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

2022-04-22

摘要:借鉴项目式学习,提出了项目拟定——知识构建——研究开展——论文形成——综合评价的一体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项目”为主线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 篇1:

关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摘  要:在文章中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提出了可借鉴建议。

关键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位论文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千变万化,社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高精尖科技人才,也同样需要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并且这样的需求与日俱增。1991年,我国开始设置专业学位,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使我国研究生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在1996年,我国设置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在次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众所周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个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侧重培养适合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岗位的高层次人才。我们深知,基础教育决定了国家未来发展,教师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各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师资和管理者,且了解教育发展前沿、开拓教学视角、提高职业素养和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7年,赤峰学院被列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并从2019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已完成学科教学·数学等9个专业硕士方向招生,在校生有119人。积极有效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服务地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也是赤峰学院在未来更名为赤峰大学以及建成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位居自治区一流、在东北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的有力举措。目前,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建设仍然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为了有效促进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采取以项目推动建设的工作思路开设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教学专项研究项目(此文中简称为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项),优化完善了教育硕士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提升了教育硕士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项课题“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以学科教学(数学)为例”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计划,我们需要对部分高校的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目前,我们已得出了一些初步结果。在文献[1]中,已完成了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此文中分别简称为,内师大、内民大和吉林师大)三所高校官网上公布的学科教学·数学及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培养目标比较研究。本文中,继续沿着课题研究工作,对内师大、内民大和吉林师大三所高校硕士人才培养方案[2-4]中的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三个内容设置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对部分高校的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获得的结论,为赤峰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一些可参考与借鉴的基本理论。

一、培养方案主要内容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为了研究三个单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选取了上述三个单位培养方案文本中均有的模块或相近的模块对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

(一)学习年限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关于学习年限,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4](本文简称教指委新指导方案)中规定“一般为2至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分别确定为“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和“学习年限为2年”。由此可看出,三个单位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置了学习年限。除此之外,吉林师范大学还有很明确的弹性培养年限要求。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课程设置是制定培养方案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中介环节和载体,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工作中占具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三所培养单位以教指委新指导方案为主要依据,根据自身培养目标制定了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为了对三个单位的课程设置充分了解和比较,下面从课程模块、学时设置和学分分配三个角度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和研究。

1. 课程模块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对三个单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进行统计(见表1)。

从表1中的统计可以看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都有学位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实践教学四个课程模块;吉林师范大学根据培养目标和自身特色设置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和发展方向四个课程模块;内蒙古民族大学又针对非师范类专业学生设置了补修课程模块。三个单位中唯有内蒙古民族大学在专业选修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下设置了子模块,对课程的分类更加清晰明了。

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培养方案,根据吉林师范大学培养方案中的具体课程性质,将其各类课程模块与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内蒙古民族大学)课程模块统一化:公共基础、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对应于学位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对应于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发展方向课程模块对应于专业选修课。在本文后续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中,把课程模块分为学位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实践教学和其他模块。

2. 课程门数及课程学时比较分析与研究

对三个单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门数和课程学时,进行统计(见表2)。

由表2、图1和图2可看出,三个单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门数有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选修和实践教学两个课程模块的课程门数;三个单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学时也有较大差异,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一半,吉林师范大学学位基础课程模块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一半,内蒙古民族大学实践教学和其他课程模块的课时相比其他两个单位设置高。

3. 学分分配比较分析与研究

对三个单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分配进行统计(见表3)。

由表3可看出,三个单位各类课程模块中除学位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两个模块外,其他课程模块的学分设置完全一样;吉林师大设置的总学分为38学分,比另外两所高校多2学分。

由图3和图4可看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各类课程模块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一样,吉林师范大学的各类课程模块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与这两所学校的比例相近。很明显,三个单位的学位基础课程模块所占比例位居首位,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所占比例接近占据总学分的二分之一,然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所占比例较低,不到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内师大和吉林师大培养方案中没有其他类课程模块;内民大培养方案中其他类课程模块规定了针对非师范类专业应补修的3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不计入学分。

(三)学位论文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三个单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位论文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三个单位都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形式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表述,且普遍存在在学位论文方面表述文字篇幅较少的情况,且除了选题、形式以外其它方面的要求表述存在较大差异:内师大和内民大对论文字数、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要求及毕业与学位授予方面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吉林师大对学位论文工作过程以学期为工作节点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发表论文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结束语

从总体来看,本文研究的三个单位的培养方案中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方面均以国家要求为指导,与教指委新指导方案基本一致,基本符合相关要求。

通过本文对三所高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方面的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现行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可以进一步优化,学位论文要求可以更加具体化;各培养单位应依据国家培养相关规定和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应结合学校具体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建设方案等相关内容,对现行培养方案适时进行论证、修订和完善,使培养方案既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更要符合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敖恩,李书海,孟凡珍.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以3所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29-30.

