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持平台

2024-05-18

网络支持平台(精选十篇)

网络支持平台 篇1

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模块设计要实现三个任务:一是信息交流, 二是实现一定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实现和开展协作学习。网络教学的交互体现的是教师、学习者和教学平台三者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使学习这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因此交互功能的设计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信息反馈的实时性。网络教学应尽可能做到实时交互。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及时有效的解决。 (2) 交互的双向性。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应当对学习者的请求进行反馈, 还应当在学习者的学习的同时自动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并根据相应的评价规则分析记录, 给出结果以供学习者和教师进行参考。 (3) 技术手段的多样性。网络教学可以通过实时的或者非实时的交互方式, 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4) 交互的简明性。教学平台和学习者及教师之间的交互要尽可能简单明了。

2 网络学习支持平台的交互模块的类型与功能

2.1 网络课程中“人—人”交互的设计

2.1.1 实时交互

常见的实时交互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在线聊天。在线聊天可以使用如MSN、微信、QQ等工具, 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在线交流, 还可以传送语音、文件、图片、文件等。 (2) 交互白板。交互白板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并和信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感应技术等深度整合的媒体技术, 是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资源系统为一体的集成平台, 它可以和视频会议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远程交互式教学。

2.1.2 异步交互

常用的异步交互有以下几种方式:

(1) BBS。BBS意为“电子公告板系统”或“电子论坛”。BBS采用发帖子的形式来进行交流, 并根据发帖子时间顺序来组织帖子, 并采用主题方式对帖子进行分类, 但这种分类是有专人负责的。

(2) Blog。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 被称为网络日志或博客。大多数人们习惯称其为“博客”。博客是一个私人或者半私人的网站, 是使用简单的基于浏览器的发布工具, 给每一个人提供自己的网站。

(3) E-mail。E-mail在非实时异步交互的教学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E-mail, 教师可将指定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习者, 并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指导。

2.2 网络学习平台中的“人一机”交互设计

2.2.1 人工智能

是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人们开始把计算机用于教学领域, 智能技术包括智能通讯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在教育领域应用较多的是智能计算机技术, 尤其是在智能人机接口方面, 如: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虚拟技术等。

2.2.2 虚拟现实技术

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信息技术, 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 交互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特点

3.1 跨时空性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 学习者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随时随地与教师及别的学习者进行信息交互, 信息的反馈可以实时也可以非实时。特别是在实时的情况下, 通过文本、声音、影像的即时沟通可达到类似与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3.2 多样化性

首先是交互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与课堂交互的言语信息不同, 网络交互可以采用一切可由网络传播的视、听觉材料。其次是交互内容的多样性。网络交互的问题不仅可以针对教学内容, 还可以涉及所有与学习有关的话题。其次是交互手段的多样性。

3.3 变化性

传统的教学交互多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 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在网络教学中, 学习者可以随时对交互的速度、交互时间、交互地点和交互方式做个性化设定。在交互内容方面而言, 学习者可以对任何内容采用某种交互方式与他人进行交互, 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并随时在网上发表。

3.4 自主性

构建支持体系打造融合平台. 篇2

打造融合平台

普陀区陆家宅小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给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在普通学校我们的教师从未见到过这些不听老师指挥,满教室跑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长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孩子,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样的孩子。作为学校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这些特殊孩子地健康发展?如何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他们愿意接纳这样的孩子和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这都是每一所学校都要面临的一个个难题,下面我们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学校是如何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

我校共有随班就读生2名,其中一位是智障患儿,另一位是自闭症患儿。为了使他们在学校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不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直以来,我校将随班就读工作作为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组织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特殊教育的规律,教师们也从一开始对自闭症儿童无从着手到现在能够逐步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方法,并能客观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感悟到普教与特教融合是现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我校在开展随班就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觉得对特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当缺乏,因此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学习特殊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教师们普遍转变了原先的观念,“教育均等”、“以人为本”的全纳性教育的理念深入教师的思想,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教导处也强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按这些特殊儿童的特点施教,并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这些孩子一定的关注。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认识到特殊儿童绝对不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从多元智能角度来看,这些儿童完全有可能在某一智力方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应该通过适当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等方面创设一切条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多样化、丰富化、多元化的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来。

为每一个孩子喝彩,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吗?杨成伟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例子。2002年10月,一个自闭症患儿来到了我们学校。孩子原本就读于启星学校,但他却大大地不适应辅读学校的教育与环境,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和更多的普通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可是,他们走访的每一所学校都给他们吃了“闭门羹”。经过多方求助,他们全家人抱着仅有的一丝希望,辗转来到了我们学校。真是左右为难哪!看着孩子一些特殊的举动,我们犹豫了——这样的孩子万一在学校里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那可怎么办?可当看到他天真纯净的眼神时,我们决定了——再特殊的孩子也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我们得搬开挡在他面前的巨石。纵然知道这很难、很难,但我们义不容辞,只为看到孩子和他父母的灿烂笑颜。

二、规范管理、确保落实为了确保我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了管理体系。对随班就读工作我们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布置、统一检查;强化了三个意识,即道德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管理制度》中要求:凡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要切实加强对此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由教导处统一建档。我校还提出:树立对随班就读学生“多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思想,动真情、办实事,树立为特殊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要加强与随班就读学生的交流,在提问、板书、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都有他们的一份,协调他们与普通学生的关系。上课时,坚持面向全体,适当照顾随读学生的原则,采用“集体组织教学,分层练习指导,加强个别辅导”的方法。每学期末,力求特殊学生个体要在原有基础上,包括学习与生活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三、精选师资、促进发展

周密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体系的形成,意味着我校特殊学生不再是“随班就座”、“放任自流”,而是为他们搭建起一个小小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学习锻炼,展示自己,逐步回归主流。

为了把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我校领导班子每学期开始都要研究他们所在班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安排问题。选择那些格外有耐心、工作细致、业务素质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在学期初,对这些骨干教师作思想方面和业务方面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明确: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既要照顾到班级整体的教育教学,又要培养随班就读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发展。这就需要老师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与爱心去亲近他们、关爱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时刻怀着一颗为随读生服务的爱心来感化他们。

经过培训的老师们都愉快地接受了这项特殊的任务,她们都表示一定以百倍的爱心和信心培养教育好这些特殊的孩子。每一天,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都凝聚着这些教师高于普通学生数倍的心血和艰辛。

