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特点

2024-05-05

标题特点(精选十篇)

标题特点 篇1

反映社会现实

新闻作为一种及时、快速传递客观信息, 反映社会现实的文体, 和其他应用文一样, 都具有务实的特性。标题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闻内容、中心思想的浓缩, 毫无疑问也同样具有为现实社会服务的特性。新闻标题要做到具有特色和吸引力, 就是要把读者关心的、与其有某种联系的现实问题或情况在标题里体现出来, 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引发阅读兴趣, 从而引导阅读。如: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主题)

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 要尽快抢救伤员, 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副题)

(2008-05-13, 《人民日报》)

2008年5月12日, 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灾情发生后, 人们急切要知道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怎样的损失, 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等相关信息, 《人民日报》及时地将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此条新闻的标题, 写作手法平实, 语言直白, 采取陈述的方式, 不做任何修饰, 但由于事项重大, 人民关心, 具有服务社会现实的直接作用, 使人们看到标题后不得不认真阅读, 起到了反映现实、传播信息的作用。这一类型的标题很多, 如:

2010年中国世博会旅游年启动

(2010-01-02, 《光明日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香港防务

(2008-10-08, 《解放军报》)

此外, 也可以将新闻内容的主旨或对事项的观点、态度在标题中体现出来, 同样也具有吸引力。如:《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3日发表了一篇介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经验的新闻报道, 其标题是《让大学生远离就业“寒潮”》。很显然, 这篇新闻报道的主旨就是针对当前全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难题———大学生就业, 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闻标题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这个主旨, 使人们看过标题后, 会很自然地再去认真阅读全文。

抒发真挚情怀

“文章本是有情物”, 文学类的文章如此, 应用类的文章也是如此。一篇高质量的新闻不仅要有客观翔实的事实, 还要有对事实的评价、观点等。同样,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 不仅只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规范的概括, 还要具有感情色彩, 以动人的感情去吸引读者, 抒发情怀, 达到以情取胜的效果。如在《人民日报》 (2008-5-18) 上发表的报道的标题为:

“朱支书, 你现在咋样了”

这篇新闻报道讲述了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北川县曲山镇东溪沟村村支书朱华银, 不顾个人安危, 带领村干部走遍全村各个角落, 挨家挨户救人, 救出幸存的400多名村民, 并组织大家自救。由于地震造成交通中断, 没有东西可以充饥, 要想活命, 出路只有一条———往外走。朱华银动员200多名受伤较轻、可以走动的村民走出大山寻找生的希望, 而他自己为了照顾200多名受伤的村民, 决定留下来。走出来的村民终于获救, 但他们却深情地惦念着仍在困境中的朱支书。用“朱支书, 你现在咋样了”作为新闻的标题, 不仅反映了当时获救村民对朱支书的惦念, 更表达了村民对他的敬重, 可谓情深深意切切, 同时映衬出朱支书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将一个基层干部的高大形象十分生动地刻画出来。

又如:在今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 著名花样滑冰选手申雪、赵宏博以完美的表现为我国夺得了金牌。虽然他们上场表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30秒, 但代表了我国历代花样滑冰选手征战奥运的30年, 代表了申雪、赵宏博花滑生涯的18年, 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汗水、伤痛……解放军报以《温哥华爱情故事》为题 (2010-2-17) 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此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可谓柔情似水, 表面上是讲述有关爱情的故事, 其实里面涵盖了很多, 有国家的荣誉, 有两人的理想和爱情, 也有痛苦和付出。这样的标题就像磁铁吸引着你, 使你不得不看、不得不想。

修辞五彩缤纷

提起修辞, 人们一般会认为只在文学作品中运用, 其实不然, 为了吸引读者, 增强新闻标题的美感, 可以适当地采用某些修辞手法。需要说明的是, 不管采用哪种修辞手法, 首先必须准确、规范概括新闻的内容或主旨, 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才可以使文章具有吸引力。下面介绍几种新闻标题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新闻标题来讲, 其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让读者很好把握新闻的内容和主旨, 激发阅读热情。如《人民日报》 (2008-5-8) 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 标题是:

5月7日, 7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在上海建成起吊, 创下单吊起重世界之最 (引题)

“蓝鲸”是怎样炼成的 (正题)

标题中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 形象地比喻为庞大无比的蓝鲸, 既恰到好处, 又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 使阅读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对偶。新闻标题中所运用的对偶, 就是将两组能够概括新闻内容或主旨的两组文字, 并列排列起来, 这两组文字具有字数相同, 意思又相互关联, 结构一致, 音节协调的特点, 阅读起来节奏明快, 朗朗上口。其作用是可以给人以美感, 激发阅读欲望。如在《人民日报》 (2008-5-18) 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主题)

全国各地积极捐款捐物救助四川灾区 (副题)

主标题中运用了一组对偶句, 排列整齐, 发音协调, 前句是起因, 后句是结果, 很好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全民一心, 抗震救灾的决心。读后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又如, 《人民日报》 (2008-5-17) 报道有关北川被困灾民“亲人生死相依, 朋友相互鼓励, 路人挽起手臂”的事迹时, 用了《不放弃不抛弃》这样的标题, 其中体现出他们对生的渴望、对亲人的依恋、对朋友的关怀。此题目短短几个字, 却可以产生使心灵震颤的力量。需要强调的是, 在运用对偶修辞时, 第一, 选用的句子要与新闻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 不可勉强。第二, 句子结构要一致或相当, 不要生拼硬凑。如果那样的话, 反而会弄巧成拙。

拟人。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中, 有时为了增加文字的感染力, 往往将写作对象比拟为有生命的人。这样制作的新闻标题, 可以使阅读者有切身的体会, 引导读者去了解、关心新闻的内容。如在《人民日报》 (2010-2-23) 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60年一遇严重旱情继续 (引题)

云南“喊渴”上下齐心抗旱 (主题)

标题中将云南省比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当他 (她) 长久无水喝的时候, 就像一个人那样“喊渴”, 这种拟人的方法既反映了云南旱情的严重, 又可以使阅读者有切身的体会, 从而产生了很强烈的效果。

借代。所谓借代, 就是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个事物的名称, 其前提是, 两者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在新闻标题中采用这种修辞方法时, 会产生生动形象的效果, 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借代是在新闻标题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如在《人民日报》 (2008-5-7) 发表的报道奥运火炬在海南岛传递情况的新闻的标题为:

“祥云”拂椰岛圣火驻我心 (主题)

海南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 (副题)

在主标题中用“祥云”代替了奥运火炬, 用“椰岛”代替了海南岛。这样一方面使文字变得生动活泼, 另一方面也给人新鲜的感觉, 无形中增加了文字的感染力。需要提醒的问题是, 选用的名称是有要求的, 具体为:第一, 要众所周知, 不要冷涩、生僻;第二, 要符合审美的基本要求。

句式多种多样

标题的句式, 是指标题语言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 不光要看其内容, 还要看其外在的形式。有时, 外在形式甚至比内容更重要。新闻标题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陈述句式。陈述句式标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标题形式, 主要在报道比较重要的情况信息或者报道内容简单的事情时采用。如:

胡锦涛会见美国财政部长

(2008-12-06, 《光明日报》)

红色文化滋润心田

(2010-02-11, 《人民日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

(2010-01-19, 《光明日报》)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0-01-22, 《光明日报》)

我们可以看出, 以上陈述句式, 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完整结构, 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 将发生的事进行简明的介绍。其中的人物、地点、事物、结果、性质一目了然, 可以充分满足新闻高效、快速传播的实际需要。另外, 在现实生活中, 新闻标题还可以在标准的陈述句结构的基础上, 发生一些灵活的变化, 其中常见的变化有:动宾结构、介词短语结构等。如:

为了两岸故宫藏珍早日合璧

(2010-01-21, 《光明日报》)

走进奥运村

(2010-02-11, 《人民日报》)

疑问句式。好的新闻标题的成功之处, 就在于可以牢牢地把握读者的思想, 引导阅读。以疑问句式出现的新闻标题往往先提出问题, 采用先入为主的形式, 掌控读者的思想, 引起读者查根寻缘的阅读兴趣。疑问句式新闻标题形式新颖, 直截了当, 一般适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具体问题或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或看法, 所以使用频率很高, 是常见的一种新闻标题形式。如:

“小皇帝”是如何唱响的? (主题)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创业之路 (副题)

(2008-12-01, 《光明日报》)

北京:奥运年之秋何以花红草绿?

(2008-10-14, 《解放军报》)

疑问句式新闻标题的特点是, 在标题中往往只是先将问题提出来, 一般并未说出结论或亮明观点, 在引导读者阅读完全文后, 才知道结论或观点态度。另外, 个别的新闻标题采用有问有答的设问句形式, 在标题中就亮明观点。此种形式往往适用于道理简单、分明的事项, 目的是起到强调的作用。

祈使句式。祈使句式新闻标题同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标题形式, 常见于评论性的新闻中, 这样的标题强调某种观点或发展态势, 较之陈述句式新闻标题, 更能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与观点, 且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吸引读者去阅读。如:

劳模不应终身制

(2010-05-16, 《人民日报》)

科学发展不能忽视节俭

(2008-10-31, 《人民日报》)

国产手机输入法应大力推广

(2008-12-04, 《光明日报》)

大学生就业市场应避免“人为恐慌”

(2008-12-08, 《人民日报》)

在祈使句式新闻标题中, 我们不难发现往往运用一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字眼来引导读者, 如“应”、“应当”、“不”、“不能”等。以祈使句为标题的新闻, 一般是带有普遍性质或重要的事项, 进行强调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运用祈使句式新闻标题时, 语言要简洁、明快, 意思表达要明确无误, 以便读者领悟。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眉目, 新闻是否具有特色, 往往决定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制作既规范又具有特色的新闻标题, 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 要制作出吸引读者的标题, 应从“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挚情怀”、“修辞五彩缤纷”、“句式多种多样”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闻,新闻标题,制作特色

参考文献

[1].徐振宗:《应用写作》,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9页。

[2].张建辉:《浅谈新闻标题的画龙点睛作用》, 《应用写作》, 1999 (12) 。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篇2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1

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

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

(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

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论新闻标题翻译的特点 篇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与外界的联系也日趋紧密,特别是文化上的交流。为了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我国新近发生的事情,新闻翻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翻译人员在翻译新闻标题时,除了准确把握新闻的内容,还要考虑英语词汇、语法特点、语言风格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的应用,使新闻翻译更加符合外国受众的阅读习惯,从而引起他们阅读下去的兴趣和欲望。此外,由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已经老化,缺乏艺术性、情感性,很难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也达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所以,在翻译新闻标题时,要在遵守翻译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新奇独特的方法,使其富有艺术性,特别是情感性。下面我们主要借鉴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来分析新闻标题的翻译。

关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论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一种把目的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就是目的论,即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翻译目的决定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评价译文是否成功,要看它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预期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通过两种或多种语言来进行跨文化的互动行为,由翻译者来决定翻译的目的,规定翻译的要求、使用的语言等,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来传达原译文的内容和宗旨,从而实现其文化之间的互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翻译策略,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拓宽了研究领域,为后来的翻译实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的新闻标题翻译

我们都知道新闻标题对于新闻的重要性,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是人们最先关注的焦点,所以英语标题的翻译十分重要。根据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翻译人员要把握翻译的原则,准确传达和浓缩新闻的内容,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实现文化的互动。下面通过目的论的指导来分析新闻标题翻译的原则:

1.能够突出新闻的主题,力求简洁

对新闻标题的翻译首先要考虑该新闻的定位,新闻的定位包括分析新闻内容和目标观众。对新闻标题的英译应尽可能反映新闻的主旨,并能吸引目标受众。如:

a.外交部就中国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等发表谈话

FM o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UN Military Transparency Mechanism

此则新闻标题的主旨是“中国参与军费透明制度”,标题英译分别使用到了“China’s Participation”和“Military Transparency Mechanism”,保证了主题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鉴于英文标题还要力求简洁,“外交部”和“联合国”分别采用了首字母缩略“FM”和“UN”的形式,这种缩略的方式是非常常见的,对于受众来说,也很容易理解。此外,介词“on”直接表达出外交部针对的内容,所以此则新闻标题做到了主题突出和形式简洁,能够直接吸引到关心国家军事和外交问题的读者。

2.要用地道的英语彰显汉语内涵

翻译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译文要符合原文的内涵。新闻标题翻译地道与否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内容的理解。译文使用的语言应该是目前通行的、地道的语言,尽可能地符合以英语为母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而不能一味追求对原文的忠实,同时还要保持中英文风格的一致。比如:

b.奥巴马被批“迟到大王”

Obama:late again!

c.汽油价格一涨再涨

Petrol Prices GoingUp,Up,Up!

上面两则新闻标题的英译,既保持了对汉语标题的忠实,又符合了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简洁而有趣,诙谐并捎带夸张的表达足能够吸引人的眼球。

3.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新闻标题的翻译要醒目,兼具艺术性和时代性,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要朗朗上口,让读者容易识别。好的英文标题常常能够引起读者的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比如:

d.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超弦理论

From Apple Fall to Superstring

这则英语标题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即用“Apple Fall”来指代“万有引力”,非常生動,即使读者在看到标题时不能明白新闻的主旨,也会产生对于“Apple Fall”的好奇,产生想要阅读下去的欲望。

e.小企业,大经历

Small Business,Big Experience

这则英语标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Small”和“Big”形成的鲜明对比,可以引发读者足够的好奇。而且标题的简洁明了和朗朗上口,很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多用短语,少用完整的句子结构

新闻标题的英译应尽量少用完整的句子结构,因为句子太长不容易吸引读者。多使用短语保证了标题英译的简洁并且也符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比如:

f.27岁小伙写奥巴马就职演说

Osama’s “Boy-wonder” Writer

上例中,一个简短的名词短语就完全替代了原本需要“主、谓、宾”(主语27-year-old boy,谓语writes,宾语Obama’s address)的句子,避免了冗长的表达。再如:

g.美国经济“缩水”