[2]内蒙古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專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数学,代码045104)[EB/OL].(2014-11).http://yjsc.imnu.edu.cn/pyygl/pyfa.htm.

[3]内蒙古民族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045104)[EB/OL].(2019-11).http://yjsc.imun.edu.cn/pygz/65367.htm.

[4]吉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代码040102)二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EB/OL].(2015-9).http://web.jlnu.edu.cn/sdyjs/newsdyjs/peiyanggongzuo/peiyangfangan/.

[5]涂小凤.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4.

[7]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公布《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的通知》[教指委发(2017)04号][EB/OL].(2017-3).http://edm.eduwest.com/viewnews.jsp?id=1114.

作者:敖恩 代钦 李书海

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 篇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

摘    要: 借鉴项目式学习,提出了项目拟定——知识构建——研究开展——论文形成——综合评价的一体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项目”为主线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全日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体化培养模式    项目式学习

一、引言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重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型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掌握知识型人才转为创造更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2017年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明确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包含“……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1]。因此,探索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精神,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新型培养模式是新时代对从事教育碩士培养的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原则和特点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一种围绕具体项目使学生参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关于PBL的项目,在综述多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Thomas制定了五个标准:中心性、驱动性问题、建设性调查、自主性和现实性。具体来说,在PBL中,项目是教学的中心策略,学生通过实施项目接触和学习本学科的核心概念;项目重点是精心设计的“驱动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开展项目并和潜在概念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则;项目应促使学生进行建设性探究,通过问题导向式探究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生推动的,学生有相对自主的学习时间;项目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真实而非模拟的问题或难题,同时具有解决的方案和可实施的地方[2]。Blumenfeld等学者把PBL的教学过程描述为一个让学生参与调查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提问、辩论、做出预测、设计计划等方式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或通过做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

综上所述,PBL的核心理念是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实问题引发严肃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并应用新知识。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探究式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取更深、更广的知识,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项目为驱动一体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路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是高端职业人才。学生学习除了理论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是紧密联系中学学科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实证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PBL的理念,本文构思了“项目拟定——知识构建——研究开展——论文形成——综合评价”的培养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为驱动,将知识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使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

在这个培养模式中,“项目”可定位为研究生在本领域发现的问题的研究,如:教学设计、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等。研究生培养环节包括:在学生学习初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初步选定一个项目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主要研究和实践形式;以该项目为驱动,在构建项目实施的理论框架阶段引导研究生发展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项目的实践实验阶段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并使该项目最终形成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学生明白自己需要掌握什么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找到知识点并应用所学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要求设定项目。

PBL是基于项目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项目的合理规划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化至关重要。因为教学是围绕项目进行的,项目的规划应在研究生培养的初级阶段进行。首先,在学生入学初级阶段,应对学生进行导学,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培养方案,充分了解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计划及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奠定项目选择的基础。其次,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培养高素质基础学科教学师资的培养目标,项目选题应来源于中学学科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这个阶段应组织学生到相关中学进行一至两周的见习。目的是让学生对中学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以确定项目选择的方向。在学生初步拟定了项目选题方向后,导师组根据教育硕士培养的特点,包括校内理论导师及校外实践导师,共同与研究生分析、探讨项目选题的前沿性、创新性、应用性及可行性,优化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的及早确立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有利于学生围绕目标系统、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以项目为驱动,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项目选题一旦拟定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项目为“驱动”引发学生思考、寻求答案,在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一方面,通过完成培养方案既定的课程学习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根据具体项目开展需要构建个性化知识,找到自身感兴趣、适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科知识的通识教育和专门教育得到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在培养方案设置上引入项目课程驱动化教学。除了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多元化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项目开展需要,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此外,课外自主学习更有助于个性化知识的构建。自主学习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一是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家讲座,追踪研究领域前沿理论;二是引导学生利用移动学习收看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相关在线课程,获取优质的资源;三是介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文献阅读,使学生逐步积累基于项目需要的全面的、深层次的专门知识。通过项目驱动,学生不但能掌握本学科领域的通用知识,而且使研究领域纵、深化发展。

