的构图形成了美轮美奂的画面效果,为观者在视觉上营造美的感受。

色彩作为动画作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对于刻画动画角色的情感,营造动画场景的气氛,甚至丰富故事情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

第一,色彩是有感情的,因为色彩的各种情绪和象征是由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视觉感知形成的。通常我们所看到红色的时候,身上就会产生温暖的感觉,因为视觉经验告诉我们火是红色的,而看到蓝色就会感到冰凉的感觉,因为水或冰就是这种颜色。而动画本身是一种虚拟的艺术,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进行改编从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动画的本质特性也是夸张与变形,夸张可以运用于色彩系列中,往往色彩的运用就是根据主旨与主题的需要适度对色彩进行夸张,可以是色相上的夸张,可以是明度上的夸张,也可以是饱和度的夸张。

第二,动画艺术中的色彩可以是主观色彩,一旦色彩被运用到动画作品中,它就不是原来那个取之于自然的色彩, 而是创作者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再发挥,是立足于情感的二度创作。在动画作品中的色彩要比现实中的色彩更具有审美魅力和情感上的冲击力。因为它更多地融入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创作者会运用大量的夸张色彩,将动画的每一个场景都渲染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让观者受众感受到一种琳琅眩目的快感,从这种快感中寻找一种特殊的意境,从而完成一次情感的宣泄活动。

第三,色彩在动画创作中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手段,在现代动画艺术中已经成为创作者的一种创作理念,在整个动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色彩把主题情感、理念和意图灌注其中。色彩在动画创作中可以表达情感,是导演和观众情感的升华,在一些动画作品中有时为了强化色彩,弱化其他方面,因为在动画作品的创作中想象的空间太大了,它是一种高度的假定性活动。

总之,色彩情感影响着动画作品的风格,动画作品的风格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色彩表现的不同色调也会对应着不同人群的情绪,从而影响着观者心理乃至生理的变化,也可以说是由视觉而引起的全身同感。

三、色彩对于情节的表现

色彩在动画作品创作中已经成为最具表现性和叙事功能的一种表现手段,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运用色彩交代故事情节,即先要服务于情节的。动画作品要用所表达的故事情节来感染观者,在色彩的处理上就要根据动画作品创作的情节和主题来定,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情感,服务于特定的故事情节。这里面离不开色彩的一个属性,那就是色调。色调,它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视觉语言,它的运用是整部作品保持视觉的整体与统一的关键。比如整部片子在色调上的统一性, 即以一种颜色为主导,每个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冷色调营造冷酷、紧张氛围,暖色调营造热烈、和谐气氛。

其次,色彩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动画色彩可以把故事情节的发展转化为视觉上的表现形式传达给观者,使观者在作品的叙事节奏上产生共鸣。动画作品通过色彩来形成多样统一的节奏和韵律。每一个镜头画面的色彩,每一个形象的色彩塑造,都是构成动画色彩叙事风格的基本元素。

再次,色彩对于情节的表现还表现在,运用色彩进行对故事情节的暗示。动画作品通过色彩暗示观者,可以使观者产生情感联想,给观者在视觉上以无限的感染力和无穷的想象空间,观者在想象出的广阔空间里浮想联翩,从而产生心理情感上的审美变化。

四、色彩对于动画元素构建的表现

首先,在动画造型上的表现。在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中, 色彩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视觉效果和提高观赏性的装饰,色彩的情感特征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者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直接影响观者对动画角色的记忆程度。

其次,在动画场景上的表现。第一,不同的色彩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场景的色调可以加强环境的真实感, 形成特定的色调气氛,在剧情发展中突出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形成对角色真实感上的视觉补充。第二,在动画场景中, 色彩具有极大的空间想象余地,它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超现实的;可以是细节描绘的,也可以是高度概括的;它可以根据剧本情节的需要进行主观的夸张和处理,将色彩的多样性和对比变化进行统一,将其发挥到极致。

再次,在动画镜头上的表现。色彩可以使动画作品的镜头画面间衔接的更加自然。镜头是动画画面构成的基础,而动画作品是由多个镜头画面组成的。动画创作者要根据剧本的情节来确定画面色彩的使用,并且针对色彩对于观者的心理影响,仔细斟酌合理匹配。比如,镜头前后,互相呼应需要延续氛围时,应保持画面色彩倾向的一致性;但需表现强烈的反差与对比时,镜头前后画面的色彩设置就要拉开更大的距离。