USE conomy Shrinking

这个例子本该使用完整的现在进行时态(is shrinking),但一个简单的动名词短语shrinking就可以表达正在发生的情况,这样可以使标题简洁,也达到醒目的效果。

实践中的新闻标题翻译原则及策略

1.标题中的词汇要言简意赅,新颖独特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浓缩和精华部分,所以标题本身的文字不宜过长,这就要求我们多使用那些简短、精炼又富有新意的词汇,这样既可以节省版面字数,又节省了受众的阅读时间,避免引起他们的厌烦心理,激起他们阅读整篇新闻的兴趣。例如,小词:dip(下降);缩略词:biz是business(商业)的缩写;还有众所周知的WTO(世界贸易组织)、DJ(无线电唱片音乐节目主持人);也有一些新兴的网络词汇,如e-mail(电子邮件)、IP(国际互联网协议)等。新闻的标题有时也常常用一个单词或短语来表示,从上文的例子f和g中可以看出,新闻标题翻译要求言简、醒目。很多的新闻媒体都采用这种新颖的方式使得新闻标题简单化,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2.把握好时态,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新闻时效性的特点要求在翻译新闻标题时要把握好时态,在以往的翻译中都采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两种时态。例如,“眼看利比亚革命的价值”:“Seeing the cost of Libya revolution”。此外,还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来加深读者的印象。上文例子e中提到的是对比手法,这样翻译出来的新闻标题更加形象和生动化,且富有内涵,显示了文字和文化的双重魅力。比如“美日关系透视:分歧?还是合作?”用比喻的手法可以译为:“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这个标题中,East指日本,而West指的是美国。

3.使新闻标题富有富有艺术性和情感性

在翻译新闻标题时,不能过于死板地使用那些固定的句子结构,平平淡淡,没有一点韵味,首先就失去了整篇新闻的可读性。所以要以受众为主,在准确表达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将标题进行美化,使翻译出来的标题富有艺术性和情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多种翻译方法,将他们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用多种句型和幽默的语言来增加它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比如“Future leaders of the Middle East?”(中东地区未来的领导人是?),这种疑问句的使用富有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好的新闻标题能吸引读者的兴趣,提高阅读率,所以新闻标题的翻译唯有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才是有价值的。一个得体而精彩的新闻标题英译是各种方法的有效综合,在保证原标题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其译文的表达流畅和言简意赅,富于感染力和吸引力,这对于翻译工作者们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广大新闻翻譯人员要注重对新闻事实和外国受众需求的把握,共同致力于我国对外形象的提高。

|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东校区

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制作 篇4

一、新闻标题的概述

新闻标题通常位于新闻正文之前的对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的文字。是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和浓缩概括, 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应当是用最精辟的词语, 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概括凸显, 它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

(一) 实在。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 新闻要真实, 标题也要真实。新闻用事实说话, 标题也要用新闻说话, 就是说要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写到标题上, 使听众一听, 便知道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新华社的消息《全国人才市场劳动力供大于需》、《广东山水画画家连展迎亚运》等, 这些标题内容很实在, 听了文章标题也就明确了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二) 新鲜。

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要正确体现党的方针政策,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在重大问题和原则问题上, 不允许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如《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献给完全奉献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中国共产党人》, 标题旗帜鲜明, 很有气魄, 鼓舞人心。

(三) 新颖。

新闻标题要变化多样, 不拘一格, 新颖奇警, 令人耳目一新。切忌千篇一律, 千题一式。一个众人叫好的标题, 如果用多了, 用滥了, 就成了陈套, 没有新鲜味了。古人说:“唯陈言务去”和毛泽东同志讲的“推陈出新”, 意思就要去掉公式化, 程式化, 老模式。所谓求新颖, 一是内容要新, 二是形式要新, 三是文字要新。中国青年报的《1+1+1=?》, 这个标题就很新颖奇警, 给人以很大的吸引力, 让听众听完之后回味无穷, 意犹未尽。

(四) 生动。

新闻标题要新鲜活泼, 具体形象, 最好要有文彩。制作这样的标题, 构思要巧妙, 用字用词不落俗套, 比喻、成语、口语、运用得好, 就可以增强标题的形象性、生动性, 给人以美的享受, 福建日报的消息《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 请给我们松绑》、重庆日报的《医疗拖拉顽症有方》等, 这些标题都具有简洁、清新、生动、活泼的特点, 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五) 简短。

精彩的标题大都简洁明快。“意惟其多, 字惟其少”。标题冗长, 主题、引题、副题一大堆, 使人感到沉闷。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一行题就能说清楚的, 就不用两行。句子应力求言简意赅。北京晚报的《烦人探亲》、广州电视台的《广州南鱼北运》等, 这些标题都做到了高度概括, 字数较少, 易懂易记。

三、新闻标题制作表现手法

(一) 直陈式。

这种标题直叙其事, 把新闻中最新鲜、最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提炼, 直截了当地标出来, 无需多加描绘, 即能感染和打动听众。这种标题适用于较严肃的题材, 内容特别新鲜的事件。如:

《北京长城失修严重》

(二) 比喻式。

这种标题适用于需要加以渲染的题材, 可以使标题更加形象生动, 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事物。如:

《体坛巾帼美如花:郭晶晶华贵牡丹罗雪娟带刺玫瑰》

(三) 提问式。

提问句能引起人们的疑问, 从而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收听新闻, 因而提问在标题中的运用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如:

《美汞污染源自中国?环保总局:毫无根据》

(四) 夸张式。新闻标题恰当运用夸张手法, 可使标题增加生气, 更加鲜明生动。如:

《后仓“老鼠”大如斗》

(五) 警句式。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 大声疾呼, 提出问题的严重性、尖锐性, 发人深省。如:

《一号文件要管二号文件》

(六) 悬念式。抛出一个悬念, 吸引听众听完全文, 探求究竟。如:

《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

(七) 背景式。标出典型环境, 标出事件、人物的背景, 衬托出典型的特色。如:

《一桩十年扯皮案》

(八) 赞语式。用第三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作标题, 可以增强报道的鲜明性和可读性。如:

《老师您好!》

(九) 口语式。运用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作标题, 易记易懂, 读来亲切, 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如:

《戴一天“乌纱帽”, 就当一天“包公”》

(十) 时间式。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作标题。如:《一九八四年国庆的一天》

杜甫诗曰:“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大量实践经验证明, 一则好的新闻标题, 总是经历了“千呼万唤使出来”的艰难历程, 因此, 我们制作标题必须经过反复推敲, 千锤百炼, 字斟句酌, 独树一帜, 一定会制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篇5

【关键词】新闻标题 特点 翻译 方法 题目

一、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将新闻和受众进行合理的连接在一起,人们可以直接从标题中将新闻的重要核心和思想进行了解,同时,标题能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新闻报道锦上添花。新闻的标题通常有基本的三个特征:新闻标题是对新闻的高度概括、新闻标题从属于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标题对新闻可以评说事实。下面就将新闻的标题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说明:

1.新闻标题与新闻报道的一致性。新闻标题本来就是属于新闻的,新闻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根据客观事实报道,新闻标题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新闻本身,意思就是新闻标题必须要将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出来,将新闻中的重要思想、核心内容进行表现,因此,新闻标题与新闻报道必须要高度一致,这也是作为新闻标题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最基础的特点。一致性不仅要求标题内容和新闻内容的一致,同时还要求拟定的标题必须要在新闻中有充分的论据进行说明,也就是指标题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及评论一定要有充足的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不能随心所欲。

2.准确性。新闻就是要根据客观事实报道,标题也必须要能够准确的反映新闻内容。评价新闻的观点要准确,运用文字时要精准,同时新闻评论标题的态度一定要明确,但同时不能跨越新闻的作用,将新闻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撰写标题的重要依据,将新闻中的最重要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内容在标题中充分表现出来。

3.简洁易懂。新闻标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受众的眼球,要求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受众的注意,因此,一则好的新闻标题应该简洁易懂,让受众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新闻信息,了解新闻中的内容和信息。如果标题冗长、复杂,那么受众在第一眼看到标题的时候就看不懂,没有兴趣,那么受众就不会过多的注意整篇新闻报道。因此,新闻标题力求言简意赅,使受众记忆深刻。

4.新颖生动。精美的新闻标题富有魅力,能够使人拍案叫绝。让受众喜欢的标题,多次出现在说中的视野中,就会丧失趣味,因此,新闻标题还注重新颖,新闻标题的内容、形式、文字都要新颖生动,这样才能借助优美的形式吸引受众。

5.较强的逻辑性。新闻报道信息量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因此,在新闻的选择中多采用组合的方法,因此也就导致新闻标题种类也复杂多样。但是,重要的是新闻标题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以免造成受众误解。较高的逻辑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将新闻的内容、思想表达出来。

二、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

在新闻标题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翻译的难题,怎么才能将其他国家的新闻标题进行准确的翻译,才能使得新闻标题更加显眼、富有吸引力,这里就仅仅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1.直译或基本直译法。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将新闻向更多的人“推销”,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用法,音、形、义等不同,新闻标题所表现的精髓也不同。直译或基本直译就是直接翻译,不改变标题的风格。例如:

Lord,Keep Her from Harm译为:主啊,保佑她不受伤害。

直译法,就是不改变标题标题的风格,如果利用直译法不能将新闻标题中的内容进行正确的表现,那么就要采用意译法。

2.增词法或减词法。一般来说,英文标题语言都相对简洁、质朴、平淡,但是汉语中强调辞藻华丽,在新闻标题中将人名、地名、人物身份和国籍、主题背景等都会进行重点描述,但是在英文标题不会,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进行增词,这样才能使得标题充分、完整的表达意义,例如:Here Comes the Son(子承父业的小布什)。

三、结束语

新闻标题有其鲜明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阅读兴奋点、争夺受众必读率。要想拟定出较好的新闻标题,就必须要将新闻标题的几点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充分把握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和特点,不断更新新闻观念,提高创新新闻写作水平。同时在进行标题翻译的时候,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特色,翻译过程中翻译的方法主要就是直译或基本直译法和增词法或减词法。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特色要求要在充分了解该国的语言的用法和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贴近语境,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将标题的重要思想和内容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董立.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汉译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顾维芳.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浅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浅析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点 篇6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点,媒体

一、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的定义

(一) 网络新闻的定义

关于网络新闻, 国内理论界的不少学者都对其定义做过相关的探讨。例如, 阂大洪在《网络新闻之我见—兼于郭乐天先生商榷》[1]一文中认为, 网络新闻是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 其途径可以使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 其发布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个人。杜俊飞则认为, 网络新闻是指传授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 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发布或在发布, 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新闻信息。[2]彭兰在《网络传播概论》中所界定的网络新闻是指, 新闻的发布途径是网络, 但它的报道对象仍然是客观世界的对象, 从对新闻规律的运用方面来看, 它与传统新闻是一致的。[3]还有一种是将网络新闻定义区分为网络新闻的报道、网络新闻评论与网络新闻专题。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分为图片、文字、视频等。综上所述, 网络新闻就是通过因特网发布的、对客观世界发生的一些人、事件等信息的报道。

(二) 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的定义

对于网络新闻标题, 一般普遍认为, 是指在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新闻信息的标题。[3]所谓网络新闻标题语言, 就是指在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者在新闻标题制作中所运用的语言。网络新闻是一个网站的主体, 同时也是该网站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标题在传播学和语言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 从标题的地位来看, 标题“居文之首, 一勾文之要”, 常常被比喻为文章的“眼睛”、“窗口”。一则好的标题会让读者在看到它的时候变激起继续阅读正文的欲望。我们在阅读文字材料的时候, 无一例外地会先接触到标题, 而且标题的好坏、新颖与否会影响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正因为如此, 人们写文章的时候, 都很重视标题的拟定。第二, 从人们普遍的阅读习惯来看,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推进, 每天各类报纸、杂志、包括网络, 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不计其数, 想在如此众多的信息海洋中搜寻自己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部分是很难的。因此, 为了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信息, 阅读标题成为人们的普遍做法。新闻标题作为新闻作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表现主题服务, 对新闻主题进行概括, 对新闻价值进行揭示, 同时标题又是吸引、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基于标题的重要性, 人们赋予新闻标题以各种形象贴切的比喻。例如, “新闻的眼睛”、“新闻的灵魂”等。当今社会, 新闻报道的媒体和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 越来越追求时效性的受众正在逐渐改变着阅读习惯, 我们同时也进入了新闻的“读题时代”, 这些都决定了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 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

(一)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特色

在网络新闻中, 所有的标题被排列在主页面上, 而正文则需要通过标题点击后进入下一级页面中去阅读。所以网络新闻标题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所有读者都必须通过标题链接才能看到新闻的具体内容。可是如今网络上各种信息如潮涌, 当众多的网络新闻标题集中在一个页面上时, 读者需要在很短的时间扫描过滤这些标题,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再点击那条标题进去阅读。正因为网络的这种媒介特点, 网络新闻标题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 充分的吸引读者。因而也让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与传统媒体新闻标题有很多不同:如网络新闻标题的题目与正文并不在一个页面中;又比如网络新闻的标题会受到网页的限制, 基本所有的文字都在一行内, 甚至一行需要容纳两个不同的标题;同时, 网络新闻标题经常会省略一些助词、介词等以便节省空间,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 会经常地只用实词来表示新闻的内容。综上, 网络新闻的标题与传统新闻相比, 具有:题文分家;题长受限;单行为主;多用实题的特点。[4]网络新闻题目的词语越新奇、越别出心裁、越能激起读者的吸引力;网站的点击率和新闻传播的效果也会越好。

