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人员

2024-05-15

新就业人员(精选七篇)

新就业人员 篇1

近来, 我们对盐城市所辖192个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以“4050”失业人员为主的困难人员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一) 所占份额大

截止去年年底, 盐城市失业人员约1.42万人,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019人, 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42.38%。其中“4050”人员3100人, 双失业2677人, 单亲、特困人员242人, 分别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21.83%、18.85%和1.7%。就业困难人员总数已接近失业人员总数的一半, 所占份额如此之大, 给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二) 职业介绍成功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盐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共发布就业信息16700个, 职业介绍成功6870人次。其中, “4050”人员1968人次, 成功率为29%, 双失业人员980人次, 单亲下岗失业人员260人次, 成功率仅为14.3%和3.8%。困难人员职业介绍成功率总体趋势偏低。

(三) 女性较男性更难就业

在这些困难就业人员中, 女性3250人, 占54%, 男性2769人, 占46%, 女性比例远远高出男性, 可见女性在就业上比男性处于更为困难的地位。其次, 在40岁以上的困难人员中, 女性多有自卑、怯懦、被动、不切实际的就业心理, 因此许多就业机会都与她们擦肩而过。而男性就业观念更为现实, 更容易把握机遇。

(四) 失业周期长, 再就业周期短

调查发现, 相当一部分人连续几年未能就业, 长期的无岗可上使他们产生了消极念头, 就业再就业积极性日益降低。即使其中一部分人好不容易实现了再就业, 但他们挑挑拣拣, 眼高手低, 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 工作时间不长又面临再次失业。

二、原因

分析困难人员就业难原因,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就业岗位偏少

近几年, 盐城市每年需要就业人数约18000人左右, 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00个左右, 年度供大于求约8000人, 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就业岗位是导致困难人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职业技能偏低

盐城市就业困难人员年龄普遍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而目前劳动力市场对35岁以上年龄段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25%。同时, 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只有初中或高中 (中专) 文化水平,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8%。在6109人中, 有就业能力的有1217人, 仅占19.9%。年龄过大, 能力有限, 职业技能不高, 且已有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转岗的需要, 致使困难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屡次失败, 他们的就业再就业信心严重受挫。

(三) 政策尚不完善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 困难就业群体可享受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政策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服务型企业和社区也可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 扶持开发公益性岗位, 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但因小额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苛刻, 造成自主创业起步资金难以到位, 再就业愿望难以实现。而各项补贴资金使用规模较小, 阻碍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进度。

(四) 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 我国已建立起了以机关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城市低保制度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部分私营企业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多数私营企业老板认为“能给你发工资就不错啦, 还能给你上保险, 简直意想天开?”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但仍有部分私营企业主我行我素, 对国家法规政策不予理睬, 导致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 挫伤了困难就业人员的就业积极性。

(五) 主观因素的影响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困难就业人员对计划经济“恋恋不舍”, 认为只有到事业单位工作、当上公务员才算正规就业, 不愿到临时性、季节性、灵活性岗位就业。调查发现, 有接近80%的困难就业人员虽然主观愿意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但由于怕丢面子、不胜任新的岗位、工资低等原因自动放弃工作。在“4050”失业人员和双失业人员中, 大多上有老, 下有小, 思想包袱重, 职业取向功利, 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低保”政策影响。一些“低保”户把社会保障当作永久性福利, 往往抱着等、靠、要的思想, 不积极主动去争取就业机会, 因而有劳动能力也不愿出去工作。

三、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要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难题, 重中之重是要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围绕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制度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展开。

(一) 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 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包括三方面内涵, 一是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服务不仅应包括与居民吃、穿、住、行、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服务, 还包括诸如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二是社区服务市场化。将社区服务引入市场机制, 由于经营者置身市场之中, 他们的神经比较敏感, 更能把握需要和创造需求。三是社区服务规模化。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大批量的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拓展社区服务内容, 扩大社区服务需求。

(二)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职业技能不足是困难群体下岗失业的主要原因。按照“市场引导培训, 培训促进就业”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在场地、设备、人才、经费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 以基地为平台和抓手, 为企业培养人才, 为盐城市储备人才, 向外输出人才。筛选适合盐城市发展的创业培训项目,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指导, 把失业人员变成多面手。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