动画场景中的色彩 篇9

1. 色彩现象、种类及属性

色彩的产生有一个必备条件———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光源—物体—眼睛—大脑发生关系的色就叫做色彩。[1]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 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 称为光源色。[2]

色彩分为有彩色系、无彩色系, 其中无彩色系又称为黑白系列、极色。彩色系: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无彩色系只包括黑、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混所产生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

2. 动画影片场景的概念及色彩的变化

动画影片的场景是指动画影片中除了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 [3]即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所、陈设道具、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 甚至包括作为社会背景出现的群众角色。

动画影片的场景画面与绘画作品一样, 具有一定的造型性。所谓造型是指在画面上, 通过形体、光线、色彩等空间元素的具体安排来表现画面中的人、景、物, 传达出作者的需要表达的意图、思想。也就是说动画场景的画面则是由一个个的造型元素组成。

色调是一幅画的主旋律。[4]什么是色调呢?它是指一种主色和其他色的组合、搭配, 所形成的画面色彩关系, 即色彩的总的倾向性, 是多样与统一的具体体现。一般在画面所占面积大的色相便从视觉上形成为主色调, 即主调, 它是统一画面的主要色彩。

动画作品与绘画作品明显的区别在于:动画作品具有运动型、时间性、变化性、可听性、可视性;动画作品的这些特性赋予动画影片的最小组成单位, 即动画影片的画面同时也具有运动型、时间性、变化性、可听性、可视性, 在时间中运动着、变化着, 根据情节需要引起画面的变化直接, 引起画面中的色彩随之变化。动画场景中色彩的变化引起观者心理、情绪的变化, 进而吸引观众观看。

3. 动画场景色彩的类别

写实风格的动画场景是指画面效果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色彩为基础。色彩表达方式讲求在现具体的光色条件下的物象色彩的真实面貌, 追求一定的真实感与纪实性。典型的片例要数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先生的多部动画影片, 如《龙猫》、《天空之城》、《再见萤火虫》、《幽灵公主》;韩国动画影片, 如《五岁庵》;俄罗斯动画影片, 如《老人与海》;美国动画影片《小马王》、《人猿泰山》、《白雪公主》, 等等。但是这种写实风格的动画影片中场景的绘制是对现实生活的场景完全照搬吗?不是, 写实但不照抄。场景绘制师根据剧情要求、导演构思、分镜头画面的合理安排进而对现实生活场景进行一定的赛选、重组、打散, 利用构成的方法进行设计描绘, 使场景不失真实性的基础上达到更加符合剧情需要。当今商业动画片偏向于这种写实手法。如中国近年的动画影片《风云决》、《清时明月》、《三国演义》, 以及我院艺术系师生共同制作的武夷山民间原创动画影片《扣冰古佛》, 等等。

主观色彩不像写实色彩那样追求纪实性、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而是根据艺术家本人对色彩的趣味、喜好, 以及为了突出某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对人们的心理效应而采用的夸张色彩手法、超出常情及常规视觉的一种色彩处理。如美国著名动画影片《狮子王》中小狮子辛巴出生时那金黄色的非洲草原;法国动画影片《美丽城三重奏》中充满冷色调的主人公抑郁生活场景色彩;日本宫崎骏作品《千与千寻》中油屋里饱和度极高的异域色彩。主观色彩在某种层面上能够与观众达到共鸣, 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心理。再如艺术动画短片《植树人》、《老人与海》等。

装饰色彩不拘泥于客观色彩真实的光色关系与变化, 而是纯粹侧重色彩的搭配表现, 采用客观色彩的高度概括、纯化、夸张、变形, 以取得或突出色彩的纯视觉效果及装饰效果, 或是通过非现实的色彩来传达某种情绪。装饰色彩的场景往往表达出某种梦幻般的情节。例如动画片《阿姗》中阿姗为了逃避枯燥学习神游到仙境那一幕。再如中国水墨动画影片《蝴蝶泉》、《天书奇谈》、《抬驴》、《有求必应》等。

4. 动画场景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色彩心理对动画场景绘制影响很大, 它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色彩能够带给观众最为直接的感受。

人们常说色彩是有情感的, 因为色彩的各种情绪和象征作用是由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视觉感知而形成的。