而我们的杨成伟小朋友正是在班主任的悉心照顾下,在区教研员李老师的真切关怀下,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全力帮助下,在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起来。

四、积累资料、建立成长档案

统一布置、统一管理、统一检查是贯穿我校随读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统一布置的内容主要有:

1、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成长资料袋。

个人档案袋内资料包括:前期诊断书、入学初始学识情况评定、入学后成长情况阶段性评定、入学后学习情况阶段性评定。

2、任课教师的教案中用红笔勾画出为随班就读学生设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3、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手册》的记录。

4、集体活动随班就读学生的参与率达到60%,如:运动会、班队会等。

5、相关领导随时去听随班就读学生的任课教师的课。

随班就读工作的检查与管理主要由教导处德育教导分管,每学期听随班就读学生上课节数不得少于4节(人均2节)。听课时,任课教师必须是在顾全整体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照顾随读生,不许顾此失彼,避重就轻,既要让随班就读学生不脱离主流,又不能使其完全成为主角。

每学期末收成长资料袋,进行系统的检查。期末的德育论坛安排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的内容,会上每位任课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做法提炼出来与大家交流,目的是让随班就读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

五、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如果说,制度是一种手段,内容是一种规范,那么无怨无悔的付出就是随班就读任课教师们的工作准则。接纳了这样一个班集体,便是接纳了一份无言的挑战,我校的骨干教师们在抓随班就读学生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经历了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大到备课、上课,搞集体活动,小到随读生日常琐事,如:上、下楼梯、看书、写字、听声音、辨是非、知美丑等均比别人要多一份牵挂、多一份劳累,各种滋味只有老师们自己才能真正地体味到。

六、随班就读工作的一点思考:

1、要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不能满足一般的工作实践,而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有序的开展。随班就读是一种专业性强,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还有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为此我们要不断总结以前工作中的得失,在探索中继续前进。

2、要改善“随班就读”的评价方式。可通过平时观察、课堂提问、作业考查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适应行为等教育内容进行单独考核,做出综合评定,并分析研究,以便制订下一步教育措施。

3、进一步从随班生的心理、生理与学习实际情况研究教学策略。“随班”仅仅是一种安置的形式,“就读”才是实质。搞好随班就读,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合于随班生发展需要的差异教学,拓展随班生的活动范围,增强随班生的经历与知识,以提高随班生的生存发展能力。

4、像杨成伟这样的自闭症患儿,如今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如何寻求更大的突破,还有待更科学的指导力量。

总之,我们将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改革创新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随班就读工作发展而努力。真正做到让随班生“随班”成长,“随班”提高,“随班”快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社会犹如一个完美的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处的位置虽然是不一样的,然而,无论是距离圆心近的人们,还是处在边缘的人们,都同样是圆中的一份子,都应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中的幸福与美好。让我们协手同心,共同描绘好这幸福美满的同心圆!

网络支持平台 篇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77-01

临床教学是帮助护生将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护生提供将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并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1]。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2]。通过参加中山大学信息技术培训班,学习了在线平台上制作课程,学习运用了photoshop.flash.视屏播放.思维导图等软件制作在线课程,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较而言。网络平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使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现将过程与体会介绍如下。

1 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

1.1个人信息交流

带教老师将个人简介存放在平台上,护生可以通过平台课程中心里看到带教老师的信息及带教内容,了解带教老师总体情况,消除陌生感,增加了对老师的了解。

1.2教学课件的设计及课件制作

1.2.1课程设计 依据学生的学习计划要求和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并确定授课时数。

1.2.2课程制作 将课程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制作课件,课程设计中应用photoshop.flash.思维导图,教学视屏等软件进行设计.制作,使学生对所授的课程更加容易接受及理解。更容易加深印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1.3教学空间和时间的拓展

有了网络平台的帮助,就为师生,生生之间创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时间,教学内容的传统就不仅限于课堂之上,而拓展到了网络平台,有效地保存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

2 网络教学的优点

2.1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提供较大的资源共享空间,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贡献出自己的各种教学资源,传递直观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学生可以在里面找到许多本地无法找到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将其所拥有的资料进行上传共享,这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

2.2教学课件的网络化交流

可以与其它科室的带教老师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将本科室带教课件与其他科室的教学课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提高本科室的教学水平。

2.3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网络数字化平台可储存和处理大量医学信息,集语言,图形,文字,数据,动画等为一体,与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脑并用做练习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生动形象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启动,和谐运转,极具感染力。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能激发学生对护理学的兴趣和内部动机,而且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并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许多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新的教学形式。

2.4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网络数字化平台技术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来投入学习。学生在通过平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2.5活泼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们新生儿病区的护理教学中,很多示范操作都比较抽象,例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心肺复苏等操作示范中,如果单是在讲台上讲而没有实物看学生是很难记忆的。但如果通过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声音,动画等种种形式的播放,示教,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及掌握理解。

3 体会

3.1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随着我国护理模式的改变,临床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多媒体等教学得到广泛应用[3]。护生通过临床学习,结合网络在线平台制作课件的学习与交流,加深记忆,提高了临床实习水平,通过了解带教老师的个人信息和教学目标,更方便地掌握实习重点。

3.2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使护理技能教学更具直观性。

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操作过程形象.直观。全方位地展现在学员面前,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4]。特别是通过提供生动客观的视屏图像,将直观性操作自然逼真地展现出来,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达到确保操作的准确性的目的。

3.3有利于提高学习绩效的优势

3.3.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平台上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用的最多的是PPT制作,PPT是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学习的内容。如果通过平台能再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学生的计忆会更深刻。

3.3.2在课程设计制作上运用了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提炼,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張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3.3改革笔记形式:做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记忆复习。传统的笔记形式基本是提纲形式的。用这种方式做笔记,一方面速度比较慢,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形式比较单调,不容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所做笔记的内容相对独立,不便于进行比较。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节省记笔记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而且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借助于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等组成的简单明了的图形把复杂内隐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隐性知识的可视化、显性化。

3.3.4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护理信息交流对推动医院护理学科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制地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对快速提高护理学科的整体水平意义重大,传统的信息交流形式如交流,媒体传播等方式无疑都有着诸如传播范围小,运作周期长,反馈速度慢等缺点;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交流传播护理信息,增加了时效性,缩短了反馈周期,传播范围广,同时有利于信息保存和反复使用。

总结

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护生,她们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带教老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把她们培养成优秀的护理人才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 护理教育学院概论.[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3-126.