(二) 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的特色

第一, 网络新闻标题简洁单行化。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有着相对的局限性, 我们在平面新闻上编辑排版时, 文字可以横排, 也可以竖排。相对而言, 网络新闻标题一般只是横排。同时, 在报纸上, 文字在字体字号上的变化, 都会带来视觉上的变化;而目前网络新闻标题的字号字体并不像传统新闻标题那样丰富。受到网络传媒的阅读的特殊性限制, 受众在屏幕前阅读极易产生疲劳感, 生活节奏的加快, 也使得受众者更愿意用少的时间来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因此,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对字数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报纸更加严格, 网络新闻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省空间, 一般只采用单行标题, 而且还要保证在一定的字数范围内。绝大多数网站的新闻标题的字数一般在20个字以内, 以高度概括的语言, 表示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并带有相应的艺术性和吸引力, 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5]如:

(1) 男孩持刀夜闯前女友家要求恢复恋爱关系 (新浪网2014年3月18日)

(2) 中石油员工被曝拉油途中私卖汽油 (新浪网2014年3月18日)

(3) 李克强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通电话 (新华网2014年3月17日)

(4) 习主席夫妇身着中式服装赴荷兰国宴 (新华网2014年3月23日)

单一式标题通常用一句话将新闻的主题 (事实或评价) 展现出来, 这个特点与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多、受众面广等特点紧密结合。这样一来, 网络新闻的读者在对网页新闻标题稍加留意, 新闻内容便一目了然, 极大程度的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6]例如, 新浪网2014年3月18日有一则《女子听信朋友经验为儿开处方药致其关节病变》的新闻, 这条题目不但言简意赅, 而且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吸引力, 把孩子关节病变的原因完全在题目中道明, 使读者不禁想知道是怎样的经验让她听信, 又是多大的孩子导致了关节病变, 就这样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同时, 这样的单行化标题还可以在完整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和思想内容情况下, 使读者一目了然地获取确切的信息, 做出准确地判断。

第二, 网络新闻标题泛娱乐化。随着“读题”时代的到来, 在快节奏学习生活中的人们更倾向于用“读题”的方式来获取一种身心上的娱乐休闲。因此, 越来越多的受众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 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是网络新闻标题语言娱乐化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手段, 也是新闻编辑者在制作新闻标题所追求的目标。而网络新闻标题与文章之间的联系也并不如传统媒体那样紧密, 而且网络新闻标题表述又必须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这使得作者必须把本篇新闻最能吸引人、最生动的地方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 起到吸引读者的目的。通常人们比较关注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甚至于反常的东西, 所以, 很多网络新闻标题都注意了反常因素的添加。如:

(1) 医院回应遗体“中介费”:属太平间业务不好管 (新浪网2014年3月18日)

题目一听就觉得奇怪, 遗体“中介费”是什么?太平间业务又是怎么回事?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过, 也没听说过。所以, 这个题目便起到了吸引读者, 使读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一览究竟的作用。设置悬念也是网络新闻标题常用的一种手法。就像说书人说到要紧关头敲响堂木, 戛然而止, 留下悬念, 反而更激起听众继续听书的兴致。又如:

(2) 女子吃糖卡住喉咙险窒息致死小狗捶背救其一命 (新浪网2014年3月18日)

听说过人救狗的, 但从没听说过狗救人, 更何况这狗还知道捶背。作者将这一违反常理的事件用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表述出来, 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兴趣, 让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的真相, 从而去进行深入的阅读。因此, 在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为了摆脱一味地猎奇和过度的煽情, 更好地反映新闻信息的价值和传播价值, 新闻标题常常会被冠以“娱乐性”, 被新闻编辑者灵活应用。这种灵活的应用, 一方面是对受众者的心理需要的满足, 同时也是网络新闻标题所体现出的“娱乐功能”。

第三, 网络新闻标题具有导向性。人是感性动物, 古语有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如果一个标题能够具有情感穿透力, 他就能够更好地吸引、感染读者。同样, 在新闻传播中, 如果作者传播的态度更能让人接受, 就更能表达出新闻的思想。通过标题与读者在思想上进行交流也体现了新闻标题的一种导向作用, “诉诸感情”也是吸引受众的一种好的途径。例如, 《13位MH370乘客登机前记忆碎片:男子错过与妻儿视频》 (凤凰网2014年3月10日) 在马航宣布失联之后, 当媒体更多的关注新闻发布会发表了什么, 今天找到了什么, 进展的程度的时候, 报道马航乘客的新闻的出现便显得尤为人性化, 使人愿意去品读、去了解, 也更加有助于受众的心理需求。一个“记忆碎片”, 一句“错过与妻儿视频”的描述, 都让我们对乘客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从而从内心激发出一种感情, 一种超越简单的祈祷、祝福的感情, 那是一种复杂的、怅然的、惋惜的感情, 同时, 也让我们更加的珍惜现在, 珍惜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且行且珍惜”。这样具有精神共鸣的题目很明显的具有一种导向作用。为了使新闻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增加点击量, 不少网络新闻标题会加入一些带有刺激性的成分, 这样的新闻标题能够使读者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这里。新闻作者会为了满足读者的兴趣, 不断地出奇。娱乐圈充满了绯闻, 就是因为读者好奇心的缘故。因此, 明星们的绯闻内幕越多, 越新奇越刺激, 越能吸引观众的眼球。[7]如:

(1) 盘点娱乐圈中那些肉搏上位的女明星们 (新浪网2013年12月26日)

(2) 盘点那些越瘦越丑要身材不要命的女明星们 (新浪网2013年12月25日)

(3) 台媒曝柯震东求婚萧亚轩否认:不要开玩笑 (图) (新浪网2014年2月1日)

这些标题看起来与某些小报纸无异, 这样的标题, 就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而“揭秘”、“曝光”、“内幕”等词语, 能够让读者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新闻上, 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其实, 很多新闻在我们了解内容的时候会有一种“失望”甚至类似于“上当”的感觉, 但是作者吸引读者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三、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新闻标题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已经深入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 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 也是引导读者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当今, 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主要信息来源通道, 网络新闻标题为了吸引读者, 常常采用一些手段和特殊的语言形式。详细研究并分析这种语言现象, 能够科学把握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创新, 并有助于网络新闻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文浅析了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的特色, 分别是网络新闻标题简洁单行化, 泛娱乐化与网络新闻标题具有导向性, 并举了一些实例加以说明。从1995年到2014年, 网络新闻由刚开始的照搬照抄传统媒体的标题, 到现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式, 到慢慢摸索着规律不断走向完善。期间网络新闻标题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作为一种依附在网络载体上的标题形式, 在网络从业者逐步了解、熟悉网络新闻的编辑、写作特点后, 会越来越被重视其标题的语言技巧, 同时, 网络新闻标题语言也会在编辑过程中留下自己的风格, 变得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闵大洪.网络新闻之我见——兼与郭乐天先生商榷[DB/OL].http://www.chinatv-net.com.2010-10-15.

[2]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袁海燕.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J].文教资料, 2007 (31) .

[5]邓忻忻.网络新闻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6]刘妍.网络新闻层次化写作模式研究[D].2009.