对不同年龄失业人员实行不同就业政策, 因人制宜。比如, 年龄在25~35岁的应以市场就业为主, 辅之以政府的职业指导, 培训和资金税收的支持;对35~45岁的中年人, 应以半市场半政策扶持为主, 引导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鼓励企业扩大雇佣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对招用下岗职工并与其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企业, 可按招用人数发给一定的工资性补贴;对招收下岗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也可享受一定时间内减免税收的待遇, 并优先享受小额贷款或贷款贴息。根据不同灵活就业形式的特点, 确定不同政策指导重点。对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 重点是制定实施支持小型企业创办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受雇于大中型企业的临时工、钟点工、劳务工和季节工, 重点应放在规范这些企业的用工行为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对非正规部门即小型企业的劳动者, 重点是通过调整和完善现行劳动法律制度;对从事独立服务的灵活就业人员, 如家庭钟点工、临街小贩、打零工者, 重点抓紧研究这一就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同时, 要注重解决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这是推动和促进灵活就业的关键。

(四) 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的力度

要使失业人员稳定就业, 关键是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 对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非法收取劳动者押金、随意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和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 依法从严查处。加强对失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 让他们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让用人单位市场行为真正得到有效约束, 让劳动者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五) 从制度设计层面解决制约困难群体的就业瓶颈

新就业人员 篇2

据了解,去年纳入劳动部门管理、在广州市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84万人,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这部分群体的文化构成比例为:小学占35%、初高中占53%、中技(中专)以上的占12%,整体文化层次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外来工没有参加系统的职业培训,他们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低下,难以稳定就业,

广州市劳动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已和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提高必须持证上岗岗位人员比例。如已和广州市建委联合发文,由其成立广州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指导中心,负责广州所有建设行业单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另外近期已批准成立了广州市劳动力市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重点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广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解读 篇3

问:《通知》的出台有何背景?

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是我区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关注度高,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切实解决好该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广泛征求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本《通知》,明确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有关问题。目的是帮助解决基层在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就业帮扶工作中的操作难点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區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主要明确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初次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上岗;二是对享受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向其推荐就业岗位,其本人也应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三是对初次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女性就业困难人员,2003年1月1日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5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2002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45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0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问:为何对初次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上岗?有何政策依据?

答:《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促进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7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可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同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9]3号)精神,就业困难人员可申请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也就意味着“4050”人员均具备资格申请公益性岗位,但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人员,通过市场实现就业更为困难,更需要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为优先推荐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通知》特明确“对初次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推荐”。

问:怎么理解“对享受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向其推荐就业岗位,其本人也应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

答: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公布,2014年人社部令第23号修订)第五章“就业援助”有关规定,为继续做好享受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的就业帮扶服务,《通知》提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向其推荐就业岗位,同时,要求其本人也积极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岗位,目的是促进公益性岗位人员期满后积极求职实现就业。

问:“对初次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女性就业困难人员,2003年1月1日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5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2002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除年满45周岁以上的享受期限可延长至50周岁以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有何政策依据?

答:《广西就业专项资金有关补贴管理办法》(桂财社[2011]213号)之附件4《广西就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险补贴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了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为: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但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目前已不需要退休审批,退休年龄的说法已由“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概念取代。根据桂人社发[2011]95号文精神,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按其参保缴费的时间又分为两类,即:2003年1月1日起参保缴费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2002年12月31日(含)前参保缴费的,女性年满50周岁。为指导基层准确操作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的认定,以及体现对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优先扶持的原则,《通知》特做出此项规定。

新就业人员 篇4

就业困难群体是一个多层面性、离散性且没有统一意识的社会群体,随劳动就业政策的变化和本地经济的发展,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的定义参照沧州市就业困难人员设定,且范围不断扩大。劳动部门把就业困难人员定义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类: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大龄就业转失业的城镇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成员;城市低保家庭成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另外,劳模、长期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特殊群体可经县相关部门依政策批准纳入范围。

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体制、城市功能及产业结构相继调整,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在就业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

2 就业现状

首先,低职化、无职化、贫困化、弱能化和边缘化是多数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现状。所谓低职化或无职化,指的是就业困难人员担任较低或最低位置的社会职业,甚至无任何职业;贫困化指经济收入偏低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处于社会平均线下;弱能化表现为人力资本偏低,劳动和就业能力不高,综合素质低下;边缘化则是由于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使得他们的就业范围十分狭窄,导致不断边缘化可供其就业的岗位。同时,他们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相当自卑, 有很强的受挫感。