[2] 沈宁:用整体的思想探讨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2):32-33.

[3] 陈建梅 国内护理临床教学方法现状[J] 护理学杂志.2003,18(4);316

[4] 陈建梅 国内护理临床教学方法现状.2003,(04)

网络支持平台 篇4

1 课堂教学

课堂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指物理空间的课堂,即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二是教室课堂的延伸和泛化,即有组织、有规模的学习发生的环境。对于广义的“课堂”概念,比较公认的描述如下:课堂是一种结构化的时期,学习活动在这一时期内发生;通常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学生(或称为学习者)和教师(或指导者)的教学构成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可能是教材(课本或多媒体教材)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活动周期内,教师对学生进行特定科目的知识或是特定技能活动的教学,教学活动通常发生在教室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情境的学习环境中。

无论是在现实中的课堂还是在泛化的课堂,与“个别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学习者特征相似,这些相似可以体现在年龄、知识程度、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

2)教学内容固定,施教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受教者群体特征,按照各门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和选用教学方法;

3)具有固定的教学周期和教学时间,施教者根据以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受教者群体,制定固定的时间表,向整个受教者群体试试教学。

根据课堂的含义和课堂教学的特征,以及教学发生的时空差异和教学传播媒介,可以把广义的课堂分为两类,一类在现实的学校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传统课堂,另一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活动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空,但满足课堂教学活动特征并以网络环境作为载体和媒介的网络课堂。

2 教师在两种不同类型课堂中参与的有关“教”的教学环节和行为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通常可以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与总结阶段。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活动贯穿始终;但由于这两类课堂所依托的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即“教”的活动发生的时间、阶段和场所都有所不同。

2.1 传统课堂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时空,教学实施阶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和同一个物理空间协作完成的,教师“教”的活动也集中于这一过程,即课堂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教学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凯洛夫的“五环法”)。教师在这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进行与“教”相关的教学行为。

2.2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堂在打破了对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同时,也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这使得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和阶段,以及发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教师“教”的方法发生变化。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学习者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者课堂中主要教学媒介不再是教师,而是教师预先创设的教学环境和在此教学环境中基于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安排学习的顺序和节奏,能够更好地适应个体的学习特征,通过和学习环境的交互参与教学活动,使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作用被弱化,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包括: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实施网络教学、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教师“教”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前两个环节中。

1)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

由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一致,教师“教”的活动先于学生“学”的活动开始。在网络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这体现在:

A教师在学生进入网络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完成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的内容的制作,网络课堂的教学引导要满足学生能够根据预设好的引导内容独立完成目标学习任务的学习;

B对于异步网络课堂,教师可能需要预先录制讲授内容,对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大量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解答。

2)网络教学的实施

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两类:讲授式和互动式。

讲授式的网络课堂教学,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公开课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者在参与这类网络课堂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师推送通知的指导来收看和学习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和各种教学资源来完成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此外,学生可能需要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互动式的网络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有小组讨论式和协作式两种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可以根据讨论的同步情况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顾名思义教师需要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语言的交流,教师需要“倾听”、引导,点评和总结;“异步讨论”即教师在讨论区或论坛中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帖子,学生参与进去进行发言,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出后续更多的相关问题使得学习者获得问题的拓展和解决能力。

在协作式的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课程设计和课堂环境建设阶段完成协作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在教学实施环节将其发布给学生,并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指导,以及在整个协作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2.3 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中“教”的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在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有教学活动

3.1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策略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体现学习者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而非教师的“教”,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与服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存在特有的教学策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的设计除了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交流工具外,还应具备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

国外多数教学平台中支持教学策略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习路径工具的设计。学习路径功能首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导航树,教师将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活动包括讨论、联系、作业、测试等都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有机排列,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由选择路径,教学平台具有学习进度跟踪功能,教师可在平台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路径情况。学习路径功能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学案”,体现在教师“教”上即教师可以灵活的添加、修改或删除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形成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学习序列,并能够通过平台的反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如下图1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观已经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但是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支持来讲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使得学习路径的操作更为灵活、学习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

3.2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评价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作为教学质量的测量标准之一,教师通过评价能够进一步了解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有效,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教学评价具有“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和“主体转变为互评”三大特征。

除教学策略支持的教学活动以外,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讲,在教学评价支持方面也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完全地网络教学评价或其与传统课堂评价的结合逐渐成为新兴的教学评价方式。常见的教学平台所具有的评价功能有问卷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测评系统、成绩管理、文件袋等多种形式。其中“测评系统”包括自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等环节,指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在内以及教师指定的其他学生组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或者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权重,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该“教学评价”即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总结性评价。“文件袋”也被叫做“电子档案袋”,常常与学习路径功能相联系,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一些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设计的一种趋势,“文件袋”能够以电子档案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作业、参与活动、学习成果以及自我反思等,使得学习者自身和教师家长了解其学习和成长情况更为便利。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功能支持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对这些服务支持功能的管理和选择上,如问卷系统中问卷的设计和生产,问卷回答情况的反馈等。

4 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模块的设计

4.1 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活动的信息技术支持

教师在网络教学课堂中“教”的活动主要分为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操作、师生互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环境管理三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涉及信息技术手段如表2所示。

4.2 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功能

通过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特征对比,参考国内外相关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师“教”的支持与设计,本研究认为教师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

1)资源整合(文件库或资源库):资源浏览、资源编辑(教师可以上传和修改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资源、习题库等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资源管理(包括设置资源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使用、将不同资源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以整合并分享给学生以及分组发布任务)以及资源审核(批改作业、评价作业和发布学生作业)等子功能。

2)教学策略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活动管理、学习路径、教师博客、在线交流、视频会议、邮件系统、公告通知、搜索等功能。

3)教学评价支持

该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电子学档、问卷系统、互评系统、测试系统、作业系统、活动报告、学习情况、成绩管理等功能。

4)设备管理

A网络连接统计及管理:包括电子签到、网络管理等

B多屏幕、音响、摄像头等物理设备管理:讲授、摄像、录音、问答等设备的支持

C空调、门窗、照明、温度湿度等其他设备的控制

根据以上功能举例,选择适合的功能添加到教师模块当中,设计举例如图2所示。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教学”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适用于课堂教学环境的网络教学平台正在逐步的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该文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对比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不同教学环节和特征,提出课堂教学环境中网络教学平台应如何支持教师“教”的行为活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

参考文献

[1]王志军,余胜泉.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36-42.