俄罗斯动画片《老人与海》整部片子的色调以蓝冷色调为主, 来表达老人那种冷静地与鱼斗争的经过。宁静的大海, 冷静的头脑, 蓝色调最合适不过。

宫崎骏动画影片《龙猫》中姐妹俩家后面那片老树林中那种绿色, 绿得让人心动、让人安静;小主人公独自一人来到那么大的树林玩耍, 如果不是那么绿的树林, 换成枯树林, 效果会完全不同, 小主人公面对褐色的枯树林会不寒而栗, 更不要说独自一人进林中玩耍。

宫崎骏动画影片《天空之城》中两个小主人公最后到达天空之城后, 看到城市上空的淡蓝的天空, 顿时忘却城下的战争, 心中充满了宁静。

美国动画片《狮子王》中小狮子出生那段, 小狮子被高举于空中, 整个画面以金黄色为主色调, 象征着希望、辉煌, 代表着小狮子会给大伙带来新的希望。到后面当反面人物小狮子的叔叔刀疤在大象墓园出场时以深蓝的冷色暗色调为主调, 给人一种邪恶、恐怖、黑暗感觉。

《人猿泰山》中面对大家的排挤, 尤其是父亲的责骂时, 小泰山哭跑着, 这时的场景以郁闷的冷调子、暗色调来比喻小泰山内心的苦楚。

由于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的生活、审美、文化、习惯的不同, 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喜好也不尽相同。如:宋代很多画家偏好淡彩水墨画, 利用泼墨而成的渲染画面, 表现了对自然真实景象色彩的一种高度的概括、提炼。国内著名的插画家阮筠庭画面中的色彩透露出温馨、浪漫的感觉, 她尤其喜用蓝色、紫色。当代插画家本杰明, 他的画面偏好红色、黑色, 非常浓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色彩视觉冲击力。

“中国红”透露出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 它代表着喜庆、庄重、大气。在非洲, 气候炎热, 当地人们对明艳、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甚是喜爱, 这些色彩与他们的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显得格外的漂亮, 同时人们的性情直率、奔放、热情。然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则喜好“高级灰”, 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纯度都相对比较低, 这些色彩在视觉上比较柔和雅致。

参考文献

[1]王磊, 卢嘉.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余雁, 关雪仑.构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

[3]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7.

简析动画中的色彩运用 篇10

关键词:动画;色彩;角色;场景;情节著名的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色彩永远是造型艺术中的首要要素,无论造型艺术如何发展。”马克思也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动画作为一种假定性较高的视觉艺术产品,色彩的作用更为突出,是动画设计中视觉传达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相对于材质、形态或其他因素而言,人类视觉对于色彩的感知最为敏感,如果一部动画,没有良好的色彩来表现、衬托,就会显得非常空洞,仿佛人没有了灵魂,正确、恰如其分的色彩设计有利于塑造动画中的角色、场景,丰富动画情节,更好地突出动画传达的主题,因此可以说,当前任何一部优秀、成功的動画作品,都离不开色彩的成功运用。

1色彩的表现与感情

在我们现代生活的社会中,色彩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丰富多变的色彩无时无刻的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色彩赋予形体以灵魂就好像声音赋予语言以情感。经过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与感官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心理反映、感受以及含义,因此通过色彩可以唤起人类的生理、心理反应,激活人类的情感活动,在触动人的心灵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阿思海姆曾说过,色彩可以刺激人们的视觉,让人产生联想和心理感受,基于这些情感体验,使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传达与展现,在某些特定色彩下可传达某种特定情感体验。例如,(1)红色:红色常常与血、火等相连,主要象征着警示、热烈、力量、光明、喜庆、温暖、胜利等,常常会让人感到积极、兴奋、激动。(2)橙色:主要给人一种华丽、亲切、辉煌、温暖、朝气等感受。(3)黄色:主要给人一种轻松、甜美、明朗、高贵、耀眼、活泼的感觉。(4)绿色:绿色是自然界中最为宁静的色彩,主要给人一种平和、希望、青春、生机、卑鄙的感觉。(5)蓝色:主要给人一种理智、深邃、神奇、天真、清爽等感觉。(6)紫色:主要传达嫉妒、压抑、神秘、奢华、高贵等感受。(7)褐色。主要传达阴险、深沉、独立、自然、原始等感觉。(8)白色:主要传达寒冷、空灵、纯洁、轻盈、和平等感觉。(9)黑色:主要传达邪恶、悲哀、黑暗、沉稳、神秘等感受。(10)灰色:主要传达卑鄙、失望、索然、朴素、高贵等感受。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种色彩会传达多种感情,同一种色彩,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诠释,这与观赏者们的心理状态也会有一定关系。因此在色彩的运用过程中,应根据灵活多变的具体情境进行具体设计。