英语新闻的标题特点及翻译 篇7

一、省略词语

为了使标题简明扼要、切实有力, 往往只用实义词而略去虚词。省略最多的虚词是冠词及动词to be, 有时连词and也被省去, 而代之以逗号“, ”, 这些词的省略并不致妨碍读者的理解。如:Negotiating the Hurdles to Sustained Growth (克服妨碍持续增长的障碍) 中Negotiating前省去了China is。

二、新闻标题时态的习惯用法

(一) 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已发生或刚发生的事件。

在标题中, 一般现在时除表示现在存在的情况外, 还可以用来表示已经发生的事, 目的是给读者一种新鲜感与现实感, 例如:

2.5million tak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Yesterday—July 7—was a day that millions of Chinese teenagers had awaited with awe and anticipation.It was a day which may determine their future.

二百五十万高中毕业生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昨天, 也就是7月7日, 是许许多多中国青少年担心又期盼的日子, 因为这也许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一天。

(二) 一般现在时可用来表示将要发生的事。

按英语语法的动词时态法则, 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或按计划要发生的事应用助动词shall, will或be going to, 但在标题中, 为了节省篇幅, 有时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例如:

Light industry seeks funds

Light industry will seek mor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ooperation in more than 110 projects this year, it was announced yesterday.

轻工业将寻求资金在今年的110多年项目中, 轻工业将寻求更多的外资与合作, 这是昨天报道的。

(三) 不定式表示未来动作。

日常生活中, 在表示按计划或规定将要进行的动作时一般要用be going to, 但在标题中be going往往被省去, 而直接用动词的不定式表述未来动作, 例如:

Army of young scientists to be trained by 2000 (=Army of young scientists are going to be trained by 2000) (到2000年我国将培养许许多多年青的科学家)

(四) 现在分词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现在进行时由“助动词be+现在分词”构成, 在标题中“be”常被略去, 而由现在分词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 例如:

Telecom sector growing fast (=Telecom sector are growing fast)

电信部门发展迅速

三、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注意点

关于翻译标准, 历来众说纷纭。严复的“信、达、雅”开了近代翻译学说之先河, 继之傅雷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美学观, 钱钟书进一步将文学翻译标准提高到“化”的境界。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也提出了“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或“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 几种说法, 角度不同, 取其要点就是:要保证翻译的“信实, 通达, 雅致”。

在翻译方法上,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实践中采用的两种传达方法, 涉及的根本问题在于处理源语的内容蕴涵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之间的矛盾。从语用学角度看,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只要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就是切实可行的译法。上述的翻译标准同样适用于英语新闻标题。根据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理解原文, 避免误译。

翻译的基础是理解, 译者既要理解原文, 又要使译文让别人理解, 正如法国的一位翻译工作者所说:“翻译就是理解并让人理解。”我们如果不能吃透原义, 正确地理解和选择词义, 那么译文往往会牵强附会, 貌合神离, 无原文的风味, 更说不上“信、达、雅”了, 所以正确理解和选择词义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首要条件。

不同语言的语义差异很大, 尤其是不同语言都存在一词多用、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 翻译时需要寻找此词与彼词的“汇合点”。此外, 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词典上的意义, 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 这就是说, 词的背后还隐藏着丰富的内涵, 有待译者下工夫反复推敲和琢磨。故而, 严复有“一名之立, 旬月踯蹰”之感慨。如1999年5月29日, 《苹果日报》刊登了一篇为《中国需要美国》的书评。此书的英文书名是:ABOUT FACE—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 由于译者没有理解原文竟把它翻成了:《关于面子———从尼克松到克林顿的中美奇特关系史》, 而其正确翻译应该是:《后转弯———从尼克松到克林顿的美中奇异关系史》。此外, 新闻英语因为常用省略句也容易造成理解错误, 如:不应把“Police Attacked in Clashes”这个标题理解为警察攻击示威者, 而是示威者攻击警察, 完整的标题应该是“The Police Have Been Attacked in Clashes”, 正确的翻译应为《警方在冲突中受到攻击》。

(二) 使用或套用谚语、典故。

标题常常是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它首先要给读者留下印象, 因此, 报纸标题大多注意修辞, 力求生动活泼, 避免千篇一律。使用或套用谚语、典故是新闻英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些谚语、典故和寓言经过群众长期加工锤炼, 往往能表现出相当复杂的现象的本质。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极大差异, 多数谚语、典故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的色彩, 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各语言表达的特殊性, 因此谚语、典故中的文化因素往往给成语的翻译带来了困难甚至障碍。翻译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把文化因素考虑进去, 如英国是航海民族, 因此很大一部分成语源于航海事业, 如all at sea (不知所措) , 原指船在海上失去控制, 随风漂流。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 源出航海, 指趁天气好时补帆。All hands to the pumps (齐心协力) 也源出航海, 指船漏水严重时需要人人动手抽水。中华民族主要是大陆民族, 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 因此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例如:“拔苗助长”、“瑞雪兆丰年”、“瓜熟蒂落”等。另外,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都把具有民族性的事物带入了成语之中。

(三) 喜欢用缩写字 (abbreviation) 、简缩词 (shortened words) 、小词和短词。

标题要简洁。简洁就是简练、干净、高度概括。简洁才能醒目, 所以英文报纸标题喜欢用缩写字 (abbreviation) 、简缩词 (shortened words) 、小词和短词。缩写字又称首字母缩略词 (acronym) , 由一词组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合而成, 如:IMF on Indonesia’s agenda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n Indonesia’s agend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摆上印度尼西亚议程

简缩词是指一些常用的名词、形容词等通过“截短法” (clipping) 或“缩短法” (shortening) 构成的词, 如:

Thai leader praises co-op ties

泰国领导人赞扬中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Thai leaderpraises co-operation ties)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标题的翻译一定要注意缩写词和简缩词的用法。

(四) 猎奇性。

写新闻标题, 除了准确、简明外, 还要具备新鲜感, 因此, 有些标题在用词上往往会出奇制胜, 使读者抵制不住诱惑而往下读, 在翻译新闻标题时, 可以采用具有夸张效应的词语以引人注目, 例如, “Fighting Talk for Compulsive Eaters”可译为《暴饮暴食者的热门话题》。

(五) 使用双关语

对于谐趣性或带讽刺的报道, 有些英文报喜欢用双关语作标题。译者在翻译时, 要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 才能译得贴切、自然。如: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

足球开踢, 拳打脚踢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及汉译 篇8

1.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

为求形式新颖以吸引读者,英语新闻标题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能抓住读者百忙之中匆匆地一瞥, 或为了尽量吸引读者, 编辑往往不遗余力地在新闻标题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上大做文章, 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反语, 仿拟, 双关, 隐喻, 转喻, 拟人等, 以增加新闻标题的可读性, 生动性和渲染力, 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

1.1 典故 (Allusion)

新闻标题中常引用或套用历史神话、传说、名著、名言、成语或是谚语,这样不仅可以使读者感觉亲切、幽默,更易于读者了解全文内容。

Do as the Maoris do (February 24, 2000 China Daily)

此标题套用了英语谚语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Measure for measure (The New York Times, Nov.13, 2002) 此句引用圣经中典故, 文章谈及戴安娜王妃之死和查尔王子有间接关系, 因此若查尔斯放弃王位, 威廉王子即位, 王妃地下有知, 可以安息了。