[2]孙萍.建构主义理论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1):2552-2554.

[3]孙重锦.国内外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特征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网络支持平台 篇5

【摘 要】利润是企业的生命,而创新型产品的有效推广则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助推剂。在电子商务大力推动的今天,大多企业在传统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有限的服务模式也使得企业在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下分析创新产品商务网络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双渠道销售模式下商务平台信息资源与新型产品使用推广的有效整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产品;网络营销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新兴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创建电子商务平台,结合传统和网络营销的各种手段,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和物流网络的基础上对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进行了多种类型的尝试和投入。运用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是现在新兴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方法。文章以美食平台为例,对美食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商平台的强大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美食电商平台的推广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二、背景与现状

1.互联网电商背景

互联网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之下,电子商务更是风生水起。到20世纪初,伴随互联网发展的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人们生产,商务和消费的方式,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到2014年9月14日网民文化节,我国目前网民数量已经达6.32亿,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电子商务的市场。传统的实体店已经过时,被时代的浪潮拍在了沙滩之上,一些企业向网络电子商务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2.美食网站发展研究

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与资料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是永远不会变的。大部分的年轻人尤其是现在的九零后,会做菜的人寥寥无几,而现在的老年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想为家人做更多新的好吃的菜色。虽然现在有很多美食网站,如美食天下,美食杰,下厨房,新浪美食等,但是美食网站的客户粘度不够高,大多是依赖百度而生存,现在美食天下,豆果美食等已经开发了手机APP,在移动终端的应用更加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如何将美食网站进行推广,更加方便消费者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依旧有很多老年人不会上网,一些年轻人认为上网搜菜谱太麻烦。因此,根据市场需求,一款集合菜谱和各大美食网站的厨房神器――烹立得应运而生。

三、产品创新分析

1.食谱分类:烹立得的后台系统将会对食谱进行人性化的分类,人们可以按照菜的种类直接选择这种菜的不同做法,可以按照不同的菜系来选择,如川菜,湘菜等,也可以按照菜的口味来进行选择,也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来进行选择。烹立得将会拥有定位的功能,根据人们所在地位置进行菜单的推荐,更加方便,更加具有人性化。

2.养生食谱:养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人也更加注重养生,不仅在日常作息,锻炼身体方面注重养生,对于饮食健康方面更是注意。烹立得将会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为用户个性定制养生食谱,推送早餐,中餐,晚餐应该注意的饮食习惯,并会推荐一些养生小窍门,成为用户的私人健康小助手。

3.便捷操作:烹立得在满足基本的人性化菜谱组合之后还会有更加便捷的操作,人们做菜的时候难免想听一些音乐来舒缓自己的情绪,烹立得将会提供音乐播放的功能,年轻人做菜时可以选择听一些流行音乐歌曲,老年人可以选择播放戏曲等等,增加做菜的乐趣,使人们爱上做菜。烹立得也有时间提醒的功能,每一道菜煮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长了或者时间短了都不合适,烹立得为每一道菜都设置了时间提醒,使做菜变得简单。

四、双渠道模式分析

传统的营销模式很多都已经过时,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很多实体店现在也逐渐向互联网电子商务方向进行转型,运用网络的形式进行企业的推广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渠道网络营销的方式进行烹立得的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1.线上宣传

线上宣传指的是运用互联网进行烹立得的推广,与赞助商,渠道商合作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与各大美食网站建立合作的关系,在网站上挂出烹立得的广告,吸引进入网站的用户。不仅达到推广烹立得的目的,而且可以扩大美食网站的知名度。运用搜索引擎,社交工具进行推广,可以在微博,论坛,贴吧为大家分享一些美食的做法以及心得体会,推送关于烹立得的消息,以一种病毒式营销的方式将消息扩散。建立烹立得美食的官方微信,以更加方便的方式进行烹立得的在线推广。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运用互联网使消息更加容易扩散,可以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对烹立得的推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线下推广

线下推广主要就是做好用户体验。在线下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如在生活社区举办烹饪大赛,让人们体验到做菜的乐趣,进而达到推广烹立得的目的。也可以对用户赠送一些小礼品如一些餐具等等。对购买烹立得的用户采用免费试用两周的办法,让用户对烹立得更加有兴趣。通过线下一系列的推广活动使烹立得更加容易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只有互联网的线上宣传方式会使产品失去可信度,失去应有的活力,人们知道产品的存在确有很大的可能不去购买,不敢相信。线下的推广方式受众少,产品的传播速度较慢,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才有可能打开市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渠道推广方式可以使产品快速的得到有效的推广。

五、展望与结论

创新型产品本身就是切合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烹立得更是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是巨大的,再结合时代的潮流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也会很快打开知名度。产品重在创新,要想获得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锁定目标市场,目标群体,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与需求,只有切合实际的产品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产品的营销方式也是极其重要的,切合产品本身的特点,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尤其是现在线上线下双渠道的营销方式,将会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2]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作者简介:

用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篇6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80%的GDP,提供75%的就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中小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为此,“CSIP承担了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我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公共、中立、开放的服务,而中小企业也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邱善勤说。

据邱善勤介绍,国家已经多次就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在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利用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邱善勤看来,基于云计算技术来建设这个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云计算技术带给中小企业一个难得的机遇,它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让企业无需投入昂贵的软硬件成本就可以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也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经过多方调研和认真评估,CSIP与微软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与业务创新。

推动云计算的落地

据了解,CSIP与微软的此次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为中小企业搭建开发测试云、协作办公云;探索云计算技术在软件开发、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云计算技术的落地等。具体而言,CSIP将采用微软的云计算技术为其地方分中心、软件园及高新区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按需租用、按使用付费”的方式快速、低成本地获得IT资源。

“应用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开发测试云非常适合软件园区的软件开发和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而协作办公云非常适合各地方政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应该说,这两种云都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有助于云计算的落地。”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开发工具及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谢恩伟说。

