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专业学位教育

2024-05-05

EMBA专业学位教育(精选三篇)

EMBA专业学位教育 篇1

一、EMBA发展背景

1.国内发展态势。

在中国, EMBA教育的起步比较晚, 国情也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EMBA教育的办学模式目前大致分为顾问模式、合资模式、独立办学模式。在EMBA的教学当中, 师资力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一流高校具有EMBA授课能力的高层次师资相对优越, 授课师资涵盖方向也相对较广, 同时一流高校师资具有丰富的理论, 实战经验丰富, 可以更好地传授最新的前沿管理理念和知识, 这将大大提高EMBA教育的内在竞争力。让学员在国内的课堂学习国际一流的管理经验, 掌握前沿的经济发展趋势。

2.国际化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国家经济和民族经济正越来越快地转向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日益扩大, 各国互通、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加深、跨国公司的不断建立渗透、企业的国际业务不断扩展已慢慢成为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成分。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一方面不仅要能够解决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里所遇到的新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经营现代化国际工商企业的运作能力。这就要求在EMBA教育过程中, 必须注重开拓学员的国际化视野, 使其掌握国际经营规则, 了解国际文化, 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EMBA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有师资队伍国际化、学员结构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和教学形式的国际化。

二、地方高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师资力量薄弱制约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升温以及中国EMBA教育市场的日渐成熟,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管理哲学等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学科内容已经成为众多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国内各类管理者所期望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地方高校因为人员紧缺, 缺少能够涵盖各个科学领域的优秀师资, 这已经成为制约EMBA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2.竞争特点薄弱制约发展。

由于EMBA生源的相对特殊性, EMBA教育市场已然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品牌的号召将促使学员对项目学习有更高的期望。因此品牌建设之路已成为EMBA的必走之路。在当前的竞争趋势下, 地方高校商学院EMBA要以特色办学作为竞争优势越来越薄弱。

三、改革与创新思路

1.贴近学员实际办学。

根据实践发现, 能够取得成功的课程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能够适应大多数EMBA学员群体的需要, 即课程内容如果恰好是学员工作中实际涉及到的, 则往往容易取得较高的评价。因此, 认真分析学员类型, 有针对性地为学员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在认真分析自身学员结构的同时, 地方高校以学校自身的特色, 浓厚的人文环境, 丰富的校友资源作为支撑, 更多地投入到自主创新案例、吸引国内外优秀师资等方面。此外, 设立案例研究中心和企业研究中心, 在引用国外高校教学案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案例, 以保证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特色化。通过这一类课程, 帮助学生更准确和全面地了解中国化在企业管理和领导力塑造等方面的影响。此外, 地方院校除了开设指定的课程之外, 结合本校特色开设丰富的特色选修课程, 将EMBA项目与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相结合, 可以吸引很多跨国企业的高管前来学习, 并且和他们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

2.以国际视野办学。

近年来, 随着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的深入, 在部分高校的EMBA项目中, 韩国、日本等邻邦国家的企业高管也慢慢增多。EMBA教学中的移动课堂和出国访学, 可以让学员走出国门, 掌握国际经济局势, 吸收西方经济哲学的精髓, 来弥补自身师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国外的企业管理者, 成功人士了解到中国EMBA的发展和优势, 结识中国管理者, 加入我们的EMBA, 在我们的课堂互相交流, 共同发展, 以提升自身发展的影响力及优势。

多样的移动课堂、海外访学等系一列丰富的课程开设形式是吸引EMBA学员的一大亮点。放眼全球, EMBA教育要更好、更优质地发展, 需要实现课程的特色化、多样化。

3.以市场理念办学。

EMBA项目是依靠市场机制运作的, 学员即是顾客, 不断地创造优异的顾客感知度, 不断提升项目口碑, 不断提高服务品质也是EMBA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EMBA教学中, 学员的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 做到尽力满足学员提出的需求。从精致的服务到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从考究的讲义到体贴入微的服务无一不反应出EMBA项目的精品化追求。

EMBA教育作为最前沿和高端的商业教育, 作为一种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教育, 引进一流的国际师资和配套智能化的教学辅助环境, 旨在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更多先进的国际理念, 使地方高校的EMBA教育与国际接轨, 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EMBA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十几年发展, EMBA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少数具有招生资格的地方高校在发展中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越来发严峻的考验, 地方高校急需制定和实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EMBA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欧剑.我国EMBA教育目标剖析[J].文教资料;2011, 01.