其次,孟村县中小企业还没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孟村县是贫困县,而新增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企业改革的深化,科技的进步和经济体制、城市功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优化资产结构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使经济增长对就业岗位增加的促进作用不断下降,孟村县整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原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都局限于电力等个别垄断机构,对就业安置的影响不大。

再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就业压力。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孟村县支柱行业弯头、法兰等由于国内外经危机产销情况不佳,大量私有企业陷于困境,个别大中型企业甚至因为转型不利陷入破产边缘,行业整体对低端劳动力在一定阶段内呈现出释放而非吸收作用。“就业难,再就业更难”,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非常低。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也因宏观经济受到一定冲击而不得不回家乡寻求就业机会。各种人员交织在一起,使本就处于就业竞争弱势的就业困难人员压力倍增。

3 自身影响

第一,经济收入的减少是该群体在就业困难时直接面临的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这造成了该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遇到其他灾害,他们将很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第二,严重压抑正常需求。由于收入的低下,导致他们的生活消费欲求被严重压抑,主要表现为低生活水平和低层次性的生活质量,在其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高达80%~90%,大多数用于廉价生活必需品,几乎没有任何休闲娱乐,少数家庭因为没有社会保障或者无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往往面临有病难医、子女失学等的困境。第三,反社会情绪滋生。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对接等原因,该群体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易滋生反社会情绪。他们往往缺乏社会支持感,消极对待一切事物;而对自己本身,则会产生人际交际无能、焦虑及社会排拒感。

4 社会影响

4.1 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

就业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资源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等状况,决定着其经济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奥肯法则”,即短期失业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呈现反向的比例关系。这种变化关系表明,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据此, 奥肯还指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而这一群体就业难的现状,一方面使大量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使得他们获取利益的机会不公平导致他们获取利益的机会不公平,这将严重阻碍“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也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本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增长的后劲。另外一方面,也加重了在职劳动者的负担,势必挫伤在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2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社会公正的理想追求。现阶段的难就业难问题,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 首先就表现在平等享受生存权首先就表现为平等享受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但市场竞争规律“优胜劣汰”, 贫富两极分化,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和歧视、生活贫困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排斥等现象,都使得就业困难人员这一庞大的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另外,高失业率往往会引发高犯罪率,这必然会造成犯罪率的居高不下,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4.3 扶持就业困难人员成为财政负担

随着就业困难人员的不断增多、省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的不景气,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孟村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逐年增多,负担越来越重。从某种角度讲,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是改革开放代价的承担者。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求职困境呈现出文化程度低、就业渠道窄、经济实力差等特点,由于就业过程的不平等和歧视,这一就业群体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这种状况。

参考文献

新就业人员 篇5

会保险补贴新政策

近日,日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领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延续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申领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补贴范围

凡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愿望,进行失业登记且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就业,进行就业登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员,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包括:

1、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各类企业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包括国有、集体企业关闭破产和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就业转失业人员)中女性四十周岁、男性五十周岁以上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

2、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灵活就业;

3、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实现灵活就业;

4、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实现灵活就业;

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6、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7、失地失海农民中女性四十周岁、男性五十周岁以上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

下列人员不包括在补贴范围之内:

1、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

2、失业后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灵活就业人员;

3、无正规就业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的灵活就业人员。补贴标准和期限

补贴标准。按实际缴费月数,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补贴期限。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除首次申请补贴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补贴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审核和拨付程序

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采用先缴后补、按月申报、按季拨付当年缴费补贴的办法执行。

补贴申请。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需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申报灵活就业,并提供《日照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有关材料。

补贴审核及拨付。社区(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或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受理申请后,登记相关信息,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填写《日照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明细表》,由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将有关申请资料上报参保地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托管档案并参保缴费的,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市及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报送的有关材料在季后5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后,将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信息录入“日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网络数据传递。并连

同纸质材料报财政部门审核。

财政部门在接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补贴申报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网络系统审核,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补贴资金直接划入灵活就业人员在银行开立的个人账户。有关管理规定

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中列支。其中,失地失海农民中女性年满四十周岁、男性年满五十周岁以上实现灵活就业的社保补贴所需资金按照《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日政办发〔2010〕77号)规定,从土地收入中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列支。

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1、领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2、被用人单位招收录用;

3、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4、户口迁移到外地和已办理退休手续或死亡的;