网络支持平台 篇7

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存在时间短、受众人数少、教研资料难保存、课例研讨流于形式且缺乏量性评价手段等障碍, 使教研活动难于深入且效果不明显。近年来, 随着多校合并、一校多区的教育布局调整, 多校区的学校在开展教师教研活动时更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教师来往奔跑于各校区路程时间花费多, 科组教师人数增加交流互动更少。种种问题的出现丞待我们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 教育信息化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更促使教研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利用网络跨区域、不受时间限制、及时记录过程的优点, 改变传统教研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已有不少区域作出有成果的尝试, 例如天河部落的区域性网络教研体系, 就是在Moodle平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Moodle是一款开源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 功能丰富、交互性强、易学易用, 能够承载教研活动从组织、实施到评价等过程, 作为网络支持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 依托校本技术力量搭建Moodle系统是否可行, 如何构建, 如何应用运作发挥其作用, 笔者及学校其它信息化小组成员开展了了实践与应用研究。

二、基于Moodle搭建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的前期分析

1. 网络教研及其方式的选取

网络校本教研, 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1]。如何使校本网络教研在管理、组织、交流、评价做到科学、方便、快捷, 教研方式、工具的选取非常重要。纵观现行的网络教研形式, 发现专题研习和研讨, 就课例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评价是教师最有收获的研习方式, 所以, 本校的网络校本教研选取专题研习和课例研讨两种方式展开。

2. Moodle在网络校本教研中的应用功能分析

在网络教研中, 常用到博客、QQ群、论坛、聊天室等工具,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博客能记录下老师的反思, 但缺乏群体的参与;QQ可解决群体研讨的局限, 但不利于过程性资料的收集。综合使用各种工具能提高教研的效果, 但它们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手段, 使网络教研的管理难度增大, 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各种工具也比较困难。各种工具中, 笔者发现“Moodle”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网络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的教学、评价、管理工具功能强大, 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上载各类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 建立网上交流区、制作在线评价工具。将Moodle用于教师校本教研活动, 借助Moodle的强大功能与易用性, 降低技术门槛, 利于训研进度的管理, 提高网络教研的效果。

3. 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的构建意图

搭建Moodle网络教研支持平台是开展活动的前提, 但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运作管理只能使教研活动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模式是保证网络校本教研正常进行, 有效提高教研效率的有力条件。考虑到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优缺点, 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校本教研的学科组织形式, 又要通过网络解决时间、地点、参与面等制约, 把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 构建多元化、立体的、相济并蓄、基于Moodle的校本网络教研模式。

三、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平台的构建

Moodle网络教研平台是网络校本教研和培训研习开展的载体, 它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最佳的平台,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协作, 有利于整合全校教师的力量, 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Moodle网络教研支持平台中的学习资源、研讨交流、反思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主要以一学期为时间主线, 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组织, 呈现出条块分明的系统结构, 每学期、每学科的研讨主题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 或就课例的实施进行课前集体备课, 课后交流、评价等教学研讨活动。

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依照组织管理、内容资源和信息呈现的线索, 构建了由五个模块组成的架构, 包括:教研管理、研讨活动、交流与反思、评价与反馈和资源共享模块。如图1所示:

1. 教研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网络校本教研模式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 负责教研活动中的学科、课程、专题、人员的设置和管理, 并对活动中形成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统计。它运用Moodle课程分类、课程设置管理功能把整学期的教研活动列表呈现, 包括时间、主题、内容、方式、地点、主持人、参与对象等, 教师们根据计划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教研活动。此外利用Moodle课程的报表功能可以对教师在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统计与调控。

2. 研讨活动模块

借助Moodle的WIKI等工具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讨和以课例开展的研讨活动。在Moodle网络教研平台上, 教师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围绕研讨专题进行交流, 也可以跨学科进行学科整合的沟通与切磋。在课例研讨中, 主要包括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课和课后评课三个环节, 就是利用Moodle的WIKI、数据库工具, 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集体研究、评价、反思和研讨活动。

3. 交流与反思模块

教师的学习成长, 需要依靠团队间的群体合作和交流, 反思和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共性问题是教研成果的效果体现[2]。借助Moodle的讨论区、个人博客功能可把老师在交流中的内容和老师的思想变化记录下来, 体现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的过程。

4. 评价、反馈模块

评价与反馈是教研活动的导向与促进。借助Moodle的数据库功能收集评价数据, 利用统计功能快速获取评价数据与评价意见, 实现了教研评价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在学期末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汇总, 形成数据统计表, 繁重的数据统计工作借助计算机方便、快捷地完成。调查研究活动也可利用此模块。

5. 资源共享模块

在整个网络校本教研活动中, 专题研讨所上传的学习资料、课例研讨中形成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等都是Moodle网络教研平台资源库中的内容。它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师们可对照开展活动的时间, 随时找出所需要的资料。

教研管理模块承载整个网络校本教研模式的规范、组织和管理, 它贯穿于模式运行的全过程, 并起着组织、监督、汇总的功能;研讨活动模块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它为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而开展;交流与反思模块体现了活动中群体合作和教师的认知变化的思想轨迹;评价与反馈模块是通过量性和质性的评价, 对教研以客观的定论, 根据它为以后的教学作出调整;资源共享模块是整个网络校本教研活动最后生成的资源库, 它发挥着共建共享的作用。

四、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的应用

搭建Moodle系统平台不是难事, 但根据本校教研的组织情况构建教研的网络支持平台及有效应用, 就需要长期实践并对其运作流程、组织关系及教师的使用磨合进行行动研究, 以不断优化基于Moodle平台下的校本网络教研的实施运作方式。在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架构的模块中, 课例研讨模块最能体现跨时间、跨区域、距学科的特点, 是突显网络校本教研中参与范围广, 集众人智慧解决教学问题的模块。下面以课例研讨模块为例, 说明它的运作流程 (如图2) , 课例研讨活动涉及六个环节, 分别是公开课的提出、教学研讨、教学实施与观课、课后研讨、在线交流与评价、数据统计与反馈[3]。

其中有四个环节是依托Moodle来承载实施、有一个环节可依托Moodle来实施。这四个环节具体如下:

1. 公开课的提出

学期初, 学科组长根据学科计划把本学期的公开课以表格形式放在Moodle网络教研平台, 按公开课的开展顺序, 教师们主要围绕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课——课后评价、反思三大环节进行, 这是网络和传统校本教研方式的整合。