2色彩在动画中的具体运用

2.1色彩在动画角色形象中的运用

色彩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同时也可以通过视觉刺激使观赏者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使观赏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具有直接影响。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色彩的情感特征突出角色性格,使观赏者对角色形成一种特定态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捕抓到动画角色的定位,明确角色的整体形象。比如在动画片——《贝蒂小姐》中,主要以红色作为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利用红色赋予的热烈、光明、温暖、积极、活泼等情感色彩,塑造了一个热情、可爱、活泼、风趣、随和的人物角色形象。在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利用了色彩的装饰性风格,每一个人物形象、性格都有相应的色彩,比如哪吒浅色肉身,并配有金圈和红绫,塑造的是一种孩子英雄形象,不平凡中略显稚气,但非常聪明;李靖的大红袍,体现出官员身份;东海龙王则主要采用的是青绿色,用来传达一种残暴、性格冷酷的形象。

2.2在动画场景中的色彩应用

动画设计中不仅强调角色定位,动画场景的设计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动画场景也即是指故事和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当然主体也会在某一特定场景中有所行为和动作。因此在动画设计的色彩设计安排过程中,不仅应正确处理好场景色彩设计,同时也应该处理好角色主体和场景环境的色彩协调关系,动画设计师可以根据动画主体角色以及故事情节的需要,确定相应的色彩以及需要配搭的色彩,达到一种渲染并传达动画中需要的恐惧、希望、美好、忧伤、快乐等情境氛围的目的。然后充分利用观赏者的视觉经验,进一步加强色彩氛围的渲染效果。比如在动画片《萤火虫之墓》中,主要采用的深沉的暗红色以及混沌不明的灰暗红绿色对比色彩,给主人公带着妹妹“节子”乘列车等场景营造一种神秘、悲哀、压抑等情绪,进而为整片动画影片都奠定了基本的场景氛围。在动画片片尾,战争终于结束,此时主要以明丽、轻快等色彩为主,为战争结束之后迎来的平和奠定一定的场景氛围。但是“节子”去世,主人公很伤心,自己独自一人在野外将妹妹的遗体火化,一般情况下,为了突出主人公内心痛苦,色彩设计应主要以阴沉、灰暗色调为主,但是设计师打破了常规设计思维,场景设计的是野外环境一片葱绿,天空格外碧蓝,通过这种明亮的色彩对比,更加突出战争的无情以及人世间的无奈、冷漠,世态炎凉,更容易激起观赏者的心理情感共鸣,让观赏者心理以及情感受到沉重打击,进一步突出动画片想要传达的一种悲哀、凄凉、压抑的伤感氛围。

2.3情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在动画片的情节设计中,应根据动画片的具体情境进行动态的色彩设计,从而能够配合情节的发展。比如美国音乐动画——《幻想曲2000》中,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和火山抗争的故事,勇敢的女孩象征着生命,而火山象征着黑暗势力。春天的场景中,动画片的整个画面以淡绿色为主,随着女孩在空中飞舞,这种绿色慢慢扩大,女孩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制造了很多鲜花,使整个场景颜色变得五彩斑斓,此时女孩内心也非常愉悦、舒畅。但当女孩飞到火山口时,场景色彩立即换成了灰黑色,营造了一种极其阴森恐怖的气氛,火山突然喷发,燃烧了整片绿色大地,这时便将整个动画片的剧情推向高潮。然后再将场景色彩切换成灰暗的灰色调,也使观赏者的心情随色彩的变化直接下跌,积极寻找女孩的声影。通过色彩更加突出了动画片情节的跌宕起伏,可有效增强动画片的艺术内涵。

综上所述,色彩是动画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有效增强动画片的观赏性、艺术效果以及感染力,设计师应严格掌握色彩的感情与表现特征,将色彩灵活正确、运用于动画人物角色、场景以及情节设计中,创作出更具吸引力,更优秀的动画作品。参考文献:

[1] 袁秋菊.浅析色彩在动漫设计中的情感运用[J].大众文艺,2011(07).

[2] 王克明,王志敏.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2,(13).

[3] 宋慧颖.浅谈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电影评介,2012(03).

上一篇:感受过程下一篇:少数民族随迁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