5、其他应停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对弄虚作假、冒领骗取补贴资金的,除追缴全部资金外,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

实施时间

浅析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篇6

关键词:失业人员 再就业 思想动态 途径

为更好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性,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促进人口就业,降低国家人口的事业率。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深化改革,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逐步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导致失业人员在心态上的不稳定性。新形式下如何做好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安排其再就业,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失业人员的思想状况

大部分失业人员的精神面貌良好,适应能力强。下岗失业后,仍能坚持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支持改革与发展,能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通过劳动力市场尽快实现再就业,有的失业人员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勤劳致富。但是一部分失业人员思想存在消极悲观情绪,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滞后

从国有、集体企业失业的部分职工,不能适应市场就业的新机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寻找新就业岗位的主动性,怀疑自己的权益是否能得到确切的保障。

(二)对形势认识不足,缺乏信心

年龄较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的失业人员,市场竞争能力较低,缺少迎接挑战,寻找新工作的信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领域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先富与后富、在岗职工与下岗职工、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失业人员理想信念淡漠,对改革前景信心不足,感到无所适从,不能把握好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对前途缺乏信心。

(三)身份改变后,存在失落情绪

失业后,原有的正常生活秩序打乱了,一部分人感到孤独和无助,不能适应从“企业人”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生活空间的变化和影响,导致失业人员心理上产生失落感。

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下岗失业人员不适当的择业观和择业行为

再就业难主要应从劳动者自身上去找原因。事实上,有相当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存有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如在就业方式上,认为只有政府安置才算就业,这就导致一些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一直依靠和等待政府安置。在就业形式上,认为只有从事长期稳定的工作才算就业,因而不愿从事一些新的职业,如临时工、非全日制工、小时工、弹性工作等。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出现就业难问题。因此,要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转换再就业者的观念应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下岗失业人员的文化与技能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水平是影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适应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能素质较差不仅往往是导致职工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影响他们失业之后再就业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职工失业后,往往面临着转换行业、职业或工种的问题,原有的技能用不上,新的技能又不具备,这种状况使他们在寻求就业岗位时难免力不从心,缺乏竞争就业的技术实力,使他们在市场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进入工厂的一干就是 20多年,工龄长,技术单一,曾经为工厂、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工厂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目前是人到中年,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都很重,因此面对失业极易产生失落感。

(三)就业性别和年龄歧视现象严重

首先,下岗失业女性从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大。在下岗失业女性从业人员中,如果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在 35岁以上,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认为,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在再就业中非常突出。用人单位比较苛刻,招收清洁工人也要强调年龄、身材和相貌。其次,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目前大多数招工单位对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许多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往往因为年龄超过限制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就业观念保守落后和竞争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国企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享有比较稳定的就业保障,不仅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端上了“铁饭碗”,而且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虽然劳动合同制已广泛实行,但职工失业的数量也很少。近年来,大部分国企陷入持续亏损,导致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上千万职工失业,他们对突然失去就业保障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往往感到茫然和失望,在寻求重新就业和参与市场就业竞争方面显得被动。至今仍然有许多失业人员在就业方面对国家和企业的依赖性很大,缺乏自主就业的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三、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主要途径

失业人员居住比较分散,家庭情况各异,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因事、因地、因人开展再就业工作。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把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与加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党总支建设结合起来

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每个失业人员切身利益。每个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與加强社区失业人员党总支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街道、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失业人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要及时组织失业的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发挥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者作用,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者要做好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工作,要密切与失业人员的联系,对就业困难群体要登门走访,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针对社区居民在就业上的困惑进行”一对一”单一指导,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他们了解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尽快实现再就业。

(三)把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与解决失业人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让失业人员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定期开展一些实际活动,例如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等“五送活动”,和失业人员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帮助解决失业人员在实现就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失业人员感受到政府、社会并没有忘记他们,时刻有人在关心他们。

(四)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要善于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活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以社区活动场所为依托,积极组织失业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情趣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高昂的精神面貌面对当前的困难。

(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坚定失业人员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我们身边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平凡、朴实、可亲、可信的事迹,让失业人员切实感受到就业其实不难,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包建鑫.用政策促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淮安市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促进再就业的经验[J].中国就业;2005年02期

[2]周冲,吴玲,周思山.中部农业大省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战略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劉畅.奋进乡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4]于桂萍,王贵民.石景山区就业现状与潜力的研究与思考[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分析 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就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43-02