2. 教学设计在线研讨

课前集体备课在公开课实施前一周把教学设计初稿放到Moodle网络教研平台上, 教师们共同利用Wiki软件的在线编辑功能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每位教师的见解都用不同颜色显示, 并注上自己的姓名, 做到研讨内容的真实有据, 整个修改教案的过程、集体备课中思维的碰撞都呈现在一个文本里。执教老师会参考大家的意见, 把最终修改的教学设计重新上传到平台上。

3. 在线交流与量化评价

课后研讨分成两部分, 先是课后进行面对面的评课交流, 及时反馈观课意见。然后观课老师进入Moodle网络教研平台的教学评价系统, 填写课堂评价量规表, 评价分为量性的分值与质性的表述评价两部分内容, 同时, 教师们根据上课前的研讨与上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4. 数据统计与反馈

学科组长利用Moodle系统的统计功能对参与了观课与研讨活动的教师发出的教学评价进行数据统计, 并根据教师们反馈的质性描述综合情况, 形成对研讨课的总体评价, 反馈给授课教师。

这四个操作环节通过多个学期学校各学科的公开课课例研讨的使用磨合, 已经形成为本校教师研讨的方式和习惯, 改变了以往课后研讨欲言又止、言之不深的现象, 也加强了教师听课、评课书面表述的训练。

此外, 课中观课这个环节, 一般是进入公开课现场的活动, 但是由于一校多区的情况, 调课难、时间短走动难等原因, 难于满足所有老师多次参与观课活动。依托Moodle平台能有效解决。学科组把教学录像上传到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中, 供不同校区未能参加观课活动的教师观看教学录像。

对比传统的校本教研, 网络校本教研更突出了课例研讨活动的完整性, 每一个环节的开展都能在预设好的模式中有序开展, 并通过网络记录下每次的研讨内容, 方便教研活动过程性资料与汇总性数据的收集。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以集体备课为教研内容、课后评价、反思为结果的教研活动, 构建课前备课——课中听课——课后评课的课例研讨模式, 逐步让学校的老师成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 营造了同伴互助、研讨交流的学校教研氛围。

五、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的应用成效及不足

1. 取得的应用成效

本校通过Moodle支持平台开展校本教研3年, 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1) 解决了一校多区校本教研活动难开展、效果差的问题;

(2) 打破学科间教研的鸿沟, 形成跨学科、集体共研的格局;

(3) 整合了各学科间的资源, 形成了教学资源库, 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4) 记录下教研过程的全过程, 方便教研活动的档案收集;

(5) 提高教师的团体协作精神, 加快了科组建设的步伐,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

2. 存在的不足

在应用实践的研究中, 我们也发现基于Moodle支持平台开展网络校本教研还存在不足, 包括:

(1) 学校对于网络校本教研的认识与系统管理要提升整体高度, 才有利于网络校本教研的可持续发展。从本校情况来看, 学校领导对该教研模式的认可越来越高, 投入的管理力度也逐步加大, 这些都有利于对网络教研开展时对一些不良因素的干预。

(2) Moodle系统的功能模块与教研应用结合点的挖掘, 以及网络教研平台架构的完善, 还需要深入研究。Moodle系统的扩展功能模块丰富, 这些功能怎么用, 与教研如何结合, 都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3) 基于的Moodle的前期的教师信息能力配套系列培训和过关测试, 是依托Moodle支持平台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实施顺利的保障, 运作架构的完善与培训要同步并进。本校虽然是省一级学校, 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也不过30岁, 教师信息能力基础也不错, 但由于网络校本教研对老师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在实践过程中仍然经常发生由于对Moodle平台的使用不熟悉、信息能力弱造成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受阻的现象。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还需要针对Moodle平台使用以及相关信息能力进行培训。

(4) Moodle系统及其搭建后的网络支持平台的运作, 需要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教师具备办公专用电脑并接入校园网, Moodle系统运行在专用服务器上, 以保证运行速度;另外, 作为Moodle系统平台管理员和承担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以保障基于Moodle网络支持平台的校本教研实施开展的持续运作和发展。

摘要:一校多区的学校模式,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存在着难集中、活动时间短、交流活动受限制等问题, 如何把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网络支持平台承载, 实现跨时间、跨校区、跨学科的交流, 成为学校常规集中式教研活动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研究价值。Moodle是一款开源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 能够承载教研活动从组织、实施到评价等过程, 功能强大、易学易用。为此, 笔者所在学校信息化小组构建了基于Moodle的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 针对教师信息能力情况开展了配套系列培训, 并开启了本校基于Moodle平台开展教研活动的实践, 改善了本校一校两区教研难的状况。本文对平台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介绍, 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Moodle,网络校本教研,支持平台构建,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志文.网络环境下新的教研活动模式探讨[N].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9, (6)

[2]黎加厚《.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7)

[3]王立新.校本教研中的网络“六部教研”[J].教育情报参考, 2010, (10)

网络支持平台 篇8

1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潜在的、不为人知的有用信息、模式和趋势。通俗地说,数据挖掘就是从数据中发掘信息或知识,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KDD)。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Internet,于是有了Web数据挖掘,根据数据挖掘的过程,常常把Web挖掘的分为4个基本步骤: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式识别、模式分析。

1)数据的收集:在网络教育平台上,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利用(如用户的访问日志、注册信息、答疑信息、考试成绩、作业情况、交流信息和学习进度等)。根据挖掘的目的明确收集学习者什么样的数据。

2)数据预处理:这保证数据挖掘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进行冗余数据的清除,以及对错误数据和缺失数据的修复,将其转化成适合模式发现的、具有良好格式的数据抽象。对日志中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净化、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和路径补充等。

3)模式识别:是对预处理后的数据用数据挖掘算法来分析数据。首先确定挖掘的目的是进行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发现等,确定了任务再决定使用的挖掘算法。

4)模式分析:解释并评估结果,对数据挖掘得到的知识结果进行分析,清除无用或错误的知识,将感兴趣的规则、模式,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

2 网络教学决策支持平台的模型构建

网络决策支持教学平台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越性,如今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图1为笔者开发的网络教学决策支持平台模型,平台按照功能分解分为学生平台、教师平台、个性化处理中心、学习调度系统四个模块,具体模块功能如下:

2.1 学生平台模块

首先,获取学习者的基本状况、学习现状,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特征。其次,系统设计有实时监控学习者行为的功能,通过跟踪采集子系统进行学习数据的采集,如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点,在页面停留时间,练习与测试成绩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web服务器、客户端以及代理服务器来获取。最后,呈现由学习调度系统所推荐的学习内容。

2.2 教师平台模块

主要提供教学资源库管理界面。教师既可以利用“课程资料管理”,在线编辑相关课程的基本信息,也可上传资源,平台支持PPT、DOC、PDF等文件类型。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考试管理”管理试题库,随机抽题组卷,系统可自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教师可利用论坛管理来管理论坛的帖子。

2.3 个性化处理中心模块

个性化处理中心是一个数据挖掘引擎,是个性化智能学习系统中的核心。主要完成两个工作:其一是学习者特征库的构建。结合最新采集的信息与学习者特征库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新的分析,建立和完善学习者特征库;其二是分析处理模块。应用频繁模式挖掘、分类和聚类技术、序列模式等数据挖掘算法,来处理“消噪”后的数据,最终发现用户的访问模式。

2.4 学习调度系统模块

学习调度系统是根据个性分析处理中心处理后的个性参数来调度其它子系统,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并将页面反馈给用户以满足其需求;同时,把用户在子系统中的个性活动信息反馈给个性化分析中心,然后由个性分析中心进行再加工,来更新学习者特征库。

3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教学决策支持平台

笔者设计开发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教学决策支持平台。平台的教学功能主要有:课程创建与管理、课程资源发布、互动评价、在线测试、作业和练习及学习记录跟踪分析等。该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3.1 系统登录与注册

登陆平台的主要有三种身份: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修改系统配置,维护课程,用户信息,可根据学校的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添加、管理用户。教师: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编辑课件、在线考试、审批作业、组织在线答疑、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选修课程、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参加在线测试、查看学习成绩、协作学习和交流、参与学校社团交流等。

3.2 课程管理

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平台中的重要部分,资源的种类以及展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质量。教师负责自己的课程内容的建设、开展教学。平台支持任何电子文档、Word、PowerPoint、图片、音频、视频等。

3.3 作业管理

布置一个任务,学生可以上载合乎要求的文件。作业有三种类型:1)要求学生上载一个文件:教师布置作业,指明交作业的最后日期,然后学生提交一个文件,作业内容在这个文件中;2)离线项目,不提交文件;3)在线文本,这类作业让学生在线编辑文本提交。

3.4 测试管理

测验模块允许教师设计、编制测验,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简答题,可以生成试题库,今后,教师出题测试就可以直接由题库产生,题目可以随机选题,随机排序,题库的建立,可以手工录入,也可以文件导入的方式进行。

3.5 BBS讨论

平台同时为用户提供BBS交流工具,增强学习效果。通过BBS讨论,可以实时或非实时与学生交流,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6 数据挖掘功能

统计分析是数据挖掘最基本的技术,通过对采集并存储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图形化界面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实时统计分析。我们的平台通过对Web服务器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7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平台设置有全面的跟踪和日志功能,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细节、行为和操作,包括访问课程的次数、学习者参与的程度、停留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情况等进行全程跟踪,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4 结束语

笔者开发的网络教学决策支持系统已经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集成在一起,并在贵州电大的测试服务器上发布,通过对网络决策支持系统和电大在线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优点主要在于强调远程教育的网络学习过程;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资源的互动;突出了网络学习的环境建设,加强了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优化了网站的结构。同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大量的评教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为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Hand D,Maunila H.数据挖掘原理[M].张银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张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管理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3]贾丽媛.数据挖掘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20(2):63-65.

[4]张玫.数据挖掘在网络教育平台构建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13):233-234.

网络支持平台 篇9

德州仪器 无线连接 解决方案 事业部副 总裁兼总 经理Kim Y. Wong先生表示 , 为了扩大 德州仪器在低功 耗MCU领域的领 先地位 , Simple Link超低功耗 平台具有 最高的集 成度 , 在芯片上 集成了ARMCortex - M3 MCU 、 闪存 / RAM 、 模数转换 器 、外设 、传感器控 制器以及 内置的强 大安全性 。 通过随时 可用的协 议栈 、TI RTOS、Code Composer StudioTM集成开发 环境 (IDE)、 开发工具 、 在线培训 和E2ETM社区支持 , 该平台还 可实现最 简单的设 计 。 由于提供 参考设计 , 用户仅需 极少的RF知识便可 简化开发 和布局 。 此外 ,通过Io T云生态系 统 , 德州仪器 还能帮助 用户更轻 松地连接 至云 。

Simple Link超低功耗 无线MCU平台的首 批成员是 用于Bluetooth Smart的CC2640 , 以及针对6Lo WPAN和Zig Bee的CC2630。 如需获得 更多的灵 活性 , 用户还可 以采用支 持Bluetooth Smart 、 6Lo WPAN 、 Zigbee和RF4CE等多个2 . 4 GHz技术的CC2650无线MCU 。

此外 , 针对Sub-1 GHz运行的CC1310以及用于Zig Bee RF4CE的CC2620等其他平 台成员也 将于2015年面世 。

网络支持平台 篇10

卫星任务管控系统是航天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核心枢纽,但以往系统的研制只针对一型卫星,基本不具备可复用性[1,2,3]。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卫星数量逐年增多,如果沿用以往的技术路线,针对每型卫星进行任务管控系统研制,不仅会增加工程的开发周期、增加开发人员的负担,还造成人力资源和财力的严重浪费。另外,现阶段我国卫星地面系统的建设采取的是增量分步骤式的开发方式,需要更改、维护大量代码,系统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因此,提高卫星管控系统的复用率和系统稳定性势在必行。

结合任务管控系统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平台/插件”软件架构,通过剥离系统的基础、核心功能和业务,构建卫星任务管控平台和一系列可扩展的功能插件,达到在不影响已有系统运行的基础上,以插件的方式完成后续卫星任务管控功能的扩充和维护。

1 总体设计

1. 1 “平台 / 插件”架构的基本原理

平台/插件架构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将待开发的目标软件分为平台和插件2部分,如图1所示[4]。

平台所完成的功能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功能,插件所完成的是一系列定制、个性化的功能,是对平台功能的扩展与补充[5,6,7]。在平台/插件软件架构中需定义平台扩展接口和插件接口,平台扩展接口实现插件向平台方向的单向通信,插件通过平台扩展接口可获取主框架的各种资源和数据。插件接口为平台向插件方向的单向通信,平台通过插件接口调用插件 所实现的 功能,读取插件 处理数据等[9,10,11]。