1.2 反语 (Irony)

就是用和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反语…常常可以作为有意或者无意的讲真话的工具,可以用于谴责、净化、锤炼、发泄、蔑视和升华的目的,因此反语是讽刺作者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陈淑华1990:362)

Pervasive Corruption in Russia Is“Just Called Business” (August 13, 2005 New York Times)

俄罗斯腐败之风盛行,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却被称为做生意,这实际上是在嘲讽俄政府惩治腐败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1.3 明喻 (Simile)

明喻就是用具体或形象的事物去描述、说明抽象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并常用like, as把这两部分连接起来。

Friendship as a Frail Bridge across the Chasm of Class (July 1, 2005 New York Times)

此条新闻谈论的是一位上层社会的政治家与一名罪犯50年的友谊。记者把他们之间的友谊比作是跨越社会阶层鸿沟的一座桥梁,但这座桥梁并非是坚不可摧的,而是脆弱的,易断的。此标题中,Friendship是本体,Frail BridgeacrosstheChasmof Class是喻体,从属连词“as”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故为明喻。

1.4 隐喻(Metaphor)

隐喻与明喻很相似,也是用另一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1)隐喻中不使用like, as这样的连接词2)本体,喻体可以不同时出现。

Children Under Parents’wing (China Daily, 0ct.8, 2002) 此文讲述美国中学发生枪击事件后, 许多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原文标题中形象地用翅膀来比喻父母的保护。

1996年美国进行的福利改革影响了3800万人的生活, 使新的合法和非法移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救命钱”。《时代》周刊为此刊发了题为Bye-bye, American pie (再见了, 美国馅饼) 的报道, 标题中的Americanpie的字面意思为“美国馅饼”, 实指美国的社会福利。

1.5 转喻 (Metonymy)

就是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紧密相连的另一事物的名称。转喻可以引起人的联想, 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具体生动的效果。例如, 英文报刊经常用thePentagon (五角大楼) 来指美国国防部, 用Capital Hill (国会山) 表示美国国会, 或用Downing Street (唐宁街) 指英国政府。

In First Full Quarter After Merger, Oracle Beats Expectations (June 30, 2005 New York Times)

标题中的Oracle被用来代替O-racleCorporation,即用公司的名字来代替公司实体。

Israel Tests Washington's Tolerance (China Daily, Oct.8, 2002) 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代替美国, 可将其还原。

1.6 仿拟 (Parody)

通常引用或套用文学著作之名或成语, 产生明快犀利、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如:A Tale of Two Hearts双心记。文章谈的是一个心脏病人换了人造心脏的事。套用狄更斯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Liberty Is the True Mother Of Invention自由是发明之母。文章强调自由对发明的重要性, 套用谚语“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需要是发明之母) 。

1.7 双关 (Pun)

双关语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指词或词组同时表达互不关联的双重含义。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 (U.S.News&World Report, Feb.26, 2001) 。“window”是双关语, 既有本意, 又是指微软新品window XP。

1.8 矛盾修辞法的使用 (Oxy-moron)

矛盾修辞法可使文章文采斐然, 此类标题能吸引读者反常规思考和深层理解。如:Surgery without the surgery (The New York Times, Nov.12, 2002) 文章谈的是治疗脑动脉瘤不用开刀的新技术。

2.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技巧

标题是新闻中独具一格的组成部分,它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标题,一方面能给一篇新闻或文章添辉增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往下看。而一般化的标题却难以打动人、唤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 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 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英语新闻标题, 对于不太熟悉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来说, 有时并不是很容易的。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 不断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掌故, 文艺作品以及英语的修辞手段等等。在具体翻译实践中, 一般可遵循下列几种方法。

2.1 直译或基本直译

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直接, 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则可直译或基本上直译。如:

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回首往昔, 展望未来

America’s Careening Foreign Policy摇摆不定的美国对外政策

Bill Clinton Assumes Office In White House As USPresident

克林顿入主白宫, 就任美国总统 (或译:克林顿入主白宫, 新总统始掌大权)

Olympics Begin in Style;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奥运会隆重开幕泳将夺首枚

2.2 添加注释性词语

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 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酌情加上逻辑主语, 或新闻人物的国籍、消息的事发地点等等。总之, 应兼顾中英语新闻标题之异同, 适当增补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读者理解, 避免产生误会。例如:

Li Elected CPPCC Head李 (瑞环) 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Emperor’s Visit a Milestone In Bilateral Ties

天皇访华: (中日) 双边关系的里程碑

Young Wheelers, Big Dealers驾驶摩托车的青年们, 成了 (保险公司的) 大主顾

2.3 体现原文修辞特点

如果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 如双关、比喻、押韵等, 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则可直译或基本直译。如:

(押韵) AfterTheBooms Years Everything Is Gloom繁荣过后, 尽是萧条

(双关) SoccerKicksOff With Violence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借用典故) Liberty Isthe TruemotherOfInvention自由是发明之母

(比喻) MiddleEast:aCradleOfTerror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

2.4 灵活处理修辞差异

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 而这种修辞手段在语言转换中与汉语难以契合, 则不妨意译, 即舍弃原来的英语标题, 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标题, 切忌生搬硬套, 译成晦涩难懂的句子。同时适当照顾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多用动词、尾韵、对仗等修辞手段。如:

(典故) 1990:YearOf Marco Polochic1990年:中国热的一年

(夸张) AVowToZip His Lips誓将守口如瓶

(双关) ‘Silent’Office Workers Demand To Be Heard

不闻不问的办公室员工今后将不再不闻不问了

可见, 要译好英语新闻标题, 除了透彻地理解原文内涵, 领悟其妙处外, 善于比较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新闻标题的特点, 充分发挥汉语的优势也是十分重要的。

修辞是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各有其独特的措辞手段传情达意。要取得在原文的传达效果,在不影响中国读者理解的情况下,汉译标题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同时,新闻标题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它无需多加修饰,不能增减,要求内容绝对准确无误。因此,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时候,应注重中英文表达的文化差异性,使得标题简洁而又得体。另外译者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词汇,新的术语,尽量使译文既能体现原题的新闻价值,又能符合读者的阅读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淑华, 英语修辞与翻译[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1990.