(三)以项目为驱动,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和创新能力升华。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等环节。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岗位能力需要,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教育创新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还需结合教育实习内容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为撰写学位论文做好准备。在项目驱动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过程是项目实施的核心部分。学位论文需要结合实证研究完成,实证研究主要在实践教学阶段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已经构建的理论知识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项目的驱动下,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强化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前沿理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吸收新的知识点,使知识体系不断得到优化和升华。

(四)转变评价体系,将项目开展过程的考核纳入整体考核体系。

作为教学方向标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态度和正确价值观。这就要求评价体系应是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表现性评价的结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项目的各环节:明确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等。采用评价档案(assessment portfolios)的方式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收集和评价学生项目开展的工作情况信息。在项目开展的每一个环节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探究式、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结语

研究生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以PBL为理念,形成项目拟定——知识构建——研究开展——论文形成——综合评价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研究内容和学习形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种围绕主题开展探索的培养模式使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融为一体,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自主、自由的学习方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EB/OL].http://edm.eduwest.com//viewnews.jsp?id=1113,2019.01.08.

[2]Thomas J. W..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xecutive Summary[M]. San Rafael,CA: The Autodesk Foundation,2000:3-4.

[3]Blumenfel et 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991,26(3&4):369-398.

本文是廣西研究生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编号:JGY2018052)的成果之一。

作者:李英

专业学位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 篇3:

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学校内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建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的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重视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

一、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09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9号),通知要求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合理确定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比例,大力发展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2010年在相对稳定招生总规模的前提下,各招生单位要逐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并不断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可以说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正是大势所趋。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将占硕士总量的60%,超过现在的27%。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就业压力增大,各类专业学位硕士逐渐将变成社会的“新宠”。我们在正确对待这一新鲜事物的同时,首先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人才。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方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品格的学科,缺乏实践经验或没有经过实践强化的理论,是难以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并变成指导人们行为的指南的。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不但可以加深研究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更能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以后实际教学或管理中遇到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但是,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2009年才启动的新的研究生培养形式。尽管该教育形式在欧美各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实属新生事物。因为是一新生事物,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这一培养模式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却微乎其微。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实践教学应如何进行,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因此,为了满足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实践教学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是检查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发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不足,是促进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各高等学校已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纳入研究生正常的教学体系,也计入研究生必修课学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实际运行起来有时常是一种形式,没有规范的教学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研究生参与的实践次数还会因种种原因而减少,甚至存在应付的现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达到该环节对研究生的训练目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是,对研究生来说,还产生了轻松拿学分的误导。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在四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内的实践教学。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担任兼职辅导员;二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担任一定时间的辅导员或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是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得到提高的实践教学形式。

2.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参观考察和社会服务两种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学以致用、锻炼能力的一个重要舞台。不少高校重视理论教学,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充分利用革命圣地、文化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和先进集体、大中型企业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也要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建立社会服务基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自身政治优势和专业特长,开展专项的社区服务活动。高校应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大纲,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利用研究生社团或其他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阔视野,培养个性,展示技能,丰富文化生活,服务社会。

4.建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的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学院和导师三管齐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筛选范围。通过实践、比较,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农村、工厂企业作为研究生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并将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

5.重视教学实习。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亟须加强的是教学实习这一环节。大多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经验缺乏,而专业实习环节是研究生补充实践经验、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毕竟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先导,没有亲身感受和体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势必会大打折扣。另外,专业实习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的主要来源渠道。因此可以说,抓好专业实习环节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根据我校师范教育的优势,加大教学实习的力度。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同时不但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也要重视研究生育人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6.毕业论文的写作。既要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查阅资料、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也要重视学生研究方法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研究生善于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紧构建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都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研究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尤其重要,因为,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长才干,唯有通过实践,耳闻目睹、触摸社会大课堂的深刻变化,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理论的精髓,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等硕士点。自学院开始招收培养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起,学院就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教学实践这一工作,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教学实践指导小组并配备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指导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今天,随着学院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研究生培养也将由摸索期向规范期转轨,这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研究项目(sdyy1115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王翠芳(1967-),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作者:王翠芳

上一篇: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CBI医学英语教学理论论文