1. 2 卫星任务管控系统功能模型

卫星任务管控系统负责受理各用户的任务需求,针对各类应用模式和特点,综合统筹规划各类资源等,实现观测任务的控制执行。同时,负责监视平台状态,指挥调度地面系统任务的执行,保障星地系统正常运行,最终实现对资源的统一规划与任务控制,确保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应用,主要包括: 指挥调度、任务规划、计划制定、卫星控制、状态监视和星地资源管理等6个分系统。

1. 3 插件扩展的卫星任务管控平台设计

针对卫星任务管控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为了实现系统级的重用,基于平台/插件软件架构设计了支持插件扩展的卫星任务管控平台。该平台具备任务管控的基本能力,具备统筹提供用户需求受理、业务运行管理、任务统筹、多星任务综合规划与优化调度、卫星计划编排与卫星控制、地面站网任务管理和系统状态监控等共性能力。并且,随着后续卫星技术状态的变化,支持在平台上以插件的方式,完成后续卫星任务管控功能的扩充和维护。

本文设计的卫星任务管控平台由软硬件支撑环境、基础平台和通用插件组成,如图2所示。

软硬件支撑环境提供卫星任务管控平台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网络、存储、计算和安控设备等基础设施。

基础平台提供任务、资源相关的基础服务能力,包括平台内核、任务管理与调度服务和资源管理与调用服务。

1平台内核: 提供通用插件和专用插件调用,维护插件间的沟通、交互机制。

2任务管理与调度服务: 以服务的形式与任务管理与调度插件包进行信息交换、流程对接,共同实现任务管理与调度功能。

3资源管理与调用服务: 以服务的形式与各类插件包进行信息交换、流程对接,实现资源管理与调用功能。

在基础平台之上,通用插件提供卫星任务管控的基本能力,包括: 任务管理和调度插件包、任务统筹与规划插件包、计划优化与编排插件包、控制与管理插件包、业务与设备状态监视插件包和数据设计与集成插件包。

本文设计的卫星任务管控平台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物理层提供卫星任务管控平台的底层支撑环境,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存储,配置中间件和传输等业务专用服务器,提供集中统一、充分共享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和终端资源。

服务层和资源层完成平台功能,实现物理层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动态调度,搭建可继承、可扩展集成服务总线架构,提供平台安全控制策略和环境。

业务层基于基础层提供的卫星任务管控平台所需的各类通用插件的封装发布和集成调用,实现平台的核心业务能力。

插件层在卫星任务管控平台基础之上,提供系统集成与扩展必需的能力,并通过研发专业插件,调用业务层各类业务应用,实现满足使用要求的任务管控系统功能。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2. 1 卫星任务管控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统筹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卫星任务管控系统将管理和控制由多种类型、多种型号和多颗卫星组成的航天资源,不能再按照“一星一系统”进行建设,必须对现有卫星任务管控系统进行综合集成,使得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满足星地资源统一分配、任务统一控制、接口和流程统一设计的要求。因此,系统架构设计需支持业务重构和灵活扩充,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2 任务规划问题模型及求解算法

任务规划是卫星任务管控系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随着我国卫星数量的增加,任务规划问题涉及的卫星资源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面临的任务需求也由点目标侦察扩展多目标的联合侦察。因此,相对于以往单星的点目标任务规划问题来说,新时期的卫星侦察任务规划问题,无论是在技术创新性还是问题规模上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12,13,14,15]。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面向多种复杂任务的条件下,实现对星地资源的统筹优化调度,从而充分发挥多星联合侦察效能,满足日益复杂的任务需求。

3 关键技术

3. 1 通用化任务管控功能平台设计

抽取卫星任务管控的共性功能,采用“平台 +插件”的方式构建支持插件扩展的卫星任务管控平台。平台负责插件的管理,为插件提供公共功能; 插件负责具体业务功能,并根据平台规定的接口规范进行实现,插件可以随时加载到平台并被平台识别。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完成平台插件的应用集成,随着后续卫星技术状态的变化,在卫星任务管控平台上以插件化的方式,完成后续卫星任务管控功能的扩充和维护。

3. 2 多星多任务联合规划技术

提出分级分类规划的思想,分析用户需求的影响域,建立多级任务规划机制分层进行规划。每层有各自独立的规划目标和约束条件,上层规划的结果作为下层规划的要求,对下层任务规划产生约束作用,上层完成下层各实体之间任务的协调调度。分层规划将复杂问题进行集中统筹分配,分布式处理,大大减低了问题的复杂度与相关性。

4 系统测试和结果分析

在卫星任务管控平台设计基础之上,进行了任务管控平台基础功能插件开发试验,包括集成框架插件、数据访问插件、权限管理插件、分布式消息队列插件、BPEL引擎插件、日志插件和报表插件等。

针对平台/插件体系架构,开发了任务管控平台插件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对卫星任务管控系统开发中的插件进行有效的管理( 包括插件的分类管理和插件的版本管理) ,并能通过Web形式共享现有插件( 包括插件下载和更新、插件的使用手册等) ,卫星任务管控平台插件仓库如图4所示。

针对各型号卫星的能力等约束条件等剥离资源服务、任务规划算法等通用插件,形成卫星任务管控系统通用插件包; 针对各型号卫星类型、工作模式和轨道特性,提炼个性化专用插件,组成卫星任务管控系统专用插件包。在此基础之上,统筹考虑卫星资源、地面资源,完成卫星任务管控平台搭建,如图5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卫星任务管控平台插件仓库具备对开发的插件进行分类管理的能力,具备插件说明文档和插件信息的可视化编辑能力,方便插件的维护等日常操作。

从图5中可以看出,卫星任务管控平台具备二维和三维可视化展示卫星观测范围、观测时间的能力; 具备可视化展示接收、测控、中继和传输等地面资源的能力; 具备指挥调度、任务规划、计划制定和卫星控制等管控的基本能力; 具备统筹星地资源进行联合任务规划的能力; 具备依据时间轴进行任务规划和计划的仿真能力; 对人机交互界面、平台的智能化操作进行大幅优化,提高了星地资源的利用率。

5 结束语

上一篇:联合式成语下一篇:课证赛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