[2]端木义万, 英语报刊标题的功能及语言特色[J].外语研究, 2001 (2) .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篇9

一、省略

省略指省去非关键性的词语, 从而更突出关键性的词语。标题常常为突出新闻的重要内容, 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基础上, 常省去某些语法成份或以虚词为主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省略方式:

1. 冠词基本省略

例如:

(1) Man Sentenced to 150 Years.一男子被判坐牢150年。

(2) Dorm Lacked CO2 Detectors.宿舍没有二氧化碳探测器。

2. 助动词“be”通常省略

(1) Peace Talks in Peril, India Warns Pakistan.印度警告巴基斯坦和平谈判陷入危险。

(2Poll:GOP Vulnerable in November.民意调查显示:共和党在11月里易受谴责。

3. 连词通常省略, 并用逗号代替

例如:

(1) US, Russia Fail to Agree on WTO Membership.美国和俄罗斯未能就世贸成员资格达成协议

二、时态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用过去时态, 当然更不用过去完成时等时态, 而采用现在时态, 使读者如置身于这条新闻事件中。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现分述如下:

1. 一般现在时通常被用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

通常情况下, 报刊所载消息多为己发生过的事, 按日常英语语法, 标题中的动词应使用过去时态, 但是这样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陈旧感, 缺乏吸引力。为此新闻标题常用一般现在时从形式上来增强报道的新鲜感、现实感、直接感。例如:

(1) Former Bush Official Kills Son and Self.前布什政府官员杀死儿子后自杀。

(2) Development Bank Urges Russians to Invest More.开发银行敦促俄罗斯人增加投资。

2. 动词的将来时更多地直接采用动词不定式来表达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可直接表示未来动作, 这是因为不定式标志“to”只由两个字母构成, 比一般将来时中的“will”来得少, 故频频见诸英语报端。例如:

(1) US States to Sue Chip Companies.美国各州将起诉电脑公司。

(2) Court to Review Eavesdropping Program.最高法院将重审窃听程序。

3. 现在分词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

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态或动作, 英语新闻标题也按日常英语语法规则处理, 采用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这一形式, 但其中“be”又通常省略。因此, 剩下的现在分词便在新闻标题中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例如:

(1) Yugoslav Pianist Stirring Music World.南斯拉夫钢琴家震动乐坛。

(2) Sharks Moving in on Catfish Streams.鲨鱼移居鲶鱼河域。

三、语态

新闻标题使用动词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从修辞学角度而言, 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生动多彩且富有感染力, 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 或更具有说服力, 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读来朗朗上口, 流利自然。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 突出强调宾语部分, 以引起读者注意。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表示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结构“be过去分词”形式中的助动词“be”, 通常被省略, 也经常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剩下的过去分词在标题里就可直接表示被动意义, 读者切忌将之误解为该动词的过去式。如:

(1) Iraq’s Olympic Rep Kidnapped.伊拉克奥林匹克代表被绑架。

(2) Southern Beirut Battered.黎巴嫩南部遭到袭击。

阅读新闻是了解现代语言发展变化的最佳途径。一份报纸少则几版, 多则十几甚至上百版。英文新闻标题有一套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如果能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一些特点, 既有助于忙碌的现代读者更迅速地选择最值得关注的新闻, 也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工作者通过阅读英语新闻更好地掌握现代英语, 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新闻翻译工作者更准确得体地翻译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王若为.英美报刊选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周学艺.美英报刊文章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3]沈志和.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研究.柳州师专学报.2003.9

[4]曾文华, 刘萍, 朱铮铮.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嘉兴学院学报2004.7

[5]林林.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与翻译.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标题特点 篇10

1 China Daily新闻标题的语法结构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

新闻报道一般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如果标题使用过去式容易使读者产生“明日黄花”之感。为了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现实感, 新闻标题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表达已经发生的事情, China Daily新闻标题亦是如此。

Sept CPI rise hits 7-month high (China Daily, October 15, 2013) 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7个月来新高。

此外, 一般现在时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

NDRS calls for increase in gas imports to guarantee supply (China Daily, October 15, 2013) 发改委呼吁增加汽油进口量以保障供应。

2) 不定式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

在英语中, 经常使用be going to表示将要进行的动作。为了达到缩小篇幅的目的, 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省去be going, 而直接用动词不定式表示将来动作。

US treasury chief‘to seek commitment on market’ (China Daily, November 15, 2013) 美财长将寻求市场投入。

3) 现在分词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Palace Museum looking to expand and preserve. (China Daily, November 14, 2013) 故宫博物院将要扩建并保护。

4)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省略现象不容忽视

省略可以说是新闻标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为了使标题简单明了, 往往只用实义词而略去虚词。对于许多初学英语, 又想通过阅读英文报纸来提高阅读水平的学习者来说, 读懂英文标题并非易事, 这是因为英语新闻标题中有许多省略现象。如:

More antitrust probes in the pipeline. (China Daily, February11, 2014) 即将加大对管道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此句的probes前省略了情态动词will。

2 China Daily新闻标题的用词特点

1) 提起新闻标题的用词, 可以用“短小精悍”四个字概括。短小, 顾名思义, 为了节省字数, 英语新闻标题经常使用短词或小词代替相同意义的长词。这种现在在China Daily新闻标题中也经常遇到。

Broader access to investment‘key’in EU talks, (China Daily, November 15, 2013)

扩大更广泛的投资渠道成为欧盟会谈的重要话题。此处, key=important。

此外, 短小的另一个含义在于, 英语新闻标题经常使用截头或去尾的方法使一些常用名词或形容词变短, 我们也称这类词为减缩词或缩略词。

Trade:US urged to lift high-tech restrictions.

(high-tech=high technology) (China Daily, November 15, 2013)

精悍的意义在于, 新闻英语标题中所使用的词具有高度概括性, 我们也可说新闻英语所用词语准确, 表达意思明确。

2) 新闻英语标题中还经常使用一些复合结构搭配的定语。一般来讲, 英语句子中的前置定语多为单个词语。而新闻英语中, 记者常使用复合定语来修饰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 在China Daily新闻标题中亦是多见。那是因为记者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去写一篇文章, 并没有多余时间去查某个没有把握的单词, 而复合结构作定语, 由连字符连接的复合结构多由两个或多个简单的词语构成, 简单易用, 使读者一目了然, 容易理解, 避免了使用短语或从句。这样做简化了句子结构, 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速度, 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

例如:Wellness club offers high-quality services. (China Daily, February 6, 2014)

Gala:All-star team seeks to liven CCTV spectacular. (China Daily, February 5, 2014)

新闻英语中经常出现的复合结构还有:peace-keeping force维和部队Far-reaching significance深远意义;povertystricken area贫困地区;fair-trade agreement互惠贸易协定;hand-to-mouth pay温饱工资。

3) 英语新闻标题的用词除了短小精悍外, 缩写词也经常大量出现, 从而使读者对理解新闻标题产生干扰, 这就需要读者经常积累一些常见缩写词, 如常见国家、组织机构名称的缩写, 从而提高对新闻标题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此外, 读者也可以从正文中找到标题中缩写词的全称, 但是这势必延长阅读时间, 影响阅读速度。

如:DPRK may call off family reunions. (China Daily, Febru ary 7, 2014)

DPRK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此外, 我们在阅读英文新闻标题时还经常遇到以下缩写词:

UN=United Nations (联合国)

EU=European Union (欧洲联盟)

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OPE=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石油输出国组织)

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3 结束语

China Daily不仅是英语爱好者学习英语、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有效途径, 也为英语初学者学习英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China Daily英语新闻标题具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 要做到快速地、正确地理解新闻标题含义, 不仅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其语言特点, 更需要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王蕾.新闻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艳.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与翻译技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5, 6) .

上一篇:电网抢修下一篇:数据中心机房容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