[2]李鑫璐.我国EMBA教育的特点、现状和发展态势[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7, 02:28.

[3]黄国菊.工商管理教育的昨天与今天[J].安徽大学学报.2006, 01:30.

EMBA教育不该走向“应试教育” 篇2

EMBA沦为“卖文凭”的现象固然应该打击,应该对出现类似问题的学校进行严厉惩罚,大幅提高卖文凭的风险和成本;更要相信市场机制的力量,那些行为短期化的机构,终将付出沉重的声誉代价。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太多而非太少。EMBA教育的火爆,可以从某个角度看成企业家对传统应试教育投出的“反对票”。理解这一点,就可得出结论:组织全国统考不仅难以达到和改善EMBA教育质量的目的,甚至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进而损害EMBA教育的真正价值:学员考试水平提高了,但对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打折扣了。

对EMBA的社会意义应理性、客观看待:尽管某些学校出现了办学质量差甚至卖文凭的现象,但EMBA作为一个整体,对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正面作用,有效弥补了中国企业家群体过去的教育缺陷,已经成为激活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转型,企业转型主要依靠企业家。如果EMBA教育被导向“应试教育”的轨道,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伤痛。

因此,EMBA教育不仅不应该走向“应试教育”,而且应该作为一种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有效改革模式加以推广。总理说得到位:“政府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如果教育部门真心要提高EMBA质量,应该多研究一下教育规律、国际经验,而非依靠“全国统考”这样的“懒政”。

EMBA教育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 篇3

问题之一:洋教授走马观花

有些洋教授在本国不合格教EMBA,但到中国来成了“香芋头”!表现最明显的是,不少院校聘请了国外的经济学专业的教授来教我们的EMBA课程,有的甚至打出“诺贝尔经济学奖教授”的头衔,业内有人戏称这是“经济学MBA专业”。

EMBA课程体系中当然有关于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但最多一门课,国际上多数EMBA的经济学课程归在“决策经济学”或“管理经济学”里。哈佛商学院索性不设专门的经济学课程,而用一门叫BGIE(企业、政府、和国际经济)的综合课来完成。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和商学院是截然分开的。

并不是说经济学背景的教授不合格教EMBA,事实上许多商学院教授是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但教授EMBA课程,教授必须要做更贴近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和教学训练,决不可带着纯粹经济学家的脑袋向企业家门指手画脚。

问题之二:重复建设和缺乏有效竞争

随便打开一份财经类报纸,以同一所名校身份出现的各类MBA、iMBA、EMBA项目着实让人不解该大学到底有多少所商学院。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现象:一所大学不同院系或部门,都在争抢办MBA教育项目,尤其是那些具有高知名度的大学。本来大学品牌是一个宝贵的资产(国有资产),但在国内现有体制下,过多对这块资产的分割和短期效益的利用,而不重视从教学质量和大学品牌的长期生命力出发,最终将很难建立我国自己的世界级MBA、EMBA教育项目。无论美国还是欧洲,每所大学只有一个商学院、每个商学院只有一个EMBA项目。

从另一个方面看,30所允许开设EMBA学位项目的大学中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现象。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生源开不了班, 但照样可以持有办学牌照或资格。国内没有一所纯粹私立或纯粹国外商学院开设的EMBA项目,这恰恰为象上海的中欧、长江商学院等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上一篇:加速腐蚀试验下一篇:消费者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