一、灵活就业人员概念特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编写的《中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灵活就业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个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灵活就业人员的主要特征有:(1)工作时间上不固定。灵活就业没有正规就业在工作时间上的严格规定,完全依据所从事职业的特点而定,时间长短没有规律可循,比如建筑业工人的工作时间一般根据完工时间的要求和天气的状况而定,搬运工的工作时间依据所要搬运的对象的多少和空间位置等。(2)收入报酬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所从事工作的业务量的不确定性,所以收入报酬很不稳定,忽高忽低,特别是一些临时工、季节工。(3)工作关系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很少具有连贯性和长期性,用工单位很少会与其签订用工合同,导致灵活就业人员不得不为寻找工作而长期奔波。(4)职业不稳定。提供给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转业成本也几乎为零,再加上工作量的不稳定性,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为了生活都曾经从事过很多职业。

二、盐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以下是我市近四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分析表。

近几年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蓬勃发展,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增速明显,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为社会保险基金总量提供了更加稳固有力的保障,有效填补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

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是我市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特点,做了很多工作:

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缺少单位组织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险责任意识和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障知识和意识。另一方面定期到繁华街市发放社会保险知识传单,深入社区街道小区等基层组织,采取面对面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提供政策保障。我市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如盐发[2000]4号《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文件规定了下岗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及缴费标准。缴费基数在本市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60%~300%的范围内任选,缴费比例原则上按20%执行。规定在建立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前国家和省认可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并同自谋职业以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文件的出台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政策保障。

3.开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我市配合金保工程全面上线,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过程中涉及到的开户、登记、缴费、转移以及领取退休金开发出整套的业务程序。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技术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这部分特殊的参保群体的利益。

4.成立专门机构独立办公。我市专门成立社会保险灵活就业参保大厅,开设政策咨询窗口、登记、参保、转移、缴费等窗口一条龙服务。成立专门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险代理科室,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及发放养老金手续。

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存在的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低

由于灵活就业的不稳定性,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进行精确的统计,有的学者根据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估算出中国灵活就业人数,基本上确定在8000万~1.3亿之间,占中国总就业人口的1/6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已市民化的外来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4%,而尚未市民化的农民工更不可能进人社会保险范围。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公有制企业职工,但平均36人中仅有1人参加社会保险,未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中90%以上是农民工。

2.灵活就业人员对养老保险缺少认识

灵活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大都很低,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他们对养老保险缺少基本上的了解。根据媒体行业对于灵活就业者的调查,完全不知道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种社会保险的占9%,60%的人只知道有养老、医疗保险,但具体内容不清楚。绝大多数人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政策不清楚。

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增幅趋缓

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企业经济复苏,用工量急剧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频率加快,致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减少;二是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偏高,盐城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居民收入相对还是不高的,灵活就业人员多数属于收入不高的那类群体,1 800元的缴费基数对于这类群体来说,算是高标准了,这就造成许多低收入的参保人员被动选择停保;三是文件规定累计缴费十五年,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就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这让许多本不富裕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了缴费满15年后就停缴了

4.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相关配套的法律缺失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还是一个新生的制度,与之配套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了一些规定和办法,由于缺少法律的强制性,在实施上往往大打折扣。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更是一个新兴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地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问题,地方政府只是量力而出,试探性地制定了自己的办法,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造成朝令夕改,严重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期待。

四、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建议

1.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对稳定的全面的政策法规。对缴费年限、退休年龄、补缴标准等做出相对稳定的规定,不能朝令夕改。

2.降低缴费基数,最低可参考全市当年最低工资,并以此为基数。比如我市今年特困基数为1560元 /月,可参考900元 /月。

3.银行联网缴费,降低缴费成本。部分本地在外打工人员可以减少来回路费,降低缴费成本。

4.提高大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定期培训前台服务的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5.成立专门政策咨询科室。除了12333电话咨询外,灵活就业人员亲自到社保大厅专门咨询的人数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市区窗口工作中,政策咨询占整个业务接待工作的20%,平均日接待人次达50人次,最多达100人之多,既影响了窗口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办理,也降低了政策咨询质量。可参考上海市社保中心,成立专门的政策咨询科室。

灵活就业人员长期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未来生活的不可期性加大,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特别是我们已经预期到人口老龄化迫在眉睫,為了减轻未来政府的压力,我们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以争取把众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其中,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意识培养下一篇:结构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